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用户运营
    补贴用户 10 亿,Boss直聘是怎样做招聘平台的增长、留存和平台生态 今年 7 月,Boss 直聘启动了“百万 BOSS 拾亿计划”:该活动针对平台新注册企业的第一决策人,注册后 30 天内通过职务认证可获得价值上千元的平台商业产品,帮助用户精准触达优质求职者,提升 Boss 的招聘效率。 活动启动后第一周,有超过 5000 家企业注册。参加本次活动公司主要是中小企业的决策人。它们和大公司比,缺少品牌效应和发声渠道。 据了解,目前 Boss 直聘的注册用户在 6000 万以上,日活在数百万的量级。根据七麦数据的统计显示,近两年来 Boss 直聘在 iOS 应用商店商务榜(免费)保持在前五名,从 2019 年以来,更是和钉钉一起交替占领该榜第一的宝座。在商务榜(付费)排名中,Boss 直聘几乎在第一的位置保持了半年。 oss 直聘是行业内较早开启直聊模式招聘的公司。但能够让平台持续快速发展的深层动力,更多来自于精细化运营。另一方面,作为以 B 端为主要收入来源的招聘平台,单靠“烧钱”换取增长是一定走不通的,补贴背后的最终目的,是要获得 B 端的付费认可。 基于此,36 氪专访了 Boss 直聘相关负责人,复盘了平台发展过程中的几个问题: ·       做双边市场的拉新,Boss 直聘是如何制定用户增长的策略? ·       对用户,尤其是付费的 B 端招聘者,怎样做才能让他们更好的在平台上留存? ·       如何平衡商业化和平台生态? 补贴方式拉新的前提是产品能够做到用户留存 Boss 直聘虽然有 To C 的属性,但是本质上还是一项企业服务,必须要在自身商业模式得到验证后,才能进行规模增长。本次的 10 亿补贴计划,是基于 Boss 直聘对平台上 B 端企业的了解,并建立在商业闭环基础上的。 第一,“直聊”的招聘模式对长尾用户更具吸引力。据 Boss 直聘的统计,在平台上招人的很多企业是中小型公司,由于品牌知名度低、人才预算有限等问题,这些企业面临招聘困境更加严峻。对求职者来说,中小企业绝对数量多,质量参差不齐,因此更愿意看大公司的机会。 Boss 直聘在招聘效果上的优势是让中小企业长期选择该平台的一大原因。直聊模式能够让业务部门的直属领导或公司负责人来进行招聘沟通,一方面表达了对人才尊重和诚意,另一方面更容易说清楚具体工作内容,最终提升了企业的招聘效率。 第二,用户对提升效率产品有明确的付费意愿,并且会进行自传播。Boss 直聘根据以往平台内中小企业的运营经验得出:企业负责人在使用过相关商业产品后,留存和复购有明显的提升。并且,通过 Boss 直聘的用户调研,发现这类企业也有很强的自传播属性。 Boss 直聘 CEO 赵鹏告诉 36氪:“老板们很精明,平台很难直接用钱来买到他,或者买到他的分享。但是老板之间,愿意分享自己解决问题的经验,这符合他们的社交心理。” 用户做到自增长时,广告的效应才能凸现 除了商业化产品补贴,Boss 直聘也举办了“马桶招聘节”,并投放了 2018 年央视的世界杯广告,实现了较快的用户增长。 2019 年春节前,Boss 直聘进行了一次大规模的营销活动,总共投入数千万。全面的覆盖和轮播无疑刺激了准备来年换工作的人。节后首日,Boss 直聘单日新增用户创下历史新高,较 2018 年同期增长 3 倍,单日活跃用户也较去年同期增长 4 倍。 对这样出色的投放 ROI 效果,Boss 直聘认为最重要的原因是平台已经积累了不错的口碑,能够做到自增长。在此基础上,2019 年春节的投放才会有叠加效应,在招聘旺季影响更多用户主动使用。同时,由于有之前用户基数的积累,自传播裂变速度会越来越大。反之,如果平台在品牌影响力和产品力都不够强大的情况下打广告,只会是“昙花一现”的结果,广告的性价比会非常低。 产品符合用户的使用习惯,对 C 端和 B 端的运营逐步精细化 提升用户体验是平台留住用户的重要指标,Boss 直聘通过在产品功能上的优化和更加精细的用户运营,在 C 端和 B 端做出了更多的差异化。 在 C 端,求职者的使用行为往往是类似的,直聊模式也逐渐成为各大招聘平台的标配。差异化在于对用户更精准的职位推荐。在用户画像方面,除了静态的个人基本信息、简历、意向薪资等,Boss 直聘也会根据动态用户的使用行为,如:最近来访的频次、点击的偏好、沟通过的职位等,来判断求职者目前换工作的意向,并推荐面试机会。 而在 B 端,各个招聘平台的差异性会更明显。大部分的招聘网站,主要服务对象还是 HR。对这些以招聘为主要工作职责的人来说,往往是在 PC 端完成固定的招聘流程。但 Boss 直聘上七成以上都是非人力资源部门的招聘者,这些人使用招聘软件的一般是在碎片化的时间,且在移动端。因此,在产品的功能设计上尽量去保证非职业招聘者体验,是 Boss 直聘留住用户的关键。 除了更早的布局移动端外,Boss 直聘在招聘者端做了细致打磨。一方面,平台会根据招聘者的使用习惯,为企业推荐其偏好的人才。比如:某些公司对学校或者有大厂经验的人有偏好,这时 Boss 直聘会推荐更符合企业需求的人才。通过算法,即使不同企业招聘同样薪资、同样岗位的人选,也会是“千人千面”的结果。 另一方面,平台会根据招聘者日常的工作习惯,进行产品优化。例如将 Boss 分为“主动型”和“被动型”:主动型的 Boss 更乐于主动向匹配给他的求职者发起聊天;而被动型 Boss 则不太擅长开启聊天,平台为被动型 Boss 准备了一些可以直接用的常用对话,让他们可以用此破冰。 便捷的招聘体验和健康的平台生态是创收的前提 目前,大部分招聘平台的商业模式都是向企业端收费。真正能够打动企业付费指标,是该平台的用户体验和招聘效率 。 对非职业招聘者来说,尤其看重自身在招聘上的时间效率。因此,他们对能够节约时间的产品有很强的付费意愿。Boss 提供了解决这类痛点的产品,如“牛人直通卡”和“牛人炸弹”,能够让老板批量化的发现并触达“牛人”,同时进行诚意满满的邀请,提升 Boss 的招聘效率。 不过,过于短视的商业化产品会影响求职者的体验,最终伤害到平台的变现能力。Boss 直聘对发布职位和触达牛人的规则做了管控。对于大量招聘推销、理财等职位的企业,Boss 直聘会谨慎甚至不发布该类型的职位。 此外,Boss 直聘还在求职者权益上进行大力的投入。在保证平台上账号的清洁度的同时,为求职者在与企业出现纠纷提供法律咨询和法律援助。 作者:地中海蓝 原文链接:http://36kr.com/p/5231505
    用户运营
    2019年08月20日
  • 用户运营
    在拉新上面,在线教育平台该如何在较短时间获取用户? 摘要: 在线教育遇到最大的问题之一是用户运营,有部分平台在投放方面的花费比起传统教育机构要高,而入不敷出的结果,让很多人头疼。 在日常工作中,在线教育遇到最大的问题之一是用户运营,有部分平台在投放方面的花费比起传统教育机构要高,而入不敷出的结果,让很多人头疼。一般来说,运营会分为几类:市场营销、用户运营、内容运营、社区运营、商务运营,无论是哪种运营,到头来还是为平台贡献客观的数据。   在在线教育里面,很多运营人员都被笼统的归为用户运营,包含了市场营销、内容运营、社区运营、商务运营。在一个以内容和老师为核心的平台,用户的运营是至关重要,而无论哪种方式带来的数据,结果都是变成一个个浏览量,或者注册量,还远没有上升为用户层面,唯有在平台有足够的时间成本,才是一个有分量的用户。   各种的在线教育平台都有自己的手段去获得用户,最常用的是公关三步曲:基数用户量、造势稿子、活动,三个环节不断循环。而这也是很多平台风光得好,而有消失得很快的原因,通过外部有意的宣传,带来的只是公关公司给你看到的结果,恰恰并非一个良性平台需要做的。并且带来的一个弊端是用户流失极其严重,大部分的用户都是猎奇的心理来看一看,不带走一片云彩,确实造就海市蜃楼般的感觉。   互联网运营有被戏称三部曲的六字用户运营真言:拉新、留存、促活。任何一种的活动,甚至营销都要建立在任何一个中去,否则只会是无用功。而在拉新上面,在线教育平台该如何在较短时间获取用户?   扩大覆盖面:员工自媒体化 最近两年,自媒体成为互联网人士必不可少的话题,而也有不少人的从事自媒体活动,当然也有优秀的公司用自媒体来武装公司。而在扩大覆盖面上面,在线教育们应该鼓励员工自媒体化,用自己为公司代言。过去,我们是被公司代言,如今我们要让自己为公司代言。互联网带给教育的变化之一教师不在是一个大系统下部分,而是能够自成系统,老师为公司代言的时代。   在此过程中,公司会遇到比较多问题:比如员工积极性不高、比如工作耽误、比如作假等等,但是这些在一个开明的领导下,问题比较容易解决,只要把此作为战略计划,那么就必然会得到执行。我们不渴望能够得到100%的转化,而能够有30-50%的转化就是成功了。自媒体化的好处不单是我们所认知的那些,还有这些:   (1)为市场提供人。无论来自各个行业,都要有自己的员工,让员工把平台覆盖面做广,不要只局限与那几个在线教育圈子,因为很快会发现来来去去就是自己在自娱自乐;   (2)参与感。小米营销的法则之一,让员工有使命感,而非变成一个打工的角色,一起与领导参与到一个平台的建设与发展中,让公司一条心;(3)融资面广。作为创业公司,融资是必不可少的元素之一,那么只局限在一城一地中,就错失很多资源,因为即使教育有千亿的市场,但是对于大部分投资来说,教育还是太小了,而且每个领域份额都不大,难以做大,就是小打小闹,这也是为什么如今在线教育不断融资就会成为关注的一个点,能够得到看好就代表踩在一批炮灰往上走了。   与学校合作,开发项目 在线教育是一个比较广的概念,有些项目的本身是适合与学校合作。在学校看来,如果能够免费使用某个系统,来为学生谋取更好的教学资源,相信大部分学校都是愿意了,排除各种的所谓的斗争之论。通过自身平台为学校开设专门的学习通道,让更多的学生成为平台的利益者,但是为什么那么多平台都有跟学校合作,就是不成功?因为大部分的平台看重学校里面的钱袋子,而非真的从学校出发,每个来到学校都谈是怎么赚学校的钱,可想而知一个传递知识、开发用户为目的的目标就变质,谁还会为了用户而考虑,而这就是创业公司的短视,也是为什么大型互联网机构更加受学校欢迎原因,因为人家是真合作。   不要让你们现在看到的合作来说事,就我知道而言,除了网易等几个机构还算可以的话,其他都是变质的。不用说获得用户,就说留住用户就基本很难,当然这里的一些公司本身就是不需要用户,只需要客户,本身这样子做无可厚非。   如果跟谁学跟某个学校合作,推出实验班,就类似最近佛山南海区全区几十所学校共同开发的“朝阳学堂”平台,而能够提早把它弄到跟谁学上面,何乐而不为。创业是要生存第一,但是教育的意思就在于有长远的布局思维,一城一地的得失,未来必然会返回来了,社会都是平衡的。   与互联网公司合作 这里说的合作并非投放方面的合作,而是更加深层次的合作,比如很多平台都投放竞价,都有教育产品,这些不是这个合作,而是共同开发一个项目,或者合作推出某些活动或者营销手段。传统教育机构都频繁跟互联网合作,就是看重它们背后的互联网资源,并且能够通过这种深层次的合作带给公司员工潜移默化的变化,这才是合作的目的,而非真是为了表面大家都看得到业绩,或者带来用户,因为这些都是有时间性,而唯有思维才是自己的。   这是最短获得用户的手段,但是确实最难,因为能够被互联网大机构看得上本身就很难,除非本身就有一定的领域地位。但是对于BAT而言,它们是愿意与各大小平台合作,毕竟本身它们都不知道在线教育是如何做?为了更多的数据,它们不怕折腾,不怕合作,只要活得要好,或者项目要好。   这次说的三种方法都比较大,比起以前嘉榔说过一些运营手段有所不同,后者更加细致,易于操作,而这次就是从整体战略层面出发。如果觉得有用就可以继续往下思考,嘉榔能够提供就是一个导火线,剩下就靠各位演化了!   【作者注:黄嘉榔,微信公号:hjialang,交流微信:xjialang】
    用户运营
    2015年06月3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