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资讯
    众创空间鼻祖WeWork斥资1亿美元收购软件公司Teem 据外媒报道,众创空间鼻祖WeWork刚刚宣布收购软件初创公司Teem。据消息人士称,WeWork公司大概花了1亿美元进行此次收购。但是,该公司发言人拒绝对此发表评论。 Teem公司创立于2012年,负责开发设施管理软件。基本上,它就是一个会议室预约系统加上分析工具,可以帮助公司弄清楚哪些房间未得到充分利用,或何时应该为会议室购买新的科技产品。它现在有超过2800个客户,包括在线旅游房屋租赁服务Airbnb、办公交流应用Slack、打车服务Lyft以及在线文件共享和云端内容管理平台Box。 “Teem公司始终只有一个目标:消除妨碍办公效率的各种障碍,创造完美的办公体验。”该公司联合创始人和CEO肖恩-里奇(Shaun Ritchie)在一篇通讯稿中说,“加入WeWork公司,我们算是找到了真正的合作伙伴,这有助于我们继续发展和扩张,从而为全球更多企业客户提供服务。” “收购Teem公司意味着我们多了一个超过100人的才华横溢的团队。他们将帮助我们为全球企业客户打造更完善、更高效的办公体验。”WeWork公司首席产品官施瓦-拉加拉曼(Shiva Rajaraman)在一篇通讯稿中说。 在被WeWork公司收购后,Teem公司将继续在犹他州盐湖城独立运营。但是,它的软件将会被整合到Powered by We服务中——这是WeWork公司整合了设计、设施管理和技术等的综合服务,它提供给员工数超过1000人的大型企业使用。Powered by We服务是在今年早些时候推出的,它现在已“有了30多个项目正在运行中”。 犹他州盐湖城越来越成为科技发展中心,在未来,它应该可以给WeWork公司提供很多潜在的客户。而且,它还可以帮助WeWork公司拓展到湾区公司有兴趣进驻的其他科技发展中心,包括奥斯汀、丹佛和菲尼克斯。目前,WeWork公司在犹他州尚没有共享办公空间,但是它很快会推出。 在过去一年中,一直有人质疑WeWork公司的经营状况是否配得上它的200亿美元市值。批评者称,WeWork公司就是一家被美化的房地产公司。在今年8月,WeWork公司成了纽约市第二大的办公室租户。随着WeWork公司努力证明它的房地产业务将会转变成有利可图的企业软件服务,Powered by We服务的推出和Teem公司的收购就显得非常关键了。 Teem公司是WeWork公司今年进行的第二宗9位数字的收购活动。在今年4月,WeWork公司还斥资4亿美元收购了中国共享办公空间裸心社。(乐学/编译)   来源:众创空间鼻祖WeWork斥资1亿美元收购软件公司Teem WeWork makes its third-biggest acquisition to date, shelling out $100 million for a software startup called Teem
    资讯
    2018年09月13日
  • 资讯
    CareerBuilder的移动应用使用AR和AI来帮助您找工作   文/DEAN TAKAHASHI   凯业必达(CareerBuilder)希望通过使用人工智能(AI)和增强现实(AR)结合的新移动应用来吸引喜欢科技的求职者,以简化求职。 该移动应用程序有一些引人注目的特点。它可以建立你的简历,代表你申请工作,并使用增强现实技术(AR)展示你所经过的公司的职位空缺情况。它还能帮助你培养获得高薪工作所需的技能。 对于雇主而言,移动应用程序可显示您所需人才的实时供需趋势。它可以立即构建您的职位描述,自动将您的职位空缺与更有可能回应的求职者匹配,并开展活动以吸引他们。 凯业必达(CareerBuilder)将这款使用了AI、AR和超本地搜索(hyperlocal search)的应用作为人力资源市场的一大进步,而凯业必达(CareerBuilder)已经在这个市场参与了25年。 国际数据公司(IDC)的研究经理凯尔·拉格纳斯(Kyle Lagunas)在一份声明中表示:“凯业必达(CareerBuilder)夯实基础,并希望‘拥有’人才获取和求职方面的移动体验”。“在移动优先的世界和复杂的劳动环境中,这是一个战略性的举措和差异化举措。”凯业必达(CareerBuilder)投资于将AI和机器学习整合到他们的解决方案和移动产品中,旨在为雇主和求职者带来更丰富,更直观的体验,从而加速结果。” 雇主和求职者都在艰难应对劳动力资源紧张、技能差距不断扩大、教育机会和就业机会不均等的劳动力环境。凯业必达(CareerBuilder)对1000名招聘经理和人力资源经理进行的调查发现,50%的雇主表示,他们填补空缺职位的时间比其他任何时期都要长。54%的雇主表示,由于失业率低,他们需要花更多的钱来填补空缺。 最重要的是,54%的员工认为他们只是一份工作,而不是一份职业,36%的员工感到就业不足。这些差异表明找工作和雇用工人的过程效率低下。凯业必达(CareerBuilder)希望利用像移动应用这样的新技术帮助弥补这一差距。 该公司表示,超过70%的消费者使用移动设备。2015年至2017年间,凯业必达(CareerBuilder)将其消费者网站转型为移动响应平台,并于2017年重新推出iOS和Android移动应用。该公司在研发方面投入了大量资金,使求职体验更加轻松。 例如,它可以在一分钟内生成简历,只需点击几下,AI工具就可以帮助求职者创建和存储个性化的简历。如果您选择让该工具代表您申请工作,则该流程也会自动完成。 对于AR,求职者可以走在街上、商场周围或其他地方,通过AR体验自动查看附近可找到的工作,以及他们支付的费用。由于基于地图的定位,超本地(hyperlocal)求职可以让求职者在特定区域轻松找到工作机会。 求职者可以通过新的自动工作提醒保持最佳的工作搜索,这些自动提醒会在他们的简历被查看以及谁正在查看时主动通知他们,同时,也会让他们知道何时有新的职位空缺。 凯业必达(CareerBuilder)最新iOS应用程序最近在应用程序商店中上线。未来几个月,该公司将推出Android版本,以及更多突破性功能,如游戏化,或添加类似游戏的乐趣元素,让求职者通过采取不同的行动获得积分和潜在回报。它还将添加社交推荐,以便员工可以在社交网络中与朋友分享他们公司的工作,并在此过程中获得积分。 凯业必达(CareerBuilder)的首席产品官Humair Ghauri在一份声明中说:“凯业必达(CareerBuilder)正在利用这种数字游牧的趋势,为就业市场提供一种不同于当今市场上任何东西的移动服务。” “我们正在利用近25年的求职者转换,来帮助雇主和人才随时随地建立更深入的移动体验。我们还帮助为现代劳动力提供所需的技能。我们的目标是通过在人才招聘,就业筛选和HCM软件解决方案中创造移动革命,来调动求职和招聘的每一步。” 注:以上内容由AI翻译,观点仅供参考。   原文链接:CareerBuilder’s mobile app uses AR and AI to help your job search
    资讯
    2018年09月12日
  • 资讯
    优客工场2亿元人民币收购火箭科技 布局互联网与智慧办公 9月12日消息,优客工场以2亿元人民币估值并购智能化办公平台“火箭科技”,布局互联网与智慧办公。 完成收购后,优客工场将为火箭科技的智慧化解决方案提供线下使用场景,火箭科技将帮助优客工场在智能会议、智能日程、智能门禁和智慧协作方式等领域展开大规模产品开发与智能办公模式创新。 另外,7月份优客工场宣布以3亿元并购上海共享办公企业Workingdom,这是今年优客工场完成的第四宗战略并购。 今年8月,优客工场宣布获得路劲产业与景荣控股的3亿元人民币战略投资,增资完成后,优客工场估值突破18亿美元。 优客工场创始人毛大庆表示,建立在优客工场规模化优势基础上,“时间仓储+小程序”的全新互联网流量方式与智慧办公的自主研发能力将形成化学反应。同时,火箭办公仍将坚持平台化独立发展。 火箭科技于2017年11月创办,由前来来会创始人王国航、前ZEPP创始人韩铮联合创办,先后获得鼎晖、复星锐正、GGV等一线投资机构注资。 面对现有共享办公和商业地产空置率、盈利能力、办公智慧化等问题,火箭科技试图通过“碎片化时间仓储获客+智能化服务存留”的模式解决行业流量及服务的核心问题。 软件方面,火箭办公将通过App和小程序等解决方案,让会员方便管理会议和商务关系,对标海外的Google/Outlook Calendar + LinkedIn, 形成商务活动管理和商务社交的新入口。 硬件IoT方面,“melo会议机器人”作为智慧办公的入口产品,进入到所有适合的会议室与办公空间,除了对会议进行记录、听写、翻译、分享等功能外,还将作为智慧办公的标准方案,通过语音交互和软件交互,控制办公室和会议室的其他设备、会议室预约登记、访客管理等。 火箭科技旗下的火箭办公还推出按周、月、季分时租赁的散座和单间体系,将优客工场常规长租产品(六个月以上租期)之外的闲置工位、会议室、咖啡厅、路演厅等进行打包优化售卖,进一步降低入驻的行业门槛、盘活库存。 火箭科技还将联合优客工场生态圈及旗下商办品牌“碎片空间”及“磨呗”,帮助“后共享办公时代”的企业寻找更为灵活的创业2.0阶段办公空间解决方案,并在体系内建立“企业信用免押”方案。 来源:优客工场2亿元收购火箭科技 布局互联网与智慧办公
    资讯
    2018年09月12日
  • 资讯
    Google选择eQuest为应聘者追踪系统G-Suite提供职位发布 文/ May Ton 2018年9月11日,加州圣拉蒙(环球新闻通讯社)——eQuest今天宣布,它已被Google(纽约证交所:GOOG)选中,为应聘者追踪系统——G-Suite招聘提供职位发布服务。该协议将为客户提供实时双向的整合,将Google与eQuest的全球职业网站、社交网络、Niche Boards和超过11000个大学校园网站无缝连接。对于具有美国联邦承包商资格的客户,eQuest将提供一流的资格和多样发布服务。 Google和eQuest全新构建,与Google的G-Suite招聘无缝连接,提供端到端的应用程序,使客户能够在180多个国家/地区访问全球应聘者。此外,当应聘者被引导回每个客户的Google托管的职业网站时,源跟踪标识将被捕获并包含在候选人的工作申请中。 eQuest和Google在过去两年中都在努力简化发布流程; 甚至包括一个完全自动化、无用户的发布版本,招聘人员可以自动完成整个发布过程。 “我们看到使用Google新ATS和我们的招聘服务的公司注册的数量激增,”eQuest联盟及许可集团负责人Bob Jaworski表示,“我们计划在未来为集成添加一些非常前沿的功能,并期待与Google开发和销售团队合作,使这一产品成功推广。” G-Suite和eQuest的招聘现已上市。我们鼓励招聘高管今天联系Google进行注册。您可以通过以下网址与Google联系:https:// hire.google.com   关于G-Suite招聘 Hire是一种易于使用的申请人跟踪系统(ATS),可以将Google的强大功能用于招聘。Google ATS使用Google搜索,Gmail,日历,文档,表格和环聊等熟悉的Google解决方案,帮助中小型企业发布工作,识别和吸引求职者,建立牢固的关系,并有效管理面试流程。 关于eQuest eQuest是全球最大的职位投递公司,其全球网络服务于180多个国家和地区,每年的投递交易额超过2.5亿笔。公司创新的解决方案和服务被数以千计的中小型和大型企业所使用,其中包括《财富》全球500强企业中的大多数和HCM企业。除了职位发布交付和职位管理,eQuest还提供全面的分析,报告和求职人来源跟踪,用于评估职位表现,以及OFCCP和多样性合规性支持。eQuest成立于1994年,是人力资源行业最受认可和尊敬的品牌之一。更多信息请访问www.equest.com。   注:以上内容由AI翻译,观点仅供参考。 文章来源:Google Selects eQuest to Provide Job Posting Distribution for its New Applicant Tracking System – Hire by G-Suite
    资讯
    2018年09月12日
  • 资讯
    未来的工作场所是数字化的 一项新的全球研究揭示了数字化工作场所的优势和潜力。 惠普公司(Hewlett Packard Enterprise)阿鲁巴(Aruba)的一项最新全球研究显示,在数字化工作场所工作的员工不仅工作效率更高,而且更有积极性,工作满意度更高,整体幸福感更强。 这项名为“数字化革命”的研究揭示了数字化工作场所的潜力,揭示了更多由数字化驱动的工作场所所带来的商业和人类利益,以及技术不那么先进的公司如何面临落后于竞争、无法吸引顶尖人才的风险。 报告还指出,公司必须保持警惕,因为更多精通数字技术的员工将使企业在数据和信息安全方面面临更大的风险。 以下是该研究的一些主要发现,该研究以信息图表的形式涵盖了来自15个国家的7000名员工,下文将提供更多细节。 除了生产力之外,数字工具还能释放人类利益 “数字革命者” - 被认定为在全新的技术广泛使用的全功能数字化工作场所工作的员工 - 工作满意度提高51%,比起“数字落后者”——那些工作场所技术的获取较少的人,他们有43%更有可能对于自己的工作与生活平衡持积极态度  。 革命员工也表示他们有工作动力的可能性高出56%,并且赞扬公司愿景的可能性高出83%。 数字化工作也支持专业发展 近三分之二(65%)的革命者表示,他们通过使用数字技术看到了专业发展和增长,相比之下,只有31%的落后者如此。 在数字化的工作环境中,72%的革命者认为他们有更强的能力去接受新的工作技能,而落后的58%。 量化数字技术带来的生产力增长 近四分之三(73%)的数字革命者报告对其生产力产生了积极影响,70%的人认为数字技术带来了更好的协作,而落后者只有55%。 数字技术和自动化的不断进步为更好的工作场所体验铺平了道路 虽然自动化可以被视为对工作安全的威胁,但我们的研究发现,人们对自动化有着广泛的热情。 超过七成(71%)的受访者表示,他们欢迎在未来5-10年内有一个完全自动化的工作场所,让组织能够构建更智能、更有效的工作环境。 Herman Miller工作场所战略,设计和管理总监约瑟夫·怀特说:“无论是哪个行业,我们都看到了以人为中心的地方,因为企业正在努力满足人们对工作方式的快速变化的期望。” “这取决于将科技进步(包括家具)与认知科学相结合,帮助人们以新的方式参与工作。这不仅意味着个人获得独特的、优质的体验,也意味着组织有机会吸引和留住最优秀的人才。” 德勤战略与运营董事总经理弗朗西斯科•阿科巴(Francisco Acoba)补充道:“‘工作场所’一词的本质正在发生变化,因为企业开始意识到,有效的空间是以体验为中心的,必须适应跨越几代人的工作风格和性格类型。” “这引领了新的进程,IT解决方案、建筑系统和家具与人类和谐互动,创造了这样的空间。无论您的企业的具体情况如何,当空间成为用户体验的积极参与者时,它从根本上受益。毕竟,在空间感到舒适的员工能完成任务。那些不这样做的人最终会转向一个更有吸引力的选择。” 新兴风险 该研究还发现,员工对新技术充满热情,并希望雇主能够提供更多。 在整个亚太地区,几乎所有受访者(98%)都认为通过更多地使用技术可以改善他们的工作场所,而70%的受访者表示,如果没有实施新技术,他们的公司将落后于竞争对手。 超过三分之二(67%)的人认为,由于技术的进步,传统办公室将会过时。 亚太地区约75%的受访者表示他们的公司在过去一年中投资了数字工作场所工具,并且对新一代技术的兴趣正在增长,包括自动控制温度和照明的智能建筑工具(14%),语音激活和无线AV技术(16%),以及定制企业移动应用程序(11%)。 大多数受访者认为数字技术将带来更高效(63%),更具协作性(53%)和更具吸引力(52%)的工作环境。 虽然数字化工作场所的好处是广泛的,但该研究还表明,网络安全对雇主来说是一个挑战。 尽管员工报告的网络安全意识水平较高(56%经常或每天都考虑安全性),但他们也承认公司数据和设备承担更多风险,73%的人承认存在风险行为,如共享密码和设备。 在过去的12个月中,四分之一(25%)的员工已经连接到可能不安全的开放式Wi-Fi。五分之一(20%)的受访者表示他们在多个应用程序和帐户中使用相同的密码,并且几乎同样多的人(17%)承认写下密码以便记住密码。 前进的道路 这些调查结果表明,企业必须适应新的数字化工作场所技术的优势,同时将安全风险降至最低。Aruba建议组织采取以下措施: 采用数字化工作场所战略 IT部门需要与业务经理,最终用户和其他利益相关方合作,为他们的数字化工作场所演变制定路线图。这包括超越既定技术,部署新工具,如智能传感器和定制移动应用程序,这些应用程序将创建日益个性化的工作场所体验。 构建协作式数字工作空间 公司需要考虑数字化工作场所如何扩展到总部以外,以支持远程工作人员,合作伙伴和客户。IT领导者需要计划并投资于无国界的工作环境。 从头开始整合安全性 公司必须将安全性作为设计的一个组成部分来构建数字化工作场所,同时考虑到人为错误以及不良行为者的角色。为了实现能够适应变化和未知因素的最佳安全性,IT必须关注网络,云计算,AI和机器学习等新兴技术。   注:以上内容由AI翻译,观点仅供参考。 阅读完整的报告:Digital Revolutionaries unlock the potential of the Digital Workplace 原文链接:Infographic: The future workplace is digital  
    资讯
    2018年09月11日
  • 资讯
    如果分析更多的是领导力问题而不是技术问题呢?—— What if analytics is more of a leadership problem than a technical problem? 我们一直在讨论分析,数据,大数据以及所有热门内容,而数据科学家被认为是“21世纪最性感的工作。”当然,这里存在瑕疵。 值得注意的是,大多数公司在收集数据方面都很好(或者开始做好),但实际上大多数公司并不知道如何处理它。这种情况已经持续了大约五年。 让我说明一下:除非能向决策者(资金人)以他们能理解的方式展示,否则这些数据将毫无用处。而在大多数公司,拥有决策权的人只有大约7-10名“真人”,这些人通常是五六十多岁的男性,在过去二三十年里,他们以非常具体的方式获取信息,因而你无法用那些数据图、可视化、算法等对付他们。他们不在乎。 实际上这些可能会威胁到他们: 他们正在讨论的这些人工智能可以接替我的工作吗? 简而言之:数据没有任何意义,除非可以向重要的人解释。这意味着我们需要重新思考我们如何去做。 大多数公司是如何接近“数据时代?” 我将引用Northwestern的报告继续话题: 一个基本问题是公司通常将分析推广视为技术挑战:雇用数据科学家,采用正确的软件,然后获得业务收益。但是,O'Toole表示,通过分析实现真正的商业价值需要更深层次的企业变革。 (O'Toole是美联航和凯悦的前执行官。)对。所以我们认为它是技术性的东西,一个过程。但事实并非如此。它是什么? 关键是公司要创造一个环境,让员工在提出可以用数据回答的业务问题,并且他们能够自由地提问。O'Toole同意他的同事的观点,即分析是一个领导力问题。“在与一系列公司合作之后,特别是今年,我看到将分析与业务成果联系起来是一个文化问题。” 答对了。但是我们现在遇到了一些问题。   比如什么? 这就是我想象许多高管对他们的招聘团队说的话:“给我找一个曾经在谷歌工作或去这些学校的人。”实际上,这个“某人”可能已经是内部的,但却淹没在低背景项目和等级制度中。要做正确的数据,基本上你需要两件事: 好奇心和好奇心的发展 被问到的聪明的问题 当然,有一些麻省理工学院的家伙会帮忙。但如果这个家伙不能和高管说话呢?如果他只是知道数字但对如何分析业务的不同方面并不感到好奇怎么办?或者他可能被一个对数据一无所知并且因为不得不管理一个天才而受到极大威胁的人进行微观管理?你知道,很多事情可能会破坏完美的MIT雇佣。因此,“擅长数据”的过程不能仅仅在技术、流程术语中加以考虑。这确实是一个领导问题。   应该做什么? 第1步 修复您的招聘流程。有没有听过“垃圾进去,垃圾出来?”这句话,说实话这是大多数企业的内在问题。 第2步 内部文化不能完全是关于等级和“完成你的工作”和“我很忙”之类的交流。必须有空间提出问题,了解其他团队部门等。没有这些,就意味着收集到的数据将会被彻底的隔离开来。 第3步 收集和清理数据。 第4步 弄清楚如何呈现数据及其对决策人的意义。什么格式?演讲应该如何?长短?你绝对需要考虑这个问题。 第5步 根据分析做出一些重大,有影响,高效的决策。然后传播它是如何作用的。在公司周围谈谈,围绕它做一些知识分享。 让人们相信整个交易。许多公司的数据/分析问题在于,它似乎集中在一个部门,也许是高管。它并非被“完全拥有”。为了让它真正适用于组织,它需要由多个人拥有 - 而不仅仅是斯坦福的一些家伙和他的直接报告。 第6步 赚钱。 注:以上内容由AI翻译,观点仅供参考。 原文链接:What if analytics is more of a leadership problem than a technical problem?
    资讯
    2018年09月11日
  • 资讯
    自由职业者平台 Upwork 公开 IPO 文件,计划募资 3000 万美元 编者注:早先UPWORK秘密递交了IPO的文件(计划估值10个亿)http://www.hrtechchina.com/23345.html 世界最大的自由职业工作平台 Upwork 近日公开招股文件,宣布即将登陆纳斯达克交易所,股票代号为 UPWK,计划公开募资 3000 万美元。公司表示募资资金的一部分将用于贷款偿还。 Upwork 成立于 2014 年,由两个在线工作平台 Elance 及 Odesk 合并而成。平台注册用户中,雇主约有 475 万名,自由职业者约 37.5 万名,技能涵盖开发、文案、营销等等。自 2017 年 7 月至 2018 年 6 月的 12 个月时间内,Upwork 平台促成了近200 万个工作外包项目,业务总量达 15.6 亿美元,平台总营收为 2.29 亿美元。 Upwork 与 Freelancers Union 联合发布的《2017 美国自由职业报告》显示,美国国内的自由职业者约有 5730 万人,占全美劳动力的 36%,为美国经济贡献 1.4 万亿美元,同比增长 30%。按照目前的增长速度,2027 年自由职业者将成为美国劳动力中的多数。 自由职业的趋势意味着用工灵活度的增强,劳动者们在时间规划上的掌控力增强了,而企业能够将雇佣转化为外包,减少人力资源上的支出。在外包模式下,供需无法对接是最为显著的问题之一,而 Upwork 一类的平台能够帮助自由职业者与企业找到彼此。 然而,对于 Upwork 的自由职业平台模式,社会上也不乏质疑之声。 一是自由职业者缺乏雇佣合同的保护,难以维护自身权益。二是供大于求,自由职业者不得不降低价格以获得订单,进而导致自由职业者获得的回报整体偏低。三是自由职业者的工作质量与效率难以保证,为解决这一问题,Upwork 在上个月推出了一项颇具争议性的功能“Work Diary”,记录工作者的击键频率与电脑截图以管控工作效率,这一功能使许多用户感到了被冒犯。 尽管争议尚未平息,但市场规模的扩大正在促使创业者们加快脚步。与 Upwork IPO 几乎同步出现的另一条新闻是,来自以色列的竞品——自由职业平台 Fiverr 计划于明年 IPO,估值 10 亿美元。 Upwork 是今年蜂拥上市的众多创企之一。在过去的很长一段时间里有前景的创企都选择保持私有化,而眼下越来越多的企业转向 IPO,从公开市场募集进一步发展所需的资金。仅本周内公布 IPO 文件的知名企业就包括 Upwork、数据搜索 SaaS 公司 Elastic 和 中国综合性团购平台美团。 本文参考了多个信息来源:["https://techcrunch.com/2018/09/06/upwork-ipo/"]  36KR  邓三三
    资讯
    2018年09月08日
  • 资讯
    2018年度中国人力资源科技论坛(深圳站)成功举办 1200+优秀企业HR科技达人相聚一堂 共襄盛会! 2018年9月7日,中国人力资源科技年度论坛深圳站在金茂深圳JW万豪酒店隆重举办。本次论坛由HRTech China主办,论坛聚焦人力资源科技发展趋势和实践,致力推动中国人力资源科技进步发展,探索在数字化、智能化的改革下人力资源科技前进之路。 此次论坛汇聚了超过1200位来自全国各地知名企业HR科技同仁,更有二十位行业资深管理人士亲临现场分享HR Tech最前沿的话题! 同时,本次论坛受到多家行业知名人力资源科技服务商与机构的大力支持,它们分别是:THE BEST RUN SAP、SAP SuccessFactors、理才网、金蝶、美云智数、图谱、CDP、明基逐鹿、智思云、CareerOn、e成科技、i背调、盖雅工场、优面宝、计蒜学院、仁云。   计蒜学院首席运营官杨斌受邀作为主持嘉宾为论坛开场。 首先演讲的嘉宾是HRTech China首席顾问Gawain,他以《全球人力资源科技发展趋势及我的观点》为主题发表演讲。在演讲中,Gawain首先为大家分析了全球经济的发展趋势以及人力资源科技的发展趋势,“各种矛盾交织碰撞必然对各行各业产生影响”Gawain认为,对于HR来说,更应该以开放的心态积极拥抱科技,勇于尝试,勇于突破和改变。 理才网创始人兼CEO陈谏在《智能HR,科技与人性的结合》的演讲中表示,在人力资源科技服务领域,智能化时代的来临,过去那些从事机械工作的HR将不断被机器人取代,而为了应对这种可能情况,必须现在培养一个面对未来的人。他提到:“智能HR并不是取代HR,相反应该是更懂HR。基础性事务应该放手交给AI系统,真正的智能HR应该着手战略事务......一个受欢迎的智能HR信息化平台必然是专业与智慧、科技与人性的结合。” 金蝶中国HR产品事业部总经理朱涛在论坛上发表《从心出发,激活人人》主题演讲。朱涛认为人力资源工作最基础的三个核心是企业、团队和个人。因此,做好人力资源,关注和服务个体,首先要了解个体。智能HR的应用不仅为企业优选出最佳适配人才、激活组织,还能更好地为人才差异化和团队建设服务。 平安集团智能HR实验室高级总监李想在《智能HR时代已来》的演讲中为大家细数了人力资源管理的挑战。如何打破传统做法的困局是李想思考研究的问题,为此他致力于开发基于员工的服务平台,并表示人工智能的应用可以助力人力资源科技做出更大的成就! 在四位嘉宾精彩绝伦的主题演讲之后,主办方特别邀请CareerOn合伙人李剑楠和盖雅工场柯威为大家带来了十分钟的HRTech Pitch环节!   青梅煮酒,华山论剑!紧接着在四位重量级嘉宾的引导下,圆桌论坛“What' s Next中国人力资源科技实践对谈” 将上半场的会议推向高潮。 现场交流火花不断,台上台下互动频繁!理才网创始人兼CEO陈谏、金蝶中国HR产品事业部总经理朱涛、平安集团智能HR实验室高级总监李想和英特利普集团董事长CEO金一粟进行激烈对话,共同探讨中国人力资源科技实践之路。   午休小憩过后,下半场的论坛迎来了第一位演讲嘉宾——图谱合伙人COO高建凯,他就《千“企”千面的智能招聘时代》主题发表演讲。在演讲中,他提到随着招聘时代变迁,企业招聘为了吸引到更多合适人才,应该致力于打造自己独特的、有温度的IP以提高辨识度。为此结合人工智能技术,推注个性化、人性化的招聘系统恰好符合时代的需求。 紧随其后的是美的集团、深圳美云智数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兼慧享云事业部总经理李艳平的演讲——《iPeople,开启企业数字化HR之旅》,李艳平根据美的多年的HR实践与大家重新分析探讨了人力资源的定位以及人力资源管理系统,据此她总结道必须建立起与员工的互动平台,并把HR的工作全部数字化,建立一个全链条式的HR自助服务。 来自微软美国的ECCHO YU女士从微软人力分析出发,发表了《HR必备技能之人力分析(PEOPLE ANALYTICS)》演讲。她在演讲中总结道:“我们相信人力资本管理一定要用数据驱动所有决策的运行,让数据说话。” 短暂的休息互动之后,任云科技CEO张向党发表了《用科技玩转HR共享服务》的演讲,张向党表示HR共享服务平台需要结合信息化、场景化、数字化和智能化“四化”建设。 深圳某上市公司HR总经理贺瑞发表《成为最受尊敬的公司,HR需要做什么?》演讲,借助企业的小故事为大家展示,为了成为受人尊敬的公司HR所需要担负起的职责。他提到:“用人才吸引人才,扩大人才的马太效应。持续关注人力资源科技发展,给员工最Cool的体验!” 论坛最后,重量级大咖、万惠集团副总裁兼首席人力官齐超宇发表《大时代、小幸福—让HR Tech更有温度》主题演讲,丰富多彩的演绎获得在场同仁的热烈反应!虽然是周五下午,会场依然高朋满座!诙谐幽默的演讲不时引起大家热情的掌声! 在精彩纷呈的演讲与热点话题的交锋中,2018年度中国人力资源科技论坛深圳站圆满落幕!数百名HR Tech从业者与主讲人一起积极互动,碰撞思想火花! 此次论坛大咖云集,在场嘉宾倾情讲述,集中分享了他们的经验和最新产品及解决方案,帮助企业和个人拨开迷雾,共同学习提升!也为未来的人力资源科技发展指明方向! 最后,再次感谢我们的分享嘉宾、合作伙伴、参会嘉宾和志愿者们!中国人力资源科技论坛的成功离不开每一位伙伴,也真诚地期待在下一次论坛中与各位再次相聚! 本次会议聚集了深圳最前沿最科技范儿的HR科技达人,是国内极罕见的男女比例均衡的论坛。本次参会嘉宾来自腾讯、华为、顺丰、同方、百胜、网易、德勤、联想、美亚、酷派、富士康、康佳移动、沃尔玛、携程、凯立德、平安集团、伊利集团、长隆集团、华安财产、京东、恒大、紫光股份、分众传媒、中集集团、Recruit Holdings、TCL通讯、中兴通讯、万科、金地、招商银行、万达国际、瑞尔齿科、碧桂园、惠而浦、北京同仁堂等知名企业超过1400人报名。
    资讯
    2018年09月07日
  • 资讯
    被资本突袭的电子签名行业,会在泡沫中狂欢还是沉沦? 当所有人都认为2018年是一场经济寒冬的时候,资本热潮却突然袭击了整个电子签名行业。 2018年1月10日,电子签名行业领跑者e签宝宣布完成B1轮1.5亿元融资,此轮融资是截至2018年上半年电子签名赛道上B轮最大单笔融资。 2018年6月13日,第三方电子签名平台法大大宣布已完成B+轮融资,此轮融资由元璟资本领投,汇付创投基金、和盟创投、博将资本跟投。 2018年7月30日,众签宣布完成7000万元A1轮融资,本轮融资由清志杰资本领投,点亮资本、分布式资本等跟投。 从权威研究机构艾瑞咨询(iResearch)披露的《2018中国第三方电子签名行业研究报告》中我们可以看到,从2016年以来,我国的第三方电子签名行业中发生了19次融资事件,但相对来说在2016年整个行业的融资比较密集,而2018年上半年则相对集中。 被资本突然侵袭的电子签名行业,会在泡沫中狂欢还是沉沦? 就在过去短短的3月时间当中,资本突然发力,平均每个月都会诞生一笔额度过亿的融资,而据行业内部人士透露:整个资本圈对电子签名项目的抢夺目前还在持续,部分第二阵营的项目估值都已经超过十亿,原本小众低调的电子签名行业突然迎来了一波资本热潮。 那么为何资本会突然对电子签名行业如此趋之若鹜呢?倪叔认为:核心的原因有三个。 首先,第三方电子签名方向本身有着巨大的市场前景。电子签名技术是所有电子合同的支撑技术,可以说是整个互联网的底层基础设施之一,随着各行各业的业务都纷纷上网,整个电子签名行业伴随着互联网大潮在过往的十年中都一直处于增长的状态,并且在今年有不断加速增长的趋势。 投资一个像电子签名这样的不断增长且前程远大的市场,本身就是一个很好的投资决策。 其次,是资本取向的转变。2018年起,整个中国创投圈在经历过共享单车这样的以不计成本,疯狂补贴消费者的方式来占据市场的极端案例以后,都逐渐认识到随着流量成本的不断上升,通过补贴换取消费者的方式并不持久,因而开始有越来越多的资本,将目光转移了TO B领域,认为只有真正通过资本提升了行业效率,才能真正的迎来商业价值的回报。 电子签名,作为企业SaaS服务中一个应用极其广泛的热门领域,是符合这个投资趋势的。 最后,争夺成为中国的DocuSign的机会。今年4月,第三方电子签名赛道诞生了一家上市公司,来自美国的独角兽DocuSign今年4月份以每股29美元的价格进行IPO,募集资金净额为6.29亿美元。IPO后一个月,DocuSign的估值涨至60多亿美元,随后回落到50多亿美元,整体已远高于上一轮融资时的30亿美元估值。经过数月的股价攀升,目前市值已破百亿美金。这一消息无疑也极大地提振了国内的电子签名市场。 来自美国上市公司的榜样力量,资本从用户补贴到商业效率提升的价值专项及电子签名市场自身的前程远大,共同造成了这一场突然席卷而来的资本热潮,而在资本的驱动之下,这个行业中原本的玩家纷纷开始了发足狂奔,共同争夺一个成为中国DocuSign的机会。 资本催熟的双刃剑 原本,能获得资本的加持对于一个行业来说是好事,资本的介入会加快整个行业的发展,让整个行业的各个链条都趋向成熟,但这个逻辑在中国互联网行业的实践往往并非如此。 如果没有资本疯狂的催熟,或许脱胎于城市基础公共建设的共享单车模式,不会因为疯狂的用户补贴与不计成本的单车铺量,而完全不考虑经济成本损耗与社会管理成本,最终将行业彻底带离了健康发展的正常轨道,走向行业自毁,幸存者只能卖身于巨头的惨痛结局。 事实是,电子签名行业此前是经历过“资本魔法”的洗礼——此前2014-2015年间,互联网金融在整个中国大行其道,而在网贷平台管理相关文件中,曾多次指出“电子签名”、“电子认证”、“第三方电子数据存证平台”等必要性,换句话就是:电子合同已成网贷平台不可或缺的必要备案材料。 这就意味着:每一家互联网金融企业都必须对应至少一家的第三方电子签名企业,而数据显示:在2014-2018年间,中国一共诞生了1.9万家互联网金融企业,这些企业背后,是巨大的市场需求,继而也催生了大量的第三方电子签名企业。 结合此前艾瑞发布的行业调查报告来看,对比2016年获得融资的第三方电子签名企业名单,我们会发现其中的企业大多都是成立于2014-2015年,而像e签宝这样的已经成立16年的企业更是凤毛麟角,16年的沉淀体现在技术、资质、服务、客户等各方面的优势,在行业中是其他厂商无法企及的。 到了2018年,过往的金融创新巨子们纷纷变成了非法集资,P2P,私募基金暴雷的消息不绝于耳,虽然电子签企业只是第三方签名技术的提供者,并没有什么连带责任,但正因为部分企业是完全依附于互联网金融行业成长,所以随着行业的整体衰败,大量的企业破产跑路,部分电子签厂商也陷入了困顿之中。 如果我们打开DocuSign的招股书,会看到,DocuSign的业务是横跨非常多的行业,其客户集中度最高的一个行业在它的整体占比之中也不超过3%,因而才有了互联网基础设施的定位,才有了超过百亿美金的市值。 而大量依附于互联网金融行业兴起的第三方电子签名企业,其互金行业的占比可能就超过80%,虽然过往在互联网金融疯狂发展的年月,它们获得大量的个人用户及上下游产业用户,但也正是因为互金热潮的资本催熟,让很多第三方电子签名企业处于虚胖的状态之中,随着整个互金行业的凋敝,进而失去了后续的竞争机会。 在被互金大潮迅速催生的第三方电子签字行业中,能像e签宝一样通过16年的逐渐发展,从政务开端,后经历银行、制造业、互联网、教育、旅游、租房等不同行业的技术磨练和服务考验,并形成优秀和成熟的各行业解决方案,树立各行业客户标杆,最终形成全行业渗透、全生态闭环的服务模式,实现持续自我发展的案例,实在是少之又少。 行业竞争乱象上演 现在第三方电子签名企业正在经历第二波资金热潮,激烈的融资军备竞争,市场端的价格战,品牌宣传上的造假,技术上的以次充好……总之,从目前的情况来看,曾经发生在共享单车行业的各种乱象,也正在电子签名行业上演。 2017年2月,ofo联合艾瑞发布《2017Q1中国共享单车市场研究》报告,称全球最大的共享单车平台ofo小黄车在城市覆盖率方面已是摩拜的1.4倍,国内市场覆盖43座,国外市场覆盖3座,排名行业第一名,市场占有率高达63%。随后摩拜也不甘示弱,紧跟其后,也在2月份联合艾瑞发布了《2017中国共享单车行业研究报告》称,摩拜单车的周活跃用户量(WAU)已达769.3万人,相当于行业第二名ofo共享单车的2.1倍,已稳居行业之首。 于是,在消费者层面得到的消息是:摩拜,OFO两家都是自称行业第一,而且两家都声称自身的数据两倍于对方,但显然这是违背常识的,被网友戏称为了:傻傻分不清楚,而这种做法也彻底的透支了消费者对共享单车行业数据披露的信任度。 像类似于这样的闹剧,现在也在第三方电子签名行业上演。日前,艾媒咨询(注:非艾瑞咨询)发布了一份《中国第三方电子签名行业研究报告》中称:上上签的市场份额已经超过33%,这意味着:上上签已经在整个行业市场占据到了三分之一以上了,但这个说法被行业人普遍认为是缺乏明确的数据来源来证明的,更像是一则付费定向宣传而非一个基于事实调查的结论。 众所周知,如果要评估一家第三方电子签字企业实力,那么日均签署量与合作客户数是最简单直观的判断标准,而从这些数据来看,整个第三方电子签名行业的排名顺序应该是:e签宝,法大大,第三名才是上上签。 而且据艾瑞咨询发布的2018中国第三方电子签名行业报告数据显示,截止到2018年7月,e签宝已服务超过1.2亿的个人客户,企业用户数量超过150万,累计签署量达到42亿,日均签署量超2000万次,市场份额大于第2、3名总和,因而在这样的行业现状之下,上上签是不可能掌握有33%的市场份额的。 作为媒体同行,倪叔在此希望呼吁第三方研究机构应该积极加强自律严谨,保持应有的客观中立,避免类似的数据乌龙争端陆续发生,最大程度维护行业健康有序发展。 当然,为了获取更多的融资,联合第三方机构发布一份有利于自身情况的行业研究报告,在整个竞争格局之中算不得什么大事,但随着越来越多的“谎言”出现,整个行业的真相也就日渐稀缺了。 比如,行业中的有些平台,没有商用密码产品型号证书,也没有任何电子签名的相关专利,因为购买了少量的阿里金融云云主机,就高调的宣称行业内唯一一家应用符合“等保四级”要求的云服务,并试图获取客户和市场的信任,这样的乱象频现都让原本的井井有条的市场秩序变成浮躁不安。 有人说:毁掉一个人最好的方式,就给予它所不匹配的物质与赞扬,而在资本的大水漫灌的当下,在第三方电子签字行业身上我们已经逐渐嗅到了疯狂的味道。 行业进入生存淘汰期 资本关注是好事,这意味整个行业的机会,但身在其中的玩家也要辩证看待:高额融资代表着行业以进入了残酷的生存淘汰期。 根据艾瑞咨询发布的《2018中国第三方电子签名行业报告》显示,第三方电子签名的头部玩家是e签宝、法大大,第三位是上上签,这三家共占据整个电子签名市场超过80%的市场份额。 被资本突然侵袭的电子签名行业,会在泡沫中狂欢还是沉沦? 从它们的融资轮数和融资额也能看出,行业已经发展到了中后期,不再是初期的靠资本圈地抢流量的市场开拓期,而是到了运用市场运营和资本手段(收购兼并等)的壮大期。 来自艾瑞的数据显示,2018年之前电子签名领域的融资主要集中在企业初创期,行业发展还处早期。但资料显示,获得融资的电子签名企业正在大幅减少,商业淘汰正改变着行业格局。根据三家头部企业的融资轮数和融资额度来看,电子签名行业仍快速发展,但已逐渐迈入行业发展的中后期,未来行业将进一步向头部聚集。 从这个角度来看,大额融资出现,并非意味着企业获得了更大的自主发展空间,而是意味着在接下来的时间里,企业将要快速进入高强度的竞争当中。 随着互联网行业“马太效应”的显现,以中国市场的惯例来看,资本是不会允许市场被多个玩家割据的,因而最终行业会留存只会是少数几家甚至是只有一家的头部企业能够得以存活,而对于其他的电子签字行业的玩家来说,在次轮由资本掀起的大浪面前,留给他们的时间已经不多了。 e签宝金宏洲曾说过,未来3-5年才是电子签名真正大众化爆发的元年,而当下资本的突然进入或许会加速这一天的到来,但对于这个行业中的大多数玩家而言,当行业的资源与资金都在向三大巨头集中的时候,他们或许已经没有看到这一天的机会了。 作者:倪叔 来源:被资本突袭的电子签名行业,会在泡沫中狂欢还是沉沦?
    资讯
    2018年09月06日
  • 资讯
    人力资源正在引领向Chatbot 2.0时代转型 人力资源部门是企业聊天机器人的早期采用者之一,使用它们可以更有效地与员工交流互动。员工可以不用向他们的人力资源负责人询问一些基本问题,例如“什么时候是发薪日?”或“我今年剩下多少假期?”他们可以问聊天机器人。支持聊天机器人的机器学习使用户能够使用自然语言命令进行虚拟对话——他们提出一个简单的问题,并在需要时获得简单的答案。现在,这些功能正在不断发展。我们正处于Chatbot 2.0时代的风口浪尖,人工智能(AI)实际上了解了员工的角色和需求,并在用户提出问题之前提供信息。 从招聘到员工培训、建立更好的员工关系,这种演变将提高聊天机器人的胜任能力,从而减轻人力资源专员们所承担的大量耗时耗力的工作。 问题的关键是获得分析和使用HR收集的不断增长的虚拟数据库的能力,这也是推动人力资源专业人士采用聊天机器人和其他人工智能技术的原因。德勤(Deloitte)咨询公司Bersin的研究发现,近40%的公司在人力资源部门使用人工智能。 “人力资源是人工智能的一个很好的发展领域,因为许多人力资源实践都是'亲力亲为',具有文化性质,可以更好地处理数据,”该公司负责人兼创始人乔希·贝尔辛补充道。 考虑聊天机器人为招聘流程节省下时间并提高了效率,人力资源部门将回答招聘人员的问题,安排和举行初步面试,以及背景调查的责任转移给聊天机器人。如果初次面试进展顺利,人力资源专员将接管安排后续的电话或面对面访谈,并进行评估。 随着人工智能变得越来越强大,人力资源聊天机器人正在重新定义企业员工的体验。 人力资源的人工智能机器人将简化和个性化人力资源流程 -——招聘,入职,常见问题解答,员工培训,员工福利,年度审核等。聊天机器人将进行访谈,分析招聘人员的答案,然后分析数据进行预测新员工的可能表现,并就是否应该继续通过招聘渠道提出建议。人力资源部门不需要涉及这个过程,直到聊天机器人创建一份准备进行最后一轮面试的高素质候选人名单。 员工培训计划是人力资源部门整合聊天机器人的另一个核心职责,通常是与其他业务部门携手合作。科勒(Kohler)印度的销售和人力资源团队最近推出了一个销售培训机器人,科勒的团队成员可以通过Facebook Messenger应用程序访问该机器人。如今,它还提供按需产品信息和培训。越多员工使用它,人工智能将越快“学习”个别员工,从而能够更加主动地分享内容。例如,聊天机器人将管理和评估各个销售人员的培训需求。如果发现一名员工正在努力学习特定课程,它将提供有用的信息,而不会强迫员工及其经理安排会议。 当您想到聊天机器人时,您记得的第一件事可能是您最近一次向Siri或Google智能助理询问驾驶路线,或您在智能手机上与您最喜欢的品牌进行的最后互动。自然语言处理(NLP)技术使公司鼓励他们的客户以一种既方便又个性化的方式与他们互动。 您希望为您的员工(也就是您的内部客户)创建相同的体验,尤其是那些已经习惯于全天候访问信息的千禧一代。随着我们进入Chatbot 2.0时代,支​​持AI的聊天机器人将变得更智能,更强大,使人力资源专业人员可以花更少的时间收集和评估数据,并有更多时间采取行动。   注:以上内容由AI翻译,观点仅供参考。 原文链接:HR is Leading the Transition to Chatbot 2.0 Era
    资讯
    2018年09月0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