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吉工家
    【国内】吉工家获高瓴红杉B轮亿元投资,实现建筑劳务用工全周期闭环 据悉,建筑劳务综合服务平台吉工家于近日公布亿元人民币B轮融资,由高瓴创投、红杉中国共同领投,源合资本担任本轮独家财务顾问。此前,吉工家曾获得华图资本、广联达英诺基金等机构的投资。本轮资金主要用于提高产品体验、扩充团队和市场运营推广。 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0年我国建筑业总产值突破29万亿元,同比增长11%,得益于建筑数字化进程加快,人均劳动生产率涨幅明显。 数字化转型的火热从资本市场可见一斑,据天眼查数据统计,2021年参与融资的建筑行业企业达1046家,金额在千万级以上的有232家,分布在生产制造、工程SaaS、软硬件服务、装修资管等多个领域。 在赛道众多的建筑行业,劳务是数字化进程相对较快的赛道之一,即便如此,我国数字化进程仍落后于发达国家。根据中国建筑业协会统计,在2018年,我国建筑信息化占总产值的比例为0.1%,投入比仅为发达国家的1/10。该领域的另一家企业鱼泡网,去年10月宣布完成Pre-A轮融资。这背后是明确的政策导向和成熟的互联网人力解决方案。 2021年,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等12部门联合印发的《关于加快培育新时代建筑产业工人队伍的指导意见》明确提出目标:到2025年,符合建筑行业特点的用工方式基本建立,建筑工人实现公司化、专业化管理,建筑工人权益保障机制基本完善;建筑工人终身职业技能培训、考核评价体系基本健全,中级工以上建筑工人达1000万人以上。 目标的背后是强烈的市场痛点。 在如下图的独特劳务人员共享+灵活用工模式下,呈现工人管理难、工资发放乱、项目进展慢的特点。 一个建筑项目往往需要大量工人,传统的招聘模式是工头自己招揽、工友相互推荐、或从劳务公司招聘,经常存在工人质量不高,或者工头招不到工人,而工人也处于长期找不到工作的情况。 招聘完成后,工头还需负责协调管理工作,包括工人日常工作、记工记账、工资发放等。在“记工记账”方面,不少工头、工人还在采用传统的笔记本记工的方式,这种粗放式的记工模式,容易造成建筑企业、包工头、工人三方出现错记、漏记,最终核对工时有出入的情况出现,进而引发劳务纠纷。 针对上述痛点,建筑劳务综合服务平台吉工家,在过去的一年中初步完成了建筑劳务用工全周期闭环。 在招聘环节,吉工家APP的找活招工模块,打破市场上供求双方的信息不对称,对工人和企业进行快速匹配,提升招聘效率,类似建筑行业的“BOSS直聘”。“互联网让工人与工头之间的依附强度发生了变化。”吉工家创始人兼CEO寇永聪说道。据介绍,平台月活用户为500万左右,60%以上的用户超过40岁,日更新岗位近20万。 在记工记账环节,吉工家APP的记工模块将25种记工场景在线标准化,工头、工人双方可实时记工、对工、对账。据介绍,平台日均记工记账金额已达到3亿元。相比传统的手工记录方式,云端数据不仅准确还降低了丢失风险。“相关政策规定建筑企业必须和政府、银行开设共同监管的企业银行账户,并将工程款按照一定比例存至该账户中,专门用于工人劳务工资的发放。而吉工家的记工记账功能为后期工资提供了结算依据,可以有效的帮助解决欠薪问题。”寇永聪表示。 在劳务管理环节,吉工宝APP是吉工家旗下向建筑企业和项目的工程劳务用工管理平台。在管理工人模块,通过标签和评价功能形成工人档案。在项目管理模块,通过图片和文字向工人传达任务,实时监控项目动态;在线登记材料出入库记录。在项目报表模块,可查看各类出勤数据和项目管理统计数据。 在劳务工资结算环节,吉工家开发的建筑劳务支付系统与支付宝、微信支付合作,工人、工头、用工单位三方线上实名确认工资单,工头通过吉工家上传经工人确认后的工资单,建筑公司通过吉工宝电脑端核对工资单后,将劳务工资通过企业支付宝支付给建筑劳务公司,劳务公司按灵活用工相关要求扣除对应税金和管理费后,通过支付宝的总分账系统分发到工人个人支付宝账户中。 相对于同行或To B、或To C的模式,一般而言,既To B又To C意味前期推广成本可能更高一些,而且在执行中可能会触动到一部分人的奶酪。但是吉工家找到了自己的解决方法,他认为,不论是B端还是C端,平台在运营推广过程中都会先选择相信移动互联网能够为他们带来实实在在价值的企业与人,当这样的群体越来越多时,就会形成一种正向趋势,引来其他企业和用户的关注和尝试。 首先,在B端,吉工宝的目标客群是近400万的中小微建筑企业,他们的数字化转型意愿十分强烈且更容易接受标准化的产品模式,市场空间巨大。目前已经有数百家企业选择用吉工宝APP管理系统,其中部分企业也通过劳务支付系统来发放工人工资。 其次,在C端,工头和工人也是如此。当工人在吉工家上找到了工作,还收到了白花花的银子,他一下就觉得这个平台太好了。而工头发现从平台上可以招到工人后,就和他的老乡兄弟们说,大家各自去平台上找工作吧,我下一个项目还没找到,你们不用等我了。他之所以能敢这样放走工人,是因为他知道下一个项目来了后,他还能够在平台上招到新的工人。寇永聪补充说到。 在获客成本方面,寇永聪认为,成本是一方面,成本之外,如果只做To C的话,一定阶段后会遇到天花板,而吉工家将B、C两端联动,实现产业闭环,刚开始会比较辛苦,但后面形成协同效应后又会反哺另一端,反而成了我们的竞争优势。在殊途同归的的状态下,这种模式反而成了吉工家的竞争优势。 在盈利模式上,平台收入来源于招聘的双端交易费用和吉工宝的SaaS订阅费。客单价在两万元至五万元区间。据介绍,吉工家去年收入增长200%,用户续订率近80%。 即便如此,近年来建筑业房屋施工面积增速减缓,市场对建筑工人的需求降低,其次随着技术的进步和外卖、快递等职业对工人的分流,是所有建筑劳务服务平台都会面临的问题和考验。对此,寇永聪表示并不担心,“房地产行业的特点就是周期性很强,而建筑业除房地产外还有其他基建领域,市场广大。比起这个,更重要的是建筑行业的工人可能是被互联网改变的又一波群体,我们恰恰感觉到是建筑市场的波动造成了工人开始越来越愿意和习惯于在移动互联网上找工作。一个欣喜的情况是,后台显示部分其他场景的工人在27、28岁时因成家立业、结婚生子等现实原因,对资金需求较大,不断有人从其他行业转型到建筑业以获取更多收入。对中小微建企来说,他们数字化转型意识的觉醒,现在正是把两端打通进行赋能的绝佳时机。” 下一步,吉工家将继续打磨产品,提高用户体验和粘性,获取更多用户。未来,还将继续打造B、C两端联动壁垒,实现建筑劳务用工全周期闭环。 投资人说 高瓴创投项目负责人表示:中国建筑产业每年产值超过25万亿,但信息化率不足1%,尤其在建筑劳务市场,数千万建筑工人务工、记工以及用工单位的招聘需求,急需有好产品能够系统化、数字化地去满足。我们欣喜地看到,面向这一市场的吉工家从工人和用工方两端的需求出发,在过去一年中完成了建筑劳务用工周期的闭环建设,它不但能替代传统的打卡机和微信群,提升建筑劳务管理中的效率;还帮助建筑产业工人和用工平台之间更有效、更高质量的链接。期待吉工家为产业创造长期价值。 文章来源:36氪 作者:吴思瑾 图源:吉工家
    吉工家
    2022年03月09日
  • 吉工家
    从记录工时切入,“吉工家”要打通建筑产业链 建筑业蓝领,就是我们通常说的“农民工”。根据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副部长邱小平日前公布的数据,截至2016年末,全国农民工数量达到2.82亿人,其中外出农民工1.69亿人,分别比上年增加424万人和50万人。   “吉工家”联合创始人王颖曾认为,农民工的第一痛点是找工作,所以在2016年2月,公司成立之初时叫“易找工”,顾名思义就是给建筑业蓝领搭建的找工作平台。建筑公司、包工头、或者班组长可以在平台上发布招工信息,工人也可以上传自己的简历,双方互相匹配。并且,辅以交友功能,后期还施行全实名制,如果遇到虚假消息,也可以实名举报。   但后来发现,只有10%-20%的农民工会在找工作这件事情上焦虑。因为农民工基本都跟着同乡的包工头组队出去接工程,施工期通常是成年累月,所以他们的工作相对而言较稳定,80%的农民工认为找工作不是很迫切。不过,巧的是,他们都有记账、记工的需求。因为在工地上,没有考勤机,做一天工算一天钱,都是包工头、工人分开记录,容易出错。 所以,2016年4月份,“易找工”更名“吉工家”,从记录工时这个点切入。在“吉工家”产品中,记录工作时会通知对方,也就避免了包工头和工人的记账错漏。   说到这里,自然联想到,我之前报道过的服务业蓝领产品“记加班”,也是同思路。但这毕竟是一款工具,更多是入口的作用。要变现或者发展,还要依靠其他的延伸。   并且据我了解,目前农民工最大的痛点应该算是拖欠工资,因为建筑流程是后付款,所以每年都会出现各种各样农民工讨薪的问题。此前有创业公司尝试,让建筑公司预付款,试图改变现金流向,但做起来比较困难。对此,王颖表示,其实建筑公司都希望合规管控,项目开发前也有交保证金,但是根据国家流程,需要移交档案馆之类,一套流程走下来,就自然延时很严重。至于欠薪问题,往往真相是,包工头在预定工期内没有完成工作,所以得到的报酬也相应减少,与自己预期不符,就会组织农民工闹事。   当然,“吉工家”对此也有一些解决方案,例如,吉工家开发了一个“吉工家管理”,就是给建筑公司用的管理版本,包工头上传组队信息,工人每天的工作都有记录。这样,建筑公司就掌握了“谁每天干了多少活”。这样一来,还有利于做招聘。在APP中,建筑企业可以发布项目,包工头报名,然后项目的进度、管理也都可以同步,最后甚至可以直接发工资。 此外,王颖还分享到,在80年代初的时候,建筑企业是自有工人做工,但容易导致做工不标准,并且工人积极性也不能保障,之后国家逐步将企业和工人分开,由编制改成了包工制的形式,而如今,又出现了信息不对称的问题,所以,国家现在出台了相关政策,要求建筑业公司在关键岗位要培养自己的产业工人,这就意味着,建筑公司需要路径去触达工人,而“吉工家”就可以做这个桥梁。   至于推广,建筑企业的获客就是靠线下逐家去谈,据王颖透露,吉工家管理APP上线后即在中建一局西南分公司、中建八局西南分公司等多个建筑企业的工程项目中得以应用。其中,中建一局西南分公司隆鑫•印象东方项目部与吉工家达成战略合作。中建八局西南分公司成华奥园广场项目、川渝高速项目应用吉工家管理APP。   而工人方面,则是通过线上媒体传播。吉工家曾经去工地做推广,但工人没有耐心听很多,接受度较差,反而吉工家在头条号做了“关爱农民工在行动”自媒体账号,吸引很多流量过来。据说,每周都有10万+以上的文章,最高的阅读量在700-800万。就这样,运营接近一年,吉工家平台上已经聚集了50万农民工用户。另外,吉工家还通过“合伙人”的形式,在全国各地招募负责人。   关于盈利模式,王颖告知目前主要有两方面收入来源。一是,企业或者包工头在急需用工的时候,吉工家可以负责“急聘”,由吉工家负责给企业输送人员。再一个是,通过保险变现,企业有给农民工买保险的需求,农民工也会给子女买保险,吉工家目前已跟众安保险合作,会通过保险返利。   值得一提的是,吉工家创始人兼CEO有20多年建筑从业经验,并自有一家新三板上市公司——盛邦建设股份有限公司;而联合创始人兼COO王颖是原米兰网联合创始人,11年互联网电子商务从业经验,7年团队及项目管理经验。公司位于成都,团队目前接近30多人,大部分为技术、运营。   按照王颖的逻辑,服务业和制造业蓝领基本已经融入城市,但是建筑业农民工只受到互联网的初步洗礼,没有线上消费的习惯,这时候开拓应用场景是一个很好的时机。假设后期理想的状况下,平台可以给工人直接发工资,那么就会有资金沉淀,可想象的空间就更大了。   据悉,吉工家在2016年获得了华图资本领投的1000万元天使轮融资,目前已启动下一轮融资,之后还会探索建筑农民工培训方向。 来源:36氪,作者:徐宁,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36kr.com/p/5066432.html
    吉工家
    2017年03月2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