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aas
    Saas企业Innoplexushas获得Pre-A轮融资 专注于大数据及分析服务 12月23日消息,专注于大数据及分析的Saas初创企业Innoplexushas宣布获得Pre-A轮融资,本次交易规模尚未披露,本轮融资的投资方为德国风险投资基金HCS。作为交易的一部分,HCS管理股东Hans-Christian Semmler将加入Innoplexus的董事会担任主席。据创投时报了解,Innoplexushas计划利用本轮资金将帮助公司提交专利申请,并研发其商标服务平台iPlexus。同时公司还计划利用一部分资金进行市场营销。 数据显示,Innoplexushas由Gunjan Bhardwaj以及 Gaurav Tripathi于2011年联合创办,是一家专注于大数据及分析的以咨询为核心的技术和产品研发公司,帮助生命科学企业形成可供操作的建议,覆盖临床前期、临床、药物监管以及药物商业化阶段等全周期。 Innoplexus总部设在德国,目前在浦那有超过100员工。公司主要服务于全球知名制药企业以及生命科学公司,其中大部分为世界500强企业。Innoplexus通过从结构化和非结构化的私有和公开数据形成建议帮助企业制定连续的决策。Innoplexus号称拥有在生命科学领域最大的公开数据库iPlexus。 据官方表示,Innoplexushas的DaaS(数据即服务)引擎为其客户提供实时数据以及建议,并且Innoplexushas的CAaaS(连续分析即服务)移动应用能够帮助企业更好地做出基于数据驱动的决策。 谈及未来发展,Innoplexus联合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Gunjan Bhardwaj表示:“我们设想利用机器学习和人工智能技术从公开的数据和企业数据中分析出建议,从而从根本上为生命科学领域改变DaaS(数据即服务)的现状。”   来源:创投时报
    saas
    2016年12月23日
  • saas
    如果你想创办一家 SaaS 类公司,你至少需要坚持 24 个月 编者按:随着 SaaS (软件即服务)类公司的涌现,很多创业者已经跃跃欲试。Jason Lemkin认为,一个 SaaS 公司从创建到吸引首批客户,至少需要 24 个月的时间。你准备好了吗? 好像最近人人都想做一个 SaaS 类公司创业者,我看到一些很优秀的销售和产品副总裁——他们都已经准备好这样做了。现在时机正好,他们正应该出去干一番自己的事业,创立自己的 SaaS 公司。 真了不起。 我会把你招进我某个公司里当副总的。同时我也明白,任何有抱负的人都不会想跟着这个人工作的——我是说真的。 但你应该这样做吗?我要询问那些想创立 SaaS 公司的人三件事。 1.首先,你准备好花费整整两年的时间来让应用吸引首批客户了吗?不是一年,不是一年半,而是不折不扣的两年,少半年都不行。 要把产品制作出来并调试好需要9-12个月,而获取任何实质性收入则需要投入另外的半年到一年。 没错,Instagram、WhatsApp、Pinterest和Meerkat或许可以在一年内爆炸式增长,但是对于付费SaaS公司应用来说,这种事一点可能性都没有。 你能“负担”得起用两年的心血只为了达成某个目标,比如说吸引首批用户吗?如果答案是否定的,那你就应该放弃这个想法了。 Slack在14年从零增长到一千两百万的估值,厉害吧。但这家公司可不是14年1月1号才创立的,他们也花了一年的时间才做出最小可行性产品——而且这家公司在多年以前就创立了,参见下文Crunchbase的表格。 在任何情况下,只给你12个月吸引首批客户都是来不及的,你会放弃。因为只花 12 个月,你的公司就算能取得任何收入,也会是远远不够的。 而且真相是,大多数人都做不到全心投入两年,可能是出于经济原因、个人原因或者其他各种原因——这也说得过去。但是对于SaaS公司公司来说,你不投入这两年吸引首批客户,就不会有收获。 2.你能一年投入8760个小时吗?也就是24小时乘以365天。 我不是说要一天在办公室待14个小时,那是那些 YC 孵化器的小朋友们才干的事情。但老实说,你真的能每天着魔一样地思前想后、担惊受怕、紧张兮兮只为了想出怎么做到那些不可能的事情,日日夜夜如此,时时刻刻如此吗? 生活中其他的事情你都将无暇顾及,只能不间断地工作。甚至连那些和孩子玩耍的时间、和丈夫共进晚餐的时间都将被剥夺——这就是代价。 如果你没有足够的心理承受能力,你也应该放弃这个想法。因为SaaS公司行业中的一切都有着激烈到可怕的竞争,而且因为SaaS公司行业牵扯到如此多的方面,以至于你当个副总也得身兼数职——既得管销售,又得管客户体验,还得管市场营销,早期说不定还得负责产品运营。 最终回报也是有的,但你得先达到五百万美元的会计收益率。援兵会来的,但在SaaS公司行业中要等待更长的时间,因为要让经常收入引擎运作起来真的很难。 3.你不能有任何其他选择,这也许才是最重要的一点。 如果你给自己留了后路,就别想会成功了。“我先试试,要是不行就回去接着干销售”或者是“我先边做着咨询边看看这事儿能不能成”或者是“我先筹个五十万美金看弄的怎么样”这些想法都是你不能有的,至少对于快速成长的初创公司来说不行。 那些成大事的创始人从来都不会给自己留后路,不是因为他们喜欢冒险,而是因为他们看到的不是风险,他们看到的是未来。 如果你总是要给自己保留一些其他选择,那说明你还没准备好创建自己的SaaS公司公司。 好吧,如果你还没太准备好,而且你没能通过以上的三条标准,但是你要知道你已经接近了。 那不妨暂停一下,在急着放弃之前先做一些功课。进行二十次客户访谈,找一个同样可以在这份事业上坚持七到十年,并愿意花二十四个月以上来吸引首批客户的合伙人。因为他/她也得通过以上的三条标准,所以你不能孤军奋战。 上文提过,卓越的创始人可以看到未来,但有时候他们也需要一些帮助才能实现那个未来,在我的两次创业中也是如此。这二十次访谈和一个出色的合伙人可以帮你拼凑出一幅完整的视野,让你对如何建立SaaS公司公司有更多的见解。 回顾我们做过的那次 Dreamforce 的路演,看看 Guidespark 和 Talkdesk 这两家公司,他们都正走在成为下一个独角兽的路上,而他们吸引首批客户花的时间都比 24 个月长得多。现在他们可风头正盛——你的公司会成为他们中的下一个吗?   翻译来自:虫洞翻翻  译者ID:韩念欣 本文来自翻译:www.saastr.com
    saas
    2016年12月22日
  • saas
    如何对 SaaS 类创业公司估值? 编者注:甲骨文前CFO  Jeff Epstein 和 Josh Harder 都是风投圈的明星人物,他们根据自身经验,研究了最新评估 SaaS 公司价值的方法,并对目前市场中具有潜力的 SaaS 公司进行了具体的数据分析。 在刚刚过去几个月里,NetSuite、Marketo、LinkedIn、Fleetmatics 和 LogMeIn 要么被收购,要么被合并了,目前总价值已超过500亿美元。 按此速率估算,SaaS 公司可能即将成为濒危物种。 显然,私募股权投资者和大型科技公司正在慢慢发掘此中包含的巨大机会与价值。 以上五个公司与其他年轻公司有何不同? 40% 规则(The Rule of 40)是一个运用于风险投资和市场管理的规则,常常用来区分表现最佳的SaaS 公司与其他形式的科技公司。 40% 规则涉及了非常简单的计算过程——只需要将一个公司的当前增长率和其盈利能力相加。举一个简单的例子,我们可以拿一个营业额正在以每年100%的速度增长并保有40%利润的公司和一个每年营业额以40%速度增长但是却无盈利的公司,或者一个有营业额增长率只有10%但是却有利润率为30%的公司进行对比。 作为一个风险投资公司,我们经常被我们的投资组合公司和潜在投资者问到道如何平衡增长和盈利能力的问题。 当然,公司大部分时间会更专注于增长的速度,但快速增长的背后往往是有代价的。 因此,我们采取了一种新方法,对原有的40%规则进行了改进,以优化“有效增长”。 使用这种全新的方法,只需输入关键词“效率分数”,通过计算指定公司的增长率百分比+自由资金流利润率(指扣除新增资本投资后公司核心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的总和来衡量公司的效率。 这个简单的计算量化了云企业的增长效率。 在任何公司生命周期的不同阶段,效率分值将会发生变化。 但对于 IPO 之后几年的普通上市公司而言,能够达到40以上的效率分值,已经值得被赞扬了。 例如:SaaS 行业2016年预测,平均年增长为28%,自由流动资金率为3%,效率分值为31%。 目前此行业中将近一半的公司的增长率和FCF利润率已高达40%。 效率分值到底意味着什么,难道它只是在董事会会议上讨论的一个数据? 抛开预测数据,我们发现公司的效率分值与 SaaS 公司的销售收入比率乘数具有大于70%的相关性,销售收入比率乘数是公司的估值除以其收入,是作为投资者如何评估股票的标准指标的关键数据。 按销售收入比率乘数排名,前四分之一的 SaaS 公司的前四分之一的平均效率得分为44%; 而后四分之一的得分只有9%。 投资者每天被投资方向所困扰,但通过以上方法,你只需要两个数字和15秒的时间,就能很好地了解一个公司的价值。 SaaS 类公司到底是不是在走上坡路? 在过去四年中,SaaS 公司的平均效率分值惊人地一致—— 从28%到31%。然而,由于SaaS 公司已经逐渐成熟,得分的组成比例在发生着巨大变化。在2012年,SaaS 公司以平均每年以 55%的速度增长,但与此同时,自由资金流动率下降了28%,而到2016年,增长率下降到28%,平均利润率为3%。这种转变是可预测的,随着 Salesforce 和 Workday 等公司的稳定增长,其增长速度已经慢慢下降,但盈利能力有所提高。 事实上,SaaS 了公司通常在 IPO 之前的几年里拥有最好的效率分值。当前的云计算公司在首次募股前三年的平均效率评分为73%,而之后则降为30年代中期水平。最好的云公司(上市公司)通常在年轻和快速增长期时期分值最高。随着它们的成熟,自由资金流利润率(FCF)随着增长速度的下降而增长,但是公司的整体效率往往会降低。 这些数据代表了什么? 并不只有公共投资者关注效率分值。下面的图表是按照2016年效率分值得分排名的 SaaS 公司的列表。这其中有四家公司,Fleetmatics,LinkedIn,LogMeIn和Marketo已被收购(LogMeIn被合并)。四个公司中有三个在被收购时位于效率分值排名的前11名。这些公司分别处于完全不同的行业 —— 车队管理、社交网络和远程连接 —— 但是由于他们的快速成长,以及相对有利可图使他们成为行业中的佼佼者。 另外,这些公司的交易成本都比他们的效率分值所估计的要低。前10名效率分值公司的平均交易额能够达到8倍,但Fleetmatics的交易价格为4.8倍,LinkedIn为6.9倍,LogMeIn为6.9倍。难怪战略收购者如此的迫不及待! 那么,哪个公司可能成为收购者的下一个目标? 我们的选择是Qualys,系属网络安全行业。 Qualys是效率分值位列前十的公司之一,拥有23%的自由流动资金利润率和21%的增长率,但交易价格仅为5.5倍,是同水平公司中最划算的。 翻译来自: 虫洞翻翻    译者ID: 赵书绮 本文来自翻译:www.techsite.io
    saas
    2016年12月07日
  • saas
    SaaS 方案提供商 The SaaS Co. 获 80 万欧元种子轮融资 The SaaS Co. 是一家软件即服务(SaaS)解决方案的初创公司,近日,该公司宣布获得了一笔 80 万欧元(约合 85 万美元)的种子轮融资,本轮融资的投资方包括一批匿名天使投资人,此外欧盟还为他们提供了一笔 30 万欧元的拨款支持。 据悉,该公司计划利用这笔最新投资进一步研发 AI 驱动的智能销售助手。The SaaS Co. 正在开发一款名为“LISA(Learning Intelligent Sales Agent)”的智能学习销售助手产品,这款基于人工智能技术的销售助手能够整合到企业销售流程之中,实现部分流程自动化,帮助企业进一步扩大销售业绩。 企业用户只需把“LISA”抄送在发送的电子邮件中,它就能够基于对方回复的(正面的或负面的)观点和意图进行自动分类,而且还能够按照用户行为草拟邮件回复。The SaaS Co. 公司之所以会想到这个解决方案,主要是因为很多销售人员通常会在电子邮件沟通中浪费大量时间,有了“LISA”人工智能助手,销售人员可以轻松判断出哪封电子邮件更有可能转化成一笔销售交易,如果邮件中出现“负面回复”,他们就可以直接过滤掉,不用再浪费太多时间了。 得益于本轮融资,The SaaS Co. 公司将进一步研发机器学习技术,该公司联合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 Peter Schlecht 表示: 我们自己也使用电子邮件营销手段,但很快意识到,我们的销售人员会花大量时间回复邮件,其中就包含了不少无价值的邮件。但实际上,所有企业都存在类似的问题,他们无法对海量电子邮件进行分类、整理。LISA 想要实现的目标其实非常简单,就是要把销售人员从繁琐的工作中解救出来,让他们专注于创造性工作,继而提升销售业绩。 如果企业想要开展电子邮件营销活动,那么在“LISA”的支持配合下,能够大大提高生产力,人工智能技术可以发挥作用,高效地剔除掉一些不必要的邮件信息。在企业开展电子邮件营销活动期间,“LISA”还可以在基于邮件分类的基础上,自动回复一些来自客户的邮件。 另一方面,The SaaS Co. 公司还表示会利用这笔最新融资加速产品开发,并招募更多优秀人才,加大市场推广力度。 本文来自翻译:fintechranking.com
    saas
    2016年11月28日
  • saas
    HR2.0时代:企业服务如何创新 如今,人力资源软件和平台领域正在自我革命、重塑自身。在移动应用、数据分析、视频学习以及以团队为中心的管理方式等元素的推动下,HR行业正在发生着颠覆性变化,众多的创业者和投资者在积极推动着这个市场的变革, HR领域已经从传统的以系统工具为主的HR1.0时代进入了以员工参与性、赋能化、个性化管理为主的HR2.0时代。 1.新环境变化驱动HR行业变革 (1)商品经济转向人才经济 据美国劳工统计局(BLS)统计,美国制造业的就业出现在1977年夏季,就业人数高达1950万,之后的23年就业人数持续下降。从制造业疲软的就业形势来看,在过去的十年以商品为中心的经济全面过渡到了以信息或人才为中心的经济,2009年制造业岗位低于1200万个,到今天也大致是这个水平。在这一转型中,每单位经济产出的人才成本指数从1977年的不到40上升提高了近2倍,如今已超过110。换句话说,美国经济已经稳步发展到了信息经济,人才已取代了商品成为最重要的决定性因素。 从中国劳动力市场来看,人力成本也在逐渐上升,全球经济研究和政府企业咨询机构牛津经济研究院(Oxford Economics)日前有研究结果显示,目前中国制造业的劳动力成本已经趋近于美国,且越来越多的机器可以代替人工,制造业的人力需求在下降,员工对企业的作用越来越趋向于知识性服务,对人才的选择和管理逐渐成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2)80、90后成为劳动力大军中的最大主力 80、90后逐渐成为劳动力大军中的最大主力,他们是与计算机及互联网共同成长的一代,他们充满个性,更富激情,更加符合现代管理学中Y理论的假设,即人的本性不是厌恶工作的,而是希望从工作中得到发挥个人价值的机会。现如今,这个年轻的群体也正处在从中层管理者迈向高层管理的过程,他们拥有了更多的决策权,更加注重人性化管理和团队协作,不崇尚权威,喜欢尝试新的管理方式,注重最大化发挥人才的价值。 (3)企业管理正在走向精细化和个性化 现代管理理论认为,科学化管理有三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规范化,第二个层次是精细化,第三个层次是个性化。在过去几十年的信息化改革中,各种管理软件帮助企业建立规范化的流程,帮助企业通过数据去记录人力、财务和业务信息,SAP,Oracle,IBM等企业逐渐成长为行业龙头。但在精细化和个性化方面,企业需求更加细分多样化,当前系统化的服务提供商尚不能满足这些细分领域需求,企业家需要更多的工具去支撑和分析,帮助其进行精细化和个性化的管理。 上述变化正在发生,企业对人才的管理也出现了新的需求,这也为HR行业的变革创造了新的机遇 2.现在已经进入HR2.0时代 过去,大型企业通过安装“核心人力资源”系统(例如PeopleSoft , SAP等)去管理企业内部人力,如工资管理、福利、绩效管理等,但这些软件逐渐无法应对新的精细化管理需求,且面临着高度定制、复杂、难以使用、维护成本高等问题,从而使得HR行业成为创业者和投资机构青睐的领域,希望颠覆传统的人力资源管理,HR领域已经从传统的以系统工具为主的HR1.0时代进入了以员工参与性、赋能化、个性化管理为主的HR2.0时代。如下图所示,HR1.0代表着从信息自动化向综合化管理过渡,HR2.0则代表着从参与化向赋能化过渡: 具体来说,HR1.0和HR2.0有以下几点不同: HR 1.0是从自动化向综合化过度,更多的是满足企业信息化集成管理;HR 2.0更加注重员工的参与性,更多的是引导企业构建健康的企业文化,激励员工参与,并向员工赋能; HR 1.0是通过企业实践构建人才的解决方案;HR 2.0是通过数据最终构建人才的解决方案; HR 1.0关注的是人力资源系统如何去让公司的HR更加便捷的去管理公司员工,是以人才为本的管理;HR2.0则关注的是人力资源系统如何能让公司的每个人都能参与使用,实现团队协作和赋能,是以人性为本的管理。 3.SaaS服务将成为HR2.0时代的主角 如上图所示,从2000年以后,人力资源管理行业经历了从简单到复杂,从单一化到综合化,从自动化到个性化,从本地到云端的过程。 随着人力资源的需求在不断细分和深化,传统的人力资源系统并不能满足公司人才管理的需求,一些SaaS企业开始暂露头角,并在2006形成规模化应用。但在SaaS刚刚出现时,企业对他们的人力资源数据放在供应商手中并不能完全信任,从本地过渡到云端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之后,随着SAP收购SuccessFactors并表示打算建立一个端到端的基于云的人力资源管理系统,薪酬和人才管理套件。 Oracle收购Taleo和SelectMinds,积极地为PeopleSoft重新设计了云,并形成了Oracle HCM。 IBM收购了Kenexa(拥有高度可扩展的申请人跟踪系统)。Workday建立了其端到端解决方案,扩大了其在全球的客户群。买家开始意识到云是未来,云服务投资开始进入成熟期。 紧接着,BetterWorks、Checkr、Culture Amp、Greenhouse、Grovo、Gusto、Justworks、Lever、Namely、Reflektive、SmartRecruiters和Zenefits这些云服务商在2012年至2016 年间获得A 轮融资,在细分领域进行精细化管理。另外一些新的应用也在不断出现,招聘、在线学习、绩效管理、数据分析等成为HR2.0时代 SaaS创新的主流。 因此我们认为,在HR2.0时代,SaaS企业会大有可为,可帮助企业进行更为深刻的人力资源管理变革。 4.不断的市场细分和深化是HR SaaS企业的创新方向 Next World跟踪了80 多家使用其NextScape 软件的HR SaaS 企业。他们按照人才招聘、人才最优化和核心人力资源管理将 HR 2.0 市场进行了细分,在每个领域都有大量的创新型企业出现,如下图所示: 可以看出,HR领域已经进入了破坏性创新的时代,市场细分和技术深化成为了创新的方向,这使得很多初创公司打开了颠覆HR领域的大门。在这些公司中,许多公司都是由技术工程师领导,之前从未在人力资源领域工作过,他们通过创新性地建立简单易用的工具,让众多的客户企业员工的工作变的更加有效率。一些企业如BetterWorks,仅仅从简单的目标管理开始,通过统一企业目标,逐渐切入到企业的绩效管理领域。他们都是新鲜的创造性思想家,正在将惊人的创新带入市场,且不会受到旧式思维的束缚,引领着HR领域的变革。 5.HR2.0下技术创新更加尊重员工的体验 通过对美国市场HR SaaS领域企业的研究,我们发现,新型的HR软件更加注重用户体验和数据分析,他们基本都具备以下特点: (1)   嵌入反馈功能 在这些管理软件中,创新者设置了大量的工具去帮助使用者不断的和同事去互动,提建议、评论和评价。这些数据可以用于指导、评估、技能开发和绩效管理等。例如,一个创业公司Zugata专门利用反馈功能来对员工进行能力管理和技术开发。 (2)   提供持续养料而非看板 在过去的管理软件中,员工需要不断的填入各种信息,公司的人力部门利用这些信息去统计和设计员工的薪资、福利、绩效等。这种表格式管理更多的是静态的,固定的且不可灵活改变。新一代的人力软件则更多的向社交软件靠拢,要为员工提供大量的垂直的实时信息,大量的移动化信息,让这些工作内容更加动态和有趣,实时获取工作的养料。 (3)   移动化 无论是学习还是办公,移动化已经是一个趋势。移动体验正在慢慢“吃”掉浏览器体验:超过40%的求职者尝试通过他们的手机申请,超过60%的在线视频现在在移动设备上消费(数据来源于Kleiner Perkins2016年互联网趋势的报告)。在旧的应用程序中,我们有菜单,下拉表格,面板和仪表板,来帮助我们管理员工。今天,我们开发的应用程序可以让我们滑动,捏,扫描和滚动,大多数提供了一个“活动流”,告诉我们其他人在做什么,这显然更受新时代“80、90后”员工的欢迎。 (4)   游戏化、趣味性展示 通过趣味性的图形、游戏化的设置可以让工作更加有趣。例如,BetterWorks通过视觉提示(一棵美丽的树),告诉你离实现目标方面有多远,并鼓励使用者频繁地使用应用程序。 Reflektive通过使用积分和各种形式的累积信用,鼓励使用者回来,回到工作中。 Globoforce,Limeaid和VirginPulse和其他社交工具结合,为你提供线索,奖励徽章,使工作更有意义和乐趣。 (5)   注重智能分析和行为指导 新一代的创新的工具不会专注于分析仪表盘和报表,而是更加注重分析人的行为,通过你在系统中的行为,同事的行为来分析,通过数据的方式建议或推荐活动。它不会告诉你“你有一个合规计划已经完成”,而是会“建议”你,你下一步应该做什么,你之前做的事情已经产生了什么样子的影响力,如何做才能让你的工作做的更好。 根据Next World Capital的HR 开发工具NextScape的粗略评估显示,2016 年,年花费为130-150亿美元的HR 软件中,HR2.0的市场份额会越来越大,HR领域的企业服务将会有广阔的成长空间,我们期待有更多的创新者能够加入。 参考文章来源 1、 HR 2.0 is the poster child for the next wave of SaaS innovation https://techcrunch.com/2016/08/07/hr-2-0-is-the-poster-child-for-the-next-wave-of-saas-innovation/ 2、 The HR Software Market Reinvents Itself http://joshbersin.com/2016/07/the-hr-software-market-reinvents-itself/ 3、 HR Technology in 2017: Disruption Ahead http://joshbersin.com/2016/10/hr-technology-in-2017-disruption-ahead/ 来源:36氪,作者:人才易,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36kr.com/p/5056573.html
    saas
    2016年11月16日
  • saas
    2016 年,SaaS 类早期初创企业融资状况及预测 编者按:本文作者 Tomasz Tunguz 是红点投资公司(Redpoint Ventures)的合伙人,他在本文中对比了 2016 年各类型 SaaS 早期初创企业(按照服务买家对象分)所获融资情况,并就 A、B轮以及通用型与垂直类 SaaS 初创企业融资额做了细化对比,并由此对市场形势以及 SaaS 企业发展前景进行了分析和预测。 2016年,各行业 SaaS 类早期创业公司融资总额对比图 据统计,截至 11 月 1 日,早期 SaaS 初创企业今年获得融资总额约为 10 亿美元,其中营销类 SaaS 初创企业融资总额远超过其他类型的初创企业,运营类 SaaS 企业位列第二位,人力资源类排名第三,销售类 SaaS 初创企业所获融资总额最低。 如果我们将这些趋势与上市 SaaS 企业的总市值相比较,就会发现一些有趣的现象。首先,运营类的SaaS 初创企业,他们倾向于垂直领域,更加关注目标客户的具体任务,例如帮助农民提高产量或者是帮助科学家来进行实验等。这种企业的融资额数值表明垂直领域的 SaaS 初创企业在融资市场的地位与日俱增。 第二点是,专注于向销售类 SaaS 初创企业目前市场出现潜在饱和现象,竞争日益激烈。但与此同时,面向营销团队的 SaaS 初创企业似乎却处于蓬勃发展的势头。销售与营销所面临的竞争形势不相上下,但是营销领域在近年来进行了一系列整合,其中电邮营销公司Constant Contact在去年11月份被 Endurance International 以11亿美元收购,营销自动化软件巨头 Marketo 在 6 月份被私募股权投资公司 Vista Equity Partners 以 17.9 亿美元收购。除此之外,今年还有不少面向分析类服务的 SaaS 初创企业获得融资。 由上图可知,SaaS 企业 A 轮融资差异值较大,迄今为止,这些 SaaS 企业今年获得的 A 轮融资中位数为 810 万美元,第一四分位数为 700 万美元,第三四分位数为 1000 多万美元。B 轮融资第一四分位数为 1900 万美元,第三四分位数为 2200 万美元。SaaS 企业在今年前九个月获得 A 轮融资总额为 2.07 亿美元,B 轮融资总额则超过了 7.2 亿美元。 下面让我们简单看一下通用型(Horizontal)和垂直(Vertical)SaaS 初创企业 A、B 轮融资的细分数据。在 A 轮融资中,通用型初创企业获得融资额为1.49亿美元,垂直类初创企业获得融资总额为 5900 万美元。通用型初创企业融资额中位数为 730 万美元,垂直类初创企业中位数为 910 万美元,这种差异从统计学来说区别意义并不大。 在 B 轮融资中,通用型 SaaS 初创企业获得融资额为 4.23 亿美元,垂直类 SaaS 初创企业获得融资总额为 2.97 亿美元。相比 A 轮融资来说,通用型 SaaS 初创企业 B 轮融资规模与垂直企业之间拉开了更大的差距,但从统计学来说依然区别意义不大。 由以上信息可知,虽然市场形势摇摆不定,但今年 SaaS 初创企业早期阶段的融资市场依然稳健。各领域内的巨头企业都在忙着进行收购兼并,刚进入的初创企业也可以趁他们分心的时刻,来分一杯羹。 垂直软件 SaaS 初创企业受到的关注度越来越高,这一现象很好理解。软件市场里一些最明显、最直接的需求都已经被 SaaS 初创企业所填补。自客户机和服务器结构(C/S结构)时期以来,销售、客户支持、营销和人力资源的记录系统已经发生了一次革新,未来仍然需要这种有意义的创新来再次转移客户信息。 相比软件领域来说,其他垂直领域的 SaaS 企业并不多见,例如在有些地方,DOS 系统仍然占据普及地位。那些地区的客户同样渴望一种新型软件,能够提供给他们类似的用户体验,投资机构也很愿意支持那些能够提供此类服务的 SaaS 初创企业。 人工智能将成为 SaaS 领域的一个大的发展趋势,这一趋势主题在今年发展成熟,并将在 2017 年实现进一步的发展。截止到目前为止,获得融资的 SaaS 企业中,有 17% 的企业采用了机器学习技术。这类技术能够实现先进的语音识别、图像识别、自然语言处理和异常检测功能,具有颠覆现有记录系统的潜力。 本文来自翻译:tomtunguz.com
    saas
    2016年11月11日
  • saas
    SaaS正火中小企业需求旺盛 行业独角兽或将诞生 随着移动互联网和云计算技术的成熟以及智能手机的进一步普及渗透,中国的企业服务市场也呈现百家争鸣的状态。而这其中,又以企业服务SaaS产业最被看好且发展速度最快。相关行业数据显示,2016年中国企业级SaaS市场将达375.6亿元规模,较2015年将增长86.68%,未来几年将成长为又一个万亿级市场。 中小企业互联网化  SaaS需求旺盛 此前,科技界一直有观点认为软件正在改变整个世界。2011年,Netscape创始人、硅谷著名投资人Marc Andreessen发表了著名的《软件正在吞噬整个世界》,告诫人们“每个行业的公司都必须做好迎接软件革命到来的准备”。短短五年时间,软件的形态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从可视化的批量套装产品到垂直灵活的手机APP再到打开网页浏览器即可应用的云服务,这也导致软件消费方式和用户形态发生巨大的变化。海量的中小企业用上SaaS形态的企业级软件与服务,由此引发了SaaS产业的爆发式增长,业内认为行业独角兽或将在这一最被看好的领域诞生,中国有望出现企业级软件巨头。 马云在不久前的杭州云栖大会上提出了心新的“八二理论”,即过去两百年工业经济时代20%的大企业客户就能拉动80%的业务的“二八理论”已经过时,是未来的技术必须支持“即80%的中小企业客户产生80%的价值。目前我国有逾5000万家中小企业,贡献了我国60%以上的GDP。随着互联网和电子商务的发展,过去不可触及或很难触及的中小企业、特别是小企业已经全面网络化,针对这些中小企业的营销渠道、客户管理、支付方式以及物流网络等,都已经在移动互联网上有了成熟的运行套路。在云计算时代的商业,马云的“八二理论”已经是大势所趋。 另一层面,传统的管理方式已经明显跟不上现场企业的经营管理需求,而企业亦愿意为提升管理效率付费。据一项对中国企业SaaS市场的调研数据显示,已经有68%的中小企业愿意在未来几年为软件付费,其中高达32.8%的受访者表示希望通过SaaS软件来提升日常经营管理效率,其次有26.2%的受访者表示期望对于SaaS软件的投入能够马上产生一些回报。而中小企业不像大公司有庞大的传统软件和成熟的HR管理体系,他们更多的期望是马上能提升效率的工具,希望花小钱创造更多价值,这就需要灵活简便的SaaS软件来帮助企业管理者。这类软件有一个明显的特点:具有简单的通用型功能,易用性能非常强,使用后能马上产生效果,甚至就是专门为80%的中小企业用户量身定制的。 国内SaaS企业抢食市场  “中国版workday”有望脱颖而出 当前国内不乏优秀的SaaS软件企业。国内领先的ERP软件公司金蝶属于最早布局SaaS的公司之一,号称提供全面企业管理与服务的用友推出了全覆盖SaaS领域的成品;系出豪门的钉钉已经明显占据了移动办公的头把交椅,而由移动销售管理工具升级为一站式移动办公平台的纷享逍客更是成为资本市场的宠儿。这些企业分别从不同的企业管理角度切入,开发出的相应产品,抢食着SaaS这块市场大蛋糕。 号称“中国版workday”的乾通嗖嗖,则从企业的绩效角度出发,为企业提供人力资源管理全方面的解决方案。依托于HR管理行业十余年的经验,乾通嗖嗖创新性地将产品整合进云平台,利用移动互联网及大数据技术为广大中小企业用户提供快速、高效的人力资源管理云服务。 乾通嗖嗖全方位覆盖企业在绩效管理、社保服务、薪酬激励、人才规划、培训发展、员工福利五大人力管理方面的需求。对员工的行为管理是其独特功能点,企业使用过程中,根据员工工作行为和实时轨迹进行数据反馈和分析,能够及时发现执行层面的问题,供领导层调整策略和决策,保证更好的完成既定目标。 中国的人口红利在逐渐消退,人工走向智能化是未来大势所趋,传统行业融合云计算,可以通过大数据技术分析,以更低成本和更高的质量拓展海外市场。因此在云计算时代下,企业软件的未来便是SaaS。当前,SaaS云服务和移动办公领域已引起巨头纷纷布局,随着中小企业的持续旺盛需求和SaaS这一万亿级市场的进一步深化成熟,乾通嗖嗖未来拥有无限的想象空间。
    saas
    2016年11月10日
  • saas
    在中国,通用SaaS产品到底怎么做? SaaS(Software as a Service,软件即服务)这个概念,从美国兴起并发扬光大。有业内行家说,2017年将是美国SaaS产业的一个关键节点。根据Gartner的预测,到 2017年美国SaaS服务将超越传统的许可证授权模式,产业营收规模将高达1,734亿美元。 与此同时,中国的SaaS也在如火如荼地发展中,涌现出了一大批企业软件,提供高效服务给用户。 从SaaS中的两个S,“software”和“service”,我们是否可以下定论, 将一种或是一类软件当成服务提供给用户的,都可以称为SaaS呢?比如我们耳熟能详的Evernote,它把笔记软件的服务置于云端,为用户提供服务。像Evernote这样的产品,为什么选择去提供相关的企业服务? SaaS的优势和机会 我们一般把SaaS分为两类,一类是通用型的SaaS,主要负责提供企业内部的功能性服务;另一类是垂直类SaaS,与行业结合,从交易去切,帮助用户提高效率。 无论是通用型SaaS,还是垂直类SaaS,总结起来,主要有有以下几个优势: 降低用户的使用成本。用户不需要购买服务器配置,也不需要单独在电脑中安装插件,登陆pc端网页或者手机端的APP就能即时操作管理,不管是在时间上还是费用支出上都大大节省了成本,提高了效率; 利用SaaS工具可以将企业与用户连接起来。比如工具类行业,原本产品在销售之后就会出现断档,客户的使用情况、满意程度、后续购买,都需要销售人员进行售后维护,但是有了移动互联网之后,再加上SaaS的便利性,就可以将企业与用户在服务上连接起来,而且在服务(软件)更新维护的时候,保证无缝更新,让客户无感知,不影响使用; 商业模式的转换。销售许可向租赁模式的转换,对企业主来说,接受程度非常高,传统办公工具向SaaS办公软件的发展,可以帮企业主提高办公效率,增加收入。提高用户的粘性,增加用户的价值。 中国企业市场SaaS产品的市场想象空间巨大,是一个万亿级别的市场,但之前SaaS在中国一直没有做起来,市场规模和实际销售额之间的巨大反差不能忽视。但正如上面阐述的三点原因,其对企业原有的经营方式、管理方式、运营方式有了很大的改变和帮助,我还是抱有一个乐观态度,认为SaaS在国内将有非常好的上升空间和竞争机会。 中国SaaS的发展空间比美国的大很多 众所周知,美国是一个信息产业高度发达的国家,即使是在原先没有SaaS的背景下,其在IT信息化的成绩就有目共睹,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中国的IT信息化只是完成了一个基础架构的工作。所以现在在中国本土,如果有人能够利用IT信息化工具,去整合行业,搭建壁垒,就会产生一个与美国完全不一样的新型模式。 Facebook的各个产品细节都做的挺好,但是在拓展营销这一块做的就稍逊于微信;雅虎着重在Emai、Message,却没有涉足游戏,与此相反,腾讯却在交易面广撒网,所以形成了现在两者发展的差距。这些例子都可以看出来中国的SaaS和美国的SaaS之间,一定会有一个分水岭——美国的SaaS更偏向于纯工具,收费模式就是单纯的靠工具收费,这种模式在中国虽然也可行,但是公司的规模不会发展的特别大,只能局限在“小而美”。而中国的发展特色决定了,中国的SaaS一定会包含交易,SaaS只是一个切入的工具,除了用户数量的积累,数据的累积也会让SaaS产生更高的价值。 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在中国的现有行业里,一定会形成新的霸主角色,这实际上也是中国的又一次产业变革,会影响到一大批小型公司的运营决策,去更加灵活的改变商业模式,试图撼动巨头的力量。蚍蜉亦可撼树,只要不是孤身一人,这并非是不自量力,而是中国的现状,中国在SaaS的空间比美国要大很多,撼动巨头地位的过程也比美国要快。 现在开发SaaS产品是否正当时? 做SaaS产品的公司目标各异,但是不能否认的是,不管目标是什么,都没法避免产品中存在的短板,会遇到一定的风险。SaaS产品在实际的销售中,最具诱惑性的一点就是其快速的现金流,能获得经常性的收入,但是如果只是因为能快速得到利益而选择开发出一款SaaS产品,未免目光短浅,需要全面考虑所处的细分领域情况、市场环境竞争、目标客户群的情况。 以我们的云端office产品“一起写”为例,包括实时协作文档、表格、演示、表单、画图,主要是为了解决大家在传统的使用office过程当中的协作以及实时同步的问题。一般来说提到企业服务,人们往往会想到Salesforce这样的公司,但我认为,Word、Excel、PowerPoint这种办公室电脑上使用最频繁的软件才是最基础的企业服务。因此,在中国,我们最想做的事情就是把文档、表格、演示等做云端化。 大家都知道近几年“SaaS元年”这个说法被热捧, 身边越来越多的SaaS服务涌现在我们面前。不光创业型公司不断涌现,就连BAT这样的巨头也开始布局SaaS市场。我们熟知的企业服务类型——IM、HR、财务、销售、网盘、审批、基础办公等等,基本上已经全面被SaaS化覆盖了。那么,企业服务还有什么没被SaaS化? 这个世界上最大的SaaS服务提供商其实就是微软。Office365的订购人数逐年递增,但是Office在过去的几十年里给人们带来的使用习惯和壁垒不容忽视。在实际使用中,Office又必须搭配本地的版本来使用,所以它确实是SaaS,但又不是SaaS。除了我们的产品,现在市场上也出现了很多产品想要以SaaS的形式,冲击传统Office办公模式,越来越多人认为要开始抢占诸如“IM”这样的入口,快速占领市场和客户的同时发力布局平台型产品和发展路线,其中就有我们熟知的钉钉、企业微信,等等。这一大盘蛋糕中,其实有一类需求和使用频次仅仅略低于或不低于IM的产品却总是很少有人关注,这就是我们现在focus的中心——office类产品。 文档的使用与企业内部所有的部门都息息相关,无论是产品、运营,还是市场销售,工作最后的内容往往都将用文档类记录沉淀,但是这里面存在的问题就是如何在你使用文档的同时能够快速和你的同事进行工作和协同。这也是我们做这款SaaS产品的初衷。 做重量产品胜于做轻量产品 虽然Office具有非常高的溢价,但是不得不承认,Office绝对是最为强大的生产力工具。对于很多人而言,可能你只是用到了其中不到5%的功能。而对于很多每天都面对文档、表格、PPT的人而言,他们所使用的功能可能会达到60%甚至更高。强大如Office,30%的功能其实就已经是庞然大物了,更不要说60%甚至更高。那么如果想要冲击Office,就一定要把功能做全,把产品做重。很多数据分析岗位的工作者,每天就面对表格,每天对几十份表格进行汇总、分析、统计、反馈、下发、汇报。而这其中所采用的方式大多数都还是本地编辑后邮件传输。 中国的文档协作市场,更需要的是帮助大家认识和了解在线文档的优势和改变。很多人会觉得奇怪,为什么协作产品要做的这么重,这也侧面反映了国内用户的一个思维方式和市场情况,如果只做了一个文档或者表格,那么用户往往不会把你认知为在线Office一类,他更多会把你当做一个文字工具或者表格类产品。所以协作类Office产品要做全套,才能够在本质上让用户接受这种偏新颖但又很刚需的方式。 相信关注SaaS的朋友都听说了,前阵子quip被收购的消息。同样做文档类产品的我们,看到这个消息心里也是感慨万千。这里想和大家分享一个我个人的观点,那就是quip虽然在国外相对成功,可在国内市场却未必“接地气”。原因也很容易理解,这里面存在一个先来后到和市场教育以及用户习惯的问题。在美国等市场,因为有微软多年的铺垫工作,所以google docs可以很快的切入进来,用户不会对这类产品陌生,而又因为有google docs的多年铺垫,让人们对这种全面的在线文档工具有了认知,所有quip这种轻量级的产品能够快速获得市场和被接受。那么, 为什么quip在国内并不一定行得通?因为国内在文档协作这个方向上还有很多的教育工作和空间要去走去做,office到google docs并不是本质上的改变,google docs到quip同样如此。但这个概念在国内是断档的,所以这也是为什么一起写把自己定位为“中国版google docs”的原因。我们愿意去做那个最艰难的第一个革命者,愿意用我们的努力来提醒大家在线文档协作的到来和对过去低效工作方式的改变。 一款好的通用SaaS产品要有集成能力 一款SaaS产品能不能跟企业主现有的其它IT系统进行有效的集成和整合,也是判断这款SaaS产品是否是好产品的重要指标之一。我们希望去寻找各种契合我们产品的产品,做到一个产品的融合以便提供更好的体验。例如,我们后续会在文档中添加签名的功能,通过电子签名的方式,让用户办公彻底无纸化。在表格中,有一些工作需要使用的特别复杂的函数,我们也会采取合作的方式。将函数直接导入到表格中,让用户的使用更方便。 对企业主来说,集成能力是否强大也是企业主选择SaaS产品的原因之一,在思考了产品需求及企业应用的便捷性之后,我们也将文档及表格的在线协作解决方案开放给第三方。任何产品可以通过我们API将一起写集成在其中。现在跟我们合作的有金山WPS、亿方云、teambition等。 最后想说的是,在中国做好一款通用SaaS产品,其实是需要一个相对而言比较漫长的过程,因为现在SaaS产品在推广上是一个比较难越过去的坎,企业用户跟C端用户不一样,要渗透到一个行业难度非常大,用户的成熟度和接受度都比较低,所以在推广的发展速度以及成本上来说被牵制住了,就会发展的比较慢。但是这个过程没法避免,要有一个良好的耐心的心态去做这件事情。值得庆幸的是,通用SaaS的企业用户虽然发展起来比较慢,但是也不会轻易丢失客户,毕竟对客户来说数据的迁移成本还是比较大的。所以我们不仅要从产品上,更要从公司管理架构,从团队组织,甚至从公司文化上,去慢慢打磨产品,培养团队的冲劲和凝聚力,去不断调整和尝试。   (本文来源:钛媒体,来自一起写创始人、CEO蔡建在钛坦白的分享)
    saas
    2016年10月14日
  • saas
    SaaS行业在衰退?六大销售法宝请收好 2016年年初,股票市场一次剧烈的动荡直接导致,几家世界上最大的SaaS提供商在一天时间内市值蒸发了约180亿美金。这自然引得许多业内人士纷纷发表意见预测,这个不寻常的事件究竟意味着什么?有人认为这只是市场的正常波动,每隔一段时间都会发生;也有人认为这是SaaS市场衰退的表现。   而事实上,尽管单日暴跌对软件行业造成了重大影响,但这并不意味着SaaS行业长期增长的势头有任何放缓。不论公司规模大小如何,所处何种行业,都在采用软件的解决方案,他们需要创新性的软件解决方案,提升其竞争力。这对于SaaS的初创企业,或是科技巨头来说,仍然有着可观的发展空间,但在SaaS产品的销售方式上还存有改进空间使其更具专业性。现在,由于C端的驱动SaaS领域出现了一些有意思的趋势,而这对于2016年余下的月数以及之后都能起到一定的指导意义。   同样都是平白无奇的产品,卖桌面级产品比卖移动端产品更容易成功 这是首先需要强调的原则。对于用户来说,如果软件的移动端体验并不好,并且不能直接上手就会操作的话,即使是再好的销售人员也不能说服潜在顾客进一步了解产品。大量客户都有个常见疑问:这些SaaS产品如何在不同的移动设备中发挥作用。因为对于每个顾客来说,他们都曾在移动端使用那些软件,但是体验感并不好,这令人十分沮丧。而SaaS产品的销售人员需要做的就是针对这个疑问充分准备好他们的回答。   个性化定制能让客户更乐意使用 不论是在app中还是在购买产品的过程中,用户都在追求与众不同,销售领导者恰巧可以利用这点来维系顾客的活跃度。销售人员需要花时间好好研究,在理想的条件下,目标客户如何使用你的软件,并且将描述与例子放置在一起,这些例子与他们特殊的工作职责有关。如果你能换个角度,比如说把自己当作决策者委员会的一员,那么你就能够为他们创造个性化的体验,让他们感受到这款产品是如此切合心意,直击现有的痛点。   IT部门正在改变他们的形态 软件销售初期,通常CIO掌控了公司不同部门要购买什么软件。但是当SaaS平台逐渐普及,并且各类技术都逐步迁移至云端,IT部门在软件购买决策上的角色也在发生变化,越来越多的决定开始由公司业务层面做出。由于面向的客户发生了变化,软件销售人员需要与时俱进:学习对新的顾客讲述他们的产品。   建立更多的伙伴关系来弥补自身空白 为了满足新客户的需求以及实现多元化,很多SaaS厂商开始向寻求合作。比如说N3,这是一家位于亚特兰大的云销售平台,它就与像SAP、OpenText 这类行业大佬建立了合作关系,以促进自身的发展。随着软件公司不断专业化,以独特的合作方式来接近竞争对手将变得更加普遍。举个例子来说,假设你在电话销售中发现,客户想要某特定功能你的产品中却没有,而且短时间内也没办法凭借一己之力做出来,这时候你就可以好好调查一下,寻求能合作的的其它机构。   数据安全问题越加明显,对其的保障越来越必要 当越来越多的数据迁移并且存储至SaaS服务上,不法分子也趁机将其作为最大目标。与此同时,这也让用户在购买产品时,把数据安全放在首要位置来考虑。用户也在学习,面对销售人员时,如何在数据安全协议上提出更专业的问题。因为用户明白如果没有确实证据表明:产品的数据是没有安全隐患,公司内部商讨是不会通过这个解决方案的。因此,销售一定要知晓有关产品安全的每个细节信息,并且明确好可能雇佣的数据安全服务伙伴。   软件应用率正在激发融资热潮 2016年,SaaS整年销售预计达到1060亿美元,并且专家预测到2018年云解决方案中有59%都是以SaaS作为基础。风险投资机构以及其它投资者现在对SaaS行业十分感兴趣,投资机会也成倍增长。可以确定的是,今年对SaaS行业来说是发展的好时机,接下来将会有更多的机会,更强烈的竞争以及更多的投资加入。   本文参考信息来源:blog.capterra.com
    saas
    2016年10月08日
  • saas
    “随处可栖”想做办公领域的 Airbnb,从会议室预定切入到工位分时租赁 “Airbnb 解决晚上睡觉的问题,我们解决白天工作的问题”,随处可栖的联合创始人王明远说,他们想将闲置办公空间整合起来,从会议室预订切入,进而延伸到工位租赁,打造办公领域的 Airbnb。 随处可栖目前还处于第一阶段,即会议室、活动场地等预定。 针对这个过程,他们已经建立了一套较为完善的线上预订系统,以连接 B 端场地和用户。给 B 端,随处可栖提供的是一套行政管理 SaaS ——通过 iPad 应用“ Remi ”进行会议室预定,呈现出可视化会议安排图表——同时,这套内部系统也支持对外租赁会议功能,C 端用户能通过随处可栖实时预订。 王明远提到,分时租赁是共享经济形态下的一个新概念,而分时租赁会议室对地理位置属性要求特别强,要解决用户能够快速找到一个合适开会、培训的地方,就需要在不同商圈建立多个去中心化的空间网状结构,真正的让 C 端用户实现随时随地的移动办公。 随处可栖先是与联合办公空间合作,目前联合办公普遍存在租不满的情况,在找到长租团队进驻之前,盘活场地闲置资源尤为重要,王明远表示,因此在过去一段时间里,随处可栖已与数十家空间达成战略合作,目前已经覆盖北京、深圳、杭州三座城市,上线了近 100 个会议室。 在国内 MICE 市场,标准化场地一般是指酒店、会展场地等空间,这个领域已经有了诸如会唐、会小二、酒店哥哥等领先玩家,并且携程去哪儿也在进入;非标场地普遍是说会议室、咖啡厅、摄影棚等一系列长尾空间,用作聚会、团建、会议等非高频需求,国外有Liquid Space、Breather、AtSeat等,国内则有开门吧、趣租空间、百场汇、秘境天使等。 相比这些产品,随处可栖的差异在于更集中于办公场景,并且在与 B 端场地的衔接上,有一套相对流畅的预订系统。王明远提到,非标场地目前呈现一种“三无状态”,即没有标准的价格体系、结构化信息、库存管理,随处可栖首要解决的便是这些问题,而在线下,他们挑选一批交通便利、精致装修的办公空间后,还会对空间负责人进行服务培训。 据官方表示,随处可栖目前正在进行 Pre-A 轮融资,融资额大概在千万级,目前接近完成状态。 核心团队中,创始人兼 CEO 张晓思毕业于 UC Berkeley,曾供职真格基金,任徐小平助理;联合创始人兼产品经理王明远,曾是腾讯产品经理,后加入华兴资本打造逐鹿X,目前专注于 Remi 的产品打造;联合创始人兼销售总监陈屹棠曾任跨国银行首席行政官,有着十多年的金融机构管理经历,毕业于哈佛 MBA。 来源:36kr,作者:孝羽,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36kr.com/p/5052853.html
    saas
    2016年09月1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