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理解
    为什么你觉得已经说明白了,可对方还是不明白? 本文出自微信公众号伯凡时间(bofanstime),伯凡时间是商业评论家、冬吴相对论灵魂人物吴伯凡的官方微信号,内容涵盖商业、哲学与人文。 很多时候,我们总以为自己的沟通是有效的,其实未必如此。在我这几年的工作经验中,有一种情况很常见:一个团队,每个人都很优秀,很出色,工作也很尽责,但是效率总是很难得到提高。问题出在哪儿呢? 很多时候,其实跟能力和责任心无关,而是出在沟通上面。事实上,真正高效、顺畅的沟通,是非常少的。原因之一,是每个人都存在一种情况: 自己熟悉的东西,就认为其他人也应该熟悉;自己认可的东西,就认为其他人也应该认可。 我们很难从别人的角度出发,去考虑:他是怎么看这个问题的,他对这个问题的判断和评价是什么,他会怎么理解我的描述,针对这个问题,他会想到什么解决方案? 这样,当我们跟别人沟通时,就会不自觉地、大量使用我们习惯的用词和观念,向对方传递信息,而完全不管对方是否能够接受。这就导致了信息在传达过程中的损耗和扭曲,出现信息不对称。 举个简单的例子:当客户说“这个LOGO再大一点”的时候,他表达的是什么呢?他想说的,肯定不是“这个LOGO再大一点,整体的平衡感和视觉效果才会更合适”,而是“这个LOGO能不能更大一点,让我们公司的信息更醒目?” 如果设计师没有理解这个含义,他会怎么做呢?他会反复多次地对所有元素的比例和位置进行微调,在这个基础上再微调LOGO,达到不破坏整体平衡感的效果——显然这并不是客户想要的。这样的后果,就是一次次的打回重改。 而如果设计师理解了客户的真实需求,那么,他就可以采取许多“尺寸”之外的方法来解决这个问题:能不能将LOGO换个颜色?能不能将LOGO的位置调整一下?能不能周围的元素弱化一下,来突出这个LOGO?等等。 在许多公司,这样的例子几乎每天都在上演。运营无法理解为什么产品把需求否了;产品无法理解为什么研发实现的功能跟他要的就是不一样;设计师无法理解文案究竟要什么风格;AE无法理解创意为什么一直拖稿;创意无法理解为什么客户就是不满意;老板无法理解给你们这么多人,为什么这点事情都做不好…… 这其实就是平常所说的“沟通成本”。如果一项工作,2个人花12小时可以完成,现在给4个人,是不是只需要6小时?当然不是,很多时候,未必会比12小时缩短多少,甚至可能会增加。 原因就是因为,人多了,需要对接的信息也多了,彼此的沟通成本也急速上升——因为每个人都要跟其他所有人进行沟通。如果2个人的沟通成本是n,3个人就是3n(AB,AC,BC),4个人就是6n(AB,AC,AD,BC,BD,CD)。 如果这些沟通过程没有很好地完成,就会导致信息的不完整,引起一系列降低效率的意外。比如,小明本来应该在收到小红的邮件之后,立刻进行处理,但是他没有得到这个信息,导致邮件在这个环节拖了半天;比如,小明本来已经做好了一份表格,可以改一改直接用在别的任务上,小红不知情,导致又重新做了一次;比如,同样一个要求,小明和小红的理解不一致,导致两个人做出来的东西整合不到一起…… 别小看这些细节,大量的这些意外积累在一起,常常就会导致一个项目十天半个月的延误。这不仅仅是项目经理应该注意的问题,也是我们每个人应该注意的问题。任何涉及团队协作的工作,绝不仅仅是把自己的事情做好就行了:你要学会跟别人有效地沟通。 对方也许只讲了50%的话,但你能理解到对方90%、甚至100%的需求,然后把事情做到位。其实,仔细观察一下,就会发现,我们身边那些优秀的人通常具备这样的素质: 他们未必在任何事情上都有过人的能力,但是他们考虑得特别周到,很多细节都能处理得很好,很多事情在他们手中,总是会省心很多。 在团队里,这就叫做默契。许多习惯了“按部就班”方式的人,不会去思考为什么要这样做、应该怎么做、如何才能更好地满足双方的需求和目的,而只是抱着“你叫我做什么,我就做什么”的心态。 这样一来,只要双方的理解不是100%吻合,就势必会出现偏差,从而导致返工、修改,乃至于多次的扯皮。而有效的沟通以及自省,其实就是一种修正机制。它可以使你在开始工作之前,确保将双方的理解调校到同一个方向上,从而事半功倍。 不同的理解,很多时候,是因为视角和层次的不同。做一个方案,执行者会去想:这个方案要怎么引入,这里的文字要怎么表达,这里用什么图表会更有效?而运营的主管可能就会想:这个方案的逻辑是否清晰,是否传达出了最重要的信息?总监则可能会想:这个方案是否符合品牌的战略和方向?是否能带来足够的收益?诸如此类。 所以我曾经提到过:无论任何职位,你一定要在本职工作的基础上,对其他人的工作有所了解。不但对同事的工作要有了解,对跨部门的协作者、上级,都要有所了解。 这样一来,当你跟别人对接工作的时候,你才会知道:他会如何理解你所说的话;会如何评价问题的优先级;会采取什么方式去解决问题。以及,他所作出的这些理解和反应,是不是你所期望的? 这也是我对新人一向的要求。每个新人入职,我都会对他们说,在完成手头工作的基础上,一定要去理解你的团队伙伴和负责人的工作。不懂就问,还不懂就再问,问完自己多思考。只有充分理解了整个团队的目标、进展和工作方式,你做起事情来才能事半功倍。 在一个职位上做久了,你的目光和思维就会被限制住:你会习惯用这个职位的角度去思考问题,从自己出发,建立对问题的描述框架。只有主动地跳出这个框架,从更高的高度去鸟瞰,才能提升你的思维方式和工作效率。
    理解
    2016年10月19日
  • 理解
    一位职教者对在线职业教育的理解 在线教育预计2014年底会产生1069.2亿元的价值,其中职业教育占20.9%。在线职业教育是属于在线教育的一个类别。在线教育分为K12等基础教育,学前教育,高等教育以及成人教育4个大类,这当中的成人教育又分为兴趣提升教育,就业职业教育与认证教育3个类别。只有把类别搞清楚了,知道自己从事的是什么才能在这个方面更下功夫去研究发展,在成人教育领域里最有挑战和难度的就是就业职业教育,职业教育作为国家近几年大力发展和建设改革的方向,一定不可对其定义进行模糊或曲解。   最近和朋友聊天的时候,很多人会问我,现在忙什么呢?我说“IT在线职业教育”,大家听了都会说:“哇!不错啊,在线教育现在很火啊,那个100教育,那个新东方在线,那个谁谁谁的……”外行都能说出几个,显而易见,在线教育的火已经烧的老百姓都感觉到热度了,说明市场前景日渐明朗,人们对在线教育的认识和接受程度也在提高。   作为一名有着近10年线下职业培训教育经验的从业者,我很有幸在2012年开始涉足“IT在线职业教育”领域。从13年每天约有2.5家在线教育机构成立,投资商纷纷抢着投资的热潮,到最近大家都在说:“你看龚海燕都做不下去了,在线教育虚火太旺,投资商15年会不看好在线教育。”这着实给热的发烫的在线教育创业者泼了一盆冷水。于是最近各个媒体出来很多关于在线教育深度的思考,包括盈利模式到底是什么,就业才是在线教育盈利的方向等等。   的确,作为在线职业教育从业者更应该关注职业教育过程与结果而非空空的口号或概念!   什么是职业教育? 职业教育是提供给受教育者从事某种工作所必需的知识,技能而存在的,职业教育也称职业技术教育。职业教育是与基础教育、高等教育和成人教育地位平行的四大教育类型之一。四种教育类型的目的各不相同,而职业教育的目的就是就业与职场发展,职业教育针对的人群主要是年满18周岁还未步入职场的年轻人或初入职场的年轻人。这部分群体因为各种原因没有一技之长,为了生存或改善生活因此需要接受职业教育,因此如果在线教育不是以就业为目标就不要挂上职业教育的牌子。   职业教育的课程很有特点 职业教育上到国家指导思想,下到人们的认知,一致认同目的是就业,是工作。所以可想而知,职业教育的课程一定是以某个行业的某个岗位技能而设计的,小到一个五笔打字员,大到一个软件开发工程师,但即使是学个五笔恐怕也不是一两天就能掌握的,更不要说软件开发工程师是需要2-3个月才能基本熟练掌握;大家都知道在线教育一个难题就是学生的持续学习能力以及互动性等问题,这些问题如果不解决,很难指望一个没有受过太多教育的学生能够对着电脑坚持学习几个月。这也就是很多机构统计出的数据显示一个100小时的在线录播课程,最后能够持续看完的人数比例不到50%的原因,因此完全单纯让学生看视频的在线教育机构也不能叫职业教育。大多数学生看不下去,不能自控,最终失去动力和目标,最后能够把视频看完的是少数在职人士,因为工作生活的压力,他们会坚持,而那些真正需要学习就业找工作的年轻人抵挡不住游戏的诱惑很可能就把视频课程一关打游戏去了,如果不能让这样一个庞大的群体切实地受益,也就失去了职业教育的意义。   传统线下职业教育是怎么做的? 可能有人也看过很多年前北大青鸟职业教育培训标准化体系,不说北大青鸟现在如何,但至少现在很多培训机构上到组织架构,下到咨询说辞,甚至是装修布局都是来自这套体系。这套体系为2007年之后的职业培训机构做出了不少贡献,简单说一个学生从什么都不会到能够进入一个企业做一名程序员的培训流程应该是: 首先从逻辑思维能力以及学习动机等方面看他是否适合学习软件开发。   然后符合资格就开始学习,每个班就只有30人,因为人多了老师不能照顾到位。比如给代码纠错需要老耗费老师大量的精力,每节课必须有任务,下节课上课前必须提交,老师在下节课上课前先进行任务作业点评和修改才会继续新的课,总的学习过程还要进行至少3次阶段性考核,没有通过不能进入下一阶段的学习,同时每个班除了一个老师,还有1个班主任和1名就业指导老师,班主任说白了就是管着学生的。   同时,当学生遇到心理上的问题或者学习遇到困难的时候班主任就要去解决和疏导,就业老师说白了就是随时关注学生的能力成长,给学生做就业指导,最后帮学生落实工作,等等。   可以看到,职业教育既然目的是就业工作,因此过程的管理便成为了最复杂最重要的部分,没有过程的在线教育也不能称为在线职业教育,效果一定不会好,何来结果?   录播和直播的方式很难实现教学过程的管理 现在80%的在线教育机构是录播课程,短的录播课程适合一些自学的兴趣爱好者,只能对个人的兴趣点和技能点进行提升,因为人们不愿意盯着屏幕看太久,很难完成职业教育的目的。而长的录播课程适合在职人士或者学霸,这些人首先不多,同时也不是职业教育的主要目标人群;可能很多人也意识到了这一点所以开始用直播的方式授课,大家认为直播可以有真实的互动,学生会更愿意听下去,这个思路是对的,但直播作为在线教育来说首先成本高,没有充分利用互联网和科技的手段给职业教育减负,第二直播放在职业教育的培养流程里只是一个关节而已,如果老师只上课,万一学生听不懂怎么办?学生每节课的学习效果怎么评估?学生不上课怎么办?请假怎么办?学生做项目怎么办?学生最后就业怎么办?到最后学生听了你的直播但还是没能就业。   怎么样才能叫做在线职业教育 课程体系设计与就业岗位需求为依据,系统并及时更新。   授课方式不限于直播或录播。录播的课程我们可以把他当时是一本电子教材,直播可以上课也可以是总结或者答疑互动等等,总之授课只是职业教育体系里的一部分,把该讲的讲了,学生该听的听了,课下还有课件看就可以,所以直播录播不是有你没我的状态,而是互补,降低在线教育成本,同时保证教学质量,至于怎么配合这个需要有很强教学经验的人来设计。   在线教育的核心在于教学过程的管理。除了授课之外,教学过程的管理这才是职业教育的精髓所在,蓝翔之所有牛,不是老师牛,而是管理牛,就业牛,所以在线教育既然搭上了互联网科技之风,就更应该思考如何利用人工智能,机器学习,大数据个性化定制,系统管理等方式去解决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比如每节作业的提交审核,阶段测试考核,代码提交审核,项目提交审核,就业指导,心理辅导等等,只有解决了这些问题,学生才能坚持学完,并学有所成,最终走向就业岗位,这些在国外已经有了成功案例。   就业服务是检验职业教育的标准。没有就业服务的职业教育是没有办法进行评估的,因此就业渠道的打通,企业间的合作等等必须要去做,可以借鉴线下培训机构,也可以通过互联网的优势用社交或垂直领域的招聘合作来解决。     在线职业教育可以给用人单位的不仅仅是一纸简历,而是由教学管理系统生成的学生学习成长数据图表,这也是谷歌为何偏爱Coursera出来的学生。   LPS(Learning Process System)职业教育过程管理系统是什么? 视频课程如果是本书,那在线教育平台,比如淘宝同学,网易云课堂就像是书店;而内容提供商,比如北风网,极客学院,开课吧等就是出版社。   试想如果世界上只有书店和出版社将是多么的可怕的场景,有多少人能够在书店或出版社就能成才的?更谈不上职业教育,也许在某些发达国家可以算是职业教育的一部分,但面对中国的孩子仅是内容提供远远不能满足他们的需要。IT在线职业教育机构麦子学院今年5月在美国设立的商务中心,研发与完善LPS教学过程管理系统,同时将在今年10月底左右正式上线商用,LPS系统的上线将从真正的意义上解决和关注在线职业教育过程和效果,重塑在线职业教育学习过程,以结果和服务为核心,据了解目前以有近100名学员每人付费5000元参与了小规模内部测试性学习。   职业教育是中国的经济建设的根基,我们都要且做且珍惜,且说且真实,且做且负责。     来源:微信公众号:Power铂尔教育
    理解
    2014年10月2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