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销售家
    “销售家”半年完成两轮千万级融资,销售众包会成未来趋势? 近日,“销售家” 创始人蒲世林告知记者,已于今年5月 份完成 Pre-A 轮融资,投资金额在千万级人民币,由芳晟基金领投,英诺天使和泰有基金追加跟投。 给企业提供销售服务的项目不在少数,像销售易、纷享逍客等是在给企业全职销售人员提供工具,从而帮助企业提高销售效率,但这更多的是针对存量客户。而“销售家” 定位做社会化销售众包平台,意在帮企业拓展更多的兼职销售人员和销售机会,从而拉新客户。 大致而言,企业发布销售需求并预存佣金,“销售家” 选择优质的企业产品上线平台,平台上的用户根据自己的人脉情况选择不同的产品向身边有需求的人进行销售,如果能够完成交易就能获得相应的佣金。用户也可以选择只提供潜在用户的信息,由企业自行 BD,如果产生交易同样也能获得佣金。整个过程中,由平台提供路径追踪。 判断一个平台是否存在的价值,要看双方有没有信息不对称的基础,并且不能具有强粘性,理论上来说,双边关系越散,平台的价值越大。像滴滴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一个人一辈子也不一定会打到同一辆出租车。 按这个标准推断,“销售家” 在逻辑上是成立的。对企业来说,组建业务团队完成销售目标,是一件极为耗时耗力的工程,随着人力成本日益高企,团队管理难度也日益增大,没有企业会排斥多一个销售渠道,并且还是按照效果付费。而对于销售人员,他们趋利性明显,自然也不会拒绝把手中资源变现的机会。 蒲世林举了个例子,一家汽车配件企业准备进入北京市场,按传统模式,需要开办事处、招募员工、进行市场宣传然后再开拓线下渠道,在与销售家合作后,平台短期内募集了上百名有汽车养护门店资源的销售队伍,十天时间集中对北京市 1500 家汽服门店进行了地毯式拓展,按每家渠道开拓成本 100 元计算,15 万元完成了整个北京汽车服务市场的全面覆盖,且前后不足两周。 至于平台上的 B 端和 C 端如何获取,蒲世林告知,B 端企业依靠 BD 或者口碑传播,C 端则是依赖于之前的积累,蒲世林此前做过销售招聘,所以平台上积累了 110 万的销售人员简历。当时他做转型,也是发现“帮助企业找销售人员,不如帮助企业直接销售”。 至于盈利,“销售家” 不靠抽佣,短期内是靠增量返佣和工具收费,长期靠金融和大数据。“增量返佣” 就是当平台帮助企业销售到一定额度时,平台额外支付的佣金。“长期金融” 是指当平台过账的资金量足够大时,可以依靠金融变现。但蒲世林还是比较看好长远的价值,就是这些销售过程背后的大数据积累,像是人脉分享、供需信息、企业信用等,未来,这将会帮助销售家实现精准众包、精准推荐、精准获客等。 据悉销售家团队目前有 40 人,平台有 30 万的企业客户资源,本轮融资将会用在市场拓展以及大数据团队的建设上。预计年底会启动下一轮融资。   原创文章,作者:徐宁,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36kr.com/p/5048171.html
    销售家
    2016年07月0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