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智联招聘
    【财报】智联招聘第二财季净赚990万美元 同比增51.7% [摘要]期内总营收为5510万美元,超出公司预期区间上限。 智联招聘(纽交所证券代码:ZPIN)公布了截至12月31日的2015财年第二财季未经审计财报。财报显示,智联招聘第二财季总营收为人民币3.418亿元(约合5510万美元),比去年同期的人民币2.880亿元增长18.7%,较公司此前预期的区间上限高出人民币680万元(约合110万美元);净利润为人民币6150万元(约合990万美元),比去年同期的人民币4050万元增长51.7%。   第二财季主要业绩: --智联招聘第二财季总营收为人民币3.418亿元(约合5510万美元),比去年同期增长18.7%,较公司此前预期的区间上限高出人民币680万元(约合110万美元);   --智联招聘第二财季在线招聘服务营收为人民币2.640亿元(约合4260万美元),比去年同期增长20.5%;   --智联招聘第二财季毛利率为89.0%,高于去年同期的88.4%;   --智联招聘第二财季净利润为人民币6150万元(约合990万美元),比去年同期增长51.7%;   --不按照美国通用会计准则(不计入股权奖励支出),智联招聘第二财季净利润为人民币6800万元(约合1100万美元),比去年同期增长54.0%;   --智联招聘第二财季每股美国存托凭证基本和摊薄收益分别为人民币1.20元(约合0.20美元)和人民币1.10元(约合0.18美元);   --不按照美国通用会计准则(不计入股权奖励支出),智联招聘第二财季每股美国存托凭证基本和摊薄收益分别为人民币1.32元(约合0.22美元)和人民币1.22元(约合0.20美元)。   --截至2014年12月31日,智联招聘所持现金总量为人民币17亿元(约合2.679亿美元),相当于每股美国存托凭证5.2美元,其中包括人民币3.537亿元的定期存款和人民币550万元的限制性现金。   第二财季财务分析: 营收: 智联招聘第二财季总营收为人民币3.418亿元(约合5510万美元),比去年同期的人民币2.880亿元增长18.7%。   智联招聘第二财季在线招聘服务营收为人民币2.640亿元(约合4260万美元),比去年同期的人民币2.191亿元增长20.5%。智联招聘在线招聘服务营收的增长,主要由于使用公司在线招聘服务的独立用户人数增加。智联招聘第二财季中的独立用户人数为272,281人,比去年同期的210,178人增长29.5%,主要由于公司加强了获取和留住用户的措施,以及由于雇主日益利用互联网作为招聘员工的渠道。智联招聘第二财季每独立用户平均收入比去年同期下滑7.0%,主要由于新加入的用户最开始通常会购买价格较低的入门级服务。独立用户人数的增长反映了公司继续扩张地域业务以及获取新用户的战略重点。   智联招聘第二财季其他服务营收为人民币7780万元(约合1250万美元),比去年同期的人民币6890万元增长12.9%。智联招聘第二财季其他服务营收的同比增长,主要得益于评估和校园招聘服务的增长。   智联招聘的其他服务营收主要是指来自于各种补充性服务的营收,这些服务是为了迎合求职者在其职业寿命周期中的不同需求而推出的,涵盖从大学到毕业、首次求职到换工作等各个领域。这些服务在建立和加深智联招聘与求职者和雇主之间的关系方面具有高度的战略性意义。在中国的人才需求超过供应的形势下,这些服务将变得日益重要,可帮助我们的雇主用户找到最好的人才。   毛利润和毛利率: 智联招聘第二财季毛利润为人民币2.999亿元(约合4830万美元),比去年同期的人民币2.495亿元增长20.2%。   智联招聘第二财季毛利率(即毛利润在净营收中所占比例)为89.0%,高于去年同期的88.4%。   运营支出: 智联招聘第二财季运营支出为人民币2.281亿元(约合3680万美元),比去年同期的人民币1.940亿元增长17.6%。   智联招聘第二财季销售和营销支出为人民币1.654亿元(约合2670万美元),比去年同期的人民币1.382亿元增长19.7%。智联招聘销售和营销支出的增长,主要由于销售员工增加、销售佣金和商业开发支出增长、广告支出的增加、以及租赁费用增长。智联招聘第二财季销售和营销支出在净营收中所占比例为49.1%,高于上年同期的49.0%。智联招聘第二财季销售和营销支出中包括人民币10万元(约合2万美元)的股权奖励支出,去年同期的销售和营销支出中包括人民币20万元的股权奖励支出。   智联招聘第二财季总务和行政支出为人民币6270万元(约合1010万美元),比去年同期的人民币5570万元增长12.5%。智联招聘总务和行政支出的增长,主要由于员工薪酬成本、股权奖励支出以及折旧支出的增长。智联招聘第二财季总务和行政支出中包括人民币640万元(约合100万美元)的股权奖励支出,去年同期的总务和行政支出中包括人民币340万元的股权奖励支出。   运营利润 智联招聘第二财季运营利润为人民币7180万元(约合1160万美元),比去年同期的人民币5550万元增长29.3%。智联招聘第二财季运营利润率(即运营利润在净营收中所占比例)为21.3%,高于去年同期的19.7%。智联招聘在第二财季中认列了人民币650万元(约合100万美元)的股权奖励支出,去年同期为人民币360万元。不计入股权奖励支出(不按照美国通用会计准则),智联招聘第二财季运营利润为人民币7830万元(约合1260万美元),去年同期为人民币5910万元。不计入股权奖励支出(不按照美国通用会计准则),智联招聘第二财季运营利润率为23.2%,高于去年同期的21.0%。   智联招聘第二财季的净投资和利息收益为人民币530万元(约合90万美元),较上年同期的人民币150万元增长257.4%。智联招聘第二财季其它支出为人民币220万元(约合40万美元),较上年同期的人民币100万元增长127.1%。   净利润: 智联招聘第二财季净利润为人民币6150万元(约合990万美元),比去年同期的人民币4050万元增长51.7%。   不按照美国通用会计准则(不计入股权奖励支出),智联招聘第二财季净利润为人民币6800万元(约合1100万美元),比去年同期的人民币4420万元增长54.0%。   每股美国存托凭证基本和摊薄收益:   智联招聘第二财季每股美国存托凭证基本和摊薄收益分别为人民币1.20元(约合0.20美元)和人民币1.10元(约合0.18美元),去年同期分别为人民币0.98元和人民币0.88元。不按照美国通用会计准则(不计入股权奖励支出),智联招聘第二财季每股美国存托凭证基本和摊薄收益分别为人民币1.32元(约合0.22美元)和人民币1.22元(约合0.20美元),去年同期分别为人民币1.06元和人民币0.94元。   现金和现金等价物、限制性现金及定期存款:   截至2014年12月31日,智联招聘所持现金和现金等价物、限制性现金及定期存款为人民币16.621亿元(约合2.679亿美元),较截至2014年6月30日的人民币15.367亿元增长8.2%。   智联招聘第二财季通过运营活动产生的净现金为人民币1.643亿元(约合2650万美元),较上年同期的人民币1.027亿元增长59.9%。   上半财年业绩分析: 智联招聘上半财年总营收为人民币6.354亿元(约合1.024亿美元),较上年同期的人民币5.274亿元增长20.5%。   智联招聘上半财年在线招聘服务营收为人民币5.169亿元(约合8330万美元),较上年同期的人民币4.244亿元增长21.8%。   智联招聘上半财年毛利润为人民币5.682亿元(约合9160万美元),较上年同期的人民币4.662亿元增长21.9%。   智联招聘上半财年运营利润为人民币1.401亿元(约合2260万美元),较上年同期的人民币1.071亿元增长30.9%。   智联招聘上半财年净利润为人民币1.214亿元(约合1960万美元),较上年同期的人民币8780万元增长38.3%。   不按照美国通用会计准则,智联招聘上半财年净利润为人民币1.364亿元(约合2200万美元),较上年同期的人民币1.014亿元增长34.5%。   智联招聘上半财年每股美国存托凭证基本和摊薄收益分别为人民币2.36元(约合0.38美元)和人民币2.16元(约合0.34美元),上年同期分别为人民币2.16元和人民币1.88元。   不按照美国通用会计准则,智联招聘上半财年每股美国存托凭证基本和摊薄收益分别为人民币2.66元(约合0.44美元)和人民币2.44元(约合0.40美元),上年同期分别为人民币2.50元和人民币2.16元。   业绩展望: 基于当前的市场状况以及公司的当前业务,智联招聘预计2015财年第三财季总营收为人民币3.05亿元(约合4920万美元)至人民币3.15亿元(约合5080万美元),同比增长13.5%至17.0%。这一预期反映了公司管理层的当前和初步观点,未来可能有所改变。   市场预期及股价表现 智联招聘第二财季业绩好于市场预期。汤森路透的调查显示,市场分析师此前平均预计,不按照美国通用会计准则,智联招聘第二财季每股美国存托凭证摊薄收益为人民币1.15元,营收为人民币3.3057亿元。   智联招聘股价周一在纽交所常规交易中下跌0.16美元,跌幅为0.98%,报收于16.16美元。过去52周,智联招聘最低股价为11.45美元,最高股价为18.68美元。(明轩)   来源:腾讯科技
    智联招聘
    2015年02月26日
  • 智联招聘
    智联招聘86万简历泄露,到底谁脱了谁的“裤”? 今天上午,国内漏洞应急平台乌云公开了一个导致智联招聘86万用户简历信息泄露的漏洞。     该漏洞由乌云用户“天地不仁 以万物为刍狗”在昨晚9点左右提交,据其表述可导致智联招聘的用户简历数据库泄露,其中包括用户的姓名、地址、身份证、户口等信息。     漏洞提交后,智联招聘今天早上主动“忽略”并公开了该漏洞(忽略为乌云的一种状态,表示否认、不相关的意思),其官方在乌云回应称,漏洞披露的网站IP并非智联招聘所有,图中的用户信息还待核实。   “感谢对智联招聘的关注,经核实,漏洞详情中披露的IP地址,非智联招聘的。图片中的标有‘智联招聘’的信息待核实。建设总比破坏有意义,这个事情同时也给我们敲响了安全的警钟。”     尽管智联招聘官方还未确认被曝光的用户信息是否为其所有,但据接近此事的白帽子透露,这次被泄露的信息是在另外一家招聘网站上,并确认为智联招聘所有。     对方解释称,这件事情看起来古怪,但有其可能性。很可能是智联招聘曾经遭遇脱库,这批信息被转手到本次事件中的招聘网站,然后因为漏洞又被发现。这些事情在地下黑产中并不少见。     当前国内招聘网站中,老牌的有中华英才、前程无忧,新兴的有58同城招聘、大街网、拉勾网、猎聘网等,还不清楚这次信息泄露主角会是哪一家?     在漏洞公开大概一小时后,智联招聘向新浪科技回应称称,正在确认该漏洞并进行修复,目前尚未有更新回应。我们将持续跟踪此事。     乌云平台上信息泄露的细节图片: 乌云曝智联招聘86万用户简历信息泄露漏洞(敏感信息已打马赛克) 乌云曝智联招聘86万用户简历信息泄露漏洞(漏洞证明) 来源:雷锋网
    智联招聘
    2014年12月03日
  • 智联招聘
    在线招聘,老兵不会死 从去年年底开始,在线招聘领域的投资就没有断过。今年 4 月高端猎头网站“猎聘网”获得由华平投资领投,经纬中国跟投的 C 轮 7000 万美元融资;与此同时,垂直招聘网站 "拉勾网" 也被报道完成 A 轮 500 万美元投资,拉勾在 8 月又获得了 2500 万美元的 B 轮融资;同样是互联网,IT 人才招聘网站“哪上班”确认获得王淮、Philip Su、朱华明三人天使投资;专注程序员招聘的内推网也在去年就拿到了创新工场 250 万元天使投资......     一般来说,如果一个领域被投资人看好,常常是因为(1)既有的老的模式将要被颠覆(2)市场很有潜力需要扩容。对很多人来说,在线招聘上前者的意味更甚,拉勾网创始人许单单在一次公开分享中提到,   前程无忧、智联招聘一直使用的 Monster 模式在美国已经快死了,前程无忧、智联招聘在过去十年基本没有任何长进,甚至把很多并不是很高端的用户也变成了猎头的用户。     确实,仔细看前程无忧最近发布的财报,会发现前程无忧的营收结构在过去一年间基本没有太大的改变。在运营策略上也依然以传统招聘网站的销售 + 广告为主。忽略掉因为互联网和国内人才需求增长带来的福利,这家公司在过去风云变化的 12 个月,还是固守着过去 10 年未曾改变的模式。智联招聘的报表上也有相似的情况,不过支出的增长还包括“商业开发支出增长、以及租赁费用增长。     但是财报上也有不能忽略的数据。智联招聘的财报显示,智联招聘总营收 2.935 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 22.6%,超华尔街分析师预期;前程无忧的报告中,第三季度总营收为人民币 4.740 亿元,同比增长 13.0%。增长率均高于 HR 行业平均水平;中国市场的人口红利同样不能忽视,一线城市之外,三四线城市的人才缺口正随着企业的进入而逐渐显现。根据智联招聘发布的《2014 年第三季度就业信心指数》,三四线城市招聘需求同比增长 29%,远高于全国 23% 的平均水平。     所以,国内被唱衰的在线招聘老大哥们到底会不会重蹈Monster的覆辙?这好像还是一个尚未定论的问题。 回顾过去,国内三大招聘网站都是向 Monster 模式学习,过去也确实奏效。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市场对效率和精确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Monster 模式下海量简历砸海量公司的模式已经不能满足这些需求。较全盛时期,Monster 股价已经跌去 88%,它的收入和 LinkedIn 差不多,但是市值仅 6 亿美元,与 180 亿美元的 LinkedIn 相差 30 倍。11 月 4 日在发布了 Q3 的财报后,股价下跌将近 40%,连续亏损之下,CEO Sal Iannuzzi 也黯然离场。     在新形势下取代 Monster 成为全球招聘业热点的,是上市的日本招聘企业Recruit。Recruit 去年全年营收 1.2 万亿日元(约合 109.6 亿美元),税前利润率达 15.2%,营业利润大于世界排名前三的公司营业利润总和。今年 10 月 Recruit 在东京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市值 180 亿美元,与 LinkedIn 相当。同时 Recruit 也是前程无忧的最大股东,持有 40% 以上的股份。     Recruit 成功的关键点在于运用手中的数据提高了求职者、招聘企业双方的效率,达到精确匹配的目的。     Recruit到底是怎样做到的呢? 求职者:Recruit 不仅提供基础的职位搜索,还为不同阶段的求职者提供职业咨询顾问服务。求职者工作后,还能从 Recruit 获得在线职业教育,并通过不断更新简历获得被猎头发现的机会。   企业:Recruit 为企业提供招聘广告刊登、临时工招聘等基本人力资源服务。如果企业有需要,Recruit 还能提供企业人力资源咨询、员工安置人力事物外包、组织培训和发展等深度服务。   同时接触到求职者和企业,让Recruit的数据更加的真实有效。这样的模式下数据的精确度和数量都是 Monster 的一个简历没有办法相比的,很多日本求职者从毕业开始就一直使用 Recruit 的服务,职位投递记录,职业发展轨迹,在线教育记录都在 Recruit 的平台上。在数据的反馈下,Recruit 能够更加清晰的了解整个市场环境,为求职者和企业提供顾问服务,形成一个正向循环。     总的来说,Recruit 同时深度了解双边客户的情况,在此基础上提供深度的服务,改变了过去 Monster 一篮子简历买卖生意的模式。从 Recruit 2014 年 Q2 的财报来看,Recruit 的 HR 业务占到整体业务的 73%,其中人力资源信息占到 22%,利润率为 36%;人才外包服务 51%,利润率为 17%。 但事实上做出这样新模式的Recruit并不是一家初创公司,它是一家成立于上个世纪60年代的公司,还是前程无忧的最大股东。期间经历了比现在前程无忧、智联招聘还要艰难的局面。     Recruit 成立以校园招聘广告代理商起家。赶上 80 年代日本经济迅速发展的福利,Recruit 的人力资源业务一路突飞猛进。Recruit 的商业模式在现在看起来同样的熟悉,他们为求职者提供刊载有招聘信息的杂志,通过杂志了解读者的情况,同时为企业提供人力资源相关的咨询和培训服务。中途也 Recruit 也失落了很久,80 年代末,因政治贿赂丑闻 Recruit 的声誉一落千丈,创始人锒铛入狱,时任首相 Noboru Takeshita 也因此辞职,Recruit 也被超商 Dabei 收购。     2000 年独立后,Recruit开始涉足互联网相关的在线招聘服务,成为日本在线招聘巨头。之后逐渐将业务扩展到香港、台北、新加坡等地。从 2005 年开始基于在线数据为企业提供咨询服务。2006 年入股前程无忧,10 年收购猎头公司伯乐,12 年推出针对应届生的 Recruitment Navi,Rikunabi Direct,同年全资收购美国在线招聘网站Indeed.com,为整个集团的 HR 业务提供强大的算法和模型的支持。     从 Recruit 的例子上看,在整个人力资源服务行业中,老兵们拥有更多的数据和资源,如果愿意,他们可以做很多高效整合行业链的事情。再反观 Monster 的失败,更像是一个领导层管理思路的问题,Monster 前 CEO Sal Iannuzzi 在接受华尔街日报采访时坦言, 在 Monster 的经营上,我过去把利润这件事看得太重,只考虑了有益于股票投资人的事情。 那么谁更有可能在中国做成Recruit模式? 在中国,智联招聘、前程无忧这样的公司做这些事情或许会顺手一点。目前活跃的市场和外界的冲击也是智联招聘、前程无忧借鉴 Recruit 的经验, 推动内部转型的好时机。     从数据的来源上看,前程无忧和智联招聘在互联网外其他垂直领域有很好的积累,它们拥有大量长期合作的用户和多年来积累的一手调研行业、企业需求数据;在应届生资源上,前程无忧和智联招聘在国内校园招聘市场上有极高的渗透率,能够获取求职者从职业生涯开始阶段就具有的特性、爱好点、跳槽概率、发展潜力等信息。     LinkedIn 目前已经在使用大数据的方式进行招聘服务,企业通过 LinkedIn 的平台,能够搜索到大量符合要求的,但暂时还没有换工作打算的“被动求职者”,LinkedIn 用户中更高的即时简历更新率也是竞争优势。但 LinkedIn 的短板在于入华不久,主要用户也还是在互联网相关行业。     在今年投资领域非常火爆的互联网垂直招聘行业,几家创业公司都是从源头就极大简化了信息来源,但是增进准确度的同时其实是牺牲掉了来自应届生的数据和其他垂直行业的数据。无论是拉勾还是哪上班,他们都向36氪表示,希望避免出现应届生涌入的状况。     从数据的应用来看,大型的招聘网站有能力将数据支持下的顾问服务迅速推广到更广的范围。在行业上,除了互联网垂直招聘领域,目前其他行业的在线招聘服务还是主要由前程无忧和智联招聘掌握,他们有能量在多个垂直行业范围内同步推进。在地域上,在垂直招聘领域和 LinkedIn 这样的高端的求职社区都几乎没有渗透率的沿海三、四线城市,中西部城市,智联和前程无忧有先天优势。     智联招聘已经开始在尝试转型,他们上线了“卓聘”这样的产品,为学生、白领、高端人士等人群提供线上、线下的测评、网络招聘、教育等服务。     当然,前程无忧、智联招聘并不是完全稳操胜券。LinkedIn 在在线招聘领域的大数据应用上已经先行一步;拉勾、哪上班、内推这些新公司拥有优秀的算法和技术。以哪上班为例,他们开发出了一个智能简历投递系统,主动的帮用户投简历。当然,他们还有新公司的优势——面对市场更快的反应机制。     不管最后会是智联、前程,还是未来的 LinkedIn,或是渐渐壮大的拉勾、猎聘成为 Recruit,对于整个在线招聘行业都是很大的进步,在线招聘的行业价值变为最大化的利用手中的资源服务用户,而不是单一的考虑挣钱。     智联、前程虽然手握重金和深厚的客户资源,但凡客和陈年的故事告诉我们,进行内部改革的勇气不亚于再一次创业。体量像智联、前程这样的企业,特别是在现在看起来还不错的营收面前,进行改革和创新需要更坚定的决心。   [36氪原创文章,作者: 饭遥]
    智联招聘
    2014年11月18日
  • 智联招聘
    2014年第三季度财报:智联招聘VS前程无忧 11月13日,智联招聘(纽约股票交易所证券代码:ZPIN)今天发布了截至2014年9月30日的第三季度未经审计的财报。财报显示,智联招聘第一财季总营收达到2.935亿元人民币(约合4780万美元),同比增长22.6%;净利润为5990万元人民币(约合980万美元),比去年同期增长了26.8%。而在11月7日,前程无忧也发布了该公司截至2014年9月30日的第三季度未经审计财报。财报显示,前程无忧第三季度总营收为人民币4.740亿元(约合7720万美元),同比增长13.0%;净利润为人民币1.872亿元(约合3050万美元),比去年同期的净利润人民币1.174亿元增长59.5%。     智联招聘和前程无忧分别创立于1997年和1998年,这两大老牌传统的招聘网站经常被放到一起作比较。今年6月智联招聘成功上市,虽然晚了前程无忧10年。今天HRTechChina小编将智联招聘和前程无忧发布的2014年第三季度财报放到一起做个比较。     营收: 智联招聘第三季度总营收达到2.935亿元人民币(约合4780万美元),比去年同期的2.393亿元人民币增长了22.6%。(前程无忧截至2014年9月30日的第三季度总营收为人民币4.740亿元(约合7720万美元),比去年同期的人民币4.196亿元增长13.0%,超过公司此前的预期。)【在总营收这个数字上来看,显然前程无忧更胜一筹,数值将近是智联的两倍,但相比去年同期的总营收,刚上市没多久的智联招聘的上升数度显然更快。】     智联招聘第三季度在线招聘服务营收达到2.528亿元人民币(约合4120万美元),比去年同期的2.052亿元人民币增长了23.2%,此增长主要是由于使用公司在线招聘服务的独立客户数量增加。(前程无忧第三季度网络招聘服务营收为人民币3.155亿元(约合5140万美元),比去年同期的人民币2.776亿元增长13.6%。使用前程无忧网络招聘服务的独立雇主数量增加。)智联招聘第一财季服务的独立客户数量为264,978家,比去年同期的206,579家增长了28.3%,此增长主要是由于公司加强措施并购和挽留了客户,以及雇主使用互联网作为招聘渠道的数量增加。前程无忧第三季度共有28.3651万名独立雇主使用了的网络招聘服务,比去年同期的23.7526万名增加19.4%,主要由于公司加大了为获得新客户而付出的努力,以及客户对前程无忧网络招聘服务的使用量增长。前程无忧第三季度每独立雇主平均收入比去年同期下滑4.9%。)【两者皆在雇主数增上上做了努力。虽然前程无忧在雇主数上略高于智联招聘,但其在网络招聘营收增长上低于智联,想必是其每独立雇主平均收入的下滑以及从2014年6月1日开始增值税政策的转变对网络招聘服务营收造成了影响】       智联招聘其它服务营收达到4070万元人民币(约合660万美元),比去年同期的3410万元人民币增长了19.3%。其它服务营收指为印合求职者职业生涯周期的各需需求而推出的不同补充性服务,这些服务主要是战略性的,帮助建立和维持智联招聘与求职者和雇主之间的关系。随着中国市场的雇员不足,这些服务对帮助雇主招聘适合的人才起到了重大作用。   智联招聘校园招聘服务营收达到1470万元人民币(约合240万美元),比去年同期的1210万元人民币增长了21%,此增长主要是由于校园招聘活动数量增加。       智联招聘其它人力资源相关的营收达到1230万元人民币(约合200万美元),比去年同期的1220万元人民币增长了1.2%,此增长主要是由于包括教育培训和海外招聘服务等新服务产品线的营收增加,但被印刷刊物业务营收下滑部分抵消。前程无忧第三季度出版物广告营收为人民币200万元(约合30万美元),比去年同期的人民币940万元下滑78.5%。前程无忧第三季度出版物广告营收的下滑,主要由于正在进行的业务转型与印刷广告服务不相关。(前程无忧第三季度其它人力资源相关营收为人民币1.565亿元(约合2550万美元),比去年同期的人民币1.326亿元增长18.0%。前程无忧其它人力资源相关营收的增长,主要得益于客户对人力资源外包、以及培训服务需求的提升。)【在其他人力资源相关的营收方面,无论从金额还是增上上来看,前程无忧胜出许多。当然,这主要的原因应该是要究其产品服务的数量等方面。但值得一提的是,两家公司同样在第三季度的刊物印刷等方面营收下滑。】     另外,2014年4月,前程无忧完成了发售1.725亿美元可转换高级票据的交易。前程无忧在第三季度业绩中计入了人民币5850万元(约合950万美元)的按市价调整收益,这项收益与可转换票据公允价值的变动有关。       开支: 智联招聘运营开支达到2亿元人民币(约合3260万美元),比去年同期的1.652亿元人民币增长了21%。(前程无忧第三季度运营支出为人民币2.062亿元(约合3360万美元),比去年同期的人民币1.772亿元增长16.4%。)其中,智联招聘销售和营销开支达到1.334亿元人民币(约合2170万美元),比去年同期的1.109亿元人民币增长了22.3%,此增长主要是由于销售员工数量增加、销售奖励增加以及业务研发开支增加、租赁成本增加等。(前程无忧第三季度销售和营销支出为人民币1.438亿元(约合2340万美元),比去年同期的人民币1.197亿元增长20.1%。前程无忧销售和营销支出的增长,主要由于员工人数的增加、员工薪酬支出的增长、以及广告支出的增长。)     智联招聘总务与管理开支达到6660万元人民币(约合1080万美元),比去年同期的5610万元人民币增长了18.7%,此增长主要是由于员工奖励成本增加、股权奖励开支增加、办公室开支增加以及职业服务费用增加等。(前程无忧第三季度总务和行政支出为人民币6240万元(约合1020万美元),比去年同期的人民币5740万元增长8.7%。前程无忧总务和行政支出的增长,主要由于员工薪酬支出和专业服务费用增加,以及办公室支出、租金和折旧支出增加。)【在运营开支方面,两家公司的数值相当,就连分别花在总务,行政,销售和营销方面的支出比例且支出分配项目都类似,两家公司的运营模式看来也基本类似。】       各种利润: 智联招聘毛利润达到2.683亿元人民币(约合4370万美元),比去年同期的2.167亿元人民币增长了23.8%;毛利率达到92.8%,去年同期为93%。(前程无忧第三季度毛利润为人民币3.340亿元(约合5440万美元),比去年同期的人民币2.915亿元增长14.6%;前程无忧第三季度毛利率为72.9%,高于去年同期的72.4%。)       智联招聘运营利润达到6840万元人民币(约合1110万美元),比去年同期的5150万元人民币增长了32.7%;运营利率为23.7%,去年同期为22.1%。不计入股权奖励开支在内的不按照美国通用会计准则计量的运营利润达到7690万元人民币(约合1250万美元),去年同期为6160万元人民币;不按照美国通用会计准则计量的运营利率为26.6%,去年同期为26.4%。(前程无忧第三季度运营利润为人民币1.278亿元(约合2080万美元),比去年同期的人民币1.144亿元增长11.8%。前程无忧第三季度运营利润率为27.9%,低于去年同期的28.4%。不计股权奖励支出(不按照美国通用会计准则),前程无忧第三季度的运营利润率为32.6%,低于去年同期的32.9%。)【两者在运营支出方面数值相当,但在运营利润方面虽然前程无忧的增长幅度低于智联,但运营利润数额仍是智联招聘的2倍左右】       智联招聘净利润达到5990万元人民币(约合980万美元),比去年同期的4720万元人民币增长了26.8%;不按照美国通用会计准则计量的净利润达到6840万元人民币(约合1110万美元),比去年同期的5730万元人民币增长了19.5%。前程无忧第三季度净利润为人民币1.872亿元(约合3050万美元),去年同期净利润为人民币1.174亿元。前程无忧第三季度每股普通股完全摊薄收益为人民币2.17元(约合0.35美元),去年同期为人民币1.95元。     智联招聘其它净利润为20万元人民币(约合3万美元),比去年同期的200万元人民币下滑了91.5%。其它利润包括政府财政补贴510万元人民币(约合80万美元)在内,但此补贴又被一次性税收开支480万元人民币所抵消。         智联招聘每股美国存托凭证基本和摊薄净利润分别为1.18元人民币(约合0.2美元)和1.06元人民币(约合0.18美元),去年同期分别为1.2元人民币和1.04元人民币;不按照美国通用会计准则计量的每股美国存托凭证基本和摊薄净利润分别为1.34元人民币(约合0.22美元)和1.22元人民币(约合0.2美元),去年同期分别为1.46元人民币和1.26元人民币。(不计入股权奖励支出和汇兑损失,前程无忧第三季度(不按照美国通用会计准则)调整后净利润为人民币1.504亿元(约合2450万美元),去年同期为人民币1.370亿元。前程无忧第三季度(不按照美国通用会计准则)调整后每股普通股完全摊薄收益为人民币2.52元(约合0.41美元),去年同期为人民币2.28元。)       资产负债表: 截至2014年9月30日,智联招聘持有的现金、现金等价物、限定现金和定期存款总额分别为15.086亿元人民币(约合2.458亿美元),截至2014年6月30日为15.367亿元人民币。截至2014年9月30日,前程无忧持有的现金和短期投资增至人民币43.455亿元(约合7.080亿美元)。【从以上资产以及收入来看,还是先上市十年的前程无忧更胜一筹】       业绩展望: 智联招聘预计,公司2014年第四季度总营收将介于3.25亿元人民币(约合5300万美元)到3.35亿元人民币(约合5460万美元)之间,此预期根据当前初步状况制定,未来可能会进行调整。前程无忧预计2014年第四季度的营收将在人民币5.15亿元至人民币5.30亿元(约合8390万美元至8630万美元)。【从两者上述的2014第三季度财报的数据分析来看,其下一季度的业绩展望两者的比例合理。】   HRTechChina编辑:yudan
    智联招聘
    2014年11月13日
  • 智联招聘
    在线招聘开启新赛季,能否改变整个市场的游戏规则? 左言/文 沉寂多年的在线招聘市场再受资本眷顾,以垂直和社交为卖点的“小而美”招聘网站强势崛起,它们能否撼动传统的泛招聘平台把持多年的王者地位,又是否能改变整个市场的游戏规则?    行业新生力量的异军突起和新一轮融资热潮的涌现,让在线招聘行业重新吹响了新赛季开启的号角。包括拉勾网、内推网和周伯通招聘在内的一批“小而美“的垂直在线招聘产品,凭借大数据、移动化和社交化为工具搅乱着稳定多时的行业格局;前程无忧、智联招聘和中华英才网曾经的“老三大”地位面临挑战,尝试以差异化谋出路;而以赶集网为代表的跨界平台类招聘网站也加入了近身肉搏之中。这是否意味着新一轮比赛规则的出台?       垂直正当红 一年内3次融资、估值1.5亿美元、B 轮融资 2500 万美元,拉勾网的这份创业成绩单让许多人艳羡不已。据腾讯科技报道,截至2014年8月15日,拉勾拥有注册用户近100万,总简历投递量超过了300万人次;包括百度、阿里巴巴、腾讯在内的2万多家互联网公司在拉勾发布招聘职位,有效职位达到12万。     拉勾锁定的是典型的“卖方市场”互联网行业,因此,与传统招聘网站视用人企业为“上帝”不同,它的核心用户是求职者。在“知乎”上解释能在短时间获得高估值和高融资的理由时,拉勾网CEO马德龙写道:“拉勾的第一核心是用户,不是企业。这是拉勾与所有平台的不同,所以拉勾获得了巨大的用户认同感。”     微信产品经理邹剑波在“知乎”上如此阐述自己对拉勾商业模式的理解:“拉勾网不管从思路和从产品上,完全是电商的思路,把岗位当成是商品。并且,是一个客单价高、佣金抽取高、顾客购物需求明确直接易分析、垂直口碑好、持续收入稳定又不烧钱、无库存物流等烂摊子事的电商。求职者可以在购买过程中,看到一个商家的融资阶段(经营情况)、公司信息、规模(月销量)、领域(经营类目)和关键服务(年终分红、股票期权),也可以看到岗位的职位诱惑、详细描述、价格(工资)。”所有这些设定,目标只有一个—提升用户体验,改变传统网站仅仅停留在用户导向的功能,并据此推动盈利模式从广告到按效果计费。     拉勾网所规划的盈利模式,既与前程无忧和智联招聘等传统招聘网站依靠发布招聘职位和展示广告来获得收入截然不同,也与其最初模仿对象、美国最大的IT和机械行业招聘网站Dice.com有所区别,虽然都是向用人企业收费,但2013财年,Dice.com高达88%的收入来自于企业为使用更为高端的定制化服务而交纳的年费。     垂直的切口似乎并不太难找,内推网、猎聘网还有100offer,都扎堆在了人才缺口较大的互联网行业,难点依然是如何打动用户心甘情愿地掏腰包。主打高端人才招聘市场的猎聘网,把猎头顾问的模式搬上网,于2014年4月获得了由华平投资领投、经纬中国跟投的7000万美元C轮融资。其采取了同时向企业客户和用户两端收费的方式。根据猎聘网提供的数据,截至2014年6月30日,猎聘网总注册用户超过1300万,专业猎头顾问总数逾10万,服务的企业近20万家。     社交化行不行? 同样走垂直路线的周伯通招聘,将受众进一步收窄为移动互联网,更强调自己的强社区属性。用其创始人冯涛接受媒体采访时的原话来说,“我们希望营造一个社区,虽然和豆瓣不太一样,但是同样是由一种氛围,而不是只是一个工具性的网站,而且用户在社区中沉淀下来的内容会形成我们的竞争壁垒”。     与从线下3W创业咖啡馆转为线上的拉勾网不同,周伯通招聘最早脱胎于豆瓣上最大的招聘小组“圈内招聘”,拥有超过 32 万活跃用户。如今,打开其网站,一眼就能看出页面布局和其他招聘网站的风格极为不同,而和豆瓣小组的类BBS形态则十分接近,充斥着大量“我们只要最牛B的前端工程师”和“期权激励,别错过移动互联网的下一座金矿!”等夺人眼球的帖子标题。甚至连专题走的也是“标题党”路线,包括了“阿里人跳槽专场”和“90后招90后”等,将社区文化的包装营销发挥到极致。     自2014年年初正式改版上线后,周伯通招聘的企业用户已经超过了6000家,上线半年发职位逾3万个,简历投总量近70万。今后,为了进一实现精准定位,其计划借由包括微信、QQ、微博和豆瓣在内的社交媒体,以安卓巴士为代表的专业论坛,以及36氪和虎嗅等行业媒体为三大媒介,推送招聘广告,吸引用户投简历,即而引来更多的用人企业。     正是托了对社区形态坚持的福,对网易新闻跟帖文化了如指掌的网易资本投资经理一眼就看到了其价值,让周伯通招聘在转型短短半年后就成功收获了2800万元的A轮融资。只是,社交招聘这条路在中国能否行得通,一直以来都存在着不小的质疑。     拉勾网一开始上线的想法就是做一款中国版的LinkedIn,但2013年4月产品上线运行不到一个月,创始团队就觉得这条路走不通,用户增长慢、“社交”不活跃,最终还是选择了主打“工具性”。     而业内人士对于LinkedIn领英在中国的前景,多数也持保留意见,原因多半是同一个:水土不服。马德龙在“知乎”上写道:“LinkedIn平台为用户提供的最核心价值是职场的人脉关系,并非招聘服务,所以这个模式在持续地获取大量职场用户,他们之间建立联系获取价值。招聘作为商业化变现方式,属于产品的增值服务。但是在中国,这个商业模式几乎难以成立。最核心的原因在于,中国人具有严重的功利主义。”     泛招聘平台的出路 无论是垂直,还是社交,这些新兴的在线招聘网站的诉求是一致的,既以更精准的信息提升个人和企业双方的效率,个人减少了广撒网的无用功,企业也节省了大量筛选无效简历的精力。而这些恰恰正是以前程无忧和智联招聘等为代表的传统招聘网站的软肋所在,传统招聘网站是否会就此走向没落?     从近几年美国三类在线招聘公司的股价走势中,或许能一窥它们各自的成长性。传统招聘信息发布平台Monster(MWW.NYSE)过去5年的股价下跌了70%;同期Dice.com母公司Dice Holdings(DHX.NSDQ)的股价小幅上扬30%—Dice Holdings旗下拥有多个招聘平台,除了IT、财经和医药等垂直类业务外,同时也拥有信息发布平台,是传统和垂直结合的典型;LinkedIn(LIKD.NYSE)在这三者中最晚登陆资本市场,但过去3年的股价增幅接近130%,同时期内Monster和Dice Holdings的股价均呈下跌之势,且Monster不出意外地垫底(图1)。再从市场占有率来看,传统与新兴力量之间的对比关系更是一目了然(图2)。   在中国,除了拉勾网和周伯通招聘这些“小而美”招聘网站的迅速崛起之外,以58同城(WUBA.NYSE)和赶集网为代表的分类信息平台依托广泛的用户基础和灵活的市场布局,定位于中低端人才招聘,快速发力在线招聘业务,成为另一支有力的竞争队伍。     新兴力量的不断涌现,无疑让前程无忧、智联招聘和中华英才网稳坐多年的第一梯队地位面临着无可避免的冲击。面对行业新趋势带来的挑战,智联招聘一方面更着力开发中小企业客户,另一方面则通过收购区域公司来强化自己在各个市场的实力。最新季报显示,2014年4月1日-6月30日,其单季独立用户访问量上涨了逾30%,超过了24万。为了进一步抢占市场,智联招聘还于2013年11月推出了定位高端的智卓招聘。不过,从整体来看,过去3年,其对人才测评业务、高端人才招聘业务、校园招聘业务进行了更多开发与投入,网络招聘服务的收入虽持续增长,但对集团的贡献则逐步走低,从2012财年的90%降至2014财年(2013年7月1日-2014年6月30日)的84%。     比智联招聘早10年上市的前程无忧,采取的同样是以用户和流量换广告的商业模式,不过,过去3年中,其网络招聘服务的占比从62%逐步攀升到68%。与一众“小而美”的招聘网站相比,智联招聘和前程无忧最大的优势无疑是在规模效应:行业涉及广泛、简历数量众多,并以此为基础持续获得广告收入和企业客户付费收入。但随着垂直网站的兴起和逐渐成长,市场被蚕食在所难免,Dice.com就大举抢占了原本属于Monster的IT和机械招聘市场份额。学习Dice Holding的做法,通过收购开辟自己的垂直领域、深耕细分市场,并通过技术开发向企业客户提供越来越多的增值服务可选项,或许是一条不错的出路。      毕竟,招聘虽是刚性需求,但使用频率偏低,即便是抢手如IT人才,基本也要1-2年才使用一次,行业的增量主要来自于新增用户而非既有用户。因此,在线招聘行业虽然目前依然快速膨胀,但成长空间有着天然的限制。数据显示,2013年中国网络招聘市场规模为30.8亿元,而智联招聘和前程无忧两家的收入就高达26.6亿元,刨去非网络业务的部分,占比高达64%。显然,留给拉勾网和周伯通招聘们的空间并不大,更何况它们自身还面临着如果互联网行业发展放缓、甚至出现泡沫破灭的考验。■
    智联招聘
    2014年10月20日
  • 智联招聘
    智联招聘推新产品智联卓聘 瞄准中高端人才市场 9月4日晚间消息,智联招聘集团今日宣布正式推出中高端人才招聘产品智联卓聘,并举办首届“金融人才招聘季”活动。     据悉,此次智联推出卓聘产品,旨在向中高端人才招聘领域拓展。智联招聘CEO、智联卓聘创始人郭盛表示:“智联招聘服务人群主要是白领和学生,但随着中国人口的变化,高端人才开始成为市场需求的缺口,智联卓聘希望以人为中心,营造一个人才的环境,并从各种社交平台丰富个人简历,使人才的价值最大化,真正帮助高端企业找到合适的人才。”     郭盛同时指出,未来希望智联招聘成为一个职业发展平台,服务用户的整个职业发展生涯。     据了解,智联卓聘在IT、房地产等领域拥有丰富的资源,金融行业也将成为卓聘的一大特色。智联卓聘将面向职场高端人才、猎头、有高端需求的企业,打破传统网络招聘模式,首创网络招聘电商模式的多维度展示、多渠道评价、以及多形式人岗匹配平台,实现企业、求职者和猎头在线互动多元化。     “我们是以创业的心态在做卓聘,在智联招聘这个大公司里做一个创业产品。这是智联招聘未来的心态,我们以小弟的心态做事,智联招聘的转型才能更快实现。”郭盛如是表示。     据悉,智联卓聘是智联招聘转型职业发展平台的第一步,智联卓聘将帮助智联招聘在中高端人才领域实现测评、招聘和培训等产品,完成业务闭环。(扬子)   【文章来源:新浪科技】
    智联招聘
    2014年09月05日
  • 智联招聘
    智联招聘郭盛:网络市场规模不止50亿   郭盛表示,智联招聘最近被资本市场看好的原因主要有三点,第一是新发的财报收入增长了20%,第二是资本市场看重智联招聘稳健的发展表现,另外智联招聘正着力于打造一个发展平台,整体发展空间比较大,这一点也为资本市场所看重。     郭盛认为,网络招聘的市场非常大,不止40-50亿,市场的潜力远远大于这个数字,而且未来会有越来越大的发展空间。郭盛表示,现在智联招聘现在在中高端市场面临非常大的压力,智联招聘有充足的资金和客户需求,现在也在挖掘高端人才方面的机会。     对待在线招聘今年的融资热,郭盛认为只是一件好事,说明在线招聘大潮正在到来,另外竞争对手更多是智联招聘的学习对象。     另外,郭盛认为BAT有可能进入这个领域,但是术业有专攻,会不会成功不一定。     接下来一年,智联招聘将在高端人才和校园招聘上下功夫,由于品牌定位,暂时不考虑进入蓝领招聘领域。     以下为智联招聘首席执行官郭盛专访实录: 主持人:今天我们很荣幸邀请到了智联招聘的CEO郭盛先生,请郭总跟大家打声招呼。     郭盛:腾讯的网友大家好。     主持人:我们看到最近智联招聘在资本市场的表现还不错,我们最近也是刚刚发了财报,现在先有请郭总简单的对咱们财报的数据做一个分析,分析一下咱们资本市场看好智联招聘的原因是什么?     郭盛:第一,我们这次的财报从收入利润方面,收入增长了近20%,所以应该说还是一个非常漂亮的财报。     第二,资本市场对我们很感兴趣,对我们的股票进行投资,我觉得一个很简单的原因是因为它是一个稳健的企业,有很大的发展空间,稳健的企业现金流和利润增长非常快,很大的发展空间是因为智联招聘着力于打造一个发展平台,所以它的整个发展空间非常大。所以说从这个角度来说,智联招聘是一个稳健的公司,同时具有很大的发展空间,也是资本市场投我们的原因。     主持人:因为我们看到有一些报告在说传统招聘市场份额现在40到50亿之间,我们智联招聘怎么看这个情况?我们未来的空间是什么?     郭盛:我觉得是这样,就是首先你怎么定义这个传统的招聘模式,那么我们觉得如果我们只是仅仅定义为网络招聘,其实真正的招聘市场非常大,网络招聘只是很小的其中一部分,那么我们也跟很多的企业打交道,他们招到一个人每年花很多钱,这是一个非常大的市场,这是第一它本身的市场非常大。然后企业对人才越来越重视,这这是一个很大的市场。     第二个是网络招聘,包括在线招聘,包括无线招聘,过去的几年发展很快,整个市场范围里面我觉得这不止是40到50亿的市场,而是一个很大的市场,这个市场的潜力远远大于你前面讲的数字,在未来会有越来越大的发展。     主持人:其实我可以理解在中高端市场在互联网上做的一个比较小的市场空间,咱们智联招聘现在主要靠什么?     郭盛:对于我们来说只是面临一个非常大的压力,别人看到这个市场好,一定会进来,有新的模式、新的方法,想办法从你这儿拿走一杯羹,对于我们来说竞争并不怕,更重要的我们看到越来越多的高端人才,他们缺少着技术手段服务他们,对于我们来说现在有很多资金,有很多客户需求,所以我们也是想这个品牌为高端人才找到自己非常理想的机会,让他们的价值得到体现,让他们知道更适合的老板,我们希望为他们提供更好的服务。     我自己认为更重要的是卓聘的CEO,有一天卓聘把智联招聘干掉了我也很高兴。     主持人:卓聘和智联招聘最大的差异是什么?     郭盛:卓聘是人才多,智联招聘是工作多,智联招聘上我们有海量的人有海量的招聘,那么卓聘我们更多的是一些高端的,比较成熟的人士,希望他们在卓聘上更快、更简便的方式,因为他们的需求不是一样的,高端人士更多的我们让他们到卓聘上去找到工作变成我们的人才。     主持人:我们看到今年的招聘公司在招聘市场有不错的表现,比如说融资,咱们怎么看待竞争对手?     郭盛:第一个我觉得是好事情,说明一个大潮正在起来,我们是大潮里面走在前面的一条船,所以我觉得是一个好事情。     第二个我从来不觉得这个行业里面有真正的竞争对手,更多的是我们学习对象,我们经常观察我们的竞争对手,更重要的不是打败他们,而是向他们学习,这是我们的学习对象,我觉得有很好的资金过来挺好的,我希望这些资金能够从别人的失败中教我们走的更快。     主持人:我看到有一些公司在采用一些新的模式,我们不对企业收费,不对用户收费,按照最后的效果收费,你觉得这样的模式怎么样?     郭盛:我觉得任何商业模式都会有创新的时候,其实这样的方法我们也有,只是我们没有叫的那么响,随着大家在整个产业链里面做的越来越深,其实最经典的按照效果收费的并不是互联网公司而是线下的猎头,他们完全是按照效果收费的,我觉得首先这不是一个新的模式,其实很多人已经在做了。     第二个,我觉得企业的需求有的会看重直接成本,有的会更看重间接成本,更看重直接成本的企业他会更多的用现场招聘的方式,更看重间接成本的它会以效果招聘,所以我觉得企业的方式不一样。     主持人:现在我们卓聘的业务有没有一个发展目标?比如说一两年内达到什么样的收入级别?     郭盛:这个收入级别我们不是很在乎,一两年之后我希望高端人士都能上卓聘。     主持人:招聘接下来一年中还有什么样的发展?     郭盛:一个在高端花了很多的力气去做高端的人去,另外一方面我们在校园招聘也是花了很多的力气,对于我来说我希望覆盖它的整个职业生涯,然后在用户里面我们更多的以前是覆盖白领,未来我们从学生到白领都会覆盖,这是一个更新的用户思维。     主持人:因为最近有一些网站,他们也说招聘市场确实很大,他们的目标是低端的招聘,那我们今年会去做这些市场吗?     郭盛:蓝领我们现在还不做,因为我们的品牌定位,包括我们的一些主导思想,在我们的DNE里面我们的团队是希望能够为白领,包括大专级以上这些人提供服务。但是它的客户需求和蓝领是不一样的,他对职位的真实性有非常高的要求,学生其实是非常弱势的群体,他们对风险承受能力相对蓝领来说低很多,所以说职位的真实性是我们非常追求的,所以对于我们来讲,我们在这个方面会下很大的精力,所以我们现在不会进入蓝领。我们会在白领上下更多的工夫,希望在服务白领方面做的最好。     主持人:能不能追问一下,可能低端市场用户群他们其实对于互联网手机,他们使用不像高端用户、年轻用户这么超前,在互联网这个方面低端市场做招聘更好?     郭盛:我自己觉得倒不一定,因为他们没有PC,所以手机成为他们更重要的一个交流手段,其实我觉得蓝领的手机使用,它的使用频率也是非常高的。     主持人:现在有一些新的互联网公司的模式是做轻,你觉得在招聘里面重和轻是怎么样的?     郭盛:我觉得这是一个很哲学的问题,我不太愿意用重和轻这两个词,反而我愿意用网络模式这样的名词,有一些付费网站他会做的很广,但不像我们这么深,我们每天都在研究求职者在想什么,我前面讲的学生,我们讲的高端人士他们都是不一样的人群,适合不一样的产品,我们琢磨的很深。另外包括我们的网络招聘产品,更多的会从客户的需求着手,所以其实有的网站是比较浅,对于我们来说我们做的非常深。然后深度和厚度是我们追求的东西,而不是重度。重和浅我觉得对我们来说不是一个区别,只要能够为顾客提供更好的服务,再重我们也会做。     主持人:智联招聘其实现在主要的收入还是来自于这种企业客户,其实可能对于企业客户的服务能力,是我们这个模式或者我们这个公司发展的一个前提关键的地方,那我们在接下来的话,对于企业用户的服务这个方面会提供哪一些方法和措施呢?     郭盛:我觉得这个我倒未必同意,因为人才是最重要的,所以其实对于我们来说,人才是最重要的,我们这里有非常丰富的人才,人才储蓄我们是最大的,这是我觉得生存的根本。     第二个,我们对于企业和对于用户不一样的,我们希望提高它的用户体验,我们希望仔细的去研究,在招聘方面的一些想法,让他通过测评了解自己招聘的对象是谁,通过我们的招聘能够找到合适的对象,最后通过我们的培训招到合适的人,得到很好的发展,对于我们来说非常重要的是能够让人才方面企业做的最好,至于网络、线下或者手机不是我们局限的。     主持人:最后一个问题,就是说现在我们招聘网站还是越来越多,你觉得未来的格局会是什么样的?会是百花齐放还是说有一些公司会死掉?他公司还是会出现很多。     郭盛:我觉得永远是百花齐放,我也希望百花齐放,因为它的门槛比较低,所以一定会出现各种各样的网站,其实就在座我们房间里面的人,我们每个人都可以做一个网站,然后招到人,但重要的不是你有没有网站,而是你网站上面有多少人才,所以我觉得未来仍然是百花齐放的局面。     第二个,在未来可能会成为一个NGR1或者最多不超过NGR3这样的局面,N就是有很多小网站,3可能是一些大网站,1是小网站,所以具体是3还是1这个不一定,要看这几个网站之间最后做的怎么样,但是一定会是百花齐放的一个局面,当然这百花当中开的最亮的一个花我觉得会是我们。     主持人:你觉得BAT会进入这个行业吗?     郭盛:我觉得术业有专攻,有的企业适合做网,我觉得他们会进来,但是会不会成功是一个未知数。     主持人:非常感谢郭总,今天的采访到此结束,谢谢!   【文章来源:腾讯科技】
    智联招聘
    2014年08月29日
  • 智联招聘
    智联招聘上市后的第一个季度财报 第四财季净利890万美元 同比增47.6%   智联招聘(纽约股票交易所证券代码:ZPIN)今天发布了截至6月30日的2014财年第四财季及全财年未经审计的财报。财报显示,智联招聘第四财季总营收达到2.836亿元人民币(约合4570万美元),同比增长18.1%;净利润为5550万元人民币(约合890万美元)比去年同期增长了47.6%。     2014财年第四财季业绩亮点: *总营收同比增长18.1%,达到2.836亿元人民币(约合4570万美元), *在线招聘服务营收同比增长17.2%,达到2.414亿元人民币(约合3890万美元)。 *毛利率为92.6%,去年同期为92.7%。 *净利润同比增长47.6%,达到5550万元人民币(约合890万美元);不按照美国通用会计准则计量的净利润达到6280万元人民币(约合1010万美元)。 *每股美国存托凭证基本和摊薄净利润分别为1.24元人民币(约合0.2美元)和1.12元人民币(约合0.18美元);不按照美国通用会计准则计量的每股美国存托凭证基本和摊薄净利润分别为1.4元人民币(约合0.20美元)和1.26元人民币(约合0.2美元)     2014全财年业绩亮点: *总营收达到10.798亿元人民币(约合1.741亿美元),比前一年增长18.8%。 *在线招聘服务营收达到8.825亿元人民币(约合1.423亿美元),比前一年增长14.7%。 *毛利率达到91%,前一年为92.1%。 *净利润达到1.867亿元人民币(约合3010万美元),比前一年增长19.8%。 *不按照美国通用会计准则计量的净利润碹以2.169亿元人民币(约合3500万美元)。 *每股美国存托凭证基本和摊薄净利润分别为4.42元人民币(约合0.72美元)和3.94元人民币(约合0.64美元);不按照美国通用会计准则计量的每股美国存托凭证基本和摊薄净利润分别为5.14元人民币(约合0.82美元)和4.58元人民币(约合0.74美元)     智联招聘首席执行官郭盛称:“我们对公司上市之后的第一个季度财报中的业绩感到非常满意。在2014财年,我们的业务增长速度快于以往几个财报,主要是由于我们继续成功地执行了公司战略。这些强劲的业绩主要受益于三大重要因素:第一,我们在第四财报服务的独立客户数量同比增长30.3%,到244437家,此增长主要是由于我们重点关注了新老地区的中小企业客户的扩张;第二,由于我们继续执行了公司的城市战略,我们在一些重要市场的份额也不断快速增长,近期收购了CJOL就展现了我们此类并购业务之类战略投资价值,这些并购可以帮助我们在深圳和华南地区建立市场领先地位;第三,就求职者的流量而言,我们的职业服务网站仍然居于市场领先地位。尽管我们在求职者的流量方面已经建立了明确的市场领先地位,但我们仍计划继续投资,以便实现公司成为中国市场领先的职业平台之目标。为此目标,我们的战略和运营重点将持续是发展我们的新服务和新产品,并向新地区进军,同时还要通过并购补充业务等方式进行有组织的投资,从而促进我们在求职者和雇主市场上的份额提升。我相信我们能够成功地执行这一战略,并将努力增加我们的股东价值,同时还要打造可持续发展的长期业务。”     2014财年第四财季财务分析: 总营收达到2.836亿元人民币(约合4570万美元),比去年同期的2.402亿元人民币增长了18.1%。   在线招聘服务营收达到2.414亿元人民币(约合3890万美元),比去年同期的2.059亿元人民币增长了17.2%,此增长主要是由于使用公司在线招聘服务的独立客户数量增加。智联招聘第四财季服务的独立客户数量为244,437家,比去年同期的187,582家增长了30.3%,此增长主要是由于公司加强措施并购和挽留了客户,以及雇主使用互联网作为招聘渠道的数量增加。   其它服务营收达到4210万元人民币(约合680万美元),比去年同期的3430万元人民币增长了23%。其它服务营收指为印合求职者职业生涯周期的各需需求而推出的不同补充性服务,这些服务主要是战略性的,帮助建立和维持智联招聘与求职者和雇主之间的关系。随着中国市场的雇员不足,这些服务对帮助雇主招聘适合的人才起到了重大作用。   校园招聘服务营收达到1660万元人民币(约合270万美元),比去年同期的1460万元人民币增长了13.7%,此增长主要是由于校园招聘活动数量增加。评估服务营收达到1440万元人民币(约合230万美元),比去年同期的910万元人民币增长了58.9%,此增长主要是由于市场需求增长以及公司重点关注重要行业以推广评估服务。其它人力资源相关的营收达到1110万元人民币(约合180万美元),比去年同期的1060万元人民币增长了4.9%,此增长主要是由于包括教育培训和海外招聘服务等新服务产品线的营收增加。     开支: 运营开支达到1.917亿元人民币(约合3090万美元),比去年同期的1.561亿元人民币增长了22.8%。销售和营销开支达到1.305亿元人民币(约合2100万美元),比去年同期的1.139亿元人民币增长了14.6%,此增长主要是由于销售员工数量增加、销售奖励增加以及业务研发开支增加、租赁成本增加等。总务与管理开支达到6120万元人民币(约合990万美元),比去年同期的4220万元人民币增长了45%,此增长主要是由于员工奖励成本增加、股权奖励开支增加、办公室开支增加以及职业服务费用增加等。     各种利润: 运营利润达到6650万元人民币(约合1070万美元),比去年同期的5940万元人民币增长了12%;运营利率为23.9%,去年同期为25.5%。不计入股权奖励开支在内的不按照美国通用会计准则计量的运营利润达到7380万元人民币(约合1190万美元),去年同期为6060万元人民币;不按照美国通用会计准则计量的运营利率为26.5%,去年同期为26.1%。   毛利润达到2.583亿元人民币(约合4160万美元),比去年同期的2.155亿元人民币增长了19.8%;毛利率达到92.6%,去年同期为92.7%。   净利润达到5550万元人民币(约合890万美元),比去年同期的3760万元人民币增长了47.6%;不按照美国通用会计准则计量的净利润达到6280万元人民币(约合1010万美元),比去年同期的3890万元人民币增长了61.6%。   每股美国存托凭证基本和摊薄净利润分别为1.24元人民币(约合0.2美元)和1.12元人民币(约合0.18美元),去年同期分别为0.96元人民币和0.82元人民币;不按照美国通用会计准则计量的每股美国存托凭证基本和摊薄净利润分别为1.4元人民币(约合0.20美元)和1.26元人民币(约合0.2美元),去年同期分别为1元人民币和0.86元人民币。     2014全财年财务分析: 总营收达到10.798亿元人民币(约合1.741亿美元),比前一财年的9.089亿元人民币增长了18.8%。   在线招聘服务营收达到8.825亿元人民币(约合1.423亿美元),比前一财年的7.691亿元人民币增长了14.7%;服务的独立客户数量为335168家,比前一财年的257088家增长了30.4%,此增长主要是由于公司中小企业客户数量增加以及持续向低级城市拓展业务。   其它服务营收达到1.973亿元人民币(约合3180万美元),比前一财年的1.398亿元人民币增长了41.1%。校园招聘服务营收达到9480万元人民币(约合1530万美元),比前一财年的6730万元人民币增长了40.8%;评估服务营收达到5540万元人民币(约合890万美元),比前一财年的3270万元人民币增长了69.2%;其它人力资源相关的营收达到4710万元人民币(约合760万美元),前一财年为3970万元人民币。   毛利润达到9.624亿元人民币(约合1.551亿美元),比前一财年的7.984亿元人民币增长了20.5%。毛利率为91%,前一财年为92.1%。   运营开支达到7.355亿元人民币(约合1.186亿美元),比前一财年的5.899亿元人民币增长了24.7%;销售和营销开支达到5.062亿元人民币(约合8160万美元),比前一财年的4.414亿元人民币增长了22.1%;总务与管理开支达到2.292亿元人民币(约合3700万美元),比前一财年的1.755亿元人民币增长了30.6%。   运营利润达到2.269亿元人民币(约合3660万美元),比前一财年的2.084亿元人民币增长了8.9%;运营利率为21.5%,前一财年为24%。不计入股权奖励开支在内的不按照美国通用会计准则计量的运营利润达到2.572亿元人民币(约合4150万美元),前一财年为2.141亿元人民币。   净利润达到1.867亿元人民币(约合3010万美元),比前一财年的1.558亿元人民币增长了19.8%;不计入股权奖励开支在内的不按照美国通用会计准则计量的净利润达到2.169亿元人民币(约合3500万美元),比前一财年的1.615亿元人民币增长了34.3%。   每股美国存托凭证基本和摊薄净利润分别为4.42元人民币(约合0.72美元)和3.94元人民币(约合0.64美元);不按照美国通用会计准则计量的每股美国存托凭证基本和摊薄净利润分别为5.14元人民币(约合0.82美元)和4.58元人民币(约合0.74美元),前一财年分别为3.8元人民币和3.36元人民币。     资产负债表: 截至2014年6月30日和2013年6月30日,智联招聘持有的现金、现金等价物、限定现金和定期存款总额分别为15.367亿元人民币(约合2.477亿美元)和9.449亿元人民币。     业绩展望: 智联招聘预计,公司2015财年第一财季总营收将介于2.7亿元人民币(约合4350万美元)到2.8亿元人民币(约合4510万美元)之间,此预期根据当前初步状况制定,未来可能会进行调整。(悦潼)   【文章来源:腾讯科技】
    智联招聘
    2014年08月20日
  • 智联招聘
    达内科技与智联招聘结盟 ,开启跨界合作先河? 达内科技前不久宣布,与智联招聘达成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双方将根据职场人群的特定需求,进行定制化培训产品及测评产品的研发、推广等方面的深层合作,为求职者和招聘者提供多元化的服务。         达内科技为何结盟智联招聘?         达内科技高级运营副总裁孙莹女士表示,之所以选择智联招聘,基于三点考虑:         第一,智联招聘是国内最早的招聘网站之一,7700万求职用户和270万企业用户对于达内是一个巨大的潜在市场。           第二,达内与智联合作后,会帮助达内就业服务从传统单一的线下服务向线上线下混合就业服务转变。           第三、达内与智联合作后,达内学员将有机会享受到智联的简历下载、就业促进、能力测评等多样化的就业服务,为达内的培训产品增加附加价值。         对于智联招聘来说,其盈利模式单一,主要是通过广告收费。但随着行业竞争越来越激烈,广告必然遭到分流。与职业教育机构达成合作,可以拓展新的盈利模式。         目前,达内已经在全国34个城市建立100多个中心,在北京、上海、广州、深圳、杭州等城市建立软件人才服务中心,这对智联企业用户来说,将是一个新型的招聘渠道。         或开启职业教育与招聘网站合作的先河         这次合作并不意外。招聘和职业教育是有密切联系的。用户参加职业教育培训的目的是就业,招聘网站是其重要出口;招聘网站又看中职业教育机构的生源。         一家职业教育公司曾对多知网透露,从招聘网站导入的生源占到10%。另有多家职业教育公司曾对多知网透露,将和招聘网站达成深度合作。此外,IT类职业教育网站开课吧自己推出了招聘网站找座儿,向后端延伸。         智联招聘是国内最早一批招聘网站,于今年6月份在纽交所挂牌上市。上市当天智联招聘CEO郭盛就曾表示,公司的职业教育产品刚刚开始。         如今,智联招聘与达内达成合作,成为智联招聘进军职业教育领域的开端。         种种迹象显示出,招聘与职业培训,双方正在将业务延伸到对方的领域。未来类似的跨界合作可能会越来越多。 (文章来源:     多知网 王可心)
    智联招聘
    2014年08月11日
  • 智联招聘
    在线招聘进入2.0时代:前程无忧、智联招聘已经进入死局?! 注:在线招聘行业,新老模式对抗已经愈发激烈。新型的招聘网站来势汹汹,对前程无忧、智联招聘这些前辈,“年轻人”们已经有些失去耐心。他们断言:传统招聘网站的命运是腹背受敌、彻底衰落。 2014年6月12日,有17年历史的招聘网站“老前辈”智联招聘在美国纽交所挂牌上市,成为中国在线招聘业第二家上市公司——早在2004年,它的老对手前程无忧就已经成功登陆纳斯达克。 5月6日向纽交所递交招股文件后,智联连续拿出4版修正稿,到6月12日敲响上市钟,前后不过30多天,成功地打了场闪电战。 按上市当天收盘价计算,智联市值7.32亿美元,仅为前程无忧(18亿美元)的40%。但用一位资深媒体人的话说,晚了整整10年,市值不到对手一半,智联终于和老对手站上了同一条起跑线。 与在线视频、在线旅游等行业相比,在线招聘市场规模不大。艾瑞咨询估计,2014年在线招聘市场整体营收将为39.2亿元。过去10年,场子里上演的是前程无忧、智联招聘和中华英才网的“三国演义”,直到2014年春天,一些“年轻人”从市场上冒出了头来。 短短半个月,8500万美元涌入这个行业。先是上线只有8个月的垂直招聘网站拉勾网3月末宣布获得500万美元A轮融资;而后成立不到两年的猎上网宣布了来自IDG和华创资本的千万美元金额的A轮融资。到4月中旬,主营猎头业务的猎聘网完成了C轮7000万美元的融资。 对前程无忧、智联招聘这些前辈,“年轻人”们已经有些失去耐心。他们断言:传统招聘网站的命运是腹背受敌、彻底衰落。 来叩门的不只是这些年轻的“野蛮人”。今年年初,分类信息门户网站赶集网也将重心转移到招聘,CEO杨浩涌很豪迈:“目前赶集网最大的竞争对手是前程无忧。我们的目标是做中国最大的招聘网站。”他计划在两年之内赶超前者。 全球最大的职业社交网站LinkedIn没有理由袖手旁观。2月25日,LinkedIn推出中文版“领英”,5月23日,在京举办大型线下活动。4个星期之后,在发给用户的邮件中,LinkedIn中国宣布其会员已达到500万。 在领英举办线下活动的同一天,新浪微博宣布推出“微招聘”服务。新浪方面称,微博上有求职需求的活跃用户达到1亿,同时还有70万认证企业。他们要做的,是把彼此需要的双方连接起来。用新浪微博CEO王高飞的话说,“微博就是一个求职者的大平台。” 这个沉寂多年的市场,忽然喧闹起来了。 “老前辈”不甘寂寞 互联网招聘的“老前辈”中,有些日子过得还是不错的,至少在目前。 5月8日,前程无忧发布了2014财年第一季度未经审计财报。据称,公司第一季度总营收为4.372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4.9%;净利润为1.185亿元,同比增长8.9%。最值得留意的是网络招聘服务营收为3.015亿元,同比增长21.6%,增长原因是使用这一服务的独立雇主从去年同期的20.6万名增加到了25.9万名。 与此同时,智联招聘也透露,其2014财年第一季度总营收为2.557亿元,同比增长17%;其中网络招聘营收为2.036亿元,同比增长13%,占总营收的80%。而4198万元的净利润,相比去年同期增长了83%。尽管营收不过前程无忧的6成,净利更是刚过三分之一,毕竟还在增长。 几乎同时诞生——中华英才网和智联招聘是1997 年,前程无忧是1998年——的3家招聘网站,前程无忧上市后一骑绝尘保持盈利;智联招聘几经波折终于在2011年艰难扭亏;最命途多舛的当属中华英才网。 2005年4月,中华英才宣布与全球最大的网络招聘供应商——美国的Monster公司达成战略合作协议,后者以5000万美元收购其40%股权成为股东。2006年、2008年,Monster又两次出资,以1.94亿美元收购剩余的55%股权,中华英才成为其全资子公司。 但从2010年开始,中华英才市场份额持续走低。在2012年第3季度,Monster亏损高达1.942亿美元,主要原因就是计入了中华英才2.33亿美元的亏损额。2013年初中华英才再次被出售,北京总部大约一半员工被裁并拿到离职补偿,没拿到补偿的在职员工闹出了集体抗议事件。 其实Monster的日子也不好过。 2013年《福布斯》杂志评选美国十大招聘网站,曾经垄断美国传统招聘市场的Monster仅仅排在第6。这家全球最先上市的招聘网站如今股价已经跌去9成,每年的营收和职业社交网站LinkedIn相近,市值却相差了30倍。 拉勾网许单单观点犀利:Monster代表的传统招聘模式在美国已经式微,前程无忧、智联招聘之类网站是Monster的学徒,“Monster的今天一定是智联招聘和前程无忧的明天。” 不过他也承认“明天”未必马上来临。10多年来,前程无忧和智联招聘培育了众多用户。之前没什么新公司对它们构成威胁,原因也在于此。一位虎嗅网友的评语一针见血:“直到死掉的那一天,中华英才网都没有改变服务方式。” 一直以来,传统招聘网站的服务广受诟病。因为主要收入来自于企业付费(展示广告、发布职位、下载简历),求职者的用户体验基本被忽视了。求职者冀望广种薄收,往往盲目地投递大量简历。所谓的系统匹配功能形同虚设,企业HR的邮箱被完全不匹配的求职简历塞满,连浏览一下的心情都没了。下一回合当然就轮到求职者陷入漫长的等待。 许单单将这种模式总结为“先批发,再零售”:“比如51job(前程无忧)通过打广告买了很多流量过来,其实就是批发来很多简历,然后再把这些简历零售给不同的招聘企业,赚取中间的差价。”这一模式导致网站成为“销售导向的公司”——“是卖东西的而不是做产品的”。 “老前辈”们显然不想被看作无法创新的“等死一族”。2013年,智联招聘就推出了一个新产品,针对中高端人群的招聘网站——智联卓聘。负责人王忠选是新加坡海归,回国攻读中欧商学院的MBA后,创办过便利店O2O公司,两年后加入智联。他向《财经天下》周刊解释,他们说的中高端求职者,是指年薪10万以上的人。他们注意到这个人群有独特的需求:第一,其中80%的人倾向于被动求职,希望机会主动找到他们;第二,觉得个人职场价值被低估,希望工作机会跟自己的能力匹配,不愿看到年薪三四万的工作。 智联卓聘设计产品时回应了这些需求。他们采用了跟投递简历反方向的思路——职位推荐。招聘方登录网站,搜索到合适的简历之后,可以点击“I want you”按钮——这是《中国好声音》带来的灵感,把职位投递给求职者,求职者只需要选择接受或拒绝。同时他还可以选择公开或不公开自己拒绝或接受的职位。假如你拒绝了年薪10万-20万的职位而接受20万-30万的,招聘方就会明白你对自己的估值在20万以上。 智联卓聘还引入了猎头。他们从智联庞大的简历库中筛选出优质的简历以吸引猎头。“然后猎头就会通过他自身、还有他的职位去激活我们的候选人。这其实是一个双赢的场面——猎头获得了简历,我们获得了激活状态的候选人,候选人获得了更多的价值,找到更合适的工作。”王忠选表示。 求职者一旦接受了职位,就可以和猎头在线下沟通,而后双方可以在网站上相互评价——这是借鉴了电商的思路。如此一来,一个消费者(求职者)的评价可以帮其他消费者(求职者)判断,这件商品(职位)跟自己的需求是不是匹配,这个商家是不是可靠。同时商家也可以指出这位消费者(求职者)是否诚信(有没有自称的能力)。 王忠选透露,目前为止,推出半年多的智联卓聘已经有2.5万个猎头入驻,提供的职位量是9万,展示职位推荐或评价的候选人则有100万。未来他们会向企业收费,而已经付出劳动的猎头则可以免费使用。 螳螂捕蝉,黄雀在后。在传统招聘网站努力开发中高端人才资源时,一匹黑马——不,一匹黑驴忽然杀进来搅局。 “找房子,找工作,找装修……啥都有”的赶集网,正将重心偏向“找工作”。 为什么集中资源做招聘?赶集网产品副总裁赵世勇向《财经天下》周刊解释:“中基层招聘的市场规模越来越大,比高层的市场规模大得多,至少未来5年内这个趋势不会变,而且这还是一个快速增长的市场,而赶集的用户和这拨找工作的人很匹配。” 从赶集网App“工作通”初始页面上的关键词:行政、销售、司机、技工/工人,就可以看出赶集招聘的服务对象是以蓝领为主。出乎一般人的意料,蓝领用户在无线端找工作的比例非常高。但在手机上录入自己的大段简介毕竟不方便,赶集的产品部门于是结合用户在无线端的使用特点推出“工作通”,采用C2B模式,即用户发送需求,企业响应。目前赶集网无线端简历量和PC端简历量已经持平。 赵世勇告诉记者:不同工种求职的难易度大不相同。比如保险经纪人、技术工人、销售需求量很大,企业招起来也特别急,但在期——春节前后或暑假时根本招不到人,只能加钱招。相反司机、厨师之类,可能是20个人去争抢一个职位。企业就会对求职者的资历、背景、证书等千挑万选。 将招聘作为重点不是一帆风顺的。作为分类信息网站,赶集网涉及的类目非常多,人员和资源却相对有限。当招聘成为焦点,巨额的广告投放和人力倾斜引起了其他业务线的不满。但CEO杨浩涌在压力之下没放弃招聘战略。相关数据证实了坚持的价值:2013年通过赶集找工作的人次达到10.9亿,也就是日均300万人次。当年赶集招聘业务线营收同比增长180%。这是杨浩涌敢于向行业老大叫板的底气所在。 “年轻人”猎取功名 年初赢得资本青睐的“年轻人”们,其实并不是同路人,至少他们对猎头的态度截然不同:猎上和猎聘的业务围绕猎头展开,拉勾做互联网领域垂直招聘,却要屏蔽猎头。 IDG资本(猎上网投资者)副总裁牛奎光告诉《财经天下》周刊,中国猎头行业的发展是由跨国公司驱动的。1990年代开始的十几年是猎头迅速发展的阶段,随着中国经济的大爆发,市场对猎头的需求已经放缓了,“但IT行业是例外,中国互联网爆发,IT人才供不应求”。 对中国猎头市场的繁荣,猎上网CEO辛小蝶也有自己的看法:不管企业是大是小,自己急需的人往往也是别人急需的。而许多企业有相似需求,意味着这是供小于求的市场,企业很难收到主动投递的简历。想解决这个问题,就要找做这件事能力和驱动力最强的人,也就是猎头。 辛小蝶大学毕业后就开始做猎头,不久创办自己的猎头公司。但在2012年底,她“革了自己的命”,关闭还在盈利的公司,创建了猎上网。10年猎头生涯,使她深知猎头和企业间存在信息障碍。她用滴滴打车来打比方,“在没有滴滴打车之前,出租车司机直到乘客上了车才知道目的地是哪里。如果对方要去自己不熟悉的地方,运营的时间成本会增加,而且到了陌生地方不容易接活儿,可能导致空载返回。”猎头们也有类似的问题。他们传统的接单方式是同客户公司一一进行沟通,但却无法担保客户的人才需求在自己擅长领域内。 与此同时硬币的另一面企业也遇到了相似的问题。他们经常会发现猎头对自己的需求理解得并不太准确。辛小蝶认为这是因为企业找错猎头,“肚子疼照心电图是看不出一二三的,猎头也一样。想找产品经理,不能让金融猎头来帮忙。就算他一年能帮客户推荐30个总监,他也帮不了你。” 猎上要做的是为猎头和企业搭建平台,利用互联网加速信息流通。他们按地域、行业、可以推荐的职位层次,对猎头进行了分类和标准化评估。用辛小蝶的话来说,这是在帮猎头提升服务效率。而后当企业把需求发到猎上网时就会有合适的猎头跟他们对接。另一方面,有专长的猎头可能不断接到同质化的订单,有机会充分利用自己积累的候选人资源。 与传统招聘网站不一样的是,猎上并不收取企业发布职位的费用,而是按照一定比例(一般在25%左右)抽取企业支付给猎头的佣金。他们还宣称要“对结果负责”,如果候选人没有通过试用期,将百分百退款给企业。 猎上网的对手猎聘网把大量广告投放在地铁通道,创始人兼CEO戴科彬同分众传媒董事长江南春、经纬中国创始管理合伙人邵亦波一起出现在广告上。戴科彬表示:“北上广工作3年以上的人坐地铁的很多。我需要打造品牌形象。所有人都是我的受众,三年以上的人需要他们去注册,三年以下的人需要他们知道猎聘是精英族群换工作的地方。” 戴科彬也经历过“求职难”。2008年辞去宝洁公司品牌经理职务后,他发现在三大招聘网站上很难找到合适工作,想找猎头又不知道哪家好,于是动念为中高端人才建立一个LinkedIn那样的职业社交网站。这个“看上去很美”的想法,被现实撞得头破血流。结果他只好成立一个猎头公司,把业务转到线下,网站则成了猎头公司的官网。他发现与白领市场的成规模不一样,猎头市场相对分散,许多公司都是利用信息不对称挣钱,不像国外的成熟猎头公司通过咨询等服务挣钱。他觉得信息不对称问题可以通过互联网来解决。 几经波折,猎聘终于形成了这样一种模式:提供实名制互动平台,让企业、猎头和职业经理人三方实现互动。猎聘自己的说法是,这里已经聚集了6万多猎头、1100万个人用户以及10万企业用户。 为吸引猎头入驻,猎聘对其采取免费政策,猎头只要上传了职位就能获取金币,支付金币可以获取简历。为了减少猎头发布虚假信息赚取金币的现象,后来又将条件改为除了上传职位,猎头还要回复求职者、处理简历并获得好评。此外猎聘还推出了一个分级体系,求职者可从响应速度、处理简历的效率、服务专业性等方面打分,评定猎头的“星级”。 在传统招聘网站,企业客户经常购买的服务有职位发布、广告展示、简历下载。猎聘网对企业的收费也包括了这几项。对求职者的收费则被命名为“增值服务”,包括了简历置顶,简历群发,主动以电话、私信联系猎头或HR等等。 有趣的是,戴科彬似乎有点怀念做线下猎头的日子。拿到7000万美元融资后,猎聘网开始组建一个规模在一千人左右的人工服务中心。戴科彬认为,猎头不可替代的核心价值是鉴别高端人才、提供职业咨询等相对个性化的工作。而有一些相对标准化的“轻猎头”服务则可以由猎聘来完成——例如通过电话沟通来提高候选人名单的转化率。 许单单又要唱反调了。他认为是传统招聘网站不作为把许多用户拱手让给了猎头,“互联网行业招聘工作了三四年的产品经理和技术人员都要通过猎头。这种猎头是没有任何技术含量的。”他估计未来中国猎头会从50万减少到20万,没有技术含量的猎头会被拉勾网之类垂直招聘网站“干掉”。 2011年,3位腾讯前员工许单单、马德龙、鲍艾拉一起创办3W咖啡,将其定位为“互联网的圈子”。据说,他们正是在这里想到:创业公司不容易找到合适的IT人才,程序员又不了解创业公司的需求,从用户视角改良、提供互联网领域的求职解决方案,大有可为。这个解决方案就是拉勾网。 最初,拉勾想把线下的关系迁移到线上去,打造“互联网行业的LinkedIn”,很快以失败告终。3个月后重新上线——也就是现在的拉勾网,模式回归常态:企业HR发布职位,求职者上传、投递简历,尝试完成供需匹配。 许单单自诩拉勾网“擅于做产品,不会打广告”。至今为止公司总共才花了几十万广告费。四五十人的创业团队,只有一个销售,绝大多数人是做技术的。 为了更立体地展现招聘方,除了介绍公司、发布职位信息,拉勾网还可以列出创始人简介、微博地址、接受过的采访等等信息。求职者投出简历之后,还可以实现跟踪,不管有没有面试机会,总能很快收到回复:“已经查看简历”、“邀请面试”或“抱歉,您被拒绝”——大多直接来自用人部门。 “有时候HR反馈太快,用户都不相信是真人的回应,还以为是系统通知,我们不得不把反馈再延迟一分钟。”许单单告诉《财经天下》周刊。“在拉勾网上,平均投4次简历就有一次面试的机会,在前程无忧你得投28次。” 匹配精准、反馈及时为拉勾吸引来了众多求职者。 截至6月底,拉勾网上的简历数量达到了25万左右,总投递量则接近300万份。使用拉勾网的互联网公司已经超过5000家,其中包括腾讯、百度、阿里等知名企业。每促成一个职位招聘成功,拉勾网会向企业收取500-2000元佣金。如果招聘的职位很高,则按薪水的一定比例收取。这样的收费模式,跟猎头很相似,尽管价格远低于猎头公司。就像许单单说的,拉勾在用自己的方式“干掉”没价值的中低端猎头,所以从一开始,这家网站就在努力屏蔽猎头。 与拉勾网模式相似的美国“弟兄”——IT行业的垂直招聘网站Dice.com,也许一定程度上预示了拉勾网的前景。2014年第一季度财报中,Dice营收同比增长20.3%,达到6000万美元。Dice流量仅为Monster的二三十分之一,收入却是Monster的四分之一,而净利润甚至一样多。 “不速之客”LinkedIn 对赶集网的转型,至少猎聘等新秀还不用太紧张,更值得他们担忧的是来势汹汹的LinkedIn。 美国马萨诸塞州立大学去年做过一项研究,调查美国过去5年净收入成长最快的500家公司对互联网社交媒体工具的使用。结果显示LinkedIn已超越Facebook,成为大公司最常用的社交媒体工具。也是在去年,应该是某位用户开了个玩笑,LinkedIn上甚至还出现了招募教皇的消息。 LinkedIn于2003年上线,2011年在纽交所上市,目前股价在170美元左右,市值约为200亿美元,已是全球商务社交网站的巨擘。在《福布斯》杂志评选的2013美国十大招聘网站中,拥有2.3亿用户的LinkedIn占据榜首。 LinkedIn初创时,Monster这样的公司仍是占有主导地位的招聘网站。LinkedIn的创新是在求职网页增加了Monster尚未涉足的社交模块。求职者可以在网页上创建职业档案,和访客互动交流。这一功能使得用户对LinkedIn产生依赖感,更加频繁地登录网站以及更新个人资料,而非只是在找工作时才想起登录。而对寻找人才的企业用户来说,这个内容丰富的职业档案资源库有巨大吸引力。 LinkedIn目前的收入中,招聘服务占到一半,广告占到30%,其余来自于高级订阅。用创始人豪尔的话来说,“广告商姗姗来迟,但它们确实来了。”不过LinkedIn仍然决定不过多依赖广告收入。目前普通会员使用LinkedIn是免费的,用人单位发布工作机会、使用招聘工具套餐以及搜索用户资料物色潜在候选人;求职者订阅职业信息以及索取联系方式,则都需要付费。 LinkedIn的CFO史蒂夫·索德罗前几年曾表示,LinkedIn的目标客户是职员在500人以上的公司,如此规模的公司在全球范围内有7万-8万家,当时已与LinkedIn签约的是1.2万家。他们认为,美国之外的市场更加广阔。 2012年4月,LinkedIn在北京成立代表处。2014年1月,任命原糯米网CEO沈博阳为中国区总裁、全球副总裁,正式进入中国市场。2月25日,LinkedIn增设简体中文测试版,命名为“领英”。很可能是为了预防水土不服,LinkedIn选择与宽带资本、红杉资本组建一家合资公司。 外来的大和尚一定能念好经吗?Monster入主中华英才就是一个反例,LinkedIn又如何呢?在戴科彬看来,LinkedIn并不完全是“陌生人”,“之前它已经笼络了很高端的人群,在外企工作、使用英文的人很多在上面。所以进不进入中国没有太大差别,有个中文版无非是在本地运作起来方便些。” LinkedIn的官方数据可以佐证戴科彬的看法:截至2014年2月,中国大陆已经有超过400万用户使用LinkedIn的英文网站。 但戴科彬还是认为LinkedIn暂时很难在中国成功。“这个模式要求人们在商务社交中公开彼此的背景。外国人比较诚信,会把自己的背景公开。但在中国很多人会造假简历。中国有句古话叫‘英雄莫问出处’,不愿意让人知道自己的背景,尤其是背景并不特别好的时候。而且现在整个社会信任度不高,大多数人还是害怕把自己的信息透露给陌生人。” 在他看来,LinkedIn要在中国获得充分的发展,或许要等到“80后”、“90后”这些在社交网络中成长的年轻人成为企业中高层的主力之时。 事实上LinkedIn在中国早就有了一些“学徒”,例如大街网、天际网、优士网,包括猎聘本身也借鉴过LinkedIn模式,只是其中没有任何一家能形成大气候。 许单单认为LinkedIn在中国最大的对手是微信这类社交工具。 腾讯尚未显露出进军职业社交招聘的迹象,新浪却已经动起手来了。今年5月,新浪微博推出“微招聘”,使用碎片化简历模式——系统会不定期地向用户推送消息,用户完成简单的问答后可将其保存为简历。注册用户还可以在微博上发布求职信息,系统会将其推荐给相关的企业。数年前百度也曾尝试进入这一领域,只不过投入数亿、名为“百伯”的项目不幸夭折罢了。 在线招聘,谁敢说BAT并没有盯上它呢? 文章来源:《财经天下》  文/杨蕾 周昶帆
    智联招聘
    2014年08月0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