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6kr
    【中国】ShowMeBug获真格数千万元Pre-A轮融资,为技术人才招聘评估提供实时编程环境 国内技术人才评估平台「ShowMeBug」已于2020年底获得真格基金数千万元Pre-A轮融资,光璞资本担任长期独家财务顾问。本轮融资额主要用于产品研发、团队扩充。 「ShowMeBug」上线于2019年8月,致力于提供新型技术面试平台和技术人才评估系统,为企业和技术人才双端解决招聘痛点。基于在线实时协同的编程IDE和代码分析技术,「ShowMeBug」构建了一套规模化、结构化、自动化的工具,去年4月曾入选奇绩创坛创业营,并获得来自奇绩创坛、盈动资本、变量资本的天使轮投资。 “Talk is cheap, show me the code.”Linux的发明者林纳斯说过的一句话,启发了「ShowMeBug」的诞生初衷。与传统招聘不同,在技术人才的筛选上,企业和应聘者双方需要一个更加精确有效的专业考察和评估方式。长期以来,中国的IT企业和技术人才发展迅猛,而新型技术招聘的发展仍然处于滞后状态。相比之下,TSA(Technology Skill Assessment)领域在海外已经具有一定规模,例如CodeSignal、TripleByte等项目,正在颠覆着技术人才招聘市场。美国超50%计算机专业毕业生会把自己的Code signal评分写入简历;TripleByte通过和苹果、Facebook等企业合作,平台候选人录取率高达40%,远超市场平均水平。 2020年,疫情加速了无数远程服务提前被市场验证或步入规模化阶段,新型技术招聘无疑就是其中一个极具前景的蓝海赛道。去年,大量企业陆续选择了以远程面试作为主要招聘方式,线上招聘平台需求爆发。铺天盖地的招聘广告中,程序员正在成为一个规模可观、需求专业的职业群体。目前,国内约有1000万名程序员,占世界总程序员数量的五分之一,并以每年200万人次的速度逐年增长。未来五年内,国内程序员增速有望超过美国,领先世界。国内技术人才招聘市场规模在450亿-900亿,具有相当高的市场增长空间。 “光是深信服一家企业客户,在过去一年中就召开了5万场线上面试。”「ShowMeBug」创始人兼CEO李亚飞告诉36氪,这家企业2018年时的线上面试还不超过1000场。国内以线上技术面试为代表的新型招聘市场覆盖率在10%左右,根据美国目前40%的线上面试率,未来五年内,中国有70%的技术面试将会以线上的方式呈现。  「ShowMeBug」的第一个目标,就是通过互动编程面试平台产品去激活更多的线上面试。去年疫情期间,「ShowMeBug」帮助500家公司完成了超过6000场线上技术⾯试。上线一年多时间以来,为2000家活跃企业累计展开了超过10万场面试。 「ShowMeBug」在两个方面具有核心竞争力。 第一,产品技术上的壁垒。作为⾸家基于实时协同的编程⾯试环境,「ShowMeBug」发布以来产品迭代超过60次,技术上实现了对面试进行信息数字化管理、对人才进行自动化代码评估,其中包括在线笔试初筛、生成面试回放、面试报告等功能。上线以来,「ShowMeBug」在用户使用频率增长了8倍,过去的半年内NPS值平均高达65。 产品功能也是「ShowMeBug」与国内竞品的最大差异。牛客等技术招聘网站主要以C端的教育培训作为招聘应聘的切入点,而作为一家产品驱动的企业,「ShowMeBug」更加关注编程环境的还原和面试工具的用户体验,专注于深度的代码评估和人才匹配。 第二,先发优势与规模效应。通过企业面试次数、用户行为数据和技术架构的积累,技术人才评估模型能够得到快速完善。题库模型在滚雪球效应中产生的价值能够帮助「ShowMeBug」服务更多企业、覆盖更大的市场。 「ShowMeBug」创始人兼CEO李亚飞曾在深信服任自动化产品线主管兼技术负责人,同时,作为一名连续创业者,他拥有10年以上的全栈⼯程师经历和长期技术招聘的经验。以产品驱动为核心,目前「ShowMeBug」的产研团队占比 80%,核心团队在过去的创业过程中磨合时间超过三年。 「ShowMeBug」的在线面试工具采取针对B端按场次收费、C端用户免费、大型企业客户按需求采购的付费模式,已实现70%的客户转介绍率,50%的客户年留存率和30%的付费转化率,毛利润达80%。目前,「ShowMeBug」已经累计了10万+用户、覆盖了3000家科技企业,偏重于科技互联网、在线教育等领域,其中包括深信服、百度等大型企业。下一步,「ShowMeBug」计划以技术能力评估为基础,进一步提供精准高效的双端匹配服务。 “未来,每一家企业都应该是科技企业,都应该以科技的手段进行技术人才的招聘与评估。”深谙行业痛点,李亚飞对新型技术招聘的市场有着足够的信心,而这种信心正是来自于产品的核心价值,与走在产品前面的用户需求。 在2020年完成了10倍增速后,「ShowMeBug」仍以这一数字作为目标继续向上推进。接下来,「ShowMeBug」将进一步增强产品能力、搭建运营团队和销售团队。 来自36kr 作者:王与桐
    36kr
    2021年02月23日
  • 36kr
    【美国】AI驱动的招聘管理系统「Hiretual」获得过亿元B轮融资,将在中国继续扩招研发团队 编者注:Hiretual是一款近年来为数不多的AI驱动招聘管理方面的优秀产品。 来自36Kr的消息,AI招聘平台Hiretual近期获得由海松资本领投的过亿元资金的B轮融资。此前,公司曾经获得北极光创投的A轮融资。本轮融资主要用于中国研发团队的招募。 Hiretual于2015年在硅谷成立,主要产品是基于人才知识图谱的AI招聘SaaS平台。作为一款SaaS产品,Hiretual的ARR从100万美元增长到1000万美元仅用了24个月。这个指标代表了SaaS公司的收入增长的前景,使Hiretual跻身于SaaS公司中增长较快的梯队。 能够实现快速增长主要是因为Hiretual找到了招聘流程中较为空白的市场,即人才数据系统,这是由于大量候选人的非结构化的数据无法直接沉淀企业招聘流程中的人才信息。Hiretual的CEO江海庆告诉36氪,在欧美国家超过100人的企业在招聘时,通常会使用两种软件:一个是像Linkedin、Indeed这样的招聘网站,类似于中国的51Jobs、脉脉,另一个就是内部招聘管理系统,像北森的招聘模块和Moka这样的SaaS。由于招聘网站,社交媒体的信息非常公开,同时存在大量非结构化的信息,企业的招聘者很难统一的管理和回应信息,造成招聘效率下降。另一方面,内部管理系统存在老旧的简历,企业的人才库可用性并不高。 Hiretual提供的是类似于”企业人才数据中台“的系统。通过将大量的公开的人才数据进行结构化处理,再通过数据分析、贴标签、模型训练,最终给到企业更好的人才搜索引擎。江海庆表示Hiretual的匹配准确率可以达到60%-70%之间,而Linkedin对于人才的匹配准确率则在30%-40%之间。 Hiretual还为企业提供人才关系管理的工具。通过自动化的流程,来触达候选人(自动邮件)并且允许企业直接创建线上招聘流程,直接在线面试候选人。 此外,Hiretual与欧美市场90%以上的ATS做了大量的集成和打通,从而实现数据流双向获取,进一步提升数据的准确性和一系列招聘流程的效率。目前,公司与市占率靠前的人力资源软件,如Workday、Oracle旗下的Taleo、SAP的SucessFactors、IBM的Kenexa都有不同程度的合作。 Hiretual已经服务了超过1000家的企业,其中超过50家财富五百强企业,续费率良好。这些公司包括Nike, Amazon, Intel, IBM, Hilton,Deloitte, PWC, Visa, Paypal等。AI模型的匹配也需要对行业的纵深理解,Hiretual也针对人才数据系统需求量较大的行业,如信息通讯、医疗健康、航天防务领域做行业定制化的解决方案。 目前,Hiretual还没有在中国运营,只有15人研发团队,今年预计扩大到50人以上。江海庆表示,与欧美市场客户不同,现在中国客户对SaaS的需求不够集中,但长期来看,中国一定会出现一家平台级的HR SaaS公司;从短期来讲,线上线下结合,重服务的模式是中国人力资源企业难以绕过的路。Hiretual无论在哪个市场运营,都会坚持以技术驱动,发展符合团队基因的业务。 团队方面,公司CEO江海庆毕业于中国科技大学计算机系,曾就职于三星研发部。CTO张新文本科毕业于华中科技大学计算机系,拥有乔治梅森大学计算机学博士学位,曾在三星研发部担任Senior Director一职。其余技术团队来自5个国家,成员毕业于Stanford,UC-Berkeley,北大,中科大,上海交大,浙大等顶尖高校。平均年龄27岁,最小年龄24岁。   作者 小希  来源 36KR  
    36kr
    2020年06月08日
  • 36kr
    【德国】按时匹配让企业用工更灵活,「Zenjob」获3000万美元C轮融资 来自36KR,思绮 外媒消息,在线招聘公司「Zenjob」已筹集3000万美元C轮融资,由Forestay Capital领投,现有投资者Redalpine、Acton Capital、Axa Venture Partners和Atlantic Labs参投,将用于扩大业务范围到整个德国,并向国际拓展。 Zenjob成立于2015年,提供了一款弹性工作的工具,学生利用该软件可以按小时预订短期工作或三到六个月的兼职工作,并灵活决定他们的工作时间、地点和对象。每月有超过12000名学生在物流、展会、零售、美食等行业工作。 Zenjob针对的是特殊的临时工作需求,如公司人员休假、季节性或项目工作遇到的短期人员短缺挑战。同时,对学生而言,很多学生每周没有固定的时间用来兼职。因此,相比一般的招聘平台,Zenjob在时间和就业类型上的灵活性更高。 学生经过资格预审后,Zenjob会向学生提供与其技能相适应的班次,但不要求学生完成最少的轮班工作,而是由学生自行选择雇主和工作数量。在支付方式上,Zenjob会在学生完成工作后几天支付净工资的50%,剩余会在次月扣除税款后发放。 目前,Zenjob的用户群体不再限制于学生,其灵活性也适用于员工。Zenjob的用户群体已触达德国的14个城市,拥有Uniqlo、Flixbus、Terra Naturkost和Mercure Hotels等1000多家客户,拥有250名员工。 Zenjob网站 Zenjob的联合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Fritz Trott表示,Zenjob将继续在技术和扩展方面进行进一步投资,德国和欧洲的更多公司将能够在不到24小时的通知时间内按小时预订员工。无需文书工作和不必要的面试,学生可以在该应用程序的帮助下直接找到合适的工作。冠状病毒危机需要社会隔离,这导致对物流,零售等人员配备的需求增加。Zenjob的服务意味着可以每天协助数百名新学生轻松地进行数字招聘,以填补这些空白。 Redalpine合伙人Harald Nieder表示,Zenjob在临时人员市场上提供的独特数字平台,可以在所有行业中快速灵活地将高素质的临时员工与企业相匹配。这轮融资是公司进一步巩固其在德国市场地位并向国际扩展的重要里程碑。 ————————————————————————————— 我是思绮
    36kr
    2020年05月13日
  • 36kr
    「凡影科技」推出“Freelancer自由客”,为文创行业提供中后台解决方案 36氪获悉,文创行业第三方服务公司「凡影科技」近期推出了以服务文创行业中高收入自由职业者为主的智能工具平台“Freelancer自由客”,为自由职业者提供财税、法务等多种专业支持。凡影创始合伙人王义之表示,借助自由客平台,自由职业者相当于拥有了线上私人工作空间。 与此同时,作为文创行业的SaaS工具,“Freelancer自由客”还针对项目制作方开发了项目管理端工具,并将自由职业者与其所属项目打通,实现服务闭环。 具体说来: 1) “Freelancer 自由客”个人端。专注于文创行业中高收入自由职业者的智能服务平台,面向自由职业者提供合同管理、法律咨询、财务支持、高端医疗等定制化服务,为其打造专属线上工作空间,实现日常工作管理在线化、便捷化。 2) “Freelancer 自由客”项目管理端。面向剧组等项目方开发的SaaS工具,专注于文创项目管理的智能服务平台。为项目方提供专业人才招聘、现场管理、制片统筹、保险理赔、费用结算等一站式服务方案。 “Freelancer自由客”在线打通了工商、税务、银行等政府管理机构,降低行业监管风险的同时实现行业工作流程的标准化、便捷化,让从业者得以专注于创作。 “Freelancer自由客” 凡影科技成立于2014年,36氪曾经进行过报道。公司起初以影视文创行业的市场调研业务为主,截至目前,已经服务了包含电影、电视剧、综艺等在内的400个项目。随着对行业观察的不断深入,凡影创始合伙人王义之发现在市场咨询之外,文创行业还存在着系统性提升运营管理能力的需求。 针对文创行业落后的生产方式,提供人、财、物的管理解决方案 文创行业的工作方式以项目制为主。项目端的成立往往伴随着大量临时工作人员的招募,比如影视剧组的梳化师、美术、灯光、场记,以及成百上千的群众演员。这就要求项目方在人员资料登记、预算管理、工资发放、税务申报等方面付出巨大的工作量。然而,目前剧组的运营方式还是以Excel+打印机为主。落后的管理方式造成了行业内诸多“小马拉大车”的现象,管理成本高企的同时也存在着合规和安全风险。凡影创始合伙人王义之表示凡影作为第三方服务机构,对行业现状有更深入的了解和洞察,从而基于人力资源管理、现金收支、财税管理等行业普适性需求,设计开发了“Freelancer自由客“项目管理端。 文创行业作为典型的“以人为本”的人力资源密集型产业,要提高行业运营效率就不能忽视对“人”的服务。凡影联合创始人王义之表示文创行业的自由职业者往往拥有一技之长,比如导演、编剧以及摄影、灯光、美术指导等,这类人群有着较高的收入水平,同时在大量的资金、业务往来过程中缺乏专业的法律支持和财税指导。因此,凡影推出“Freelancer 自由客”个人端,针对行业内中高收入自由职业者提供除其本职工作以外的一站式运营管理解决方案。 其中,自由客的财税支持可以说是自由职业者的的“刚需”。文创行业的项目制工作方式有着随机、短期和非标的特点,这也就提高了监管部门的监管难度。近两年爆发的影视行业税务危机更是凸显了行业的监管问题,因此在文创行业和政府监管部门之间建立有效的沟通渠道,打通业务办理路径显得尤为重要。另一方面,国家出台了多项鼓励大众创业的政策,如2019年1月财政部国税总局发布《关于实施小微企业普惠性税收减免政策的通知》,个人企业化逐渐成为趋势。凡影为“Freelancer 自由客”用户配备了专业的财务、法务团队,除了提供专业的财务咨询、税收缴纳服务,还可帮用户在线完成企业化注册的全流程。 合规需求之外,自由客还为用户提供了其业务往来的合同制定和审核服务,并可基于平台资源为用户匹配更多的工作机会。凡影创始合伙人王义之表示,可以将“Freelancer 自由客”理解为中高收入自由职业者的“个人工作室”。 “Freelancer自由客“小程序和WEB端 互联网带动新业态涌现,自由职业者收入规模已达“万亿级” 作为普适性工具,“Freelancer 自由客”还可以服务于各种新业态。近几年,互联网产业的发展催生了包含美妆博主、B站up主、抖音网红、游戏主播等在内的自由职业者。这些自由职业者与大家较为熟悉的独立摄影师、自由撰稿人、独立音乐人等性质相近,都有个体经营、中高收入等特点。王义之判断目前这类中高收入自由职业者远超一百万人,按照一百万的年收入计算,自由职业者收入规模可达万亿以上。 “Freelancer 自由客”以用户的资金收支作为平台流水,会基于流水抽取一定比例的佣金作为盈利来源,目前平台的月流水在千万级水平。 “Freelancer自由客”自2018年底落地杭州以来,已经累计服务中高收入自由职业者近200位,服务项目200多个,注册剧组服务工作者15000人。 凡影将自身定位为文创行业的“中后台服务提供商”。创始合伙人王义之表示,凡影的管理咨询服务帮行业提升认知能力,其工具业务“Freelancer自由客”则专注于提高行业的运营管理效率。未来,凡影会持续开发新产品,不断完善文创行业的工业化标准体系。 凡影科技目前已经开放A轮融资,筹措资金将用于市场拓展和产品技术开发,公司正在积极接洽投资机构中。 头图来源:pexels 原创文章,作者:Luyao。转载或内容合作请点击 转载说明 ,违规转载法律必究。
    36kr
    2019年12月16日
  • 36kr
    定位短视频招聘,「抖聘」获数百万美元A+轮战略投资 36氪获悉,近日小美科技已获得数百万美元A+轮融资,本轮融资于近期完成,投资方未披露,融资资金主要用于新产品“抖聘”的产品迭代和市场拓展,目前新产品已经在应用商店上架可供下载。小美科技2015年曾获得零一创投和极客帮创投数百万人民币天使轮投资,后又获得百度数百万美元A轮投资。 抖聘产品页面 抖聘是一款以短视频形式展示公司氛围及招聘需求的在线求职APP,使用体验非常贴近短视频APP。在推荐页面看完短视频之后,如果求职者被吸引,可以左滑进入企业和招聘岗位详情页,并直接在线沟通。 小美科技在2014年成立之初,曾推出服务业在线招聘平台,以服务业为切入点,推出“小美工作”和“小美店长”两款产品,后经合并变为“当日急聘”,覆盖范围也从门店招聘为代表的服务业,转向了全行业。 小美科技创始人刘柯志与36氪分享了他对之前的产品与项目的复盘。他认为,招聘平台可以分为两种——数据型平台和服务型平台。 Ø  数据型平台,是指仅需通过线上数据服务招聘方,不需要借助其他线下的增值服务,典型代表是前程无忧、58同城、Boss直聘等; Ø  服务型平台,是指需要配合线下服务才能满足招聘方需求的披平台,如猎聘、人瑞等,主要通过PRO ( Recruitment Process Outsourcing ) ,即招聘流程外包获得收入。 从现有的在线招聘平台业务分析,刘柯志认为存在严重同质化的现象。同质化问题主要集中表现在三个方面,第一个概念是AI智能匹配与推荐,其二是直聊模式,第三是简历套餐。很多招聘平台都会打出通过AI来智能匹配岗位和求职者的功能,但是目前AI在招聘行业的应用还处于早期阶段,招聘过程中还有许多AI无法取代的感性因素,而感性因素通过感性的方式来解决,比如直接看到对方的视频,就是一次感性信息的高效传递;直聊模式几乎已经成为所有招聘行业的标配,很难成为一个招聘平台的竞争亮点;而简历套餐模式,即招聘方支付一定费用之后,就可以在平台人才库中获得求职者简历,也是招聘平台延续了多年的旧模式。小美科技认为,要在当前市场中实现突围,必须在产品形态上实现突破,实现与现有模式相比更高效的解决方案。 经过对业务的重新定位,小美科技希望针对有活力、敢于展现自己的年轻人群,尤其是注重形象特质的人群,如销售、导购、讲师、外语人才、律师等人群提供展示平台。从求职者的角度来说,除了标配的简历,求职者还可以附加短视频和生活视频,更加立体地展现自我,帮助招聘方更快识别人才。从招聘者的角度来说,招聘其实也是企业的一种广告,过去是报纸版面小方格中的文字,后来又变成图片、H5页面等,甚至有企业通过微电影这样更能让人产生共情的方式来吸引人才。企业招聘已经不仅仅停留在描述具体岗位工作内容,更需要向潜在候选人传递企业的文化价值观、团队氛围等。 抖聘的盈利模式是To B的,未来希望通过两种模式收费,一是为企业提供候选人精准推荐服务,并且按照推荐的候选人数量收费,二是为企业招聘提供增值服务,如雇主品牌服务、视频拍摄服务等,帮助企业吸引人才。   作者:林鲁比 来源:https://36kr.com/p/5245806?ktm_source=feed
    36kr
    2019年09月13日
  • 36kr
    拉勾怎么了?大批裁员,CEO出走 编者按: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科技唆麻”(ID:techsuoma),36氪经授权转载。 在17年9月,拉勾在融资后的员工内部公开信中就表示,拉勾将在19年独立赴美上市,但随着最近拉勾CEO的变动,这个计划可能会提前到今年年底。而早在前任CEO马德龙挂职,继任者许单单成为实际上的公司管理者后,拉勾就发生了频繁的人员流动,从中高层到基层,据估算离职人数在200左右。当然,这也正中拉勾减少人员开支的下怀——为了保证上市后的利润,给股东一个好看的数据。 虽然不知道这种方式是拉勾高层的决定,还是收购了拉勾60%股权的大股东,前程无忧的授意,但可以看到的是,拉勾已经出现了问题,内部中高层的大量离职,显然不是一家公司正常运转的现象。 当CEO从务实者变成传奇者 拉勾的前CEO马德龙的离职就是拉勾问题中最大的一环。据一名拉勾前员工的说法,马德龙在17年就已经处于挂职的状态,不再过问公司事务。在今年7月,他终于离开拉勾,带着拉勾的前设计中心总监Kim创办了一家名为“Nineseals”的区块链公司,并已经拿到了来自真格基金的1000万人民币的天使轮投资。 把CEO逼得出来二次创业,这意味着拉勾的决策层也在经历着洗牌。可讽刺的是在两个月前,36氪专访前程无忧COO简思怀的文章中,还问到“拿下拉勾网60%股权后,为什么不将创始团队‘大换血’?” 早在14年的采访中,马德龙就说要让猎头无路可走,但三年过去了,无路可走的更像是拉勾。在主流的几家互联网招聘软件上,boss直聘、脉脉、猎聘都在拼命的抢占市场。当初靠“24小时急速入职”打开市场的拉勾,如今也失去了核心竞争力。 马德龙曾在专访中表示,拉勾的成功来自细节上的创新。但看到拉勾的产品更新了多个版本后,依然是老样子——单调的UI和匮乏的功能,自然能看出这不是马德龙管理下产品了。当然这也不一定是管理者的问题,拉勾有不少研发都被其他公司挖走,工程师离职去了阿里、美团、滴滴,程序员的水平也不如从前。失去了这些主力,拉勾的产品也自然难有什么起色。 马德龙挂职,管事的自然就是拉勾的另一名联合创始人许单单了。 许单单的经历颇有传奇色彩,他曾是美国对冲基金的唯一一位中国雇员,被称为是400万年薪的“中国互联网第一分析师”。在马德龙离开后,许单单接替了CEO的位置。比起招聘市场,或许真金白银在他眼里会更加重要一点。所以,现在的拉勾在经营上也更加利润导向。 农村出身的CEO,更懂开源节流? 许单单接手后的拉勾,在经营商有了这样几个调整。 首先就是提前上市。越早上市,越能尽快分散前程无忧的股权,许单单的话语权会有所增加。当然,也不排除许单单上市圈钱的意图,毕竟作为曾经的“中国互联网第一分析师”,拉勾提前上市必然会给许单单带来更多的利益。 其次是压缩成本。减少人力开支,创造更多利润为上市做准备。从看准网的数据上看,拉勾的员工工资比竞品低了一两个档次。以boss直聘、脉脉、拉勾三家产公司来说,同为产品经理,boss直聘的产品经理的月薪为11,500元,而拉勾的产品经理平均只有9,100元,在脉脉,甚至连产品助理都能拿上五位数。 但拉勾的销售比产品经理更加憋屈。据爆料者回忆,拉勾有三次调薪,第一次在春节后,第二次在3月,第三次在5、6月份。而这三次调薪,针对的都是销售部门。虽然调薪的目的是逼走业绩不佳的销售,但是通过降低底薪和抽成的方式,让抱团的销售纷纷离职。 拉勾陆续离职的员工近二百人,除了被挖走的研发人员外,绝大多数都是销售。 销售团队的离职,也成为了同行挖人的契机。拉勾前华南区销售总监Daniel陈晨,春节前后从拉勾离职,入职脉脉成为华北区销售总监。陈晨的离职,也带走了华南区大量销售。而脉脉几乎成了拉勾离职员工首选的东家,拉勾前C端市场总监Yogi离职后,也选择了脉脉作为新东家。 当然,脉脉也没有让这些来自拉勾的员工失望,起码从陈晨的朋友圈截图来看,起码脉脉的伙食待遇是很不错的。 拉勾或许小赚,但脉脉绝对不亏 在拉勾拿到前程无忧的投资后,王冠雄就发文说过,“脉脉或成最大赢家”,拉勾的员工用自身行动验证了这句话。拉勾不仅输在了人员流失,同时还输在了被前程无忧蚕食。 自从拉勾被前程无忧收购60%股权后,先在春节前后在拉勾上海服务中心开始使用51job的系统,随后便会同步至全国。但51的系统可用的软件很少,甚至连office都是2003版本的,影响到员工的办公效率。 不过,最受员工诟病的,是51系统的监管,拉勾的员工做什么都会被前程无忧的it监控。从拉勾前员工的微信对话来看,目前使用51系统的还只有上海,但其他城市在不久后也会步上海后尘。 拿到融资的拉勾,并没有变好 前程无忧在这个月初刚刚公布了第二季度的财报,总营收为人民币8.955亿元,虽然较去年同期增长了33%,但净亏损860万美元,而去年同期则是净利润超过1000万美元。随着像拉勾、boss直聘这样的互联网垂直领域的招聘企业入局招聘市场,收购拉勾成了前程无忧的增长点。因此,拉勾的“51”化也是可以预见的。 究竟是前程无忧过于强硬还是拉勾管理层不作为,尚且无法验证,但可以看到的是,自从前程无忧投资拉勾、马德龙挂职后,拉勾的情况就一直没有变好,反而还在内忧外患下变得更加混乱,丧失了产品核心竞争力。 BOSS直聘抗过了“李文星事件”,又靠洗脑广告赚了波眼球;猎聘成功赴港上市,正有条不紊地发展着;脉脉21号公布了完成D轮两亿美金的融资。而融资后一直没什么作为的拉勾,也是时候反思一下了。
    36kr
    2018年08月28日
  • 36kr
    2018上半年中国教育行业融资风向:平均每天2起融资,钱都去哪了? 18年上半年共发生了342起投融资事件,44%的教育融资事件融资额达千万 编者按: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黑板洞察”(ID:heibandongcha),36氪经授权发布。 随着互联网对教育行业的不断渗透,它们相互学习、融合、提升,我们的学习及教学场景也逐渐的突破了时间和空间的束缚,知识的获取方式变得更加灵活多样,回看已经过去的2018上半年,在这6个月中教育行业共发生了342起投融资事件,平均每天就会发生2起。政策环境的变化、用户学习需求和习惯的深化、消费意识的觉醒和能力的升级、资本市场的支持构建了2018年教育行业融资的新风向。 而另一面,前段时间VC被贴上了“钱荒”的标签,真正的凛冬是不是要来了?教育行业是否又要经历一段“至暗时刻”?黑板洞察联合企名片,通过梳理近几年教育行业的投融资数据,试图找出一个答案。 1.近5年教育行业的融资热度依然呈向上发展的趋势 通过上图了解到,近5年的融资趋势依然是向上发展的,2013年作为在线教育元年,对于整个教育行业来说意义重大,打开了教育行业通向资本的大门,随后在线教育迎来了第一波资本热潮,即使面对2015年资本寒冬,教育行业凭借健康的现金流及抗风险的逆周期能力,在短暂的经济下行过程中,依然能很快吸引资本的注意,“寒冬”中教育行业的投融资的热情依然没有熄灭。 投资人和创业者在变化的环境中也在不断的进化,投资逻辑和公司的盈利造血能力被放到了更重要的位置。如今资本正推动教育行业向AI、大数据等方向高歌猛进,“钱荒”貌似对教育行业的投资热度并未造成很大的影响。 2.18年上半年教育行业1月融资热度最高 3.18年上半年44%的教育融资事件融资额达千万 4.早期项目备受关注,战略投资仍占有相当比重 对比2017和2018的上半年投资事件阶段,黑板洞察发现其这两个阶段(1-6月)投资轮次集中均在天使、A轮、Pre-A阶段。随着市场竞争的不断加剧,参与资金的数量不断增加,投资者的目光会聚焦到更早期的项目,在项目估值较低时获取投资机会,以追求更高的投资回报率,整个投资行业在朝着机构化和规范化的方向发展。另外我们还看到了,在2017和2018的上半年战略投资的比重也占了相当的比重。 5.教育行业融资事件高发地区北上广名列前三 6.18年上半年教育行业出手次数最多的机构 这20家机构投资事件数量占18年上半年总数量的28%,教育公司的战略投资比较抢眼,除了新东方和好未来依旧强势以外,立思辰也榜上有名,出手频率相对较高,他们都通过投资布局逐渐形成了各自的教育生态。另外我们也能看到,教育行业是创新工场非常看重的赛道。 7.14年下半年到17年上半年,教育双巨头投资数量逐渐拉开差距 14年开始,新东方和好未来在对外投资布局上分别开始发力,黑板洞察通过上图可以看到,双巨头在14年下半年到17年上半年在投资数量上逐渐拉开差距,另外我们还看到17年下半年后,好未来的投资节奏开始明显放缓。 8.双巨头布局早期项目,天使和A轮项目最多 本文经授权发布,不代表36氪立场。如若转载请联系原作者。
    36kr
    2018年07月16日
  • 36kr
    看背后的故事:36氪专访丨前程无忧COO简思怀:拿下拉勾网60%股权后,为什么不将创始团队“大换血”? 在简思怀看来,很多公司会选择退市,不外乎两个原因:一个是觉得公司被低估,另一个是上市后不适应,压力太大行动不自由。 核心提示: 拉勾网为什么拒绝前程无忧,三年后又选择接受投资? 前程无忧一直都扮演着一个“闷声发大财”的角色。 在公司发展上向来讲求逆向思维,前程无忧的逻辑是:不关心DAU和MAU、不多做市场下沉、不替换创业团队、不讲公司估值、不退市。 2014年的一个夏天,3W咖啡厅。 一张方形木桌前围坐着几个人,他们为一笔生意已经探讨了整整一天。一方是这家咖啡厅兼拉勾网的创始人许单单,另一方是前程无忧(51 Job)的CEO甄荣辉和COO简思怀。 当时拉勾网创办刚满一年,前程无忧却已在纳斯达克上市10年。许单单想为拉勾网寻求B轮融资的资金,而作为“前辈”公司的前程无忧,却想将其收至麾下。 前程无忧开出了一个可观的数字。但由于当时的许单单对拉勾网的发展有自由的向往,甚至还有颠覆行业的雄心。最终,许单单以“两家公司发展没有交集”拒绝了这个offer。 2017年9月22日,拉勾网获得前程无忧1.2亿美元D轮战略融资,通过这次战略投资,前程无忧获得拉勾网60%的股权。 根据36氪在当时获知的消息,拉勾网在融资前不只接触了前程无忧一家,还有网络招聘领域的另一个巨头——智联招聘。在融资完成之前,智联招聘也有意收购拉勾网,双方甚至已经到了谈判的最后阶段。或许是因为估值没有谈拢,收购计划不了了之。拉勾网最终与前程无忧结为同盟。 为什么3年后,经历了一个轮回的拉勾网,最终还是选择了前程无忧?“因为,时机成熟了。”前程无忧无忧创始人之一、首席运营官简思怀日前在接受36氪专访时,讲述了前程无忧的投资逻辑、投资拉勾网始末,以及对公司的发展规划。 投资拉勾网始末几乎所有创业者都希望自己是颠覆行业的那一个人,当年的许单单也不例外。 作为一个“局中人”,简思怀的判断是:大部分行业并不是靠颠覆来完成的,更多是进化和调整,亦或是创新。创业不一定要讲颠覆,很多事情并没有那么理想化,更何况好的传统还得继续传承下去。在垂直招聘领域里深耕几年后,许单单也意识到了这一点。 “他(许单单)希望有资源,而前程无忧是这个行业里资源最多的一家”。什么样的结合对公司发展更好,许单单开始以更加包容的心态去考虑这个问题。 向前程无忧出让60%股权后,拉勾网的创始团队及核心成员依旧活跃在公司各大业务中,并未出现大的人事变动。于是很多人都在追问简思怀一个问题:为什么不派自己的人进去? “前程无忧投资拉勾网不是为了取代现有团队。虽然占了大半股权,但我还是很愿意将公司发展的重担继续交付原有团队,他们肯定也希望有这样一个空间,因此迄今为止我没有派任何一个人进去拉勾网。”在简思怀看来,拉勾网是前程无忧大体系下的一员,拉勾网有自己的角色、市场和定位,双方互不影响。 2018年5月4日,前程无忧公布了截止3月31日的第一季度财报。本季度总营收增长33.5%至8.113亿元人民币,净亏损3.328亿元人民币 (前程无忧认列了人民币5.891亿元的按市价计算非现金损失,与可转换债券的公允价值变动有关,换言之,前程无忧业绩越好,股价越高,认列的价差越大,账面上的亏损越大。),实际净利润为人民币2.427亿元,增长15.5%,是前程无忧近五年来业绩最好的一季。财报发布后,股价上涨到114美元,为历史最高。 不过这季财报中并未提及拉勾网的盈利表现。简思怀向36氪解释称,去年收购拉勾网后到年底才进行业务整合,目前进入前程无忧财务报表只有一个季度,贡献还未体现出来;另一方面,拉勾网目前还未实现盈利,正在向收支平衡的方向发展。 “目前主要还在一个整合期。我们今年会做更多协同和互动,用大概一年时间来做这个工作。” 值得注意的是,拉勾网和社交网络招聘平台脉脉都对外披露称,将在2019年IPO。不同的地方在于,脉脉声称自己要达到100亿的目标市值,而拉勾网未曾有过此类说法。 在简思怀看来,公司可以有自己的IPO时间表,但估值是市场决定的,并不是自己说了算。喜欢谈论目标市值的公司,其实都是在“讲故事”,为了宣传而宣传。 前程无忧如何做“捕手”简思怀除了负责前程无忧的网络运营和市场战略制定实施外,还扮演着另外一个角色——CFO(首席财务官),负责前程无忧的投资收购和财务状况。 与人力资源领域另一巨头智联招聘CEO郭盛的投资理念不同(“某种程度上,没有能力的公司才会想办法做很多收购。”),简思怀属于“见好就收”的撒网型捕手,当然,这里的“收”单指“收购”。一个逻辑是,某项业务如果受到市场青睐但前程无忧没有,简思怀便会考虑通过投资并购来完善业务空缺。 仅查阅公开资料,近3年来几乎看不到前程无忧的投资动作,可以获知的全部信息是:2015年,前程无忧收购了大学生求职网站应届生和人才测评服务平台智鼎在线,并投资了精准名片识别工具脉可寻、财经网络教育平台高顿网校。 “我不想告诉大家我往哪发力,何必给自己找麻烦。我们市场团队常常批评我太低调了,什么都不说,但我认为说出来是有代价的”,简思怀告诉36氪,不管是过去还是未来,关注的赛道都将是人力资源和教育大行业下的垂直细分领域,近期正在看几个项目准备下手。 “前程无忧的资源不可能分散地平均给所有人,我会在每个领域里找几个伙伴深度合作,这个深度不见得是所谓股权占比的高低,而是真正达到业务上的协同”,简思怀补充道:“很多公司做投资失败的点并不在投资本身,而是投后管理。” 前程无忧自1999年成立至今,管理层未曾出现过变动,这或许是简思怀投后管理理念的根源。 “我从没想过要替换掉原始团队,我希望团队能继续带着自己的思路走。我从来都是问他们,你准备做多久,你不能随意退休。”与拉勾网管理逻辑相同,不论是应届生还是智鼎在线,前程无忧收购后都未曾干涉其人事。 公司战略中的逆向思维成立快20年,在互联网行业,前程无忧绝对算得上一家“老公司”。用户对老公司多少有些刻板印象,比如传统、封闭、陈旧……但与简思怀交流的过程中发现,前程无忧在很多发展策略方面思维都是异于常人的。简思怀很明确地告诉36氪,前程无忧不做市场下沉,不关心DAU和MAU,不退市。 中小企业不是前程无忧的主战场 对于很多互联网企业,尤其是老牌互联网企业来说,下沉市场是维持发展的不二法则。智联招聘近几年一直在做城市下沉,将中小企业作为自己的重要服务对象。但当被问及前程无忧接下来是否会着重做市场下沉,简思怀摇了摇头。 简思怀认为,前程无忧与智联在业务上有较大差别:智联主要做网络招聘,前程无忧除去网络招聘业务外,还做培训测评和人力外包,双方在业务上其实没有太多牵涉。做不做城市下沉,对前程无忧来讲是一个选择题,而前程无忧选择不做。 “前程无忧其实不太希望是做一些很小型的企业,这些企业的专业度以及对人才的重视程度,相对而言不那么规范,这也不是求职者想去的。”前程无忧想把时间和精力花在他们认为更专业、更有规模、更尊重人才的企业身上。 “你要说真的一直往下走来拼量,我们不是不可以,但没有必要,这不是我们想做的事。坦白说,去年我们做了50多万家客户,我觉得足够了。” 爱讲DAU、MAU的招聘公司不是好公司 “DAU代表着什么?Nothing.” 在简思怀看来,前程无忧不需要融资、不需要讲故事,那么对于公司发展而言,DAU、MAU这种东西就显得“太水太花哨”,不值得拿到台面上来讲。 “某种程度上来说,DAU高并不一件好事情”,简思怀表示“如果一个人天天趴在招聘平台上看,我反而觉得不正常。” 在简思怀看来,网络招聘平台不讲用户留存,能找到工作的地方才是用户想去的地方。前程无忧的职能是做好人才匹配,尽快帮求职者找到中意的工作。除去几个求职期时段,很多时候是不需要用DAU来说明一家招聘平台的优劣的。 做得好好的,为什么要退市? 前程无忧宣布投资拉勾网的第4天,智联正式从纽交所退市成为一家私人控股公司,其在纽交所上市的美国存托股也全部停止交易。 对于两起事件相近的时间节点,简思怀表示这是一个巧合。 “智联早在2016年就此意向,年底那会儿有很多关于退市的新闻报道。为什么是2017年9月,大概就是时机到了。”不过简思怀表示,智联从纽交所退市,对前程无忧来说具有一定提振作用。 在简思怀看来,很多公司会选择退市,不外乎两个原因:一个是觉得公司被低估,另一个是上市后不适应,压力太大行动不自由。 至于前程无忧是否也会退市,简思怀表示暂时没有这个打算:“我们上市到现在一直是盈利的,虽然盈利有高有低,但一直是持续的。” 至于是否考虑在国内发布CDR,简思怀表示,虽然CDR目前来说还是一个实验性的东西,但日后如果有机会、政策更加成熟,前程无忧会考虑CDR。 “毕竟我们主业在中国,我们也很希望跟国内的股民有互动。” 1998年 前程无忧在北京成立。 2004年纳斯达克上市,成为第一家在美国上市的中国人力资源服务公司。 2006年天津分公司成立,形成总部在上海,全国设立25个分公司的服务网络。 2010年  武汉call-center电话销售中心成立,目前服务区域覆盖200多个大中型城市。 2014年推出城市服务业招聘 2015年收购应届生求职网,成为针对大学生及在校生招聘、国内市场份额最大的服务机构。收购智鼎在线,形成包括企业培训、实战模拟、测评等丰富的人才发展解决方案。 推出无忧精英网。 2016年投资高顿教育,在实习、就业、职业进阶和高端财经人脉拓展等职业生涯各阶段进行全方位的合作。收购脉可寻,深度挖掘职场人脉圈。 2017年投资并控股拉勾网,提供针对中国高科技人才招聘的精准服务。推出无忧求职者背景调查。为企业定制专业的职业征信报告。   【作者:36氪曹倩】
    36kr
    2018年06月29日
  • 36kr
    拉勾与51Job联姻,最快本周五宣布,来自36kr 编者注:圈内一直在流传,没有得到证实,看36kr 发布后又删除,应该是坐实了传闻,但是没有等到8点20分发。。。 以下信息供参考,版权来自36kr 文 | 杨林 徐宁 36氪从拉勾网内部独家获悉,确认拉勾网获得51Job投资。此次融资消息,最快本周五就会对外公开。 关于拉勾将被51job收购的传言,已经流传了一段时间。一名招聘业高管对36氪称,自己也听说了拉勾将被51 job收购,十一前宣布。今天下午,自媒体人王冠雄也在微信朋友圈称,“可靠线报,拉勾网被51JOB收购,不日官宣”。不过,多位拉勾网内部人士对36氪称,“实际上是投资,我们内部现在处于禁言期”。 拉勾此前就被传在多方寻求融资。“51Job不是拉勾接触的第一家,之前还有智联招聘和猎聘等多家”,一名内部人士对36氪说。今年8月中旬,就有业内人士告诉36氪,智联招聘可能会收购拉勾网,双方已经到了谈判的最后阶段。当时,很多拉勾网的员工也相信,公司可能即将被智联“接盘”,“不过后来可能因为估值没有谈拢,所以不了了之了”。上述内部员工说。 拉勾之所以寻求融资,是因为遭遇瓶颈。从2013年成立至今,拉勾的定位就在互联网行业垂直招聘,但招聘领域市场分散,难以垄断,且购买流量的成本越来越贵,多位拉勾内部员工对36氪称,“目前主营业务已经遭遇天花板”。 值得注意的是,上线至今,拉勾一直没有探索出高效的盈利模式,上一轮融资还停留在去年3月。一名业内人士对36氪称,目前拉勾网的年营收在5000万人民币左右,“不过整体来说是没有利润的”。此事未得到拉勾的证实。 拉勾服务小企业的新业务成长速度有限。去年年底,拉勾网推出了HR SaaS业务——也就是一站式的人事管理系统拉勾云人事,可以帮助企业处理招聘多渠道职位发布、录用新员工、员工管理、离职处理等事宜。 拉勾云人事主要客户为中小型企业,官方售价为每单几千到2万之间,低客单价,且企业决策速度慢,意味着短期之内很难有大规模营收。 主营业务遭遇瓶颈,而新业务又无法成为主要的盈利增长点,“所以拉勾一直都在不断寻找融资和收购”。上述内部员工称。 此次51Job作为投资方,很可能是看上了拉勾网的流量。两家公司业务重合度颇高,此后可能有大量业务可以协同,团队也可以复用。这轮投资后,51Job或许将在互联网垂直招聘领域获得先机。​​​
    36kr
    2017年09月20日
  • 36kr
    数据告诉你为什么亚洲已成全球在线教育的实验室 如果说美国是世界上教育科技的领先者,那么亚洲则是一个高速发展中的重要实验室。之所以这样说,主要有几个重要的原因: 亚洲拥有着全世界最大的 K-12 用户群体。 大学的入学率正在进一步上升。 深度的互联网和社交媒体的渗透。 竞争激烈的考试制度。 教育支出占家庭总支出比例非常高。   此外,来自亚洲的教育力量正在影响着美国这个成熟的,但是增长缓慢的市场。这个影响是广泛而深入的,包括提供基础教育的公司、大学,甚至于是投资者和企业家。   观察最近刚刚出炉的一份美国最受用户喜爱的教育公司名单,可以发现超过一半的公司都依赖于国际学生来增加收入。MOOC,作为一种低成本甚至于是免费模式,在入学率和收入上无疑受到了全球市场的巨大影响,这一类的公司包括Coursera、EdX、Udacity、Udemy甚至于是Minerva。而语言学习的创业公司 Open English、Duolingo也都试图在迎合亚洲和以及其他全球学生的需求来获取一个可以预期的增长(今年最大的一轮语言学习类产品融资(VIPABC)就是由中国的投资者主导的,融资金额为 1 亿美元)。另外,主打自适应学习的创业公司Knewton,也在近日宣布与韩国的Chungdahm公司合作,双方将共同合作扩展全球市场。而在这笔合作达成之前,Knewton 刚刚获得了国际投资机构 Atomico 的 B 轮融资。   所有的趋势都在告诉人们一个事实:亚洲正在加速崛起,成为全球教育的中心。 首先,亚洲教育市场庞大,亚洲的 K-12 入学率相比美国高出 10 倍,市场总额将超过 600 万美元。根据一份OECD的报告显示:到 2020 年,全球 25 岁 -34 岁人群中拥有大学教育学历的人数将达到 2.04 亿,亚洲将占据超过一半的份额,达到 55%,其中中国占 29%,印度占 12%(值得注意的是,美国将以 11% 数字将会落后于印度)。   第二,亚洲是全球发展最快的在线教育市场。在一些关键领域,包括游戏化教学、移动学习、基于社交的学习产品上,亚洲已经处于遥遥领先的地位。   可以看几个数据: 在2018年之前,亚洲将占全球电子学习(E-learning)市场的25%(预估全球的收益将达到 530 亿),其中排名前 7 的国家分别是:越南、中国、泰国、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缅甸、尼泊尔和巴基斯坦。 移动学习(Mobile Learning)、机器学习(M-learning)的市场将飞速发展,从 2014 年 23 亿增长到 2020 年的 123 亿,增长将达到 4.5 倍。 全球 2470 亿语言市场将继续受到亚洲学生的需求进一步增长。 到2017年,亚洲将占领全球游戏市场收入的64%,而在这里面27%将是基于模拟游戏的学习市场。 第三,亚洲政府面临着巨大的就业压力,他们需要创造更多的平台帮助人们接受教育、技能的培训。2025 年符合工作年龄人口数量会在南亚国家迅速扩大—— 特别是印度、巴基斯坦、孟加拉,而这些国家中绝大多数人受教育程度比较低。   第四,全球研发中心已经逐渐地转移到了亚洲,因此对于高科技人才的需求也会随之增长。而这一现象将拓展出一个新的领域,就是 3000 亿的企业培训市场。   第五,亚洲的教育生态系统正在尝试用自己的方式解决某些特定的市场失灵,包括提供更深入的本地化、用户界面和更低成本结构。 而从投资者和创业者的角度来看,2014 年都在创造一个新的记录。   在线教育领域的风险投资在 2014 年达到了新高度:142 亿,其中包括许多亚洲的大企业投资者,如中国的小米、阿里巴巴和中信,印度的Wipro和日本的教育巨头Benesse。同时,在线教育的创业公司也无处不在:从自适应学习平台KnowRe和KungFU数学,到社交学习网络产品Kelase,Zenius,Brainly和ClassDo;还包括职业 MOOC 平台慧科教育,果壳,极客学院和DeltaViet、考试平台Rankjunction、早教平台QLL,RevoTech和Taamkru,和考试准备产品Mana.bo和Rockit Online。   而在其他领域发生的亚洲重组和刷新原有市场布局和产品线的现象也在教育领域发生着。亚洲精明的本地化策略和新技术的创造已经在当地掀起了新的革新浪潮,包括那些创业公司和投机取巧的大企业。   最后的最后,有一个对于美国的教育投资者和企业家的小备忘:如果想在全球砸下一个坑,首先你必须征服亚洲市场。   自 36kr
    36kr
    2015年01月13日
  • 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