• 36氪
    “哪上班”获2500万人民币A轮融资~~~招聘行业继续火爆 // // // 互联网垂直招聘网站“哪上班”向36氪确认,团队已经完成 A 轮 2500 万人民币融资,资金将用于产品研发、团队的拓展和市场推广。本轮投资由盾安集团旗下的如山创投领投,盈开创投、投资人王淮跟投。“哪上班”曾在 2013 年底获王淮、Philip Su、朱华明三人天使投资。   哪上班2013 年初由 3 位美国海归创立,是国内最早一批做互联网招聘和采用算法对求职者、企业双方做匹配的公司。去年 9 月他们上线了简历智能投递系统,用户只需要上传简历,简历就会被投递到经系统比对求职者情况和企业评价后筛选出的 10 到 15 家公司。据 Micheal 提供的运营数据,目前从哪上班投出的简历有 40% 的求职者会收到面试通知。   对于在线招聘比较激烈的竞争形势,创始人 Micheal 告诉36氪,招聘的本质是对接适配的求职者和企业,从这个角度看,互联网招聘领域仍有机会。Micheal 认为,2015 年才是互联网招聘真正出现分水岭的一年。   “HR 看的还是最终的入职效果。” 在提升招聘效果这件事上,作为一个技术流团队,哪上班很相信数据和算法的力量,精力会主要放在人才数据的分析、匹配上。在用户习惯整体向移动端迁移的背景下,移动端 [iOS] 也会是重点。另一方面,他们最近在尝试利用手边的资源做“人才加速器”,帮助有一定经验的人士做迅速提升,但是这个产品的具体细节不方便透露。”   在我的理解中,互联网招聘有三宝,大数据、线下活动和服务好。在过去的一年,无论是平台型的拉勾、周伯通,打数据牌的51猎头,乐职微猎头,望才招聘,竞拍型的100offer、yesoffer、实力拍、Jobdeer都或多或少的都从这三个方面运营起来。在线招聘领域已经没有什么新鲜的革玩法,后面拼的就是执行力 + 资金。   在 2014 年,我们看到已经有人因为没有拿到钱掉了队。2500 万人民币的融资保证了哪上班的“弹药”,剩下的要看到,就是 Micheal 不愿意透露的那些“细节”了。   [来源:36氪,作者: 饭遥]
    36氪
    2015年02月11日
  • 36氪
    Dropbox收购云端Office应用软件CloudOn Dropbox今日宣布收购云端Office应用软件CloudOn,收购金额并未披露。   即日起,CloudOn将不再接受新用户注册,而到3月15日其服务将全面关闭,旗下团队30名成员将全部加入Dropbox。   CloudOn,它是一款免费云端 Office 应用软件,让你可以在网页、手机和平板上编辑微软 Office 文件,主要是在云端编辑文档、表格、幻灯片和 PDF 文件,并可以保存在 Box、Dropbox、Google Drive 等云端存储应用上,截止目前CloudOn在全国已拥有900万用户。   现在打开CloudOn官方,你只能看到头图中“CLOUDON JOINS DROPBOX”的声明了。不过,对CloudOn这家以色列创业公司感兴趣的童鞋,可以下拉官网页面,看看他们2010-2015年的发展历程图(如下图)。   [36氪,作者: Shirlene]
    36氪
    2015年01月22日
  • 36氪
    私有云即服务提供商Blue Box获400万美元融资 私有云即服务初创企业Blue Box刚刚获得了 400 万美元的 B 轮融资。   中小企业中使用公有云的越来越多。但是大企业则更喜欢拥有自己的基础设施。不过又会面临着维护管理的难题。如果要想管理简单化就得用一家供应商的一揽子解决方案,但这样又容易被绑死;如果设备来源多样化又会导致管理复杂,消耗更多的人力和时间。所以基础设施自动化管理外包正逐步为这些企业接受。   Blue Box 提供的就是这类服务。成立于 2003 年的这家公司采用 OpenStack 作为基础来统筹其自动化及协调技术,并将这一服务称为是“私有云即服务”。与公有云服务相比,客户使用的基础设施是付费“借”来使用和访问的,而私有云则是为每一位客户提供专用的基础设施。此外,Blue Box 的服务还可以用于作为企业混合云(云服务可能来自多家提供商,类型可能包括公有云和私有云)的一部分。Blue Box 在西雅图、Ashburn、弗吉尼亚及苏黎世等地的数据中心均有服务。   Blue Box 的客户包括 Viacom、CrowdStar 等,此外还有两家公司与 Blue Box 合作一起为一家电信公司的客户提供 Blue Box Cloud 服务。   去年 10 月 Blue Box 刚获得 1000 万美元 B 轮融资。此轮融资是上一轮的补充,领投者正是上述那家不具名的电信提供商,此外 Voyager Capital、Founder Collective 等亦有参投。至此,其总融资额已达 2310 万美元。此轮融资所得将用于扩充工程、销售及营销团队,同时拓展渠道计划,以便让其他服务提供商针对自己的客户推出基于 OpenStack 的云服务。   [36氪,作者: boxi]
    36氪
    2015年01月07日
  • 36氪
    招聘节,拼什么? “这个时候搞什么招聘节啊”,某互联网招聘网站的 CEO 告诉36氪,他和另外一家互联网招聘网站的 CEO 有过交流,都表示不会跟进,“年底也不是招聘的时候啊,谁不得过完年拿了年终奖才走啊?”     可是架不住人家“有钱、任性”!参加招聘节的企业会给跳槽员工补贴今年的年终奖。     进入 12 月以来拉勾招聘周、周伯通招聘节的广告在朋友圈刷了屏。在年底这样一个人才跳槽的淡季弄砸钱弄这么一个活动,在很多传统从业人士看来像是做“一锤子买卖”。     但是互联网行业可能是个例外,因为人才一直是卖方市场,艾瑞咨询数据显示,互联网企业招聘基层员工所花费用平均为员工年薪的 18.5%,中间需要 25 天。与之前都是大公司在抢人的情况不同,最近两年,无数的创业公司也在加入抢人大战,Jobdeer创始人 Easy 解释,“大公司的几个高管出来建一个 30-40 人的初创公司,多出来的这些职位都需要人来填。”     因此在年底招聘供需双方的需求是十分旺盛的,只是没有一种协调需求的方式。招聘节出现企业招聘、求职者跳槽和垂直招聘网站扩张的需求集中在了一起。招聘企业、拉勾、周伯通各有各的打算。     对于这次招聘节的主角初创公司,他们不存在年终预算、年终终结的问题,每一个新员工都很珍贵,恨不得让求职者马上上岗。就像 Easy 说的,“创业公司不像大公司,没有人公司就跑不动”。另一方面,创业公司的难题在于不被世人了解,在招聘节中他们充分享受曝光福利,拉勾网“有期权也能任性”,“最具成长性行业”,“拉勾懂你的任性”几个专场集中展示了如PP租车、蜜淘、Zank等很多新兴的创业公司,“跟着风投去跳槽”无形中拿贝塔斯曼等重量级风投为公司做了背书。周伯通的平台甚至仅对创业公司开放。 对拉勾来说,需要这样一个活动去正式向前程无忧、智联招聘这样的传统网站叫板。作为互联网垂直招聘的老大,他们也需要通过某种方式来提升互联网招聘市场用户获取的成本,提升垂直招聘行业企业生存的门槛。根据36氪的消息,一家上半年风头很劲的互联网垂直招聘网站已经掉队了。     另外一个方面,拉勾虽然在流量上已经获得了优势。但是从产品上考虑,求职者的习惯依然需要培养。今年以来,整个互联网招聘都在努力推进移动端的求职习惯。不仅是拉勾、周伯通,还有大街出品的小推鸡,Jobdeer,仟寻,快推等,都希望在微信的平台上翘起招聘行业的“地球”。拉勾负责人表示,   在移动互联网时代,我们可以通过手机预约到家做美甲的服务,但是求职这样的事情确还停留在朋友介绍、内推这样的方式上。拉勾想要改变这样的情况,用互联网的方式去做招聘。     招聘节以来,拉勾网新增互联网企业 1500 家,新增用户逾 5 万人,常规的品牌和口碑积累是很难达到这个速度和层级。另外,招聘节的气氛也能吸引到一些非互联网从业者,但是想从传统行业转投互联网的在职人员关注互联网垂直招聘网站。这样看来,砸下的 500 万成本其实并不算多。     对于主要关注创业公司招聘的周伯通来说,招聘节是一个再好不过的传播机会。冯涛更愿意称自己的公司为一家“文化传播公司”,在弹幕、创业公司视频之后,这次的招聘节他又往前迈了一步。活动期间,周伯通的品牌随着创业公司成员分享出去的 Html 5 招聘页面席卷朋友圈,冯涛表示用户自发的去进行二次传播是之前自己都没有预料到的,“想了很多运营的办法,最后都没有用到。 ”     实际上,周伯通做的可比冯涛自己说的还要拼。他们跑到在百度楼下摆一堆兔女郎怂恿员工跳槽,包下中关村巨幅广告屏。 对于哪上班这样没有参加的同行,同样可以受益于招聘节为互联网垂直招聘领域带来的关注度和简历流量。毕竟求职者有“广撒网”的好习惯。     所以不管是双11还是双 12,招聘节还是购物节,都是互联网新势力的练兵。今年大张旗鼓的一天,放到明年就是习以为常的一天。     [36氪原创文章,作者: 饭遥]
    36氪
    2014年12月12日
  • 36氪
    让报销简单一点:“闪电报销”完成数百万人民币天使轮融资   近日,费用管理 APP闪电报销 向记者透露已在今年 10 月份完成数百万元人民币天使轮融资,投资机构为信天创投。     在初创企业里,报销是一个两难问题。一方面,员工常常因为报销流程太麻烦而选择自己默默垫付;另一方面,初创公司也对报销问题深感无力。初创团队大都不具有财务背景,一心专注于核心业务的同时,却常常还要浪费大量资源和人力处理员工报销问题。     现在,是时候让报销变得简单一点了。     “闪电报销”是国内第一款服务于创业公司的费用管理 APP,帮助企业实现费用审批、报销、统计分析,以及数据实时更新。仅用手机,企业管理团队无需财务基础就能控制开支,简化报销流程、节省人力财力浪费的同时,实现移动化办公。     闪电报销的 CEO 于震寰用手机和平板向我演示了一遍报销流程:管理者首先在 APP 或者 web 端注册企业,员工在微信端绑定该企业。一旦有费用支出,员工只需通过微信拍照上传票据并选择项目,管理者打开 APP,就能在第一时间查阅明细。所有同类型的票据自动归集在同一张报销单下,员工可以在企业约定的时间一键生成报销单,提交管理者审核,审核通过后再打印报销单,粘贴票据即可。   这样做的好处是,既可以永久保存票据的电子化信息,又免去了繁琐的报销单填写。员工在出差过程中有任何支出都可以随手利用微信记录票据,管理者也能在第一时间掌控企业的费用花销明细,通过各维度图表查看公司现金流状况,同时根据自身情况,设置不同的报销项目和数据展示维度。     于震寰介绍道,闪电报销的目标客户主要是 5-50 人的初创企业,这些企业往往没有专门的财务人员处理报销问题,使用专业的财务软件对他们也有一定困难。借助闪电报销,初创团队可以解决报销环节的繁琐,更加专注于核心业务的发展。     除了开发“闪电报销”这款免费 APP,于震寰所属的思创合璞还有一款配套的线下服务“精益记账”,主要为客户提供专业代理记账服务,目前客户大都为高成长性的创业公司。     目前闪电报销还只有 iOS 版,12 月底计划推出安卓版 APP。借助这轮融资,他们将继续扩展业务范围,改善客户体验。     [36氪原创文章,作者: Retric]    
    36氪
    2014年12月11日
  • 36氪
    不卖简历卖服务的“51猎头”,想用数据提升猎头工作效率,降低人力成本 去年以来,新兴的模式以摧枯拉朽之势进入古老的招聘领域。Jobboard 中我们看到了互联网垂直拉勾、内推、周伯通、哪上班,招聘工具上有仟寻、Jobdeer、快推,佣金高达入职者年薪 25% 猎头运作模式也迎来了一批“改革者”。     传统的猎头服务可以分成 4 个步骤: (1)获取候选人简历,评估候选人的情况(在职、离职、准备跳槽),根据学历、工作年限、薪资要求、工作经历等对候选人进行分类 (2)收集企业人才需求,帮助企业整理职位描述,结合企业实际情况联系简历库中合适的候选人 (3)安排合适的候选人到企业进行面试。进行前期沟通,帮助面试者针对企业要求梳理经历 (4)客观的帮助企业和面试者进行Offer分析,协助面试者完成辞职交接等后续工作   注:步骤 1.2 常不分先后     这套模式的问题在于效率低小导致人力资本居高不下。资深的猎头一年阅读的简历只有 5000 余份。51猎头希望做的是让机器人完成简历和职位评估两个步骤,初级猎头完成后期的面试安排和人才交付服务。   > “在 51 猎头的体系中,简历是免费的,重点做的是简历筛选后的后期面试安排、人才交付服务。”     一个 HR 想要招产品经理,她可以先搜“产品经理”,再根据工作年限、学历、性别、更新时间等条件对结果进行筛选。根据 HR 想选的条件,结果中系统会根据简历信息计算出匹配指数供 HR 参考。(未来数据维度不断增加,随着用户长期使用,推荐更精准。)HR 选定候选人收藏后 51 猎头的工作人员会根据收藏记录致电 HR 确认,联络候选人面试。此外,HR 还可以直接将职位描述提交给 51 猎头,将整个招聘流程外包。     据刘维透露,目前每月 51 猎头的 10 多个猎头可以安排 500 多个面试(传统模式下是 10 个左右),面试后入职率 10%。交付求职者以中端为主,年薪平均在 15 万左右。     51 猎头的创始团队都有过创业经历,据刘维透露,这是他本人的第三次创业,在这之前他做过审计咨询、当过 VC;COO 朱聚鹏曾在前程无忧负责大企业服务,也做过几家知名企业的 HRD,与刘维相识与上一次创业;CTO 李洪忠是刘维的北大校友,曾经在赶集网负责数据运营,之前做过硬件类的创业。     猎头行业高达 20%-25% 的佣金和过去原始传统的操作方式是行业一直以来的痛点,这一年来猎头服务的优化和效率的提高也成了新兴创业者的机会。猎上帮助猎头节省了寻找企业客户或是根据企业需求寻找求职者的时间,盘活了传统猎头手中的资源。人人猎头则是发动群众的力量让普通人也成为猎头。乐职微猎头通过仿照小米“极致单品”的模式围绕几个热门岗位做简历收集和企业对接,从而控制流程成本。   来源:36氪
    36氪
    2014年12月08日
  • 36氪
    “过来人”推出独立MOOC品牌"TopU",整合大学课堂和职场培训 过来人作为大学提供求职就业服务平台,正在准备将业务从大学生毕业的最后一个环节扩展到他们最为核心的课堂生活。今天,过来人将已有平台上的教育资源进行整合,加入了针对大学课程的视频公开课,推出自己的在线 MOOC 平台。     TopU是 Lynda 和 Coursera 模式结合的 MOOC 平台,除了大学机构提供的专业课程视频资源之外,平台上还有自制课程,内容涵盖大学课程,职场求职,考试技能和语言留学等等。目前平台上共有 300 多门课,但主要还是以非高校公开为主。     TopU 的团队原本是做 To B 业务,为目前国内 MOOC 平台制作课程,但现在他们从“幕后”走向“幕前”,想要利用过来人平台和已经积累的 MOOC 资源,去打造一个大学生学习的全方位内容的平台。     在大学课程上,TopU 走的路线是与学堂在线相似,希望汇集国内顶级名校所生产的 MOOC 资源,为用户提供高质量的视频课程。同时,TopU 已经开始和高校合作,学生选择在线课程学习可以获得学分认证,同时获得由老师签发的结业证书。而在其他课程的收集上,主要是依赖过来人原有平台上所积累的资源,其中以初入职场的课程维为主。     而面对 MOOC 课程完成率低的问题,TopU 也在探索自己的道路。MOOC 学习模式决定了学习率低的必然性,除了保证自己提供的内容确实高校优质之外,目前能够采取的方法也十分有限。创始人告诉我们,他们未来可能会引入微信红包式的“签到奖励”。     和大多数 MOOC 平台不同,他们还提供视频直播课。之所以做这样的尝试,是因为他们的技术能够支持,同时也有部分优秀的线下老师,可以通过直播课为学生授课。   MOOC 从 2012 年开始一路从国外火到了国内,目前国内做 MOOC 的平台有很多,例如学堂在线,垂直泛 IT 领域的开课吧。TopU 的加入会加速整个市场上优质课程的制作,相信在未来,整个课程资源会有一个强有力的增长。     同学,今天你 MOOC 了吗?     [36氪,作者: 荔闽]
    36氪
    2014年11月28日
  • 36氪
    Worktile 获宽带资本千万级人民币 A 轮投资,将推出收费增值服务 根据 Worktile 透露的消息:他们在近期获得了宽带资本千万级人民币的 A 轮投资。此外,他们将在现有的免费服务之外推出收费增值服务,并搭建供第三方服务接入开放 API 平台。     盯上企业协作的人越来越多了。这让原本处于发展初期但就竞争激烈的国内中小团队轻协作市场比各自预期更快地加入洗牌和淘汰阶段。     国内面向泛中小团队的轻协作工具 / 服务在截至当前的发展中遇到功能和交互趋同的同质化问题,在这样的同质化之下各方面大多采用“初期使用免费”或“固定人数小团队免费”的策略。这样的竞争策略导致这些产品都很难向最终的收费盈利转变,市场成型前,行业彼此内耗烧钱。国内的中小团队轻协作市场还在完善产品、细化需求的阶段,却不得不提前花大精力投入到市场和销售团队,让他们加速推广和变现。     根据 Worktile CEO 王涛(Anytao)的描述:国内企业级市场的潜力达到千亿级别,而微信的个人定位本质让它很难切入工作使用场景,另一方面 Evernote 和有道云笔记一类知识库产品承担更多的是内容的产出和协同,在分工上缺乏功能方面支持。     王涛称,Wortile 目前已有 8 万注册团队,其中活跃团队占近 20%。另外,Worktile 目前有 15% 的流量来自海外,他们会在明年初推出英文版。     Worktile 目前为止免费向用户提供,未来会增加收费增值服务。收费后,现阶段的所有功能都会被归入免费范围。此外,Worktile 会在近期开发自己的 API 供第三方合作伙伴接入,希望打造垂直、完整的企业服务生态。       [36氪,作者: sinCera]
    36氪
    2014年11月24日
  • 36氪
    在线招聘,老兵不会死 从去年年底开始,在线招聘领域的投资就没有断过。今年 4 月高端猎头网站“猎聘网”获得由华平投资领投,经纬中国跟投的 C 轮 7000 万美元融资;与此同时,垂直招聘网站 "拉勾网" 也被报道完成 A 轮 500 万美元投资,拉勾在 8 月又获得了 2500 万美元的 B 轮融资;同样是互联网,IT 人才招聘网站“哪上班”确认获得王淮、Philip Su、朱华明三人天使投资;专注程序员招聘的内推网也在去年就拿到了创新工场 250 万元天使投资......     一般来说,如果一个领域被投资人看好,常常是因为(1)既有的老的模式将要被颠覆(2)市场很有潜力需要扩容。对很多人来说,在线招聘上前者的意味更甚,拉勾网创始人许单单在一次公开分享中提到,   前程无忧、智联招聘一直使用的 Monster 模式在美国已经快死了,前程无忧、智联招聘在过去十年基本没有任何长进,甚至把很多并不是很高端的用户也变成了猎头的用户。     确实,仔细看前程无忧最近发布的财报,会发现前程无忧的营收结构在过去一年间基本没有太大的改变。在运营策略上也依然以传统招聘网站的销售 + 广告为主。忽略掉因为互联网和国内人才需求增长带来的福利,这家公司在过去风云变化的 12 个月,还是固守着过去 10 年未曾改变的模式。智联招聘的报表上也有相似的情况,不过支出的增长还包括“商业开发支出增长、以及租赁费用增长。     但是财报上也有不能忽略的数据。智联招聘的财报显示,智联招聘总营收 2.935 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 22.6%,超华尔街分析师预期;前程无忧的报告中,第三季度总营收为人民币 4.740 亿元,同比增长 13.0%。增长率均高于 HR 行业平均水平;中国市场的人口红利同样不能忽视,一线城市之外,三四线城市的人才缺口正随着企业的进入而逐渐显现。根据智联招聘发布的《2014 年第三季度就业信心指数》,三四线城市招聘需求同比增长 29%,远高于全国 23% 的平均水平。     所以,国内被唱衰的在线招聘老大哥们到底会不会重蹈Monster的覆辙?这好像还是一个尚未定论的问题。 回顾过去,国内三大招聘网站都是向 Monster 模式学习,过去也确实奏效。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市场对效率和精确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Monster 模式下海量简历砸海量公司的模式已经不能满足这些需求。较全盛时期,Monster 股价已经跌去 88%,它的收入和 LinkedIn 差不多,但是市值仅 6 亿美元,与 180 亿美元的 LinkedIn 相差 30 倍。11 月 4 日在发布了 Q3 的财报后,股价下跌将近 40%,连续亏损之下,CEO Sal Iannuzzi 也黯然离场。     在新形势下取代 Monster 成为全球招聘业热点的,是上市的日本招聘企业Recruit。Recruit 去年全年营收 1.2 万亿日元(约合 109.6 亿美元),税前利润率达 15.2%,营业利润大于世界排名前三的公司营业利润总和。今年 10 月 Recruit 在东京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市值 180 亿美元,与 LinkedIn 相当。同时 Recruit 也是前程无忧的最大股东,持有 40% 以上的股份。     Recruit 成功的关键点在于运用手中的数据提高了求职者、招聘企业双方的效率,达到精确匹配的目的。     Recruit到底是怎样做到的呢? 求职者:Recruit 不仅提供基础的职位搜索,还为不同阶段的求职者提供职业咨询顾问服务。求职者工作后,还能从 Recruit 获得在线职业教育,并通过不断更新简历获得被猎头发现的机会。   企业:Recruit 为企业提供招聘广告刊登、临时工招聘等基本人力资源服务。如果企业有需要,Recruit 还能提供企业人力资源咨询、员工安置人力事物外包、组织培训和发展等深度服务。   同时接触到求职者和企业,让Recruit的数据更加的真实有效。这样的模式下数据的精确度和数量都是 Monster 的一个简历没有办法相比的,很多日本求职者从毕业开始就一直使用 Recruit 的服务,职位投递记录,职业发展轨迹,在线教育记录都在 Recruit 的平台上。在数据的反馈下,Recruit 能够更加清晰的了解整个市场环境,为求职者和企业提供顾问服务,形成一个正向循环。     总的来说,Recruit 同时深度了解双边客户的情况,在此基础上提供深度的服务,改变了过去 Monster 一篮子简历买卖生意的模式。从 Recruit 2014 年 Q2 的财报来看,Recruit 的 HR 业务占到整体业务的 73%,其中人力资源信息占到 22%,利润率为 36%;人才外包服务 51%,利润率为 17%。 但事实上做出这样新模式的Recruit并不是一家初创公司,它是一家成立于上个世纪60年代的公司,还是前程无忧的最大股东。期间经历了比现在前程无忧、智联招聘还要艰难的局面。     Recruit 成立以校园招聘广告代理商起家。赶上 80 年代日本经济迅速发展的福利,Recruit 的人力资源业务一路突飞猛进。Recruit 的商业模式在现在看起来同样的熟悉,他们为求职者提供刊载有招聘信息的杂志,通过杂志了解读者的情况,同时为企业提供人力资源相关的咨询和培训服务。中途也 Recruit 也失落了很久,80 年代末,因政治贿赂丑闻 Recruit 的声誉一落千丈,创始人锒铛入狱,时任首相 Noboru Takeshita 也因此辞职,Recruit 也被超商 Dabei 收购。     2000 年独立后,Recruit开始涉足互联网相关的在线招聘服务,成为日本在线招聘巨头。之后逐渐将业务扩展到香港、台北、新加坡等地。从 2005 年开始基于在线数据为企业提供咨询服务。2006 年入股前程无忧,10 年收购猎头公司伯乐,12 年推出针对应届生的 Recruitment Navi,Rikunabi Direct,同年全资收购美国在线招聘网站Indeed.com,为整个集团的 HR 业务提供强大的算法和模型的支持。     从 Recruit 的例子上看,在整个人力资源服务行业中,老兵们拥有更多的数据和资源,如果愿意,他们可以做很多高效整合行业链的事情。再反观 Monster 的失败,更像是一个领导层管理思路的问题,Monster 前 CEO Sal Iannuzzi 在接受华尔街日报采访时坦言, 在 Monster 的经营上,我过去把利润这件事看得太重,只考虑了有益于股票投资人的事情。 那么谁更有可能在中国做成Recruit模式? 在中国,智联招聘、前程无忧这样的公司做这些事情或许会顺手一点。目前活跃的市场和外界的冲击也是智联招聘、前程无忧借鉴 Recruit 的经验, 推动内部转型的好时机。     从数据的来源上看,前程无忧和智联招聘在互联网外其他垂直领域有很好的积累,它们拥有大量长期合作的用户和多年来积累的一手调研行业、企业需求数据;在应届生资源上,前程无忧和智联招聘在国内校园招聘市场上有极高的渗透率,能够获取求职者从职业生涯开始阶段就具有的特性、爱好点、跳槽概率、发展潜力等信息。     LinkedIn 目前已经在使用大数据的方式进行招聘服务,企业通过 LinkedIn 的平台,能够搜索到大量符合要求的,但暂时还没有换工作打算的“被动求职者”,LinkedIn 用户中更高的即时简历更新率也是竞争优势。但 LinkedIn 的短板在于入华不久,主要用户也还是在互联网相关行业。     在今年投资领域非常火爆的互联网垂直招聘行业,几家创业公司都是从源头就极大简化了信息来源,但是增进准确度的同时其实是牺牲掉了来自应届生的数据和其他垂直行业的数据。无论是拉勾还是哪上班,他们都向36氪表示,希望避免出现应届生涌入的状况。     从数据的应用来看,大型的招聘网站有能力将数据支持下的顾问服务迅速推广到更广的范围。在行业上,除了互联网垂直招聘领域,目前其他行业的在线招聘服务还是主要由前程无忧和智联招聘掌握,他们有能量在多个垂直行业范围内同步推进。在地域上,在垂直招聘领域和 LinkedIn 这样的高端的求职社区都几乎没有渗透率的沿海三、四线城市,中西部城市,智联和前程无忧有先天优势。     智联招聘已经开始在尝试转型,他们上线了“卓聘”这样的产品,为学生、白领、高端人士等人群提供线上、线下的测评、网络招聘、教育等服务。     当然,前程无忧、智联招聘并不是完全稳操胜券。LinkedIn 在在线招聘领域的大数据应用上已经先行一步;拉勾、哪上班、内推这些新公司拥有优秀的算法和技术。以哪上班为例,他们开发出了一个智能简历投递系统,主动的帮用户投简历。当然,他们还有新公司的优势——面对市场更快的反应机制。     不管最后会是智联、前程,还是未来的 LinkedIn,或是渐渐壮大的拉勾、猎聘成为 Recruit,对于整个在线招聘行业都是很大的进步,在线招聘的行业价值变为最大化的利用手中的资源服务用户,而不是单一的考虑挣钱。     智联、前程虽然手握重金和深厚的客户资源,但凡客和陈年的故事告诉我们,进行内部改革的勇气不亚于再一次创业。体量像智联、前程这样的企业,特别是在现在看起来还不错的营收面前,进行改革和创新需要更坚定的决心。   [36氪原创文章,作者: 饭遥]
    36氪
    2014年11月18日
  • 36氪
    【评】借助微信平台搞社交招聘的仟寻,想让企业所有员工都变身HR,这可能吗? 在这个移动逐渐崛起的时代,许多原本适应了 PC 的东西也许都要被扔进移动端进行重构。获得英诺天使基金和正和岛基金联合投资的千万级人民币天使融资的仟寻(MoSeeker)就是这场重构运动中的一员,他们瞄准的,是在中国基本空白的企业移动招聘领域。【这个,编编觉得借助微信平台搞社交招聘这种方式的确是一种趋势,但仟寻绝不是唯一一家,更不是第一家啦,比如.....未免广告嫌疑,在此不举例。各位HR想知道,私下来找小编。或者各位发现有更好的类似的招聘工具,也可以跟我们来扯扯嘛。】       目前在国内,企业的移动招聘相较于北美还处于比较落后的阶段,大部分企业没有自己的 ATS 招聘系统,仍然主要靠邮箱招聘或者 51job、智联招聘等第三方招聘简历库。而这些传统的招聘方式在耗费 HR 们大量精力的情况下也只能找到 30% 左右的主动求职者。     在越来越多的用户使用移动设备浏览招聘信息的今天,有没有更好的移动端招聘方案可以到达剩余那 70% 的被动求职者?     仟寻想出的答案是,微信社交招聘 +ATS 系统。     仟寻是一款基于 SaaS 的架设在云端的微信平台移动招聘系统,主要功能包括职位的移动端发布、传播和申请,以及基于社交关系的员工绑定和内部推荐。仟寻系统记录企业和用户端所有 的发布、传播、申请和入职数据,同时可以与企业现有的 ATS(申请追踪系统 / 或企业招聘系 统)系统进行整合。     这一种方式主要借助微信传播的效率和速度,让招聘信息更容易更精确的到达被动求职者。而相对封闭的微信朋友圈具有较高信任度的社交关系,申请人更有可能因为朋友的推荐完成申请。     这种内推在中国一直都是效率较高的招聘方式。实行员工内部推荐,应聘者的简历有效率往往可达到近 20% 左右。但是绝大多数的企业并没有一个有效的激励系统,因而员工内部推荐的热情并不高。     仟寻想让企业所有的员工都可以成为单独的猎头和品牌大使,所以他们想出了一个新的激励方式。     仟寻系统鼓励员工进行微信绑定,并通过员工的“分享”行为及其效果自动记录积分。例如某员工在其微信圈分享某职位,有申请者通过该职位投递简历时即自动记录积分。当该申请者进 入一面或二、三面时,积分增加;最终入职和达到使用期时,积分再增加。这种机制的改变保证了员工会去推荐更加符合职位要求的高质量候选人而不是以推荐数量取胜,同时也对员工在每一步对企业做出的贡献给予鼓励,而不是以往的只有成功才鼓励的通常做法,这样的方法往往可以更好的调动起员工推荐高质量候选人的积极性。【这个,HRTechChina小编想问的是,积分用来是干嘛的?另外,提到的一面、二面也会获得相应的积分,这个编编想问的是,即使自己推荐的人进入了二面甚至三面,但企业嫌麻烦不在仟寻上记录了呢?也就没有所谓的积分了。该怎么玩下去啊?】     目前仟寻拟实行企业第一年使用免费、第二年起收费的模式。在第一年里,企业客户可以免费享受千寻移动招聘的部署和培训服务。仟寻希望有 80% 左右的客户可以在第二年继续使用收费版,这也是他们的一个短期目标。【收费版的价格?】     目前,国内的综合型网络招聘市场基本已经定型,拉勾网、哪上班、内推网、周伯通等垂直领域的招聘服务于去年下半年开始兴起,今年 10 月份又上线了一款传播圈内的招聘服务传导体,而利用社交关系做招聘的则还有脉脉以及进入中国的LinkedIn。【HRTechChina小编并不认为网络招聘市场就此基本定型了呢。。。未来招聘服务会更细分化,有传播圈内的招聘,难道就不会有金融圈内,快消圈内的啊?另外,利用社交关系做招聘也是一种未来趋势,希望能有更创新的啦】     [36氪,作者: Retric]
    36氪
    2014年11月1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