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微软
    为什么微软等公司取消绩效考评?绩效管理如何借假修真 作为一个OKR管理方法的践行者和推动者,我们一直在说OKR是一种绩效管理工具,但在实际接触一些HR当中,最常被问到的问题是,你说OKR最好和绩效考评不挂钩,那你告诉我,绩效考评怎么做,奖金怎么发,如果不涉及考评,OKR有什么用。 坦白讲,这样的问题很棘手,大家一听到绩效管理,总是下意识的和考评挂钩,似乎绩效管理就是为考评而存在的。KPI、360评估、强制分布等等这些都是绩效经理非常熟悉的工具,绩效经理日常的工作就是如何科学的制定考评标准,如何制定一个合理的奖金发放和晋升规则。所以屁股决定脑袋,绩效经理最为关心的显然是,你如何帮我制定这个标准,如何保证这个标准能让大家都满意。 据调查显示,只有12%的企业认为他们现行的绩效管理制度,对提高公司的商业价值有重要影响,只有6%的企业认为投入的时间与回报相符。 古人云:“不患寡,患不均”。绩效考评之所以受大家诟病,是因为我们确实很难找出一个科学的考评方式让大家都满意。单纯的去执行某种标准,总是会有一些短期逐利和本位主义的员工获得较高的评价,也会有一些兢兢业业不善表现的员工获得不公的待遇。这样很容易导致大家将关注的重点放在考评的合理性,而非工作本身。 近几年,一些大公司也纷纷放弃绩效考核,重新思考绩效管理,如一些文章“绩效主义毁了索尼”、“埃森哲放弃了绩效考核”、“通用电气都不玩绩效考核了,怎么还在看!”“微软取消了强制分布”等等都在讲绩效考核的弊端,绩效管理本身一时也被推向了风口浪尖。 首先我们必须要明确的是,绩效管理≠绩效考评。绩效管理的本质是激发员工潜能,帮助员工成长,从而出色实现组织目标,而绩效评估则是考察员工过往的成绩,从而做出薪酬和和优胜劣汰的决策。 正如腾讯张小龙所说,“KPI是副产品,只有把事情做好,KPI自然会达成。”绩效考评也是副产品,只有做好了绩效管理,驱动员工做有价值的事,所谓的考评目的也自然会达成。 那么,如何做好绩效管理? 佛学中有一个词叫做“借假修真”。意即人的肉体只是载体,是假体,人是借助这个假体修行,获得真我。对绩效管理就是,任何工具和方法都是完成企业战略目标的工具,结果也好、过程指标也好,这些数字某种程度上都是假的。那什么是真?人才和组织的发展提升,才是真。 所以绩效管理要回归到绩效本质,工具只是帮助实现真我的手段,即如何通过这些假的工具达到驱动员工和完成公司目标的目的? 如果从正向的角度思考,如何让一个员工或团队能够高效率和超预期的完成工作?不外乎三点,1.有其认可的目标和价值取向;2.有合理的完成方法;3.有内在或外在的激励确保执行力 如何做到?传统的方法是用KPI去定目标,用标准的流程确定方法,用胡萝卜加大棒的方式提高执行力。这样管理流水线工人没有任何问题,但在管理知识密集型员工时,存在更多的不确定性,员工更加在意的是你给我的目标是不是我认可的?标准的流程是否能达成应有的效果?奖赏和惩罚机制是否客观? 这需要我们管理时更加注重持续的沟通,要落实以人为本的管理方式。沟通什么?沟通目标达成一致,沟通实现方法达到培养员工和领导力,通过即时的调研和奖励促进协作。我们认为以下方式可以增进沟通,提升绩效管理效率: 1、利用OKR对目标进行不断沟通 OKR (objective and key results)即目标与关键结果法,它通过设置企业不同层级的目标和关键结果,帮助企业内部上下级之间、团队同事之间保持良好的沟通和协作,使得个人目标与团队目标,与公司整体的战略目标能够紧密联系,是一个有效的管理思维框架。 OKR通过对齐个人和团队及公司的目标,能够明确员工的工作价值,驱动员工实现目标。相对KPI,OKR具备更多的灵活性和挑战性,且OKR的目标是需要上下达成一致,而非某种基于考核的强制目标设定。 OKR的设定原则是: 目标设定要有野心,超出一点能力范围最好,要体现目标的价值及影响力 目标数量一般不超过5个,每个目标对应的Key Result应该在4~6个 Key Results 要有截止时间并且可以量化 公司范围内争取做到60%以上的目标是自下而上提出 所有敲定的目标应该是员工和管理层共同接受的,不能独裁 每个员工对公司目标及团队目标是非常认同的 确定后的OKR应该在全公司公开透明,且要高频率的review OKR是确保目标充分沟通的方法,需要公开透明,自下而上,且需要目标执行的透明和可跟踪。OKR在google实行成功后、facebook、linkedin等硅谷公司大量采用,国内今日头条、杏树林、问卷网等公司也在推行,OKR越来越被企业青睐。 2、定期1对1面谈,促进员工成长 定期的1对1沟通能够更充分的掌握员工的心里状态,并达到培养员工、促进员工成长的目的。不少企业建立了这样的制度,上下级定期进行沟通谈话。但事实在执行过程中,员工往往陷入不知道如何谈,怎么谈的境地,最终可能会流于形式。我们在1对1面谈时,需要引导管理者做有效的沟通,培养管理者能力。 典型的沟通方法可能是: 破冰,创造良好的沟通氛围 让员工讲讲最近的工作状态,有没有遇到什么问题 取得的成绩,想要产生什么影响力 有没有什么晋升目标,需要什么帮助 下一步计划是什么 此外,除培养管理者必备的沟通技能外,还应该让管理者形成一种习惯和惯性,创造企业自由透明的沟通文化。 3、高频调研,听取员工声音,提高敬业度 美国有个公司叫tinypulse,这家公司是一个即时调研平台,专注于做员工敬业度调研,通过定期向员工发送简单的小问题,去了解员工的工作状态或者公司的某项工作是否有效,这样的调研是匿名的且高频的,相对国内一些企业每年一次大规模的敬业度调研,通过tinypulse反应出的问题更加真实和客观,为企业提供决策支撑。员工也可以通过这样的沟通渠道自由发声,让公司知道自己的想法及建议。 4、即时肯定,不定时赞赏 对罗辑思维熟悉的人可能听说过,罗辑思维内部有一个节操币制度,每位员工每个月都有10枚节操币,每一枚节操币都代表25块钱,员工可以把节操币发给任意他觉得对他帮助大,有很好协作精神的员工。收到节操币的同学可以在周边的店铺兑换咖啡、零食等等,一年中得到节操币最多的员工在年底还可以多领三个月的年终奖。除了罗辑思维的节操币,还有雕爷的波询币,乐纯的小红花等。这些不定时的肯定虽然带来的物质收入不多,但却大大的激发了员工工作的热情和价值,每一次努力如果都可以得到同事和公司的认可,则下次就会投入更多的精力到工作中了,公司较易形成正向循环的激励机制。 5、360反馈,反馈而非考核 提到360,大家应该都不感到陌生,很多公司都采用360考核,个人、同事、领导多维度评价员工。但360的效果却评价不一,在一些公司完全流于形式,同事之间不说不足,只讲优点,不说例子,只讲套话。事实上,从360本身的出发点来说,是希望从评估中让大家得到反馈,知道优势和不足,从而更好的完成工作。之所以最终流于形式,极有可能这些公司也把360当做了考评的工具,360的结果直接决定了强制分布的结果,一定要选出最优和最差的员工,这样显然让员工之间不好处理复杂的人际关系。 工具无错,是我们用错的地方。把360当做沟通反馈的工具,力求做到公开透明,可能反而会起到应该有的效果。 企业绩效的达成应该是过程管理驱动,而非结果考核驱动,我们一定要扭转这个思路,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如何创建良好的沟通文化,培养领导力上面,而非建立考评标准上面。 说了这么多,估计还是有些HR会问,道理我们都懂,也都在做,但考评也是一定要有的,要不怎么去淘汰不靠谱的员工,识别表现突出的员工呢。 如何考评 首先我们建议不要投入大量的精力在考评中,这样反而可能会倒行逆施。其次,如果一定要考评,取消简单的指标性考评,而是可以思考把考评的更多权利放到直线经理和员工自己手里,HR可以提供知识性的服务,每个团队都应该有团队的目标和使命,在达成目标的过程中,拥有正确价值观的团队会自动形成优胜劣汰的机制。 比如德勤在每个项目结束时,组长会回答以下4个问题: 根据对此人的了解,如果用我自己的钱为他支付奖金,我会给予其最高额的奖励。 根据对此人的了解,我希望他能永远留在自己团队工作。 此人濒临表现不佳的境地。 此人如今已具备晋升条件。 微软在衡量员工价值时,会用影响力去判断。谷歌虽然有强制分布的形式,但谷歌更注重员工意见的达成,如去关于奖金分配和个人工作是分两方面两个时间段去做的。 相对简单的强制分布,这样的方式能让员工的能力体现的更加全面和立体。 最后还是那句话,借假修真,注重绩效沟通和管理,考评不是目的,以上这些做好了,考评结果只是是副产品。 本文作者,人才易(微信公众号:人才易)。致力于通过系统和数据驱动企业人才管理,打造企业级目标&OKR绩效管理的SaaS云平台,系统主要功能包括目标管理、绩效反馈、1对1面谈管理、调研统计、赞赏平台等多个功能,通过系统化和数据化的方式帮助企业内部对齐上下级目标,建立沟通渠道,提升管理效率。
    微软
    2016年12月21日
  • 微软
    改变员工之间的沟通方式,Dynamic Signal 获 2500 万美元 D 轮融资,微软领投 去年,LinkedIn 曾试图收购 Dynamic Signal ,之后可能会通过微软再次尝试对其进行收购。 根据麦肯锡(McKinsey)的报告,与员工进行有效沟通的企业生产力要比其他企业高出 20%-25%。此外,Salesforce 的报告表示,86% 的企业高管认为无效的沟通是职场失败的主要原因。从 Slack 到Facebook 的 Workplace,一大批企业级应用程序正在处理和改变公司员工之间的沟通方式。 近日,企业级沟通 Dynamic Signal 获得 2500 万美元 D 轮融资,由微软的风投部门 Microsoft Ventures 和 Akkadian Ventures 共同领投,Focus Ventures 和 Trinity Ventures 等多家公司参投。截止目前,该公司累计获得 6,830 万美元投资,公司市值达到 1.5 亿美元。Dynamic Signal 将利用本轮资金扩大其国际业务,同时进一步加强在管理、销售、营销以及顾客方面的投入,更好地为其世界级企业客户服务。 Dynamic Signal 成立于 2010 年,总部位于美国加州旧金山湾区,目前拥有 110 名员工。公司致力于帮助企业提高员工的生产力、参与度和对公司的拥护。数百家世界级全球企业以及 85 家财富 500 强企业都通过 Dynamic Signal 推出、扩展以及衡量他们的公司通信,这项服务覆盖了 21 个国家、19 种语言。 Dynamic Signal 在众多企业通信工具中脱颖而出的原因是 Dynamic Signal 的平台让企业客户通过广播消息与员工交流,而不是像大多数同行那样侧重于协作。此外,该平台还可以创建 API、跟踪分析读取的项目、构建浏览器扩展程序并与其他应用程序集成。Dynamic Signal 最近与 Facebook Messenger、Slack 和 Yammer 进行了集成。 Dynamic Signal 的 CEO 兼联合创始人Russ Fradin 在一份声明中表示: 企业已经意识到了以我们日常沟通的方式与员工交流的重要性。消息灵通的员工生产力更强,参与度更高,更有可能成为公司的拥护者,对公司自上而下都有着深刻影响。我们将与投资者紧密合作,继续拓展业务,争取满足世界各地不断增长的市场需求。 Trinity Ventures 的普通合伙人 Ajay Chopra 在一份声明中说:“Dynamic Signal 服务于被“遗忘的群体”,公司与这些忠诚的员工的沟通还远远不够。” Microsoft Ventures 副总裁 Nagraj Kashyap 认为: Dynamic Signal 正在通过与现有全球业务流程无缝集成的企业级技术改变企业与员工沟通的方式。我们的投资代表了我们对这一块快速增长的业务以及 Dynamic Signal 的方法的信心。 微软的投资不仅仅是因为微软本身就在购买和建立自己的协作工具(Skype、Yammer以及最近推出的Teams),更是因为微软刚刚在上周正式完成了对 LinkedIn 的收购。 就在去年,LinkedIn 曾试图收购 Dynamic Signal,但最终未在价格上达成一致。LinkedIn 可能今后会通过微软再次尝试对 Dynamic Signal 的收购计划,对此,Fradin 拒绝置评。 本文来自翻译:venturebeat.com
    微软
    2016年12月14日
  • 微软
    你用来买咖啡的那个助理来也宣布完成数千万元人民币 A 轮融资,微软领投 来源:雷锋网    http://www.leiphone.com/news/201612/5ejHurOQ7yrDJfph.html 今日,私人助理服务平台助理来也宣布完成数千万人民币A轮融资。本轮由微软领投,由光速中国和红杉资本跟投。 来也的联合创始人兼CEO汪冠春博士说,微软拥有全球领先的人工智能技术平台以及庞大的企业客户群体,期望这一合作会帮助来也深化对话和推荐技术并拓展助理服务在企业市场的应用。 微软亚太研发集团主席、助理来也董事洪小文博士表示,在人工智能时代,Conversation as a Platform(CaaP)  “对话即平台” 日臻成熟。在海量数据、用户连接和技术条件达到相应要求后,以对话为核心的人工智能将回到人们所期待的最自然的交互方式。对话作为平台能够让各种知识、信息与服务运行其上,进而形成新的生态。 来也Pre-A轮和本轮的投资方,光速中国联合创始人兼合伙人宓群表示,我们非常看好智能助理产品的潜力和行业扩展性,以及来也将深度学习用于对话系统的创新尝试。 与Siri,度秘等通用助理不同,助理来也的定位更垂直更深度。“小来”主打忙碌人士的随身在线秘书,在日程、咖啡、出行和商旅等服务上真正做到了解用户的习惯和喜好,并能高效地完成任务。同时来也采用的AI+HI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 Human Intelligence) 的模式能做到让系统自动解决标准和重复性需求,让真人助理处理复杂和急难需求。来也联合创始人兼CTO胡一川博士介绍:“团队自研的基于语义、对话和推荐等技术的智能助理系统“吾来”能大幅提升真人的工作效率,并能收集各种针对AI的反馈,每一次真人服务都在训练系统学会如何处理新问题,实现AI的自学习和进化。” 自2016年7月上线以来,来也通过自然交互帮用户完成了数百万次交易需求,目前全平台交互自动化已到达90%以上。此轮融资后,来也会进一步增强人工智能相关的人才储备并验证智能助理产品商业化的潜力。
    微软
    2016年12月13日
  • 微软
    LinkedIn的童鞋们,以后就是微软的同事了!微软正式完成收购LinkedIn交易 北京时间12月8日晚间消息,微软今日宣布,已正式完成收购LinkedIn交易。 微软今年6月宣布,将以262亿美元现金收购LinkedIn。本周二,欧盟有条件批准了这笔交易。 欧盟要求在合并交易完成后的五年时间里,微软要允许其他职业社交网站使用其Office程序,并给予PC厂商不在台式机上预装LinkedIn应用的选择权。 微软将继续保留LinkedIn品牌、文化和独立性,杰夫·韦纳尔(Jeff Weiner)将继续担任LinkedIn CEO,向微软CEO萨蒂亚·纳德拉(Satya Nadell)汇报工作。LinkedIn创始人 霍夫曼完全退出. 领英中国因为是LinkedIn 与其他几家机构的合资公司,应该暂时不会受到太大的影响。 领英中国总裁沈博阳谈到:“就在刚刚,Jeff宣布了微软对领英的收购正式完成。在微软的帮助下,领英会更好的实现我们的使命:连接全球职场人士,让他们事半功倍发挥所长。感谢大家过去三年对领英中国的支持;感谢团队过去三年不懈的努力。我们已经成为了连接中国和美国最好的平台。拥抱变化,纵情向前,迎接Next Play!”   附录 Jeff Weiner 的邮件 CEO at LinkedIn As we closed LinkedIn's acquisition by Microsoft today, I sent the following to our team. Publishing it here on the network for those interested in learning more about where we'll be focusing our integration efforts. For additional context, here is a link to my original post at the time of the initial announcement. Team, Six months ago, we announced our intention to be acquired by Microsoft. At the time, Satya and I shared the background of the deal and our joint vision for changing the way the world works. Today I’m pleased to announce that we’ve just officially closed the acquisition. I’m more confident than ever that our move to join forces with Microsoft will accelerate our mission to connect the world’s professionals to make them more productive and successful, and ultimately help create economic opportunity for every member of the global workforce. Over the past few months, the LinkedIn and Microsoft leadership teams have been meeting to understand and prioritize the opportunities ahead. We’ve been able to see first-hand the level of innovation being driven at scale -- in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machine learning, the cloud, devices, and more. We’ve also had the chance to build a deeper relationship with Satya and the Microsoft leadership team, and to witness the strategic and cultural shifts they are driving, and the impressive traction they are seeing as a result. As we move forward, our day-to-day operations will essentially remain unchanged: We’ll continue to have the same mission and vision, the same culture and values, the same brand, and the same leadership team. Our members still come first. Our commitment to privacy and security will not change. And our partners are still core to our business. We’ll continue to remain focused on growing LinkedIn and creating value for our members and customers. Over the coming months we’ll start sharing more about how we’re integrating products, especially in areas where we can leverage Microsoft’s scale, e.g., LinkedIn identity and network in Microsoft Outlook and the Office suite LinkedIn notifications within the Windows action center Enabling members drafting résumés in Word to update their profiles, and discover and apply to jobs on LinkedIn Extending the reach of Sponsored Content across Microsoft properties Enterprise LinkedIn Lookup powered by Active Directory and Office 365 LinkedIn Learning available across the Office 365 and Windows ecosystem Developing a business news desk across our content ecosystem and MSN.com Redefining social selling through the combination of Sales Navigator and Dynamics 365 Getting to this point wouldn’t have been possible without the teams who have been working tirelessly on the close since we announced the deal in June. I’d like to thank them for all they’ve done to set us up for success as we begin our next chapter. In so many ways we’re just getting started, and I couldn’t be more excited about the future. Next play. Jeff
    微软
    2016年12月09日
  • 微软
    微软天价收购Linkedin交易获欧盟批准 交易未来几天内完成 据最新消息显示,欧盟终于在近期通过了微软添加收购职场社交网站Linkedin的交易申请,并提出了一系列反垄断要求。 在今年6月,微软宣布将以260亿美元(约合1900亿人民币)的价格收购职场社交网站Linkedin,但是出于反垄断的考虑,欧盟方面需要对这起交易进行审核评估。 对于这次收购,欧盟方面提出了一系列保护性措施以减轻微软垄断的可能性。欧盟委员会表示,该委员会批准该交易的条件是在合并交易完成以后的五年时间里,微软必须允许其他职业社交网站使用其Office程序,并必须给予PC厂商以不在台式机上预装LinkedIn应用快捷方式的选择权等等。 对此,微软方面表示接受,同时也同意允许Linkedin的竞争对手可继续使用Office应用程序界面,也允许来自于Linkedin以外的其他网站的用户个人资料显示在会议日历上。 微软首席法务官Brad Smith表示:“我们现已获得完成这项并购交易的所有监管批准,交易将在未来几天中完成。” 这是微软近来交易金额最大的一项收购计划,收购Linkedin将帮助微软在企业级市场进一步打开局面,而微软固有的办公系统和云服务也将跟上,一同形成新的产品阵列。
    微软
    2016年12月07日
  • 微软
    定位中小企业,微软发布轻型CRM管理应用 今日,微软发布一款轻型CRM管理应用Customer Service Manager,帮使用Office365及Outlook的企业跟踪客户的活跃度。 具体来说,该产品内嵌在Outlook中,获得授权后,可自动整合并跟踪销售人员的相关信息,包括邮件、会议电话、每日任务、笔记、文档等。销售人员可将特定任务关联顾客、公司或交易,任务到期时,该产品会通过弹出框提醒业务员。 Customer Service Manager的一大好处是,可以同步团队所有销售人员的业务信息,有助于团队协作,并且如果某个销售人员没网络信号了,而客户恰好打入了电话,这时其他销售人员能帮其及时处理客户反馈。这一功能可在PC端使用,会先匹配IOS端,随后会开放到其他移动端。 在数据安全方面,微软表示,所有的跟踪都经过保密处理,数据都会保留在Office 365中。 某种程度上,Customer Service Manage与微软的CRM应用Dynamics 365很像,只是后者更强大,可以通过大数据,分析出更详细的客户信息。但问题是,中小公司对客户管理的需求没那么高,而且Dynamics 365价格太贵,所以他们往往会使用更轻量级的第三方CRM应用。针对这种情况,在今年稍早,微软推出了面向小公司的Bookings软件,可帮销售人员自动设定与客户的联系时间表,而本次的Customer Service Manage就整合了Bookings的相关功能。 并且,微软一直在提高其CRM服务的竞争力,除了在今年年初将Dynamics CRM与Dynamics ERP相结合,今年6月微软还斥资260亿美元收购了LinkedIn,将后者的职场关系网运用到Dynamics系列产品中。微软的努力也取得了一些效果,在今年9月,该公司宣布已与惠普公司签署6年合作协议,后者将会采用微软 Dynamics 产品进行业务管理。此前惠普一直使用的是Salesforce的服务。而推出Customer Service Manage后,微软CRM系列产品将更加完整,可面向大中小等不同阶段的企业。 目前,Customer Service Manage可在Office 365 Business Premium Plan中免费使用。 来源:36氪,作者:Zoe,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36kr.com/p/5056523.html
    微软
    2016年11月15日
  • 微软
    微软企业协作工具 Microsoft Teams 亮相,Slack 表示“时刻准备着” 北京时间11月2日晚间23点,微软企业协作工具 Microsoft Teams 正式亮相Office 365新品发布会。 Microsoft Teams 是基于 Office 365 云平台的企业协作工具,通过Teams企业员工可以在Office平台上建立协作小组,并针对办公场景来做即时信息沟通、文件分享、协作等。另外,Teams能与微软其它Office办公组件紧密整合,包括 Word、Excel、PowerPoint、OneNote、SharePointPlanner、PowerBI 等。 据微软官方网站介绍,从今日开始,Teams的预览版将向Office 365的付费企业版用户免费提供。当Techcrunch记者询问微软:是否可以不订阅Office 365(每月至少5美元)使用Microsoft Teams,答案是否定的。 微软方面称:“Teams在所有的企业套装中都可以使用,月度活跃用户达到 8500 万。不过并不打算推出免费版或者面向单独消费者的版本。” 目前,Microsoft Teams 能支持181个国家以及18种语言,预计在2017年第一季度全面上线。未来,Teams 将覆盖网页端、Windows PC、Mac、iPhone、Android和Windows Phone平台。 微软“自力更生”进军企业通讯和协作市场 在今年年初时,微软就被曝出内部讨论是否要斥资70亿美元把 Slack 拿下,Slack 也是一款面向企业的通讯与协作应用,但纳德拉等部分高层认为,微软有平台优势并且用户基数庞大,完全可以自己推出类似业务来获得成功。随后就有了今天的 Microsoft Teams,它将与Slack直接竞争。 乍一眼看起来Teams与Slack功能有些许类似,不过最大区别在于Slack采用的是基本功能免费+高级功能付费的模式,Teams并不提供免费版本。另外,Teams支持嵌套评论,而Slack因为不支持,此前也多受诟病。 有意思的是,Slack昨日在纽约时报上买下一幅整版广告位发表致微软企业协作新应用的公开信,随后 CEO Stewart Butterfield 发了一条推特消息,同时附上了公开信的照片。内容如下: 哇!大新闻!你们今天推出新应用。让人振奋的是,我们终于有对手了! 几年前,我们就意识到Slack价值非凡,因为它能企业带来太多好处,每一家企业都应该使用它或者与之类似的产品。现在你们也开始这么想,这就证实了我们的想法是正确的。坦白说,虽然这听起来有些可怕,但我们知道它将迅速地为我们带来一个更加美好的未来。 然而,这一切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因此,当你们想开发与之类似的产品时,我们会提供一些友好的建议。 很高兴你们将帮助我们定义这种全新的产品类别。我们钦佩你们已获取的成就,并且知道你们将会是一个有力的竞争对手,同时也坚信你们也会提出一些自己的新想法。不过我们就在这里,时刻准备着。 目前,Slack日活跃用户数达400万,其中125万为付费用户,年营收达到了1亿美元。美国第三大电信公司CenturyLink、道琼斯、美国联邦航空管理局、三星、哈佛大学和美国国务院等都是Slack用户。 本文参考了多个信息来源:techcrunch.com
    微软
    2016年11月03日
  • 微软
    巨头来了:微软Office发布企业协作工具Team:直接挑战Slack 北京时间11月3日上午消息,微软今日在旧金山召开发布会,发布了新的企业内部协作工具Teams。这一工具将直接与同一领域大热的旧金山创业公司Slack展开竞争。 微软Office业务企业副总裁柯尼斯鲍尔(Kirk Koeigsbauer)主持了此次发布会,微软CEO纳德拉(Satya Nadella)出席了活动。从今日开始,Teams将在181个国家以18种语言,面向Office 365的付费企业版用户免费提供,预计全面上线时间会是2017年第一季度。 Teams工具将与微软的Office办公组件深度整合,并基于Office 365的云平台打造。借助这一工具,企业可以在Office平台上打造属于自己的协作小组,进行群组沟通、文件分享、共同办公等功能。 Teams的主要特性包括:群组聊天既可以公开,也可以私密;借助微软内嵌的Skype,企业用户可以直接进行视频和语音会议;用户还可以发送Emoji、贴图、GIF等个性化信息;与Word、Excel、PowerPoint、SharePoint、OneNote、Planner、PowerBI等微软诸多办公软件深度整合,企业用户可以直接协作完成办公。柯尼斯鲍尔还强调,Teams拥有微软引以为荣的安全保护,协作沟通内容都会进行加密。 今年年初,媒体曾经报道微软内部曾经讨论斥资70亿美元收购Slack。Slack创办于2009年,上一轮融资的估值高达36亿美元。Slack的成功主要得益于看到了企业办公软件和商业聊天工具之间的中间市场。目前Slack日活跃用户突破400万人,其中包括125万付费用户,年营收达到了1亿美元。 据传微软全球执行副总裁陆奇立主微软收购Slack,但遭到了纳德拉的反对。纳德拉等部分高层认为,微软完全可以自己推出类似业务,凭借微软巨大的平台优势和用户基数来实现成功。 虽然Slack已经占据了一定先发优势,但微软同样拥有自己的优势。通过Windows、Office、企业云服务等一系列完整的企业软件服务,微软是目前全球最大的企业办公服务提供商。其中Office是全球最为普及的企业办公软件,每年营收高达230亿美元。而Office 365已经拥有8500万用户。 Exchange邮件系统在企业市场的占有率高达80%。   Slack 发公开信: http://www.hrtechchina.com/15177.html    
    微软
    2016年11月03日
  • 微软
    硅谷巨头财报比拼,微软、谷歌、苹果、亚马逊你看好谁? 本周,一些大型科技公司公布了他们第三季度的财务业绩。这些业绩成果有助于为硅谷其他公司以及整个科技行业本季度表现定下基调。 巨头的财报并不是为了回答诸如“去老牌公司还是去创业公司?”这类肤浅的问题,而是可以通过这些来科技行业巨头的“体检报告”来判断出企业级客户上升的消费水平以及日趋强烈的消费意图,这两项指标都是初创公司非常需要的。 所以让我们来仔细了解一下这些财报,也许下周你的朋友在你面前装逼的时候你可以好好的给他们上一课。 废话不多说,开始吧! 逐一来看巨头企业 我们来逐一看一下Alphabet、亚马逊、苹果以及微软的结果。Facebook的分析这里暂不列举,因为Facebook尚未公布其财报。 同样地,我们也没有因为们洛帕克市的消费者更倾向于不够买HTC而将这个城市排除在外。 根据字母表的顺序,我们先分析一下Alphabet。 Alphabet 继Alphabet陆续公布Fiber CEO离职、经历裁员、削减核心项目之后,谷歌的控股母公司终于汇报了他们在第三季度营收上不俗的表现。 正如外媒昨日的报道,这一季度业绩表现强劲。 Alphabet财报显示每股收益为9.06美元,季度营收224亿美元,相对于去年同比增长20%。高于华尔街分析师预计的8.64美元每股收益和220.5亿美元营收。 然而,这一结果背后更加复杂。Alphabet的Other Bets项目(指一些造福人类的项目)报告了一些很有趣的结果,营收增长与亏损齐飞。尽管营收和亏损结合之后数字还是比较好看的,但是有一些值得注意的事情正在发生。看看你能不能发现它: 是的,Other Bets的股权激励花费类目相比于其各团队的总收入增长更快。这意味着总的来说Alphabet在诸多开销类目中员工薪酬所占花费远比其所带来的收入要多。 对于Alphabet来说这是一个不错的选择。Other Bets的营收增长能维持在近40%,虽然这里的基数比较小,也受到了大数法则的影响,但这完全没有妨碍其5600万美元的盈利。由于Alphabet有计划在非谷歌产品上重新制定SBC策略,这里的盈利表现尤为重要。此外由于Alphabet的持续投资可能会在十年内维持现金损失的持续减少,但是如果想扭转乾坤还是很困难的。 总结:Alphabet一边依靠谷歌维持季度营收,一边继续开拓“登月”计划。 亚马逊 这家受人欢迎的电商公司本周公布了季度财报,投资者对其财报的失望立刻体现在了公司市值上。 外媒对此评价道: 继本周四公布第三季度财报之后亚马逊让投资者们大失所望。调整后每股收益为0.52美元,远低于预期的0.78美元,盘后股价大跌至少6%,327亿美元营收勉强符合华尔街的预期。 有一些变化正在发生。正如Katie Roof在其报告中指出,亚马逊曾经被大众视为是一个“典型的无利可图却能够使投资者保持热情的例子”。然而现在亚马逊因为没有足够的盈利而受到惩罚,这就是变化。 你所关心的,即所谓的AWS结果。正如CNBC指出,AWS报告的收入是高于预期的32.3亿美元,分析师预期营收额为31.7亿美元。AWS的毛利率从29.9%上升至31.6%,图表如下所示: 这一上升结果令人吃惊,同时这也意味着在云服务类别上逐渐上升的消费额会对其他诸如Alphabet或微软等公司造成影响。 苹果 苹果,围绕着其年度iPhone发布会,正处于“蓄势待发”之中。以下摘录自苹果公司季度财报中的营收额以及设备销售量: 苹果公司本季度营收为469亿美元,每股收益1.67美元。这季度苹果卖出了4550万部iPhone,930万部iPad 以及490万Mac。华尔街预期收益是每股盈利1.65美元营收为469亿美元,iPhone销售量4500万部,iPad销售量910万部。 苹果公司还在本周推出了大量的新产品,虽然关于端口可移植性和价格的问题仍在在各大苹果粉丝论坛被热烈地讨论着。 苹果预计今年第四季度的表现较去年同期表现略输一筹,这意味着它将在假期期间逐年缩水。然而苹果公司期冀着更高的每股收益,同时iPhone本季度销售额的确比华尔街的预期要好一点点,还算不错。 正如你所知,苹果可能需要一个新的产品类别来帮助它东山再起。苹果公司目前着重强调它的服务收入,将服务收入放在报告的最显要处: 服务收入增长24%,创历史季度财报新高,收益额达63亿美元 Microsoft 最后让我们来看一下微软。 微软本季度表现的比较刚,财报公布之后当天盘后股价创下历史最高纪录,以下详细标注: 数据: 该公司非公认会计准则营收为223亿美元(公认会计准则营收为205亿美元),每股非公认会计准则收益为0.76美元(公认会计准则收益为0.60美元),低于预期。 华尔街分析师预计该公司每股收益0.68美元,总收益217.1亿美元。 此外正如Mattermark在这些结果之后所报道的一样,该公司的云业务正在面临缩减: 微软似乎正在向着自己200亿美元的商业云业务运行率目标努力着,首次报告了组合毛利率的一系列业务。具体数字应该超过我预测的49%,值得一提的是“季度增长7个点。” 这意味着微软过去的毛利率表现更差,但是它也在做出一定的补救工作,通过出售云服务希望获得最终的收益增长。 而且你不能回购那些你用作员工补偿的股票,用来避免以一致激励而没有收益的名义来支付更多的短期现金!   本文来自猎云网,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lieyunwang.com/archives/232329
    微软
    2016年10月31日
  • 微软
    在美华人最高管理职位,微软全球执行副总裁陆奇宣布离职 根据美国媒体Recode报道,微软全球执行副总裁陆奇,因为之前自行车运动受伤,伤情加剧,已经从微软正式离职。   从2008年加入微软,陆奇在微软已经度过了8年时光。同时,他和微软另一位全球执行副总裁沈向洋是目前美国科技行业中担任最高管理职位的华人。   回顾陆奇的履历,广为人知的是1998年他便加入雅虎,任搜索与广告技术集团高级副总裁,负责开发网络搜索和商业化平台。   雅虎期间,陆奇从一个普通工程师一步步的成长,2006年4月14日,陆奇被任命为雅虎的资深副总裁,2007被再次提升为雅虎执行副总裁。   在雅虎期间,陆奇曾参与雅虎对搜索引擎Inktomi的收购,并主导完成系列整合。接着又率领团队开发“巴拿马”平台,与谷歌广告平台抗衡。   10年之后,也就是2008年8月,陆奇从雅虎离职,于2009年1月5日正式加盟微软任网络服务集团总裁,主要负责搜索、网络广告、网络信息和通信服务等互联网业务,在当时这是大陆华人在外资科技公司总部所任职位的最高级别。   作为微软在线业务部门总裁,陆奇是微软四大业务部门负责人之一,掌管一支3000至5000多人的技术团队,亲手打造了微软必应搜索引擎,并直接向CEO萨蒂亚·纳德拉汇报。   同时,在微软数次高层调整中,陆奇的地位一直非常巩固,领导Office、Office 365、Skype、Bing、Yammer等诸多业务的研发,为微软的搜索、生产力、通讯全线业务提供技术支持。   在硅谷,陆奇是出了名的工作狂,一位与其共事过的雅虎同事曾表示,陆奇一天工作近20小时,经常是凌晨入眠,早上四五点起床。另外,相比很多华人工程师,因为沟通能力强,所以可以迅速的融入美国主流社会,并且在雅虎、微软多年任职高位。   事实上,今年以来,已经有多位微软高管离职,其中包括首席运营官COO Kevin Turner,他一度被列为微软新CEO的候选人,但最终“不敌”纳德拉,败下阵来。除此之外,不乏公司副总裁、首席技术官等职位,也被传出默默卸任。   业内分析,这是在纳德拉成为微软CEO后,微软专注于向云和移动转型。部分人员的离职,可能是微软部门重组,以及寻求Azure云服务更好与亚马逊AWS竞争的一部分。   有意思的是,去年底的时候,就有传言称陆奇即将离开微软,加入Uber出任CTO职位,只是后来证实只是传言。   这一次,陆奇的离职有些突然,因为就在今年8月微软小冰4代的发布会上,陆奇还出席并且作了演讲。虽然Recode报道陆奇是因病离职,但作为一个工作狂,他本人定不会就此放下事业,要么加入其它科技巨头,要么会选择创业。
    微软
    2016年09月2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