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产品
    不卖简历卖服务的“51猎头”,想用数据提升猎头工作效率,降低人力成本 去年以来,新兴的模式以摧枯拉朽之势进入古老的招聘领域。Jobboard 中我们看到了互联网垂直拉勾、内推、周伯通、哪上班,招聘工具上有仟寻、Jobdeer、快推,佣金高达入职者年薪 25% 猎头运作模式也迎来了一批“改革者”。     传统的猎头服务可以分成 4 个步骤: (1)获取候选人简历,评估候选人的情况(在职、离职、准备跳槽),根据学历、工作年限、薪资要求、工作经历等对候选人进行分类 (2)收集企业人才需求,帮助企业整理职位描述,结合企业实际情况联系简历库中合适的候选人 (3)安排合适的候选人到企业进行面试。进行前期沟通,帮助面试者针对企业要求梳理经历 (4)客观的帮助企业和面试者进行Offer分析,协助面试者完成辞职交接等后续工作   注:步骤 1.2 常不分先后     这套模式的问题在于效率低小导致人力资本居高不下。资深的猎头一年阅读的简历只有 5000 余份。51猎头希望做的是让机器人完成简历和职位评估两个步骤,初级猎头完成后期的面试安排和人才交付服务。   > “在 51 猎头的体系中,简历是免费的,重点做的是简历筛选后的后期面试安排、人才交付服务。”     一个 HR 想要招产品经理,她可以先搜“产品经理”,再根据工作年限、学历、性别、更新时间等条件对结果进行筛选。根据 HR 想选的条件,结果中系统会根据简历信息计算出匹配指数供 HR 参考。(未来数据维度不断增加,随着用户长期使用,推荐更精准。)HR 选定候选人收藏后 51 猎头的工作人员会根据收藏记录致电 HR 确认,联络候选人面试。此外,HR 还可以直接将职位描述提交给 51 猎头,将整个招聘流程外包。     据刘维透露,目前每月 51 猎头的 10 多个猎头可以安排 500 多个面试(传统模式下是 10 个左右),面试后入职率 10%。交付求职者以中端为主,年薪平均在 15 万左右。     51 猎头的创始团队都有过创业经历,据刘维透露,这是他本人的第三次创业,在这之前他做过审计咨询、当过 VC;COO 朱聚鹏曾在前程无忧负责大企业服务,也做过几家知名企业的 HRD,与刘维相识与上一次创业;CTO 李洪忠是刘维的北大校友,曾经在赶集网负责数据运营,之前做过硬件类的创业。     猎头行业高达 20%-25% 的佣金和过去原始传统的操作方式是行业一直以来的痛点,这一年来猎头服务的优化和效率的提高也成了新兴创业者的机会。猎上帮助猎头节省了寻找企业客户或是根据企业需求寻找求职者的时间,盘活了传统猎头手中的资源。人人猎头则是发动群众的力量让普通人也成为猎头。乐职微猎头通过仿照小米“极致单品”的模式围绕几个热门岗位做简历收集和企业对接,从而控制流程成本。   来源:36氪
    产品
    2014年12月08日
  • 产品
    日事清:时间狗从工作日志切入企业应用,专注2B服务 在日事清的联合创始人刘磊向编辑君兜售那套GTD和《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的时候,编辑君就嗅到,这是一只时间狗。对个人时间管理有执念,平日混迹各大时间社区、论坛,把“如何合理安排时间”当做人生重大命题,EverNote上的笔记翻出来都是好几百条。做日事清是其个人执念的延伸——日事日清。     中国企业软件发展之困局 在正式开聊之前,日事清的联合创始人刘磊就抛给我们一个知乎上的提问,是李开复先生提出的:“企业级软件在中国的迟缓发展局面,什么时候会有改变?”     这几乎是所有做企业软件人的心头痛,多年从业者现身说法,痛诉国内企业软件市场不成熟。中小企业占企业总数95%以上,他们占据资源少,除少数大牛外,没有发展到修炼优化内部管理这种高阶招数。主要客户是“国”字号,真正的有钱又任性,买什么谁还看产品,关键是搞定拍板人。这都不是最让人心寒的,买的时候没有考虑企业自身需求,烧了钱没人用。结果员工、老板、软件方人人都在吐槽。     互联网大潮一来,大家都寄希望于其倡导的扁平化管理理念,改变企业软件的困局。团队协同应用大热,也拿到了不错的投资和估值。而在宇宙中心互联网行业之外,传统管理模式的企业,没有享受到这波浪潮的福利。     传统谁来理?先解决工作日志 就开篇所讨论的问题,互联网的形式被看做改变困境的一个契机。日事清的联合创始人刘磊说:“我们探索的是开放的互联网与封闭的企业,他们交互的边界在哪里?更务实的思路而非互联网的傲慢,为传统的企业形态服务,而不是等传统变得开放,更能作用于传统致力于开放。”     日事清团队有三位主创都出身北京理工大学,CEO李斌与COO刘磊是同学,CTO毛文强是研究生的学弟。李斌出身于企业软件行业,2010年,创业自己搞企业定制化软件开发。2013年的某一天,有个客户的任性需求改变了他们的一生#脑洞向#。     客户之前烧了几十万买过一套OA系统,其中包含了工作计划、工作日志的模块,却还要求团队单独定制工作计划管理软件,#壕为何如此任性呢#?团队发现写工作日报/周报,是所有企业的刚需,正好赶上互联网的大潮,就做起了日事清。     日事清解决的就是工作日报、周报沟通复杂低效的痛点,作为一款工作计划与日志管理软件,他不仅能满足企业的管理需求,也能满足个人用户时间管理的需求。团队现在总共有12人,其中有4个在外地,用自家日事清,远程办公无压力。     日事清的产品功能主要分为:日程、日志、看板和同事四个板块。日程是用来安排个人每天的工作事务,用户在收纳箱中聚合待办事项,在“重要”和“紧急”为维度的“四象限”中安排日程。 (图一:四象限日志法)     日志是根据日程完成情况,自创KPTP工作日志法,能帮用户自动生成工作日志,并在团队内共享。 (图二:KPTP工作法)     看板就是公司墙壁上的“白板”抽象化,能发布任务、公告,与团队协作共享,帮助管理者将公司的各种计划全局掌控。 (图三:看板版面)     同事则是团队成员根据日报的总结情况,实时沟通、讨论工作的地方。     日事清web版于2014年3月份上线,安卓app的新版本将在本周发布,随后ios版也会在审核后发布。产品用户量的最新数据是2800多家企业用户,有些企业还撰写了“日事清使用规范”在全公司使用。     运营:由点到面,渗透传统 公司在北京立水桥,周围很多创业小微公司,公司在转做互联网产品前是做企业软件定制的。刚专做互联网产品时,附近的小微公司就是他们地推的目标用户。现在日事清获取用户的途径主要有: 1、通过“自下而上”的方式,日事清可作为个人时间管理应用,个人用得好再推荐团队、企业使用。 2、培养时间管理爱好者社群,日事清已与“高效能人士的7个习惯”、时间管理沙龙等多个社群组织合作,除了线上的社区讨论、广告外,还有线下的主题沙龙。 3、行业企业内口碑传播。     日后还会在在移动端部署备忘录(收纳箱)、日程安排、提醒等独立的app群组#果然时间狗#,以“产品组合拳”的方式向日事清导流。     虎嗅君试用了一下,表示软件使用还是有一定的学习成本,西北口音的教学视频也是醉了。获取到的用户还需要长期、及时的教育和服务。日事清建立了官网社区、QQ群等沟通渠道,听取用户反馈。产品经理被要求每天打10个有效电话,对用户进行回访,等于把试bug这活儿众包给核心社群来维护。养不起大团队的创业公司,这无疑是维护核心用户和产品更新的不二良方。     商业模式:卖身养活团队,卖艺实现梦想 团队2013年底,拿到了上海EFG近百万的种子投资,目前正在准备天使轮的融资。在拿到融资之前,他们是怎么撑了这么久呢?     互联网企业应用的商业模式,刘磊总结为三种: 卖身——企业的私有云部署或者定制化开发。 阉割——分为对用户阉割和功能阉割两种。 前者即超过一定使用人数对团队收费,如Tower;后者是开放产品基础功能免费,高级功能收费,如EverNote。 卖艺——大数据分析,形成付费统计报告。     目前团队能靠#卖身#私有云部署来养活自己,69800一套,视具体功能费相应增加。靠老本行养活团队。客户大多是银行、政府机构、国企这些有钱又任性,对信息安全要求高的用户。老本行企业软件定制养活团队,做互联网产品实现梦想。     此外,日事清正在测试#阉割#商业模式的可行性,即产品基础功能免费,高级功能收费。10月份团队推出“千家会员企业服务计划”用来测试产品的价值,目前已有30多家企业成为付费会员。当然,团队日后想做的方向是#卖艺#即大数据挖掘,向企业提供有价值的分析报告。大致方向可能有:匿名统计员工心情指数、员工时间消费分析报告、企业在行业所处执行力水平等。     用互联网产品跪舔传统 企业协同软件的竞争这两年也愈发激烈,而互联网行业的嘈杂之外,其他传统行业的理念似乎已经落后了太多。中国的企业分布是一个金字塔型,80%的中小传统企业面临效率的提升,但却缺乏真正用得顺手的工具。从日事清的产品思路方向可以看出,他们日后是会在传统企业市场重度垂直,去迎合传统企业把控员工工作情况的需求。这或许是倡导扁平化、自由、自主的人所不屑的,但传统会多快被颠覆?互联网的小而美会不会大起来?这个过程中还是需要有人做点事情。
    产品
    2014年12月04日
  • 产品
    更方便了!微软 Office 的文件可以直接在 Gmail 中转成 Google Drive 格式啰 对于只有偶尔需要处理 Office 文件,但又不太想因为这样短暂的使用时间而付费的朋友,Google 一直都很想帮忙解决类似的烦恼。除了先前就可以直接在 Google Drive 中创建相关文件的功能外,之前还加入了可以在这个云端空间中,直接以电脑内安装的程序开启的便利选项。现在,他们加入了一个更简化工作流程的新功能,将可以直接支持在 Gmail 中将 Office 相关文件格式(共新增 15 种,包括 docx、pps、ppsx 等),转档为可以在 Drive 中编辑的格式 -- 看上图就知道了,在相关文件的开启选项中多了一个新的编辑按钮,这样就不用一直开启 App 来进行编辑,格式也比较统一了。   什么?你还是得要以原格式回传文件给对方,所以不希望改变格式?很简单,你也可以通过安装一个 Chrome extension,网页上直接进行编辑并保持原文件格式(目前支持的格式有 doc、docx、xls、xlsx、ppt 与 pptx)。感觉真是方便呢!有需要的朋友可以直接在 Gmail 中试用看看了唷。    
    产品
    2014年12月03日
  • 产品
    职业在线教育“奇迹曼特”获好未来千万级战略投资 近日,CG职业在线教育平台“奇迹曼特”宣布获得好未来教育千万级战略投资。     奇迹曼特创始人、CEO王博表示,此轮融资将主要用于课程拓展和加强团队,引入更多数字艺术企业总监级专家,建设顶尖导师团队。未来奇迹曼特会继续覆盖数字艺术领域的主要课程品类,如新媒体视频包装、影视特效、UI设计等。     据悉,奇迹曼特通过与行业顶尖公司合作已经培养了上千名数字艺术领域毕业生进入行业工作,毕业生的就业率到达97%,起薪高于行业平均水平30%。奇迹曼特企业导师合作伙伴、动画电影《龙之谷:破晓奇冰》联合制作方大千阳光动画总导演周迅则表示,奇迹曼特的毕业生所具备的工作技能与行业的岗位要求非常匹配,不需要经过企业再培训就能够直接上岗。     另据悉,在该轮成功融资之前,奇迹曼特曾获得一轮天使投资。王博表示,在获得天使投资之后一年,奇迹曼特业务增长强劲,并且搭建了一支优秀的核心管理团队,核心管理团队具有互联网以及教育的双基因。奇迹曼特运营总监黄治华则表示,奇迹曼特的营销、运营、销售团队已经在过去一年摸索出了成熟的业务模式,逐步进入发展的快车道。     奇迹曼特本轮的投资方好未来教育,是一家中国领先的教育科技企业。2010年10月20日,好未来的前身学而思在美国纽交所正式挂牌交易(NYSE:XRS),成为国内首家在美上市的中小学教育机构。     好未来近年来在在线教育领域有诸多投资布局,今年10月份就曾参与美国新型在线大学Minerva 7000万美金的B轮投资,而奇迹曼特则宣称自己要成为中国的Minerva。   来源:it桔子
    产品
    2014年12月03日
  • 产品
    台湾教育应用开发商QLL 融资45万美元,剑指国际市场 QLL(Quick Language Learning,快速语言学习系统)是一家台湾教育类移动应用开发商,该公司获得了45万美元投资,领投方为B Dash Ventures,参与投资的还有Incubate Fund,Pinehurst Advisors,Viling 以及Coent Venture Partners。这家创业公司与加速器项目AppWoks 是同期毕业生。     自从2007年成立以来,QLL 已经开发了大约150款iOS 及Android 应用,该公司称这些应用在台湾被下载了650万次,目前月活跃用户数超过30万人。其产品包括Pocket Chinese Tutor,一款能纠正用户中文发音的应用,以及数款针对儿童的双语故事应用。所有的QLL 应用都对用户数据进行分析,从而提供个性化的学习课程。     如今QLL 希望杀入包括日本、韩国、东南亚、加拿大、美国在内的国际市场,其武器则是一个能让教育工作者开发、交换电子学习资料的平台,即便他们不懂编程也能使用。这一平台将会覆盖包括移动设备以及智能电视在内的多个平台,。QLL 将首先在新加坡推出应用作为试点市场,接着才会进军美国以及加拿大,在那里该公司将会寻找当地渠道合作伙伴。在印尼,QLL 很可能会选择华为作为他们的分发合作伙伴。     该公司专注于为二到六岁的儿童开发应用,此前曾与索尼、华为、富士康以及Fuhu 公司则样的硬件制造商合作,从而将其软件预装到平板电脑、智能电视和智能手表中。     联合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叶璐璐(音译,Lulu Yeh)表示,QLL 之所以能与多邻国(Duolingo)相提并论,是因为这家创业公司也专注于语言学习,不过与面向个人用户的多邻国不同的是,QLL 的目标市场为教育工作者和学校。QLL 与可汗学院(Khan Academy)的相似之处在于同样提供了视频内容和测验项目,不过QLL 的不同之处在于它专注于亚洲语言课程,而可汗学院目前并不提供相应内容。   QLL 的收入来源于将内容授权给公司或在线教育工作者,应用销售和应用内购买,以及广告(叶表示,目前QLL 应用内广告每月展示量达到1000万次)。   原文: Taiwan-Based Educational App Developer QLL Raises $450,000 For International Expansion QLL, a Taipei-based developer of educational mobile apps, has raised $450,000 in funding led by B Dash Ventures, with participation from Incubate Fund, Pinehurst Advisors, Viling, and Coent Venture Partners. The startup is an alumnus of accelerator program AppWorks.     Since its launch in 2007, QLL has developed about 150 iOS and Android apps, which it claims have been downloaded 6.5 million times in Taiwan and now have over 300,000 monthly active users. Its products include Pocket Chinese Tutor, which corrects users’ Chinese pronunciations, as well as several bilingual storytelling apps for kids. All of QLL’s apps leverage user analytics to deliver personalized learning sessions.     Now QLL wants to expand into international markets, including Japan, Korea, Southeast Asia, Canada, and the U.S. with an online platform that will allow educators to develop and exchange digital learning materials, even if they don’t know how to code. The platform will be available on multiple platforms, including mobile devices and smart TVs. QLL will first launch its apps in Singapore as a test market, before moving onto the U.S. and Canada, where it will seek local channel partners. In Indonesia, QLL will likely work with Huawei as a distribution partner.     The company focuses on apps for children aged two to six and has previously partnered with hardware makers like Sony, Huawei, Foxconn, and Fuhu to put its software on tablets, smart TVs, and smart watches.   Co-founder and CEO Lulu Yeh says QLL is comparable to Duolingo because the startup also focuses on language learning, but unlike Duolingo, which is geared towards individual users, QLL’s target market is educators and schools. It is also similar to Khan Academy in that it offers video content and tests, though QLL differentiates by focusing on Asian language courses, which Khan Academy currently does not offer.     QLL monetizes by licensing its content to businesses or online educators; through app sales and in-app purchases; and advertising (Yeh says QLL’s in-app ads currently get 10 million impressions per month).   来源:TC
    产品
    2014年12月02日
  • 产品
    倦怠感成为职场杀手,一款“工作趣”的企业协作工具想要破解? 在当今社会发展维度下,工作变成了全天候,全空间的需要。信息爆炸引发的焦虑感、激烈竞争带来的心里压力给人造成的影响比以往任何一个时候都更强烈。压力大却无法通过适当休息缓解,当长时间的消耗支出大于可获得的收益,一种由工作无限膨胀与挫折引发的情感精神与体能上的入不敷出感油然而生,体现在工作上,这就是职业倦怠感。     从某种意义上说,职业倦怠是粗暴管理方式的产物。人不是机器,团队管理更不仅是流程管理,更需要“人情冷暖”。而对于更加注重内心体验与感受、追求自由的90后们,职业倦怠感更是职场最大杀手。当职业倦怠感被无限放大,直接导致了工作幸福感低,互相传递负能量,离职率高等表象。所以解决90后的管理问题绝不只是简单粗暴的流程规范、制定规则,反之,团队伙伴之间的交流、来自前辈们的认可、团队的氛围等环节会成为解决问题的关键。     在企业协作领域,目前的产品都集中在解决“效率问题”,还没有一款关注员工激励与福利的产品。     今日在360首发的“工作趣”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中延伸出来的。工作趣以激发成员的主观能动性为目标,让工作变的更快乐更有趣。创始人王来库,拥有13年的营销传播专业经验,曾是4A广告公司奥美的资深广告创意人,由于对互联网的热爱毅然辞职转型创业。谈到工作趣的创业灵感,王来库对猎云网说,“成功的移动互联网产品,其背后定当背负着难以想象的压力,企业与企业协作,员工与员工协作中精神疲倦感成为职场最大杀手,在新的时代背景下,需要选择新的管理理念将越来越年轻的团队组织起来,一起发现工作的快乐。”     工作的快乐可以体现在不同的场景中。例如,“公司新来了美女同事,很多男同志开始四处打听姑娘的信息;公司的球友、吃货、Dota战友、败家党们,都有属于自己的小圈子;深夜加班回家前,拍个照片发在朋友圈,老板果然点了赞……”在还原用户场景中发现,如何通过产品放大、延续、记录,甚至创造这样的场景,传递团队正能量,成为工作趣的核心需求。 基于对员工这些需求的洞察,工作趣规划了一些特色功能。如勋章奖励系统,团队成员之间可以根据协作内容互相发送勋章,勋章发放人可以赋予勋章奖励点数,勋章领取人积满一定点数可以找发放人兑换相应奖励,同时勋章设有排名,从而引发竞争机制。     其次,工作日志功能。当成员离开公司时,推送一个和工作相关的随机问题,柔性引导用户记录工作内容。月度或年度生成类“淘宝时光机”报表,反馈工作成绩;用户还可以根据兴趣建立组群,组群中可以发起活动,发布公告或投票。     除此之外,工作趣和增设员工关怀功能,即在成员生日前,收集其他成员的祝福,生日当天生成贺卡推送给用户;成员也可设置心愿单,团队成员及团队管理者可以按照心愿单赠送礼。不难发现,工作趣在产品架构和功能设计上,以员工的需求为出发点,充分人性化设计理念。     整体来看,工作趣团队希望以类似这样场景化的功能,加上90后喜爱的表达方式,重塑职业社交圈,缓解职业倦怠感,帮助用户在使用过程中体验工作的乐趣,发现工作的意义,从而改善伴随90后入主职场,团队管理者们不得不面对的诸多新问题。     工作趣除了精神的激励,用户在使用过程中也看重实际的物质回报。王来库对猎云网说,“现阶段,工作趣正在对融资进行下一步的规划,未来会通过O2O服务切入企业福利采购这个上千亿的市场,为用户创造价值的同时,也可以为产品创造盈利。”   来源:猎云网
    产品
    2014年12月01日
  • 产品
    “过来人”推出独立MOOC品牌"TopU",整合大学课堂和职场培训 过来人作为大学提供求职就业服务平台,正在准备将业务从大学生毕业的最后一个环节扩展到他们最为核心的课堂生活。今天,过来人将已有平台上的教育资源进行整合,加入了针对大学课程的视频公开课,推出自己的在线 MOOC 平台。     TopU是 Lynda 和 Coursera 模式结合的 MOOC 平台,除了大学机构提供的专业课程视频资源之外,平台上还有自制课程,内容涵盖大学课程,职场求职,考试技能和语言留学等等。目前平台上共有 300 多门课,但主要还是以非高校公开为主。     TopU 的团队原本是做 To B 业务,为目前国内 MOOC 平台制作课程,但现在他们从“幕后”走向“幕前”,想要利用过来人平台和已经积累的 MOOC 资源,去打造一个大学生学习的全方位内容的平台。     在大学课程上,TopU 走的路线是与学堂在线相似,希望汇集国内顶级名校所生产的 MOOC 资源,为用户提供高质量的视频课程。同时,TopU 已经开始和高校合作,学生选择在线课程学习可以获得学分认证,同时获得由老师签发的结业证书。而在其他课程的收集上,主要是依赖过来人原有平台上所积累的资源,其中以初入职场的课程维为主。     而面对 MOOC 课程完成率低的问题,TopU 也在探索自己的道路。MOOC 学习模式决定了学习率低的必然性,除了保证自己提供的内容确实高校优质之外,目前能够采取的方法也十分有限。创始人告诉我们,他们未来可能会引入微信红包式的“签到奖励”。     和大多数 MOOC 平台不同,他们还提供视频直播课。之所以做这样的尝试,是因为他们的技术能够支持,同时也有部分优秀的线下老师,可以通过直播课为学生授课。   MOOC 从 2012 年开始一路从国外火到了国内,目前国内做 MOOC 的平台有很多,例如学堂在线,垂直泛 IT 领域的开课吧。TopU 的加入会加速整个市场上优质课程的制作,相信在未来,整个课程资源会有一个强有力的增长。     同学,今天你 MOOC 了吗?     [36氪,作者: 荔闽]
    产品
    2014年11月28日
  • 产品
    微博全站推广微招聘 “上微博 找工作”大热 从11月24日开始,微博将在全站推出“上微博 找工作”活动,将“微招聘”品牌传递给所有微博全站用户及广大网友。     在为期两周的全站推广中,微招聘将利用微博开机报头、下拉菜单、专题、线上活动、抽奖等多种组合形式,让微博网友积极参与到企业评选、品牌PK、深情表白等形式多样,色彩丰富的活动中,点燃微博网友的热情,激发他们的参与度,掀起微博全民参与的高潮。     给企业打标签 你就是评判者 此次两周的微博全站推广活动,微招聘计划投入超过1亿资源,以分行业、分身份地对企业评价为核心,引导微博用户积极参与。微招聘将利用数据挖掘、精准匹配的技术,分析微博用户身份,给每个用户一个个性化的登录、参与界面,请用户评价与他所在行业相关的企业,并给企业打上标签。微博用户的每次参与,都可以有得到奖品的机会。     同时,结合微招聘的优势,在两周全站推广活动中,微招聘也会推出数十个招聘专题,并邀请知名企业HR在线访谈,请微博网友吐槽企业员工福利等多种形式的线上活动,让微博用户在娱乐化参与给企业打标签的同时,也能为自己的职场生涯添砖加瓦。     在为期两周的活动中,热点话题更是天天更新,从“上微博 找工作”到“三句方言求职信”,再到针对应届毕业生的“待我毕业加入你们可好?”,微招聘试图用轻松、更广泛的话题,点燃微博网友的参与热情。     另外,针对微博中的大学生人群,这次活动将设置“最美校园”、“我最想去的大学”评选,让学生也能够以各种形式参与到活动中。       雇主传播品牌的大舞台 在所有微博用户狂欢的同时,超过两万家企业也会参与到此次活动中,利用微博和微招聘的展示平台,传播企业的品牌和美誉度,通过给微博用户的展示和引导,让微博用户对企业有了基本认知,同时通过一些热门活动、招聘专题、展示企业员工福利等,吸引人才关注自己,实现既传播品牌,又吸引人才的双重效果。     另外,针对同一领域的竞争品牌,活动设立了品牌PK擂台,各企业之间也将成对接受微博用户以及媒体的评选。用户和媒体将选择自己喜欢的品牌,给品牌留言,给品牌打标签。企业收集完整微博用户的留言并进行分析后,可以为下一步品牌的打造和产品的升级做好工作。       各媒体公信评选的荣誉殿堂 微博用户尽情参与,吐槽、表扬、批判,而企业尽情展示自己,“拉拢”微博用户。但是,真正专业、全面、冷静的思考在这里——媒体评选。媒体凭借多年的浸染,和对产业的深入了解,给企业打上评价的标签。     本次活动,将有超过100家媒体参与,这些媒体除了会持续关注此次活动,对活动进行宣传与推广外,还将参与企业评选。他们面对众多企业,将投出他们对企业多年认知的庄严一票。     同时,100家媒体作为活动的积极参与者,也将利用自身的网络、微博、微信等多种媒体渠道,持续关注活动。     此次活动也将引起微博名人、草根大号的持续关注,他们会以各种形式对活动关注、转发或评论,并结合活动发表自己的看法。     微招聘CEO曾祎安说,这次微招聘拿出上亿元资源在微博全站推广,利用“上微博 找工作”活动,一举两得,既让微博网友和企业互相认知了对方,还让微招聘这个品牌得以成倍放大。    
    产品
    2014年11月24日
  • 产品
    在线编辑Word也能和同事边改边聊了 [摘要]微软再度宣布,将会在网页版(在线版)Office工具中,植入Skype网络聊天功能。 在移动优先云优先的战略下,微软软件产品的互联网化和融合,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近日微软再度宣布,将会在网页版(在线版)Office工具中,植入Skype网络聊天功能。     我们在微软官方网站看到,微软的Office365团队在一篇官方博文中宣布了此事。     微软表示,在线版的Office,之前已经提供了多人协同编辑的功能,而通过网页版的聊天功能,工作同事之间,或是员工和客户之间可以就文档实现更便捷的沟通。     微软声明显示,网页版Office植入的聊天功能,来自于微软旗下的网络电话和聊天工具Skype。因此在处理文档阶段的聊天过程结束之后,用户之间仍然可以利用Skype的其他客户端,继续进行沟通。     需要指出的是,微软植入聊天的在线办公软件,目前暂时只包括字处理工具Word,以及演示稿制作工具PPT,电子表格Excel暂未支持。     微软表示,这一聊天功能的正式上线时间是“几周以后”。     据美国科技新闻网站TheVerge报道,在此之前在邮箱服务Outlook.com和云存储OneDrive中,微软已经率先整合了Skype聊天,此次是整合计划的延续。     在斥资85亿美元收购Skype之后,Skype在微软业务版图中的地位日显重要。为了全力保障Skype的发展,微软终止了另外一款即时通信工具“LiveMessenger”(国内俗称的“MSN”)。     Skype目前是全球网络电话工具市场的绝对老大,由于涉及到语音,Skype服务主要以客户端工具的形式发布。按照“云优先”的战略,就在几天之前,微软首次推出了网页版的Skype服务,可以支持IE、Chrome等主流浏览器。     在网页版办公和应用服务中植入聊天功能上,谷歌已经先行一步。很多年前谷歌就开始在Gmail支持使用当时的Chat工具聊天,后来谷歌也在在线办公工具Docs、Sheets、Slides中植入了聊天,方便多人协同文档修改。     据报道,微软此次植入的网页版聊天,要比谷歌略胜一筹,因为用户可以在Skype的其他工具继续中断的聊天。而在谷歌产品中,谷歌尚未将网页聊天服务和旗下主力聊天产品Hangouts进行整合。     在微软更加看重的企业市场,其也推出了企业版的Skype,预计未来更多的企业软件和应用服务,也会植入Skype聊天。(晨曦)   来源:腾讯科技
    产品
    2014年11月24日
  • 产品
    IBM向谷歌开炮:推出基于云的电子邮件服务   北京时间11月19日凌晨消息,IBM周二宣布推出一项基于网络的电子邮件服务,旨在与互联网巨头谷歌(GOOG)展开竞争,这标志着IBM罕有地直接向终端用户提供服务。   IBM推出的这项服务名为“IBM Verse”,除基本的电邮服务以外还加入了其他协作和社交媒体功能。IBM计划面向个人和小企业用户提供这种基于云的服务,并希望向大型公司出售商用版服务。这意味 着终端用户将可以自助的形式直接使用Verse服务,这对IBM来说是自其2005年出售个人电脑部门以来所实施的一种罕见战略。     这种“免费增值”的销售模式在谷歌等在线软件提供商中是很常见的,也就是免费提供基本版的服务,同时出售功能更加丰富的商用版服务。IBM下属社交解决方案业务的总经理杰夫-西科(Jeff Schick)称,这对于IBM想要从事的业务来说是一种“非常重要的维度”。     IBM首席执行官罗睿兰(Virginia Rometty)已经采取了多种新战略来提升该公司的销售额,该公司在过去10个季度中一直都未能实现营收增长。她所采取的措施包括与Twitter结盟,通过对Twitter消息 进行“深挖”的方式来解决企业问题;以及与苹果公司(AAPL)达成合作来开发商业应用,并向IBM的企业客户出售iPhone和iPad等。(金良/编译)   来源:新浪财经
    产品
    2014年11月1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