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alesforce
    Salesforce身价直逼500亿美元,收购它真是一个糟糕的主意 注:前几天的一则传闻说微软有意收购Salesforce,把后者推向舆论的关注中心。但是微软很快否认了这个传闻。以下这篇文章来自赛迪网,作者刘彦青,指出现在谁收购Salesforce都不是正确的决定,最直接的原因:它实在——太。贵。了。   5月9日消息,据国外媒体报道,彭博社上周报道称,领先的CRM提供商Salesforce在与金融机构合作,探索出售公司事宜。这一消息使得Salesforce股价创下有史以来新高。   对于许多公司来说,收购Salesforce具有战略意义。2013年,Salesforce在规模达到205亿美元(约合人民币1254亿元)的CRM市场上的份额为16.1%,如果收购Salesforce,另外五大CRM公司中的任何一家就会成为领头羊。但是,Salesforce身价过高,收购它是一个糟糕的主意。   最可能的收购方 尽管现在否认了这一消息,但有媒体报道称,第二大CRM公司SAP去年曾与Salesforce进行收购谈判。五大CRM公司中的另外3家——甲骨文、微软和IBM,一直在快速进军云计算市场,Salesforce基于云计算的产品与它们的努力很契合。彭博社报道称,微软在评估收购Salesforce的可能性,但两家公司并未进行谈判。   微软对收购Salesforce有兴趣是合理的。微软有自己的CRM产品——Dynamics,但2013年其市场份额仅为6.8%。增加数十亿美元云计算业务营收有助于微软实现2018财年云计算业务营收达到200亿美元(约合人民币1223亿元)的目标。目前,微软云计算业务年化营收为63亿美元(约合人民币385亿元),主要贡献者是Office 365、Azure和Dynamics。   微软有足够的现金收购Salesforce,截至上一季度末现金储备约为950亿美元(约合人民币5809亿元)。不过,由于大多数现金储备在海外,微软可能需要发行债券,募集所需要的资金。   SAP市值为890亿美元(约合人民币5442亿元),不足Salesforce的2倍,因此两家公司更可能的是并购。SAP现金储备不多,使得收购Salesforce的交易几乎是不可能的。   收购Salesforce对甲骨文来说是可行的,甲骨文在CRM市场上的份额将超过四分之一。甲骨文4月末发行了100亿美元(约合人民币612亿元)债券,截至上财季末现金储备约为430亿美元(约合人民币2629亿元)。但新闻聚合网站Buzzfeed已经报道称,迄今为止甲骨文尚未出价竞购Salesforce。   IBM是最不可能收购Salesforce的。它在CRM市场上的份额仅为3.9%。尽管是全球第三大软件厂商,但IBM一直远离应用,而专注于中间件业务。IBM进军云计算业务的努力主要是Watson等服务。   IBM在很大程度上还对巨额收购交易退避三舍。过去数年IBM完成的最大一笔收购交易是20亿美元(约合人民币122亿元)收购云计算基础架构公司SoftLayer。   微软和甲骨文最有可能收购Salesforce。但是,尽管收购Salesforce对它们具有战略意义,但在财务方面意义不大。   被忽略的潜在问题 收购Salesforce可能的问题在于价格。目前Salesforce市值约为480亿美元(约合人民币2935亿元),真正的收购价格还会高于此。Salesforce市值相当于营收的约8.5倍,尽管产生巨额自由现金流,但按美国通用会计准则计算,它尚未盈利。   目前CRM市场规模仅约200亿美元。尽管Salesforce还有数字营销业务,但CRM软件仍然是其主营业务。在规模仅200亿美元的市场上的领先优势价值500亿美元(约合人民币3057亿元)或更多?可能不值。   各大CRM厂商投资它们现有产品、蚕食Salesforce市场份额或收购规模更小的CRM厂商的成本要低得多。2013年,五大CRM公司在CRM市场上的份额不足半数。不收购Salesforce,潜在收购方也可以获得足够高的市场份额。   自出任微软首席执行官以来,萨蒂亚·纳德拉(Satya Nadella)做了许多有意义的事,但斥资500亿美元收购一家估值过高的云计算软件公司将是一个巨大的失误。任何公司以当前的市值收购Salesforce都没有意义。   扫一扫,关注“HRTechChina",聆听人力资源科技的声音!
    Salesforce
    2015年05月11日
  • Salesforce
    彭博社: Salesforce可能会被微软收购 据彭博社网站报道,有熟知内情的消息人士称,微软正在评估对Salesforce发起收购,消息传出后,Salesforce股价一度飙升。市值从470亿美元上升至接近490亿美元。如果收购成功,这将成为史上最大的软件公司收购案。   Salesforce是创建于1999年3月的一家客户关系管理(CRM) 软件服务提供商,总部设于美国旧金山,可提供随需应用的客户关系管理平台。在《福布斯》全球最具创新力企业排行榜上Salesforce名列首位,而且连续第四年稳居宝座。   SAP、IBM、Oracle、微软,都被认为是潜在的买家。考虑到 Salesforce 的市值近 500 亿美元,收购方有可能不得不通过债务融资进行杠杆交易。   Oracle CEO Safra Catz 上周表示,收购 Salesforce 会造成软件市场的混乱,并拒绝评论 Oracle 是否有收购的兴趣。SAP 方面则明确表示,不会考虑收购 Salesforce。   彭博社继续爆料,称 Salesforce 正在与两家投行推敲相关事宜,最后可能卖,也可能不卖。而微软正在单方面评估收购 Salesforce,双方还未接洽。   对此,微软发言人和 Salesforce 发言人均拒绝置评。   扫一扫,关注“HRTechChina",聆听人力资源科技的声音!
    Salesforce
    2015年05月06日
  • Salesforce
    传Salesforce在进行收购谈判,买家是Oracle还是微软? 来源:极客头条   作者:刘江主编 Bloomberg爆料说,云计算巨头Salesforce已经找了金融机构,正在进行收购谈判,但买家并未确定。公司的股票因此大涨超过10%(最高17%),市值一度超过500亿美元。   类似的传闻印象中不是第一次了,如果此次确实,将是软件和云计算历史上最大的收购。Salesforce虽然更多地被业界视为一家CRM公司(他们的股票代号就是CRM),但16年来它已经扩展到很长的产品线,包括营销、社交、客服、数据分析等SaaS服务,还有PaaS(Force.com和Heroku)。2014年营收50.13亿美元,同比增长32%,但尚未盈利。员工16000人。   最可能的买家当然是Oracle,Salesforce本来就是云时代的小Oracle,不仅公司创始人Benioff自己和高管团队很多成员出自Oracle,而且Larry Ellison也是Salesforce的最初投资人。虽然Benioff与Ellison好像这些年表面上总有些恩恩怨怨,但其实两人关系很亲,高管中不少人也都是在Oracle心生怨气过来的(比如公司的总裁兼副董事长Keith Block是被Oracle开除后加盟),但这种紧密关系却是天生的,文化上也相近。另外,Oracle也是少数掏得起钱的公司,他们有137亿美元现金。   业界评论方面,SugarCRM的CEO Larry Augustin指出,收购不会令业界惊奇,唯一的问题是,Oracle已经有三款CRM产品了,加上Salesforce就是第四款,怎么整合?我的看法是,其实不仅CRM,其他产品线这种问题也存在。但总体上,两家还是有很强的互补性。道理很简单,对于马化腾而言,虽然有QQ,但如果有收购微信(假设微信是张小龙从腾讯出去创业开发的)的机会,他会放弃吗?   VentureBeat的Andrew Jones则认为,Oracle或者其他公司收购Salesforce可能是看中了他们的市场营销云,这方面比CRM竞争少。   Business Insider列出的其他比较可能的买家包括: 手握近千亿美元现金而且越来越强调企业业务的微软,双方的合作已经非常多,而且Benioff不久前还在Build大会现场Twitter发声。这个听上去也靠谱。 Google,644亿美元现金,企业业务薄弱,但增长比较快。这个可能性其实不大,除非Google战略上真正把企业作为广告之外的另一条腿。 IBM(88亿美元现金)、SAP(50亿美元)还有其他媒体提到的HP,感觉都是想买但力不从心的主儿。
    Salesforce
    2015年04月30日
  • Salesforce
    甲骨文CEO再度抨击Salesforce:他们并不挣钱 BI中文站 4月26日报道 甲骨文与Salesforce的双方高管再度发生了激烈的交锋。作为行业内的两大竞争对手,甲骨文与Salesforce都有着明显的个性,双方也喜欢彼此相互攻击。当然,双方揭露的彼此弱点也都多是真实的。   上一周,甲骨文与Salesforce的激战发生在两家公司各自的首席执行官之间。《旧金山时报》的格莱格·瑞恩(Greg Ryan)和克莱格·道格拉斯(Craig Douglas)报道称,在本周波士顿大学首席执行官俱乐部会议上,甲骨文首席执行官马克·赫德(Mark Hurd)对Salesforce进行了猛烈抨击。   马克·赫德称:“他们之所有拥有非常高的收益比率,主要是由于他们并不赚钱。他们没有现金流。如果你们谈及所谓的‘现金流量乘数’,那他们就会说‘没有’。他们现在到底值多少钱?350亿美元?谁信?真是太荒谬了。有人问我相关的真实数据,这些人问道,‘你们的现金流是多少?’那我们现在值多少钱呢?1900亿美元、1800亿美元,还是其它类似的数额?无论如何,我们必须用真实的数字说话。太疯狂了,真是太疯狂了!”   当然,马克·赫德也并非完全错误。今年2月,当Salesforce发布公司年度营收为50亿美元的财报以及公司首席执行官贝尼奥夫(Benioff)时承诺100亿美元的营收即将出现时(事实上,按照合约数据,Salesforce的营收已经达到90亿美元左右),投资者为之振奋。而且自此之后,Salesforce的股价也一度上涨至史上最高纪录,而且也一直上涨,并屡创新高。不过,当时Salesforce也在财报中公布了运营亏损1.46亿美元,这一亏损主要是由于去年该公司为获取客户而在营销和销售方面花费了28亿美元的巨额开支所导致。   但是,马克·赫德也不是完全正确。赫德的此次抨击正值周三贝尼奥夫与Box首席执行官阿侬·列维(Aaron Levie)一起出席Box的大型开发者大会之后不久。贝尼奥夫称,那些在甲骨文公司的高管都“敏感”。事实上,甲骨文也是贝尼奥夫的老东家。贝尼奥夫称,“你们可能不会想到他们是敏感的人,但是,他们的情感极度容易受伤。一旦我伤害了他们的情感,我就不得不道歉。”   或许我们错了,但我们可以猜测贝尼奥夫心有所指,主要是指他在今年2月份向华尔街分析师提及的事务。当时,他在批评甲骨文自主研发的云计算服务(Oracle Fusion Applications)时称,“他们研发了‘Fusion’服务,却将该服务弄得‘一团糟’。甲骨文一直宣称他们在云领域的增长速度超过了其它任何公司。当然,如果你从零开始,那当然就容易快速增长。”   贝尼奥夫的这番言论立即遭到了甲骨文方面的激烈回击。当时,甲骨文董事会主席兼首席执行官拉里·埃里森(Larry Ellison)直接回击称,甲骨文今年的云产品将会比Salesforce卖得更好,至少会和Salesforce一样好。(悦潼)
    Salesforce
    2015年04月27日
  • Salesforce
    InsideSales.com同时获得Salesforce和微软的6000万美元投资,估值已超15亿美元 猎云网注:大数据时代,风云四起,各路高手,此起彼伏。谁能逐鹿中原,一统天下,仍是大变数。本文的主角InsideSales就是一家把大数据做成一个辅助决策工具的公司,虽然无法确保它一定能走出混沌,但是能获得Salesforce和微软的青睐,也绝对不能小觑。   InsideSales.com,《华尔街日报》亿万美元初创公司俱乐部成员,最近又大出风头。它在最新的一次融资活动中,从Salesforce和微软共募集到6000万美元的资金。   这家来自犹他州Provo的公司主要为Salesforce提供分析数据的软件,该软件可以通过分析大量的数据来预测人们最有可能购买的时刻。该公司先前在一场融资活动中融资1.39亿美元,估值约10亿美元。根据首席执行官Dave Elkington的介绍,截至目前,InsideSales的估值已经超过15亿美元。   在此次融资活动中最引人注目的是能同时获得Salesforce和微软的投资,毕竟这两家行业巨头曾经是死对头,这样的状况一直到去年才得到改变。去年,纳德拉从鲍尔默的手里接过执掌微软的大权,随即在五月,纳德拉和Salesforce的首席执行官Marc Benioff就宣布两家公司结成合作伙伴关系。   这两家公司向公众承诺会进行友好合作,“把顾客放在首要位置”。当时的计划是让两家的关键软件互相兼容,给顾客打造更有效率的工作环境。现在,这两家公司似乎又开始一起投资了。   Elkington说:“这是一种真正的平衡关系,随着两种都极其重要的生态系统走向融合,最大受益者将会是无数像我们这样的用户。”   InsideSales起先并没有期待能够融得更多的资金,但是由于他们参加了Salesforce公司的年度客户会议Dreamforce,他们的期待就有所改变了。在这次会议上,Benioff和Salesforce的其他高管注意到了InsideSales可以创造更多的业务,这让InsideSales获得了难得的机遇。   Benioff让Elkington向Salesforce的高管们展示了公司的季度业务报告,之后就提出了投资意向,开出的价格远远高于Salesforce已经投入的“名义金额”。   与此同时,InsideSales也正在和微软进行合作洽谈。在先前的融资轮中,微软就有意投资InsideSales,而在谈判中,Elkington也向纳德拉展示了公司的软件。   Elkington说:“我并不想出售自己的业务,毕竟这是我的心头肉。一直以来我都想建造一个足够大足够有效的事物来改变世界,所以我认为只和Salesforce合作是不明智的。”   虽然两家公司都想投入更多的资金,但是彼此之间还是很愿意一起进行投资的。而公开市场的投资者们也听说了这次融资活动,并踊跃参与。之前Elkington已经拒绝了上亿美元的投资,他最终将融资终值确定在了一个合适的数字上,这既保证了自家公司受益,也保证了合作双方都没有稀释太多的投资者股份。   新资金将用于进一步将InsideSales的软件与Salesforce和微软的产品进行整合,为客户创造新的产品。举个例子吧,有些公司的高管不喜欢电话骚扰,他们更愿意回复短信;还有些公司的程序员更喜欢在深夜查收邮件,并且很可能在那个时候看中一款产品。这些行为可以通过微软的Outlook和Salesforce的历史行为记录里查询到。InsideSales产品有一个“连续学习”的算法层,他们会把各种影响销售行为的因素汇聚在一起,这些因素范围很广,包括了生活中的各个方面,从天气到本地燃气价格,包罗万象。最后InsideSales会把海量销售交互数据和外部资源数据汇总到一起,导入自己的平台里面进行分析。   Elkington说:“我们开发的预测平台是具有主动性的,除了可以预测购买者和其购买可能性外,还可以预测人们将要买什么。”   InsideSales建设了一些云计算基础设施,例如其在弗吉尼亚州开设了一个新的数据中心,在欧洲建立了电信云中心。新资金也将会投入到这些基础设施中。而Elkington也透露道,由于Salesforce和微软在全球拥有广泛的客户,这也将会加速InsideSales的国际扩张。   主导本次融资的是Salesforce公司,参与此次融资的其余投资者包括Polaris Partners、Kleiner Perkins Caufield&Byers、Hummer Winblad venture partners、U.S.Venture Partners和Zetta Venture Partners。   Source: WSJ   扫一扫,关注“HRTechChina",聆听人力资源科技的声音!
    Salesforce
    2015年03月30日
  • Salesforce
    云服务提供商Salesforce推出新玩法,促进预测营销 现在对于营销来说重要的已经不是客户在做什么了,而是客户下一步想做什么。这正是客户关系管理服务商Salesforce推出新服务的理念所在。   昨天,客户关系管理服务商Salesforce营销云服务推出了先期客户满意度的升级版:预测性决策(Predictive Decisions)。   该功能会检查一个匿名或已知客户的喜好,分析客户互动的轨迹,然后提供推荐内容和产品,或通过网站和电邮提供实时推荐。   “以前,信息和内容必须从第三方资源获得,”家具零售商Room & Board的网络客户体验主管Kimberly Ruthenbeck说,该公司使用了Salesforce的营销云服务。   她说,现在预测性决策功能让收集用户行为信息变得更容易了,因为信息和内容会实时传到平台上。另外,个性化过程是自动的。   通过电子渠道客户会获得定制的店内销售体验。当客户选择或拒绝推荐时,预测性决策会自动更新客户资料以反映这些喜好。   “过去营销人员对于使用预测性营销很挣扎,”Salesforce的产品营销副总裁Gordon Evans说。   现在,对于一位两周前买了一套灰色沙发的30多岁女性顾客,Room & Board的营销渠道能更容易地自动表示她可能会对一个刚上架的黑色枕头感兴趣。   Evans称新一代的预测营销要解决几个关键问题,包括传送多个来源客户信息的难题,新品推出的内容更新,以及在所用渠道和顾客旅程中的个性化推荐。   Salesforce以前营销云服务上的预测营销重点关注网站。“我们正在做的是把服务扩张到电邮和其他途径,让它使用起来更容易。”   对于卖家来说,事先知道顾客想要买什么很重要。Salesforce称新的预测功能可以让网站收入提高10%,转化率提高25%。   当然,如今“预测性”成了营销的一个常见修饰语,许多平台都宣称他们能提供产品推荐。Evans表示新功能与众不同,因为它是营销云服务原创的,顾客信息、新内容和推荐将实时传送到所有渠道。   “顾客与公司互动时想要相关的经验,”Salesforce咨询合作方Bluewolf的首席运营官Corinne Sklar说。   “预测性分析是通向智能新体验的入口,这种体验将彰显品牌和促进客户忠诚度。”她又表示Bluewolf最近关于Salesforce的报告发现后者将近四分之三的客户将增加在分析上的投资,以促成“有意义的顾客时刻”。   【文章来源VB,编译:菜蚁,首发钛媒体】 Salesforce pumps up its anticipatory marketing with new Predictive Decisions It’s no longer just about what the customer does. It’s becoming more about what the customer wants to do next.   That’s the idea behind Predictive Decisions, the new level of preemptive customer satisfaction launched today on Salesforce’s Marketing Cloud.   It looks at an anonymous or known customer’s preferences, analyzes the trail of customer interactions, and then offers recommended content, products, or offers in real time across such channels as websites and email.   “Before, data and content had to be pulled from third party sources,” Kimberly Ruthenbeck told me via email. She’s director of web customer experience at furniture retailer Room & Board, which uses the Salesforce Marketing Cloud.   Now, she said, Predictive Decisions makes it “much easier for us to implement the collection of user behavior” because data and content are streaming in real time into the platform. Plus, she noted, the personalization process is automated.   The customer gets a more “customized, in-store sales experience” across digital channels, she said. When the customer chooses — or rejects — the recommendations, Predictive Decisions automatically updates customer profiles to reflect those preferences.   “Marketers were struggling to use predictive marketing,” Salesforce VP of product marketing Gordon Evans told me.   Now, he said, it’s easier for Room & Board’s marketing channels to automatically suggest that a mid-30s woman who bought a gray sofa two weeks ago might be interested in a new black pillow that was just added to the catalog.   He said this new generation of the company’s predictive marketing required addressing several key challenges — including the difficulty of streaming multiple sources of customer data, content updates like new products, and the resulting personalized recommendations across all channels and across the entire customer journey.   The previous generation of predictive marketing on Marketing Cloud focused on websites, he said. “What we’re doing is expanding that into email and the rest of the channels, and making it easier to use.”
    Salesforce
    2015年03月06日
  • Salesforce
    人称T客:2015年甲骨文最大一笔收购可能来自Salesforce 完成云端霸主的野心 来源:公众号“人称T客” 编者按:近期业界一直有传言说甲骨文计划收购Salesforce.com公司,交易很可能在明年之内完成。虽然没有确凿的证据证明这一说法,但考虑到两家公司目前在IT市场中所处的位置,特别是两个CEO之间微妙的关系,并购并非没有可能。此次HRTechChina转载了人称T客的这篇文章,此篇文章从目前看来只是预测。那么甲骨文收购Salesforce:标题党还是不远的未来?   注:HRTechChina转载此文的目的只为传播更多的信息。文章观点并不代表HRTechChina立场。   // // // 转型云端已经成为每一个传统IT厂商的必然选择,IT巨头们也纷纷布局云端业务,但是收效甚微,很多的IT巨头们在过去的两年里开始展疯狂收购模式,据统SAP收购各类云厂商,但是依然无法实现云端突破,而甲骨文也不断尝试收购甚至将所有的架构进行90%重写,但是依然没有显示出霸主本色。   虽然甲骨文云业务在财报显示相当抢眼,但是相比整个行业的发展而言仍然没有达到甲骨文的预期。据甲骨文2015年二季财报显示,来自三个不同云领域的营收总计为5亿1600万美元,较之去年同期增长了45%之多。但这一营收在甲骨文的总营收当中占比非常小,一位数的比重——他们当季营收96亿美元,较去年同期增长3%。这个增长幅度对于飞速发展的云端时代而言相然不成比例。 而甲骨文的CEO埃里森对于云端未来却相当满意并夸下海口:在下个财年当中,甲骨文的软件即服务和平台即服务订金营收将超过10亿美元。然而更让甲骨文的惊喜的是,甲骨文将打破Salesforce和Workday统治云端的格局,将在软件即服务和平台即服务销售总金额上与云市场领先者Salesforce.com相当。并且警告Saleforce等着瞧吧,我们的距离在拉近。我们正在追上他们,而且我们跑得很迅速。 对于甲骨文的挑衅,我并不认为这是甲骨文向Salesforce公开叫板,而更向是一次谈判战略上的提前预演,其实关于甲骨文计划收购Salesforce.com的传言就从来没有停止过,虽然一直没有确凿的证据证明这一说法,但考虑到两家公司的渊缘和当前的市场地位收购并非空穴来风。 如果甲骨文完成对Salesforce的收购,其主要原因就是Salesforce想要在客户关系管理(CRM)软件之外拓展疆土,而甲骨文则能够通过Salesforce来进一步巩固自己在云计算领域的地位。真正的实现云战略意义上的转型。 从目前云计算市场来看,Salesforce已经进入增长疲惫期,虽然Salesforce刚刚宣布FY15全年业绩,盘后股价飙升11%。FY15营收53.7亿美金,增长32%,是所有企业软件公司最快达到50亿美金营收的公司。 但亏损仍是Salesforce一道无法逾越的难关。Salesforce的CEO也深知这个道理,无论是股市还是投资人都不可能无限制对Salesforce不计成本的付出,那么什么收回投入,也是Salesforce出售之时。纵观全球IT市场,能够吞下Salesforce这个宠然大物的,非甲骨文莫属,SUN,BEA这样的巨头最后也不得不臣服于甲骨文的重金之下,Salesforce降贵屈尊也是早晚的事情。 另外,借助甲骨文的市场地位和渠道进行开疆拓土就成为Salesforce的必然选择,为此我们也看到两家公司在过去的两年里一直密切合作,更是在2013年6月双方签订了一份长达9年的合作协议,把双方的云计算服务深度整合在一起。 对于Salesforce.com来说,它打算在甲骨文Linux操作系统、Exadata技术系统、甲骨文数据库和Java中间件平台的基础上实现标准化。 对于甲骨文来说,它将把Salesforce.com与自己的Fusion HCM and Financial Cloud服务整合在一起,并为Salesforce.com的应用和平台提供核心技术。Salesforce.com也将在公司内部采用甲骨文的Fusion HCM and Financial云应用。 可能有些人会说,甲骨文要人有人,要财有财,要技术有技术,要市场有市场,甲骨文根本不缺Salesforce这根肋骨,可事实证明,这么多年下来,甲骨文无论通过收购还是内部转型都无法在云端达到上占天神的高度,更别谈达到甲骨文其它产品线市场地位。 归根到底是甲骨文没有懂云的人,虽然甲骨文收购一些厂商,但是收购过来的人用不了两年就纷纷离开,并且外界一直认为甲骨文只是一个菜鸟玩家,并没有给予百分百的信任,这也是甲骨文一直在云端只见雷声未在市场掀起巨大风浪的原因。 所以就有国外的分析师预测:甲骨文将在2015年完成对Salesforce的收购,实现对云端霸主版图的拼接。甲骨文也需要Salesforce这样的产品重塑云端的市场地位,并且经过了这么多年实践,甲骨文也深知转型云端不是单单买几个公司就可以,也不是弄一堆人就能把云搞起来,他们需要salesforce这样的团队完成转身,而salesforce这个团队与甲骨文本身就深有渊源,还是原来的老部下,对Oracle的文化和产品都很熟悉,与其甲骨文收购十来家云厂商,还不如收购一家salesforce来得实际。另外,在未来领导甲骨文转型的时候必须也一定要有一个懂云的人。显然salesforce的Benioff比Larry Ellison更有优势,由此我们还可以做一个大胆的预测,就是甲骨文未来的CEO一定是能够帮助甲骨文在云端突围的人,所以在下一任CEO任职中,很可能会出现掌门人更迭的现象发生。 那么在回过头来看甲骨文CEO在财报上的讲话,就有点针尖对麦硭的味道,甲骨文明显是在告诫Salesforce,没有你们甲骨文一样可以改变云端市场格局,这样意淫也是争取在未来的谈判上拥有更大的回旋空间。即然收购是迟早的事情,那么就让我们静待甲骨文在2015年的最大一笔并购案的发生。
    Salesforce
    2015年02月27日
  • Salesforce
    云计算是未来 不过“屌丝”企业还是别玩了 来源:腾讯科技   12月1日,最新一期出版的美国著名财经杂志《巴伦周刊》撰文分析了当前云计算市场的发展趋势。文章指出,与微软等传统软件巨头相比,云计算软件产业的前期固定资产和设备投资过于庞大,导致整个产业陷入盈利困局。不过,由于市场需求旺盛以及产业的规模化发展,云计算产业的未来发展趋势仍是一片光明。 以下是文章内容全文: 上世纪九十年代末的互联网发展给人们最重要的启示之一是:所谓“无缝接入”的电子商务产业需要真金白银作为强大支撑。当前的云计算产业再次提醒人们,盈利才是产业的生存之本。 像老大哥微软一样,当前的云计算软件公司都在销售软件代码产品。然而,与微软提供CD集成版软件不同的是,这些软件公司在各自的服务器计算机上运行软件代码,而需要使用软件的企业客户则直接通过互联网来接入这些服务器就可以了。 自由现金流收益率偏低 这些新兴的软件开发商其实更类似于电信运营商,因为它们需要自己建设和维护大量的服务器才能保障自身软件的良好存储和运行。我们最好把这些软件开发商称为软件“运营商”。由于前期网络和服务器建设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因此大多数云计算软件开发商当前的盈利能力普遍偏弱。 两年前成功上市的Workday正在成为一家颇具实力的云计算软件开发商。在截至明年1月底的2014财年,Workday的财年营收预计将同比大幅增长67%至7.85亿美元。然而在购买房产、办公地和设备方面支出了1.01亿美元后,Workday从云计算软件业务获得的现金净利润却仅为可怜的760万美元。也就是说,其自由现金流收益率(Free Cash Flow Yield, 以下简称FCFY)仅为1%。 而软件巨头微软今年的年营收将达到980亿美元,其FCFY有望达到26%。也就是说,微软今年将有250亿美元现金用于支付股息和回购股票,或者干脆把这笔钱存到银行里。 当然,微软已经拥有近40年的发展历史,与之进行对比似乎并不公平。但纵观整个云计算软件产业,其FCFY和资本集中水平却根本与微软建立起来的高收益业务没有可比性。 在对22家云计算软件公司进行调查后发现,其FCFY的平均值仅为4.5%,并不比互联网零售巨头亚马逊的2%高多少。而亚马逊则是业内利润率最低、资本最为集中的科技巨头。这22家公司包括Workday、在线旅行订票系统Sabre、IT商业软件公司ServiceNow以及营销软件公司Marketo。 股票期权支出大 业内投资者往往都十分关注这些云计算软件公司在股票期权方面的支出表现。今年前9个月,Workday的股票期权支出高达1.17亿美元,占其营收的比例为21%。作为全球最大的云计算软件开发商,Salesforce.com今年前9个月的股票期权营收比虽然仅相当于Workday的一半,但实际支出则高达4.13亿美元。 然而股票期权固定支出却模糊了固定资产支出在营收中的占比。毕竟,后者才是软件公司运行服务器最重要的基础。对于上述22家公司来说,其固定资产支出的营收占比要远远高于微软这样的业内老牌软件公司。 根据市场研究机构FactSet的统计显示,微软在2014财年的固定资产和设备支出在营收的占比可能为6%,占其运营现金流的19%。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上述22家软件公司当前财年的平均固定资产支出营收占比可能会达到8.6%,占其营收现金流的比例则可能高达207%。也就是说,这些公司每获得1美元的现金净利润,就需要支出2美元用于固定资产和设备投资。 这些数字还因各个公司的具体情况而有所不同。云端客户服务处理应用Zendesk在今年前9个月支出了1900万美元用于租赁办公地以及购买服务器和与云服务有关的必要设备,这直接导致该公司的现金流达到负1900万美元。华尔街分析师预计,该公司本财年的资本支出占营收的比例将达到令人难以置信的34倍。 今年,投资者总体上也在一直抛售云计算软件股票。Saleforce的年内股价增幅为8.5%,成为云计算股表现最好的个股之一。而Workday的年内股价增幅则仅为4.7%。 ServiceNow的年内股价涨幅高达14%,这可要得益于该公司已经成为IBM或另一家大型科技公司潜在收购目标的缘故。 市场需求旺盛 那么问题就来了,如果一家公司需要支出2美元才能赚到1美元净利润的话,整个产业为何还会呈现出当前的勃勃生机呢? 简单来说,就是市场需求旺盛。越来越多的企业用户都想通过购买云计算服务而省去软件的运行费用,从而彻底砍掉安装新应用的成本开支。因此,很多年轻的创业公司都采取这种方法与微软、甲骨文和SAP等老牌软件巨头展开业务竞争。 云计算产业的未来曙光在于,随着时间的推移,软件开发商的软件运行成本会变得越来越低。随着云计算软件开发商规模化发展的进一步加深,其新增用户的增量成本将会下降。这就意味着,每个服务器可以为越来越多的客户运行软件,每个服务器所产生的净利润也就越来越高。 与业内的小型竞争对手相比,Workday和Salesforce等大型云计算软件开发商的资本支出营收比或者资本支出与自由现金流之比相对较高。然而,整个云计算产业似乎并没有出现降低固定资产支出的任何迹象,因此要想达到整体营收超过成本支出的拐点也尚需时日。此后,才能出现净利润的井喷式增长。 然而,投资者今年并没有对云计算产业的巨额资本支出给予多大的耐心。(景隼)   欢迎跟帖讨论~ 复制去Google翻译翻译结果 ServiceNow
    Salesforce
    2014年12月01日
  • Salesforce
    Salesforce第三财季营收与利润均超分析师预期,但当前财季业绩预期疲软 Salesforce今天发布了2015财年第三财季财报。财报显示,Salesforce当季实现营收13.83亿美元,不按照美国通用会计准则(non-GAAP)计算,合每股收益0.14美元;按照美国通用会计准则(GAAP)计算,Salesforce第三财季净亏损3892万美元,合每股亏损0.06美元。华尔街分析师此前预计Salesforce第三财季营收为13.71亿美元,合每股收益0.13美元。     第三财季,来自重复性订阅产品的收入在Salesforce总营收的占比达到了93%,与去年同期持平。对于任何一家SaaS(软件即服务)公司而言,订阅收入都是一项重要指标。     按照美国通用会计准则计算,Salesforce的亏损与去年同期相比大幅减少。2014财年第三财季,Salesforce亏损达到了1.24434亿美元,合每股亏损0.21美元。2015财年第三财季,Salesforce的总营收同比增长29%。     对于当前的第四财季,Salesforce预计公司营收在14.36亿美元到14.41亿美元之间,同比增长25%到26%。     此外,Salesforce预计公司营收增长速度在即将到来的2016财年会继续下滑。该公司预计,2016年财年营收介于64.5亿美元到65亿美元之间,比2015财年增长约20%到21%。     Salesforce的营收增长速度开始放缓并不足为奇。按照规律,每次营收数字太大,都会对同比带来更大的拖累。Salesforce预计全年20%到21%的营收增长速度好像也不能激起投资商的热情——毕竟,该公司股价在盘后交易中出现下跌——但是我认为这个数字并不太疲软。分析师此前预计2016财年Salesforce的营收增长幅度只有数百万美元。   截至2015财年第三财季末,Salesforce持有的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为18.3亿美元。     这个季度,由于Dreamforce用户大会的举行,Salesforce一直忙着推出各种各样的新产品。其中一个重磅产品就是外界期待已久的分析产品“Wave”。除此之外,Salesforce还宣布他们正在扩大与微软的合作范围(双方合作始于今年春天),同时对移动应用开发项目(现称作Salesforce 1 Lightning)进行重大调整。Salesforce还对旗下核心CRM(客户关系管理)工具做了更新,增加了交互式实时客户服务功能。   Salesforce Slips On Weak Guidance, Despite Beating On Both Revenue And Profit In Its FQ3 In its fiscal 2015 third quarter, Salesforce reported revenue of $1.383 billion, non-GAAP earnings per share of $0.14, a GAAP net loss of $38.92 million, and a GAAP loss per share of $0.06. Analysts had expected $0.13 in adjusted profit on revenue of $1.371 billion. The percentage of its revenue that came from recurring, subscription sources — a key metric for any SaaS business — totaled 93 percent for the firm, unchanged from the year-ago quarter. The company’s GAAP losses were down steeply year-over-year, when the company lost $124.434 million, or $0.21 per share. For the period, Salesforce’s total revenue rose 29 percent compared to its year-ago quarter. For its current fiscal fourth quarter, Salesforce expects revenue of $1.436 billion to $1.441 billion. Those figures would push the company’s revenue up between 25 and 26 percent on a year-over-year basis. Salesforce expects its revenue growth to slip further in its rapidly-approaching fiscal 2016, during which it expects to generate top line of $6.45 billion to $6.50 billion, which according to the firm will represent growth of around 20 to 21 percent compared to the preceding fiscal year. That Salesforce is seeing slowing percentage growth is not surprising. The law of large numbers drags harder every time you increase your revenue compared to a prior-year quarter. Salesforce’s predicted full-year 20 to 21 percent growth doesn’t appear to have greatly enthused investors — its shares are off after-hours, after all — but I don’t think that the number is too soft either. Analysts had expected a few hundred million more for its fiscal 2016. The company had cash and equivalents of $1.83 billion at the end of its fiscal third quarter. Salesforce has been extremely busy this quarter making a flurry of announcements around their mega Dreamforce user conference. The big news was the long awaited analytics product called Wave. In addition, Salesforce announced that they were extending the partnership with Microsoft announced last Spring and there was a major overhaul and rebranding of the mobile app development program, which is now called Salesforce 1 Lightning. They also gave their core CRM tool a refresh and added an interactive live customer service feature.   来源:TC
    Salesforce
    2014年11月21日
  • Salesforce
    新老CRM巨头对抗:LinkedIn放言将取代Salesforce 现在,顾客自主了解产品信息的渠道越来越多,这对企业对企业的销售人员和市场销售人员来说,是很不利的。顾客在购买东西前,会自己主动了解产品的相关信息,而不是在第一时间里就联系产品的销售代表。因此,用客户“漏斗”模型跟进的顾客人数在不断上升。试想一下,有些顾客浏览了你的网站、看了一些产品,但却没有下订单也没有联系你,而他们又非常适合这些产品,那么是不是这些人也可以成为你的潜在客户呢?     对于销售和营销人员来说,用一些原始的销售方法是很难将那些潜在顾客变为真正的顾客的,除非你有一些非常珍贵、有用的“信息”——这恰好是LinkedIn存在的意义。     LinkedIn是唯一的一家,拥有大量的、全面的、准确的,有关商业人士联系方式的信息公司。然而不幸的是,其他有关提供者的联系信息,有百分之八十都是无用的垃圾信息,而且他们不能够保证在不触犯CAC-SPAM法律的前提下改善信息提供服务。如今,LinkedIn公司引导着正确的销售方向,与此同时,它也是销售领导中的佼佼者。通过LinkedIn,你可以提升自己的能力,更好的为顾客推荐你的产品,而不是单纯的把产品卖给他。     假设这样一个场景:在你公司的网站上有LinkedIn的JavaScript会是怎样的呢?这样的话,当注册了LinkedIn的用户在浏览你的网站时,你就能够知道他们在LinkedIn的销售导航中的身份了。有大量的潜在顾客浏览了你的网页但却没有填写你的表格,事实上,对你来说,这些人是一些全新的潜在顾客。但是Markto和Salesfore系统追踪不到这些信息。如果LinkedIn为你提供更多的销售或营销的自动化接口,你就能够自己筛选、重组、过滤那些访问过你网站的访问者,然后,给他们发送有关教育的LinkedIn站内信息、LinkedIn定向购买广告或者LinkedIn的广告文件摘要。 如果我们能够使以上的假设进一步向前发展,通过使用LinkedIn营销人员和销售人员,就能达到一种新的前景——将没有访问过他们网页的人也纳入潜在顾客里。LinkedIn知道哪种类型的顾客会对你公司的产品感兴趣,尤其是当你公司原本对Salesforce领域的“漏斗”提供了CRM功能。通过了解你的领导历史(比如成功将多少人变成了自己的顾客)。LinkedIn能够在访问者登陆你的页面或看到你的联系方式前,帮你确定你最好的销售前景。     Salesforce.com公司开办了一门课程,旨在拉近该公司和顾客的距离。然而LinkedIn宣称Salesforce.com公司根本算不上是它的竞争对手。LinkedIn最近收购了Bizo营销平台,这一迹象表明,LinkedIn的重心在企业对企业的销售上。一份泄露了这次收购案的文件中,详细的写着LinkedIn这次收购的策略。这个战略措施是建立在其非常有价值的社交图谱,在线状态等独特资源上的。LinkedIn对其销售导航仪产品的的改进,也表明了该公司致力于为销售团队提出一些具有建设性意义的解决方案。     LinkedIn拥有的机遇是如今其他任何零售供应商都可望不可及的。即使Maketo和Salesforce联手,他们也无法将客户全面的、真实的信息提供给公司。但是LinkedIn却可以做到,因为它有四项独特的资源,使得它可以在这方面如鱼得水(如果它打算这样做的话)。 首先,LinkedIn掌握大量关于各个公司和个体的宝贵信息。而CRM和营销自动化系统开始时却是空无一物的,你必须和对方公司交流,才能完善和增补信息。但是,LinkedIn早就有一个预填充信息库。那就是为什么许多销售团队,可以通过团队的链接工具,让其销售代表来分享网络成果,从而能够确定正确的联系方式,获取领导的建议,查看更新的重要企业和个体。LinkedIn为其销售人员谋得了更多利益,因为它为他们的生意量身定制了一盏前行之灯,提供了一键式的操作,以便于他们可以享受最人性化的服务。     LinkedIn也非常受客户的欢迎。如上面所提到的那样,LinkedIn可以通过观察匿名网站访问者,帮你赚点儿额外的收入。它也可以提供端对端的销售和营销分析——从匿名网站访问者到流动客户,这将远远超过你漏斗里早已记录的,做销售和市场营销自动化的人才的数量。那种全方位洞察力,有助于了解更多有关那些人才的信息,并根据其在LinkedIn的经验为其排名。 此外,LinkedIn在思想领导方面也处于核心地位。 为了宣传教育内容,LinkedIn特意为其提供了一个社交网络平台,其宣传的方式是有机式的,病毒式的。这就比我们今天的销售和营销系统中收到的轰炸式的邮件更加诱人。比如说,LinkedIn的强大影响力已经吸引了大量像理查德布莱森,杰克威尔士,比尔盖茨这样成功人士的注意。这种方法的潜力是无限的,尤其是在不断出现了新的发展趋势和主题,这种方法就更加有利于发现新的销售和营销机会。     最后,LinkedIn拥有一个数据驱动DNA和为智能产品而生的企业文化。LinkedIn的CEO Jeff Weiner一早就知道数据科学有多么的重要,所以他雇了一个我知道的最厉害的数据科学专家Deepak Agarwal。他们知道对于重新定义销售和营销来说,这些科技的作用也不可小觑。实际上,这个公司已经建立了一套完备的领导评分系统,供其内部销售团队使用。它利用科学的数据, LinkedIn的网络图,以及众多有趣的公司和个人资料的信号,来选出对于LinkedIn来说前景最好的招聘解决方案。尽管这个系统是根据LinkedIn的内部需求而特殊订制的,但是该公司的辉煌前程已然在望。 什么能阻挡LinkedIn发展呢? 拥有这样的资产,将300亿美元投入市场是很不明智的举动,是吗?其实也不尽然。正因为LinkedIn做出这样的举动,它就必须要面临艰巨的挑战,其中就包括创新者会面临的尴尬处境。这个公司已经想出了一个为公众所喜爱的摇钱树般的招聘方案。但是如果你想拥有CRM那样大的市场份额,你就必须要非常用心的去做每件事。当你已经从各个完全不同的卖家那里赚了很多钱,扩大市场份额对你来说就会很难。LinkedIn是一个很保守的公司,所以它的领导层几乎不会冒险去扩大它的关注点。     另一个问题就是公司的客源问题,对于一个像LinkedIn这样的公司来说,保护客户隐私是及其重要的。如果进入企业空间,保护客户隐私这一项将变得更加具有挑战性。销售人员和营销人员希望得到更多关于LinkedIn用户的信息,也期许利用更多强势有效的方法去诱使这些用户做出反馈。但是这种做法很有可能违背客户的期望。进入这个企业意味着更长的销售周期,更多的支持,更少的利益,和合作伙伴和咨询公司的更多交流,以及要做更深层次的报告和分析及面临的巨大压力。     尽管LinkedIn希望我们能根据他们的经验来开展工作,做到无缝链接,但是企业软件却很混乱。它必须和后台应用程序进行交互操作,这些应用程序包括合同,订单,网站分析,客户支持和票务,路由选择,范围,GRM触发器等。即使LinkedIn掌握这些工作流程,且可以将其集成(合作伙伴和顾问也给与LinkedIn支持),但对于LinkedIn来说,从Salesforce手中接管现有的销售和营销流程,并将这些流程转化成带有LinkedIn特色的产物,依然是任重而道远。 出于安全考虑,尽管进军销售界,占据市场份额的风险很大,LinkedIn依然很喜欢现在的状态,目前的市场处处都是商机,它再也无法淡定了。我预测,随着时间流逝,LinkedIn会迅速将营销和自动销售分成各个版块,而不是寻求Salesforce的援助。也就是说,对于LinkedIn这样的强烈攻势,我喜闻乐见,就如同看见Salesforce对抗Siebel一样。如今,天时地利皆具备,LinkedIn必然可以一举改变销售和营销界的游戏规则。     Source:TC
    Salesforce
    2014年11月1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