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微信
    看微信公众平台如何引领招聘新趋势 当下互联网的一句名言:“传统企业做事都是项目包括预算、立项、执行和监控;而互联网企业所做的都是围绕用户。” 传统的招聘方式耗时、耗力、耗财、缺乏互动,跟不上时代发展的节奏。作为抢占人才第一流量入口的新秀之星“微信”则掀起了一场招聘领域的创新变革。“在新媒体时代,现实中的弱关系或无关系,却直接在社交媒体平台上形成强关系,微信已掀起一场关系的创新和革命。”   微信公众平台引领招聘新趋势 随着微信时代的到来,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关注微信公众平台招聘。企业通过建立公众平台,设立企业微信招聘帐号,与用户建立一对一的关系进行沟通,进而将职位通过微信平台推送,鼓励主动求职者们(Active Job Seeker)通过微信投递简历。   从微博招聘转移到微信招聘,我们需要了解微信与微博有一些区别:微信最强的地方是强大的入口(内置浏览器功能,跳转到企业的招聘网站),和强悍的熟人关系链和互动功能(朋友圈)。通过微信跳转过去可以展现更多的内容(基于手机端的页面)。不过自定义菜单还处于测试阶段,并未开放。     微信上的招聘主要有三个功能 1. 超级入口:企业招聘公众帐号实现部分简单功能(自定义菜单),跳转到企业招聘的移动端页面上(需要企业自主开发),实现更丰富的功能(比如与ATS打通,让求职者可以查询面试进度等) 2. 交流与互动:通过语义和语音识别,实现部分高级互动功能,比如查询职位、recruiter和候选人通过微信直接交流,微信上直接分享投递简历等; 3. 信息推送:招聘职位(关键职位)的推荐,雇主品牌营销的推广。 如果我们尽情发挥想象力,畅想一下若微信和LinkedIn等对接,大规模的招聘项目,可选择不需要填写简历,只需扫描下二维码就可以得到所有的信息。二维码直接链接到LinkedIn profile、招聘网站内的Profile。     微信“人才圈”是如何建成的? 前文我们提到“微信最强的地方是强大的入口(内置浏览器功能,跳转到企业的招聘网站),和强悍的熟人关系链和互动功能(朋友圈)”。那么,这样一个强悍的“人才圈”是如何建成的呢?   “1个微信公众号+多个微信个人号相互关联运营,把各种候选人名单List导入到手机通讯录,用微信个人号的自动识别好友(和手机号或QQ好有双向关系的)功能,实现各个List的相互关联,这天然就形成了TalentCommunity。此外,微信给招聘,人才社区,雇主品牌,Leads Generation等话题很多拓展及想象空间。例如:把应聘者的微信Network,借助其微信个人号Drive到雇主微信公众号,就是把Leadspass到微信公众号后台,配以在线HR客服,就是Real time的内部推荐了。” 除此外,据说目前腾讯已有成熟的方案提供,不需要个人号参与便可完成上述步骤。     随附一些有关微信招聘专家观点 相关案例分享:Jibe、Mobolt是国外用的比较多的Mobilerecruiting解决方案公司,支持直接在手机上填申请表或者说意向(非简历),直接调用Dropbox或者Google doc里的简历文件,调用LinkedIn数据等等,但出人意料的是最终的结果显示最终的申请行为最多的还是回到了Desktop,这可能是申请者还是认为该方式不够便捷。”针对此案例,我们认为Jibe、Mobolt是第三方的招聘工具,在移动端的体验还是差一些。   微信招聘应注意:1)公司所属行业和公司需求的人才是否为微信活跃群体。2)打造Talent Community如果采用大群方式,这与建立公众号不同,要考虑到candidates互相是可以看到对方的,隐私如何处理,候选人是否愿意被圈进来。3)微信推送内容的质量和频率对于一个以交流为主的平台来说是非常重要的,要掌握好质量与火候。   微信核心价值:微信的核心价值其实是CRM,用在人力资源领域就是TalentRelationship Management,所以关键是要候选人维系、管理的机制建立好。内容相对而言是其次的,因为微信5.0以后,对于信息推送的限制非常强。现在通用磨坊、海尔、宝洁等都用微信用于内部员工的engagement,培训跟进等。微信其实相当于Web App,比传统的App更有效。中国银行两年前做了一个手机App,做储户的管理和服务,推了两年只有90万用户,但是他们两个月前上了微信以后,现在已经有1000万用户了。   自媒体时代,微信确实在招聘领域掀起了一场创新性的变革,不仅利于企业端,同时更是给应聘者提供了非常多的便捷。   【文章来源:招聘兄弟会】  
    微信
    2014年06月24日
  • 微信
    微信广告自助平台或下周上线 开放公众号推广渠道 [摘要]该平台将帮助公众号连接广告主,按月获得广告收入。   6月20日消息,仍在内测期的微信推广平台或将于下周公开上线。该平台由微信和广点通团队联合开发,是微信公众平台官方唯一的广告系统,可帮助公众号连接广告主,按月获得广告收入。   据了解,正式上线后的微信广告自助平台放低了流量方的准入门槛,任何企业或个人的公众账号,只要粉丝超过500人,都可以成为流量主。     申请成为流量主后,公众号运营者可在后台内看到各类广告效果数据,包括前一天的曝光量、点击量、收入金额等。此外,如果公众号想暂停广告显示或者屏蔽某广告主的广告,也都能在后台中操作完成。 内测账号图   内测账号图     广告展示位置为公众账号图文消息页底部的一条文字链,广告主可在这里投放自己设定的活动页面、商城页面、品牌页面等多种广告形式。广告收费方式按点击计算。     广点通在广告平台内测时曾提供数据称,参与内测的公众账号底部文字链广告点击率均值为3.5%,其中不少自媒体广告的点击率超过10%,最高达13%。     据微信官方此前数据显示,微信公众号总数已超过200万,每日新增公众号超过8000个。微信广告自助平台的开通,将为公众号实现变现需求。   【文章来源:腾讯科技】  
    微信
    2014年06月20日
  • 微信
    每日经济新闻:传企业微信号将面世 腾讯表示不予置评 近日,有消息称微信欲打造企业应用生态圈,将面向企业和软件开发商推出企业微信号。与订阅号和服务号的性质不同,企业微信号会开放更多的应用程序编程接口(API),审核认证体系更严格,使用者所享受的功能会更多,或主打内部员工的使用。   对此,《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向腾讯方面求证,但相关负责人仅表示“不予置评”。   IT独立评论员孙永杰认为,基于微信平台的海量用户,配合腾讯现有的云服务,涉足企业级市场有一定的可行性。但其面向企业级用户的软件水平和解决方案供应能力不足,短期内无法冲击办公自动化(OA)、企业资源计划(ERP)和客户关系管理(CRM)等厂商和相关市场。   今年5月,腾讯成立了微信事业群,负责包括微信基础平台、微信开放平台以及支付拓展和O2O等微信延伸业务的发展,同时还囊括了邮箱、通讯录等产品的开发和运营。   在打造微信大平台的背景下,网友“人称T客”近日爆料称,腾讯将面向企业和软件开发商推出企业微信号。与订阅号和服务号的性质不同,企业微信号会开放更多的API,审核认证体系更严格。   互联网评论人士洪波称,QQ针对企业用户推出了企业版RTX,主要用于满足企业对内交流和对外沟通两种需求。若把平台换成微信,目前公众号的相关功能已经可以解决企业的部分营销和客户服务需求。对于企业内部而言,面对面的沟通仍然不可或缺,因此,微信企业号作为针对企业内部办公工具的可行性不大。   孙永杰则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腾讯涉足企业级市场,基于微信的海量用户平台,配合现有的云服务,有一定的可行性。从技术层面看,腾讯提供云服务已“没有任何问题”,但其面向企业级用户的软件水平和解决方案供应能力不足,短期内对OA、ERP、CRM等厂商和相关市场冲击性不大。对腾讯来说,如想占有一定的市场率,寻求与传统的软件企业和办公解决方案供应商合作更为有效。   对于安全问题,孙永杰直言,该问题对于云服务和移动互联网来说无法避免。在承认“没有绝对的安全”的前提下,除了要丰富移动办公软件的功能,腾讯也应考虑如何尽可能地降低安全隐患。
    微信
    2014年06月19日
  • 微信
    腾迅或将在七月发布微信移动办公协同 据内部消息微信将在七月份发布移动协同办公平台产品,做为管理软件厂商和企业CIO的你又作何感想? 去年有很多人问我,腾迅会不会做企业级市场,其实腾迅一直都在做企业级市场,从BQQ到企业邮箱,腾迅从来没有放弃过企业级市场,他有企业客户80多万,就像很多人不知道360拥有企业客户近百万一样,所以大家不用却怀疑BAT公司会不会进入这个市场,他们从来就没有离开过,只不过进入的程度不足以震动这个市场而已。 而随着360曲线进入BYOD安全市场后,让企业移动安全厂商大喊狼来了,百度CEO李彦宏也表示企业级软件将是一个大市场,也表示出他们对于企业级市场并非完全不放在眼里。阿里对于企业级市场从末死心,从阿里软件到现在的O2O,阿里一直在试图打通企业级通道,但是他们不会进入用友、金蝶等高端传统管理软件领域,新兴的企业移动互联网软件将会是BAT公司的最爱。 而微信则是最有可能也是真接进入企业级市场的杀手,其实在微信没有明确企业定位以前,就有很多厂商和企业CIO就开始基于微信进行移动协同办公开发,O2O也是最为经典的微信应用案例,而当企业级市场需求旺盛,微信在C端市场增长乏力的情况下,也为微信走进企业级市场提供了各种可能。 微信用户增长停滞 根据 2013 年第四季度的财报,微信的月活跃用户数是 3.55 亿,2013 年第三季度微信的月活跃用户数是 3.36 亿;而根据 2013 年第三季度的财报,也就是按照此前腾讯对微信月活跃用户数的定义,当季微信的月活跃用户数为 2.72 亿。也就是说,2013 年第三季度,只在微信游戏中心和朋友圈这两个功能上贡献月活跃度的用户数为 6400 万(算法:3.36 - 2.72 = 0.64 亿)。 按照 2013 年第四季度之前的月活跃用户标准,微信的月活跃用户数在 2013 年第四季度已增长停滞,甚至还有出现可能环比下滑。微信用户的增长更多是是靠游戏刺激实现的,但微信也清楚靠游戏粘住C端客户只是短暂的,需要微信不断推阵出新,而要凝聚更加高质量的死党活跃用户,企业级市场是一条然选择。   第二、国外扩张国内激活 微信要想继续保持用户的高质量和高增长。扩展海外市场已成为一条必经之路,所以未来微信在C端用户将主要海外拓展为主。在国内基于饱合的情况下,粘合策略是一条上上之策,激活原有存量客户的粘性,同时激发潜在的用户市场。所以,企业级市场微信必进。只有进军企业级才能拥有更高质量的活跃客户。正所谓去菜市场跳广场舞的大爷大妈绝对不是腾迅的客户,而真正有潜力的客户一定在企业级。但仅靠微信即时通讯和游戏显然无法直达企业通路,所以基于微信的协同应用是最好的途径。   对手O2O策略给了微信启发 近日,微信的对手Line就发布了企业移动商务平台,旨在打通电商后端服务,从金流、后勤物流仓储,甚至是负责网络购物车嵌入的服务,可以帮且零售行业让商品销售到全球,而此次LINE的布局也恰恰掀起了移动商务大潮。   此前微信对于O2O这块支持力度一直不够,但是老对手Line的做法,可能会改变微信对于企业级市场的支持力度和服务,也会效仿Line的做法,开放更多微信接口,强化对于O2O的支持和企业服务力度,与商家和软件供应商的共同合作,以横跨移动支付及电子商务网购平台为目标,打造移动商务从前端到后端管理完整的企业商务平台。   而近日,微信发布企业移动协同平台的传言越来越真,据内部消息,微信将于七月份发布基于微信的协同办公平台产品。而微信在企业级的定位功能将会重新细化。   第一、微信在企业级的定位在腾迅将微信成立BG事业群后,就传递出来一些信息,微信事业群负责微信基础平台、微信开放平台,以及微信支付拓展、O2O等微信延伸业务的发展,并包括邮箱、通讯录等产品开发和运营,致力于打造微信大平台,这也意味着微信不再是简单的只是个人服务工具,而是拉开迈向企业级服务的门槛。打通从企业内外部业务,到O2O,支付一体化等企业移动业务产业链的结点。   第二、腾迅此前就发布过企业社交协同公测版,可是这个版本时至今日也没有对外开放,这款企业社交协同产品很可能会与微信协同办公平台进行融合。   第三、去年腾迅就开始频繁的约见纷享销售、Xtools、八百客、今目标、明道、金蝶云之家等专注企业级小微用户市场的厂商进行合作摸底,经过一年多的考查,腾迅没有跟一家有合作,而是为了自已发布新品做准备。   第四、微信不会做大而全的协同办公产品,将会采取应用+平台的策略,标配的移动办公应用,将邮箱、在线会议、电话、移动支付、通讯录、微云空间等能力开放给企业,让企业可以与微信的这些特有能力进行集成绑定,这样即可以保证用户的数据流程运作,又可以平衡用户对于微信办公的需求。实际上这也是企业内部私有云应用和公有云应用的有机结合,即摆脱了以前微信不能私有化部署的安全性,又能享受到微信便利性和良好的用户体验。   第五、有业内人士表示以沟通为目的协同都干不过互联网企业,无论云平台,移动办公,但以管理为目标的协同互联网企业搞不定,管理太多样了。其实腾迅没有必要跟众管理软件厂商竞争,微信只是想保留在企业级市场的存在感。前端用微信,后端你用什么微信不会管,走什么的流程微信也管不着,但是你所有的办公操作都要在微信端完成。微信只提供标配能力和接口。微信正在打造前端为王,操作为王的用户界面。 【文章来源:人称T客】  
    微信
    2014年06月10日
  • 微信
    搜狗今日上线微信公众号搜索功能! 如果你也困扰于微信公众账号的文章不能被搜索得到,那么接下来这将不再是个问题了:就在今天,搜狗上线了“微信搜索”,让你可以搜索微信公众账号里的文章。     实际上,在不久前搜狗的移动搜索App推出之际,就有传言称搜狗即将和微信在搜索方面展开深度合作。而从目前的合作方式看来,微信的合作对象不仅涵盖了搜狗的移动搜索App,还包括了搜狗的PC和移动版的网页搜索。合作方式则是微信开放公众账号中的文章内容给搜狗的搜索引擎。在PC和移动网页端,“微信搜索”成为了搜狗垂直搜索类目的一部分,你可以通过这个页面进入,而搜狗也在首页也对它进行了推荐;而在手机App端,当用户搜索某一关键词时,微信公众号的相关内容会包含在搜索结果当中。     照例先来看看产品。以网页版为例,“微信搜索”的页面与默认的网页搜索一样,只提供了一个搜索框供关键词搜索,并在页面上注明了“搜索结果来自微信公众号”,用户可以选择搜索公众号名称或是文章内容。经试用发现,如果按名称搜索公众账号,搜索结果将会配备二维码方便用户直接扫描关注,而文章内容搜索的呈现结果是以时间顺序展示的。   这个新功能一出现,对于我们HR朋友们来说,无疑是一个极好的消息。我们可以在浏览器输入网址“http://weixin.sogou.com/”,即可进入搜狗微信搜索,可以搜索公众号和文章了。而且微信内容得到分类索引,并且碎片化信息将得以整合,缩短了微信平台信息的获取时间。   此外,根据测试发现,微信发布2个小时的文章都可以搜索。其带来的作用可简述为一下几点,提高微信图文内容效率、为新闻研究提供新数据源、终于可以对于微信平台上的舆情进行检测、利用该搜索引擎进行版权保护与评估。综上所述,业内可通过该入口对于微信公众号整体发展情况做一定的评估。   小编在打开移动端搜狗浏览器后发现,移动端尚未接入微信搜索入口,但根据以上情况来看,该功能接入移动端只是时间问题,而微信公众号聚合页面或将出现。   这对于一直以来封闭的微信公众号营销来说无疑是一个重磅,将极大的丰富和扩展公众号的营销功能,赶紧体验和奔走相告吧!        
    微信
    2014年06月09日
  • 微信
    内部推荐+微信的甲乙双方在线对话微信招聘 今天小编和一位外资雇主内部做招聘的朋友微信互动沟通,就如何用微信以及借助员工的社交网络做好内部推荐进行了头脑风暴,该外资企业担任招聘经理的朋友,公司员工规模在5K-1W左右,目前已经在使用微信作为内部推荐职位信息的发布渠道,从获得推荐简历的数量上来看,还有很多提升的空间。   先是对方主动先打开了话匣:”我们公司有个微信职位发布,这个主要针对内部员工的,每月两期,但是反馈效果很一般,所以我想做个调研以便可以做些promotion,有没有什么建议可以给到我的啊?“   小编回答说”员工推荐的过程激励,可能参与积极性低的原因吧?尽可能让内部推荐项目参与成本低,好玩,轻松点“。以下是部分对话截图供您参考(替换了头像和删除隐藏了部分职业敏感信息):   和小编的聊天中谈及,该雇主的员工规模在5K-1W左右,但是关注了该微信公众账号的粉丝不到2百人,综合前后的对话沟通,小编的整理汇总如下:   1、关于提高微信粉丝数量 借组员工的碎片化时间,如在茶水间,食堂的桌面、等电梯的时间等来宣传微信公众账号的二维码。 另外,做好首批粉丝的调研也很重要,例如首批粉丝都是如何关注到我们这个微信公众账号的?他们为什么要关注?他们有什么期待?(做好这点有利于雇主更有针对性的拓展内部员工粉丝)外部粉丝拓展就更多方式方法了,如您公司有其他更多的实践,欢迎回复我们。   2、关于把控微信粉丝质量 雇 主一开始要做好微信公众账号的定位和粉丝拓展计划,尤其是粉丝的真实职业身份信息(如果是内部员工,可以先内部邮件告知销售部门关注,再财务部门,工程部 门等等以此类推,这样在阶段时间内进来的粉丝基本都可以分组到对应的微信公众账号后台群组里面,也是为了在后续通过微信做职位推送时的匹配性)。如您公司有其他更多的实践,也请回复我们。   3、关于借助微信拓展内部推荐积极参与者的好友关系链 让员工发展自己的圈子(微信群聊),按照他们的群聊人员数量设定不同的奖金比例?就是HR部门发种子,员工种植(聚集更多内部外部候选人)、HR部门回收(有职位的时候让群组长转)   4、做好”内部推荐积极参与者“的组织工作 内部推荐积极参与者是内部推荐项目的核心,如何借助好他们的力量,提高他们的积极性,他们是有生产力的,提高他们的”产量“(以前3个月成功推荐一个人,现在一个月能成功推荐一个人),量就上来了,因为99%的人消费1%人生产的内容。 提高【内部推荐积极参与者】产量的途径,有了微信,小编觉得可以很好的借助员工微信好友关系链,帮助他们建设微信群聊(输出优质内容),给他们更丰富更灵活的的奖励政策,尤其是对于外围人才圈子拓展、非推荐结果导向的过程激励等等。   【文章来源:与才策】  
    微信
    2014年06月05日
  • 微信
    HR团队的哪些“产品”在影响求职者决策? 移动互联网时代的意义超越了互联网时代,因为互联网是一个大媒体,生产和传递了大量的信息。移动互联网并没有创造更多的信息,却改变了信息传递的方式。把信息的生产传播阅读的三元化变成了一体的,换句话说,以前一个信息创造出来,会通过渠道传递到用户,信息渠道和用户是三个部分。而现在,用户通过微博微信等分享方式成为渠道的一部分。这些趋势对于招聘者的启发,小编认为你不可能取悦所有人,但是我们要做好雇主的情感营销(企业文化营销)和体验经济(求职周期内体验、非求职周期内体验),重点在于挖掘和管理粉丝关系(关系链,加以时日可以用来作为空缺职业机会传播的基础)。 求职者是消费者,HR团队的发布过很多很多的“产品”,有些甚至你不可能想象,但的确是HR团队的的“产品”之一,这些产品如何能够影响求职者的“消费”决策?(选择哪家雇主的offer,或者那么都了解一下某家雇主的公司背景、团队背景)。基于购买行为产生有4个过程,Attention(注意)―Interest(兴趣)―Desire( 欲望)―Action(行动),结合雇主品牌传播沟通的方法论(如图),Awareness(影响意识)―Consideration(纳入考虑)―Conversion(建立对话)―Acceptance(信任接受)―On-boarding(面试入职),我们按照以下进行分门别类,结合招聘者和求职者两者在各自业务流程场景中的应用,梳理下HR团队究竟有哪些“产品”(欢迎各位读者对号入座和补充完善哈):   一、按求职者的阶段需求范围来划分 1、搜索寻找职业机会:分布在各个渠道的熟人好友关系链(Recruiter、Hunter、Line Manager)、各类Job Board招聘网站等 2、对比调查雇主背景:职业社交网络查找Recruiter、Hunter、Line Manager的背景信息、搜索引擎查找雇主、CEO最新动态等 3、了解薪酬福利待遇:员工匿名发表公司评价、职位薪酬的职业社区(分智、公司集)等     二、按照产品形态来划分 1、线上部分:雇主官方网站(CareerSite、CareerPage、移动版招聘微站);雇主招聘APP;Job Board的职位广告/MiniSite/LandingPage;雇主内部外部推荐的Site;在职业社交网络上雇主Employee的Profile、Recruiter的Profile、Line Manager的Profile;雇主相关关键词在搜索引擎里面结果;雇主官方社交网络(微信、微博、人人、领英等等);雇主雇员的社交网络;用户和候选人互动的邮件签名等等 2、线下部分:校园宣讲会、员工家庭日、面试放日、猎头供应商面试、行业论坛论坛等等 3、公开可被搜索(如最常见的职位JD)或者是非公共不可搜索(如前员工的口碑) 4、自主所有(如雇主自己的CareerSite)或者是第三方(如雇主开通的用于招聘的微信公众账号) 5、雇主自生产(雇主官方内容)或者是消费者(用户)自生产(在职、离职员工的微博、雇主点评、口碑等等)   三、按求职者的属性来划分 1、服务于主动求职者(合格且在主动寻找机会); 2、服务于被动求职者(合格但没有在主动寻找机会) 3、服务于在求职周期内的候选人(容易取得联系); 4、服务于不在求职周期内的候选人(不容易建立并维护联系) 6、服务于潜在外部候选人 7、服务于已离职的前员工   Offer是HR团队的“产品”、CareerSite也是,用来做招聘的微信公众账号也是,ATS也是,在线简历表也是,求职者搜索雇主公司名称出来的Search Results也是,求职者在领英上搜索Employee的Profile也是,面试用的房间装饰,前离职员工发的微博、前离职员工留在猎聘网简历里面的在该公司该职位上的目前薪水、下属人数、工作内容、工作业绩、期待薪水等等等等都是!这些都是HR团队的“产品”。更别说HR团队的各类表单了。   所以,请用“产品”思维、请用“用户”思维,在Awareness(影响意识)―Consideration(纳入考虑)―Conversion(建立对话)―Acceptance(信任接受)―On-boarding(面试入职)整合流程和事件里面,去寻找每个“产品”优化的机会,去寻找每个能提高“用户”体验的机会吧。   【文章来源:与才策】  
    微信
    2014年06月04日
  • 微信
    微信服务号公众平台新增投票和多客服功能 1. 微信认证的公众号新增投票功能 微信认证的公众号在图文消息编辑框中,可新建一个投票。 把包含投票的图文消息群发出去后,可到“群发功能”—“已发送”中查看投票结果。 2. 微信认证的服务号新增多客服功能 微信认证的服务号可在“服务中心”中申请开通多客服功能。多客服使用指南 开通成功后,在“功能”—“多客服”中,可以新建和管理多客服。 对于企业来讲,开通服务号还是订阅号,目前都有各自的选择。相信更多的功能的开放会让企业更好的使用微信这一利器!
    微信
    2014年05月10日
  • 微信
    LinkedIn中国区总裁沈博阳:和微信是互补关系,将联合推出“领英名片” 【文章来源:pingwest】 早在不久前,世界上最大的职业社交平台LinkedIn,和中国最大的移动社交应用微信,已经在世界范围内展开了不少紧密的合作:在LinkedIn正式宣布推出本地化的简体中文版页面的一个月前,微信接入LinkedIn账户在用户个人信息页面。不久之后,部分LinkedIn的美国本土用户开始可以在“联系方式”中添加微信ID,开放给自己的人脉连接者。   而目前,LinkedIn的产品团队正在测试下一项功能——当用户在LinkedIn上添加微信联系方式成功之后,他/她的第一度LinkedIn人脉就能在其个人页面顶部的资料栏中看到该用户的微信二维码——然后再用微信的扫一扫功能,直接添加对方的微信。   而LinkedIn中国区总裁沈博阳今天在接受PingWest采访时时表示,LinkedIn和微信的合作接下来将更加深入。     使用过中国区LinkedIn(领英网)的用户也许已经发现了,目前其功能和LinkedIn.com相比还有着部分的缺失。领英网接下来除了会在功能上和美国版本保持一致外,还会基于移动互联网为领英的用户提供更多特色功能,这自然离不开微信。     沈博阳在采访中告诉PingWest,领英网和微信合作的“领英名片”功能即将上线。这项功能不止是在微信上绑定LinkedIn的账号,当用户在微信的个人资料页面点击绑定的LinkedIn账号后,看到的不再仅仅是一个网页,而是一个专门设计过、适合在微信中显示的LinkedIn名片。微信用户既可以分享又可以收藏这个经过特殊设计的电子卡片。     沈博阳介绍完这项新功能之后表示,LinkedIn希望在微信上为用户提供一个分享和传播职业标识的机会。     事实上,到了今天,至少在互联网界,很多用户可能既把微信当作生活中的通讯工具又把微信当作工作中的社交工具。这不禁让人联想到在用户的自愿选择下,微信扩展出来的“功能”已经和定位职业社交网络的领英网有着某种程度的重叠。那么在一系列合作的背后,沈博阳是如何看待LinkedIn和微信的关系呢?     沈博阳给出的答案是:互补。在沈博阳看来,LinkedIn既不做通讯、也不发照片,它只是帮助用户维护职业里的社交人脉关系。由于LinkedIn仅仅专注做这一小块,所以它和微信之间更多的是一种互补的关系。而且,作为唯一一个全球性的社交网络,当微信进行全球扩张时,双方可以找到很多合作的点。     往更深层面说,沈博阳给LinkedIn的定位是一个工具型的产品——他们在意的是用户是否把自己的职业发展轨迹放到LinkedIn上。因为对于LinkedIn来说,一个有着完善职业信息的用户显然要比那些每天都来,但整个个人资料页面空空如也的用户有意义的多。这也是LinkedIn不那么看重用户活跃度的原因之一——它并不是一个像微信那样典型的社交工具。     接下来,LinkedIn还将在北京、上海陆续举办线下活动并邀请一些知名人士和用户面对面交流。沈博阳称,LinkedIn内部也没有为线下活动定下一个指标,比如要拉来多少新用户之类的。在他们看来,这样的活动更多的是为了传递公司的理念:LinkedIn会变成你获取知识发展、职业洞察的一个好机会。     在LinkedIn的世界里,它们希望这款“工具”能为用户提供三个方面展开的。我们不难看出,这和微信的价值并没有直接的冲突。接下来,LinkedIn和微信还将继续推动双方在各自需要的市场上向前发展。
    微信
    2014年05月07日
  • 微信
    [独家】微信领英名片更新,新老版本大PK 相信HR们跟很多人都一样,手机上最常用的app就是微信,除了聊天还会经常看朋友圈。同样是一个社交网络的渠道,Linkedin也是HR们工作最常用到的。但它适合较弱的人际关系。自从微信引入linkedin名片功能后,我们网站也给大家报道过一遍文章《【HR秘籍】如何在微信上展示自己的Linkedin链接》,不知大家是否还记得?多少人已经在用这个功能了呢?   近日,小编发现,微信上的linkedin名片展示有所改动。在于小编看来,这样的改动似乎更简洁,但同时能在短时间内看到对方更多的信息资料。   如何查看您的微信好友的linkedin名片呢?我们来回顾一下。 首先,您在通讯录中找到您想要查看的好友,点击头像,就会出现这个画面(图1): (图1)   看到linkedin了么,这时您点击进去,就会出现我们今天要跟大家介绍的领英名片更新后的版本(图2) ( 图2)   接下去就是我们今天着重要提的。与以往的界面相比,不难看出,微信的linkedin名片夹已经有所更新和改动了。   (以往微信linkedin名片展示界面)     看出对比了么?新的界面更简洁,且更详细。在新的界面上,我们不仅能一目了然的看到对方的简要介绍,并且还能看到其所在的公司,以及在职时间,职位等等。这在老版本上是看不到的。在老版本上,第一眼映入眼帘的,都是对方的自我介绍。这样比较下来,在信息全面度方面,新版本似乎是更胜一筹了。 尤其对于我们的HR们来说,在微信领英名片上第一时间获取的资料就更详细了。   但是,新版本对于自我介绍方面没有老版本的全面。尤其是,有些linkedin的主人没有填写目前其所在的公司,职位等情况的话,在界面上就显得特别的单调。如图:   另外,在新版本的界面上,有很明显的两个链接,分别是“加入领英”和“查看完整档案”。而老版本分得并没有那么仔细(图4),但是若要查看对方完整档案,“加入领英”却都是两个版本都有的必要前提。   (图4) HRTECHCHINA实习编辑:於丹
    微信
    2014年04月3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