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企业协作
    G Suite中的Google+可获得内容标记,自定义流和更多参与度指标 文/PAUL SAWERS 本周消息称谷歌社交产品Google+被发现了一个重大的安全漏洞,谷歌最终关闭了该产品的消费者版本。 未来三天,谷歌有更多的Google+新闻要分享,但这次是个好消息。这家互联网巨头已经披露了一系列新功能,这些新功能将在企业内部为G Suite用户引入Google+。 共享标签 首先,Google+用户很快就可以使用标签来帮助其他员工在整个组织内共享内容时遵循特定主题。例如,如果您正在分享一份有关客户需求的研究报告,Google+会在您分享之前建议在帖子中加入标签。这意味着同事更有可能通过关注特定标签来查找他们感兴趣的帖子。 谷歌产品经理David Conway在一篇博客文章中表示:“我们希望让所有员工更轻松地参与到整个组织的对话中,那些想在电子邮件或聊天线程之外保持专注的无办公桌员工。” “即使您不了解整个组织的所有员工,标签也可以更轻松地将内容传递到合适的人员。”   定制 在其它地方,谷歌还宣布它将很快激活一个名为“自定义流”(custom streams)的新功能,管理员可以创建一个定制的内容流,允许员工关注和参与特定人员或特定主题的帖子。例如,自定义流可能包括来自高级管理人员的所有帖子,允许普通员工就关键问题进行讨论。或者,自定义流可以基于特定的主题制定特定标签。 数据和指标是G Suite的主要卖点——上个月,Google 推出了一个新的Work Insights工具,揭示了公司内部的G Suite采用率和协作率。与此类似,Google + 已经提供了用户参与指标, 例如围绕Google+社区的用户活动数据。很快,谷歌将提供后期分析,以便人们可以看到他们的内容是如何在整个组织中收到的—— 例如,如果更多人在销售中比在营销中阅读帖子的话。 虽然本公告的发布时间可能是(也可能不是)巧合。本周初的Google+安全问题为谷歌充当了一个及时的提醒,即使有消费者版本的Google+被抛弃了,但它在企业中仍然非常活跃。   以上为AI翻译,内容仅供参考。 原文链接:Google+ in G Suite gets content tagging, custom streams, and more engagement metrics 相关阅读: 谷歌G Suite发布新工具Work Insights,旨在帮助企业更好地了解其工作方式 Google选择eQuest为应聘者追踪系统G-Suite提供职位发布 Google宣布推出G Suite一个集成的招聘应用程序
    企业协作
    2018年10月12日
  • 企业协作
    企业协作平台Igloo获4700万美元C轮融资,他们认为提供解决方案即等于服务 随着Slack, Facebook’s Workplace和Microsoft Teams的火爆,SaaS市场掀起又一波热潮。 记者获悉,企业协作服务提供商Igloo于1月9日获得4700万元C轮融资,由Frontier Capital领投。此前,Igloo在2012年曾获得由RBC Venture Partner领投、The Ontario Capital Growth跟投的500万美元B轮融资,以及在2008年由RBC Venture Partner与黑莓联合投资的A轮融资,合计共900万美元。 Igloo称本次融资将用于将业务扩展到除人力资源、营销和IT以外的业务领域,数个并购项目也已抛来橄榄枝。 来自加拿大的Igloo成立于2008年,是一家主要为沟通传播、在线学习、企业内联网等场景提供协作平台的软件服务商。现在,Igloo已经设计出了类似协作平台Jive的产品,拥有整合其他的软件,让用户顺利与他人沟通、获取共同享有的文件等功能。 在以前,因为SaaS服务的分散性,同一个公司里中的各个部门可能需要针对性的采用多种SaaS服务,不利于整个公司的合同协作。而Igloo通过提供内联网解决方案来填补这些空白,帮助企业将分散的系统连接到单一平台,并有效地记录用户行为数据。 实际上,Igloo比较像一种即插即用的插件,如果客户不需要某个SaaS平台的功能,能够在Igloo上禁用,以更高效地处理事务。 因此,如今的Igloo将自己定位为一个包含Slack, Microsoft, Google以及Dropbox等软件的聚合平台。通过一个可反复使用的模式,Igloo可以将以创建一个小范围的团队协作空间,可以促进分散的团队、部门和设备的协作。 Igloo的核心理念在于,比起把用户所在一个平台,让用户拥有自由选择的机会有效得多。创始人及CEO丹·兰登卓(Dan Latendre)表示,Igloo提供的不是并不是软件,而是解决方法,“解决方案即为服务。”他说。 另外,Igloo的特别之处在于——将社交功能很好的引入协作平台中。普通的企业协作平台功能一般为查看公司日历,与同事、客户讨论业务问题、管理共同的文档等,而Igloo能够像Facebook一样,改变企业交流的方式。比如,员工能将自己的状态设置为“在外地参加某项活动”,别的同事除了看到该项状态,也能看到这位员工将活动现场的照片和宣讲文件的上传情况,实现实时交流与反馈。除此之外,Igloo的客户还能够开启Igloo中的学习功能,作为提升工作能力的补充模块。 目前,Igloo在80余个国家提供服务,拥有约1000名付费客户和约1万个使用免费版本平台的组织。去年,Igloo新增了190个付费客户,增长达到79%。 本文参考了多个信息来源:["https://workflow.cioreview.com/vendor/2016/igloo_software","https://www.crunchbase.com/organization/igloo-software"],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
    企业协作
    2018年01月11日
  • 企业协作
    「易订货」获创新工场B++轮融资,年收入增长率超300% 全渠道营销SaaS解决方案提供商“易订货”(铱云科技)今日宣布,获得创新工场B++轮千万美元的追投。 “易订货”成立于2013年创立,从B2B移动客户订货系统起家,核心团队来自金蝶、阿里巴巴、腾讯等知名公司。此前,公司在2014年和2015年初,获得险峰华兴与华创资本连续两轮近500万美元的天使、A轮融资。2016年3月获得由深创投领投、华创资本跟投的千万美元B轮融资,2016年6月获得创新工场300万美元B+轮融资,再到如今B++轮融资,易订货已在整个B轮累计获得2000万美元融资。 第一代做SaaS的企业,本质是管理软件在线化,把私有部署搬上云端,很多都依靠“聊天”场景串联企业内部协作。但“易订货”创始人兼CEO冯颉认为,80%以上实业企业采取B2B2C的多层分销模式,订单被切分成碎片,催生出巨大的订单处理需求,新一代的商业软件不应停留在企业内部,而应是链接企业上下游,实现企业间SaaS。企业间协作的根本是订单。 2014年到2015年,易订货的1.0阶段还处于移动订货系统,当时使用者是典型的中国新一批崛起的企业,多分布在餐饮、连锁、快消、文具、家电、数码等行业。他们供应链渠道偏线下,货品从品牌商到代理商再到分销商,每一层级都面临一对多的分销管理场景,企业主的初衷是利用易订货把所有订单做聚合处理。 2015年到2016年前后,B2B订货赛道中也新添了很多玩家,有老牌企业金蝶、用友,也有管家婆之类的创业公司。与此同时,易订货已升级为2.0阶段的渠道营销系统,加入了资金、报表、库存、销售等业务模块。比如,主流的CRM软件并不碰商品、库存,而是用于管理内部的销售人员。相较之下,易订货就像是供应链体系中的CRM。 再之后,易订货做了进销存、全渠道营销系统,开始为上下游的企业提供附加价值。例如,从买方的角度,是否要补充更多的性价比高的货源,从卖方的角度,是否要拓展更多的销售渠道。随即,易订货推出了招商功能,辅助核心企业把新老客户沉淀下来,定时push新品上线通知、促销折扣等信息,与其下游客户实现不同商品,不同代理级别与不同拿货价格之间的商品订单处理、促销返点和移动支付。 总结下来,供应链上的所有角色都可以使用易订货,甚至可以延伸到终端,零售终端B2C中的C亦可以看成小B。前期易订货作为“钩子”产品把企业引入平台,数据沉淀,后期的想象空间是,平台可以自己做贸易商,演化成B2B电商平台。对此,冯颉表示这也是他们思考的一个方向,不过平台双边的量还不足够大时,他们不打算切B2B电商。 这里还有一个趋势,代理商存在的价值,更多是帮上游品牌管理下游的分销渠道,随着互联网发展,信息透明,纯“买卖差价”的中间商角色会减少,下游分销可能会直接到最上游拿货。意味着大B管理的小B会更多,这也是易订货的市场价值所在。 至于不同行业的业务逻辑差距,易订货在标准版本之后,又基于PAAS+BI研发了行业套件,推出了行业解决方案等,例如生鲜套件就能给生鲜客户提供行业特有功能。 据悉,易订货平台上目前有接近5000个大B企业,110多万小B企业。2017年上半年,易订货平台B2b订单总金额(GMV)近百亿,已关闭交易订单数250多万笔。预计2017全年,易订货将产生1000万笔左右订单,GMV将在500亿左右。 值得一提的是,易订货2017上半年销售收入已超越去年全年业绩的120%,整体年增长率保持在300%。 冯颉很强调渠道在背后起到的作用:“易订货坚持‘产品领先,渠道为王’的策略。”他透露,易订货团队不到300人,其中50%为销售,去年线上的电销还占公司销售额的较大部分,今年分销体系就已占主体。这得益于,2016年初铱云科技在全国建立的分销系统,包括华东、华北、华中、华南、西部、东北全国六大地区,按网格化布局城市代理商,覆盖了除西藏、台湾之外的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400多家优质渠道代理商伙伴。 此外,冯颉还告知:“本轮融资资金将做两方面投入,一是加速研发具备搭建PAAS平台的能力,加大产品在大数据和AI方向的技术投入和应用落地,我们会与创新工场工程院的AI和大数据资源业务挂钩,推出下一代针对中大型企业的解决方案级产品;二是继续投入全国渠道分销布局,建设区域服务支持中心和市场营销中心,专门投资3000万元扶持100家核心Top伙伴让他们持续盈利。” 来源:36氪,作者:徐宁。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zhuanzai@36kr.com;违规转载法律必究。
    企业协作
    2017年10月30日
  • 企业协作
    企业协作类产品那么多,Teamin如何“突围”? 我们在曾讨论过这样的逻辑,B 端的付费是企业老板,所以一般的企业服务工具,为了让老板买单,都是站在老板的立场开发设计。但这样一来,产品恰恰忽略了工具的使用者——员工,员工才是工作的主体,他们的用户体验才能决定产品的使用情况。而产品设计与日常工作的脱节导致员工抵触心理,领导层需要用 “胡萝卜+大棒” 的方式,工具却依然推广不畅。所以,企业级市场的产品,应该站在员工的角度开发,能真正帮助员工解决痛点、提高工作效率,让员工“用着爽了”,老板自然也开心的付费了。TeaminCEO李云军认为,Teamin就是这一理念的执行者。 Teamin是一款协作类产品,CEO李云军曾在金山、方正等公司任职,2011年11月开始正式创业,先后推出蛋壳分享、蛋壳提醒等产品。李云军认为,现代人工作的自主性越来越强,很多团队自己找能帮助团队快速、高效得完成任务才是最关键的,所以Teamin希望影响的就是小团队,可以是大公司的小团队,也可以是自由组成的团队。 其实协作类赛道上有很多产品,比如Worktile、Teambition、Tower等,这些协作产品在国内拥有比较大的用户群,Teambition在2015年9月份完成了 7640.28 万人民币(1200 万美元)的 B 轮融资,由北极光领投,A 轮投资者 IDG、盘古、Pre-A 轮戈壁投资跟投;Tower于2016年6月完成2000万元A+轮融资;Worktile也开始商业变现。 当被问及与行业竞品的差别时,李云军告知,Teamin相较其它协作类产品有三个不同: 目标迭代功能。Teamin可以对任务进行优先级的标签化管理。任务可以被分成不同阶段,每一段由谁完成都被标记了 出来,一个阶段的目标完成再开始下一阶段。 目标完成 跨任务交流。Teamin把不同团队按项目分开,但是并不完全孤立,创建任务者可以把任务指派给其他项目成员,他在自己的工作看板可以看到,实施进度也可以实时查询。 任务列表 列表和看板展示形式。在做计划时采用列表形式,而在成员执行任务时则通过看板的方式,这样团队能了解公司每个员工的进展。 看板 李云军认为协作类产品能做到的不止这些,很多细节都可以延伸不同的场景。Teamin希望将来可以在移动端发挥更多作用,比如拜访客户的时候,Teamin可以自动弹出关于客户信息的提示,或者后台根据不断积累的数据切换工作场景。 Teamin是一个通用型产品工具,团队协作的基本需求基本都能满足。当然,产品必然会面对适配各种行业的问题,关于这一点,李云军告知,Teamin将来会嵌入其它产品,比如为满足某些企业需求会接入微信、QQ等。 目前Teamin有三条收费线,团队使用费,收费是9元/人;私有化部署费为18元/人;接入插件费用,根据插件多少、难易收费。Teamin收费较同类产品较低,主要是为了降低团队决策门槛,吸引更多用户。 Teamin2017年正式确认Pre-A轮融资,以扩大团队、打磨产品。 来源:36氪,作者:韩旭,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36kr.com/p/5066418.html
    企业协作
    2017年03月14日
  • 企业协作
    Google Hangouts拆分成类Slack的Chat和视频通话工具Meet,转型为企业协作工具 Google做聊天服务并没有什么好履历,但是搜索巨头做社交之心一直未死(这一点跟阿里挺像啊)。Hangouts、Allo、Android Messenger、Duo等等可以用前赴后继来形容。在经过几年沉寂之后,Hangouts近日进行了一次重大翻新,原来的聊天服务被拆分成了2部分,一个是提供了群聊功能的堪称Slack克隆版的Hangouts Chat,以及提供视频通话服务Meet。这显示出Hangouts的定位已经变成了企业协作工具。不过目前这两项服务仅针对Google的早期采用者计划中的企业用户提供。 从The Verge提供的截图来看,Hangouts Chat仍然保留了原来的一对一聊天,并且仍然支持web、Android及iOS等多个版本。但其最大的改动就是增加了聊天室的功能,同时还提供了线程化消息,这两点可以说是自2013年以来最大的变动。 Hangouts Chat还与Drive和搜索以及其他办公套件进行了深度集成,尤其是与Google Docs以及Sheets的集成将是Hangouts Chat的主要差异化优势——这种深度集成可以使得文档权限自动根据创建文档的团队来进行分配(当然你也可以认为微软一样具备这种优势,而且Skype也是这样发展的)。这一点会对Slack构成重大威胁,因为大多数企业都正在向Google迁移,并且很多企业都已经在使用Hangouts了,这种深度集成会使得企业团队的协作更加无缝。而与搜索的集成可以对聊天室、人、文件类型甚至聊天内容当中的链接等进行过滤,方便信息的快速定位(虽然其他聊天工具也有搜索功能,但是肯定没有Google的强大。不瞒你说,我有时候找36氪的文章也是通过Google而不是站内搜索找的)。 此外,Google还为Hangouts提供了扩展性。用户可以创建“app scripts”,其实就是类似Slack的聊天机器人,让第三方公司创建app集成到Hangouts Chat里面。目前Google内部正在使用这项功能,比方说他们建立了一个叫做@meet的机器人,这个机器人可以查看群内的日程安排然后自动建议会议时间,而做出的日程安排还会直接放到Google Calendar里面。 Hangouts的另一大更新是把视频聊天服务拆分了出来,名字叫做Meet。Google称新的视频聊天服务占用的CPU资源将显著减少,导致计算机停机的可能性也会大为降低。服务经过轻量化之后可最多支持30人的视频会议规模。而且如果用户使用Chromebook或者Firefox浏览器的话连插件都不用装,因为采用的是Web RTC标准,不过微软Edge和苹果的Safari就得用插件了。此外,现在加入会议也变得更加简单,不在邀请之列的客人“敲一下门”就可以请求加入会议了。 Hangouts已经好几年没有进行过令人瞩目的更新,所以突然搞这么一出的确令人印象深刻,但是Google对此的持续投入程度还存疑,因为Google经常会干掉自己开发的项目。目前Hangouts Chat仅针对入选Google早期采用者计划的公司提供,而且哪些功能要收费哪些不用收费尚不清楚。 但是逐步明朗的一点是,Hangouts的身份危机问题将会得到解决,它未来的发展方向已经很清楚了,那就是要成为企业的协作工具。对于作为企业协作工具的旗帜的Slack来说,它将面临着Google、微软等利用企业工具套件的捆绑优势而展开的激烈竞争。而Google大幅改进Hangouts也可视为是微软、Amazon、Google之间展开的全面云大战在客户端的延伸——尽管Amazon在争取中小企业和初创企业以及IaaS领域占有明显优势,但是面对着逐步转型的大企业,在上层(PaaS、SaaS)拥有更多资源的微软和Google似乎更有吸引力。 来源:36氪,作者:boxi,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36kr.com/p/5066606.html
    企业协作
    2017年03月13日
  • 企业协作
    微软企业协作工具 Microsoft Teams 亮相,Slack 表示“时刻准备着” 北京时间11月2日晚间23点,微软企业协作工具 Microsoft Teams 正式亮相Office 365新品发布会。 Microsoft Teams 是基于 Office 365 云平台的企业协作工具,通过Teams企业员工可以在Office平台上建立协作小组,并针对办公场景来做即时信息沟通、文件分享、协作等。另外,Teams能与微软其它Office办公组件紧密整合,包括 Word、Excel、PowerPoint、OneNote、SharePointPlanner、PowerBI 等。 据微软官方网站介绍,从今日开始,Teams的预览版将向Office 365的付费企业版用户免费提供。当Techcrunch记者询问微软:是否可以不订阅Office 365(每月至少5美元)使用Microsoft Teams,答案是否定的。 微软方面称:“Teams在所有的企业套装中都可以使用,月度活跃用户达到 8500 万。不过并不打算推出免费版或者面向单独消费者的版本。” 目前,Microsoft Teams 能支持181个国家以及18种语言,预计在2017年第一季度全面上线。未来,Teams 将覆盖网页端、Windows PC、Mac、iPhone、Android和Windows Phone平台。 微软“自力更生”进军企业通讯和协作市场 在今年年初时,微软就被曝出内部讨论是否要斥资70亿美元把 Slack 拿下,Slack 也是一款面向企业的通讯与协作应用,但纳德拉等部分高层认为,微软有平台优势并且用户基数庞大,完全可以自己推出类似业务来获得成功。随后就有了今天的 Microsoft Teams,它将与Slack直接竞争。 乍一眼看起来Teams与Slack功能有些许类似,不过最大区别在于Slack采用的是基本功能免费+高级功能付费的模式,Teams并不提供免费版本。另外,Teams支持嵌套评论,而Slack因为不支持,此前也多受诟病。 有意思的是,Slack昨日在纽约时报上买下一幅整版广告位发表致微软企业协作新应用的公开信,随后 CEO Stewart Butterfield 发了一条推特消息,同时附上了公开信的照片。内容如下: 哇!大新闻!你们今天推出新应用。让人振奋的是,我们终于有对手了! 几年前,我们就意识到Slack价值非凡,因为它能企业带来太多好处,每一家企业都应该使用它或者与之类似的产品。现在你们也开始这么想,这就证实了我们的想法是正确的。坦白说,虽然这听起来有些可怕,但我们知道它将迅速地为我们带来一个更加美好的未来。 然而,这一切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因此,当你们想开发与之类似的产品时,我们会提供一些友好的建议。 很高兴你们将帮助我们定义这种全新的产品类别。我们钦佩你们已获取的成就,并且知道你们将会是一个有力的竞争对手,同时也坚信你们也会提出一些自己的新想法。不过我们就在这里,时刻准备着。 目前,Slack日活跃用户数达400万,其中125万为付费用户,年营收达到了1亿美元。美国第三大电信公司CenturyLink、道琼斯、美国联邦航空管理局、三星、哈佛大学和美国国务院等都是Slack用户。 本文参考了多个信息来源:techcrunch.com
    企业协作
    2016年11月03日
  • 企业协作
    跨企业协作、重视传统行业,加上低价,足够帮助Facebook在企业社交杀出重围吗? 测试了20个月之后,Facebook的企业版终于宣布正式上线了。   Facebook于上周日正式上线“Workplace”服务。这意味着这个全球最大的社交网络将正式进军企业社交网络领域。据网易科技报道,过去很多公司明文规定上班期间不许用Facebook ,现在它要光明正大进军互联办公领域了。   在正式发布之前,这个产品已经在一些企业进行封闭测试长达20个月,当时这款软件名为Facebook at Work。企业版的页面设计和 Facebook 十分相似,以便于员工快速上手。在账号体系上,企业版和Facebook也是打通的,员工可以使用 Facebook 账号登陆 Facebook At Work/ Workplace,但两个账户内的信息是分开的,工作与个人社交不会混在一起。   不过,目前已经有许多企业通讯工具供创业者选择,比如Slack、Salesforce 的Chstter ,微软的Yammer 和Teamspace,Atlassian 的 HipChat,还有Canvo和 Jive等企业沟通协作平台类产品。   作为企业社交领域的一个后来者,Facebook准备要怎么杀出重围?   将拥有跨企业工作共享空间 产品的设计、用户体验当然是非常基本的一个维度。   具体功能方面,据Facebook介绍,Workplace有移动版和PC版,具有Facebook的一些基本功能架构,比如新闻流、群组聊天和直播功能,还有热门推荐。Facebook表示这可以让企业员工们远程实时开会,或者用Facebook Live直播某场展示。(Facebook确定这不是几乎所有社交软件都是的语音和视频功能通话吗……) 当然,Facebook还是为Workplace设计了一些特有的功能,比如带有分析功能的控制台、通过一个账号可以登录多个系统、还有专门的身份识别系统,让公司更轻松地将Workplace与其现有的IT系统集成。 workplace控制台界面 Facebook还发布了一个多企业群组服务(Multi-Company Groups),这是一个共享空间,让来自不同组织的雇员可以一起协同工作。它表示,这个功能让人们可以安全地与本公司之外的人合作。这个服务将会在几周内上线。这意味着Workplace不仅仅是服务于企业内部的沟通协作平台。Techcrunch将此举解读为,Workplace不仅将使用人群瞄准白领/伏案工作者和“脑力工作者”,还有为企业客户提供设备维修的服务行业从业者,他们以前在工作之外可能经常使用Facebook,却很少使用企业数字协作工具。   重视产品在传统行业的使用情况 据Techcrunch报道,Facebook实际上延迟了Workplace的上线时间。Workplace的负责人Julien Codorniou表示,因为他们希望让这个服务完全独立于Facebook,他们需要测试产品,同时获得作为一个Saas提供商可能需要的所有证书。Workplace还加入了美国/欧盟的隐私保护联盟。 另外一个原因,跟其所瞄准的公司类似和目标客户有关。跟许多初创时主打中小企业协作的工具不同,Facebook同时希望了解传统行业。 “我们想要看看,它在非常传统(conservative)的行业和政府机构中的使用情况。” Julien Codorniou说,“我们必须在不同的地区和行业中测试这个产品,尤其是在最传统的行业中,它被用得怎么样。”   2015 年 1 月,Facebook At Work 开始在 100 家公司里进行试用,9 个月后又进一步扩展了试用范围。目前,它的客户包括有着3.6万员工的挪威电信、100万员工的苏格兰皇家银行、法国达能集团(100万员工)、星巴克(23.8万员工)和在线酒店预订网站Booking.com(1300名员工)。此外,还要很多非企业组织也是它的客户,包括英国皇家国家盲人协会、牛津饥荒救济委员会,和新加坡政府技术局。   据报道,Workplace的用户已经增长到了 525 万。Facebook方面表示,在全球范围内,已经有超过1000个组织使用Workplace,使用人数多人的五个国家是印度、美国、挪威、英国和法国。   按月活用户阶梯级收费 除了在产品设计方面要花点心思之外,Facebook的另一招可能是常见的低价策略。   现有的很多企业社交软件有比较常见的商业模式是按企业内部人数收费;或者按使用到的功能收费等。但Workplace会给所有客户提供一样的功能,然后根据月活用户数量收费。换言之,使用人数越多越优惠:前1000个人每人每月3美元,下一梯级(第1001个到一万人)每人每月2美元,一万人以上每人每月1美元。   传统的Facebook社交是通过流量和广告获取收入,今年第二季度财报显示,Facebook在营收绝大部分来自于移动广告(占84%)。正如36氪此前报道,Workplace将帮助 Facebook 扩展其收入来源,避免其仅依靠单一的广告收入。   虽然Facebook没有透露Workplace具体的预期收益,但企业社交似乎是个很有前景的市场。信息调查公司IDC表示,未来企业社交网络市场发展迅速,整个市场所创造的收入将从2015年的17亿增长到2019年的35亿。   据36氪报道,巨大的活跃用户规模(截止今年6月底,月活用户超过17亿)可能会给Facebook带来有利的开局,并且快捷的账号、统一的页面,能够免除企业和员工很多困扰。但分析师表示,企业内部通讯跟大众社交并不一样,Facebook 或许需要一些努力才能在企业市场赢得地位。   Gartner个人技术研究总监布莱恩·布劳(Brian Blau)指出。市面上已经有不少的企业社交软件工具,但还没有一款能够真正带来变革。“它是否会成为市场变革者,现在还不好说。”换言之,现在估量Workplace的影响还为时尚早。
    企业协作
    2016年10月11日
  • 企业协作
    企业协作平台Box收购交互式3D效果制作公司Verold,并开源JavaScript应用框架 前日,企业协作平台Box宣布完成对Verold的收购,后者是一家初创公司,主要开发基于云的3D模型查看器和编辑器。Verold的特点在于使用WebGL,WebGL是一个JavaScript API,不需要插件就可以在浏览器中呈现交互式3D计算机图形。   Verold的应用范围极其广泛。工程师可以用它分享产品的3D模型,遍布全球的供应链可以快速同步信息;老师可以用它在课堂上营造出生动的教学情境,尤其是在数学课和地理课上;电商可以用它提供交互式3D购物体验。   通过收购Verold,Box希望为自己的4.5万户企业用户带来企业协作的新形势,用户将能以3D模型的形式预览、注释和协作。这种应用形式并不新鲜,在此之前,Verold已经和亚马逊、皮尔森、Mixamo、Autodesk等大型企业合作过。   宣布收购后的第二天,昨日,Box又宣布开源T3框架,该技术被Box内部应用于大型JavaScript应用程序的部署。T3将可伸缩的JavaScript应用架构转换为去模型化的系统。这样一来,就能够独立编写小组件。   Box称,T3已经开发了10个月,T3实现新特性的速度比传统JavaScript快一些。总的来说,T3的目的是帮助实现企业协作和模块化设计。   来源:36氪,作者:胡卷卷   扫一扫,关注“HRTechChina",聆听人力资源科技的声音!  
    企业协作
    2015年04月17日
  • 企业协作
    企业协作沟通平台Slack继续火热,传拟以25亿美元估值进行B轮融资,去年10月估值已达11.2亿美元 推出仅一年1个多月的企业协作沟通平台Slack有可能要再次融资。据Bloomberg消息,Slack正在和Coatue(曾经投资过Snapchat、Lyft、Box等明星企业)、Horizons Ventures(由李嘉诚创立)等投资机构洽谈,拟以25-26亿美元的估值进行新一轮的融资。针对这一传闻,Slack官方还没有做出回应。 自2014年2月产品上线后,Slack就受到用户和投资者的追捧,成为有史以来发展最快的SaaS公司。推出当天就有超过8000家公司注册;2014年2月26日,以2.5亿美元的估值完成4275万美元的融资;2014年10月31日,Slack融资1.2亿美元,估值高达11.2亿美元,正式成为独角兽俱乐部成员。 Slack的自我定位是“邮件杀手”,希望解决邮箱常被塞爆而又会忽略重要邮件的问题。具体方式是将分散的沟通方式聚集到一个地方,邮件、IM、短信、类似 Yammer 的工具、企业内网和 Wiki 等都能在 Slack 找到,其实就是聊天群组+大规模工具集成+文件整合+统一搜索。此外,Slack还整合了Twitter、Zendesk、Crashlytics和Heroku等服务,将他们的通知提醒、Bug追踪等数据融入到公司内的信息流中。 Slack在上个月进行了成立一周年的纪念活动,公司表示,目前有6万个团队使用Slack,日活跃用户则超过了50万,“用户在Slack上的时间超过1亿小时,发送了超过3亿条信息”。联合创始人兼CEO Butterfield去年还表示,Airbnb、eBay和Salesforce.com等公司都在使用他们的产品。目前Slack的基础服务是免费的,如果想要更大存储空间、无限制第三方应用集成等增值服务,需要缴纳每月8美元,或每年80美元的服务费。 去年10月底融资时,Slack团队透露过未来的计划:继续增加团队人数外,产品计划是把集成服务数扩展到250个,把工具的适用场景从30人以下小团队扩展到5万人的大公司。 此外,消息还称Slack有意换个更懂经营的人接替Butterfield的CEO位置,以满足公司下个阶段的发展。Slack其他三位创始人是EricCostello、CalHenderson 和Serguei Mourachov。 Butterfield在创立Slack以前,曾经建立过一家游戏公司Tiny Speck。2012年时,Tiny Speck的账上只剩下500万美元,Butterfield和其他创始人决定关闭游戏,将现金返还给股东。但投资者却鼓励他们用那笔钱创办一家新公司,也就是后来的Slack Technologies。在此之前,Butterfield还创办Flicker,后来Flicker在2005年卖给了雅虎。 有意思的是,Butterfield曾对外表示,Slack的成功是个“无心之举”。原来Slack是用来为他们自己的一个大规模多人游戏服务的,最后那个游戏失败了,但Slack却取得了成功。 来源:36氪   作者:feng 扫一扫,关注“HRTechChina",聆听人力资源科技的声音!
    企业协作
    2015年03月25日
  • 企业协作
    聚焦协作效率,阿里发布钉钉正式版 昨日,阿里在北京发布了专为企业和团队打造,聚焦工作沟通的即时通讯工具“钉钉”的正式版。   据其负责人“无招”介绍,“钉钉”主要的服务对象是中小企业及虚拟团队,特色在于DING消息只要保持手机开机100%收到;群消息对方是否阅读一目了然;通过企业通讯录可随时随地找人;免费的单人和多人通话,及时组织电话会议等。 免费通话方面,钉钉通过云通讯技术将用户在互联网呼出的电话转换成普通电话,耗费的流量较低;会议发起方的客户端会向钉钉服务器发送信息指令,当与会者手机无漫游费,全国免接听时,接通后的费用由钉钉承担。   对于大家关注的钉钉和来往的区别,“无招”介绍,“来往还是来往,继续会做来往,钉钉是一个全新的定位,定位中小企业和虚拟团队,是两个产品。 在公测的27天里,已经有超过100家企业接入钉钉,包括英特尔中国。关于钉钉的盈利模式,该团队表示“目前还没有太多考虑,未来会随着市场和用户需求的变化发生改变。”目前的钉钉已经覆盖了iOS、安卓和PC版。   来源:雷锋网
    企业协作
    2015年02月1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