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oDesk
    自由职业者平台 Upwork 公开 IPO 文件,计划募资 3000 万美元 编者注:早先UPWORK秘密递交了IPO的文件(计划估值10个亿)http://www.hrtechchina.com/23345.html 世界最大的自由职业工作平台 Upwork 近日公开招股文件,宣布即将登陆纳斯达克交易所,股票代号为 UPWK,计划公开募资 3000 万美元。公司表示募资资金的一部分将用于贷款偿还。 Upwork 成立于 2014 年,由两个在线工作平台 Elance 及 Odesk 合并而成。平台注册用户中,雇主约有 475 万名,自由职业者约 37.5 万名,技能涵盖开发、文案、营销等等。自 2017 年 7 月至 2018 年 6 月的 12 个月时间内,Upwork 平台促成了近200 万个工作外包项目,业务总量达 15.6 亿美元,平台总营收为 2.29 亿美元。 Upwork 与 Freelancers Union 联合发布的《2017 美国自由职业报告》显示,美国国内的自由职业者约有 5730 万人,占全美劳动力的 36%,为美国经济贡献 1.4 万亿美元,同比增长 30%。按照目前的增长速度,2027 年自由职业者将成为美国劳动力中的多数。 自由职业的趋势意味着用工灵活度的增强,劳动者们在时间规划上的掌控力增强了,而企业能够将雇佣转化为外包,减少人力资源上的支出。在外包模式下,供需无法对接是最为显著的问题之一,而 Upwork 一类的平台能够帮助自由职业者与企业找到彼此。 然而,对于 Upwork 的自由职业平台模式,社会上也不乏质疑之声。 一是自由职业者缺乏雇佣合同的保护,难以维护自身权益。二是供大于求,自由职业者不得不降低价格以获得订单,进而导致自由职业者获得的回报整体偏低。三是自由职业者的工作质量与效率难以保证,为解决这一问题,Upwork 在上个月推出了一项颇具争议性的功能“Work Diary”,记录工作者的击键频率与电脑截图以管控工作效率,这一功能使许多用户感到了被冒犯。 尽管争议尚未平息,但市场规模的扩大正在促使创业者们加快脚步。与 Upwork IPO 几乎同步出现的另一条新闻是,来自以色列的竞品——自由职业平台 Fiverr 计划于明年 IPO,估值 10 亿美元。 Upwork 是今年蜂拥上市的众多创企之一。在过去的很长一段时间里有前景的创企都选择保持私有化,而眼下越来越多的企业转向 IPO,从公开市场募集进一步发展所需的资金。仅本周内公布 IPO 文件的知名企业就包括 Upwork、数据搜索 SaaS 公司 Elastic 和 中国综合性团购平台美团。 本文参考了多个信息来源:["https://techcrunch.com/2018/09/06/upwork-ipo/"]  36KR  邓三三
    oDesk
    2018年09月08日
  • oDesk
    招不到程序员?不如在“英选”上租一个合适的 oDesk已经让中国自由职业者挣了5千万美元,国内的创业者在编程众包上还能怎么玩?   在“互联网女皇”的2015年互联网趋势报告里,美国的自由职业者已经达到了5300万,占总劳动力的34%。除此之外,在相关调研当中,美国千禧一代(即低于35岁的年轻人)里有38%希望从事自由职业者。   这些数据多少能作为已经成立11年的老牌编程众包网站oDesk(现更名为“Upwork”)成功的原因之一。2014年,oDesk为平台上180万个国家的930万兼职程序员贡献了9亿美元的收入。而在14年底的一次公开演讲当中,oDesk的CFO Servaes tholen称:在他们的平台上,中国的自由职业者已经赚了5千万美元。   实际上,中国的创业者们并非没有看到这个机会,刚上线一个多月的深圳创业项目“英选”就算一个。同样致力于成为一个撮合自由开发者与企业开发的平台,英选的逻辑跟oDesk特别相似。但是,中国的自由职业者在劳动力占比上远比不上美国,其服务质量也参差不齐,这就让两者在具体做法上,不可能完全一致。   国外的oDesk 简单来说,oDesk就是一个自由职业者与外包服务买家之间的中介平台。“oDesk”中的“o”其实就是“no”的意思。no desk,不需要办公桌,不论何时何地都能远程合作开发项目。   曾关注过oDesk的朋友应该都知道,oDesk的一大特点在于建立了一套专属于自己平台的行事标准和沟通准则。 首先,自由职业者想要在平台上对企业的需求进行投标,必须要通过oDesk准备的各类测试,来保证自由职业者具备一定的专业能力,以确保平台上的项目都能被出色完成。同时,测试结果也使得买家们在挑选服务者上有了一定依据。   另外,测试中还涉及了各种平台规章制度,自由职业者必须认真阅读网站的常见问答才能通过。由于这个测试,自由职业者充分了解了平台规则。   其次,oDesk通过网络摄像头来“监督”项目进程,其技术手段能在一小时内6次随机抓取自由职业者的电脑屏幕,并计算键盘及鼠标的点击次数,还可以用摄像头拍下自由职业者工作时的样子。买家可随时登陆系统,查看自己的“临时雇员”在做什么、花了多少时间等信息。   当然,这个规则也是由于早期oDesk在薪酬方面采取时薪计酬的缘故。也有人认为这种监督模式十分过火,但不可否认,这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程序员坐在家中兼职工作的效率问题。   显然,平台准则都是在保护买家的利益,这让oDesk非常受买主们的欢迎。而更重要的是,这一些列的准则也在很大程度上消除了自由职业者的劳动力水平偏差,让其服务能够像Uber打车一样被标准化和可衡量。这也成为oDesk能够实现买家与卖家自由匹配、并迅速规模化的重要原因。   但是,这些都建立在美国高质量自由职业者占比高的基础之上。   中国的英选是怎么做的? 在中国客观环境的影响之下,英选则选择了另一条道路:对于买家来说,除了平台,它还承担了额外的服务者角色,用人工推荐的方式替代了公开透明的自由投标;面对质量参差不齐的自由职业者,为提高买卖双方的匹配效率,它干预了较多的线下环节。 在自由职业者的选择上 除了硬性要求有3年以上工作经验之外,英选还安排了40分钟左右的面试,有专业的顾问去确认他的技术能力和专业水平。经过面试且通过认证审核的自由职业者才能接收英选的项目推荐。   除了对接开发者,在买家方面,顾问将会帮助客户分析项目开发的需求,撰写开发需求文档,之后将开发需求文档推送给平台选择的合适开发者。   这样做其实是因为英选将自己的买家定位在那些正进行互联网转型的中小型传统企业,他们往往有开发需求却不能将自己的需求通过专业术语梳理出来。这多少抓住了一些市场空白,像Coding这样需要详细撰写开发需求的平台,显然覆盖不了这些用户。     在薪酬制度上 与oDesk相同,英选同样实行时薪计酬,但在计算方式上却不同。在oDesk平台,买家与劳动力签订劳动力合同,因为有着完备的监控体系,最终所需时间可以项目完成后再确定。买家要支付的费用与监控资料也挂钩,平台最终会抽佣10%。   但在英选,则是开发者报价并做项目计划,同时估算项目所用时间,双方成交之后签订合同。不论最终完成的时间超过估算还是少于估算,买家都将按照合同上的价格支付给开发者。英选在项目开发完成并通过客户验收结项后,再与开发者的结算中抽佣15%。   或许是为了防止开发者随意报价,当收到买家需求时,英选和oDesk会向其推荐高于需求数量2到3倍的开发者以供选择。与此同时,英选会根据面试结果与工作经验等因素,对开发者的报价时薪进行一定干预,保证时薪合理化。目前,英选的时薪一般都定在150到250元之间。   另外,买家与开发者最终确定的开发计划将会写进英选的web管理系统并受到监控。从需求对接、合同签署、开发过程、付款情况到最后的验收交付,都会通过后台和微信进行实时反馈。如果出现delay预警,平台顾问将会干预了解情况。   可以看得出来,与其说现阶段的英选是一个互联网平台,不如说英选更像是一个服务商。买家项目能高质量完成的代价是,英选也承担了较大的人力成本。   英选品牌合伙人王俊表示,要保证项目的“时、量、质”同时满足,暂时难以用全自动化的方式来完成。但在将来,将会采用“人工客服顾问+机器计算+数据辅助”的模式,将平台业务进一步智能化,以保证规模化的扩展。   目前,英选上线一个多月,已经接到150多个开发者申请,认证通过接近100个,98个项目需求提交,63个正在对接。至于将来英选能否发展成一个完全的自由匹配平台,与客观环境有关,也与自身执行有关,但正如oDesk的CFO Servaes tholen曾说过的,“根据中国的规模来说,我们的潜力还很大”。   来源:techdaily.cn  马晓丹
    oDesk
    2015年10月1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