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硅谷
    TransTech:帮助跨性别者得到科技领域的工作机会 无论身处何方,跨性别者和性别不适者都可能会面临各种不公平对待和歧视:这些歧视存在于童年家庭、学校、工作场所,甚至是在商店排队结账的时候。   这种歧视可能会导致跨性别人群错失教育和职业发展机会,这正是 TransTech 希望介入的问题。TransTech 的目标是为世界各地的跨性别者建立就业渠道,最终帮助他们争取独立。   TransTech 的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安吉莉卡·罗斯能够亲身体会到作为跨性别者在就业方面的困难。当罗斯刚开始转变为女性身份的时候,她就被雇主开除了。她开始被家人疏离,甚至被介绍成为性工作者和进入成人产业。罗斯最终决定自学网站开发,并进入了一家专门帮助跨性别社群就业的非营利机构。但是她很快就意识到这种服务的效果还远远不如理想。   “我发现大多数项目都没有足够的成效,反而会对我们这个群体造成二次伤害和刺激,因为很多项目都将跨性别者划分至层次较低的职位——比如餐饮服务和手工劳动这些不能让我们有更多发展机会的工作。”罗斯告诉 TechCrunch。   全国同性恋者工作组(National Gay and Lesbian Task Force)和全国跨性别平等中心(National Center for Transgender Equality)在 2011 年进行了一次 全国跨性别歧视调查 。根据该调查的结果,跨性别者的失业率是普通人群的两倍。   偏见和歧视导致跨性别人群在就业方面存在困难。上述调查的数据表示,有 47%的人群因跨性别者或性别不适者的身份而处于解雇、失业或者拒绝升迁的状态。而且他们当中有许多人都会在工作的时候面临歧视。事实上,有 90%的跨性别者都表示自己经历过骚扰、虐待或歧视,或者曾经采取预防措施来避免上述行为。这些令人痛心的统计数字就是 TransTech Social 致力于帮助跨性别者获得权利、教育和就业的原因。   “我向来信奉多元化和包容的价值,我们这个群体也拥有自己的独特能力。”罗斯说道,“但是我们从来都无法找到适合自己的职业平台和环境。这就是我在 TransTech 所做的事情——为跨性别人群创造这样的职业环境。”   TransTech 提供的教育服务内容包括视觉设计,编程,Microsoft Word、Exccel 和 Google Docs 等软件,以及像打字这样的行政技能。这个项目还会教授简历撰写、面试技巧、税务申报和银行储蓄等知识。   “跨性别者,尤其是有色种族的跨性别者,他们通常没有很多接触技术的机会。”罗斯说道,“我们可能会由于不堪骚扰而辍学,或者被逐出家门,所以我们会缺乏数据输入、Microsoft Office 和 Google Docs 这样的基本技能——这些问题会导致我们难以胜任办公室工作。”   罗斯表示 TransTech 在经过去年的试点项目之后发现,他们不可能通过单个项目迎合所有跨性别者的需求。TransTech 最初设置了一个为期 12 周的培训项目,但是他们意识到有些人会更喜欢可以随时参加的讲习班,但是另外一些人会希望参加能够提供持续的指导和就业机会的正规项目。   现在 TransTech 将它的 会员类型分为三种 :社区(提供随时加入的在线和现场讲习班的免费服务),专业(一项月费为 99 美元的服务,能够提供在职培训、就业机会、讲习班、专业设备和指导),以及企业(专门面向希望招聘 TransTech 社区人才的企业)。企业会员是 TransTech 不断发展和盈利的基础,并且最终让它为跨性别者社群提供更好的服务。   例如,MillerCoors 是其中一家希望获取 TransTech 人才资源的赞助企业,这些公司还会为自己的雇员提供跨性别者竞争力在线培训,以及适合跨性别者和性别不适者的职业平台。TransTech 的其他合作伙伴包括人权运动组织(Human Rights Campaign)和最近加入的美国政府。   在 Trans*H4CK 的科特尼·莱恩·齐格勒(Kortney Ryan Ziegler)博士的邀请下,罗斯在 2014 年 7 月参加了由白宫主办的第一届“LGBTQ 创新技术论坛”(LGBTQ Innovation Tech Summit)。罗斯表示齐格勒邀请她的原因是他希望可以有真正的跨性别者参与这场论坛。她在那里遇到了 Lesbians Who Tech 的创始人琳恩·匹兹福特(Leanne Pittsford),后者邀请罗斯为今年 3 月在旧金山举办的 Lesbians Who Tech Summit 致辞。后来匹兹福特还邀请罗斯参加在上个月举行的第二届 LGBTQ 创新技术论坛。 “这一次,他们非常重视我,并让我作为论坛的开场演讲嘉宾。”罗斯说道,“也就是说,我的演讲是在白宫的首席技术官梅根·史密斯(Megan Smith)之前。梅根说他们很想由我来开场。他们说,‘我们非常希望由安吉莉卡开场,因为作为一位有色种族的跨性别女性,她正在致力于运营一家专门帮助这个群体的机构,我们想帮他们一把。’”   “他们确实为我的工作带来了很大帮助,并为我提供了一个平台。现在我已经和白宫建立了长期的合作关系。我们正在为跨性别者社区筹备一个意义十分重大的项目。”   罗斯无法透露更多相关的细节,不过她表示自己正在为跨性别者建立一个进入白宫工作的渠道。TransTech 目前为 30 位跨性别者提供服务,不过它希望最终能够服务世界各地的跨性别者社区。   “所以我的工作基本上就是将这个项目推广到全世界。”罗斯说道,“我准备接收来自世界各地的会员。我的目标是在这个‘扁平的世界’中,利用技术平台为跨性别人群提供更多机会,无论他们身处何方。”   来源:TC  
    硅谷
    2015年09月06日
  • 硅谷
    企业安全与系统管理初创企业Tanium获1.2亿美元融资 企业安全与系统管理初创企业 Tanium 透露已获 1.2 亿美元融资,领投方是 TPG 和 Institutional Venture Partners,据内幕人士透露,其估值已达 35 亿美元。   Tanium 是一家面向大规模企业计算环境提供端点安全与企业网络系统管理的初创企业,成立于 2007年,创始人是 Orion Hindawi 父子。   传统上,安全与系统管理的解决方案一般是 C/S 式的,即需要进行安全保护与系统管理的端点(客户端计算机和设备)需要与提供安全防护和系统管理的服务器连接来获得服务,这样往往需要在端点设备处安装客户端软件,而且在终端数量庞大的情况下信息的收集往往需要数小时乃至数天,时效性不高,维护也不方便。   而 Tanium 采取了一种革新性的办法,利用了 P2P 的机制来提供服务—也就是说,端点不是直接与服务器进行连接,而是与相邻的端点进行数据交换,最终把数据回传给服务器。这种办法可以快速扫描和映射网络,令管理员数秒内即可掌握数十万台设备的情况,并可在同样的时间内做出变更。而所有网络节点均可查询、管理、更新、保护,而且在浏览器上近乎实时(15 秒左右)进行。   这种表现令 Tanium 获得了一批高价值的客户,其中包括 Visa、Amazon、Best Buy、美国国防部以及纳斯达克等,并且已经实现了现金流为正。去年公司订单收入已达 7400 万美元,而今年预计将达 2 亿美元。最近该公司还与普华永道达成了战略联盟,提供取证工具供后者帮助企业调查存在的安全漏洞。   而这种表现引起了 A16Z 的关注,去年该 VC向 Tanium 投资了 9000 万美元,是其有史以来在企业端的第二大投资,今年5月 又继续投资了 5200 万美元。至此,Tanium 的总融资额已达 2.62 亿美元。尽管不愿给出时间表,但 CTO Orion Hindawi 表示最终走向 IPO 的假设是合理的。   本文参考了多个信息来源:recode.net、forbes.com
    硅谷
    2015年09月06日
  • 硅谷
    传Twitter董事会“恳求”创始人Jack Dorsey出任CEO Jack Dorsey还是移动支付初创公司Square的CEO,也是Twitter的创始人之一。 消息人士日前透露,陷入困境的微型博客Twitter,其董事会已恳求公司联合创始人、临时首席执行官杰克·多西(Jack Dorsey)出任公司常任首席执行官。 自上一任首席执行官迪克·科斯特洛(Dick Costolo)辞职至今,Twitter董事会寻觅首席执行官的工作已持续了约三个月时间。多西在科斯特洛离职后一直担任公司临时首席执行官,并被外界认为是常任首席执行官的优先人选。 消息人士透露,Twitter董事们在一场会议中,“曾竭尽所能要求多西来出任公司首席执行官。”不过该消息并未提及Twitter董事会在何时恳求多西接受这一职位,只是说发生在“今年年初。” 很显然,多西在当时拒绝了Twitter董事会的提议,因为他仍需要专心管理自己的移动支付初创公司Square。有报道称,Square将会在未来12至18个月内进行首次公开招股。 Twitter董事会一直表示,他们正在寻觅一位“全身心投入到公司运营当中”的首席执行官。鉴于此,如果让多西同时担任两家公司的首席执行官,且一家公司正在筹备上市,将会是难度非常大的工作。 有报道称,Twitter董事会于周四再次召开会议,商讨首席执行官人选的相关事宜。截至目前,Twitter并未就此透露任何消息。(明轩)
    硅谷
    2015年09月05日
  • 硅谷
    Blueboard:用“体验性奖励”打造职场新福利 摘要: 在传统的公司奖励体系下,物质金钱奖励是主流。Blueboard打破传统,帮助客户引入“体验性奖励”激励机制,让每个职场人都有更多的机会尝试新鲜的事物、感受生活的快乐。   不论哪个时代,公司管理者和员工之间的都难以避免理解上的鸿沟。曾有一项对比调查报告显示,公司管理者认为员工最想要的是物质回报,但员工最想得到的却是工作上的认可和情感上的感谢。   硅谷的一家新科技公司Blueboard就致力于跨越这个鸿沟,改变传统的员工奖励方式,把物质金钱奖励变成“体验性”奖励。也就是说,员工收到的不再是一张写有冷冰冰数字的支票,而是和爱人一起穿越红木森林、带父母去坐一次豪华游轮、或者自己去学习如何调出最纯正的鸡尾酒之王马提尼的机会。   “我们专注于设计最特别的体验,”Blueboard的创始人Taylor Smith说,“让职场人得到放松的同时也激发他们的工作热情。”   提供便捷而个性化的体验奖励 Blueboard为公司客户提供两类奖励服务。一类是个人奖励,为做出杰出贡献的优秀员工提供最新最酷的体验选择。另一类是团队奖励,根据团队具体需求,为团队量身定做一次团队体验活动,加强团队感情建设和凝聚力,激发工作斗志。   它使用起来也非常简单。Blueboard的客户,也就是各大公司们,会事先将一笔钱存在Blueboard的账户上。当公司的管理者需要奖励员工时,只需要登录Blueboard账户,选择奖励的等级,填写原因和感谢的话,最后加上获得奖励员工的名字和邮箱即可。获得奖励的员工要做的就是从二十余种不同的体验里选择自己最心仪的一项,然后等着“享受”就可以了,Blueboard会打包完成所有安排协调的事情。   现阶段,Blueboard的主要业务还是在个人奖励方面。根据不同的奖励等级,Blueboard会提供二十余种不同的体验方案。有挑战自我极限的冒险型体验,例如从几万英尺的高空跳落的跳伞体验;也有放松身心、调节心情的享受型体验,例如皮肤护理、日式按摩、户外瑜伽等;还有拓展自身能力的学习型体验,例如声乐课、调酒课等。   很多硅谷公司选择Blueboard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它操作简捷,不费时间。Blueboard的创始人Taylor Smith告诉记者:“其实很多公司管理者想换种方式奖励员工,但由于没有时间,最后还是用了给奖金的方式。而我们现在做的就是提供一站式的服务,让管理者给员工提供体验奖励和发奖金一样容易。”   而这个“简单”也体现在员工领取“奖励”的便捷性上。他们只需选择自己最想要的奖励,然后准时出现就可以了,不用费心去安排。“大多数员工在拿到奖金或购物卡后,都会用在生活必需品上。即便想安排自己和家人去尝试一次新的体验,但总因为太花精力和时间而不了了之,”Smith说,“所以Blueboard一直在为用户简单轻松地享受新的体验而努力。”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Blueboard提供的每一类体验都是精心设计的。这些体验包罗万象,有适合一个人参加的,也有适合情侣和家庭的,既给员工充分的选择空间,又可以让每个得到奖励的员工心满意足。   更有趣的是,今年五月,Blueboard还发布了一项新的体验——“成为特工詹姆士·邦德”。得到奖励的员工会拥有007一般刺激的一天,以高空跳伞开始、浪漫的烛光晚餐结束,还有豪华跑车、专车司机、私人飞机随时待命,让选择这项体验的员工大呼过瘾。   体验,是新的社交货币 有人会疑问为什么公司需要给员工体验性的奖励,而非金钱上的奖励。Smith精辟地总结道:“原因很简单,因为体验是一种新的社交货币。”   与金钱奖励不同,体验性的奖励更容易得到分享和传递。金钱奖励对应的是一个冷冰冰的数字。得到奖励的人不愿意透露具体的数额,而周围的同事也无心打探他人的隐私。   “体验性的奖励让员工之间的关系更近了一步。他们可以毫无保留地谈论自己的体验,分享自己成功的故事,从而感染周围的同事。”Smith说。   虽然有不同的奖励等级,但每个等级所对应的金额是保密的。获得奖励的员工并不知道这些体验值多少钱,因而也不会产生数字联系。   不仅如此,获得奖励的员工也加深了对公司的感情和工作的热情。Smith告诉记者,这背后有着深刻的心理学解释:金钱奖励是左脑奖励,因为数字是精确的、可解析的而又可比较的,人们会不自觉地将工作上做出的额外努力与奖励的数字构成对应关系,从而产生为了奖励而工作的心态;但体验性的奖励是右脑奖励,勾起的是人们情感回忆。   Smith举例说,去年,旧金山巨人棒球队获得世界大赛冠军,最后几场决定性比赛更是一票难求。他们的客户之一Eventbrite的明星员工最大的愿望,就是带着她父亲一起去现场看比赛。Blueboard想尽办法买来了球票,帮她实现了这个愿望,让这对巨人棒球队的铁杆粉丝父女有了一段难以忘怀的体验。这种体验远比发奖金更能打动员工,因为“员工感受到的是公司对自己付出的肯定和真诚的感谢”。   Blueboard的公司使命是激励人们勇于跳出自己的“舒适区”,坚持自己喜欢做的事,不断地去尝试新的事物。Smith认为,这些精彩纷呈的体验才是人们获得快乐的源泉,才是人们联系在一起的纽带。而Blueboard就一直致力于提供有意义而且难以忘怀的体验。   丰富职场人生活 Blueboard的另一个联合创始人是Smith的好朋友Kevin Yip。在学生时代,他们一起参加各种活动,有很多共同的爱好。但在Smith进入埃森哲、Yip加入普华永道以后,他们生活就只剩下了工作。有时候,他们会相互抱怨,三个月持续每周80小时的高强度工作,得到的仅仅是老板发下来的一张礼品卡。   正是他们的亲身体验激发了他们要去为所有忙碌的职场人找到体验新事物、发展新爱好的解决途径。他俩试验了三个想法,前两个都失败了,Blueboard正是他们的第三次尝试。   这次,看起来他们找到了对的方向。自去年网站上线以来,Blueboard已经拥有二十余家硅谷企业客户,包括云服务Box、极限运动相机GoPro等。在今年,他们还先后融到了两笔种子资金,共计200多万美金。   在第二轮融资中,中国知名创投基金PreAngel是主要的投资机构之一。Smith告诉记者,他是在孵化器500 Startups的一次活动上结识了PreAngel的合伙人Chuck Ng的。因为都是伯克利的校友,聊得很投缘。PreAngel合伙人王利杰和Chuck Ng都认为人们对于“体验”的需求是未来发展的趋势,而Blueboard将会成为这个领域在员工奖励方面的领军者。   “我们希望能够真正了解‘体验’对于个人身心发展的具体作用。可能大家都知道这段体验影响了自己一些,但至于哪个部分以及如何影响的,正是我们需要探索的地方。如果知道这些,我们就可以针对性地设计这些体验,让每个职场人都能拥有工作的热情,感受生活的快乐。”Smith说。   作者:陈琛 来源:钛媒体 链接:http://www.tmtpost.com/1430856.html?from=timeline&isappinstalled=0  
    硅谷
    2015年09月02日
  • 硅谷
    企业软件Apttus融资1.08亿美元 估值超10亿 [摘要]Apttus受欢迎的原因是它让整个销售过程变得更快捷和轻松。   企业软件公司Apttus在2006年创立伊始时,其三位创始人决定做一件很少有科技初创公司会做的事:在尽量长的时间内不依靠风险资金运作。   他们相信,他们等待的时间越长,他们就能在不向投资者放弃太多控制权的情况下获得更多的融资。   在接下来的七年里,Apttus一直不需要任何风投资金:这家公司获得了足够的现金收入,盈利颇丰,其规模每年都在翻倍。Apttus推出的是一个帮助企业生成报价、处理合同和达成交易的软件,该软件获得了巨大的成功,在公司成立六个月内,在仅有六名客户的情况下,就签下了价值100万美元的协议。   然而,随着公司不断发展和市场机会变得清晰——市场研究公司Gartner估计Apttus所进入的市场价值已达310亿美元——Apttus觉得有必要对销售和营销加大投资,以夺得更大的市场份额。因此,在2013年,Apttus进行了第一轮金额为3700万美元的风险资本融资,今年初,Apttus再次获得4100万美元融资。   离上一轮融资仅仅七个月,Apttus周二宣布,该公司在C轮融资中获得了1.08亿美元投资,领投方为起亚,跟投的有Iconiq Capital, K1 Capital, and Salesforce Ventures。   Apttus首席执行官Kirk Krappe告诉Business Insider:“我们正把目光投向了这个市场。我们认识到,如果我们不去抢占这个市场,这个市场就会被别人占领。”   Krappe预计Apttus的年化营收在今年年底达到1.2亿美元,年增长率为80%。Apttus目前拥有350个客户,包括通用电气、Salesforce和PayPal,其员工数年底预计可达1400名,为2013年的四倍。Krappe还表示,Apttus的平均交易规模大于一些顶尖的云软件公司,包括Workday和NetSuite。   为什么Apttus如此受欢迎呢?Krappe认为原因很简单——Apttus让整个销售过程变得更快捷和轻松。当销售人员跟潜在客户联系上时,Apttus帮助其汇总了所有适当产品和合同的财务条款,而且可以在软件内生成法律文书。   举个例子,通用电气拥有好几十万个不同的产品供选择,如果依靠手工,需要花费很长时间才能向潜在客户提出正确报价和合同条款——在不同的地区和行业,这还会变得更复杂。   Krappe说:“我们的业务主要是处理户关系管理系统和财务系统之间的业务过程。这个过程非常复杂。”   按照Apttus目前的增长趋势,上市似乎为期不远了。Krappe表示,Apttus的财务数字已经具备了上市条件,本轮融资可能是上市前的最后一轮融资。然而,由于Apttus两年前才开始融资,Krappe称公司尚未受到来自投资者的上市压力。   他表示:“我们可能在明年上市,但最重要事情是,怎样做才对公司最有利。”(翼飞)   来源:BI中文站 9月2日报道
    硅谷
    2015年09月02日
  • 硅谷
    Google 换新的LOGO 了~ google今天推出全新的logo(标识)。此时正值该公司对公司进行大幅重组之后。随着公司大规模重组,谷歌也更新了自己的新logo。谷歌新logo仍将是一个字标志,不过这次使用了无衬线字体,这也使是新logo看上去更加现代化,同时也更具趣味性。 相比较而言,谷歌新logo的色彩比过去常用logo的色彩要柔和得多。新标识也更多地代表了谷歌新母公司Alphabet的标识。Alphabet的字标志也具有类似的不加装饰的外观。谷歌此番更新logo也让这两家公司的设计语言之间的内在联系得到了进一步的加强。 谷歌通过视频介绍了公司的新logo,通过介绍,不难发现,谷歌的字标志自从1998年以来就一直在不断的变化。不过,此次全新的logo将是自1999年以来变化最大的一次。1999年,谷歌首次清理了刻字,并使用了四种颜色设置了logo。自那之后,logo就越来越拉平,而今天的更新则展现了一个巨大的变化。除了更新字标志之外,谷歌今天还更新了小写的“g”字母标识,这一点,用户可以在浏览器标签中看到。谷歌声称,此次全新的设计将于近期推广到旗下各个产品之中。事实上,这个新logo已经出现在谷歌的主页上。也就是说,谷歌当前的主页已经出现了生动活泼的新logo,替代了此前的旧logo。 那么,谷歌为何决定更换新logo呢?对此,谷歌通过博客讨论了技术最大程度地改变人们与产品互动方式的问题、以及与互联网互动方式的问题。谷歌还表示,新logo应当更好地展现这样一个事实——即谷歌不再是用户通过桌面电脑登录的网站,而是汇集了网站、应用和服务,而且这些网站、应用和服务都可以让用户通过PC、Chromebook、智能手机或其它网络浏览进行登录。谷歌声称,新logo可以反映“这种事实并展示谷歌能够为用户工作的魅力,即使是在最细小的屏幕上。” 让细小屏幕上的logo看上去很好的话,似乎是谷歌一直在考虑的事。谷歌新logo更加简朴,尺寸也将变得更小,但这种设计却能够让字标志更加独特,而且便于用户阅读。另外,这也可以让谷歌更加容易地在低带宽网络连接中展示。谷歌声称,该公司已经设计了一版只有“350字节”的logo,而现有的logo却是14000字节。鉴于谷歌新首席执行官桑德·皮察(Sundar Pichai)的一大雄伟目标是“将互联网——当然以及谷歌——推广至谷歌仍未涉及的其它全球领域”,因此,谷歌此次更新logo虽然是一个小调整,但肯定将是一个具有重要作用的调整。 此外,用户还可以看到新谷歌logo中的“G”开始出现在谷歌的服务之中。最明显的就是Google+,目前就使用了一个无色彩版本的新字母“G”。 那么,谷歌为什么要做这样的改变呢?曾几何时,人们只能通过台式电脑这一种设备来访问谷歌网站。如今,人们一天之内会通过各种不同的平台、应用程序和设备来使用谷歌的产品。你期待无论何时何地,只要有需求,谷歌都能给予帮助,无论是通过手机、电视、手表还是车里的仪表盘,当然少不了的还有台式机! 如今,谷歌希望通过新logo来推出一种新的视觉语言,它可以反映上述现实并能向用户展示谷歌公司如何通过一个小小的显示屏来施展魔法。用户们会发现谷歌已经更换了Google Logo和商标,它们最初的设计被用于单一台式电脑的浏览器页面,之后不断更新,以期能在无以计数的设备和不同种类的输入方式(如触屏、打字和对话)中适应无缝连接的世界。 这不仅仅说明用户正在使用谷歌,也展现了谷歌是怎样为用户服务的。例如,一些像彩色谷歌话筒图标的新元素可以帮助你识别并与谷歌进行互动,不论用户正在交谈、轻击鼠标还是打字。同时,谷歌告别了蓝色的小“g”图标,替换为与整体标志相统一的符号。 这不是谷歌第一次更换logo,当然也不会是最后一次,但是,谷歌认为今天的更新很好的体现出了该公司正在通过搜索、地图、Gmail和Chrome等产品以不同方式为用户提供服务。谷歌认为这次的Google Logo非常棒(简单、整洁、多彩、友好),当然,做出这些改动不单单是为了谷歌公司的今天,更是为了迎接公司的美好明天。 (悦潼)
    硅谷
    2015年09月02日
  • 硅谷
    客户管理工具Intercom完成C轮3500万美元融资 Intercom 成立于 2011 年,总部位于旧金山。   Intercom 为企业提供一个同时集成销售、市场、产品和售后服务的客户沟通系统,让多部门的人员能基于网页、手机应用、E-mail 为客户提供支持。   本轮投资由 coniq Capital 领投,Bessemer Venture Partners,The Social+Capital Partnership 跟投。   消息来源:techeu Irish-founded business-to-consumer communication software startup Intercom raises $35m to scale globally Intercom, which has developed a platform that businesses can use to communicate with customers directly online and via apps, has raised $35 million in Series C funding.   The company is based in San Francisco, but was founded by four Irish entrepreneurs and has its entire R&D and product management team based in Dublin. All in all, 50% of Intercom's 140 staff is based in Dublin today (and half of its 7,000 paying customers are outside the United States).   The funding round brings Intercom's total funding to $66 million. ICONIQ Capital took the lead, with Series A lead investor The Social + Capital Partnership and Series B lead investor Bessemer Venture Partners chipping in.   Intercom says its customers communicate 3 million times per day, with over 250 million of their end users on the platform today. The company also says it nearly tripled headcount in 2014, and plans to double again both in Dublin and San Francisco in the next 12 months.   That's the kind of growth investors obviously love to see.          
    硅谷
    2015年08月28日
  • 硅谷
    云服务企业Velostrata完成A轮1400万美元融资 Velostrata 是一家成立于 2014 年公司,总部位于美国加州。Velostrata 为客户提供混合云解决方案,降低企业服务器的计算压力,将数据存储部署在本地,在云上运营虚拟的计算器。本轮投资由 83 North 领投,Norwest Venture Partners 跟投。   消息来源:Xconomy Velostrata Lifts Veil On New Hybrid Cloud Model, Raises $14M San Jose, CA-based startup Velostrata emerged from stealth mode today with $14 million in hand and a new option for businesses that are wary of storing their data in the Web-based servers of the “public cloud.’’ Velostrata’s software makes it possible for companies to tap into the computing power available from that shared Web-based infrastructure, without also being required to store their data in the public cloud. Customers can quickly switch some of their processing workload to an outside company such as Amazon Web Services, but continue to store their data in their own in-house IT centers, according to Velostrata. Dozens of businesses have been using the software in beta testing. The tactic of “decoupling compute from storage” allows companies to use Web-based computing as needed, and avoid the expense of overbuilding their own infrastructure to handle periods of peak demand, says Velostrata founder and CEO Issy Ben-Shaul (pictured above.) The startup, which Ben-Shaul founded in 2014 with Velostrata chief product officer Ady Degany, claims its technology is the first of its kind. “The most consistent feedback we have heard from customers, analysts and press, is that they have not heard (of) any company that does this, so there are no competitor(s) that offer decoupling compute from storage,” Ben-Shaul said in an e-mail exchange with Xconomy. Ben-Shaul was previously a co-founder of Actona, a wide area networks optimization company that was acquired by Cisco in 2004, and Wanova, a desktop virtualization company bought by VMware in 2012. Velostrata announced today that it has closed a $14 million Series A funding led by Norwest Venture Partners and 83North, formerly named Greylock IL Partners. Norwest Venture Partners general partner Dror Nahumi, in a statement about the funding announcement, said Velostrata’s technology addresses a bottleneck in the adoption by businesses of the “hybrid cloud”—the combined use of public and private computing and storage infrastructure as needed. “Every CIO is being asked by the management team and board to migrate enterprise infrastructure to the cloud, yet a mere fraction of IT spending goes toward cloud services,” Nahumi said. “Adoption is low because current cloud migration technologies are plagued by challenges like security and compliance risks, cost, migration time, complexity and vendor lock-in. Velostrata provides an innovative hybrid cloud approach that eliminates all these challenges and empowers CIOs to accelerate the migration quest using an evolutionary, secure, and highly cost effective platform.”
    硅谷
    2015年08月28日
  • 硅谷
    美薪酬性别歧视主要体现在激励工资和奖金上 [摘要]公司市值每减少1%,女性高管的薪酬将下降63%,而男性高管仅下降33%。   你可能听说过这样一个事实:职场女性赚的钱一般都不如男性赚的钱多。   纽约联储银行(New York Fed)的自由街经济学(Liberty Street Economics)博客网站的研究员们对薪酬性别歧视问题进行了专项研究,并且将这个问题剖析为三个部分。   研究员们对比了女性高管与男性高管在奖金、股票期权、股票赠与、基本工资和其他形式的薪酬上面的差异,研究数据来自标准普尔ExecuComp数据库从1992年至2005年间的数据。   他们研究的对象主要是公司最高层的高管,包括首席执行官、董事长、副董事长、总裁、首席财务官和首席运营官。   简单地说,他们得出的结论就是女性高管获得的奖金要相对少一些。这主要基于以下三项发现:   1、 薪酬性别歧视主要体现在激励工资和奖金上 激励工资在女性高管的总薪酬中所占的比例比此类工作在男性高管总薪酬中所占的比例要小很多。   女性高管和男性高管在激励工资上面的差异占到了薪酬性别差异总数的93%。   研究员们发现,最大的薪酬性别差异项目是奖金和其他形式的激励薪酬。女性高管获得的奖金总额只有男性高管奖金总额的71%,女性高管获得的其他激励薪酬总额只有男性高管获得的其他激励薪酬总额的68%。其次还有股票期权类的薪酬,女性高管在这方面获得的薪酬只有男性高管所获薪酬的84%。   2、 公司经营状况好的时候,女性高管的薪酬赶不上男性高管的薪酬 女性高管的总薪酬与公司业绩之间的关联度相对更低一些。公司价值增长对男性高管薪酬增长带来的推动作用比对女性高管薪酬增长造成的推动作用更大和更明显。   研究员们发现,公司市值每增加1%,男性高管的薪酬将增加6万美元,而女性高管的薪酬将只增加1万美元。   3、 公司经营状况不佳的时候,女性高管的薪酬更加比不上男性高管的薪酬 相反,公司价值下滑对于女性高管薪酬的影响却比它对男性高管薪酬的影响更大一些。   公司市值每减少1%,女性高管的薪酬将下降63%,而男性高管的薪酬下降幅度只有33%。   研究员们发现,从1992年到2005年,女性高管的累计薪酬总额因为公司市值变化而下降了16%,而同期男性高管的累计薪酬总额却增加了15%。   这意味着什么? 高管性别导致薪酬上的差异说明薪酬与绩效之间的关系可能被扭曲了,这会令不平等的现象加剧。   因此研究员们建议公司以及董事会认真研究绩效薪酬方案,在做出有关薪酬的决策时提高透明度。(林靖东)   来源:BI中文站
    硅谷
    2015年08月26日
  • 硅谷
    招聘软件Greenhouse获3500万美元C轮融资   这轮融资由 Thrive Capital 领投。这笔资金将为Greenhouse 走向全球市场提供动力,并为 Greenhouse 继续完善其软件提供资金支持。 Greenhouse 是招聘领域的 一家 SaaS 软件服务商,它通过定位、考核以及评估人才等为企业提供专业的招聘服务。在寻找应聘者环节,Greenhouse会将企业所有应聘者的来源(包括来自于招聘网站,猎头的推荐、社交媒体等等)汇总在一个招聘仪表盘里(dashboard),接着该软件会按照职位要求对应聘者进行A/B测试并实时提醒应聘者相关的岗位信息。在面试环节,Greenhouse会帮助雇主拟好相关面试问题并收集应聘者回答,使企业更加方便进行比较和选择。 融资历史: 2013年进行过一轮270万美元的融资。 2014年8月获得了总值750万美元的A轮融资,领投方为Facebook前Facebook前副总裁卡马斯·帕里哈毕提亚(Chamath Palihapitiya)创办的风投基金Social+CapitalPartnership。 2015年3月获 B 轮 1360 万美元融资。此轮由 Benchmark、TheSocia+Capital Partnership 和 Felecis Ventures 共同完成。 Hiring Software Juggernaut Greenhouse Swallows $35M Series C “We’re not trying to be the all-singing, all-dancing HR system. I don’t know how to be kickass at payroll” says Greenhouse CEO Daniel Chait. But what his startup is kicking ass at is hiring software. It now has over 800 customers including Slack and Pinterest, almost double the 450 it had when it announced its $13.9 million Series B in March. That progress, plus dreams of international expansion and selling to even bigger corporations, has won Greenhouse another round that brings it to about $60 million in funding. The $35 million Series C led by Thrive Capital will give Greenhouse fuel to grow abroad and refine its software for larger clients. It’s not a unicorn yet, but will be soon at this rate. The Greenhouse product fertilizes a company’s recruiting and hiring efforts. It compiles sources of job candidates such as job boards and referrals in a hiring dashboard where companies can A/B test job listings and remind employees about openings to be filled. Then during the interviews it helps hirers coordinate, Greenhouse structures the questions asked and answers received so they’re easily comparable. It all makes going from empty desk to strong hire quicker and cheaper. Greenhouse’s revenue is set to quadruple over the course of 2015 and headcount is swelling as employees pile onto the rocket ship. But Chait’s top concern is keeping his human resources company human. Staying personal is easy when the whole company fits around a few desks, but now Greenhouse has 125 employees. “You have a culture, but it’s very implicit, based on the founding team. As you grow, in order to sustain that culture you have to make it more explicit, talk about it, hire based on it.”“We try to act like real people” he tells me. “There’s a tendency of a lot of people where when you show up at work, you put on your worker personality and leave your real personality at home. I don’t think that does anyone justice. If you hire great people, they you should let them be themselves.” Chait tells me payroll, hiring, and other HR tools all used to be sold in “one big monolithic system from a vendor that did everything.” Think Oracle’s omni-tool Taleo. “I want to make the case to the customer that you can be 10X better at this stuff” by using dedicated software that does a smaller set of things. At least Chait won’t have to worry about funding for a while, since the Series C brings in more than all its previous rounds combined. He says he chose Thrive Capital because “they’re very smart, very hands-on, very involved. They’re not some corner office banker looking at a spreadsheet.” Greenhouse has only 10% of its business overseas right now, so the funding will partially go towards more international sales offices and staff. It will also go to development of better infrastructure and compliance so Greenhouse’s software can serve even larger massive clients. There’s a few secret R&D projects in the works too. Meanwhile, Greenhouse is hoping to keep its focus on functionality while beautifying the interface. When asked about mobile-first hiring startup Lever, Chait admitted its platform is “better looking than ours, it’s pretty.” But he stressed that hiring and setting up interviews is inherently complicated, and warned against over-simplifying it. “When you start out, you gin yourself up to this idea that there’s this big opportunity but you can only picture so many steps ahead,” Chait says with a tinge of nostalgia for quieter days. “At this point, it’s a really tangible set of problems that we’re trying to solve. The imagination is already there.” While others sing and dance, it’s time for Greenhouse to execute.
    硅谷
    2015年08月2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