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aaS 服务
    HubSpot为支持SaaS创业公司,筹集3000万美元的早期资金 HubSpot今天宣布成立HubSpot Ventures,这是一个3000万美元的基金,用于支持创业公司筹集早期资金。该基金将支持市场和销售创业公司的种子轮,A、B轮融资,对C轮融资支持有限。 HubSpot之前已经投资了一系列营销创业公司,如销售漏斗自动化和聊天公司Drift和电子邮件签名广告公司Sigstr,但这是它的第一个风险投资基金。其最近的投资是在10月份的网站设计公司Lorem。自2014年上市以来,HubSpot共投资了10家创业公司  。 新基金将专注于投资建立软件即服务()产品的公司,以建立与客户的长期关系。 该公司发言人表示,该基金将寻求参与融资,但不会引导他们。 HubSpot Ventures希望不仅仅是资本提供者,还会要求接受投资的公司进行评估测试。公司发言人在一封电子邮件中称,这些评估的结果将决定主题专家的战术指导以及辅导和市场战略。 一系列公共和私人指标将用于确定接受投资的公司的成功,包括客户和员工净推荐分数(NPS)以及来自Glassdoor和Facebook等网站的在线评论。 没有任何指标可用于评估公司是否具有包容性或多元文化,但他们将被要求遵守HubSpot文化准则,该准则概述了促进包容性公司文化的承诺。 “通过HubSpot Ventures,我们正在寻找符合我们使命的创业公司,以帮助数百万组织更好地发展,并为受益于HubSpot平台的公司的生态系统增加价值”,公司联合创始人兼首席技术官Dharmesh Shah在一份声明中表示。   原文链接:HubSpot launches $30 million fund for SaaS startups
    SaaS 服务
    2018年12月12日
  • SaaS 服务
    被资本突袭的电子签名行业,会在泡沫中狂欢还是沉沦? 当所有人都认为2018年是一场经济寒冬的时候,资本热潮却突然袭击了整个电子签名行业。 2018年1月10日,电子签名行业领跑者e签宝宣布完成B1轮1.5亿元融资,此轮融资是截至2018年上半年电子签名赛道上B轮最大单笔融资。 2018年6月13日,第三方电子签名平台法大大宣布已完成B+轮融资,此轮融资由元璟资本领投,汇付创投基金、和盟创投、博将资本跟投。 2018年7月30日,众签宣布完成7000万元A1轮融资,本轮融资由清志杰资本领投,点亮资本、分布式资本等跟投。 从权威研究机构艾瑞咨询(iResearch)披露的《2018中国第三方电子签名行业研究报告》中我们可以看到,从2016年以来,我国的第三方电子签名行业中发生了19次融资事件,但相对来说在2016年整个行业的融资比较密集,而2018年上半年则相对集中。 被资本突然侵袭的电子签名行业,会在泡沫中狂欢还是沉沦? 就在过去短短的3月时间当中,资本突然发力,平均每个月都会诞生一笔额度过亿的融资,而据行业内部人士透露:整个资本圈对电子签名项目的抢夺目前还在持续,部分第二阵营的项目估值都已经超过十亿,原本小众低调的电子签名行业突然迎来了一波资本热潮。 那么为何资本会突然对电子签名行业如此趋之若鹜呢?倪叔认为:核心的原因有三个。 首先,第三方电子签名方向本身有着巨大的市场前景。电子签名技术是所有电子合同的支撑技术,可以说是整个互联网的底层基础设施之一,随着各行各业的业务都纷纷上网,整个电子签名行业伴随着互联网大潮在过往的十年中都一直处于增长的状态,并且在今年有不断加速增长的趋势。 投资一个像电子签名这样的不断增长且前程远大的市场,本身就是一个很好的投资决策。 其次,是资本取向的转变。2018年起,整个中国创投圈在经历过共享单车这样的以不计成本,疯狂补贴消费者的方式来占据市场的极端案例以后,都逐渐认识到随着流量成本的不断上升,通过补贴换取消费者的方式并不持久,因而开始有越来越多的资本,将目光转移了TO B领域,认为只有真正通过资本提升了行业效率,才能真正的迎来商业价值的回报。 电子签名,作为企业SaaS服务中一个应用极其广泛的热门领域,是符合这个投资趋势的。 最后,争夺成为中国的DocuSign的机会。今年4月,第三方电子签名赛道诞生了一家上市公司,来自美国的独角兽DocuSign今年4月份以每股29美元的价格进行IPO,募集资金净额为6.29亿美元。IPO后一个月,DocuSign的估值涨至60多亿美元,随后回落到50多亿美元,整体已远高于上一轮融资时的30亿美元估值。经过数月的股价攀升,目前市值已破百亿美金。这一消息无疑也极大地提振了国内的电子签名市场。 来自美国上市公司的榜样力量,资本从用户补贴到商业效率提升的价值专项及电子签名市场自身的前程远大,共同造成了这一场突然席卷而来的资本热潮,而在资本的驱动之下,这个行业中原本的玩家纷纷开始了发足狂奔,共同争夺一个成为中国DocuSign的机会。 资本催熟的双刃剑 原本,能获得资本的加持对于一个行业来说是好事,资本的介入会加快整个行业的发展,让整个行业的各个链条都趋向成熟,但这个逻辑在中国互联网行业的实践往往并非如此。 如果没有资本疯狂的催熟,或许脱胎于城市基础公共建设的共享单车模式,不会因为疯狂的用户补贴与不计成本的单车铺量,而完全不考虑经济成本损耗与社会管理成本,最终将行业彻底带离了健康发展的正常轨道,走向行业自毁,幸存者只能卖身于巨头的惨痛结局。 事实是,电子签名行业此前是经历过“资本魔法”的洗礼——此前2014-2015年间,互联网金融在整个中国大行其道,而在网贷平台管理相关文件中,曾多次指出“电子签名”、“电子认证”、“第三方电子数据存证平台”等必要性,换句话就是:电子合同已成网贷平台不可或缺的必要备案材料。 这就意味着:每一家互联网金融企业都必须对应至少一家的第三方电子签名企业,而数据显示:在2014-2018年间,中国一共诞生了1.9万家互联网金融企业,这些企业背后,是巨大的市场需求,继而也催生了大量的第三方电子签名企业。 结合此前艾瑞发布的行业调查报告来看,对比2016年获得融资的第三方电子签名企业名单,我们会发现其中的企业大多都是成立于2014-2015年,而像e签宝这样的已经成立16年的企业更是凤毛麟角,16年的沉淀体现在技术、资质、服务、客户等各方面的优势,在行业中是其他厂商无法企及的。 到了2018年,过往的金融创新巨子们纷纷变成了非法集资,P2P,私募基金暴雷的消息不绝于耳,虽然电子签企业只是第三方签名技术的提供者,并没有什么连带责任,但正因为部分企业是完全依附于互联网金融行业成长,所以随着行业的整体衰败,大量的企业破产跑路,部分电子签厂商也陷入了困顿之中。 如果我们打开DocuSign的招股书,会看到,DocuSign的业务是横跨非常多的行业,其客户集中度最高的一个行业在它的整体占比之中也不超过3%,因而才有了互联网基础设施的定位,才有了超过百亿美金的市值。 而大量依附于互联网金融行业兴起的第三方电子签名企业,其互金行业的占比可能就超过80%,虽然过往在互联网金融疯狂发展的年月,它们获得大量的个人用户及上下游产业用户,但也正是因为互金热潮的资本催熟,让很多第三方电子签名企业处于虚胖的状态之中,随着整个互金行业的凋敝,进而失去了后续的竞争机会。 在被互金大潮迅速催生的第三方电子签字行业中,能像e签宝一样通过16年的逐渐发展,从政务开端,后经历银行、制造业、互联网、教育、旅游、租房等不同行业的技术磨练和服务考验,并形成优秀和成熟的各行业解决方案,树立各行业客户标杆,最终形成全行业渗透、全生态闭环的服务模式,实现持续自我发展的案例,实在是少之又少。 行业竞争乱象上演 现在第三方电子签名企业正在经历第二波资金热潮,激烈的融资军备竞争,市场端的价格战,品牌宣传上的造假,技术上的以次充好……总之,从目前的情况来看,曾经发生在共享单车行业的各种乱象,也正在电子签名行业上演。 2017年2月,ofo联合艾瑞发布《2017Q1中国共享单车市场研究》报告,称全球最大的共享单车平台ofo小黄车在城市覆盖率方面已是摩拜的1.4倍,国内市场覆盖43座,国外市场覆盖3座,排名行业第一名,市场占有率高达63%。随后摩拜也不甘示弱,紧跟其后,也在2月份联合艾瑞发布了《2017中国共享单车行业研究报告》称,摩拜单车的周活跃用户量(WAU)已达769.3万人,相当于行业第二名ofo共享单车的2.1倍,已稳居行业之首。 于是,在消费者层面得到的消息是:摩拜,OFO两家都是自称行业第一,而且两家都声称自身的数据两倍于对方,但显然这是违背常识的,被网友戏称为了:傻傻分不清楚,而这种做法也彻底的透支了消费者对共享单车行业数据披露的信任度。 像类似于这样的闹剧,现在也在第三方电子签名行业上演。日前,艾媒咨询(注:非艾瑞咨询)发布了一份《中国第三方电子签名行业研究报告》中称:上上签的市场份额已经超过33%,这意味着:上上签已经在整个行业市场占据到了三分之一以上了,但这个说法被行业人普遍认为是缺乏明确的数据来源来证明的,更像是一则付费定向宣传而非一个基于事实调查的结论。 众所周知,如果要评估一家第三方电子签字企业实力,那么日均签署量与合作客户数是最简单直观的判断标准,而从这些数据来看,整个第三方电子签名行业的排名顺序应该是:e签宝,法大大,第三名才是上上签。 而且据艾瑞咨询发布的2018中国第三方电子签名行业报告数据显示,截止到2018年7月,e签宝已服务超过1.2亿的个人客户,企业用户数量超过150万,累计签署量达到42亿,日均签署量超2000万次,市场份额大于第2、3名总和,因而在这样的行业现状之下,上上签是不可能掌握有33%的市场份额的。 作为媒体同行,倪叔在此希望呼吁第三方研究机构应该积极加强自律严谨,保持应有的客观中立,避免类似的数据乌龙争端陆续发生,最大程度维护行业健康有序发展。 当然,为了获取更多的融资,联合第三方机构发布一份有利于自身情况的行业研究报告,在整个竞争格局之中算不得什么大事,但随着越来越多的“谎言”出现,整个行业的真相也就日渐稀缺了。 比如,行业中的有些平台,没有商用密码产品型号证书,也没有任何电子签名的相关专利,因为购买了少量的阿里金融云云主机,就高调的宣称行业内唯一一家应用符合“等保四级”要求的云服务,并试图获取客户和市场的信任,这样的乱象频现都让原本的井井有条的市场秩序变成浮躁不安。 有人说:毁掉一个人最好的方式,就给予它所不匹配的物质与赞扬,而在资本的大水漫灌的当下,在第三方电子签字行业身上我们已经逐渐嗅到了疯狂的味道。 行业进入生存淘汰期 资本关注是好事,这意味整个行业的机会,但身在其中的玩家也要辩证看待:高额融资代表着行业以进入了残酷的生存淘汰期。 根据艾瑞咨询发布的《2018中国第三方电子签名行业报告》显示,第三方电子签名的头部玩家是e签宝、法大大,第三位是上上签,这三家共占据整个电子签名市场超过80%的市场份额。 被资本突然侵袭的电子签名行业,会在泡沫中狂欢还是沉沦? 从它们的融资轮数和融资额也能看出,行业已经发展到了中后期,不再是初期的靠资本圈地抢流量的市场开拓期,而是到了运用市场运营和资本手段(收购兼并等)的壮大期。 来自艾瑞的数据显示,2018年之前电子签名领域的融资主要集中在企业初创期,行业发展还处早期。但资料显示,获得融资的电子签名企业正在大幅减少,商业淘汰正改变着行业格局。根据三家头部企业的融资轮数和融资额度来看,电子签名行业仍快速发展,但已逐渐迈入行业发展的中后期,未来行业将进一步向头部聚集。 从这个角度来看,大额融资出现,并非意味着企业获得了更大的自主发展空间,而是意味着在接下来的时间里,企业将要快速进入高强度的竞争当中。 随着互联网行业“马太效应”的显现,以中国市场的惯例来看,资本是不会允许市场被多个玩家割据的,因而最终行业会留存只会是少数几家甚至是只有一家的头部企业能够得以存活,而对于其他的电子签字行业的玩家来说,在次轮由资本掀起的大浪面前,留给他们的时间已经不多了。 e签宝金宏洲曾说过,未来3-5年才是电子签名真正大众化爆发的元年,而当下资本的突然进入或许会加速这一天的到来,但对于这个行业中的大多数玩家而言,当行业的资源与资金都在向三大巨头集中的时候,他们或许已经没有看到这一天的机会了。 作者:倪叔 来源:被资本突袭的电子签名行业,会在泡沫中狂欢还是沉沦?
    SaaS 服务
    2018年09月06日
  • SaaS 服务
    获得 1.5 亿元的 B 轮融资后,魔方格将为线下机构提供云 SaaS 服务 魔方格近期宣布获得了 B 轮融资,融资金额为 1.5 亿人民币,投资方为丰东股份的股东个人,投后估值 4.5 亿。魔方格的创始人杨成夫表示,公司从去年开始拆 VIE 架构,这轮融资后将继续推进和上市公司的并购。至于从 B 轮起放弃独立融资、选择并入 A 股公司的原因,杨成夫表示,A 股有很多可以借的壳,而且国内上市环境不错;其次,魔方格一直想在 AI 和算法领域有所突破,尝试用机器解答主观题,上市后有充足的经理做研发,同时更好地吸引人才。魔方格曾经是一个面向 C 端的题库类产品,杨成夫表示,魔方格在题库的建设上花了很多功夫,邀请一线教师把所有题目按照“三级知识点、四级考点”的形式做了划分,“很多命题专家根据经验做了考法总结,”杨成夫说,“归纳完所有的考法后,再反过来用题库去验证这些考法。” 在这个过程中,杨成夫发现不管是社会化机构、还是公立校,魔方格的教研永远无法满足老师的需求。比如老师眼里的“好题”就有不同的标准,大的范围来看,好题都是来自大考、或者本地名校的的题,但是很多老师都会私藏一些题目,因此老师对题库的满意一直达不到 100%。 至此,魔方格开始尝试用“标准化的产品+定制化的开发+本地数据录入”的方式,由 to C 转向 K12 领域线下的的 to B。杨成夫表示,自己有做 to B 的基因,但是“这是一个很痛苦的转型过程”。 魔方格现在的商业模式,引入了华为的 IPD(集成产品开发)模式。这个模式帮助华为将数万研发力量汇到了一起,如果将 IPD 引入教育领域,杨成夫认为就是将生产教案、生产教材、生产作业、生产巩固训练等不同环节集结在一起,这也是魔方格在去年推出的 Mofangge Inside 战略,在机构背后做支撑。 具体来说,这个战略背后有三个支撑系统:测评系统、教学系统、练习系统。这三个系统可以分别和好未来内部的 IFS、ICS 和 IPS 进行类比。好未来自己的系统一直有“小前台大后台”的说法,其中 IFS 能够为学生的测评提供标准化,ICS 和 IPS 分别在课堂教学、家长反馈这两个领域实现标准化。 好未来的这套系统给教研提供了很多支持,但是只面向好未来自己。在这里杨成夫举了这样一个例子,好未来做的系统就像是 Apple 做了只适配 iPhone 系列的 iOS,而魔方格希望开发出一个 Android,给线下机构做包括招生、教研、教学、大数据的云 SaaS 服务。 在这三个系统之下,是魔方格基于四级考点做的精品题库,也是 SaaS 的地基。机构在这个地基之上,可以自由选择自己需要的模块,SaaS 服务能够帮助他们标准化地完成学员测试、教师备课、数据录入、课后练习等任务。杨成夫介绍,机构在使用这套产品后,付费转化率能提高到 20% 左右,而且教师在系统上做教研,可以沉淀内容,帮助机构减轻老师出走带来的压力。 数据方面,魔方格在 C 端已经积累了 1800 多万用户,杨成夫表示这对做 B2B 业务有一定的促进作用。10 月开始推线下机构,截至目前已经和 1500 多家机构签下了合作,产生了几百万现金收入。因为销售策略上的调整,现在主要做中大型机构的签单和落地,预计明年能超过 2 万家。 但是魔方格并没有完全放弃 C,杨成夫表示他们已经用 2B2C 的方式研发出了一套内容型的学习产品,现在正在个别机构内做测试,明年开始正式布局,专注做盈利。 来源:36氪,作者:郭雨萌,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36kr.com/p/5057842.html
    SaaS 服务
    2016年12月0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