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投融资
    「Worktile」获5000万元B轮融资,下一步发力中大型企业 来源/36氪 文/徐宁 2018年上半年,营收同比增长300%+。 36氪独家获悉,Worktile已完成5000万人民币B轮融资,由斯道资本领投、宽带资本跟投。 Worktile成立于2013年,是团队协作SaaS平台上的一员,该赛道是企业服务中发展较早的领域,国外有Slack,国内第一梯队有Teambition、Worktile、Tower等。36氪对Worktile一直跟进报道:2015年发布4.0版本,开始启动商业化;过去两年,Worktile从免费转型到付费;之后于2017年上线5.0版本;2017年,公司实现营收同比增长600%;2018年上半年,营收同比增长300%+。 目前,Worktile团队人数近150人,设立包括北京总部在内的上海、深圳、杭州、西安、台北6家分公司和办事处;海外业务也正在快速发展中。付费客户已超过3000家,其中不乏北京奔驰、碧桂园和人民网等大型企业,也有映客直播、易企秀等互联网公司。 本轮融资后,Worktile将发力服务中大型企业。Worktile CEO王涛透露,本月Worktile将发布7.0版本新系统,该系统是基于PaaS化基础设施图灵平台,高度可配置平台,可以更适合中大客户的复杂场景。 以下可以回顾下今年2月跟Worktile CEO王涛的对话: 36氪:Worktile的客户定位是怎样?客户团队规模通常在? 王涛:Worktile目前的核心客户仍然是中小客户为主,大客户在不断增长,未来定位将以中大型客户为主发展主线,客户规模在30-3000人的公司。 36氪:客户的使用情况是全公司用还是某些团队用?哪些团队较多?哪些行业较多? 王涛:比例上,还是团队比例更高。不过,全公司使用是趋势,往往先从公司的某个团队开始延伸。其中,研发、产品、市场、人事团队和场景占比超过 75%;行业方面,互联网、传统制造、电商、教育、金融是使用最多的行业。 36氪:Worktile现在的收入状况怎样? 王涛:目前,团队业务已逐渐覆盖全国,共有20多万家用户,月流水约300万元,已实现盈利。 36氪:收入中,SaaS和私有化的比例是? 王涛:SAAS营收占比超过75%,私有化客户营收占比约 25%。 36氪:现在是怎么收费的?续约率怎样? 王涛:目前SAAS收费按照人数每人每年收费,分为三个不同的套餐,专业版299元每人每年,企业版499元每人每年,旗舰版699元每人每年。同时提供10人以下完全免费的版本。 续约率方面,核心客户(20人- 1000人规模客户)续约率在客户成功的努力下好转,核心客户续约率为74%,核心客户金额续约率89%。新客户中,在3-6个月发生增费的占到30%以上。 36氪:2017年营收同比增长600%,增长来自哪里? 王涛:主要的原因是两方面,1.产品层更适配中大客户的需求,客户规模、多产品定价套餐实现了客单价的提高;2.另一方面,销售团队、模式和经验经过一年的打磨,逐渐找到合适的路径,新客户实现了3倍以上增长。 36氪:现在Worktile团队多少人?大致结构配比怎样? 王涛:目前团队90人,研发40人、销售40人、市场运营支持和其他 10人,销售和技术1:1。 36氪:下一步产品方面的规划是? 王涛:新一年,产品方面将坚持服务30-3000人客户的定位,切实解决更大规模客户的需求瓶颈。产品也针对这个定位,在场景化、垂直化和业务深度上,实现更大力度的投入。 另一方面,Worktile将实现目前产品各个应用间的深度整合,例如OKR(目标管理)和任务之间在客户场景上有非常多的场景化需求是来自大客户的。
    投融资
    2018年08月06日
  • 投融资
    Workday又收购:宣布完成对Adaptive Insights的收购 Workday Completes Acquisition of Adaptive Insights Workday,Inc (纳斯达克股票代码:WDAY)是金融和人力资源企业云应用领域的领导者,已完成对领先云的Adaptive Insights的收购 - 基于公司的业务规划现代化。随着Adaptive Insights成为Workday的一部分,客户将能够在一个系统中更好地规划,执行和分析整个企业 - 这是领先的云平台,可以推动他们的财务和业务转型。 该公司将作为Workights公司的Adaptive Insights运营,Adaptive Insights首席执行官Tom Bogan向Workday联合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Aneel Bhusri汇报工作。 对新闻的评论 “经营一家经得起时间考验的企业需要一种战略方法来规划由合适的工具和值得信赖的合作伙伴支持的规划。这就是为什么我不能更加兴奋地正式欢迎Adaptive Insights进入Workday系列,“Workday的联合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Aneel Bhusri说。“通过与Workday统一的这个令人难以置信的团队和技术,我们将为财务和业务规划设定新标准 - 使用一个系统,为客户提供他们所需的智能,以做出更准确的决策,从而推动未来的成功。” “Adaptive Insights的成立旨在创建一个可以让人们尽其所能地完成工作的云计划平台,我们正在为超过3800家各种规模的公司做到这一点,”Adaptive Insights首席执行官Tom Bogan说。“现在,作为Workday的一部分,我们能够通过我们的业务规划云提升我们的愿景和持续创新,同时忠于我们的价值观并专注于员工和客户。我为能够共同实现的所有伟大事业感到兴奋。“ IDC企业应用与数字商务项目副总裁Mickey North Rizza表示:“随着Adaptive Insights成为Workday的一部分,组织将拥有更全面的规划系统,进一步推动财务和业务转型,从而提升竞争优势。” “随着后台办公室终于与前台办公室保持平衡,财务办公室正在经历重大的数字化转型,在整个企业中创建了一个新的数字核心。作为这种转变的一部分,财务团队需要一个强大的中央计划系统,以提供洞察力,帮助他们实时成长和竞争。“ 关于Workday  Workday是面向财务和人力资源的企业云应用程序的领先提供商。Workday成立于2005年,为世界上最大的公司,教育机构和政府机构提供财务管理,人力资本管理和分析应用程序。从中型企业到财富50强企业的组织选择了workday。 关于Adaptive Insights  Adaptive Insights 是一家Workday公司,它为新一代的业务规划提供支持,将规划流程转变为战略优势,为全球超过3,800家组织提供强大的建模功能,这对所有计划人员来说都很容易。Adaptive Insights业务规划云平台使各种规模的组织能够充满自信和敏捷地适应不断变化的业务条件。Adaptive Insights总部位于加利福尼亚州帕洛阿尔托。 以上由HRTechChina AI翻译推荐,旨在传递信息,不作为投资参考。 想了解更多的HRTech信息?欢迎参加中国人力资源科技年度论坛! 北京站:10月17日 深圳站:9月7日 规模:1000+HR科技达人  
    投融资
    2018年08月02日
  • 投融资
    零工经济先驱Upwork将上市-Gig economy pioneer Upwork set to go public 文/Rachel Ranosa 文章导读: Upwork,以前称Elance-oDesk,是一个全球自由职业者平台,企业和自由职业者人士可以远程连接和协作。 2015年,Elance-oDesk更名为Upwork。它位于加州山景城和旧金山。 全名是Upwork Global Inc. 全球自由职业市场Upwork正准备上市,预计将是2018年下半年的“大型IPO”。 据Recode报道,Upwork秘密提交了上市文件,曾考虑估值10亿美元。 Upwork收费方式:1、自由职业者接活佣金 2、客户发活佣金 Upwork用户数量:1600万自由职业者。 Upwork预计将成为2018规模最大的IPO之一,原因: 美国自由职业者的增长 Upwork和自由职业者联盟的一份2017年报告估计,超过5700万(36%)的美国人,通过自由工作向美国经济贡献了1万亿美元。 研究表明,到2027年,当大多数美国人成为自由职业者时,就业模式转变将会加速。 Upwork首席执行官斯特凡•卡斯里尔(Stephane Kasriel)表示:我们正处于第四次工业革命时期,工作发生变化,自由职业者将扮演更加的重要角色。 英文原文: Upwork, the global marketplace for freelance jobs, is preparing to go public in what observers anticipate to be the ‘marquee IPO’ of the last half of 2018. A pioneer in the online gig economy, Upwork confidentially filed papers for its stock market debut, Recode reported. The company initially welcomed the idea of a billion-dollar valuation despite financial setbacks and a price restructuring that allegedly drew flak from freelancers. If all goes according to plan this year, however, the group is set to be the latest in a string of high-profile, high-value tech companies floating on the stock market. Upwork is the byproduct of two other freelance jobs portals, oDesk and Elance, which merged in 2015. Freelancers earn from one-off projects posted on the site. The company snips off a percentage from the gig worker’s income while also charging job posters a transaction fee. While details of the IPO are yet to be disclosed, industry observers such as Bill Murphy of Inc. believe it is “virtually certain some people are going to clean up” and cash in on the stock market launch. At present, Upwork reportedly hosts US$1bn worth of gigs on a platform said to be used by 16 million freelancers. Part of the reason Upwork is expected to be one of the year’s biggest IPOs is the growth of the freelance workforce in the US. A 2017 report from Upwork and Freelancers Union estimates more than 57 million (36%) Americans are contributing US$1tn to the economy through independent work. The shift to alternative modes of employment, such as gigs and other independent work, is expected to accelerate by 2027 when a majority of Americans will have become freelancers, the study suggested. “We are in the Fourth Industrial Revolution – a period of rapid change in work driven by increasing automation,” said Stephane Kasriel, CEO of Upwork. “But we have a unique opportunity to guide the future of work and freelancers will play more of a key role than people realize.”
    投融资
    2018年08月01日
  • 投融资
    智能招聘平台Greenhouse 获得5千万美金融资,总融资超过1.1亿美金 来源:techcrunch 对于任何一家公司来说,找到合适的人才都是生死攸关的问题——尤其是规模较小的公司,它们可能没有谷歌等规模较大、系统完备的公司所具备的强大工具(或口袋书)。 智能招聘平台Greenhouse希望让这个过程变得简单一点,并引起了投资者的注意。 该公司表示,已从Riverwood Capital筹集了新一轮5,000万美元融资,使其总融资达到1.1亿美元。Greenhouse公司肯定不是唯一一家最近开始获得大量资金的公司,它试图打开人才获取的过程,使其更受数据驱动。但随着成本和难度的收集大量的数据在不同的人类活动已经出现新的机器学习工具,招聘背后的问题也可能是一个可以得到很多的帮助使用相同的数据科学严谨,一个聪明的谷歌搜索结果。 该公司首席执行官丹尼尔•查特说:“招聘工具和软件都是为上一代求职者设计的,求职者的思维方式可以涵盖在网站上收集简历的基本知识。”“我们发现,在人才市场上取得成功的公司能够吸引到合适的人才,在领英(LinkedIn)的人才库中找到差异制造者,在聘用谁、提供成功经验、利用数据进行优化等方面做出非常明智的决定。”他们需要工具来实现这些目标,而且比招聘软件要广泛得多。 典型的消费者对Greenhouse公司的体验可能是网站上的一些招聘信息,雇员可以在这些网站上提交公司想要的申请或附加信息。在这个框架下,Greenhouse为公司提供了找到适合它们的应用程序的途径——无论是像GlassDoor这样的应用程序,还是在互联网上有更孤立的人才群体的更小的利基市场——并为这些可用的角色找到合适的员工。所有这些行为的数据都被收集起来,这反过来又有助于Greenhouse为企业提供更好的建议,帮助它们找到适合自己需要的潜在雇员。 大家也知道在国内也有一些招聘平台参考学习Greenhouse,加上之前的Hired 获得3000万美金融资计划全球扩张,还有一些招聘类平台获得了融资,所以在招聘领域的机会依旧很大,因为劳动力在减少,尤其美国市场的失业率3.8%导致市场上劳动力根本就是供不应求。 Intelligent recruiting platform Greenhouse picks up another $50M 原文来自:https://techcrunch.com/2018/07/12/intelligent-recruiting-platform-greenhouse-picks-up-another-50m/, Finding the right talent is a make-or-break situation for any company — especially smaller ones, which might not have the robust tools (or pocket books) of larger companies like Google that have a complete system in place. Recruiting platform Greenhouse hopes to make that process a little bit easier, and it has caught the attention of investors. The company said it has raised a new $50 million financing round from Riverwood Capital, bringing its total funding to $110 million. Greenhouse definitely isn’t the only company that’s starting to pick up a significant amount of funding recently by trying to crack open the process of talent acquisition and make it a little more data-driven. But as the cost and difficulty of collecting enormous amounts of data on different kinds of human activity has dropped with the emergence of new machine learning tools, the problems behind recruiting may also be one that can get a lot of help from employing the same data science rigor that powers a smart Google search result. “Hiring tools and software in the market had been built for the previous generation, with an applicant tracking mindset to cover the basics of collecting resumes on your website,” Greenhouse CEO Daniel Chait said. “We saw that winning companies in the talent market were ones who were able to attract the right talent, identify difference makers in a sea of LinkedIn profiles, make really smart decisions in who to hire, deliver winning experiences, use data to optimize. They needed tools to accomplish those goals and much broader than the recruiting software.” The typical consumer’s experience with Greenhouse has probably been a bunch of job listings on a website somewhere, where an employee can submit an application or additional information that the company wants. Under the hood, Greenhouse provides companies with ways to find the right funnels for their applications — whether that’s something like GlassDoor or smaller niches on the Internet with more isolated pockets of talent — and discover the right employees for the roles that are available. Data is collected on all this behavior, which in turn helps Greenhouse give better recommendations for companies as to where to find potential recruits that fit their needs. All that has to be packaged together with a generally nice user experience, both for the typical consumer and for the companies. That can boil down to actually understanding the right questions to ask, the right requirements to post in a job listing, and also making sure the process is pretty quick for people that are applying for jobs. Greenhouse implements scorecards to help interviewers — which can turn out to be a big group, depending on the position — determine whether or not candidates are the right person for the job in a more rigorous manner. And Greenhouse also hopes to work with companies with its tools to eliminate bias in the recruiting process to produce a more diverse set of hires. “Companies are continuing to invest in recruiting and talent acquisition software,” Chait said. “As issues of talent and hiring have become more central at the C-suite, companies continue to invest in this area. Companies are starting to see the difference between HR and talent acquisition as its own specialty. If you’re a big company that has an all-in-one HR suite, it’s all well and good to have payroll and benefits in your org chart in one place, but when it comes to hiring, it’s very dynamic.” Greenhouse is still pretty dependent on its partners, but the startup has a wide array of companies that it works with to ensure that all the right tools are available to clients to find the right candidates. If a change is coming on LinkedIn — one of the biggest homes of candidate profiles on the planet — Greenhouse is going to work with the company to ensure that nothing breaks, Chait said. Greenhouse provides an API-driven ecosystem to ensure that its tools reach all the right spots on the Internet to help companies find the best talent. But Greenhouse isn’t the only recruiting-driven company to attract a significant round of funding. It isn’t even the only one to do so in the last month — Hired, another recruiting platform, said it raised $30 million just weeks ago to create a sort of subscription model to help funnel the right candidates to companies. But all this interest, including Greenhouse, is a product of attempts to try to find the right talent in what might be unexpected spots powered by machine learning tools that are now getting to the point where the predictions are actually pretty good.    
    投融资
    2018年07月29日
  • 投融资
    Hired筹集了3000万美元,为公司招聘建立一条简单的订阅渠道 来源 /techcrunch.com 文/Matthew Lynley 招聘是通过Hired和Triplebyte等公司进行数据科学改造的最新行业之一,但前者希望将其转变为与其他企业软件公司一样的订阅业务 - 并且已经筹集了一大笔资金来实现这一目标。 Hired看起来是两家公司和潜在候选人的一站式招聘点。这家初创公司会收集一些信息,比如基本的个人资料、对求职者想要找什么以及你的简历信息的一些想法,然后通过一系列后端算法和流程来处理这些信息,以便找出该候选人的最佳匹配职位。然后,它将这些候选人推荐给那些正在寻找大量候选人的公司的招聘经理,他们能够为那些拥有订阅业务的公司建立一种经常性的收入模式。今天,该公司还表示,它已经在Investment Management Corporation of Ontario牵头的新融资中筹集了3,000万美元。 “除了选择生活伴侣,选择工作地点是第二重要的决定” 首席执行官Mehul Patel说。“你把大部分时间都花在工作上,把所有的痛苦和欢乐都带回你的生活伴侣。”当你考虑招聘时,这是一个庞大的行业,对于公司来说,找到优秀人才是生死攸关的——但优秀人才已经相当困难。询问任何搜索工作的人是否工作得很好,你得到的答案一定是否定的。 你很有可能在领英(LinkedIn)上获得了一些关于Hired的信息,但这都是绩效营销的一部分,该公司希望利用这些信息,让一群精力充沛的求职者进入这个平台。通过这样做,它不仅可以继续拥有稳定的候选人流,而且还可以收集越来越多关于哪些候选人可能是最佳人选的信息。例如,学校可能不是衡量未来成功的最佳指标,而Github账户上的追随者数量可能是衡量候选人表现的更好的晴雨表。这是一个非常直观的结果,但招聘经理可能不会主动跟踪,他们已经知道这是最好的方案。 通过这种方式,Hired尝试缩短公司说需要一个候选人,然后让这个候选人真正被聘用的时间。想法是,招聘经理将能够发布一个职位 - 无论是新职位还是回填现有职位 - 并保持稳定的候选人流。 帕特尔表示,该公司已经能够将这个门槛降低到25天左右,这是他们可以向投资者展示的一个数据点,以让他们相信该模式正在发挥作用。(该公司没有披露预订量,表示预订量同比增长了300%,这是一个很大的数字,但没有参考价值也没那么有用。) “我们看到数据的重要性不仅仅是为了推动结果——数据可以让你与其他公司进行比较,并确保你能更好地为任何公司招聘。”  Patel表示。“我们有哪些公司成功的数据,或者为什么他们不成功的数据,我们可以分享这些数据,帮助公司找到他们的最佳实践方式。 帮助公司可预测地招聘员工,或利用高质量的人才,并以极具洞察力的方式进行招聘,这样的结合(我们认为我们会成功)。” 这种订阅模式对于潜在的经济衰退来说也是一个重要的对冲模式,招聘可能会放缓。 如果创业公司能够说服公司他们应该支付经常性费用是一条可行的渠道,它可能能够消化经济衰退的冲击和招聘的放缓,并证明在增加招聘和填补旧岗位等情况下是有用的。该公司还表示,已聘请约翰•凯利(John Kelly)担任营收副总裁。凯利此前曾在SAP、 Oracle和FindView等公司工作。 英语原文:That subscription model is also going to be an important one as a hedge against a potential downturn, where hiring might slow. If the startup is able to convince companies that it is a viable pipeline that they should be paying a recurring fee, it might be able to absorb the shock of a recession and a slowdown in hiring and prove useful in cases like incremental hiring and back-filling old roles. The company also said that it has hired John Kelly to be its vice president of revenue, who previously worked at companies like SAP, Oracle, and FindView. 竞争将会非常激烈,尤其是当这些公司能够收集越来越多的数据时。Recruit Holdings是包括Indeed和GlassDoor(该公司以12亿美元收购)的公司中的大型科学家公司,这可能会成为最大的障碍。帕特尔表示,与其他公司相比,Hired应该能够缩短找到候选人和招聘过程之间的时间间隔,这将是衡量公司成功与否的主要标准。 以上内容由AI翻译,仅供参考 原文链接:https://techcrunch.com/2018/06/2%20...%20iring/?guccounter=1
    投融资
    2018年07月24日
  • 投融资
    2018上半年中国教育行业融资风向:平均每天2起融资,钱都去哪了? 18年上半年共发生了342起投融资事件,44%的教育融资事件融资额达千万 编者按: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黑板洞察”(ID:heibandongcha),36氪经授权发布。 随着互联网对教育行业的不断渗透,它们相互学习、融合、提升,我们的学习及教学场景也逐渐的突破了时间和空间的束缚,知识的获取方式变得更加灵活多样,回看已经过去的2018上半年,在这6个月中教育行业共发生了342起投融资事件,平均每天就会发生2起。政策环境的变化、用户学习需求和习惯的深化、消费意识的觉醒和能力的升级、资本市场的支持构建了2018年教育行业融资的新风向。 而另一面,前段时间VC被贴上了“钱荒”的标签,真正的凛冬是不是要来了?教育行业是否又要经历一段“至暗时刻”?黑板洞察联合企名片,通过梳理近几年教育行业的投融资数据,试图找出一个答案。 1.近5年教育行业的融资热度依然呈向上发展的趋势 通过上图了解到,近5年的融资趋势依然是向上发展的,2013年作为在线教育元年,对于整个教育行业来说意义重大,打开了教育行业通向资本的大门,随后在线教育迎来了第一波资本热潮,即使面对2015年资本寒冬,教育行业凭借健康的现金流及抗风险的逆周期能力,在短暂的经济下行过程中,依然能很快吸引资本的注意,“寒冬”中教育行业的投融资的热情依然没有熄灭。 投资人和创业者在变化的环境中也在不断的进化,投资逻辑和公司的盈利造血能力被放到了更重要的位置。如今资本正推动教育行业向AI、大数据等方向高歌猛进,“钱荒”貌似对教育行业的投资热度并未造成很大的影响。 2.18年上半年教育行业1月融资热度最高 3.18年上半年44%的教育融资事件融资额达千万 4.早期项目备受关注,战略投资仍占有相当比重 对比2017和2018的上半年投资事件阶段,黑板洞察发现其这两个阶段(1-6月)投资轮次集中均在天使、A轮、Pre-A阶段。随着市场竞争的不断加剧,参与资金的数量不断增加,投资者的目光会聚焦到更早期的项目,在项目估值较低时获取投资机会,以追求更高的投资回报率,整个投资行业在朝着机构化和规范化的方向发展。另外我们还看到了,在2017和2018的上半年战略投资的比重也占了相当的比重。 5.教育行业融资事件高发地区北上广名列前三 6.18年上半年教育行业出手次数最多的机构 这20家机构投资事件数量占18年上半年总数量的28%,教育公司的战略投资比较抢眼,除了新东方和好未来依旧强势以外,立思辰也榜上有名,出手频率相对较高,他们都通过投资布局逐渐形成了各自的教育生态。另外我们也能看到,教育行业是创新工场非常看重的赛道。 7.14年下半年到17年上半年,教育双巨头投资数量逐渐拉开差距 14年开始,新东方和好未来在对外投资布局上分别开始发力,黑板洞察通过上图可以看到,双巨头在14年下半年到17年上半年在投资数量上逐渐拉开差距,另外我们还看到17年下半年后,好未来的投资节奏开始明显放缓。 8.双巨头布局早期项目,天使和A轮项目最多 本文经授权发布,不代表36氪立场。如若转载请联系原作者。
    投融资
    2018年07月16日
  • 投融资
    「众签」获7000万元A1轮融资,从电子合同延伸智能仲裁 来源/36氪 文/徐宁 长远目标是数字经济。 36氪获悉,“众签”已完成7000万元A1轮融资,由清志杰资本领投,点亮资本、分布式资本等跟投。 众签定位给企业提供电子合同服务,包括提供身份鉴证、数字证书签发、合同管理、在线签署、证据保全、合同验签、司法鉴定等一系列服务。 创始人于潇强调:“电子签名只是应用于在线签署的一个技术环节,而电子合同背后是一条完整的服务链条。首先,每个企业的签署流程不同,电子合同平台需要跟用户的需求相结合。更重要的是,一旦出现法律纠纷,平台要能够证明合同的有效性、合法性,而这需要整合司法机关、仲裁机关等相关机构资源。” 合同签署的根本目的是为了降低违约率,确保合同的有效性和安全性非常关键。对于电子签名平台来说,如何通过技术手段,将合同内容、签署人、时间进行固化,保证合同的法律效应是关键。 众签的做法是,联合多家司法鉴定机构、公证机构、仲裁、法院等权威机构构建联盟区块链,相当于成立一个证据存取证的联盟。通过借助区块链分布式存储、不可篡改的特点,将文件通过不可逆的哈希算法生成字符串存在平台,同时存放在合作的司法鉴定机构、公证机构、仲裁机构处,实现证据固化。 当合同出现纠纷时,有两种法律途径——诉讼、仲裁。其中,诉讼周期较长,还会出现上诉后审判结果不一致等情况,而仲裁相对流程较短,一次裁定结果不再更改,所以大多数企业会选择仲裁。此前,仲裁需要人工审核,现在众签通过跟仲裁委对接,能够实现机器智能仲裁,提升人效。 此外,由于合同资产保存在平台上,所以企业客户很在乎电子合同平台的持久性。“众签将电子合同经加密后存放在了多个节点,即使将来第三方电子合同服务平台关停,客户也不用担心合同的安全,”于潇表示。 据悉,众签在2017年2月完成首轮融资后,便进行了市场扩张。如今,众签团队已有80多人,销售接近一半,覆盖北京、上海、深圳、杭州、厦门、武汉、青岛等地。 截至2018年6月,众签已为近100万+企业、6000万+用户提供可信交易解决方案和服务,其中电子合同和电子签章产品累计签署超10亿,日签署峰值超500万。目前主要应用场景包括:大金融行业中的互联网金融和传统金融,传统流通行业的到账单场景,服务业中租房、租车、旅游、教育等。客户不乏银联商务、百安居、国家电网、国美电器、人人贷、91金融、58到家、爱回收、酷狗音乐、中银保险、江泰保险、中信银行、蛋壳公寓、途家、海底捞等。 团队方面,众签创始团队来自清华、北大、复旦等高校,核心成员一直以来专注于电子合同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服务推广,2009年在清华大学电子商务交易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开展电子合同研究,曾参与《电子合同基本信息规范》、《旅游电子商务 电子合同基本信息规范》、《保险经代公司服务规范人身保险部分》《商品现货市场交易商主体信息规范》等多项技术标准和行业标准制定,参与多项电子合同相关国家重点项目实施,并在国内外核心期刊发表多篇电子合同相关论文。 本轮融资后,众签将继续发力市场拓展和有关可信合同的产品研发,其长远目标是数字经济方向。
    投融资
    2018年07月13日
  • 投融资
    「兼职猫」获1.6亿元C轮融资,发布「鹿用」切全职市场 来源/36氪 文/徐宁 兼职猫针对中短期兼职场景,鹿用针对中长期全职场景。 36氪独家获悉,“兼职猫”已在2017年底完成1.6亿元C轮融资,由九牧王股份有限公司和首泰金信股权投资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投资。 值得一提的是,兼职猫最近几轮的资方不乏九牧王、名创优品等零售企业,创始人兼CEO王锐旭透露,他们除了财务投资,更多还给予公司在零售连锁灵活用工和金融服务的战略支持。 兼职猫现在正处于稳步发展阶段,大的业务方向上没有改变,收入来源主要还是之前的四部分: ①最初是兼职信息平台起家,模式比较类似58赶集,即平台不做交易,以展示兼职信息获得流量,靠B端企业的会员/广告做收入,付费企业可以有置顶等更多增值权限。 ②后来做了直营项目,相当于企业项目外包,从招聘开始一直负责到员工的工资发放。这块主要针对大型企业,像优衣库、名创优品、永辉超市等都是兼职猫的客户,他们对灵活用工的需求非常大,像名创优品每天需要招聘5000人次,一个月平均在15万人次。承接任务后,兼职猫会通过直营项目管理系统发布,在1-2天全额招满人。结算时,根据人数来收费,去掉给工人支付的工资、社保等,兼职猫会赚取服务费,毛利在20%。 ③补充以众包、地推业务,APP内的“喵任务”版块集合大量兼职人员做众包任务,例如APP推广、文章推广和数据采集等,兼职猫会根据推广效果跟企业收费。 ④后期还承接校园传媒推广,比如说,很多企业会在学校做路演、晚会,兼职猫则提供外包服务,根据场次项目制收费。这一块也是收入主力。 本次融资后,兼职猫一个比较大的动作是,新增“鹿用”业务线,从兼职切服务业全职市场。创始人兼CEO王锐旭透露,公司买下了“luyong.com”的域名,表“录用”之意。鹿用跟兼职猫的逻辑类似,搭建平台,企业发布招聘信息,候选人应聘。区别点在于,兼职猫针对中短期兼职场景,鹿用针对中长期全职场景。之所以做两款品牌,王锐旭解释:“一是应用场景有所区别,二是可以有利于兼职猫开拓新市场。”为了方面企业操作,目前两款APP已经打通,企业在后台可以统一发布信息。 鹿用APP上线两月,通过兼职猫导流、广告等方式,已积累用户10万,Web端将在8月份上线。 此外,兼职猫还在探索短视频,做技能交换型垂直类视频平台,提升C2C交互。 据悉,“兼职猫”成立于2013年8月,此前公司于2014年4月获得由深圳创新谷领投的百万元天使投资;同年9月,完成Pre-A轮融资;2015年1月,获得挚信资本的千万元级A轮融资;2016年3月,完成6300万元的A+轮融资,该轮投资方为赛曼资本和梅花创投;2017年上半年完成数千万元B轮融资,由杉华资本、力合清源领投,名创优品跟投。 目前,兼职猫团队300人左右。平台上已有B端注册企业85万,移动端激活用户突破2000万。兼职猫全国项目领队人数突破3000个,业务覆盖全国283所城市,全年灵活用工配岗量超过1.4亿个。
    投融资
    2018年07月11日
  • 投融资
    讨厌填写繁琐的求职表格?MeetFrank用聊天机器人提升求职体验,获110万美元种子轮融资 来源/猎云网  36氪 文/施安 让我知道你想找什么,让你知道你想要什么。 一段心塞的求职经历大概是这样的:登陆并注册某一家招聘网站或公司招聘主页-手动输入自己的个人资料、学历背景、工作履历、求职信-登陆并注册下一家招聘网站或公司-重复以上所有步骤…… 如果你一次性想投好几家公司,那么恭喜你,一整天你都会钉在电脑前,填写没完没了的表格。与此同时,电脑那头的HR,也在海量的数据中苦苦寻找快要被淹没的你。 求职真的只能是一件枯燥无味又让人烦心的事情吗?近日,刚刚获得100万欧元种子轮融资的AI 招聘APP MeetFrank ,就派出了一个有趣的聊天机器人来解救你。 另一段全新的求职经历开始了:打开MeetFrank-和耿直boy Frank开始聊天-所有涉及信息的部分直接勾选-在Frank的卖萌中结束求职“填写”。 “Frank”会像朋友一样主动热情的的找你聊天 没错,MeetFrank 的主角就是一个叫Frank的聊天机器人。下载该app的用户首先要和Frank进行一次快速的“入职谈话”—— 从设定好的各种选项中选择他们拥有的技能、经验、为何要换工作、目前职位、薪水等等,省去自己写简历、填表格的烦恼。并且,用户不需要提供任何可以识别个人身份的信息,仅通过自身能力去匹配潜在的工作机会。 求职信息收集的过程中你只需要勾选,无需手动填写 在下载并亲身体验这款APP后,我们发现Frank的几个优点: 1、注册简单,无需绑定任何可能暴露自身隐私信息的ID,如身份证护照、社交账号、手机号等。 2、整个聊天过程,也就是求职信息的收集过程,大概只需要几分钟的时间,时间成本很低。 3、聊天过程非常流畅,并且Frank是一个性格特征为主动、热情、幽默的俏皮boy,偶尔还会“撩”你一下,让人几乎忘记是人机对话,很轻松。 4、信息收集的维度比较丰富,除了常规的个人资料及工作背景,Frank还试着了解你对于当前工作的认知与感受,想要换工作的原因以及你未来的打算,这个过程其实也是进行自我梳理的过程。从对话语体设置到话题维度的设计,都比较人性化。相比之下,国内以企业招聘为中心,单纯的有效信息收集,显得冷冰冰。 5、不填性别,也没有任何性别导向的问题,注重求职中的性别平等。 花几分钟的时间跟Frank聊聊天,提交求职信息顺便梳理自己 资料显示,这家爱沙尼亚创业公司在去年九月刚刚成立,但它声称在其首批市场(爱沙尼亚,芬兰,瑞典,拉脱维亚,立陶宛,以及新增的德国)拥有约125,000名活跃用户。 目前,已经有大约 2,000 家公司正在使用 MeetFrank 来吸引人才。以德国为例,戴姆勒、Eon、Delivery Hero、SumUp、Blinkist、High Mobility 和 MyTaxi 等公司都在使用 MeetFrank。 “目前使用我们的雇主主要是技术相关的公司,”Kaarel Holm说。 “大约50%的职位是工程师,其他50%包括市场营销,销售,客服,法律,数据科学,产品/项目管理等。” 获得本次首轮融资后, MeetFrank 将把重心放在开拓欧洲市场。Hummingbird VC, Karma VC和Change Ventures参与了此轮投资。 除了提升求职者体验外,对于雇主而言,MeetFrank代替了传统招聘广告,使用机器学习算法将潜在候选人与职位匹配,因此它实际上承担了简历初筛的工作。并且,它还有可能吸引本不知道该公司正在招人的求职者。正如Holm所说,MeetFrank主要关注“被动人才库”,让那些因为怕找工作麻烦而长期呆在一家公司的优秀人才,也能被HR发掘。 虽然MeetFrank的目标是被动求职者,但这些人仍然需要主动下载应用并输入一些数据。 因此,聊天机器人拥有一个强大的表情+GIF系统,来说服人才,只需一点前期的努力就可以大有作为。 机器人还会询问什么能说服他们换工作,所提供的选择包括更高的薪水,更灵活的或远程的工作,搬家,创企文化等等。 在这一过程中,求职者是以匿名方式出现的,因为用户不需要提供真实姓名或任何其他识别个人信息,来获得与潜在职位的匹配。 因此,至少在求职的这个阶段,人才是根据其优点来评估的。 Holm说,当人们被要求预先说明他们目前的薪资水平时,你可能认为这会使他们在薪酬谈判中处于潜在的不利地位,但MeetFrank平台的目的是鼓励雇主更加开放,避免传统的薪酬谈判情况。 “我们使用薪资作为匹配的一个数据点,我们努力确保向用户提供的服务符合他们的偏好。在很多情况下,薪资是主要的交易破坏者,我们希望尽早提供这些信息,”他解释说。“市场另一端的公司也向用户披露他们的工资,这样我们就可以避免谈判中的劣势。” 他补充说:“MeetFrank平台的政策是,公司必须对所要填补的职位非常开放,所以这也包括了薪资资讯。” 当然,雇主并不是以匿名形式存在于平台上的。他们必须发布详细的招聘广告,包括招聘职位的薪酬水平。 而应用会在确认过合适的薪资范畴之后(即匹配过程之后),向求职者显示薪资增长的百分比。 所以,雇主需要适应那些只是好奇的求职者。 对于雇主来说,MeetFrank接管了广告投放过程,它利用机器学习算法将潜在候选人与职位匹配。因此,它会在“成千上万”的潜在求职者中自动预选。 当然,在这一过程中,接触到的人才可能并不知道这家公司正在招聘,或者这些人才在考虑某些特定品牌。 该应用主要关注“被动人才库”,也就是Holm所说的“目前或最近正在求职的人才”。因此,招聘双方能够更容易地找到匹配的对象。 “目前初级职位对我们来说有点遥不可及,但我们将在今年秋季与几所大学启动一个测试项目,”当我们问到这个应用是否对目前没有工作或正在寻找第一份工作的人开放时,他补充说道。 Holm说,MeetFrank目前显示出50%的MRR增长。它已经脱离了前收入阶段,即向雇主收取广告费用(人才方面的服务仍然免费)。 主要的货币化模式是每日订阅,按现收现付制对雇主收费。Holm说,向雇主收取的费用是每天9欧元,MeetFrank允许他们在任何时候取消订阅,没有最少的时间限制。 “我们认为,新时代的分类广告只会在这种按需模式下盈利,也只有在发现我们有用时才应该付钱。这也降低了大多数初创企业进入市场的障碍,使它们能够在低预算的情况下检验市场并获得知名度,”他补充说道。 目前市场上已经有不少招聘AI软件和应用,但真正从求职者体验出发的产品或工具并不多,也鲜少有公司真正为求职者着想,帮助他们梳理自己真正想要什么。36氪此前报道过的法国初创公司Reminder,加拿大的AI招聘虚拟助理 Ideal 及加州的 Talent Sonar,都大多从服务企业招聘、优化求职者筛选的角度出发。或许换一种思路,如何从求职者角度出发,给他们更方便更放松的求职体验,赢得更多优秀年轻人的心,MeetFrank 或许是一个很好的启发。 MeetFrank,一种“秘密”招聘应用,它使用机器学习和聊天机器人来缓解被动求职和人才空缺匹配的压力。为推动欧洲市场的扩张,该创企在种子轮融资中获得了100万欧元(110万美元)的投资。 投资者包括Hummingbird VC、Karma VC和Change Ventures。 这家爱沙尼亚创企虽然去年9月才成立,但它表示,自己在第一市场中拥有大约12.5万名活跃用户。第一市场包括爱沙尼亚、芬兰、瑞典、拉脱维亚、立陶宛,此次融资助力扩张的德国市场也包含在内。 大约有2000家公司正在使用该应用来吸引人才。在德国,与MeetFrank进行合作的雇主包括戴姆勒、Eon、Delivery Hero、SumUp、Blinkist、High Mobility和MyTaxi。 “目前我们所接触的公司一般是正在公司内部开发产品的初创或扩张公司,”联合创始人Kaarel Holm表示。 “目前我们主要关注与技术相关的公司,所以你可以从普通的初创企业或规模扩大企业中找到工作,”他说。“大约50%的职位是工程,另外50%是市场营销、销售、客户支持、法律、数据科学、产品/项目管理等。” 他将TransferWise、Taxify、Testlio、Smartly和High-Mobility称为早期客户。 以上内容由HR Tech China综合整理报道
    投融资
    2018年07月05日
  • 投融资
    SE Asia招聘平台FindWork获得200万美元的种子资金 来源/dealstreetasia 文/Mars Woo Findwork的联合创始人Kevin Williams和Allen Tan   根据公司声明,二月份在印度尼西亚和菲律宾推出的招聘平台FindWork宣布,自2017年8月以来,天使投资人Bernard Chong已经募集了200万美元作为种子基金。 由Kevin Williams和Allen Tan联合创立的FindWork试图挖掘东南亚1亿人蓝领和服务业就业市场的机会。 该种子基金将用于继续扩大其求职者的用户群,FindWork称其自推出以来周环比增长稳定在15%以上。它还将重点发展其技术团队,同时提供服务水平并覆盖用户。 “这笔资金将有助于FindWork发展其客户群,目前客户群包括菲律宾的星巴克和印尼的Alfamart等公司,”该公司表示。 该平台目前在印度尼西亚和菲律宾开展业务,自2月份以来拥有超过3万名求职者和500家公司。 FindWork计划在未来扩展到马来西亚和其他东南亚国家,并开发更好的方式来连接学生毕业生和招聘公司。 领先投资者Chong先生曾在该地区投资了多家科技创业公司,包括ASI工作室和菲律宾的Synergy88 Digital。 早些时候的报道称,东南亚共有6亿人口,工龄人口约为2亿,截至2016年底,蓝领工人约占其中的一半。 FindWork引用的数据显示,蓝领和服务行业的流失率很高,显示东南亚的可用市场超过1亿人。 FindWork加入了一些最近获得新资金的招聘创业公司。 其中,位于曼谷的创业GetLinks关闭了SEEK集团和阿里巴巴香港企业家基金的最新资金轮回,帮助科技公司寻找和招聘人才。 中国在线招聘平台Liepin.com的运营商Wise Talent Technology Services Co于4月份提交了在香港进行首次公开招股(IPO)的招股说明书。 在向香港交易所提交的文件中,该公司表示计划在未来两到三年内利用新资本提高其研发能力,聘请更多工程师和数据专家,并增加IT投资。部分资金还将用于对其业务进行补充的资产和业务的潜在收购或投资。
    投融资
    2018年06月2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