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烁
    蚂蚁公社,用任务众包的模式连接学生和企业 蚂蚁公社是一款连接在校大学生和企业的 APP,将企业的需求以任务的形式发布,学生通过完成任务来提高自己的能力,甚至可能进一步获得企业的实习机会。与此同时,学生每完成一次任务,都可以获得相应技能积分和蚂蚁币,蚂蚁币可以折算后提现,或去蚂蚁商城购买东西。   举个例子来理解:此前,蚂蚁公社与乐视商城校园营销部合作的一个创意营销大赛,让学生策划一个 “怎样卖乐视 TV” 的营销方案,然后以便宜的价格给到学生出售乐视 TV,卖出后的差价就是学生的收入。最后乐视挑选了 3 个表现优秀的学生给予了实习机会。 在校大学生拥有足够的理论基础,但缺乏实践意识,根本不了解企业中的一些职位是在做什么,导致没有一个清晰的职业发展规划。而企业也没有更好的渠道去对接学生。针对这种现状,蚂蚁公社发布任务时采用了两种策略:   第一种,技能任务。以纯粹提高学生自身能力为目的,这类任务基本围绕实习信息、产品、市场等展开。如下图所示,发布一条企业招聘信息;或者让学生写某款产品的使用体验和建议,来提升学生产品方面的技能;再或者让学生写文案策划,来增加市场方面的技能,等等。 第二种,营销任务。以学生参与活动为目的,这类任务基本围绕企业在校园做的营销活动,可以帮助学生接触企业,增加对企业的了解。如下图所示,关注某企业的微信;参与活动制作作品上传微博;参与线下活动等。 除了对学生个人的任务,面向学校社团,蚂蚁公社还有 “帮派” 任务,可以做精准推送。   蚂蚁公社还开设了 “蚂蚁学院”,在 APP 上通告时间,通过微信群的形式,请一些各方面的从业者在群内进行分享,主题涵盖 “职业技能”、“求职面试” 之类。   基本思路如上,但我在体验了产品几天之后,发现了一个问题——乱!   具体体现在: 1.任务分类不明确。进入 APP,第一屏便是各种任务,有的是蚂蚁公社的新手指导,有的是让学生写产品报告,有的是实习信息,有的是下载游戏应用,甚至还有公益活动。我要找寻一个我感兴趣的任务,需要逐一去查看。当然这不是什么大问题,改进产品即可解决。 2.学生不清楚完成任务的目的。举例来说,学生完成了一个体验产品写反馈报告的任务,产品积分+1。之后呢?就没有之后了。学生自己并不知道已经在做产品经理的基础工作。也就是说蚂蚁公社没有告诉学生产品经理是什么,就直接开始培训。这个逻辑还是有点问题的。   随后,蚂蚁公社联合创始人王烁对上述问题作了解答。他表示,产品现在确实存在一些问题,正在进行优化,针对质疑的第 2 点,目前蚂蚁公社已经上线像 “3 分钟告诉你什么是 BD” 这样的培训贴。   并透漏下一步,蚂蚁公社会根据学生的不同需求做一个提供明确的任务分类。比如,对企业、职业已有明确了解学生需要实习信息;还没有足够的了解的学生需要技能任务;对爱参加活动的活跃分子,需要的应该就是营销类的任务。   目前,蚂蚁公社的盈利就是靠对接企业的营销活动,也就是前面提到的第二种任务。那么怎样协调营销任务与技能任务的比例,蚂蚁公社未来会不会沦为企业线上营销的平台?王烁表示,让学生一下子就完成一个产品体验报告,这样对学生来说有点重,而营销任务的存在就恰恰改善这一点,让学生先与企业互动,再一步步接受更重的任务。未来蚂蚁公社上技能任务的比例会增加,以便给学生提供更多的成长和学习空间。之前做的技能积分其实是在给学生 “贴标签”,后期可以开放企业入驻蚂蚁公社,做一些精准推送,通过其他服务增加盈利点。     来源:36氪,作者:徐宁
    王烁
    2015年09月1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