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有法务
    有法务赵小彬:法律服务增量市场源于各行业创新业务 “中国的私人律师什么时候普及?”采访有法务时,笔者问了这个问题。 在有法务创始人赵小彬看来,答案是至少十年。赵小彬说:“一方面,中国文化以和为贵,排斥诉讼,人们更倾向靠关系解决问题。另一方面,大众法律意识不强,法律是讲求证据的,很多诉讼人没有证据,律师反倒做了无谓的心理安慰工作。”正因如此, 赵小彬在创业时就决定要做B端的生意。 B端法律服务行业的创新热潮 赵小彬曾于德恒(深圳)律师事务所做律师,之后进入微信法务部任职近4年。2015年他创立有法务(ULegal),公司定位于向垂直行业公司提供互联网法律服务。作为经历丰富的法律人,赵小彬看到了行业存在的深层问题: 一、客户越来越多,付费意愿却越来越低,尤其面对互联网免费服务的洗脑; 二、律师越来越多,却重复信息不对称的生意,互联网打破信息不对称是一条必然的趋势; 三、企业服务市场互相交叉,法律服务的创新也需要从整体企业服务中去跨界。 困难就是机遇,在互联网的冲击下,各行业信息愈加透明,法律行业也不例外,因此,拥抱互联网成为共识。此外,由于各个行业涌现出创新业务,例如互联网金融的爆发、内容付费的兴起等,这些趋势对法律服务也提出了创新的需求。 反观供给端,法律服务行业可以分为几个大类: 第一类、法律电商。也就是法律服务的撮合平台,上游找法律服务供应商,下游找需求方,代表企业有易法通、快法务等,这些平台也是有法务的上游; 第二类、做细分市场。比如只做法律证据这个一个环节,比如把电子凭证做到极致。又或者是专注于法律行业的某些模块,比如做司法数据库、股权激励管理工具等,这一类公司大都会用到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 第三类、律师事务所转型,本质上是线下律师事务所加上了网络营销,增加线上获客的能力。这一类的公司数量巨大,但也遵从二八法则,其中真正理解互联网营销,并能和原有业务结合好的事务所较少。 第四类、同有法务一样的互联网法律服务公司。从互联网业务起家,80%的业务可以通过互联网解决,因此更擅长于服务创新业务,客户也多为泛互联网行业的公司。 因此,ULegal并不做原有法律服务的电商渠道,跟律师事务所业务不完全冲突。 在赵小彬看来,有法务所在赛道是整个法律服务市场的行业延展,更注重对于服务新平台的创新。 “新平台的创新产生了大量的原有体系规则的破坏,大量新的交易的达成以及新规则体系搭建的需求,更有大量的潜在纠纷的风险。ULegal瞄准的正是这些新的行业平台规则搭建和纠纷解决的市场。” 赵小彬表示,因为其新兴领域的行业门槛、效率要求、低付费意愿等特点,这类新平台的“法律服务”还暂时没有成为传统律师行业的服务对象,可以相对避开律师行业的竞争。 专注于服务创新行业客户 具体到业务层面,ULegal的核心目标用户是互联网企业及行业平台,客户集中在内容、游戏、互联网金融、电商等行业。商业模式分为提供标准法律产品和法律服务。 其中,标准产品是考虑到法律服务市场“低风险”、“高粘性“的特性,发现并抽离细分行业风险特性,打造内容产业(版权)、互金平台(逾期)、交易平台(违约)等特定行业可复制的法律服务产品。 法律服务则根据业务创新程度又细分为两类: 一、传统法律服务的转型:主要是已有法律服务如股权、融资、合同、合规等刚需高频的需求的对接,然后咨询、合同等最高频需求的系统化提高效率,降低人的因素的错误率和成本,提升服务体验。同时提供给专业律师向行业性法务转型的机会。 二、新兴领域法律产品的创新:在行业服务中找出最容易切入的行业领域问题,如内容产业版权、交易平台违约、互联网金融逾期等,结合金融和仲裁合作方及玩法,找到可复制的风险解决方案,实现法务服务的插件化嵌入和流程化,提供例如互联网产品合规、APP及公众号收购等新业务。 有法务在2016年获腾讯双百战略投资入股,在当年腾讯818创业节上,获得2016腾讯全球合伙伙伴大会腾讯创业节优秀服务商,现付费企业用户10000+,业务覆盖全国。   来源:亿欧 作者:宋少卿
    有法务
    2017年11月02日
  • 有法务
    ULegal 从成本、效率着手,为B端企业提供法务支持 法律服务行业长期存在着低频消费、高客单价、角色复杂、专业性强、作业周期较长、长期依赖人工等问题,问题也滋生了三个主要矛盾: 第一个矛盾是用户决策成本高 VS 律师不会主动寻找客户在哪里。法律行业在过去最常见的获客方式就是用户推荐,并没有为解决企业用户降低选择成本提供帮助。 第二个矛盾是经营规模越大 VS 边际成本越来越高。法律行业相较于其他行业来说具有很强的特殊性,随着规模的扩大,律所的管理成本、人力服务成本都越来越高,即规模不经济。 第三个矛盾是服务成本高 VS 人工依赖程度高。B2C 和 C2B 的转化,在企业法律服务行业其实是滞后的。原因在于行业一直没有摆脱口碑传播的获客模式,同时也缺乏统计和管理信息的能力,所有诉讼类服务重度依赖律师的人工服务,且大量消耗司法资源,缺少批量智能化系统解决方案,导致成本一直居高不下。 以上矛盾聚焦的两个点是获客成本和服务效率,法律这样专业性强的传统行业要想在互联网时代走出一条路,免不了要解决这些问题。近日接触的 ULegal 针对企业对法律需求,为用户提供股权设计、期权激励、投融资服务等细分行业定制法律服务产品。有法务希望解决的不仅是信息对称问题,还要解决的是在上下游供应商基本确定情况下双方的信任问题。 有法务商业模式有两个: 传统法律服务的转型。这里主要是已有法律服务如股权、融资、合同、合规等刚需高频的需求的对接,然后咨询、合同等最高频需求的系统化提高效率,降低人的因素的错误率和成本。同时对外合作培养更多的专业律师(过剩)向行业性法务(稀缺)的转型。 新兴领域法律产品的创新。这里是在行业服务中找出最容易切入的行业领域问题,针对内容产业版权、交易平台违约、互联网金融逾期,结合金融和仲裁合作方等找到可复制的风险解决方案,实现法务服务的插件化嵌入和流程化。同时获得行业平台的流水和客户资源。 此外,ULegal 的 SaaS 系统嵌入风控插件等相关交易平台,提供纠纷解决方案,通过技术手段批量解决处理网络纠纷。 目前,行业化、生态化、平台化的整合减少了交易环节,降低交易成本是网络技术给各个行业带来的新机会,因此大量的创业项目在各个行业爆发出来。无论横向的打通、还是纵向的行业深挖,都是在各个行业、或者横向领域连接上下游、整合产业链,提供更高效的对接和产业链优化。 新平台的创新产生了大量的原有体系规则的破坏,大量新的交易的达成以及“新规则”体系搭建的需求,更有大量的潜在纠纷的风险。ULegal 瞄准的正是这些新兴“行业平台”的“规则搭建和纠纷解决”的市场。另外这类新平台的“法律服务”还暂时没有成为传统律师行业的服务对象,可以相对避开律师行业的竞争。因此,互联网企业及行业平台是 ULegal 的核心目标用户。 其现在市面上的法律产品不少,主要有三类。第一类是非诉产品标准化,尝试用电商的模式提供法律服务,比如律云。还有国外的 legalzoom 和 Rocketlawyer。第二类是撮合型平台,主要以中顾网、找法网为代表。第三类是法律垂直搜索工具,主要代表有法斗士。 国内现在法律电商大概就此几种类型,大家都期望“小切口、大布局”,做法律行业的全产业,但现在看来没有一家独大之势,其他都有发展机会。去年整个法律市场规模在500亿,但是有1.4亿中小企业80%没有法务,尤其是中小企业、创业公司等数量不断增加,市场空间在不断扩大。 ULegal 创始人赵小彬告知,有法务现付费企业用户10000+,业务覆盖全国上百个城市。截至2017年8月,有法务积累数万家企业用户的数据,与天眼查、企大师等企业数据平台达成合作,也积累了一批互联网金融客户资源。 短期来讲,有法务的目标是提供法律服务以获得高客户转化率;长期来讲,平台的发展还是要看对未来趋势的把握和产品的维度,最终还是要看有没有技术壁垒,技术壁垒在于能不能用智能的方式代替一部分人工,降低成本,提升应答效率。 Ulegal 有法务于2015年4月成立,是腾讯系孵化器南极圈孵化项目,成员大部分都是来自于腾讯、阿里、百度等互联网企业的行业法务和律所。公司已获腾讯、英诺资本新一轮投资。 来源:36氪 ,作者:韩旭,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36kr.com/p/5083353.html
    有法务
    2017年08月1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