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6氪
    云智慧获千万级美元 B 轮融资,希望从技术端入手覆盖企业前后端管理 IaaS 混战的当下,云智慧选择以服务监控为切入点打造 IaaS 和在其上运行服务的中间件。继去年获得戈壁领投 A 轮融资,云智慧在近期完成由国内顶级 VC 领投、一 A 轮资方跟投的千万级美元融资。这笔资金会被着重用在研发和基础设施当中。     提到性能监测,New Relic 是难以绕开的一个话题。在我意料之外,云智慧 CEO 殷晋却乐于谈起它,谈起它在技术上的领先地位,和为这个市场带来的机会。面对这家早在 2008 年起步的国外竞争者,殷晋认为从技术上缩小差距,继续完善自身的服务水平和稳定性是当前阶段的主要目标。目前为止,智慧云仅有五十人,其中有 60% 是技术人员。殷晋希望总人数能在年底达到七十,明年初扩展至上百,而暂时维持以技术人员为核心的架构不变。     中国之外,云智慧还在欧洲、美国和其它南北美地区的主要市场布有监控节点,但当前云智慧旗下的服务还仅以中文为主。尽管如此,还是有其它国家和地区的用户通过在线自助平台选用他们的服务——英国天空电视台大概是他们最意想不到的用户之一。为保证服务的稳定性和响应速度,他们在世界范围内不同海外地区分别选用 AWS 和 Azure 作为基础服务,而国内则几经筛选最终确定 UCloud。“我常和公司的工程师说,我们的运维环境可能是世界上最复杂的”,殷晋笑叹着说。所幸,根据他的描述,他们已经总结出一套方法可以高效地同时在不同 IaaS 上维护同一个服务。有趣的是,UCloud 也是他们的客户之一。     如今,机房面临 IaaS 们和彼此之间的价格竞争,正在寻求增值服务方向转型。由于着重在研发,云智慧在自销的同时也选择与这些机房或服务分销商合作。此外,今年 4 月监控宝产品与华为展开合作,将其服务打包至华为云解决方案中一同出售。对于政务云这块市场,云智慧也找到其中一家主要服务提供商作为合作伙伴参与其中。     云智慧已经上线的产品有监控宝和透视宝,主要用于企业内外网服务的实时监控和性能分析。对于大公司而言,他们能够通过大数据和智能图标为用户提供故障和性能分析报告,明确展示每个问题的根源所在。对中小团队,他们还能让自己的工程师根据报告提供性能优化和软件架构优化等顾问服务。对偏重于产品和销售的团队而言,这一项不小的开支节约。而年底即将上线的告警宝则可用于其它 APM 服务,为更多用户带来日志告警信息的智能筛选和原因追溯,后续还将通过大数据让这些告警信息分别向项目中响应的负责人员推送。     做凌驾于普通 IaaS 平台上统一中间件已是一个不小的市场,而云智慧并不寄望止步于此。他们相信大数据和智能分析算法的能力,希望以企业的技术端作为突破口,将自己的服务拓展蔓延至管理、销售等前端当中,为企业提供整体的监控、追溯、任务分派、分析和优化解决方案。     [36氪原创文章,作者: sinCera]
    36氪
    2014年10月10日
  • 36氪
    让所有企业在一天内实现大数据可视化分析,永洪科技欲做国内敏捷型BI领跑者 对于一家以数据化运营驱动的企业来说,大数据分析无疑是很有价值的东西。但一般而言,大数据分析过高的技术门槛和使用成本,往往又让企业对这类东西敬而远之。即使是技术成熟的企业,独立开发一个大数据分析系统经常也需要半年以上,且开发完成后的使用过程还是十分痛苦:由于业务上的分析需求总是在变,每次改变某个指标的计算公式、分析维度的组合时,都要技术人员花几周时间修改系统和程序。分析能力的滞后将拖累业务进程,无法满足企业敏捷决策的需求。     现在,有一家国内创业公司允许任何企业在一天内搭建并运行大数据可视化分析。永洪科技提供的敏捷型大数据分析工具,可以实现 5 分钟一键安装、5 分钟快速数据源配置以及 5 分钟报表设计,大部分的业务分析需求变化,都可以在一天内得到响应。从使用门槛来讲,永洪的绝大多数操作体现为点击和拖拽,即便是零技术背景的业务和运营人员,也可以独立、自助式地完成大数据分析。 永洪“敏捷型 BI”的定义,既来自于部署和实现过程的迅速,也因为其所有的数据分析过程,都是实时运算、实时反馈。以前使用传统 BI 进行的数据分析,需要技术人员提前设定一套运算规则,把数据跑一遍,最终得到一个静态的报表——当你需要尝试更多的分析方法和维度时,还要重新走一遍这个流程。永洪的使用体验是,你只需几下点击,就可以在可视化界面上变更运算条件,在新的维度组合下,数据将得到实时处理,并且实时生成新的报表。这样当你的老板告诉你“让我们尝试几个新的业务指标吧”,你不会回答说:“抱歉,请给我一周时间重新准备报表”。     实时运算的基础,是永洪在底层技术上的铺垫。永洪综合运用了列存储、分布式计算、内存计算、分布式通讯等技术,自主研发了比较高性能的大数据计算引擎,作为分析用的数据集市,可以让百亿级数据在秒级时间内完成计算。     数据安全方面,永洪支持客户的本地部署,无需将数据上传云端。由于以分布式计算为基础,当客户需要扩展计算能力时,甚至可以通过增设几台 PC 机的方式实现,代价十分低廉。 根据永洪团队的介绍,在 Gartner 2006 年公布的 BI 魔力矩阵中,标榜为领导者区域的第一象限还看不到一家敏捷 BI 厂商,全部是大家熟知的传统 BI,例如 IBM Cognos、SAP Business Objects 等。直到 2012 年,Gartner 公布的 BI 魔力矩阵第一象限中才见到第一家敏捷 BI 厂商 QlikTech。但是,到了 2014 年,该矩阵的第一象限中就已经出现三家敏捷BI厂商了,在数量上占据了近半数的规模。这在趋势上说明了敏捷型 BI 已经步入成熟期,即将成为一种主流的 BI 系统建设模式。 作为国内目前为止首家推出产品的敏捷型 BI 厂商,永洪相比国外同行的的最大优势是本土化的支持能力。永洪团队表示,国外的敏捷 BI 公司,例如 Tableau 和 QlikTech 等主要专注海外市场,在国内依靠代理商进行销售和客服,支持力度相对较弱。而且在大数据量的计算能力上,永洪在某些测试中的表现据称也优于国外同行。     目前,永洪在国内已经发展了上百家客户,其中不乏中国移动、中国电信、艾瑞集团、泰山兄弟投资、Admaster、科技部、中信银行、四达传媒、中国风电、IT168 等标杆客户。永洪也计划在明年试水海外,届时将与一些国外知名公司正面 PK。     永洪创始人何春涛曾是某外资 BI 公司研发 VP,管理着整个中国研发中心 100 多个研发人员,在大数据和 BI 领域已有十几年经验,参与过多个大型项目。其他核心成员,也均来自世界 500 强,在 IT 行业普遍都有超过十年以上的研发、管理或者营销经验。目前永洪已获凯盈和经纬的投资。     [36氪原创文章,作者: 沈超]
    36氪
    2014年09月25日
  • 36氪
    “哪上班”上线简历智能投递系统,一键上传简历,他们告诉你去哪儿上班 今年的互联网垂直行业招聘是一个非常好的例子,告诉人们一个已经互联网化的行业如何被互联网重新改造一遍。拉勾、猎聘、哪上班,等等,还有一些更小的,比如100offer和蚂蚁招聘都在今年取得不错的融资成绩。     但是只有哪上班现在把手伸向求职者与用人公司匹配这一环节。这个问题曾经被我抛给几家招聘网站的负责人,他们都表示这一环节还是留给求职者,因为“做不好会落下埋怨”,或者担心用户隐私的问题。他们把提升用户体验和招聘效率的希望寄托在强制 HR 快速回复或者组织更多的专场活动。     哪上班新上线的”智能投递“,就是对用户上传的简历进行文本分析和关键词提取。根据求职者规定的硬性指标,如工作地点、薪资期望和技能,帮求职者筛选潜在的雇主。除了硬性指标,还会根据雇主和求职者的条件进行双向排行。COO Nathan 说:这个双向的排行会考虑求职者的毕业院校,工作经历和年限,也会考虑用人公司的人数、融资阶段还有百度指数等等,但是更多的细节就不便于透露了。 按照这个排行,用户只需要上传简历(PDF / Doc),简历就会被投递到 10 到 15 家公司。根据哪上班提供的运营数据,“智能投递”上线一个月之后已经渗透到 11% 的月活跃用户;“智能投递”后用户获得面试 Offer 的概率大约 40%,而人工投递获得面试 Offer 在概率在 60% 左右。氪星人也能感觉到这种差距,我们随机上传了几份简历,感觉自己没有从前那么受欢迎了。     “这个智能投递是我们创业之初就想做的,但是开始走了一些弯路,因为当时我们的用户数量太少了,没办法依靠机器学习建立一个稳定循环”,CEO Michael 向36氪透露他们的平台上目有 32 万求职者和 12000 家企业用户,“希望以后智能投递可以服务我们 40-50% 的用户,效果和人工投递越接近越好”。     除了智能投递之外,哪上班最近还上线了一个“发现”频道。和志在提升用户求职效率的前者不同,后者和职位订阅功能都希望提升长尾用户在招聘网站上的黏性。Michael 说:很多程序员并不急于找工作,就跟女孩子逛商场也不是急着买衣服,都是要找到这种逛的感觉     发现频道主要是把网站的运营活动进行打包,最新一期的活动是非常应景的“未来各领域的阿里巴巴”,集合了十家正在招聘的创业公司,第一家是美团,最后一家是哪上班。   [36氪原创文章,作者: Zuo]
    36氪
    2014年09月24日
  • 36氪
    想做中国版Lynda,极客学院获SIG及蓝驰创投2200万美元B轮融资 根据极客学院向透露的消息,极客学院已获得 2200 万美元的 B 轮融资,投资方为 SIG(海纳亚洲)和蓝驰创投。该轮融资之前,极客学院还曾获得过来自蓝驰创投的 A 轮融资。     极客学院是一个瞄准 IT 从业者继续学习职业技能需求的 IT 职业在线教育平台,其模式和Lynda以及Pluralsight类似,所有课程内容都由自己团队聘用的专业老师来进行研发、拍摄、剪辑以及制作,每天保持着 2 到 4 门的上新频率。     极客学院创始人靳岩告诉我,这轮融资之后,他们会把资金用于两个方面,一是去扩充内容——因为在职业教育里面内容是最关键的,虽然目前极客学院已经自己生产了不少内容,包括从 Android 到 Cocos2d-x 到 iOS,但他们希望将内容扩展到更多的品类上去,未来 IT 常见的 web 开发技术(比如 PHP 等)的课程他们都会去制作。     靳岩说,他很看重在线教育的内容,他认为教育是很严肃的,所有知识内容的教学都应该以递进式的输出方式来进行(由一个老的知识点带出一个新的知识点来教授给学生,而不是教一个新知识点的同时又带出三个更新的知识点,让学生一头雾水),这也是为什么他们选择所有课程内容都由自己团队内的老师来制作,而不是请外面的讲师,就是为了保证教学内容是经过教育设计的、可以被学生理解和接受。     融资后的第二个资金用项则是加强团队,引入算法和数据挖掘方面的技术人才。靳岩说,做职业的 IT 在线教育,最关键的是大家怎么去理解在线、理解教育以及理解职业。在在线这一点上,需要想的就是如何通过技术让学习变得更高效,也就是做只有线上做得到而线下教育做不到的事,比如对于学生的用户数据统计,统计到学生的学习情况、学习状态,从而能给学生推荐适合于他扩充知识的课程,让他能接近个性化学习的状态。     而说到个性化学习这一点,是否能做到个性化其实主要看极客学院整体系统架构中对知识点的颗粒度有多细化以及各个知识点间能建立起多么有效的关联,当他们能更深刻地理解知识点之间的联系(比如说 Android 的知识和 iOS 的开发知识有什么关联?是学完 Android 可以去学 iOS 的递进式关系,还是并列关系等等),建立足够好的模型时,才有可能实现个性化的学习。这也是他们需要引入算法和技术挖掘方面的技术人员的原因。     从今年一月份上线至今,数据上极客学院已经有了 12 万用户,300 多门的课程。而其主要的盈利模式来源于会员制的收费模式(30 元 / 月、260 元 / 年等)。在收费模式上,靳岩也提了一句,他不想以单个单个课程来收费而是出售学习的时间期限,就是希望让每个人都可以完整地去学完课程,让开发者可以时刻保持自己职业技能的竞争力。另外,虽然目前极客学院没有涉足更后端的垂直招聘业务,但是已经开始尝试和企业定制课程(之前有过和着迷网的合作),将学习完该门课程的学员定向推送到企业。     [36氪原创文章,作者: 苑伶]
    36氪
    2014年09月22日
  • 36氪
    聚合专业招聘顾问的力量,“超级猎手”主打中小企业中级职位的招聘众包模式 招聘有两大要素,首先企业要提供充分的职位信息,其次候选人的人才库要足够庞大。只有两者互相积极撮合,才能真正把这个环节做实。 目前市场上许多垂直招聘平台如拉勾网、内推网、哪上班,做的事情是利用互联网的优势解决企业和应聘者之间的信息不对称。问题是在招聘信息铺天盖地的今天,不少企业假借招聘之名虚放职位做低成本的品牌宣传,招聘平台的简历库里又存在着大量虚假和无效简历,如何解决平台信息真实和有效性的问题也是招聘类网站寻找突破的方向。 超级猎手就想通过向企业预收费的方式来解决职位真实性和迫切性的痛点,企业预付了成本自然会将最有需求的职位放上去。当然,企业愿意预付费是因为超级猎手给出的价格更诱人,相当于候选人一个月的薪水,而猎头公司的行业平均价为候选人年薪的 20%-30%。 中小企业往往不愿付猎头公司的服务成本来招聘中级职位,这也使得超级猎手能够顺利切入这块市场,专注做中小企业的中级职位招聘,年薪范围在10万元-40万元。从用户的体验出发,CEO 兼创始人车健认为,如果平台还是定位在猎头目标的职位像猎上网一样,线上的体验未必会比线下好,所以超级猎手锁定在比猎头业务范围稍低一点的职位,也就是操作起来短平快的职位。 如今,去中介化猎头化已成互联网招聘的一大趋势,但车健认为成功的招聘离不开专业的招聘服务。同样的信息和渠道,为何招聘效果会差别很大? 利用中间方——招聘顾问的专业能力就显得很重要。 这里的招聘顾问指的是:猎头公司顾问、企业 HR、行业资深人员,他们拥有相关行业知识背景、了解职位的关键要点、也具备对人的筛选鉴别能力。超级猎手通过众包的方式在线悬赏,吸引这群人利用空余时间直接为企业提供招聘服务。这样,通过招聘顾问的帮助,企业招聘人员可以快速获得大量经过沟通和筛选的目标候选人,实现快速有效的招聘,招聘成本约为猎头费用的 1/4~1/3;同时招聘顾问们也能获得较为稳定的收入,甚至以后可以实现上班自由。 超级猎手的另一大特点在于它可以直接对接招聘顾问与企业的平台。通过类似阿里旺旺的聊天工具来使企业和招聘顾问进行零距离的沟通。目前其他的招聘平台都选择由平台客服做传话筒对接企业和招聘顾问,目的是杜绝“跳单”行为(即“跳中介”)。 当被问及为何超级猎手愿意有此尝试,CEO 车健告诉36氪,他认为企业放出的JD往往并不代表他们招人的真正需求,只有让招聘顾问同企业负责人和HR做深入沟通,才能真正了解他们需要招聘的人才“对症下药”,从而提升招聘效率降低招聘成本。同时,即使跳单发生,招聘顾问也很难以个人身份同企业签署招聘服务协议,而猎头公司的开价会高很多,背靠猎头公司的名义同企业签单也不现实。除了零距离对接招聘顾问和企业,超级猎手还为他们提供了招聘全流程管理的平台,可以让招聘双方在平台上很好地协同工作。 盈利模式上,超级猎手作为平台方,收取 30% 的佣金,按照结果收费。举个例子,若应聘者在上岗 45 天后得以留用,猎头费中的 70% 归招聘顾问所有,另外 30% 由超级猎手获得。 谈到产品最大的壁垒,车健认为是团队在招聘整个行业的积累,之前两年都在干相关的工作,同时技术研发实力强,合伙人唐新怀博士是上海交大软件学院的副教授,有 10 年以上的产品开发和企业管理经验。换做单纯技术型公司来干,不了解企业的招聘流程和需求点,很难在线下把招聘落地,实实在在地使企业招到需要的人才。 鉴于企业费用审批流程和市场恶性竞争等原因,目前能够顺利接受预付费的企业只占到商谈企业的 16%-18% 左右,但车健认为首先 20% 不到的这块市场其实就已经不小,中小微企业约占全国企业总数的 99.7%。同时,随着推广的加强,团队与企业沟通方式和技巧的转变,以及业内知名度提升,未来这个比例将不断提高。 超级猎手是一款 Web 端的产品,自今年 5 月平台上线以来,有 200 多名招聘顾问入驻平台,同三十家企业签约。线上目前有二十七个真实的企业职位,主要涵盖 IT、互联网、金融、房地产几个行业。 [36氪原创文章,作者: 人人酱]
    36氪
    2014年09月19日
  • 36氪
    用社区来帮助文艺的互联网公司招聘,周伯通招聘获得网易2800万A轮融资 周伯通招聘宣布他们已经获得 2800 万人民币的 A 轮融资,投资方是网易旗下的网易资本。这是今年互联网垂直招聘获得的又一笔千万级融资。 据周伯通创始人冯涛介绍,自年初正式改版上线后,使用周伯通的移动互联网企业已经超过了 6000 家,截至目前,这些企业已经发布了超过三万个职位机会,简历投递接近 70 万人次,日活跃用户一万多,月活跃用户 30 多万。 冯涛曾创立了豆瓣上最大的招聘小组“周伯通招聘”,拥有超过 30 万的活跃用户。因此你能感受到豆瓣给他打下的烙印。“我们希望营造一个社区,虽然和豆瓣不太一样,但是同样是由一种氛围,而不是只是一个工具性的网站”,冯涛告诉36氪,“而且用户在社区中沉淀下来的内容会形成我们的竞争壁垒”。 周伯通招聘希望帮助那些“有温度有性格”,愿意在社区同用户进行互动的中小互联网企业。“互联网出现那些新兴领域我们都会跟进,甚至会跟着风投做招聘”。但是这也带来了一个问题,高端的人才,比如互联网上奇缺的优秀程序员并不适合在这样的社区中出现,对他们来说时间成本太高。冯涛承认这一点,他们的目标用户会更偏向刚毕业不久的学生,而且技术出身的并不多。 不过由于网易有新闻跟帖这样的社区氛围,因此双方对于有社区 DNA 的产品有着相同的理解和认识。网易资本的执行合伙人夏伟钧表示:“极短的时间内(当天)就作出了投资周伯通招聘的决定。” 关于这笔资金的用途,冯涛表示资金一部分将会用于产品研发,提供给用户更为优异的产品体验。另外一部分资金用于运营,运营的立足点是集中手中的资源扶持优秀初创企业解决人才招聘难题,而不是购买流量。‍“我们 60% 的用户是通过域名直接访问的”,冯涛说。 [来源:36氪,作者: Zuo]
    36氪
    2014年09月15日
  • 36氪
    “科班出身”,MOOC在线教育创业公司“学堂在线”iOS产品上线 聊过许多在线教育的创业公司,大家无一例外的都把内容看做最重要的资源,因此,当又留意到一家拥有着大量高质量 MOOC 资源的在线教育初创公司时,我们会觉得它走在了正确的方向上,这就是“学堂在线”。 “学堂在线”是完全基于互联网用户学习习惯设计并研发的中文在线教育平台,也是教育部在线教育研究中心的研究交流和成果应用平台。最初由清华大学发起,2013 年 10 月份开放运营,现在已经成长为独立的创业公司。在今年早些时候,“学堂在线”已经拿到了新一轮投资。目前,“学堂在线”的ios已经正式上线。 正如前文提到的那样,“学堂在线”最大的优势就在于他们所拥有的高质量课程。在这之中,首当其冲的是清华自有的课程,比如肖星教授的《财务决策与分析》,报名人数已超过 10 万人。除此之外,“学堂在线”已经与北京大学、复旦大学、台湾新竹清华大学、斯坦福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台湾新竹交通大学、加州伯克利分校等多所国内外高校合作,拿下了数量巨大的优秀课程。 学分认证是 MOOC 学习者关注的话题。目前,清华大学中已经有部分科目开始全面实行在线教育,学生只需要通过“学堂在线”上课、练习,通过考试之后即可修到相应学分以及相应的证书,这可不是无足轻重的虚拟记录,而是经过清华大学认可的凭证。也因为看到了国内大学对在线教育的普遍好感,“学堂在线”正在积极的试水线上线下结合的“混合式学习”模式。 而另一方面,作为 edX 在中国最大的独家官方合作伙伴,“学堂在线”依旧在持续的将更多 edX 的优秀课程内容本土化,成为自己课程内容的重要补充。 目前,“学堂在线”正加紧新课程的引入工作,并在与更多的国内外大学建立合作关系,并推广“学堂在线”的线上线下混合学习平台。 [36氪原创文章,作者: 段钦]
    36氪
    2014年09月11日
  • 36氪
    智课网获百度1060万美元A轮融资,除流量外还看中百度大脑等技术和教育结合的可能性 今天下午智课网 CEO 韦晓亮在发布会上宣布智课网以及极智批改网已经获得百度的 1060 万美元 A 轮融资。韦晓亮说,百度给智课带来的不仅仅是流量,他们更看重百度整体的生态价值,尤其是百度在百度大脑方面可以给智课带来的价值和支持,可以和智课网的在教育上的数据挖掘做结合。 该轮融资之后,智课网会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布局: 第一是产品方向,会在移动产品和硬件方向上进行深度布局,包括会尝试看看百度 eye 是否能应用于教育,第二是人才拓展,第三会增添内容板块,韦晓亮说国内课程很快也会研发上线,包括四六级等等课程,第四会在市场运营上加大投入,未来智课网会在面向教育机构和大学的 O2O 上进行布局,目前他们已经把批改产品提供给了一些机构使用,第五则是在深度学习算法上的投入。 另外发布会上百度的投资方代表也分享了一些百度对在线教育的看法: 根据百度的观察,目前教育市场集中度低,机构数量大(64 万家),细分领域多,有较强地域性,较难规模化,领先企业在其细分领域份额不大——所以传统教育是很难规模化的,其实新东方在英语领域的市场份额也不过 10% 左右,好未来和学大的市场份额不到 1%。 但是教育有可虚拟,天然可互联网化的特性,虽然教育产品可能比较难标准化,不过目前也已经能看到用户们在线学习习惯渐成的趋势。在线教育市场增速快——2013 年迎来拐点,相对 2012 年是翻倍的增长,但在线教育目前仍处于早期、发展迅速的阶段。同时今年 1-8 月份的投资并购事件已经突破了全年一年的数量,而项目大多处于天使和 A 轮阶段,是非常早期的。 另外,外语培训是教育大垂直领域——在 K12 和职业教育之后,外语教育是 15% 份额,至少是数百亿级的市场盘子,用户需求比较大,用户线上和线下的参与度是相当的。 为什么百度投资智课: 一是因为在线教育里面外语是很大的垂直,行业前景非常大,二则对团队认可,智课已经通过一些标准化产品和服务体系能够使用户能够在线实现一些个性化的教育方案,极智批改也有一对一的口语和文书服务。 最后百度方面称百度其实很愿意小股权投资一些创业公司,和创业公司形成创业公司提供教育内容给百度,百度提供流量和技术支持的关系,而百度的文库、教育、贴吧、视频等资源都可以和教育公司合作。 [36氪原创文章,作者: 苑伶]
    36氪
    2014年09月10日
  • 36氪
    单点突破:Teambition 推出团队协作独立即时通讯应用简聊 团队协作产品意在解决团队成员和不同项目、工作间协调和同步问题而诞生,但团队协作工具的 Timeline 和项目讨论可能出现由于半即时性带来沟通效率问题。此时,如果团队在协作工具外令选用即时通讯工具,就不可避免地会导致内容割裂、无法统一管理等问题。简聊是 Teambition 团队对这个问题给出的答案。 即便简聊与 Teambition 账号打通,北京办公室负责人刘征还是几次提醒我简聊是独立于 Teambition 存在的即时通讯产品。他们希望借用类似Slack的方式,将团队或企业中的沟通、任务、人员、文件等多元内容以话题、任务为核心打通。目前简聊上线的有运行于 Windows 和 OS X 系统的桌面版客户端,移动版会在随后发布。 “话题驱动”是简聊产品设计目标的核心,他们希望这个 IM 工具作为项目写作工具的补充,推动用户有目的地进行沟通。用户可以给对话设置自定义标签和最终目标,并以此选择参与话题的相关成员。最终这些生成的话题可以按成员、分组和内容分类查看。而这种即时性的、有明确目的的集中讨论并不会与 Teambition 原有的“非即时”评论系统产生冲突,另一方面,简聊还能提供私密性高的个人间点对点沟通。 简聊中生成的通信内容都储存在远端,并不设有保存期限。这些已产生内容可以随时通过各客户端查看,而云端内容由简聊提供加密保护。 目前,简聊允许用户将本地文件或储存于 Teambition 的文件分享至对话中。根据刘征的描述,未来简聊会集成各处的消息、内容来源,成为各处内容的统一沟通入口,简化这些内容的流动和管理。 简聊前期主要面向工程师、学生社团和创业团队等群体开放,上线之初实行邀请制。 [36氪原创文章,作者: sinC]
    36氪
    2014年09月10日
  • 36氪
    帮助传统企业软件进行互联网升级,金万维已获千万级A轮融资 中国的企业软件多年未变,产品上,旧的底层架构和功能设计已不能适应技术条件和企业需求的变迁。运营体制上,传统的代理分销体系正越发显得臃肿而低效,限制了厂商的盈利空间和持续创新能力。总而言之,中国的传统企业软件厂商正在经历低潮,而基于云、移动、智能化的新型企业软件则正在崛起。如何帮助这些传统厂商向互联网时代过渡?这是金万维在尝试解决的问题。 金万维是一家已经成立多年的企业软件研发和代理商,04 年以来,一直在运营企业远程接入、VPN、动态域名解析等服务。大概从去年开始,金万维开始推动业务转型,尝试在售前(营销)、售中(产品)和售后(服务)等维度,帮助传统软件厂商实现互联网化。依托这一概念,金万维近期收获了某投资方的千万人民币级 A 轮,希望借此加速转型进度。 一、营销端,依托“选软件网”搭建企业软件超市。 金万维旗下选软件网大概 2010 年左右成立,但据说直到去年,才观察到数据的大规模爆发。这让金万维意识到企业软件营销、销售的线上化正在加速,于是将选软件网提升为重点业务。 看一下目前的选软件网,基本还是一个信息聚合式的门户形态。但金万维团队表示正在对该产品进行升级改版,下一步目标是打通交易,按照企业软件超市的形态进行改造。 二、产品端,主打本地软件云端化+企业内部连接 这一块儿主要是远程接入和应用虚拟化业务。所谓的应用虚拟化,是基于服务器计算(Server-based Computing),在服务器上 100% 地安装、管理、支持和执行应用程序,并通过 Web 向用户提供服务的一种模式。简单说,就是把原本 C/S 架构的软件客户端和服务器端同时部署在云上运行,将用户的一切操作行为云端化,从而将 C/S 转化为 B/S。 C/S 软件 B/S 化后可以具备 web 应用的各类优点,比如无需安装客户端、随时随地接入、运维升级简单、资源管理集中等。同时对于隐私敏感型企业来说,由于 B/S 软件的计算逻辑和交互界面分离,在网络上传输的只有鼠标、键盘和屏幕刷新信息而不会有任何业务数据(用模拟数据流代替真实数据),安全性更加可靠。 国内的远程接入和应用虚拟化市场一度被思杰(Citrix)占据 80%,但从 05 年开始逐渐被本土公司逆转。目前,据金万维团队介绍,该公司已经成为国内应用虚拟化市场的领跑者,尤其在中小企业市场占有绝大份额。 除远程接入和应用虚拟化外,金万维还提供动态域名解析和 VPN 服务。动态域名解析主要针对企业采用普通上网线路时的动态 IP 环境。VPN 服务则帮助企业搭建专线,以使企业在连锁扩张、建立分支机构、移动办公、远程会议等场景下的连通流畅性和隐私性。针对连锁和多分支企业,金万维提供了一个可以标准化复制、弹性扩展的异地互联解决方案。 三、服务端,通过“帮我吧”提供远程客服解决方案 帮我吧其实是金万维远程连接和接入技术的应用。在客户机安装帮我吧软件后,厂商和代理商客服人员可以向客户远程提供日常维护服务,而不必事事都上门处理。除了一般意义上的远程控制外,还提供了客户管理、过程监控、结果统计等效率工具。 总之,我认为金万维的转型提供了一种有益的尝试。在金蝶用友内求蜕变,各路互联网公司外部窥视的背景下,中小企业软件厂商无不面临“要么自我颠覆,要么被人颠覆”的抉择。在这一轮被迫转型潮中,如果有一家公司可以让大家的转型过程伴随着更小的痛苦,或许它可以成长为一个成功的卖水商。 [36氪原创文章,作者: 沈超]
    36氪
    2014年09月0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