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苏群
    企业MOOC进行时,你怎么看? 【文章来源:付伟,苏群】 有很多人认定,MOOC下一步将引领企业培训。但也有一些人不看好企业MOOC。当MOOC“跨界”到企业培训领域,是否会产生革命性的影响力?是否会颠覆传统培训? 前段时间《中国远程教育》杂志的记者苏群找我,就MOOC在企业中的应用等问题做了一些交流,刚才我看到了新一期的杂志,封面专题就是:企业MOOC进行时。系列文章的一篇“你怎么看企业MOOC”里提到我以及另两位企业大学负责人的观点,还专门介绍中国银联支付学院的“银行卡从业人员专业认证”项目。这里摘录如下: 企业MOOC你怎么看? 记者 苏群 MOOC热潮,吸引了全球的关注,甚至将引发教育的大变革。那么,MOOC跟企业培训有何关系?企业MOOC是否也将引发企业培训的变革?从去年开始,这个话题已经引起了一些争论。本刊采访到的一些业内专家也对企业MOOC比较看好,如廖肇弘教授认为,MOOC进入企业培训领域的发展只是时间迟早的问题而已。邱昭良博士表示,MOOC毫无疑问会对企业培训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它在帮助企业人才培训、人才招募、品牌传播等方面,能起到很好的作用。即便如此,两位专家都表示,企业MOOC仍在探索之中,在企业培训领域还没有取得实质性进展。 而关于企业MOOC的实践经验,目前仅限于国外少部分企业,在国内,企业MOOC还停留在理念层面,也有一部分大型企业已经导入了企业MOOC,但是他们是如何运作的?效果如何?对外仍是三缄其口。就此,本刊采访了几位企业培训部门负责人:中兴通信学院副院长屈佳娴、中国银联股份有限公司培训中心主任付伟、用友大学校长田俊国。他们对企业MOOC有何看法?是否计划导入MOOC?这些常年身处企业培训第一线的培训者,在MOOC热潮的影响下,谈到了自己的看法。 企业MOOC你怎么看? “不看好。”中兴通信学院副院长屈佳娴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如是阐述了自己对企业导入MOOC的观点。 此时,有另外两个人发出了不同的声音,中国银联股份有限公司培训中心主任付伟说,“虽然现在MOOC在企业培训里面,我觉得刚刚才起步,但是总体来说还是蛮看好的。” 用友大学校长田俊国持相同观点,他说,“MOOC作为一种有效的培训工具,我比较看好。” 企业MOOC被视为企业培训发展趋势所在,但是由于是一种新模式,自然就形成了拥护与反对的两派。 屈佳娴从两个方面分析了不看好企业MOOC的原因:一方面来源于MOOC创造者,企业是追求功利的,无法像大学一样做巨额的投入去开发MOOC。另一方面,成人学习是功利性的,实用的才去学,而MOOC无法做到根据工作实际情况定制课程,内容上无法做到吸引人。 “对广大的以前上不了某个课程的学员来说,MOOC给了他们一个学习的机会。因为从教育到培训,它本质是相通的,如果说能够有一个好的教育产品、教育模式引入到我们的企业内部,我相信它也会对我们的员工学员起到很大的帮助。”付伟认为,MOOC能为银联的培训起到更多帮助。 田俊国从更广阔的视野看待MOOC的价值,他认为,互联网最神奇之处在于它能够方便地整合全球的资源为全球的消费者服务,MOOC是互联网时代的产物,毫无疑问,对学习者来讲,MOOC使人们可学习的资源更丰富,连全球顶级的教育资源也能触手可及,让更多的人有机会聆听全球顶级大师的教诲,学习方式也更灵活方便。 是主餐还是小吃? 在国外已有企业通过开设MOOC课程,取得了不错的培训效果的成功案例。并且,在降低培训开支、扩大影响力等方面也有非常值得探讨的空间。但是,对于MOOC中国的企业该如何定位? 对此,田俊国发表了看法,“在我看来,MOOC只能为用,不足为体,如果真到融入到企业培训中,可以作为营养丰富的补充小吃,还不足以替代正餐。”虽然田俊国认同MOOC的价值,但是不可否认的是MOOC仍有许多不足,企业培训者必须更理性地去看待和运用它。 田俊国上述的结论是源于对学习本质的认知,他认为,MOOC在人的学习中能扮演的角色还要从学习的本质说起。学习能促进人的心理结构产生持久变化,而使人的心智模式产生持久变化显然是一个系统工程。人的改变是需要认知、情感和行为三位一体共同促成的,互联网再发展也不能替代人们面对面情感交流的基本诉求,网络课程再生动、再有道理,在引导受众采取行动上仍然显得力量不够。所以,一个人心智模式的彻底改变,需要面对面的建构、手把手的体验、心对心的情感交流。显然,仅仅MOOC是不足以促成人的变化的。所以说,在人的心智模式变化过程中,MOOC只能为用,不足为体。 因此,田俊国认为那些照本宣科式的面授大可完全被MOOC替代,但互动式的、建构式的面授永远不可能被MOOC所替代。他主张在课堂上或培训中,老师或培训师可以采用选择跟授课主题相关的MOOC课件作为授课素材的教学方式,或者把MOOC完全镶嵌到面授课堂中去,组织学员进行更深入的讨论,甚至可以促成学员形成行动计划。此外,他认为MOOC必然会促进传统的培训课堂加速转型。 “MOOC将在企业培训中扮演辅助的角色”,屈佳娴跟田俊国的观点相仿,她从企业员工任职资格的要求补充了她的观点,她说,“因为企业培训的源头来源于任职资格的要求,各个岗位所涉及的工作该怎么做,属于实用性的、实践性的内容。除此之外,普及性的、大众性的、知识类的内容可以MOOC的形式来补充。” 不看好并不等于否定。虽然屈佳娴不看好企业MOOC,但是认为它在某些方面还是有可取之处。中兴通信学院把它作为一种辅助工具加以有效利用,引入相关MOOC课程,作为职业素养培养、健全人格培育和精神追求的辅助手段。 不过,关于企业MOOC是正餐还是小吃的命题,还得看个人怎么去定义。如果从在线教育,或者E-Learning与传统面授之间的关系的角度去定义企业MOOC,那么它只能说是在线教育的一种组织方式和形式。 付伟则认为,“如果企业的培训越来越走向混合式,线上和线下的结合,MOOC能够作为一种线上培训未来发展的方向和线下相结合的话,我觉得很难分它是主食还是零食,是主餐还是小吃。若我们始终认为企业MOOC对整个在线教育都只是一个补充的话,那我觉得MOOC肯定逃不出点心或者是奶酪的作用,而不能成为主食。” 他觉得对企业MOOC的概念定义主要是学术界的事,对于企业来说,概念并不重要,关键在于实效。我们没有必要非要把学习项目包装成为MOOC,只要能够把MOOC中的一些有用的理念运用到E-Learning项目中,更加重视教学设计、项目运营和用户体验,用一些创新的方法提升学习效果,就一定能走出一条中国式MOOC之路。 目前国内的企业MOOC可以说仅仅处在起步阶段,既没有鲜明的案例可供参考,也没有实战经验丰富的人指点迷津,有太多的未知地带需要探索。即便如此,一千个读者心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相信在前景还不甚明朗的情况下,企业也能做到正餐不落,小吃不停。  为企业培训带来新思考 追溯MOOC在教育界发展的足迹,它推出不久,就给传统教育带来了很大的挑战。在这股“MOOC潮”的推波助澜之下,MOOC与企业产生了碰撞,擦出新的花火,包括雅虎、美国银行、JLT等在内的多家公司,已经在积极探索MOOC,在多方面验证了MOOC价值,这也给中国的企业带来希望之光。 曾有人指出,MOOC将成为未来企业学习的新模式,MOOC在多数人眼中的新,指的是它让以前没有上网的那些课程,变成大众能够便捷获取的资源,比如哈佛的公开课,它使遍布世界各地的学习者能够跟世界最顶尖的老师直接交互,这是MOOC引来大众欢呼之处。 “但是我觉得MOOC的新并不在于这一点,我们并没有把MOOC当做一个特别新的模式看待,而是把它作为一种新的思维方式,去引导银联培训中心对传统的线上的培训项目进行重新设计,我觉得这是比较能够体现出它的优势的‘新’之所在。”付伟认为,形势的变化永远在不断的创新。 事实上,银联培训中心已经运用MOOC的思路和理念,在现有的平台上促成了几个项目的改造,这些项目取得了远远超越以往的成绩,为企业的培训带来实实在在的改变,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课程的设计感得到增强。二是强调体验感。三是更加有体系。与此同时,MOOC从另一层面也促进了培训师或老师从传道授业解惑的单一角色到多重角色转变。 那么,是不是所有的企业都适合导入MOOC?屈佳娴认为,“作为行业龙头的大企业,可以引入MOOC,投入比较多的资源进行开发,在使自身员工受惠的同时,建立成行业的人才培养标准,惠及整个行业,同时也奠定和固化自身在行业的品牌和影响力。”  MOOC可让企业多方受益 今年二月份,田俊国发了一条微博:MOOC顶多是一流大学的招牌广告,替代不了面授。面授的意义全在于互动、在于集体建构。 “所有游戏只有双赢才能继续下去。MOOC的开发机构和授课大师也从中收获颇丰,借助神奇的互联网,大师们的知名度更高,让大师所在的学校知名度更高。相比较而言,MOOC对机构和授课大师的广告价值更大!”结合微博上的内容,田俊国更加具体地阐述了自己的观点。 的确,MOOC不仅提升了大学的社会影响力,开设课程的大学教授的知名度也水涨船高。但是,MOOC网站越来越多,注册人数井喷式的增长,恰恰说明社会对免费的高等教育资源的需求量是巨大的。 Coursera的联合创始人、斯坦福大学教授安德鲁·吴(AndrewNg)在接受某媒体采访时表示,Coursera的注册用户中,主要群体是处在20岁~40岁之间已经本科毕业的在职人员,其中多数是中国人。包括国内的果壳网MOOC学院、网易公开课等平台上的顶尖学府开设的课程,学员人数也不断被刷新。这意味着现在有很多的中国人在关注MOOC,并利用MOOC为自己的职业发展服务。 实际上,国外的求职者在简历中加入MOOC课程学习经历的求职者不在少数,不少人因此获得了更好的工作机会,企业也因此招聘到了更满意的人才。而MOOC让企业在多方面受益在国外已经得到证明,传达给中国企业的信息是,善用MOOC,企业可获得很大的益处。因为MOOC不只是培训,它还在包括人才招募、扩大影响力、企业品牌和文化建设等方面发挥着更大的作用。当然,想要达到何种效果,取决于企业的态度。 案例:  ■企业MOOC国内应用案例 : 中国银联培训中心“银行卡从业人员专业认证”项目 为帮助员工进一步全面掌握银行卡产业知识,提升工作绩效,银联培训中心与中国人民银行总行直属的中国金融培训中心联合开展了面向银联员工的“银行卡从业人员专业认证”培训。此次认证采用“E-Learning在线学习+主观题作业+在线考试”模式进行,学习阵地为“银联网络学院”。成绩合格者可获得由中国人民银行和中国银联共同颁发的“银行卡专业认证”证书。 第一期认证培训预计招生100人,由于此次报名人数远超预期,最后筛选出学员300人名学员。面对这么多有着高期望值的学员,项目负责人朱蕾和褚康虽然,对于电子课程的内容和交互性有是绝对有的信心的,供应商时代光华在课程的开发与设计上也投入非常多的精力。高兴之余,又但有这两个问题让他们有难题摆在眼前犯愁了:五门电子电子课程长达5个多学时,怎样避免学员无法坚持到最后、所剩又寥寥无几的情况发生?如何让学员既能摆脱传统的在线学习的枯燥,又能有激情洋溢地完成三大认证任务? 思考良久,他我们想到了“团队学习+个人学习”的以任务为导向的MOOC模式。 首先是制定认证的考核方式。考核分为三部分,完成在线电子课程的学习,完成主观题作业,完成在线客观题考试。最终主观题作业和客观题考试的的分数总和达到80分,就能通过认证。其中主观题作业分为五道,分数是由多个公司的业务专家来进行评定,并最终取决于学员所在团队的整体成绩。 接下来创建学习团队。将300名学员分成三个班,每个班100人。每班再把这100人拆分成10个学习小组,每个小组10人。班长和组长由学员毛遂自荐,负责组织学员学习和讨论、,督促学员按时提交作业、,组织作业批改等。值得一提的是,在分班分组的过程中,有意识地将公司前中后台不同部门的员工混搭在一起。每个组员需完成一篇特定主题的主观题作业,并将其分数将会统计入该小组的总分,最终每个班级的10十个小组以总分高低进行排名,并根据排名得到该组组员的主观题分数。 这样的考评方式让组员学员们都很紧张,因为只有每个小组的绝大部分组员的主观题作业分数高,整个小组的总分和排名才会上去,组员最终考核认证的主观题作业分数才会高。班长和组长更是卯足了劲督促组员登录“银联网络学院”认真学习电子课程,将业务知识学精学透,学习进度必须100%符合要求认真学习。组长们更是利用社交工具,比如建立微信群,组织组员开展展开对五道主观题的讨论。有些组长更是热心地邀请来业务专家在微信群里对学员进行辅导,讲解业务知识和答题要点等。这类以任务为导向的团队学习,将原本只有线下竞赛才有的火热场面重现在导向了线上学习。 在正向引导了“团队学习”后,又该怎样另外,为保证“个人学习”的激情呢?学员不可能一直开着网络学院的页面学习课程,而且课程信息量一旦很大,学员很可能就不再坚持。,项目负责人我们想到了微信+“微课程”的方式。他我们将五门电子课程的重要知识点整理出来,放到微信订阅号“银联培训中心”开发的专栏“微网站”中的“银行卡从业人员专业认证”里面,并将模拟题库导入到微信,模拟题库还是动态更新的。这样学员就可以随时随地查看知识点,参加模拟答题了。 历时一个多月,除一1名学员因工作原因中途退出外,最终其余299名学员都参加了在线客观题考试,完成率大大超过了以往的任何一期网络学习的完成率。最后有289名学员通过认证,获得认证证书。其中另外30名学员学习成绩优异,被特授予优秀学员荣誉称号;10位担任班级管理者的学员因所在集体整体学习情况优异分别获得了优秀班长和优秀组长荣誉称号。这些创造历史记录的成绩,直接导致了第二期认证培训班有1000多名员工争先报名,达到了银联员工总数的三分之一! 除了该认证项目,银联培训中心运用MOOC的思路和理念,在现有的平台上促成了几个项目的改造,这些项目取得了远远超越以往的成绩,为企业的培训带来了实实在在的改变,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课程的设计感得到增强。一是课程的设计感得到增强。课程的设计或者说课程的开发,是企业培训很重要的一个方面,也是一个难点。以前他们的银联培训中心大部分的课程以视频为主,但是在教学活动方面缺乏设计感,而MOOC为他们带来这方面的一些有益的变化。二是强调体验感。MOOC比较强调交互以及体验,即是关注用户的体验和感受,比如说视频的长短大小,文章的质量,用户在回答问题交互过程中的,可能需要的一个频次,讲师或者说教学辅助人员对培训学员的支持等等,这些都是MOOC相对于传统的线上教育所带来的不同。三是更加有体系。当MOOC能够在一个平台上持续提供一个服务的时候,它可能慢慢会形成一套体系,因为它有认证,这给银联培训中心带来了一些启发,他们最近准备做的课程都是有初级中级高级,这样学员一门门课学下来,可能慢慢会产生这种体系感。 与此同时,MOOC从另一层面也促进了培训师或老师从传道授业解惑的单一角色到多重角色转变。通常,MOOC初学者会面临一个现实的问题:网上的MOOC课件浩瀚如海,没有人能够穷尽,甚至找到对自己有价值的MOOC课件都是一件不容易的事,况且,MOOC课程大多是是点状的,一个课件讲一个小主题。在这种情况下,就如田俊国所说,面授老师可以担任营养搭配师的角色,根据授课主题进行MOOC整合,把MOOC课件作为资源,有效整合进某一主题。 (想参加这个学习活动请进入网址:http://card.pbcft.com 进行报名)  
    苏群
    2014年04月3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