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称T客
    知名自媒体人称T客(移动信息化研究中心)获数百万融资 据传知名自媒体“人称T客”创办的移动信息化研究中心,获得投资机构数百万人民币天使融资。   人称T客从四年前切入IT企业服务市场自媒体,然后建立了移动信息化研究中心,专注于To B领域分析研究,目前在企业移动信息化领域发布了《中国企业移动信息化发展趋势研究》,《中国移动销售管理及用户服务研究报告》《企业移动安全及管控市场及企业用户研究报告》《企业移动信息化开发与技术平台研究报告》《中国云计算暨SaaS产业专项分析报告》,同期,在OA,ERP等传统IT服务领域提供专项定制化研究。   基于长期的数据跟踪与积累,帮助新兴创业企业提供投融资通道和上市业务梳理等服务。目前基于用户视角针对Saas应用,移动化应用等领域,构建了NPS,品牌指数,投资指数,用户满意度等数据跟踪机制,初步形成了以上各细分Normal值积累,帮助更加精准的判断用户需求分析。
    人称T客
    2016年05月26日
  • 人称T客
    人称T客:管理软件“移动第二”还能活多久?移动优先成创业者杀手锏 来源:微信公众号“人称T客”// // // 可能说这句话有些过头,就像此前有网友说过,面对移动时代不转型必死,转型也未必保证不死,因为不是被趋势干死,就是死在顺应趋势的路上。 T哥听到移动优先的策略还是从微软换帅开始,从鲍尔默下台到纳德拉上位,微软开始进行一系列改革,其中最主要的一条是放弃设备和服务,转而主攻移动优先和云优先,而纳德拉此举也得到了业界的一致认可,微软终于又恢复玩家的角色,不再是一只跟在苹果后面的哈巴狗。 另外,很多创业者也在前些年开始试水移动领域并且都取得了一定的成功,比如以移动CRM为核心的销售易和纷享销客,都是以移动优先的理念设计管理软件,并纷纷拿到了C轮的融资,在短短的三年的时间里公司估值也达到几个亿。移动优先的创业理念也诞生了一些像今目标和外勤365 这样的创业精英公司。所以不具备移动理念的传统软件公司在未来的发展将会遭到群狼围攻,要么干死他们不能放之任之,要么收购他,忽略他们的存在就是给自已留下一个潜在的隐形杀手。 连Salesforce.com CEO马克•贝尼奥夫(Marc Benioff)都曾担忧移动时代会让Salseforce的优势荡然无存,并曾在一次科技大会上所言:“今天,我用手机来管理我的企业;就在几年前,我还不敢想象这种场景。” 所以,对于企业软件创业者而言,这种平台变化对产品路线图、产品设计、市场进入策略及产品定价都已产生重大影响。换言之,这种趋势对一切东西都带来了影响。 如果你正在创建一家企业软件开发公司,移动必须是产品战略的核心组成部分;移动不能是创业者的马后炮或事后才想起来的东西。你必须打造一种设计简 约、易用的移动应用,因为员工和消费者对移动应用的喜爱程度远远超过了移动站点。美国智能手机用户将86%的时间都花在了移动应用上面,而通过手机上网的 时间占比只有可怜的14%。 客户关系管理(CRM)软件开发商Clari就是企业软件创业公司将移动为先理念发挥至极致的典型例证。截屏显示,Clari面向企业客户打造的CRM应用Daily Brief界面美观、简约,堪称是为那些将智能手机当作主要计算设备的销售代表量身定制。 PagerDuty和CoTap也是坚决贯彻这种理念的两家创业公司:前者通过短信和电子邮件向IT专业人员提醒潜在问题,后者是一个面向 职场团队的以移动为先的消息系统,有点像是企业界的WhatsApp。 这些公司集中诠释了创业者在打造以移动为先的产品及以移动为中心的企业文化时所应牢记的一些重要原则。 找到一个适合产品和市场的平台。iOS和Android是两种截然不同的环境,作为一个受资源限制的创业者,你 不得不从中挑选一个。你要知道最终客户将要使用的设备类型,深入了解每个平台的优点和短板。例如,在你寻找合适的产品或市场时,Android更容易让你 在初期发布和升级应用,iOS更容易进行商业化。一旦你在平台的选择上做出了自己的决定,那么下一步就是… 聘用专注于某个平台的开发者。你需要由三到四名专注于iOS或Android平台的工程师或设计师组成一个团队。虽然招到这样的人选难度很大,但你别无选择。为了打造体验突出的移动应用,你需要一个专门的团队,完全专注于开发iOS或Android应用。 设计、设计,还是设计。你必须在几分钟内说服用户使用你的移动应用,这一点对你的成功至关重要。如果用户花了两 三分钟还没 搞懂如何使用你的移动应用,恐怕你会永远地失去他们。判断移动应用是否优秀的一个重要标准是,用户在点击打开应用的那一刻起,就觉得它很直观。 你需要优秀的设计师,而且越多越好。一定要在第一批员工招募中吸引到经验丰富的设计师加入,当然,要是这样的人才能成为创始团队的一员,那就更好了。平均 三到五位工程师就要配备一位设计师,尽量做到这一点。 全面思考工作流及其对用户体验的影响。这一点显而易见,但人们使用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的方式与他们使用鼠标和键盘的方式有着天壤之别。你不能依赖于点击和文本输入——这也是企业级桌面应用数十年来的标准输入手段——而是必须基于敲击和滑屏来设计移动端工作流。 切忌贪多。简约是移动应用能否获得成功的另一个重要因素。不要融入太多的功能,确保用户只要点击或滑屏三四次就 能获得真正的价值。现有大多数软件厂商都未领会这一点,他们依旧照搬十多年前的软件教科书,在软件开发中集成太多功能,结果导致产品过于臃肿,难以使用。 千万别掉进这个陷阱。应用开发一定要简单。 确定应用是“主角”还是“配角”。只是因为人们更喜欢智能手机而非PC,并不意味着有些工作任务并不需要电脑 了。Accompani等创业公司就充分实现了这种平衡。Accompani是一家关系管理软件开发商,可以在客户移动设备上实现移动办公,同时还能在 PC或平板电脑上完成批处理类型的任务——清理收件箱、为第二天全天的会议做准备。 毕竟,编程、图形设计、协作、创建演示文稿和其他工作仍然主要靠鼠标和大屏幕来完成的。另外,千万要搞清楚一点,即你的企业级移动应用是不是针对于 一项永远不会用到电脑的任务,或者说是否必须与桌面应用协同工作。从如何设计移动应用界面到是否需要“移动到桌面”的同步,一切都取决于这个重要区别。 即便你在创办自己的公司时并未抱着移动为先的理念,但今后仍有时间来实现这种巨大的转变。Facebook就做到了这一点——从基于个人用户的桌面端网站变成了一个移动为先的应用,在此过程中还改变了整个收入来源。如果像Facebook这样的公司能完成这种“变脸”一样的大调整,那么规模更小的软件创业公司也完全可以做到。 你必须放弃一切涉及用户与软件互动方式的旧有思想,将全部的精力都放在设计美观、简单、高效的移动应用上。这绝非易事,但你同样别无选择。不然的话,你的企业软件公司可能会作为昔日桌面时代的遗物渐渐消失。 扫一扫,关注“HRTechChina",聆听人力资源科技的声音!
    人称T客
    2015年03月23日
  • 人称T客
    2015年企业移动应用开发排序 移动ERP,CRM,HR上榜 来源:微信公众号“人称T客”// // // 今天已经没有人否认智能手机已经成了主流计算设备,但是大多数企业还没有释放移动商务应用时代的员工生产力。 原因主要有两点:首先大多数企业还没有全面开展传统商务应用的移动化和现代化工作,其次,目前的移动商务应用良莠不齐,很多都无法达到员工对移动办公的预期,真正符合移动设备的简介易用高效的移动商务精品应用并不多,导致移动商务的成效并不显著。 但移动商务的潮流无法抗拒,大多数企业软件供应商都在向移动平台移植软件产品。而移动企业应用自身的发展也非常迅速,根据Gartner的预测,今天人们使用的移动企业应用到2017年将有至少一半被淘汰或重构。 显然,企业移动应用开发将是未来五年所有企业信息主管的关键任务,但对于初试移动开发的信息化决策者们来说,将资源优先投入投资回报见效快的项目会是未来几年企业移动商务的重要策略,开发优先级的确定可以参考以下三个判断标准: 关键业务流程。那些公司已经投入大量时间和资金的关键业务流程。 影响核心业务驱动力的流程。那些能更快带来更多收入、节省成本,提高业务敏捷性和竞争优势的流程。 直接面向客户或者大规模的业务流程。成功的企业移动应用的开发应当遵循这样一个优先级顺序:面向客户、接触客户、高价值、大规模。 根据以上三条移动应用开发优先级标准,信息主管们可以考虑从现有的企业信息系统和业务流程中选择以下七个存在效率和环境适应性问题的痛点(切入点),实施企业应用的移动化: 1.直接面向客户的APP。有一个时髦的词叫产品营销,企业为最终用户开发的APP的质量、体验和情怀就代表着移动时代企业的品牌竞争力。 2.客户关系管理和销售APP。客户关系管理和销售应当是最先移动化的企业应用。 3.供应链管理APP。 4.客户服务应用。好的客服APP(例如自助服务技术和结合大数据分析的人工智能技术)不仅仅能节省大量成本,还能成成为企业打造品牌、开拓市场的新战场。 5.企业资源管理ERP软件。加快审批流程只是ERP APP(或移动web)最直观的价值。 6.商业智能工具。今年包括Salesforce在内企业都在推动商业智能的移动化,而大数据分析的民主化将是未来几年企业商业智能软件的关键趋势。 7.人力资源APP。人力资源是容易被忽视的移动企业应用潜力股,实际上包括可口可乐在内的很多知名企业已经开始利用人力资源APP大幅提高人力资源部门的生产力,例如报销、招聘、员工服务等。   扫一扫,关注“HRTechChina",聆听人力资源科技的声音!
    人称T客
    2015年03月18日
  • 人称T客
    微信企业号或遇到最大对手 阿里钉将成拦路虎 来源:公众号“人称T客”   // // // 阿里和腾讯这一对死敌,哪里有互联网哪里都是他们的战场,从抢红包,到抢入口,抢用户,到抢市场,撒钱对攻各种招数无不用其所能,虽然没有围攻光明顶和突击南极计划那么火爆,但是两者之间的明争暗斗依然惨烈。有人问我为什么没有百度,百度永远都是躺着赚钱站着花的选手,在高手之间过招,他永远跟不上节奏。回过头还是看看阿里和腾讯之间未来会有哪些战争发生呢?   C端的产品线的竞争从来就没有停止过,我们暂且不谈,今天我们讨论一下企业级市场间的血拼。   可能有人会这是一个很小的市场,无论是腾讯还是阿里都不会过份重视,可是当用户抢到瓶颈的时候那么还抢什么呢?抢粘性,抢应用深度,抢高端商务人士,而企业级市场将是两家未来的加速进攻的重镇。   企业级市场腾讯有企业号,自从去年9月份腾讯发布企业号以来,市场关于狼来了的声音就不绝于耳,但近来总有人在我们面前提起阿里钉,他们认为微信企业号可能会遭到阿里钉的强大阻击,最近也有一些软件厂商开始跟阿里进行密切接触,准备实现与阿里钉的无缝对接。那么阿里钉到底有什么杀手级的功能吸引众多第三方厂商关注呢?   为此,T哥也抱着试试的心态安装了一下阿里钉,具体总结了下两者之间的差别: 第一、 操作体验上阿里钉优于企业号,虽然说用户体验方面,微信已经成为行业的标准制定者,很多厂商的产品都是完全抄袭微信,但是在企业号上,微信的优势并没有完全显现出来,微信企业号的目录过深,至少要比阿里钉多点击两次才能到达。而这显然是违背了移动端产品的设计理念,减少移动端的页面层级,降低用户认知难度,是追求用户体验极致的唯一标准。因此有专业人士曾表示,页面类型及层级建议不超过3个,保证简单、高效的用户体验。使用尽量浅的页间结构,减少用户点击次数,提升浏览体验。这一点上阿里钉做的非常不错。 第二、 企业通讯录的导入方面优于微信企业号。阿里钉的企业通讯录导入方式非常便捷,添加企业组织架构和员工通讯录直接打通,并且不需要二次开发,企业号只提供了接口,需要有一定的开发能力。 第三、 阿里钉以能力切入微信企业号以平台切入。阿里钉和企业号两者的出发点不同,企业号出发点是想建造一个森林,具体里面长什么由用户说了算,而阿里钉则是给你一片树林,具体做什么由用户来构建。阿里钉未来也会向平台端转移。单从平台能力上,就目前来看企业号优于阿里钉。 第四、 都需要第三方开发。虽然阿里钉提供了通讯能力,但是在往企业深层端延展,也需要第三方服务方帮忙才能完成,而企业号完全需要第三方介入。从开发角度上来说,微信企业号的会深一些。 第五、 杀手级应用和平台级应用PK。阿里钉最杀手的莫于阿里钉的免费通话和Ding电话提醒,这个功能对于一些企业来说非常实用,特别是一些行程密集的商务人士,阿里钉会按设定的时间电话通知提醒。而腾讯企业号杀手级的地方再于宠大的用户群体和社交属性。这一点阿里钉弱于企业号。 第六、 产业链布局企业号遥遥领先。从产业生态链上来看,企业号起步较早,从订阅号到服务号,再到企业号,腾讯在企业级市场经过长时间的研究和沉淀,有一些第三方专注企业号的功能延伸。而阿里钉发布较晚,在产业生态链条上,还无法跟企业匹敌。   第七、 广度的认知上阿里钉不如企业号有优势。从企业市场的认知度上来看,阿里钉尚没有微信企业号的影响力和用户认可度。这一点可能阿里钉可能会在年后持续发力。   未来两家少不了要正面交锋,阿里钉很可能会走平台路线,从杀手级应用切入市场,最后逐步完善自已的平台策略,最后再跟企业号正面对决。另外,阿里很可能会启动全国招募计划,诚邀全国的ISV和第三方服务商参与阿里钉的建设中来把之前产业链中落下的功课补上。同时,不排除阿里钉将提供私有化部署的可能,而微信企业号在私有化方面是无法脱离微信单独运营的,一旦阿里钉在平台性和生态链打造完成的话,两强争霸在企业级市场开战将不可避免。
    人称T客
    2015年02月13日
  • 人称T客
    【报告】2015年移动ERP需求旺盛 用友、金蝶传统ERP厂商迎来发展良机 来源:公众订阅号“人称T客”   // // // 移动信息化研究中心调研数据显示,在首次部署移动信息化方面,69.4%的用户选择将“移动CRM(包含销售管理、内部支持等应用)”作为首次部署的移动信息化应用;53.6%的用户选择“移动ERP(包含资源申请、信息发布等应用)”;41.7% 的用户选择“移动OA(如考勤、审批、邮箱等应用)”;20.5%的用户选择“移动业务管理(如会员管理等具体业务应用)”;11.7%的用户选择“移动财务(包含预决算规划与审批等应用)”。   从数据表现来看,一直被认为企业核心移动化应用需求增长迅速,原来从小幅试水的移动OA到移动CRM,逐渐向移动ERP蔓延,随着资本市场的催生,进一步促进企业移动化的建设速度,特别是当BAT这些互联网公司的跨界涉入,让一直沉默的企业级移动化市场泛起波澜,企业移动化也从摸石头过河逐步走向深水区。   图表4移动信息化首次部署情况 而在未来进一步发展移动信息化发展规划方面,31.9%的用户选择“移动CRM(包含销售管理、内部支持等应用)”;27.5% 的用户选择“移动业务(如会员办理等具体业务应用)”;23.1%的用户选择“移动OA(包含考勤、审批、邮箱等应用)”;12.7%的用户选择“移动ERP(包含资源申请、信息发布等应用)”;4.2%的用户选择“移动财务(包含预决算规划与审批等应用)”。 图表6未来可能再次部署的移动信息化应用 移动信息化研究中心认为,移动OA、移动CRM等业务系统是企业客户初期试水移动应用的典型代表,但在移动应用更广阔的市场空间,例如行业解决方案、深入核心业务管控模块的应用,如移动ERP、移动BI等,目前在企业用户首次部署过程中还不多见。   结合企业用户首次部署和未来再次部署计划,移动信息化研究中心认为,当前企业用户针对具体的移动应用部署,大多以自身业务实际需求为出发点。一方面部署移动OA、移动CRM等从业务,应用基于“移动化”方式更能够满足业务处理的实时化、交互化和可管理化等特点,进而提升企业用户内外部服务价值;另一方面在企业内部出于“稳健发展”的考虑,会选择从相对独立性较强、易于实现“移动化”的系统进行试水。   对比2013年和2014年调研数据,移动信息化研究中心认为,用户首次部署的移动信息化应用的关注点出现了较大差异,移动CRM和移动ERP的关注度迅速提升,而相比之下移动OA的关注度具有较大幅度下降。   移动信息化研究中心认为,移动信息化正加快从移动OA向移动CRM、移动ERP等与业务流程更休戚相关的业务渗透,移动信息化的实用价值得到越来多越企业用户的认同和认可。由此可见,移动信息化向业务应用层面   图表5 2013-2014年用户业务移动信息化首次部署情况
    人称T客
    2015年02月11日
  • 人称T客
    用友营收增长乏力 但股票为何出现七连阳? 来源:公众号“人称T客”   截止2015年1月16日下午3点上证交易闭市,用友软件涨停封在37.52人民币,市值是437亿人民币,在这之前用友股票已经是7连阳。   从上证交易所发布的财报看,用友2013年全年收入43.6亿人民币, 截止到2014年9月30日的财报, 前三季度收入是24亿人民币.虽然2014年年报还未发布,但用友的企业互联网转型到底怎么样了?难道只是名称从“用友软件”变为“用友网络”?能否成为中国首支突破千亿市值的管理软件上市企业。资本市场似乎已经春江水暖鸭先知。   企业互联网业务全新战略 据悉,用友公司的业务在战略上被划分为两大板块:一是企业互联网服务板块,二是互联网金融板块。第一个板块有两种形态的业务,一是企业应用软件,二是互联网服务。   互联网金融业务,用友现在服务的对象是企业,用友的产品服务于企业的经营数据,包括财务进销存等。用友的互联网金融是以企业为中心,主要是围绕企业,后面会有更详细分析。   企业应用软件业务,除了原有软件业务向互联网转型升级外,在移动互联网上还诞生的新业务,如统一营销,与SAP的Hybris类似,但比Hybris更本地化,因为中国电商在全球是同步而且领先,没有最佳实践可以借鉴了。   互联网服务将提供“3+1”类服务,3是指财务会计服务、营销服务、人力资源服务,1是互联网协作服务。其中每类都包含多种服务,有的是全新的互联网服务业务,有的是将原来应用软件中可以提以互联网模式提供服务的应用升级为互联网服务。据悉,财务会计服务类下面的一个应用服务,到目前为止用户已经达到十几万。   互联网服务具体是那些服务呢,醋哥卖个关子,随后的文章给大家介绍。   管理服务的“跨界” 用友在2014年开始了两次跨界征程,拿了两个跨界的牌照,一个是金融业的第三方支付牌照,另一个是电信业的虚拟运营商的牌照。   那么进展如何呢? 在金融方面,一是已经开展了企业支付业务,预计在2015年的第三方支付交易额将超过一千亿人民币。二是P2P,从2014年10月开业不到三个月,P2P交易额已经超过1亿人民币;预计在2015年将要超过10亿人民币。未来用友还会推出新的企业互联网金融服务业务。   在虚拟运营商的业务方面,这是一种改变移动应用的全新企业互联网运营模式,详细可以参看醋哥文章《企业互联网:用友通信的虚拟运营商牌照与移动应用是一种新模式》,据悉已经在不到两个月内,用户数量已经过万,将曾经的失联用户连接了起来。   连接用户的数据与征信服务 如前所述,通过提供互联网应用服务,包括移动应用服务,将失联的用户连接起来后,通过激活存量用户并吸引增量用户,不断提供互联网金融服务,加强粘性,未来的想象空间将更大。   与之对应,最近用友各下属公司已经开始密集招聘人才了,据悉用友董事长兼CEO王文京将会亲自发出人才招集令。   看到这些,相信你会理解用友在股市上为什么会有如此表现了。   说到这儿,还有一个真实的小插曲。在2014年12月份用友股权激励股票解禁的前几天,醋哥与一位持有用友股权激励股票的用友员工说,建议别出,用友未来能够到千亿市值,他不信,解禁当天22块多一点出的,现在以37.52计算,1万股,醋哥就不说什么了。当然,幸运的是他还有一半没有解禁。
    人称T客
    2015年01月19日
  • 人称T客
    盘点2014年五大企业应用趋势:SAP和Oracle将放手一博云端战略 来源:人称T客// // // 如今企业应用的重点在于云,就连2014年较为流行的移动应用、嵌入式分析以及整合营销等都与云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因为云有着能让所有用户都能参与的特点,各企业开始考虑是否该更新现有应用。下面,我们来盘点2014年企业应用流行趋势: 1.云规则 SAP和甲骨文两大企业应用巨头都已将目光转向云。尽管大多数企业应用仍采用传统内部运作方式,但在近年的用户大会上,与会企业讨论焦点都集中在云技术应用和云战略部署上。较有代表性的文章有: •甲骨文首席技术官肯定云的地位 •微软“云捆绑”叫板Salesforce •Workday首席运营官谈甲骨文与SAP •SAP 收购Concur:放手一搏还是战略部署? 2. 营销技术与销售及服务结合 市场营销与销售和服务在应用中的结合使得营销能力在销售与服务中得到充分发挥,销售与服务交易记录又可以给企业制定和执行计划提供参考: •Salesforce平台助企业开发移动市场应用 •甲骨文拟在云端收取向客户软件维护费用 •微软客户关系管理软件发布助销售与市场断层弥合 •SAP协助营销人员运用facebook用户数据 3. 移动先行概念成真 一些开发商通过发布新的或升级已有的移动应用来适应HTML5,引入用户评分界面以及引导用户采取主动。另外的一些开发商如Salesforce甚至已经先行一步,帮助企业部署自己的移动应用。2014年间,一些企业已宣布自己的移动战略: •微软采用企业应用 •ERP在Epicor的运用向云端及移动化迈进 •Workday主流移动应用揭开其大数据计划 •Salesforce加速应用开发 4. 数据分析无处不在 开发分析性应用的理念是让员工能在一个系统内了解所有需要的信息。举例来说,一个内部银行业务应用可支持多种客户服务,如应用中嵌有用户满意度和忠诚度等指标,银行可依据其内部云数据更好地服务客户。 2014年,与此有关的重大新闻是Salesforce推出了波分析云。如果可以在移动销售和服务应用中传输关键信息,从后端抽取数据,那么这将对第三方商业信息系统及云扩展应用产生重大影响。 云,移动化以及内存功能等技术使得交易与分析能在同一个应用中得到处理。这其中较为引人注目的是: •Salesforce.之波分析云:优点及缺点 •甲骨文12c 内存数据库选件在7月发布 •6位韩亚银行客户分享早期经验 •Workday向实时报告迈进 5. 软件许可重审 很多公司的软件花费都呈螺旋上升状态,许多企业已经意识到这笔花费并试图重新审视这些开支。于是,他们运用管理系统来同步许可授权、安装以及使用。客户、分析师及开发商共同的经验是: •软件许可:从防守到进攻 •避免软件许可申请失败 •为审视软件做好准备 对于2015年,我们的建议是控制现状,向云和移动化发展,走出维护固有软件模式并追求创新。
    人称T客
    2015年01月04日
  • 人称T客
    浪潮收购数据库完成战略拼图 下一个收购目标会锁定金蝶中间件吗? 来源:公众号“人称T客” 上一周浪潮股市停牌,当时就有证券公司朋友的问,浪潮是不是有什么重要事情要发生,T哥当时的第一反映很可能是年终的收购案,那么最急需的也是迫切的是完整软硬件一体化策略,数据库是浪潮的短板,而此次停牌浪潮很可能与数据库的收购有关。   其实浪潮的高管曾在不同的场合表示,他们要软硬一体化最大的瓶颈在于基础软件的缺失,不过从近两年来浪潮的股市的优异表现上看,以及浪潮要完成千亿的宏伟目标,基础软件的课一定要补,收购自然成为重金在握的浪潮最便捷的到达方式,因此可以预见数据库和中间件将会成为浪潮的必修课。   昨天,浪潮电子信息产业股份有限公司第六届董事会第十二次会议决议,浪潮以自有资金1,249万元投资鼎天盛华(北京)软件技术有限公司。交易完成后,公司持有鼎天盛华50.96%股权。   那么鼎华和顶天立地有什么关系呢? 2012年11月19顶天立地(北京)软件技术有限公司与韩国最大的软件公司-北京特脉克斯系统软件有限公司成立了合资公司名为鼎天盛华(北京)软件技术有限公司。   而北京特脉克斯系统软件是一家韩国软件公司旗下拥有TmaxData、TmaxSof两款产品,数据库和中间件,在中国更名为企业级数据库产品(UpRight DB)、 企业级中间件产品( UpRight WAS)等,顶天立地是特脉克斯本土技术的支持方和方案的落地实施方,此次交易鼎华已将实际控制权交给了浪潮,浪潮也由此拿到TmaxData、TmaxSof中国区的授权和经营权。   另外在技术更新和支持,公告显示依然由韩国公司主导,TmaxData及TmaxSoft会支持不断更新新产品、支持知识产权更新。   在销售领域上也做了一定的限制,浪潮具有中国所有地区的销售权。但保留了 Tmax 中国法人对韩国籍企业及客户的销售权。同时在香港 / 澳门 / 台湾市场:合资公司和 TmaxData、TmaxSoft同时具有销售权。由此可见,浪潮看中的中国市场业务的绝对支配地位,换句话说TmaxData、TmaxSoft在中国区的业务已全权让给浪潮,浪潮也因此搭上了数据库和中间件的末班车。   在合作上有排它性条款,合资公司存续期间,在中国境内关于合作对象产品系列的产品,浪潮信息与TmaxData、TmaxSoft均不得与第三方重复开展本协议中已约定之方式的合作事业,若任一方违反本项约定,违反的一方应向其他方当事人赔偿其向合资公司实际出资的金额。   此次投资的目的浪潮旨在改善公司目前关键应用主机的生态环境,扩大关键应用主机销售规模,从而进一步提升公司的核心竞争力和盈利能力。   但不排除浪潮全资收购的可能,并且浪潮手握优先选择权,另外浪潮也做了两手准备,在对Tmax实际控制之前,浪潮还与南大通用与金蝶中间件展开合作,一方面借用外资公司的技术和产品快速布局市场,另一方面也积极跟国内相关的基础软件公司接触,除了在在谈判桌上可以拥有更大的回旋空间外,也为浪潮软硬一体化另辟通道。   从目前合资公司的控股来看,1千多万的金额对于浪潮来说是毛毛雨而已,所以也有可能是浪潮当下的权益之计,浪潮下一步可能更倾向将实际控制权掌握在自已的手里,因为在核心技术方面任何一家公司都不会将命运交给别人掌控,更何况是浪潮,因此可以预见浪潮下一步很可能会展开大规模并购。   其中首要的目标对象会是金蝶中间件,今年9月3日,金蝶国际软件集团有限公司(简称“金蝶”)与浪潮集团有限公司(简称“浪潮”)在北京宣布达成战略合作。双方将在产品研发、方案融合、市场、营销等领域开展全面合作。这是国内两家重量级IT厂商的突破性合作,浪潮作为国内唯一一家软硬一体化的云计算领导厂商,金蝶作为中国软件市场的领跑者,双方将联手促成浪潮政务云、国产关键主机系统与金蝶中间件Apusic系列产品的技术融合与市场协作,从而实现合作共赢。   金蝶中间件一直有上市准备,但从最近两年的财务报表显示金蝶中间件离上市之路依然任重道远,而且金蝶的战略重心已经转移开始全面加速企业移动互联网转型,金蝶中间件显然与金蝶轻装上阵加速快跑策略有点背道而驰,所以不排除金蝶有抛售的一些不良资产的可能。而能够接盘方唯有浪潮兴趣最大,一手谈合作,一手谈收购,脚踏两只船浪潮显然在做利益平衡。 在数据库方面,浪潮与南大通用也采取先合作的方式,今年10月浪潮与天津南大通用数据技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南大通用)正式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宣布双方将联合开发中国自主研发的大数据核心技术与产品,并推动产品在关键行业和企业的应用,为我国关键领域大数据应用提供高可靠、高性能的国产化支撑平台和解决方案。   同时南大通用与IBM进行战略合作,获得Informix技术授权也为南大通用将自己打造成国产数据库的“龙头”奠定了基础。所以无论在技术上还是在国字化的背景上,金蝶中间件和南大通用显然是最适合浪潮的首选。浪潮此次率先完成对合资公司的控股,可能还是有两方面的考虑: 第一、 合作金额上没有谈到一个合适的价位,这也是为什么一直传言这么久的收购案,浪潮最终只落槌Tmax的原因。 第二、 技术团队的组建,一旦浪潮全资收购这两家公司,就要面临技术班底的搭建,而在数据库和中间件领域没有基础的浪潮,对于这块全部接盘显然有所顾忌,可能从合作的角度更适合浪潮目前的发展模式。由对方出技术和支持,浪潮出销售和方案。 第三、 浪潮本次控股合资公司的金额不大,浪潮有意控制棋局和走向,也为浪潮在日后的谈判上更大的周旋空间。浪潮大有醉翁之意不在酒的考量。   从长期的发展规划来看,控股合资公司显然不是浪潮的最佳方案,到底浪潮葫芦里卖的什么药,可能要在日后中能够揭晓,不过浪潮坚定的软硬一体化方针策略不会改变,浪潮也一直在强化合作和并购补强自身的不足,找到一个可以支撑自已长期的发展路线图,而这一次的收购控股也仅仅是浪潮的又一个开始。
    人称T客
    2014年12月31日
  • 人称T客
    “用友软件”成绝唱 更名后的用友将往哪里走? 网上流传一句笑话,圣诞老人在中国境内摔倒了,至今仍在雪地里趴着,今年圣诞节取消,可是软件业内的圣诞节并没有因为“圣诞老人不能来”而取消,而是带来让所有人震惊的消息。用友软件改名了,以后用友软件更名用友网络,用友软件将写进历史,一个的新时代的代表应运而生。   12月24日,用友软件股份有限公司发布2014年第十次会议决议公告,为进一步加强公司企业互联网与互联网金融业务的发展,加快公司的战略转型,公司拟将公司名称“用友软件股份有限公司”变更为“用友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在公司名称完成变更登记手续后,公司拟向上海证券交易所申请将公司证券简称“用友软件”变更为“用友网络”。   回首用友这么多年,用友一直在变化中前行,从财务软件到用友ERP,到用友软件,以及今天的用友网络,一路走来用友一直在变化求变。况且用友向来有更名的习惯,此前就有几次更换品牌标识, 2012年用友软件收购“yonyou。com”域名,并将yonyou作为用友软件的英文标识,替代了此前一直使用的UFIDA。这也是用友软件发展历史上的第二次换标。2005年4月,用友软件将曾公司的英文名称由“UFsoft”正式更换为“UFIDA”,当时用友软件董事长王文京表示,其目的是加快国际化步伐。   而更换Yonyou后 ,用友是为了配合用友软件的最新的云战略。用友誓要 “成为亚洲最大、全球领先的企业云服务提供商”的战略目标,并全面转向云计算。   用友的每一次更名都会重大的决策走向,同时也意味着用友又一个全新时代的开启,用友此次将“用友软件”更名为“用友网络”,正如用友内部所言是为顺应当前互联网时代的发展需求,实现从真正意义上的软件公司变成一家互联网公司,以前我们都说软件定义一切,现在看来应该叫网络定义一切。   那么此次用友更名弱化软件强化网络,用友的业务将如何支持此次更名落地呢?   有用友员工表示:一夜之间,我们就从软件骨干摇身一变成为互联网精英,至此,用友全面进军互联网就差待遇互联网话一步之遥。不过相信用友员工的梦想会最终照进现实。   不过以 作者猜测,用友此次更名未来将会有几大变革: 第一, 强化自已互联网公司地位,也可以看出用友转型的决心。另外,翻看用友近期HR招聘公告,用友准备扩编招纳网络人才,所以用友的员工的薪质水平会向互联网公司看齐。用友员工的期盼应验了。 第二, 用友NC很可能会像用友优普一样进行剥离成立公司,实现软件公司和网络公司的区隔,至于会不会独立上市,这些还真不好说,畅捷通上市的成功证明一切都有可能。 第三, 用友网络必将融合一些网络元素的公司进来,所以用友未来会加大在网络公司和网络领域的收购,用友未来几年的扩张也会从行业解决方案向网络属性更浓的公司渗透。 第四, 用友很可能会吸纳互联网公司的资本,实现公司内部基因突变,有人说用友转型不是缺少互联网思维,而是缺少互联网基因,就像360周鸿祎所言,传统公司要想全面向互联网转型,要么靠自身慢慢进化,但是需要时间,可能不一定进化完成就死在转型的路上,要么就是收购互联网团队和互联网疯子,进行企业内部的基因突变。其实也可以让互联网公司加入用友,实现真正意义的软件公司互联网化运营,所以不排除用友下一步向互联网公司靠拢的可能。 第五, 用友软件变成了用友网络,一家软件公司彻底变革为了一家互联网公司。   也从另一方面表明,管理软件这几年在转型变革的路上焦虑和苦心,前有金蝶砸服务器扔电脑进行痛彻心痱的进行入互联网时代,后有用友更名实现全方位转型,无论如何变我们都不能否认传统管理软件已乘火箭加速进入网络时代的事实。我们期待国内的管理软件厂商在互联网浪潮中再创当年神话。   来源:人称T客
    人称T客
    2014年12月25日
  • 人称T客
    非公开募资18亿 看用友的下一步走向? 前两天一直传闻阿里有意入股用友,用友公告接连停牌,也让外界对于阿里入股用友有了更多的猜测,可是公告期满后,我们并没有看到阿里身影。一切如同传闻一样变得扑朔迷离。     18亿非公开募资成为用友下一步走向的悬案,据公告显示,募集资金将使用于:1)用友企业互联网服务项目(6.7亿元);2)用友企业互联网公共服务平台项目(3.8亿元);3)用友互联网金融数据服务平台项目(3亿元);4)偿还银行借款及补充流动资金(4.5亿元)。从资金流流向上来看,偿还借款和现金流占了大部分,剩下的基本上都用于用友转型企业互联网的需要,也可以看出未来用友转型的重点,互联网金融是用友下一个布局的重点,也关系着用友在互联网行业的成败。有媒体也报道说“用友要做企业级互联网市场中的BAT”,但这从目前来看做企业级的BAT还需要一定的时间,因为企业互联网市场才刚刚起步,大家都有试水阶段,暂时还不足以浮起BAT这样的巨型战舰,用友的提前布局也显示了用友转型的决心。     另外一点是用友企业互联网服务项目和公共服务平台占了近一半,而用友企业互联网服务项目将会以SaaS应用为主,为40万大中型企业客户互联网化铺路,UAP平台将在这里面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所以用友将会向UAP云平台投入更多的资金,用友企业互联网生态圈的打造,为企业客户提供财会、营销及企业互联云、HR、协同与社交四大类SaaS层应用,从这几点可以看出,用友云端SaaS触点已初见雏形,自从用友易代账免费之后,成为最大的云记账平台,HR产品线在SaaS端的产品尚还在规划当中,协同与社交应该会由畅捷通的工作圈担此重任,用友也是继伟库停滞后首次重启SaaS之路。     前两天T哥还跟业界的同仁聊天,明年SaaS有可能复兴,虽然SaaS被云取代有很多人不愿意再提及,但是SaaS模式并没有被淘汰,从北森的HR人力资源测评到微信公众企业号,以及老牌的SaaS CRM提供商Xtools,虽然在云时代大家纷纷换颜,但是SaaS依然在我们身边没有走远,因此可以预计SaaS这个名词有可能会被重新开启和定位。因为云被定义太宽泛了,各种各样的云也让用户难以区分哪朵云是他们需要的,只有SaaS会更聚焦,所以我们要期待一下SaaS的王者归来。     另外, “用友企业互联网公共服务平台”项目将会以开放PaaS接口为主,借力开发伙伴,加速构建互联网生态圈。一方面以开发模块免费的策略来吸引大量开发者,另一方面为具有开发能力的企业客户提供IT运维、数据分析、社区/商城、BaaS等服务。其中这里面有一个关键词是BaaS服务。     BaaS翻译后叫后端即服务:Backend as a Service专门为移动应用开发者提供整合云后端的边界服务。SaaS(软件即服务:Software as a Service)、IaaS(基础设施即服务:Infrastructure as a Service)和PaaS(平台即服务:Platform as a Service)早已为业界人士所熟悉 ,BaaS生态系统是一个小众的垂直领域迅速成长起来的。按理说用友并没有BaaS的能力,现在主流的EbaaS和MbaaS比较多,而用友UAP显然还不能担此重任,而阿里一直在打造云端开发能力,具备 了BaaS的技能和产业生态。华为也一直在打主打,不知道用友是否跟这两家公司有关联。但是用友的确需要BaaS能力完善自已的公有云和私有云的产业链接,特别是移动后端服务以及企业后端服务,都是用友必需的,从这个公告中出现的关键词更加让人有点琢磨不透是谁助力用友BaaS端的成长。难道是未来要逐渐露出真容的隐形者吗?     同时,用友18亿元共占公司当前总股本的8.5%,上市公司的定增必然会吸引更多的资本大鳄争相参与,但也不排除象BAT这样的巨头参与其中,随着用友的定增发行事情也日渐明了,原来认为不可能的很有可能成为可能。资本市场和战略布局对于任何一个公司的发展都同等重要。   来源:人称T客
    人称T客
    2014年12月09日
  • 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