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赶集网
58同城、赶集网合并后第一季,竞和效果仅显现一半
58同城今天公布的2015Q2财报显示,期间营收1.595亿美元,同比增长147.1%;净亏损为2690万美元,去年同期净利润为1120万美元。 2015年4月,58同城以 3400万份普通股加 4.122亿现金的方式获得赶集网43.2%的股份。杨浩涌与姚劲波任联合CEO、联席董事长。合并后,58、赶集两个品牌仍将独立运营。 合并效果体现在营收增长58同城的营收主要由两部分构成:一是发布信息的商家贡献的“会费”,二是网络的广告收入。两项收入增长较为均衡,2014财年,58同城会员费和广告费收入占比分别为52.5%和47.2%;2015年Q2,两项收入同比增幅别为 204%和87%,会员费收入占比上升到55.8%。58同城属于UGC(用户生产内容)网站,付费会员是根本。他们不仅付出真金白银还上传可以吸引网上流量的本地生活信息。2015年Q2,付费会员数同比增长53.7%达78.4万,ARPU值同比增长21.4%达83.5美元/季度,所以会费收入同比增长86.6%。 58同城采取“在线自助推广”(其原理类似百度竞价排名),网站人气高了,广告收入自然水涨船高,2015年Q2在线推广收入同比增长204.3%。 58同城营收增长如此迅猛,估计与合并赶集网有关(后者的部分付费会员转投58)。果真如此,Q2的营收快速增长将不会出现在Q3。 成本费用没降多少58同城开支中的大头的销售费用,包括线下发展付费用户、线上买流量、打广告、请形象代言人。2011年,市场营销支出占到营收的241%。也就是说花2块4毛钱买1块钱的营收。2013年以来,营销费用占营收的比例大幅下降但仍远远高于50%。 市场费用如此之高,与58同城的商业模式有关也是穷追不舍的对手赶集网逼的。姚劲波说:“58同城与赶集打仗,有时候已经超出商业逻辑了,比如赶集请范冰冰代言,我们马上请杨幂代言,不是因为代言就能提高知名度,而是不能让赶集在声势上压过去了。这种不计商业利益的打法,就是在赌气。”所以,58同城率先上市后立即开始争取并购对手。由于杨浩勇 “一直赌气”,直到2015年5月58同城才如愿。虎嗅5月13日文章认为“58同城与赶集合并的效益被高估”。 因为58同城的增长策略是一手在线上买流量,让C光顾网站。另一手到线下“扫街”、“地推”从众多B中发展、维护付费会员。 先说2B的销售费用。赶集可以把手上的付费会员交出来,使58同城的营收在短时间内出现一轮暴涨,但后续的服务和维护仍然需要线下团和呼叫中心来完成 。 再看2C的营销费用:线上从百度等引擎购买流量,线下通过传统媒体打广告(例如请杨幂代言、每天在地铁喊上百次:五~八~同~城~~~)。这部分费用事关网站流量,不能过度压缩。 在线下,假如杨幂、谢娜各喊100次给两家网站带来的UV数都是100。让杨幂一个人喊100次,给合并后的58、赶集带来的UV绝不会是200。要保增长,广告费就不能太省。 2015年Q2,58同城市场费用达到创纪录的1.35亿美元,相当于营收的85%。今年一季度为“拿下”赶集,营销费用占营收的131%。58同城业绩由盈转亏的答案就在上面这张图里: 2015年Q2销售费用占营收的85%,而2014年Q2只占62%。 除了赶集网,58同城还进行了一系列并购,将安居客、英才网收入囊中。但与赶集网的情况相似,这些并购能增大营收却不见得能带来盈利。 来源:虎嗅网作者:Eastland
-
赶集网
半年百亿美元投向O2O 蓝领互联网成最大机遇
[摘要]在任何一个细分行业,比如美甲、美发、按摩、生鲜到家、绿植到家,都至少砸进去了数亿美元。
互联网人口红利终结了吗?早在五年前(2010年),互联网圈内就有定论:互联网渗透率已经相当高了,人口红利已经终结。
时隔五年,赶集网CEO杨浩涌却有不同结论:互联网人口红利远未终结,互联网正迎来新的大繁荣时代。杨浩涌说:这是一个转折年代,此前互联网国民是白领,白领是互联网国度的土著;现在互联网这块虚拟新大陆将迎来新移民:蓝领。
2010年是一个关键年份,这一年发生了很多事情,直接导致了后来一系列事件的发生。第一件事情是iPhone 4及iPhone 4S的发布,在很多苹果粉丝的眼中,这仍然是iPhone手机中最为经典的机型。正是这两款经典机型,导致iPhone由一款发烧友级别的产品变成了一款大众产品,最后成为街机。一个大时代到来了,当时我们称之为“移动互联网时代”。
另一件是诺基亚放弃了塞班系统,随后宣布全面拥抱微软WP系统。当时,诺基亚塞班系统仍然占据超过56%的智能手机市场,除了苹果iOS,塞班外,当时市场上的智能手机系统还包括微软WP、黑莓、安卓等。塞班被视为一款半智能操作系统,退出市场只是时间的问题。旧势力突然消失,新世界逐鹿,谁会成为赢家?当时众人一致看好微软,最后赢家却是安卓。
也是2010年,雷军创立了小米。在安卓与微软的平衡中,雷军背负着“挑战微软”的历史,最终放弃微软选择了安卓。所谓历史,是雷军在金山软件的时候做了一款产品,就是WPS,当时对标的产品正是微软Office。雷军用WPS挑战微软的梦想在“前有盗版,后有微软”的产业环境下灰飞烟灭。
但在2010年,雷军赌对了安卓,最终小米最新一轮融资估值已经超过800亿美元,上一轮融资估值450亿美元。今天雷军的小米的未来是“别人梦想不到的星辰与大海”。
大幕已经拉开,一切都在悄然发生变化。
2010年,互联网产业发展峰回路转。当行业说互联网人口红利已经消失之际,互联网行业产业则在接下来的五年悄然发生变化。杨浩涌说:从人口数量上看,互联网人口没有减少,反而在快速增长,PC互联网人口确实少有增加,但移动互联网人口快速增加,并且很快超过PC互联网人口。
杨浩涌分析出了一个结果:PC互联网人口与移动互联网人口并不是完全重合,相当部分的移动互联网人口是互联网世界的新移民。
其中,中国四线以下的城市里,互联网人口比例在PC时代占比较低,但到了移动互联网时代,因为智能手机的普及,他们成为了网民;在城市里,蓝领很少使用互联网服务,他们最后也成了网络世界新移民。
四线以下的城市,或者一线、二线城市的蓝领对于互联网的使用经历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他们主要用于娱乐等个人消费,比如视频、电子阅读、游戏等,第二阶段,与工作,生产相当的应用占比越来越多,比如求职、培训等。
互联网接入方式的变化,互联网新移民增加,给互联网产业带来了各种创新机会。新一轮创新创业高潮到了:先是移动APP,接着是智能硬件,最后是O2O,同时传统的电商、资讯、支付、游戏、即时通讯也以新的方式出现在人们面前。
理性与疯狂并存,时间就这样过去了五年。历史上有过一些类似时刻,这样的时期被称为创业创新的“黄金时代”。
杨浩涌说:五年过去了,互联网行业有点水落石出的意思,比如对O2O、智能硬件、APP的反思,但不可否认的是,行业进入了一个新的时代,无论投资界、创业者都有全新的眼光看待互联网,包括智能硬件、大数据、O2O成为行业审视互联网的最重要的参数。五年前,这些词语要么没有出现,即使有,也不是今天的意义。
杨浩涌认为,行业最大的机遇是O2O,PC互联网与移动互联网最根本的区别是LBS,是物理世界与虚拟世界的结合;对于大数据来说,位置是最重要的数据;对于智能硬件来说,地理位置赋予了更多的应用场景,O2O就是这一背景的产物。
过去半年,行业砸向O2O的资金至少超过100亿美元,数额较大的包括滴滴快的融资20亿美元,Uber融资10亿美元,美团先后两次融资合计融资17亿美元。在任何一个细分行业,比如美甲、美发、按摩、生鲜到家、绿植到家,都至少砸进去了数亿美元。这些钱,一半补贴给了消费者(发红包),一半补贴给了蓝领互联网人口。
对于“蓝领互联网”的投入,才刚刚开始,蓝领互联网某种意义上与“互联网+”契合。一切才刚刚开始。
蓝领互联网的未来就摆在那里,切入点很重要。杨浩涌选择了招聘:蓝领们的移动互联网,招聘求职是起点,通过招聘,切入培训,商务,金融服务,教育等,最终成为“一站式生活服务平台”。这算是杨浩涌的全部梦想。
来源:腾讯科技
-
赶集网
赶集网创始人杨浩涌任58同城联席CEO及董事长
[摘要]今年4月17日,58同城发布公告,宣布战略入股赶集网。
58同城今天宣布,任命杨浩涌为董事、联席董事长和联席CEO。杨浩涌是赶集网创始人。
58同城联席董事长姚劲波表示:“我期待杨浩涌加入我们的团队。在我们打造更强劲、更具创新性的业务,满足中国规模庞大、逐渐增长的移动用户的需求的过程中,他广泛的经验、管理能力,以及创业动力将是无价的资产。”
杨浩涌表示:“我很高兴加入58同城团队。在中国,本地服务、在线分类信息,以及O2O服务有着无止境的机会。未来几年,我期待与姚劲波的密切合作,以推动这些业务的增长。”
今年4月17日,58同城发布公告,宣布战略入股赶集网。58同城以现金加股票的方式获得赶集网43.2%的股份(完全稀释后),其中包含3400万份普通股(合1700万份ADS)及4.122亿美元现金。合并后,58同城和赶集网两家公司保持双方品牌独立性,网站及团队均保持独立发展与运营。(李玮)
来源:腾讯科技
-
赶集网
赶集网杨浩涌:即将完成O2O招聘闭环
[摘要]赶集此次创建O2O招聘联盟的目的,要促进传统服务业从业者拥抱互联网,助力O2O公司快速发展壮大。
6月30下午赶集网宣布成立“赶集O2O招聘联盟”并召开首次线下论坛,赶集网CEO杨浩涌在会上宣布,将重点投资赶集招聘,并表示赶集的O2O招聘闭环即将完成。
杨浩涌认为,“在‘互联网+’浪潮席卷下,O2O 行业已成引领中国经济发展的新引擎。对于O2O公司而言,在激烈的竞争中制胜的关键点是规模化,而决定O2O公司能否快速规模化的核心就是招聘。赶集此次创建O2O招聘联盟的目的,就是要连接海量O2O创新公司和‘手艺人’,促进传统服务业从业者拥抱互联网,助力O2O公司快速发展壮大。”
他同时披露,打造中基层连接器的首要任务是建设以赶集招聘为核心的服务体系。赶集正在中基层金融服务(赶集预支工资计划、赶集江湖救急)、社交产品(赶集群组)、租房服务(赶集租呗)和人员培训(整合培训供应商)、中基层信用系统(与芝麻信用合作)等几大方向进行产品布局。
在杨浩涌看来,互联网人口红利消失论调难以经得起推敲。目前已有的互联网服务类产品主要针对网民的共性需求,缺乏针对中基层群体的优质互联网服务产品,这部分市场仍是一片蓝海。
赶集官方数据显示,2014年全国中基层员工总人数为3.3亿人,未来五年预计将增长到3.7亿人,中基层求职人群占了全国就业市场的80%。据测算,中基层招聘市场规模过万亿元,通过招聘连接的互联网服务市场规模更是呈几何级数增长。
据了解,从今年7月开始,赶集还计划在全国范围内开设线下招聘中心,完成招聘业务形态的O2O闭环,定制化满足企业规模化扩张的用工需求。
腾讯科技讯(孙宏超)
-
赶集网
58同城:四处的出击,不得不的2.0
最近一年时间以来,58同城是最活跃的互联网公司。获得腾讯4亿美元投资、收购安居客、参股e代驾、与宿敌赶集网合并……在5月8号“生日”当天,58同城发布了金融发展战略及金融理财品牌——58钱柜。同日,58同城还宣布了对中华英才网的收购。据姚劲波自己统计,58同城上市18个月,投资并购14家企业,投资总额达16.66亿美元,差不多每个月对外投资1亿美元。
姚劲波为何忙不迭地“布大局”、“打大仗”?与搜房、易车、前程无忧等垂直网站相比,58同城有无优势?
先来看下58商业模式的基本面。
营收增长迅猛
58同城是国内最大分类信息网站,为本地商户和消费者提供房屋、就业、二手物品交易等信息发布服务,“同城”二字由此而来。
58同城的营收主要由两部分构成:一是发布信息的商家贡献的“会费”,二是网络的广告收入。两项收入增长较为均衡,2014财年,58同城会员费和广告费收入占比分别为52.5%和47.2%。
推动会费收入增长的自然是会员数量。2010年、2011年,付费用户分别为1.7万和8.6万。到2014年4季度,付费用户数达60.5万,户均缴纳65.8美元。
不过,58同城付费用户的增速却呈振荡回落,2014年Q4的环比增速仅为8%。
网站的用户不是来看新闻的,就是来找租房、招聘信息的。而付费会员不仅贡献了营收,还给网站带来了读者要看的内容。2014年Q4独立访问用户数达3亿。有了流量,58同城顺理成章地做起了变现生意,赚取不菲广告的收入(模式与百度竞价排名类似)。
2011年,58同城营收仅为1100万美元,2014年达2.65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达189%!
搜房、前程无忧等垂直网站的模式与58同程类似。它们的主要收入都包括两个部分:首先由B端用户(商家)付费发布信息;然后,用这些信息吸引C端用户(网民),形成精准的流量(如求职、租房、买车),进而通过收取广告费将流量变现。
与赶集合并效益被高估
58同城的流量生意看起来很妙,前提是B(商家)自动把信息发布到网站,C(用户)自动上来浏览。世界著名的生活信息网站Craigslist就是这样,员工不到40名,日均PV超过6亿。
但中美国情差异注定了58同城不会有Craigslist的幸运:Cragslist是美国小业主自己上来注册,58同城得雇用数千勤奋的地面销售人员去“扫街”,一家一户地推销;美国人在网站发布的虚假信息不多,58同城要通过专设的信息审核部对每天数百万条信息进行审核(从开始填写信息到发布成功,要经过5道过滤,包括人工审核);美国用户有问题可自行解决,大不了看看Q&A,中国会员要打电话,58同城只好跑到天津泰达建立了一个有500个座席的电话呼叫中心……
在中国的国情下,58同城的增长策略就是一手在线上买流量,让C光顾网站。另一手到线下“扫街”、“地推”从众多B中发展、维护付费会员。
2C的营销分为两个部分:线上从百度等引擎购买流量,线下通过传统媒体打广告(例如请杨幂代言、每天在地铁喊上百次:五~八~同~城~~~)。
2B的营销费用则耗费于庞大的线下代理人团队及呼叫中心等服务系统。
2011年,市场营销支出一度占到营收的241%。好比每卖一个10块钱的肉夹馍,要花24.1元来宣传、促销、发奖品。媒体称58同城“花钱买营收”一点没错,而且价钱高得离谱。
好在随着营收的增长,虽然市场费用绝对值创下新高(2014年达1.8亿美元),占营收的比例已缩减到68%。
2012年,58同城发展并维护一家付费会员的成本为84美元/季度,而会员缴纳的会费仅为79美元/季度;2013年,付费会员的成本、收益分别为48美元/季度和66美元/季度;2014年,会员发展、维护成本又上升到50美元/季度。
与赶集合并后,压缩2C、2B营销费用的空间非常有限。
在线上,流量要向百度们买,而关键词的价格不单单是赶集和58两家抄高的。未来赶集不参与竞价,搜房、易车、前程无忧等大小玩家不会让58同城低价获得“租房”、“买车”、“招聘”这些关键词!
在线下,假如杨幂、谢娜各喊100次给两家网站带来的UV数都是100。让杨幂一个人喊100次,给合并后的58、赶集带来的UV绝不会是200。要保增长,广告费就不能太省。
最后,通过地推团队的人员优化、减少摩擦、价格战,市场费用会有所下降。但商家还得一户户去谈,会费要一单单去收,服务一刻也不能停。付费用户规模不减,费用降不了多少。
总之,在1.0版的增长策略下,58同城已经没多大潜力可挖,即便合并了赶集,营收增长、利润增厚的空间也比较有限。
赶不上“子集”
搜房网、安居客、易车网、汽车之家、前程无忧、智联招聘的商业模式与58同城大同小异,只不过它们各自耕耘的垂直领域是58同城“势力范围”的“子集”。但“子集”们赚钱的本领却高于58同城。
2014年,搜房、易车、前程无忧在垂直领域的营收分别为44亿、25亿和18亿,而58同程在房产、汽车、招聘、家电、家政、休闲娱乐、婚庆摄影、搬家、团购、交友、宠物、周边游等十几个领域统共取得的营收为16亿。
既然大家做的都是流量生意,58同城营收不赶不上“子集”还得从流量找原因。
根据Alexa数据,58同城、前程无忧、搜房、易车日均UV(独立访问数)排名分别为中国第76、135、161和6024名(以上均为月均值)。58同城日均PV(页面浏览量)约5500万,前程无忧约为3500万、搜房网约为2200万、易车约为50万(以上均为月均值)。
可以看到,通过不惜代价的导流,58同城的流量已经压了“子集”们一头。营收收入不及子集的原因不外两个:一是流量的质量(转化率低),二是在变现潜力大的领域及地域流量不足。58同程把招聘、房产、汽车等各个领域的流量加起来才超过前程无忧和搜房,而且这些流量分散在全国各地,单单在招聘、房产领域和北、上、广等重点地区,58同城流量则远远落后。
带宽成本去哪儿了
还有一个值得注意的现象,就是58同城带宽成本超低。
网站的营收成本主要消耗在网站(带宽、运维人员、设备折旧等)和内容两个方面。2014年,58同城毛利润率高达95%,而搜房、易车、前程无忧分别为79%。76%和73%。带宽费用是营收成本的子集,毛利润率高则营收成本低,意味着带宽费用低。
2014年,搜房营收折合人民币43.6亿,营收成本高达9亿。搜房具有明显的媒体属性,而且自己采集房源的比重越来越大,营收成本高是自然的。但前程无忧基本没有媒体属性,营收仅比58同城高11.5%,但主要由带宽和网站运维费用购成的营收成本却比58同城高414%!
58同城的流量成本哪里去了?是由区域代理商分担了?或是转嫁给VIE结构中的其它实体?
被迫寻找增长策略2.0
58同城对增长策略1.0的局限性想必早有体会。所以,2013年10月上市后进行了一系列的收购活动。
姚劲波总结说:
“在汽车里面内部分化,我们投资了二手车,我们投资了最大的代驾公司‘e代驾’,我们投资收购了最大驾校的软件‘驾校一点通’,也投资了P2P汽车平台‘宝驾租车’;在房产领域,我们全资收购行业排名第二的网站‘安居客’,和58紧密结合以后,已经超越过去行业老大;我们还推出‘58到家’、‘乐家月嫂’、‘点到按摩’等新型的O2O本地的服务,把58到家自己的服务打包在一起,做中国互联网公司提供到家服务最全,订单量最大,口碑最好的平台。”
截至2015年5月8日宣布收购中华英才网,58同城在18个月内投资16.7亿美元并购了14家企业。
搜房、前程无忧、智联招聘、易车、汽车之家等成功的垂直网站是从早期互联网蛮荒的血海中拼杀出来的,正如将“八大菜系”中的任何一个做到极致那样不容易。不擅厨艺的姚劲波开的是“啥都有”的“大食代”(不仅有八大菜系还法餐、意餐和印度菜),并花不少钱雇人到街上拉客。进来的客人虽多,但多半看看就走,即便坐下来也只点最便宜的菜。所以,58同城营收、利润都不如那些名菜馆。
按传统观念,开设兼有八大菜系但什么菜系都“不地道”的餐馆肯定不会成功。但在互联网时代则未必。姚劲波先是把“大食代”做大,菜不好吃、亏钱都不在乎,大到一定程度拿去上市。打通公募、私募融资渠道后,以股票加现金的方式收购擅长川菜的安居客、擅长鲁菜的中华英才、擅长粤菜和驾校一点通……
在可预见的未来,58同城的单项业务恐难超越每个细分领域最强的“子集”们。而且房产、汽车、招聘都是万亿级别的大市,足以孕育市值百亿美元的平台层垂直公司,搜房、易车、前程无忧会保持高昂的斗志,捍卫各自在细分领域的王者地位。中国人信奉”宁为鸡头不为牛尾“,赶集、安居客、中华英才都是上市无望才忍气吞声、寄人篱下的,失意者们的集合会是一个成功的群体吗?
不过,谁说复仇者联盟没有取胜的机会。从58同城近来高涨的股价看,投资人还是蛮有信心的。截至5月12日,58同城股价已升至78美元以上,市值近64亿美元。
祝58系们好运。
本文作者:Eastland
来源:虎嗅网
-
赶集网
消息称58同城与赶集网达成合并协议,招聘市场迎来大变局,一个可以赶集的网站
北京时间2015年4月15日凌晨消息,58同城周二收盘股价暴涨33.64%,涨17.1美元,报67.93美元。
昨日晚间《金融时报》援引知情人士的消息称,58同城和赶集网已同意进行合并。双方最快将于明日(周三)宣布该交易,合并后的新公司估值最高将达到100亿美元。
该知情人士称,两家公司已于4月14日签署了谅解备忘录。由于担心遭到反垄断调查,这笔交易可能将通过两个阶段进行。当前58同城的规模相当于赶集网的2倍。去年,腾讯购入58同城20%的股权。上个月,58同城以2.67亿美元的现金和股票收购了安居客。
另据消息:
北京时间4月14日晚间消息,《金融时报》今日援引知情人士的消息称,58同城(NYSE:WUBA)和赶集网已同意进行合并。双方最快将于明日(周三)宣布该交易,合并后的新公司估值最高将达到100亿美元。
该知情人士称,两家公司已于4月14日签署了谅解备忘录。由于担心遭到反垄断调查,这笔交易可能将通过两个阶段进行。当前58同城的规模相当于赶集网的2倍。去年,腾讯购入58同城20%的股权。上个月,58同城以2.67亿美元的现金和股票收购了安居客。
该知情人士称,赶集网创始人杨浩涌和58同城创始人姚劲波将担任合并后新公司的联席CEO。
有业内人士表示,两家公司希望通过合并来降低营销成本。据一位投资者称,两家公司每年的营销成本各自约为2.5亿美元。
业内人士称,当前投资中国大陆互联网公司的西方投资者开始向管理层施压,希望他们能进一步关注股东价值。这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58同城和赶集网这样的企业合并。此外,由阿里巴巴资助的快的打车和腾讯资助的滴滴打车今年2月已宣布进行合并。
受上述消息影响,58同城股价周二早盘大涨18.55%,涨9.43美元,报60.26美元。
昨日晚间58同城和赶集网双方进行了谈判,谈判一直持续到今日凌晨4点多钟。
另外,此前就有知情人士向新浪科技透露或有基金已经退出赶集的投资行列,而58同城或将作为新的投资者接盘,该消息暂未得到双方证实。另对于今日晚间传出的双方将合并的消息,58和赶集方面并未予以正面回应,赶集网公关部表示本周四会就该问题进行统一回复。
事实上,包括老虎基金在内的投资机构曾多次撮合58同城和赶集网的合并,58同城一度给赶集提出了换股的并购方案,比例为3:7、4:6,甚至可能是5:5。但均遭到包括杨浩涌在内的赶集方面的拒绝。
一面是不肯合并却又延迟的上市计划,一面是即将“烧”尽的融资,投资人透露赶集网又在寻找新的接盘人,而此时如果没有合适的机构,58同城接手也不无可能。
当然,无论是投资还是合并抑或收购,该交易或许并没那么快落定,因为赶集目前仍然未放弃寻找新的融资,甚至有投资人透露近几日还在与赶集沟通融资事宜。
双方都有非常大的招聘市场占有率,特别是赶集网更号称要超过51job,此次合并对于中国的招聘市场是一个重大的信号,市场格局将会发生重大变化!
让我们进一步拭目以待!
-
赶集网
赶集网押注蓝领招聘,已启动上市
来源:虎嗅网 作者:Eastland
2014年,赶集网重金邀请谢娜作为代言人并投放巨额电视、户外广告,喊出了转型招聘的口号。一年后,代言人升级为更贵的范冰冰。
2015年3月10日,赶集网对外宣布2014年招聘业务营收7.68亿元,同比增长160%。在发布会上,CEO杨浩涌还透露2015年、2016年赶集网招聘业务的营收目标分别为15亿和30亿元。
15亿收入是什么概念?市值20亿美金的前程无忧,2014年线上招聘收入为12.48亿,同比增长15.1%。照此速度,2015年线上招聘收入可达14.4亿,略低于赶集网。在随后的采访中,杨浩涌透露赶集网已启动上市工作。杨浩勇相当一部分“底气”来自招聘业务的崛起,而二手汽车业务才刚刚开始烧钱,暂时难当大任。
十几年前,网络招聘绝对是新生事物,面向的是白领中的白领、精英中的精英。前程无忧创始人甄荣辉曾在HP、贝恩有15年工作经历,创业时最早一批客户多半是世界500强。猎聘、拉勾两只新兴力量,一只主打猎头,另一只做互联网公司招聘,都号称有“海量高端职位”。但常识告诉我们,高端职位不可能海量,海量的不量高端职位。现在每年毕业的大学生超过700万,2014年前程无忧线上个人求职者总数不过是38.8万。目前线上招聘的格局大致是:猎聘做猎头;拉勾做互联网;前程无忧、智联招聘、中华英才网做白领并从中层向基层延伸;赶集网和58同城主要是司机、保安、传菜员。
赶集网押注的是“中、基层蓝领招聘”,回避了与前程无忧、智联招聘、猎聘、拉勾们的正面竞争,问题是蓝领招聘“钱景”如何。
蓝领工人的使用单位可以分为两个类型:一是大进大出型,富士康在郑州一家30万人的工厂,每年要招60万人(每6个月“大换血”一轮);二是多如牛毛的小馆、小作坊、小洗车铺,经常只招1、2个人,但每名新人平均只干2.6个月,与工友吵嘴、在别处打工的老乡召唤或者只是心情不爽,分分钟可能不辞而别。据统计,中国中基层就业人数的总规模为3.75亿人,每人平均一年2次跳槽,每年7.5亿次。
两类企业都是赶集网的客户,而是不前程无忧的客户:第一类招人太多、第二类招人太少。但赶集网的客户中,只有10%会付费,最少的只花4块钱下载一份简历,上个顶置也只需100元。根据赶集网披露的收入及企业客户数,每家企业每支出约1400元,而前程无忧、智联招聘客户年支出在3000元以上。
过去,年龄低、学历低、预期收入低的“三低人群”是不会通过网络求职的。现在智能手机保有量达到7.8亿部(2014年末),城市乡村几乎人手一部。由于文化生活的相对匮乏,蓝领及三四线城市的年轻人更容易成为智能手机的重度用户。
针对低端求职者的需求,赶集网推出“语音求职”和“地理位置求职”等产品。前者让求职者录制60秒以内的自我介绍并上传,就可获得雇主回复。后者适于打工者沿街找工作的场景。这些求职者找到工作后的收入不见得低于白领,流水线工人三、四千,快递员五、六千,厨师七、八千,捏脚、美甲技师轻松过万。减少“闲置”,让劳动者尽快与适合的岗位匹配,有巨大的社会价值。但仅仅提供汇聚信息的平台,就想从每次成功的求职收取成百上千的费用,相当一部分用人单位会不愿意买单,除非提供更加专业、更有价值的服务。
赶集网宣布启动上市,再次打破“被58同城收购”的传言,押注蓝领招聘的思路也很不错,最大的问题是推广及流量成本与用户付费愿望的不匹配。在这方面,赶集网最多能与58同城分庭抗理,如果腾讯发力手Q、微信招聘呢?
-
赶集网
赶集网,招聘的风口和陡坡
// // //
58同城和赶集网就像是一对双胞胎,长着一副难分彼此(定位信息分类)的脸,但越长大,自我意识越强,向外界展示各自差异的愿望也越强。
58同城上市后,赶集网给人的感觉有点像生活在58同城的阴影下,有点个性迷失了,高层相继出走,前景也备受质疑,但近来招聘业务的成绩,让杨浩涌自信满满,赶集网好像重新找回了自己。让我们有必要再回头,重新审视在线招聘行业,也重新审视赶集网。
日前,赶集网宣布在线招聘业务简历量超过1亿份。杨浩涌更透露,日新增简历量是前程无忧与智联招聘之和的两倍还要多。虽然与后两者对企业用户和求职者的定位不同,但在线招聘盈利源都得来自企业用户,企业用户越多,营收才可能越多,但需要有求职者进来点击职位、投递简历,企业才愿意继续在招聘平台上投放职位和钱。
作为一端连接企业和一端连接用户的平台,这点跟电商一样。招聘企业越多,同类企业之间争夺人才的竞争也越激励,而求职者的时间、精力、耐心和注意力都有限,海量的职位需要网站的搜索,匹配程度才可能更高,搜索结果的呈现有排名先后,如果企业及其职位排名很靠后,求职者都未看到,职位未有展示、曝光、点击的机会,企业招人的需求也就得不到解决。
市场经济下,招聘和求职,都讲求一个信息对称,信息对称了,求职者和企业“牵手”成功的概率才更大。将招聘从线下搬到线上只是信息对称的第一步,用户搜索职位排名结果是信息对称的第二步,这就需要企业投钱做推广。当然搜索排名也会破坏信息对称,只是这种“破坏”是用钱说话的商业规则下的公平表现。企业越多,企业间对求职者注意力的竞争就越大,推广的需求就越大。在线招聘几乎成了一个跟电商一样花钱买流量的生意,只是购物是高频需求,求职是低频需求,但如果用“轻重缓急”来描述,求职又是一个“重且急”的需求,而且只要求职者求职未成功或换工作再求职,就可能继续坚持求职过程,少则一两个星期,多则一两个月才可能成功找到工作,这个低频需求,又成了一个“中长跑式”的需求。
但对招聘企业而言,不同性质、规模和层次的企业及其职位,对招聘需求的频次也是不同的。技术、运营和管理类的职位,总体比销售、客服、服务员之类的岗位要稳定,定位中低层、基层招聘的赶集网,其企业用户就是广大中小企业和商户,而且是经常需要招聘的服务类中小企业。但如果你在赶集网上发现也出现了亚马逊、京东、百度等的招聘信息,你也不要奇怪,大企业也有很多快递、客服等基层岗位。这类招聘市场,就是一个分散、规模大、增长速度快、频次相对较高的、同类有实力的竞争对手少的市场,奋斗十几年中高端市场的智联招聘、前程无忧们不甘与赶集竞争、领英和拉勾之类走高大上路线的肯定不会放下身段,也不屑与赶集抢食。
赶集网唯一需要担心的是58同城。
做大而全信息分类的赶集,需要的只是一点“发现自身优势”的敏感,从房产、家政、快递等各个分类信息入口中发现招聘这个入口,寻找转型的突破口,而无需改弦更张地寻求跨界转型。找准了这个市场,我们也就不难明白,为何赶集网在今年前三季度营收增长均超过150%,其中招聘业务占总体营收的40%-50%.在智能手机普及和移动互联网浪潮下,招聘应用和求职使用场景也更加灵活多变,将助力在线招聘市场。借用小米雷兄那句话,只要站在风口上,猪也能飞上天。顺势而为、借力打力,赶集网招聘业务的高速成长,也源于此。
杨浩涌那句“明年,赶集网将在招聘领域赶超所有的竞争对手,做到招聘行业第一”,自信溢于言表,只是这也能在营收上这么说。不管是先攻用户求职体验、再攻盈利的拉勾,还是先向企业收推广费、再寻求改善用户求职体验的赶集,无非都是要照顾好“金主”,更要服务好免费但金主重视的“求职者”。
在赶集、58同城上求职者被骗的新闻时常见诸报端,提醒赶集网在用户求职体验上还有很远的路要走、很陡的坡要爬。
来源:iDoNews 专栏
-
赶集网
赶集网完成超2亿美金融资,老虎基金与凯雷参与
在对手58同城去年上市之后,国内分类信息网站赶集网风光似乎被抢也引来诸多质疑。今日,赶集网宣布完成新一轮融资,融资总额超过2亿美金,投资方为老虎基金和凯雷投资集团。
据赶集网透露,本轮融资资金将主要用于产品研发,并侧重无线端;加大市场投放,进一步抢占市场份额;以及在O2O领域的探索和新业务的尝试。
如今,赶集网收入前三名的业务依次是招聘、房产和生活服务。从目前来看,招聘业务已成为发展重心,目标用户定位于中基层群体,今年3月份赶集网的招聘月收入已达到8000万元,官方曾预计今年内该业务营收达到8亿元。
成立于2005年的赶集网如今已是第五轮融资。2009年,蓝驰创投向赶集网A轮投资800万美元;2010年,诺基亚成长伙伴基金和蓝驰创投向赶集网B轮投资2000万美元;2011年,今日资本和红杉资本参与C轮7000万美元投资;2012年获得两轮9000万美元投资。从目前2亿美元的融资额度来看,杨浩涌管理层应该是出让了不少股份。
【 文章来源:猎云网】
-
赶集网
变天?在线招聘走向哪里?
互联网时代的创新总是以一种浪潮的形式出现,不断颠覆着那些传统的东西,而似乎在教育之后,这一次轮到了在线招聘。
且不说分类信息网站赶集网年初将重心转移到招聘之上,放言两年内实现 15 亿营收。单是从三月底依托 3W 咖啡创建的拉勾网拿到贝塔斯曼 A 轮 500 万投资,到4月初猎上网的千万美元融资,再到猎聘网有些惊人的C轮7000万美金,数字上的递增已然让人嗅到了资本对这个行业的狂热追捧。
而也恰恰是在这样的背景之下,传统的在线招聘网站智联招聘在 5 月 6 日发布招股书,宣布赴美 IPO;上市十年的行业老大前程无忧随后也在 8 日拿出了一份盈利 1910 万美元的财报,似乎是在向挑战者们隔空喊话。
大概是互联网的发展实在是太过迅速,以至于连其内部都已经隐隐分化出了传统与新锐,这样一种变化似乎又有些无关于技术本身,而是一种商业模式之上的颠覆与重构。
奠基者的迟疑与坚守
在经历了多年的推广投入之后,前程无忧和智联招聘平台的规模效应已经开始显现,用户的平台转移成本也正在逐渐抬升,而稳定的大用户规模对他们来说则意味着较高的广告收入和更多的付费用户。这一点从智联招聘公开的招股书中不难看出,“截至 2013 年 12 月 31 日的上半财年,智联招聘净营收为人民币 4.892 亿元,其中,在线招聘服务营收为 3.980 亿元人民币。智联招聘是基于在其平台上发布招聘职位和展示广告,以及在其数据库下载完整简历的数量来获取营收”。
以流量换广告,从大基数用户中争取小比例付费用户,这样一种基于规模和流量的商业模式虽然有些陈旧,但却无比稳定,且具有高利润率。而近十年来中国网民数量的激增则为他们提供了足够多的人口红利,让其始终保持一种高速增长,正如雷军那句话说得一样,站在风口上,猪也能飞,犯错最少的前程无忧和智联招聘就这样成为了在线招聘市场中那两头幸运猪。
从估股网的数据图来看,用户规模的不断增长为前程无忧带来的是获取新用户的边际成本急剧降低,市场推广成本下降,利润率上升并稳定在高位。可以说,倘若没有那些挑战者们的搅局,刚刚脱身广告战没多久的前程无忧和智联招聘本该进入一个稳定的收获期。
但是对于一个处在急剧变化的竞争环境中的互联网公司来说,稳定或许并不是一件好事,低价吸收流量,高价卖给招聘方的方式带来的高额利润反而成了阻碍两家公司创新的最大障碍。
此间种种问题吴澍曾在其文章《在线招聘,过去错哪了》中归结为了三点:把招聘做成了广告,而非服务;产品粘性差,用户重复访问度低;对平台没有认同感。《在线招聘,过去错哪了》我们网站也曾转载过,链接:http://www.hrtechchina.com/archives/847
而究其更根本的问题则是,在这样一个原本应是连接双方需求,实现信息高效对接的平台上,在线招聘网站们紧紧卡住了双方的接触点,设置种种收费关卡,使得这样一种对接反而变得更加低效。用户投出去的简历迟迟得不到反馈,HR 们却又不得不面对浩如烟海的各种简历,双方的用户体验都出现了偏差,在线招聘网站也最终彻彻底底沦为了一桩生意,而非当初奠基者们的那些互联网理想。
任何一种阻碍信息自由流动的行为或许其本身就是一种反互联网行为,自然也就更容易受到互联网式的颠覆。
但随着竞争者的进入和网民规模增长的放缓,前程无忧、智联招聘们的人口红利已然不复存在,虽然其现有的市场规模足以让其保持一段时间的高营收和足够的现金储备,但是他们已经陷入了一个可怕的浴缸水量模型之中,倘若拿不出有效的反击,未来的压力可想而知。或许对于这门十几年的生意来说,是时候改变一下了。
跨界者的边缘与创新
对于前程无忧们来说,拉勾、猎聘带来的可能只是一种对未来的迷茫和对潜在风险的恐惧,真正业务上的压力或许更多的来自于赶集、58 这样的跨界者。
要知道,至少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中国社会都一直保持着金字塔状的社会结构,互联网市场的整体下沉并不是新鲜事了。而前程无忧、智联招聘的商业模式本身是对规模极度渴求的,随着移动互联网大潮向下扩张自己的市场规模是其打破增长天花板的最好方式。但很显然,前程无忧们似乎离这些传统意义上归为屌丝的用户们越来越远了。
一切正如前不久去世的诺奖得主科斯在《变革中国》一书描述的那样,中国式的创新更多的是来自于边缘性创新的爆发,这一点在招聘市场再一次得到了验证。
在此之前,保安、服务员、小工这样的工作显然不是在线招聘的主流,因为他们的受众互联网化的程度并不高。而在前程无忧、智联招聘以广告展示为主的商业模式中,同样也没有为招聘这些职位的中小企业留下位置,毕竟没有谁会为了招聘一个保安而大动干戈地去花几千甚至上万在招聘网站上买首页 Banner。
但是移动互联网却改变了这样一种局面,越来越多的中低收入者开始接触到网络,从互联网获取免费的高价值服务的意识逐渐增强,而赶集、58 这样的跨界者也开始努力地将这些人从边缘拉入在线招聘的市场当中,并根据现实情况对在线招聘本身的做出修正。
很多这个市场上的产品都用了一些在互联网思维者看来很 Low 的媒介,比如赶集在求职橄榄树中用的短信。因为在发布求职信息之后,很多基层工作者们可能就此“断网”了,短信、电话这些离线的方式反而成了更有效的工具,毕竟很多人都不会 24 小时开着流量为移动公司“添砖加瓦”。
从信息传递的角度来讲,分类信息网站们显然更善于将需求和信息进行匹配,而非像前程无忧们那样卖完广告就万事大吉,让客户和用户自行“连连看”去。
而从商业角度来看,他们的商业模式或许又还是离我们更熟悉的互联网思维有些距离,不过是从门户网站式的广告展示进化到了搜索引擎的竞价排名,除了赶集那 180% 的规模增速以外,似乎商业模式上也很难刺激到市场的兴奋点。
当然,抑或许是所谓的互联网思维早已让我们过度兴奋,至少在这样一个庞大的基层劳动者市场面前,天花板还远得很,仅仅是用户增长带来的网络效应红利就足以捧起一家数十亿美金市值的公司了。
创新者的热度与前途
在这样一个被互联网思维过度消费的时代里,像拉勾、猎聘这样的创业者有了更多的足以让资本追捧的筹码,哪怕他们还并没有拿出足够好看的事实和数据,但是 so what?
当拉勾拿出它那像亚马逊卖百货一样的页面来时,似乎一切就足够了,因为它的重心已然和前程无忧们有了很大区别,它正在将生意重新变成一种服务,而服务的对象则是求职者。作为创业者,他们或许要比那些大公司更懂得求职者的需求痛点在哪里,尽管大公司们其实也明白,但是却不会为这些自己去革自己的命。
创业者们最大的问题是没有完备的商业模式,但最大的优势恰恰也是没有成型的商业模式,不必受到那么多限制。
许单单最喜欢拿出来讲的例子或许就是 monster 的例子了,这家昔日的在线招聘巨头如今早已是日薄西山,它曾经投资过的中华英才网也险些成为了它的陪葬品。不可否认,这些新在线招聘网站的所谓的互联网思维组合拳确实让前程无忧们感到不安,但是却并没有伤到他们的根骨。
要知道,Monster 在美国的失败很大程度上是来源于 LinkedIn 的崛起,但是在中国显然还没有哪一家在线招聘网站和社交平台会有成为 LinkedIn 的趋势,毕竟在中国这样一个熟人社会中,商业社交显然还有点远,或许微信朋友圈里乙方给甲方点赞就已经算是一种中国特色的商业社交了。
如何找到一个既能让用户求职需求和企业用工需求迅速匹配的方式,又避免通过为这种信息匹配设障碍获利的商业模式或许才是拉勾、猎聘这些创新者们真正需要研究的。大数据、多维度的信息配对说起来很容易,但人并非一件标明了原料、配料、添加剂的产品,职位需求尚可标签化,个人条件却不能同样地进行数据化。倘若像猎聘、猎上一样靠人主观地评价,又很容易带来像传统招聘网站一样的低效率,很显然这并不是一个简单的问题。
互联网思维虽好,但对创新者们来说,或许真的要小心像“革过一命”阿 Q 一般只知皮毛,却未达实质,毕竟招聘做的仍是一门连接人与人的生意。这也正是前程无忧、智联招聘最大的优势所在,他们十几年对一个领域的坚持,使得他们太了解这个行业了,尽管这也正是束缚他们的地方。
电影《沉默的羔羊》里有这样一句台词,“贪婪起于每日所见”,放在商业上一样适用,大多数的公司都将目光放在了自己身边的那几个竞争对手身上,都不会嫉恨那些远处的公司。就如同前程无忧这十几年中将精力都放在了击败智联招聘、中华英才这些对手上,却不曾想过面临如今这样的挑战。对了,好像 LinkedIn 也来中国了,前不久的 GMIC 上他们第一次公开亮相,名字叫领英。
2014,在线招聘或许变局已至。
作者简介:本文来自是 36氪特约作者 @流光逐云(微信公众号:liuguangzhuyun或流光逐云),非职业IT吐槽者,热衷新媒体,喜欢研究一些大一点的公司,对电商也感兴趣。
[36氪原创文章,作者: 流光逐云]
扫一扫 加微信
hrtech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