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营销
    剧透:LinkedIn或将新推针对中小企业的“高级公司页面”(Premium Company Page)订阅服务,预计每月99.99美元 据悉LinkedIn或将推出针对中小企业的新订阅服务——Premium Company Page。这项服务每月费用起价为99.99美元,提供AI内容生成和粉丝增长工具等功能,旨在提高公司的可见性和吸引力。这一举措体现了LinkedIn在微软的领导下,不断多样化其商业模式并提升用户体验的努力。尽管LinkedIn长期以来因过度自我推销而饱受批评,但该平台正试图在其他社交媒体和搜索平台的混乱环境中,为专业人士和高端用户创建一个可靠的专业空间。 LinkedIn,这个聚焦职场人士的社交平台,最近悄然测试了一项新服务,旨在为中小型企业提供更多增值功能,同时也为平台本身带来新的收入来源。据TechCrunch报道,这项名为“Premium Company Page”的订阅服务,每月费用高达99.99美元,其中包括使用AI来撰写内容、增加关注者数量等一系列功能,帮助企业提升其在平台上的知名度。 注意的是高级公司页面Premium Company Page的定价并未立即披露,但似乎有资格使用该页面的管理员可以看到它。这位营销顾问指出,费用从每个页面每月 99.99 美元起,每年订阅费用降至每页面 839.88 美元。这一举措反映了LinkedIn在其母公司微软的支持下,如何持续多样化其商业模型并试图提升整体的用户实用性。 长期以来,LinkedIn一直被批评为过度自我推销的平台,甚至在用户意识到其收集的个人数据量时会感到有些不安。然而,正如市场观察者所指出的,当前LinkedIn正处于一个绝佳的机遇期。在其他社交平台和搜索引擎广告及算法主导用户发现内容的大背景下,假信息横行,LinkedIn则在寻求为专业人士和高端用户打造一个更安全的空间,成为记录职业生涯的社交档案。 此外,LinkedIn为不同需求的组织和个人提供了不同的高级服务,包括针对求职者的Premium Career、为商业智能设计的Premium Business、面向销售团队的Sales Navigator、专门为招聘和人才寻访设置的Recruiter层级服务,以及LinkedIn Learning的专业发展课程。 Premium Company Page在某些方面与LinkedIn现有的功能类似,例如,页面管理员可以查看最近访问者的信息(前提是这些访问者没有关闭隐私设置),并可以邀请这些访问者关注页面。此外,管理员还可以在页面顶部显著位置创建带有联系方式或网站详情的“行动呼吁”按钮。而LinkedIn在个人资料页面大力推广的推荐信功能,也将在这些高级页面上得到强调。 今年 3 月,LinkedIn该公司宣布, 2023年高级用户订阅量同比增长 25%,达到 17 亿美元。总体而言,该公司当年的收入为 150 亿美元,其中招聘业务占 70 亿美元。 LinkedIn在此次更新中大力推广的AI写作帮助,以及新近加入的页面认证标志(黄金徽章),都标志着该平台在利用AI技术和增强用户信任方面迈出的新步伐。随着这些变化的推出,LinkedIn希望能够为用户提供更多的价值,同时也为自身的持续增长铺平道路。
    营销
    2024年04月18日
  • 营销
    招聘公司24 Seven收购人员配备公司McKinley Marketing Partners,提升人才解决方案 美国私营营销、创意和技术招聘公司之一 24 Seven 欣然宣布收购 McKinley Marketing Partners。McKinley Marketing Partners自1995年成立以来,一直为各行各业的领先商业、政府和非营利组织提供营销、传播和创意人才解决方案。公司通过合同、直接聘用和项目安排等多种方式,为客户提供顶尖人才。McKinley Marketing Partners 的总部位于华盛顿特区,在达拉斯和休斯顿也设有分支机构。 这是 24 Seven 在 2023 年的第三次收购。 "24 Seven 首席执行官 Anthony Donnarumma 表示:"我们非常欢迎 McKinley Marketing Partners 加入 24 Seven 的品牌大家庭。"该团队长期以来的良好声誉和深厚的营销资源知识令人印象深刻。我们的联合将提升我们提供的人才解决方案,并进一步扩大我们在主要市场的影响力。 McKinley Marketing Partners 首席执行官兼联合创始人Michelle Boggs与大家分享了她对迈入新篇章的热情。"Boggs 将继续担任 McKinley Marketing Partners 的战略顾问。"现在,通过将我们兼容的文化和对质量的承诺与 24 Seven 相结合,我们的影响力和资源得到了放大,使我们能够建立更具影响力的联系。 关于 24 Seven 24 Seven 与公司合作,通过提供合适的人才、创新和洞察力来完成营销、创意和数字工作。在当今不断变化的环境中,我们帮助企业驾驭变革,从而产生有意义的影响。我们提供的强大服务套件使我们能够为任何情况确定定制的人才解决方案。24 Seven 品牌家族包括以下子公司: The Sage Group为各行各业的领先企业提供卓越的市场营销和业务运营顾问、承包商和长期人才,帮助他们取得成功。 SketchDeck 是一家下一代创意公司,通过在一个地方获得所需的所有设计服务,使企业能够无缝扩展其营销工作。 Simplicity Consulting 通过数字营销、战略传播和项目管理方面的高度专业化顾问,帮助品牌运营其营销和运营项目。 Cydio Group 是一家专业的 IT 人员招聘公司,提供信息技术领域创新的第一手知识。凭借二十多年的直接行业经验,该团队在将顶级 IT 专业人士与知名企业联系起来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Marketers That Matter® 是一个蓬勃发展的社区,有影响力的营销高管汇聚一堂,分享创新和见解。 关于 McKinley Marketing Partners McKinley Marketing Partners 是一家为财富 1000 强企业提供市场营销、公共关系和产品顾问的营销安置/人员配置机构。McKinley 帮助企业、政府机构和协会满足短期和长期需求,为其提供临时、合同聘用或长期的专业营销资源。 McKinley所代表的专业人士平均拥有 10 年以上的工作经验,能够为众多行业提供战略和战术方面的专业知识。他们的职责包括广告和公共关系活动、潜在客户生成计划、销售支持计划、竞争评估、渠道和产品发布、市场调研等。公司采用筛选、分类和匹配资源的方法,以实现业务流程管理系统、质量控制和客户服务。 作为一家获得 WBENC 认证的企业,McKinley通过位于弗吉尼亚州亚历山大的总部以及位于达拉斯和纽约的办事处为大多数大都市地区提供服务。 过往报道: 【招聘公司24 Seven 收购 IT 人员招聘公司 Cydio Group,以扩大其客户服务范围】
    营销
    2023年12月13日
  • 营销
    使用AI进行广告营销和人力资源,AnyMind筹集1340万美元 文/Jon Russell AnyMind Group是一家总部位于新加坡的公司,在网络广告,人力资源和营销方面使用人工智能,已经投入了1340万美元的战略投资,以追求日本和其他亚洲市场的增长。 这一系列B轮由日本消息应用公司Line和Mirai Creation Fund领导,后者由丰田等公司支持。之前的支持者JAFCO和Dream Incubator也参加了。 双方没有披露该轮融资的估值,但知情人士告诉TechCrunch它认为AnyMind的预付款为2亿美元。AnyMind拒绝发表评论。 AnyMind集团是一家控股集团,成立于今年,旨在管理其最初的风险投资AdAsia--其使用AI为出版商和广告商提供广告解决方案 - 以及其新业务TalentMind(HR)和CastingAsia,影响力营销。去年,AdAsia增加了1200万美元,然后在三个月之后增加了日本新闻应用Gunosy的战略投资。 该公司成立于2016年4月,由日本首席执行官 Kosuke Sogo, 日本MicroAd 在亚太地区担任常务董事 ,以及曾在MicroAd Vietnam工作的首席运营官Otohiko Kozutsumi创办,两人都雄心勃勃,他们的发展计划雄心勃勃。 事实上,尽管不到三年,AnyMind表示自2017年初以来一直盈利。它表示2017年的总收入为2600万美元,高于之前一年的1290万美元。Sogo在接受TechCrunch采访时表示,他预计今年的收入将比2017年增长一倍以上。他补充说,该公司首先关注的东南亚占据了收入的最大份额,一年日本经营拉动剩余的30%。 如今,该公司在越南设有12个办事处 - 包括一个产品开发中心 - 其服务遍及亚洲的11个市场。它拥有约330名员工,比18个月前的90名员工高,并为其三个业务部门的1,000多名客户提供服务。 虽然它似乎不需要钱,但AnyMind表示它热衷于这项投资可以带来的联系。这将包括与Line合作 - 这是日本最大的消息应用程序,并且在整个东南亚地区广受欢迎 - 在数字广告方面的机会,并利用Mirai基金的投资组合公司提供广告和营销计划。 “我们在过去的两年里经历了巨大的增长,现在正在寻求进入下一阶段的进展 - 扩大我们所处地理位置和行业的市场份额。自2017年1月以来我们一直在盈利,我们对这一轮的关注是选择可以将我们带到下一个级别的投资者,“Sogo,AnyMind的首席执行官,在一份声明中说。 Sogo称,公司正在寻求类似的战略收购,它看到了互惠互利。这些可能会集中在日本以外的亚洲其他市场。他补充说,AnyMind还希望明年能够进入印度和中东等其他市场,并开发基于AI技术的不同软件。 此外,Sogo谈到了他将公司上市的计划。这种情况没有改变,他乐观地认为它可能在“2020年左右”发生,潜在的目的地可能是东京,纽约或香港。   以上为AI翻译,内容仅供参考。 原文链接: AnyMind, which uses AI for advertising, marketing and HR, raises $13.4M
    营销
    2018年10月30日
  • 营销
    利用图片做营销,ShareIQ 帮助企业发现下一个潮流风口 品牌战越打越烈,商家们各显神通,想尽办法对品牌做营销,利用一切手段接近消费者。随着各类图片在 Instagram、Pinterest 和 Tumblr 等平台上分享,精明的商人们无疑看到了契机,利用被转载的图片传递品牌信息,并构建和消费者之间的情感联系。人们发现好的照片,开始转载;那些设计巧妙、被转载的照片产生影响力。哪些产生影响力的照片,被用户,在各大社交平台上,疯狂点赞、分享、收藏,开启下一个潮流。开启的潮流,极大点燃了人们的购买欲望。 ShareIQ 的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 Brian Killen 曾作为 Acxiom 市场营销策略部的主管。有一次,他被销售主管告知,“网络到处都是你的照片,但没有具体的产品信息,没有任何细节。这让用户如何发现产品,如何知道可以从我这里购买产品?”为了解决此问题,他创建了 ShareIQ 这个平台帮助人们更好地用图片做营销。 虽然像 Curalate 和 Olapic 这样的平台也会利用社交照片的分享,为企业做营销。但 ShareIQ 专注于帮助品牌了解他们的图片如何在网上快速传播的,以及这些图片如何对公司做出贡献的。 产品是一个分析平台,帮助商家了解品牌里面最受大众欢迎的内容是哪些,以及此内容所影响的所有用户群体。具体来说,帮助用户发现你的营销图片,商家可以从后台得知人们是如何看到这些图片的;企业可以得知是谁、何时何地分享图片的;营销团队可以从所转载图片的用户中,知晓谁对品牌推广产生了最大的作用;在你用来给品牌做营销的图片中,如果有潜在的、能做病毒式传播的图片,ShareIQ 可以指出来,让营销团队更为主动。 如果之前客户在网上看到一幅很棒的照片,打动了客户,令其产生购买欲望,但他们并不知道如何购买。ShareIQ 帮助企业,在照片上添加直接购买链接,缩短顾客的决策路径。 ShareIQ 迄今为止已经处理了7500亿张图片。虽然本周才正式推出产品,但其客户已经包括 Tommy Hilfiger 等重量级企业。 来源:36氪 ,作者:徐宇,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36kr.com/p/5083013.html
    营销
    2017年07月11日
  • 营销
    企业都在搞营销,悟空数据想靠“集客式营销”分一杯羹 本文作者:王旭 销售对于客户的做法会直接影响企业的销售效率。如果销售在获得一大群客户之后,没有及时进行有效的二次触达,那这部分客户就会成为企业crm的公海客户,之后触达的机会会大大减小,如果销售对客户的触达过于频繁,客户感知会变差,这是传统销售普遍的弊端。 悟空数据由此推出了一套全流程营销SaaS平台。悟空数据的功能包括内容制作和文档管理、一键多平台内容分发、内容集客工具、潜客营销自动化工具、全流程数据分析,并将客户内容偏好与公开数据对接,帮助企业进行潜客购买可能性预测。 当企业使用悟空数据的产品时,悟空数据会提供获客,营销自动化的工具。企业可以使用二维码、表单、落地页等传播方式,对企业原有的crm,进行重新抓取,同时获取新的客户,再对这部分客户进行行为轨迹的检测,并对其打分,用户行为对应的分数可以由企业自己设置,例如:客户收到企业活动的H5,填写了个人信息,可以设置这个行为得1分,客户由H5页面链接访问到企业官网,可以设置这个行为得5分等等,最后得出一个综合得分,得分高即活跃度高,由此抓取这部分客户,进行营销自动化。 其中方式除了可以定时批量地向客户发送edm邮件和短信,还可以进行跨屏追踪,悟空数据CEO宗瑞兴表示,跨屏追踪的逻辑会运用在未来的广告投放上,具体来说,客户在PC端打开企业发送过来的H5时,后台将其IP贴上gs标签,同时在企业官网上贴上一段标签识别代码,当这个客户在某一天访问到官网,甚至是点击到相关产品时,后台可以实时捕捉这一信息,识别出他是以前触达过的客户。进而进行二次触达。 此外,悟空数据还会提供给企业筛选客户的工具。举个例子来说,假设某个理财产品要求客户流动资产有600万以上,悟空数据则会对客户信息进行评价,销售根据评价对客户进行筛选,去除不符合要求的客户。另外,对一些面相企业的客户,悟空数据还会跟第三方数据打通。 宗瑞兴向36氪介绍了整个行业的构成,以及悟空数据和同类型产品的区别。在数字广告-营销云-销售云的金字塔模型中,悟空数据做的是营销云,提升顶层流量向底层销售的转化。云客、Marketin和他们做着类似的事,但是,云客做的是云电销方面,而Markrtin做的则是dsp层上的智能dsp投放。 至于推广,目前悟空数据靠自己的一个营销公众号“营销云笔记”,以及原创营销培训视频“营销创新十分钟”,来进行获客。他们的收费方式是靠licence收费。具体来说,主要是根据crm规模、edm邮件和短信数量来定不同的客单价。宗瑞兴向36氪透露说,目前服务的企业在表单、edm邮件和短信方面的使用频率较高,未来会给出更好内容和触发规则。 据悉,悟空数据的团队目前有9人。CEO宗瑞兴是西南交通大学管理学硕士,有17年的数据分析咨询和商业运营经验,曾在新浪任职3年,担任商业和市场分析执行总监一职。另一位创始人是他在新浪团队的同事,张雅鹏,曾在新浪、阿里、百度等企业担任产品总监,是产品和技术的负责人。 目前悟空数据已启动天使轮融资。 来源:36氪,作者:徐宁,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36kr.com/p/5065411.html
    营销
    2017年03月24日
  • 营销
    被100家初创公司虐过后,他给CEO开出了10条PR忠告 编者按: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洪泰帮”(ID:AngelPlus001),作者贾大宇、师北宸。 《如果只剩一美元做营销 我会花在PR上》,两年前,这篇文章曾经在网上广为流传。 PR对于创业公司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然而很多既往经验都是来自于大公司,少有人能对初创期的企业提出切实建议。 洪泰帮特邀的这篇文章,试图提炼出10个创业者最为困惑的基本问题。本文作者贾大宇,是正阳公关创始人,过去5年里服务超过100家科技及互联网公司。 入行做公关十多年,这眼见着公关的影响力和地位就这么起来了,都说PR现在已经是创业公司三条腿之一了,这我真不知道是不是。 但是从2000年初公关公司打电话给记者被歧视为投机倒把的骗子,到现在已成为企业刚需,公关的价值和地位确确实实的在上升。 归结缘由,在诸多因素中,我觉得最重要的是基于两点: 一是传播的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渠道为王的时代宣告结束,内容为王的时代正式到来。公关在内容传播上的多样性和灵活多变的特点更加适合这个时代。 二是移动互联网这波大潮兴起,把公关从原来大公司市场营销用补充广告辐射的陪衬地位(甚至用公关公司有些用奢侈品的感觉),直接拉到了接地气的大多数公司都用的着且用的起的一线营销战场的主角。 那么,不说大公司,就说说当时当下,我所碰到的创业公司CEO做PR过程中的一些实际困惑,基于我们的经验给出一些个人的卓见。 PR之前,想好定位 这个观点可能很多人会觉得奇怪,而且放到第一条。但我洽洽觉得这是绝大多数创业公司CEO忽略的。 如果你不知道目前的营销环境已经由“形象时代”变迁到“定位(心智)时代”,那么你挺危险的,很可能你的大部分广告和公关的预算都会打水漂。 如今我们正处在一个信息和内容爆炸的环境中,所有人每天接受到的信息都是海量的,这时候大脑会生理性的选择性忽略,这就不难解释为什么每天你眼睛看到的内容千千万万,记住的没几个。 如何让你的企业与竞争对手与众不同就成了亟待解决的问题。所以先别着急花钱,把定位理论好好学一下,找好定位,定好方向,再发力。 关于定位在这里我就不延展了,建议不了解的CEO先买两本书看看:《定位》和《与众不同》。 插一句,《定位》这本由里斯和特劳特先生合著的著作,目前市面上有两个译者版本,建议大家买由顾均辉先生翻译,机械工业出版社出版的最新版本。 这本书的译者自己操盘过企业,这个版本更加站在CEO的视角来阐述了定位理论。 不管你请的起请不起定位大师帮你做定位,花几十元买两本书,认真了解一下定位理论,会让你避浪费不少营销费用。 做PR对创业公司意味着什么? 两年前,曾有一篇名为《如果只剩一美元做营销 我会花在PR上》的文章广为流传。 文章里边提到PR在这几个方面上对创业公司提供核心价值:招聘、商务拓展、筹集资金、团队士气、企业销售、企业并购。 作为一个PR公司,在对自己公司所做的为数不多的PR活动中,我们在招聘、BD/销售上有极为明显的传播效果。 以招聘为例,2016年4月份我们曾在自己微信公号发布过一篇《如果你现在的工作很没劲,劝你认真考虑一下我们》的招聘文章。 虽然目的性非常强,但在当时仅有200粉丝的情况下,三天内阅读数达到8000+,并给我们带来了超过200份的简历。 一两个月内,我们就招进来五六位非常精干的全职员工和三四名实习生,其中有一位在我们年度考核里被评为“特优”。 候选人主动投递过来的简历质量比主动在外面搜寻要高,且对公司的热情及积极性要更强。 过去半年多时间内,我们还在很多场合做过不少公开分享。 这些分享除了让公司品牌知名度在行业里得到提升,几乎每一次对外分享都能为公司直接带来客户或带来重要的合作伙伴。 只要方向准,力道足,PR甚至能对创业公司都带来直接的效果。 是自己做还是外包做? 这个问题貌似所有创业公司,要开始做PR之前都会想一想。 其实质是什么呢?并不是钱多钱少,掌控权在不在自己手上,外部公司对自己够不够了解这些因素,而是在公司的性质上:“创业公司”。 我的观点很简单,创业公司的CEO精力一定要聚焦。 如果你自认为不是一个天生有着灵敏的市场营销感觉,且对公关、营销这些事不是那么感兴趣的CEO,自己的公司也没有市场营销基因,那么就聚焦到自己的项目的本身上来,把专业的事交给合适的外包团队去做。 定位理论里有一句话用在这里很适合,“少即是多”。 当然不排除很多创业公司的CEO本身创业之前就是公关、营销老司机了,或者自带公关体质,又兴趣盎然。 自己的团队又很能折腾,商业模式又属于营销体质的,又遇不到能看的上的PR公司,那就自己做。 如何甄选对的PR公司? 春节前,我遇到一个在营销届资深的老前辈,他要为自己创业的公司寻找靠谱的公关公司。 这位前辈从上海亲自来到北京,挨个拜访了六家公关公司,这里面既有业界巨擘,也有新兴后起之秀。 最终他决定选了我们,且一分钱没有砍。我问这位前辈,为什么会选择我们。 他说:“每一家公司都有自己的优势,但是基于我目前的情况,我不想要一家“大而全”的公关公司,我需要选择最合适我的,所以我选了擅长事件营销和内容营销的你们。” 或许这个例子委婉的给我自己做了一个PR,但这个真实的案例,确实反映出一个趋势,就是现在的营销也正变得越来越垂直,企业的需求也变得越来越多样化,有特点的公司就会有机会。 搁在五年前,你如果告诉我我有朝一日可以成为多家世界500强、BAT、美国著名互联网公司以及多家世界顶级VC的公关供应商,我自己都不会相信。 因为在我的认知里,这些客户只属于或者只会挑选那么为数不多的TOP供应商为他们服务,但是五年后的今年,我们确实做到了。 每年我们经常会碰到客户想把一个预算不菲的H5交给我们做,我总会这么回答他,这个你就找XXX公司吧,他们家肯定做好。 有所为有所不为,有些钱不赚的有特点的公司正在越来越受关注。 最后总结一下,甄选公关好公司的三要素: 1、这家公关公司的特点和擅长的领域是不是符合你目前的需要。 2、配给你以后日常陪伴你的团队是不是令你满意,这个很重要,向挂个大牌子得到你后配个初出茅庐的公司说不。 3、圈子很小,找一两个使用过你即将签约的公关公司的创业公司CEO寻寻口碑,你会得到更多。 PR是一种省钱的营销模式? 没有衡量标准之前,谈PR是否省钱都是耍流氓。 如果寄希望于通过PR带来新用户下载,我更建议进行渠道投放,这样花钱更有效率。 如果与广告投放相比,PR的确更省钱,而且如果预算不多的情况下,PR的确比广告更能做出“效果”。 在营销上,PR有点像“慢火炖汤”,越炖越浓,越炖越香,但很难一下子就产生直接可感知的效果。 史玉柱说:“广告是一种对品牌的投资。”在我看来,公关也是对品牌的投资。 其实广告投放,因为体量大,相对更容易在目标用户端产生可被感知的“被冲击”的效果。 即便如此,史玉柱依然认为广告是一种投资行为。既然是投资行为,当然是对未来高收益的预期,而不是投放当下即可得的收获。 该找一个什么样的PR负责人? 高不成低不就,该找一个什么样的PR负责人? 去年底,领英中国曾与中国各大知名VC联合发布过一个招聘启示,创业公司人才需求量最多的已经不是CTO或者产品总监。 三五年前,移动互联网创业最热潮的时候,技术负责人与产品负责人是创业公司最短缺的人才;如今,创业公司最缺的已经是CMO。 互联网与移动互联网到目前这个阶段,绝大部分还幸存的创业公司已经完成了从0到1的过程,接下来的任务是如何从1到100。 PR负责人很不好找:媒体出身的,稿件能力和媒体关系都不错,可媒体人在对内对外沟通上、以及对公司内部运营理解上相对有短板。 从其它创业公司跳槽过来,对公司内部业务的理解能力能迅速理解,但对自身专业能力迅速成长则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公关公司出身的人相对比较全面:方案能力、稿件能力、沟通能力都相对均衡。 当然,也有分工极细的公关公司:文案、创意、媒介、执行…… 我曾经碰到一位在某大型公关公司从业五年却连新闻稿也仍旧不会写的公关人。 每一个公司都需要根据自己的需求,筛选适合自己目标的人才。 PR最大的特点是? 关于PR万能论(PR的能拉动百度指数吗?能促进下载吗?能带动销售吗?能提高估值吗?能改善政府关系吗?能提高雇主口碑帮助招聘减少离职吗?。。。。。 PR最大的特点是,能帮助企业放大自身优势,而PR最大的局限在于,必须基于产品与业务本身。 如果产品和业务非常平庸,PR很难将一块石头包装成金子;而如果产品和业务有一定亮点,那PR在很大程度上能起到助推作用。 PR很难与百度指数、下载量直接画等号,但有效的PR,一定能在下载转化、政府关系、雇主口碑等各个层面提高转化率与成功率。 如果不信,请再读一遍《如果只剩一美元做营销 我会花在PR上》。 该自己做企业微信和微博大号吗? 每个企业都要根据自己的核心业务目标去思考企业微信与企业微博的价值 如果你想通过运营一个成功的微信和微博大号,然后在自己的大号上售卖自己的产品,那我劝你最好别干。 宝洁从来不会为了卖洗发水,自己运营一个微信大号,养了1000万的粉丝,然后在自己微信大号上卖产品。 如果是传播自己的品牌,可以考虑去开设一个。用户都趴在这些平台上,任何一个品牌都希望离自己的用户近一点。 但切记,不要每篇文章都谈论自己。用户可以接受在一个小时的电视节目里插播三五分钟的广告,但无法接受一个小时的节目里50分钟都是广告。 事件营销很热,我该怎么玩好? 事件营销这几年很火,大家也都在讨论,大家也都在做。但实际上什么是事件营销就好比什么是公关一样,貌似目前也没有一个标准的概念和说法。 对事件营销,我们通过这些年大大小小操盘事件营销的经验,总结了成功的事件营销的三要素,与大家分享:匹配的资源+典型的应用场景+消费者情绪营造。 许多人觉得“斯巴达300勇士”是个不错的事件营销,但我却不这么认为。 这个事件营销做完之后你连这家品牌是谁都不知道,你还觉得成功吗? 新世相“逃离北上广”是一个不错的案例,我们来分析一下。匹配的资源,航班管家找到的匹配资源是“新世相”。 关注新世相的人以年轻的90后居多,他们基本生活在社会奋斗的底层,所以当有一个逃离北上广的梗出来让Ta说走就走,Ta真可以说走就走。 如果你是一个老板,你早上看到这个活动让你说走就走,想到下午还有几百万生意要谈时,你是不会说走就走的。 综上,“新世相”这一资源与这场营销很匹配。 另外,活动也体现了航班管家有关“航旅生活”的产品应用场景。 第三是消费者情绪营造,“逃离北上广”能把奋斗的年轻人的压力以及想要逃离的情绪完全引爆出来。 我再给大家分享一个我们做的案例。去年周伯通招聘找我聊问能不能做事件营销,我正好听说有个跨国科技巨头把它的部分业务卖给了一家本土公司,大概有几千员工要因此“易主”。 Uber把中国员工安排给滴滴时,每个人多给了六个月的工资加上可转化期权。但巨头并没有对员工进行补偿,而是让员工签一份新合同,然后直接去新公司上班,于是员工们就“炸”了。 他们建了规模巨大的QQ群、微信群,要维权,要跟公司谈判。 我跟周伯通说,你应该作为一个行业的领袖,拉着一些互联网新贵,包下一家附近的咖啡馆,让每家带上你们做的易拉宝,招人去。 我们在巨头跟员工正式签约的前一天晚上,做了个H5页面,上面有“签约之前来楼下喝杯咖啡”这句话、20个大牌互联网公司的LOGO以及企业招聘职位简介。 第二天,巨头的员工都来面试了。这个时候我们不需要做传播,只需要打一个电话给媒体,告诉他这是一个社会新闻就可以了。之后这个新闻会自主传播。 整个传播策划只用了一天,第二天我们就做了H5发到巨头员工的千人群里,第三天包了咖啡馆把企业叫去招聘,之后开始发酵,一共用了三、五天的时间。 最后的结果是各大媒体全在报道这个事,八个新闻客户端、各门户都在转载,甚至刷屏了媒体的朋友圈。 周伯通的百度指数一周上涨了大约32%,这算是个很漂亮的成绩了,要知道周伯通这个关键词的百度指数已经被金庸老先生抬的很高了。 这是一个典型的事件营销——找准一个点,把三个要素匹配起来。 我们分析一下:这里的匹配资源是参与招聘的20家互联网新贵;典型应用场景是招聘,显示周伯通有迅速“消化”人才的能力和丰富且有实力的雇主资源。 第三,消费者情绪营造,这里有两点: 一是世界500强被中国互联网新贵“截流”了人才; 二是对巨头员工而言,Ta被公司“欺负”时,有人带着20家当红企业的高薪职位过来,这是给Ta壮胆,让Ta跟公司谈判的时候有更多余地。 几方都嗨起来之后,这件事就成了,传播也就不费心了。 CEO应该参与PR多深? 我记得在十年前,我和某世界500强中国区的一位负责PR的女士聊起这个话题的时候,她告诉我,她们的中国区CEO是一位非常低调的CEO。 这位CEO对他自己的PR报道是抗拒的,且认为PR与他的主要涉及工作无关。 但是她对CEO说:董事会和公司聘请你来做这个位置,那么参与PR以及接受媒体专访是你在这个位置上的责任而不是个人喜好。 世界500强况且如此,我们今天分享的话题的主语是创业公司CEO,所以首先建议各位创业者能够重视PR。 接下来再说说应该有多深,我的看法是如果你自认为自己是一个非常具有营销意识的CEO,且自己曾经多次验证了这方面能力,那么你就继续任性的和匹配你的PR团队一起深度折腾吧,市面上不乏这样的CEO。 最近饭局上听到的一个段子是某著名4A公司高管提起他见过的操刀“一人一本”和“8848手机”的两个创始人。 据说本来是去聊聊广告拍摄生意的,见完后真心觉得这哥俩根本不需要找4A,天生大神级创意和画面感人物。 如果你自认为是一个在PR上没有太高天赋的CEO,那么接着上面一点,找到一个对的PR负责人,和他一起好好配合,多参与讨论,因为最了解这个公司一切的人还是你,有你的参与PR不会跑偏。 不要指望找到一个大咖后就大撒把,多参与,多讨论,尊重专业意见,大项目你有一票否决权。 当然,CEO参与的深度还和创业公司的性质有关。如果创业项目是一个强市场导向的2C的业务模式,那么PR的重要性和张理肯定高于一个2B业务的创业项目。
    营销
    2017年03月08日
  • 营销
    专注营销与管理人才在线招聘,揽才网推出HR/经纪人模式盘活社会资源   【猎云网(微信:ilieyun)上海】3月2日报道(文/木木三) 去中介化让互联网招聘彻底战胜了传统的线下求职招聘机构,但互联网招聘平台胜利后,活的真是如鱼得水吗? 据不完全统计,智联招聘、58赶集、拉勾、Boss直聘等网络招聘平台的用户在线活跃度与交易成功率,16年均出现不同程度的下滑,且求职者与招聘者的投诉率逐年攀升。 在互联网招聘行业身陷囹圄的时刻,资本开始趋于冷静,按照创投圈惯例,这个时间节点要么无人敢入局,等待“春风”临近解救牢笼之人;要么黑马杀出重围,摇身一变成为行业新的独角兽。 尽管互联网招聘已经展露出疲乏态势,但智联招聘、58赶集等传统劲旅的市场统治力依然难以撼动,选择在此时入局,揽才网莫非身傍利器,以初生牛犊不怕虎的气势,敢把皇帝拉下马? 创始人刘子俊其实已看到网络招聘市场基本被瓜分完毕,可大施拳脚的空间难以寻觅,但作为一名互联网创业老兵,17年初刚上线的揽才网选择了从招聘的垂直细分领域切入,避开巨头们的“尖牙利爪”,专注营销和管理人才的求职、招聘。 至于为什么选择这一领域,刘子俊的想法是,营销和管理岗位的人才放之四海皆可用,用户的活跃度不会像其他岗位一样出现大幅度的跌落,用户的心不冷,平台的交易额就不会不可控的缩减。 从营销和管理人才开始,揽才网的定位往深层次的讲,是专门为企业客户解决一体化人才需求缺口。以下,猎云网将揽才网的创新打法与模式归纳为四个方面: 1、高精度的企业搜索,基于LBS,全方位为求职者呈现附近的、触手可达的在招企业。 2、悬赏模式,连接在职/离职的企业HR,通过他们的人脉资源为企业推荐合适的求职者,同时服务于求职者。简单说来,HR模式就是将接口开放给招聘/求职双方,扮演中介的角色。 3、推荐模式,不同于HR的推荐,这里是基于信任机制,通过亲朋好友的情感连接,安全、稳定、高效的匹配供需双方。 4、经纪人,在城市工作点设立合伙人(专职/兼职),主要进行非标化职位的推荐与寻求,服务对象是蓝领工人或团体工作人员。 揽才网的悬赏模式和推荐模式看似跟经纪人没有差别,但前两者是服务标准化的求职与招聘,在目标人群上做了明显区分。 互联网招聘平台式微的重要原因,跟去中介化的不彻底是分不开的,求职者与用工企业之间的信息透明度指数不够高,双方在获取信息时各有所难,而揽才网采取的委托人模式,主打“开渠”,将信息的闸道逐一打通,最大化提升透明度指数,平衡求职/招聘双双方的位置,一碗水端平不会那么难。 在盈利上,揽才网暂无创新的变现渠道,除了服务抽成和围绕B端客户开展会员的增值服务谋取收费外,其他的路子还有待开发与验证。上线不到两个月,揽才网的注册用户在无市场推广的情况下,依靠自增长已经超过几千人。 创始人刘子俊的另一个项目91微网还在运营中,当下精力全部放在揽才网上,积极寻求一轮300-500万元的天使投资。   产品:揽才网 公司:杭州揽客宝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网址:99lancai.com   文章出处:http://www.lieyunwang.com/archives/279130
    营销
    2017年03月02日
  • 营销
    美国Cordial获得600万美元A轮融资 帮助企业进行电子邮件营销 2017年2月28日消息,从移动应用以及网站获取用户行为,并帮助企业有针对性的进行电子邮件营销的美国初创企业Cordial宣布获得600万美元A轮融资,本次交易的领投方为Upfront Ventures。作为交易的一部分,Upfront Ventures的合伙人Kobie Fuller,电子邮件营销服务平台ExactTarget早期投资人,将加入Cordial的董事会。 Cordial创办于2014年10月,总部位于美国圣地亚哥,是一家营销软件提供商,主要的业务模式为:Cordial从移动应用以及网站获取用户行为,并帮助企业有针对性的进行电子邮件营销。公司的创始团队由长期从事电子邮件营销业务的专业人才组成。 2013年,Salesforce、Oracle、Adobe以及IBM等互联网巨头在电子邮件营销领域进行大肆收购,Oracle和Salesforce分别在在两次收购中耗费40亿美元(Oracle斥资15亿美元收购营销软件提供商Responsys以及Salesforce斥资25亿美元收购云端营销软件公司ExactTarget)。之后,许多初创企业希望通过提供自动化营销信息服务从而进入该领域,而Cordial则将自己定位成这些服务的中间商。 目前,Cordial采用去供应商模式,能够对消费者使用的所有连接设备上的潜在用户行为进行解读,例如:亚马逊Echos、谷歌智能家居以及家庭及办公室所有互联网连接设备。 在团队方面,Cordial的创始团队包括首席执行官Jeremy Swift、首席技术官Adam Gillespie(曾创办电子邮件营销平台BlueHornet,之后被Digital River收购)以及首席运营官David Baker(Digital Impact及Axciom前副总裁)。Cordial的管理层在电子邮件营销领域具有丰富的从业经验。 Upfront Ventures的合伙人Kobie Fuller表示:“我们投资Cordial的核心在于,Cordial是一家为不断变化的互联时代而构建的自适应消息传递平台,Cordial由一支富有经验的创始团队所领导,他们为这个行业设立的高标准,并对公司做出了长期的规划,这让他们在电子邮件营销领域上处于行业领先地位。” 本文来源:创投时报
    营销
    2017年02月28日
  • 营销
    节省人力只是小利,销售型SaaS客服如何重塑人工智能营销? 近来,To B领域对人工智能客服技术的讨论沸沸扬扬,无论是各大巨头旗下客服产品,还是投身SaaS云客服行业的创业公司都将“人工智能”列为核心关键词。11月,网易七鱼方才推出其全智能解决方案,销售客服技术服务商快商通又传出即将创业板IPO的消息。 目前To B领域对人工智能客服技术主流的看法是,智能客服技术将主要在问答相对标准的售后环节发挥作用,其最大的价值在于大幅节省人力成本。但作为一个SaaS行业多年从业者,二爷认为这种观点并不尽然,未免太小觑人工智能在客服行业的价值。 虽然目前市场上的智能客服产品主要集中于售后领域,但企业最青睐往往是售前的智能话术辅助、智能营销策略等功能。原因在于,这些技术能够显著提升流量转化率,而不仅仅是简单的节省人力成本,这才是企业真正的需求。 在未来,人工智能客服技术真正的作用空间,是以售前客服为支点,重塑整个移动营销的格局。它决不会简单停留在与客户智能的对话这个层面,而是要智能化的解决用户从进入点击到成交这既短暂又漫长的最后一公里。 在线营销=引流+站内服务,前者已步入智能化时代,后者却拖了后腿 对于绝大部分企业而言,它们并没有太过复杂的外围品牌营销需求。在线营销各个环节浓缩起来,就是引流与站内服务两个步骤。前者是营销的基础,后者真正决定了一家企业的盈利状况,甚至生死存亡。 1、智能化DSP广告工具成熟,企业引流不再是营销难题 在PC时代,流量的引入是一件技术含量极高的生意。各种社区论坛上的经验总结,几乎全是以如何引流为核心。企业只要解决好了两个问题,基本就能躺着赚钱:其一是如何获取低成本甚至免费的流量;其二是如何获取精准优质的流量。 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是,PC时代的流量太过于分散,而营销天才却一将难求,要解决这个问题,唯一的办法就是“全面撒网,重点培养”,经过长时间的试错积累,找到适合自己的推广渠道。 进入移动时代之后,企业获取流量的日子好过了很多。免费的流量依然存在,但更大的变革在于流量集中后,众多智能DSP投放工具的出现。它们可以帮企业精准高效的直面潜在客户。据多盟调查显示,PC时代广告联盟流量平均跳失率为78%,而移动时代下降到51%。这意味着移动时代的流量的质量出现了质的飞跃,企业营销的关键转变为“怎样促成其成交”。 2、传统客服机制正在浪费宝贵的流量,人工智能客服亦存在缺陷 虽然移动时代的精准引流变得更加容易,但应用场景的变化,使得用户对于站内服务的要求大幅度提高。譬如,PC时代的用户向客服咨询一个问题,即使回应有所延迟,用户也可以最小化客服窗口去做一些其它事等待。但在移动时代,切换客服窗口却是一件相当麻烦的事,很可能回来你就找不到了。据Provide Support调查的数据显示,62%的用户不会再访问一个有着糟糕客服体验的站点。 传统意义上认为,用户只有在打开客服对话窗口时,才算是进入了客服服务时间,这种看法显然是狭隘的。事实上,用户从进入网站开始就会产生大量的浏览和操作行为数据,这些数据的背后满满的都是销售机会。譬如用户长时间浏览某个商品,并在两个商品间反复跳转犹豫不决,或是将某商品链接发送给亲友参考等。掌握这些行为数据,对于转化用户来说是极有价值的。但即便是大多数的智能客服解决方案,也未能提供这种与客户咨询前行为数据相融通的技术。而且,这些智能客服解决方案重点在于回答客户的问题,却失去了人工客服主动营销的能力。 人工智能客服如何重塑移动营销新格局? 首先是基于语法的智能语义分析。它可以将客服问答转化为沟通,将被动应对升华为主动营销。这是未来人工智能客服发展的重中之重。 目前大多数智能及云客服系统,对于用户话语的判断,是基于关键词结合标点来识别的伪智能技术。而真正的人工智能,需要能准确识别用户每一个字眼的语法含义。 以快商通为国内某银行提供的客服系统为例,可以比较清晰的看出基于语法的语义分析与基于关键词分析的效果差别: 基于语法的语义识别技术,能确保智能客服真正理解用户所说的每一句话。同时,系统还将从人工客服的回应中学习语言,自主组成个性化的回应语言,让用户不会感觉对面是冷冰冰的机器人。据快商通统计的数据,这种基于语法的识别技术,目前已能达到97%的准确率,从而使得客服接待量提高80%,订单转化率也随之大幅度提升。 智能语义分析技术的意义,不仅在于可以准确的为用户提供咨询回应,更在于它可以将客服这种被动的服务,发展为主动的营销。譬如,当用户的咨询停止后,客服系统还可以分析用户的附加需求,就像销售一样,主动的向用户推荐一些其感兴趣的服务和产品。这种工作效果甚至要强过一个训练有素的真人客服。 其次是用户行为的智能识别。即将客服的工作范围由对话框内的问答,扩展到用户站内行为分析,进而帮助企业提高流量的转化率。 比如,通过分析用户在网站内的浏览页面,悬停时间,悬停部位,客服系统可以优先将购买意愿最强的用户分配给人工客服。同时,预判该用户可能关心的商品和要点,以便让企业方在对话中既能占据主动,又不至于惹出用户的反感。 同时,随着移动端HTML5技术的日趋成熟,未来的客服对话将不再局限于一个标准的客服窗口。客服窗口在移动端还是过于沉重,智能的客服系统能在判断用户站内行为的基础上,在页面以悬浮窗口的形式呈现,将不再需要占用用户宝贵的全屏体验。 再次,智能客服与微信生态相结合,将牢牢圈住用户流量,改变其消费路径。有消息称微信将在2017年1月正式推出小程序,而小程序很有可能成为未来中小企业在线营销的标配。同时,微信亦将为小程序开放其生态数据和其它基础功能,为用户打造“快进快出,用完就走”的体验。 在这一新的营销生态建立的过程中,人工智能客服将发挥关键性的作用。以前用户找到一家企业后,想要进行二次访问,必须经过复杂的访问跳转路径。而现在,小程序应用号将大大简化用户的访问路径,企业要做的就是如何唤醒用户。 举个例子,用户关注了某企业公众号,并对某些产品感兴趣。往后,人工智能客服可以结合其之前的访问信息,主动向某用户单独发送消息。这样不但不会因为影响到其他用户而掉粉,并会大幅提高信息的打开率。 如此,用户的消费足迹就会牢牢留在微信生态之内,为企业所独家占有。在淘宝或百度生态内,用户流量处于溢出状态,因为用户每次接触企业都需要靠自己的主动搜索,这种溢出也就为企业带来了巨大的广告成本。而现在,有人工智能客服主动牵线,企业的流量便稳定许多了。 人工智能客服的路径:以客服软件为起点,筑起一整套营销生态 易观预测2017年的智能客服市场有680亿的盘子,这个数字,显然仅仅是软件售卖的市场规模。前文分析了智能客服对于企业营销的革命性重塑作用,可见跻身于这条赛道上的各家企业眼中的肥肉绝不只是这一小块。 如按照上文的划分,将企业营销分做引流与客服两块,那么移动流量的大格局已经尘埃落定。而以智能客服为起点,构建一套与流量相对应的营销生态,才是各大客服厂商竞相追逐这一领域的题中之义。 单就在线客服来说,如果某家客服系统使用基数已经非常庞大,那么其用户数据分析便有了巨大的价值。某位消费者的消费行为习惯是怎样的,重视哪些产品要素,这些经过一次智能分析便可以为广大的企业用户所共享,智能机器人客服甚至可以被用户收藏在微信里,成为一个新的流量分发渠道。这样的价值,显然不是每年几千块的技术年费所能相比的。 另一个趋势是,智能客服也正在迅速向硬件领域迈进。包括快商通等智能客服企业已开始将人工智能客服技术应用到了医疗导诊、房地产销售等机器人身上。它们的战略意图并不难猜,即依托机器人操作系统,以大数据挖掘、SaaS云服务为基础,构筑从底层算法、行业应用,最终完成智能硬件的人工智能全产业链模式。而人工智能客服技术,正是这一数万亿级市场的入口,牵涉到庞大数据的积累及行业标准的建立。回过头来,也就不难理解为什么各大巨头和资本市场会对人工智能客服领域的格外偏爱。 本文作者 温二爷 来源:钛媒体 链接:http://www.tmtpost.com/2540799.html
    营销
    2016年12月08日
  • 营销
    员工营销参与平台Bluebridge获得300万美元A轮融资,“由内而外”帮助企业改善企业文化、扩大营销力度 编者按:现代企业最看重员工两个要素,1、能否融入企业文化;2、能否帮助品牌扩大影响力 本周四,员工营销参与平台Bluebridge 宣布成功获得一笔300万美元的A轮融资,领投方是两家知名风投Allos Ventures和Cultivation Capital,此外,四位知名风险投资人Bob Davoli、Bill Godfrey、Tim Kopp、以及Mark Hill.也参与了本轮融资。据鸵鸟电台(微信:鸵鸟FM)了解,截至目前,Bluebrige公司总计获得了三轮风险投资,融资总金融达到了570万美元。今年二月,该公司收购了商业增长&开发平台Cadence Consulting公司。   据悉,Bluebrige公司计划利用这笔投资正式发布员工营销参与平台Emplify,同时加大品牌建设力度、开发营销解决方案,并积极推广、拓展市场。   Bluebridge旗下的Emplify平台,允许企业开发自己的内部App应用,开发人员只需在Emplify平台上使用最基本的“拖拽”功能,就能快速设计出一款App,构建专属内部沟通媒介。不仅如此,该平台还提供了很多员工参与的服务项目,包括团队成员调研,强化品牌推广战略,以及其他一些内部指标。企业内部员工能够在Emplify平台上获得各种公司信息,包括新产品、营销资讯、业务动态等等,之后即可在社交网络上进行分享,实现“口碑营销”,向市场展示企业品牌价值,扩大品牌知名度。   Emplify平台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Santiago Jaramillo.说道: 在如今的现代化工作平台上,每10个员工中就有7个脱离自己的工作角色定位,这会导致企业员工更换频繁,继而降低公司价值,更会影响雇主品牌和声誉。Emplify平台利用移动App技术提升员工受众参与度,可以直接应用到企业内部工作平台。与此同时,Emplify还能分析员工当前状态,继而有效改善企业文化。毕竟,对于任何一家公司而言,最重要的资产就是——员工。   现阶段,已经有一些品牌商入驻Emplify平台,比如NFL Trust 和Molly Maid。这些品牌商看重的是Emplify平台出色的营销推广功能,提升客户转化率。下一步,该公司计划推出内置营销分析服务——App Engagement Scoring,可以让企业主了解员工与公司App的实时交互情况,增强营销投资回报率。   作者:Farmer 来源:鸵鸟电台
    营销
    2016年07月22日
  •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