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三大HR理论
    阿次:AI时代被颠覆的三大HR理论 一个时代的落幕,连招呼也不会打的,曾几何时,以家乐福为代表的商超门口车水马龙,而现在门可罗雀,纷纷关门了结;曾经百货商店和高端商场鳞次栉比,现在徐家汇商场一家接一家在关门转型,曾经报刊亭和电话亭满大街都是,现在悄无踪影,有一本书《消失于互联网时代的100件事》,随便翻一翻一定会勾起你很多的回忆。 有人说这是一个ABCD的时代,A代表人工智能,B代表区块链,C代表云服务,D代表大数据,这四个基础建设构建了一个全新的时代,体力劳动者以肉眼可见的速度被颠覆,无人工厂和自动驾驶的出现,让最广大的体力劳动工人改变了工作形态,其实受影响的不只是体力劳动,也包括脑力劳动者,比如瑞银集团的交易大厅,原来有超过1000位高知分子在运用脑力劳动服务高端客户,今天交易大厅已经完全见不到人了,一切都是自动撮合交易,甚至量化交易。   三大被颠覆的HR理论 在这个AI时代,最大的改变不是让谁没有了工作,而是让人力资源的几个底层逻辑被颠覆,一共有三个被颠覆的底层逻辑: 第一个被颠覆的是活力曲线应用 GE杰克.韦尔奇提出来的活力曲线把员工分成三类:资本、资源和成本,分别占比20%、70%、10%,资本就是创造增值回报的人,资源就是等价交换的人,而成本则是要被淘汰的人,我认为未来的人力资源领域,但凡重复性和标准化的工作都是可以被人工智能所取代的,唯一还留下来的就是只有人力资本了。从激发组织活力的角度来看,传统的方式是把成本的10%淘汰掉,而这个时代,因为评估方式的不同,我们很难找出10%是谁,所以人才管理的基本理论将会改变为如何挖掘潜能,而每个人都是有其潜能的。 第二个被颠覆的是能力模型理论,传统的能力模型会考虑知识,表现为招聘的时候有学历要求,可是未来的知识变得很容易获取,知识的多寡不再是衡量人才的关键;技能,表现为招聘人才的时候要求有同业经验,未来的经验将会变成负资产,因为你所面对 的问题都是全新的,依靠以往的成功经验是无法解决新问题的,所以这一项也不再重要;品格,表现为价值观是否符合,是否认同愿景和使命,这个的确会继续存在且更加重要;才干,表现为天赋的部分,这也是未来的关键。所以简单来看,就是人才的共性部分减少,更多的是个性部分的展现,这也是能力模型不再流行的原因。模型的本质是人才的整齐划一,追求的是全才(人中之王),而未来唯有创新更加重要,所以个性化才是主流,这个时候天才更加有效(天才就是比人才多个二的人)。第三个被颠覆的是绩效评估方式,无论是评估的方式和手段,都完全不同了,单看结果的KPI/EVA不再重要,自下而上的PBC有点挖掘个人潜能的意思,然而OKR更加强调目标的重要,指标不再那么重要,不过曾经很强到OKR的Google现在干脆 放弃了考核一词,本来Google就要求每个人每个月都要花20%的时间去做和本职工作无关的事情,这还怎么考核啊,所以现在干脆改为了绩效回顾和反馈(PRF:People Review & Feedback)的环节,只要你们每一到两个月聊聊工作就可以了,重要的是反馈,而不是打分。这个改变的底层逻辑就是一切以创新为基础的都是很难考核的,而激发创新靠的不是绩效评估,基于性恶论的管理要转变为基于性善论的领导了。  五大未来重点 讲了这么多要被颠覆的部分,那么有哪些是不会改变的呢?基本上有以下五个部分是不会改变的:   创新能力: 未来唯一需要的能力可能就是创新能力,因为所有重复性的工作都可以很容易被不知疲倦的机器所取代。 发现优势 :以往的人力资源管理理论在人才培养方向上是补短板的思维,未来将是发现优势的行为为主了。 企业文化: 人力资源有一个核心使命就是构建企业的独特文化,用文化来筛选人和培育人,因为任何资源都会枯竭,唯有文化生生不息 。 业务导向: 成功的人力资源都可以成为公司的二号位,意味着老板负责吹牛,而HR要负责把老板吹过的牛变成现实。 组织能力: 一个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或者说是护城河不能是规模、技术 、资金、成本这些硬实力,而应该是文化、士气、组织能力这些软实力,软实力主要靠HR来实现。人工智能时代来临其实影响了几乎所有的人,经常有人来问我孩子要考大学了,什么专业最好?并且问我当年是什么专业,我说我本科是读计算机 的,不过我不建议再去读计算机,原因是码农也是很快 要被AI取代的一个岗位,就如同律师、会计师、交易员、部分设计师,这些都是很容易被取代的,唯一不会被取代的可能就是我母校里那个“自由而无用的灵魂”的学科,朋友马上反应出来就是哲学,我说对的,这个肯定不会失业,因为本来也找不到工作,所以就没有失业一说了。说真的,未来只有两类工作可能很难被取代,一类是有温度的服务工作,一类是要创新的研究工作。   备注 :本文是作者在4/26日人力资源技术峰会上的演讲摘录,图片均来自演讲的PPT。
    三大HR理论
    2024年05月0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