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资讯
    2018 HRTech China Annual Conference Successfully Ended on April 20th HRTech China Annual Conference was successfully held in Shanghai Four Seasons Hotel last Friday, hosted by HRTech China and collaborated with SAP and SAP SuccessFactors as our strategic partner, and other great partners like Kingdee, FESCO, JD Enterprise Procurement Platform, WAIFUXIN(SFSCTech), GaiaWorks, KNX Kennaikesa, RenYun HRSSC, eQianBao(Tsign), ZESTLearning Zhuanwei, Yi Road Software, JingTeng Tech, FLY HOVER, Fadada, Pailixiang, LiangGongGuan, Umianbao, NACSHR as our sponsors. On HRTech China Annual Conference, we have welcomed over 1,400 Human Resource professionals and executives coming from nearly 30 main cities of the Greater China Region such as Beijing, Shanghai, Shenzhen, Guangzhou, Hangzhou, Jiangsu, Hubei, Hunan, Chongqing, HongKong, Taiwan etc. And most of the audience is from 500 fortune company, internet and technology giants (Alibaba, Jingdong, Tencent, Baidu, Meituan, Didi, Huawei etc.) and nearly 50% are HR manager, Director, VP, CHRO or CEO. HRTechChina invited about 30 HR executives and experts to share the latest research results and insights from human resources technology, demonstrate the most cutting-edge technology products and solutions, and discuss how technology can deeply change the human resource industry and how can we better leverage technology. We were honored to connect our great speakers, who are all the leading figures in Human resource industry in China; our attendees, who are already or come to be the future human resource experts; with the HRTech Vendors and experts, who are continuously using technology to provide better products and solutions; and they together to become the strong force in HRTech in China and push the industry to the next level! During the conference, HRTech China announced the winners of 2018 HRTech Geek Awards and distributed the trophies to the outstanding HR executives and Vendors and companies. The mission of HRTech Geek Awards is to encourage the application of HR technology in better serving people and company; or the HRTech Providers who are continuously improving the technical level to create better solution or products. We have received 79 applications and the final winners are SAP SuccessFactors; Kingdee; FESCO; PingAn Group; WAIFUXIN(SFSCTech); FLY HOVER; RenYun HRSSC for their ultimate pursuit and exploration in technology and constant attempt in providing great products and service. Congratulation to them all! The conference smoothly concluded at 5:00 PM. 2018 HRTech China Annual Conference was highly praised by our guests and widely acclaimed by the audience, and has become one of the most significant events in human resource industry in China. As we can see, human resource technology develops very fast, while the innovation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will be the following issue of this industry. Just as Mr. Wu Ying, President of e-China Alliance and Chairman of China Capital Group said in the opening speech:“President Xi mentioned that technology、talent、economic development is bounded up together. The development of human resource technology has fit the theme.” HRTech China will always remain our intention—People first, Technology second and continue to disseminate the idea of technology empower and unleash people. At last, We would like to express our heartfelt gratitude to all speakers for their active involvement and sharing, all sponsors for their generous sponsorship, all partners for their continuous support and all attendees for their enthusiastic participation, all volunteers for their efforts. HRTech China conference cannot succeed without any of you. We will continue serving all the members through high-quality events. Please stay tuned for the upcoming events! Look forward to meeting you soon at HRTech China Annual Conference& Exposition in Shanghai this November! Click here to read the report of 420 HRTech Annual Conference in Chinese. http://www.hrtechchina.com/21437.html
    资讯
    2018年04月26日
  • 资讯
    飞翮“智享工作云”获翊翎资本千万级投资,构建企业外包服务(灵活用工)的服务生态圈 上海飞翮系中国首家人力资源外包服务供应链管理企业,2018年4月宣布获得翊翎资本千万级融资,本轮融资完成后,上海飞翮将进入一个高速发展的轨道,完善产品布局,招募专业销售团队,加速进军企业级外包服务和灵活用工市场,飞翮已经为多行业百家大型企业提供服务,为企业提供了对其灵活工作人员的不可思议的洞察力,提供对开支的全面了解,优化管理流程,提升企业外包项目效率和收益,其本身也成为国内VMS(供应商管理)领域的领军企业。 据全国总工会提供的数字,全国劳务派遣员工已经达到7000万,我国共设立各类人力资源服务机构2.71万家,人力资源服务从业人员45.1万人,行业全年营业总收入9,680亿元,比上年增长了20.13%。预计到 2020 年,行业规模将突破2万亿元。 目前我国外包市场,供应商提供的服务以劳动关系管理、社保缴纳和工资代发为主,对业务的管理能力不强,缺乏连通客户、业务管理和员工作业的外包服务管理系统,外包服务无法实时精准监控过程。发包企业往往有多家外包服务供应商,在没有系统支持下,发包企业需要花费大量人力物力来进行供应商管理,很难做到统一供应商服务标准、业务流程优化和提升,大多数情况下出现问题不能及时发现、迅速处理,导致发包企业自身受到不利影响。“不外包没时间睡觉,外包后不敢睡觉”成为行业共性。 上海飞翮创始人、CEO王立刚谈到平台给企业带来的价值时表示,智享工作云是通过对业务外包的服务过程管理和提供交易处理等系统化服务,帮助发包方实现供应商和外包过程的透明化管理,实现最佳优化和提升外包投资回报率,使发包企业能够找到最佳的服务提供商并洞察服务过程;帮助接包方提升管理效率和数据化能力,实现降低服务成本和保障服务质量,并且通过获得金融等相关服务,有效提升其业务发展能力,使供应商不断提升管理水平、解决资金问题、获得更优质的客户;帮助劳动者获得合规性保障和更方便准确的职业发展。从而建立行业标准,提供管理和支持外包业务过程的工具和增值服务;同时发挥生态圈的能力,实现企业服务交易对接,供应链金融服务和相关服务聚集。通过VMS系统帮助各方提升业务效率,降低业务成本,更好达成业务目标,并通过规范化促进业务外包的快速、健康发展。    
    资讯
    2018年04月25日
  • 资讯
    AI 强势入侵人力招聘,还需要解决什么难题 文 | 颜璇 来源 | 智能相对论(ID:aixdlun) 金三银四,求职者们纷涌而来,各家企业的人才战役也已经打响。历经了简历初筛、笔试、面试、复试等一系列流程,求职者“不堪折磨”,想必HR们也累得够呛。在人力资源招聘上运用一些科技手段已经不是新鲜事儿了,最常见的比如在简历初筛这一环节中设置关键词,让机器自动剔除掉不符合条件的简历等。 近日,AI 招聘初创公司 Fetcher获得种子投资的新闻又把大家的视线拉回了AI招聘上,此次投资,该公司总计获得了250万美元的种子轮融资。而就在上个月,ATA(全美在线)也与中国演出行业协会达成了战略合作,为演出行业人才评价和人才队伍建设提供技术和服务。 AI强势入侵人力资源招聘领域,对HR和求职者们会是一个好消息吗? 一、AI招聘可以成为人类的好帮手 就智能相对论(ID:aixdlun)行业分析师颜璇来看,AI+招聘并非想要挑战人类HR的“权威”,反而会在以下两个方面成为HR和求职者们的好帮手。 1.AI提高效率,从而提高准确率 对于HR来说,最为重要的就是要招到对的人。而如何招到企业想要的人才,一方面,这取决于HR“识人”的水准,另一方面,则看面试的轮数,也就是考验程度。一般来说,高水平的面试官再加上多轮面试,往往会提高这次招聘的准确率。但多轮面试所提升的准确率,却是以牺牲工作效率为代价的。 一般来说,一个大型企业的招聘周期往往比较长,从网申到最后录用可能要一个月之久。究其根本,还是企业在关卡考核上花费了太多时间,不仅使得招聘周期长,还极容易流失那些在漫长的等待中而躁动不安的人才。 图为某企业招聘流程 AI依赖于其强大的计算能力和大数据,能够进行自动化的人才甄选,包括自动化笔试、面试以及基于聊天机器人的甄选工具,这试图解决的正是人才甄选的效率问题。 如此,AI能够成倍地减少企业搜寻人才的时间,面试的效率将会得到大幅提升,使得HR们能用更多的精力取找到“对的人”。而这次融资的创业公司Fetcher也声称,相比内部 HR 招聘,AI 将节省 10 倍资源,相比猎头等招聘机构,将节省近 20 倍成本。 2.双向互动,盘活人才市场 我们看目前的招聘形态,对于大多数求职者而言,还是比较倾向在招聘网站搜索相关信息。因为这类网站的运作模式比较简单,就是将大量的企业招聘信息分门别类,然后罗列在网站上供求职者们搜索。但你会发现,这类网站是缺乏互动的,即使像BOSS直聘这样,职场BOSS虽然可以与求职者直接交流,但这也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平等互动。本质上,这还是属于“求”职软件,平台会向供职者倾斜。 所以,企业在这些网站上并不能找到特别好的新形态公司的人才。那么,AI在其中可以起到什么作用呢? 曾经,罗永浩在社交平台上发布了一篇煽情的帖子,凭借本人的IP效应招到了大量的人。这类社会化招聘或许可以让劳资双方走得很近,但一篇帖子,一个朋友圈或者是一条微博的力量还是太微薄了。 这就给了我们一个思路——AI招聘或许会是社会化招聘的高阶版。社会化招聘的本质是通过社交关系的互推来获得职位机会,社交里的关系链都会对这个人作出相对真实的评价,好比入职前,HR会联系求职者就职过的公司里的同事,打探这个人之前的口碑。而AI介入后,HR可能就不用那么麻烦了。 基于社交网络的构建、UGC内容的产出、以及ChatBot和匹配算法的开发,我们或许可以通过人工智能激活被动的求职者,AI可以作为猎头,影响并转化被动求职者这一群体,而这也意味着,劳资双方的信息可以平等交换。 被招聘的人可以通过AI打造的社交平台清楚地了解企业信息,而求职者的社交信息、内容产出也会变成一份个人档案,企业可以更加立体、真实和动态地了解求职者的特长和兴趣。 二、AI招聘还有哪些难题要过 即便AI招聘对于企业和求职者来说算是一个好消息,但是,人们也不能高兴得太早,凡事有利有弊,在看到好处的同时,我们也要观察到它需要改进的一面。 1.以子之矛攻子之盾,AI试不出真人才 根据50个省市政府所属人才服务机构数据统计,2012年以来大中城市人才供求比在2:1左右,即求职总人数约为提供岗位数量的2倍。而根据智联招聘统计,2014-2015年全国人才供需指数维持在30以上,即平均一个职位收到简历数量均在30份以上。我国在快速发展的进程中,就业市场竞争加剧趋势十分显著。 图源:中国产业信息网 就业竞争激烈,企业人才短缺,职业教育培训有着巨大的需求潜力与市场空间。根据百度及搜狗搜索数据,2014年,职业教育培训的关注度在各细分教育子类中名列前茅。 今年的公务员考试热潮刚刚冷却,但了解的人也知道,此类公务员的笔试、面试的报班培训的成本只高不低。如果AI成了面试官,求职者们“上有政策,下有对策”,会去寻求更佳的面试培训,而有市场就有需求,以大数据为优势的AI面试恐怕也会被AI+培训所攻破。 智能HR的客观评分机制反而成了清晰可见的“套路”,然后被智能培训老师“反套路”,两者”斗智斗勇“,倒显得掺杂在中间的求职者像一枚棋子,毫无自主意识,如此选拔出来的人会是真正的人才吗? 而人类HR的优点正是在于其自主性,相信上过培训课的同学们都知道,培训老师都会强调面试时不要准备模板,因为模板会造成同质化,面试官因为长期积累的经验通常能敏锐地察觉到模板的痕迹,从而影响面试者的成绩。 2.“算法弥补偏见”不可信 Fetcher曾表示,产品的筛选机制将消除任何潜在的人类偏见,使其完成符合平等就业机会委员会的规定,年龄、性别、种族、宗教、残疾等都不会成为算法的参考标准。也就是说,算法可以弥补招聘中的偏见。 这类论调不禁让人想起了张一鸣的”算法没有价值观“。前几日,一名被银行拟录取的面试者,却在准备入职时被智能检测平台Say No,究竟是可能出错的“人工智能”掌握了否决权,还是丁是丁卯是卯的“人工智能”为某些人为标签背了黑锅? 现实生活中,招聘求职者可能会存在很多文本之外的“潜规则“,比如招聘信息上的“某某条件优先”或许只是某些企业灵活运用的话术而已。算法本身是客观的,但因为其需要人工标签,掌握这个算法的人群才是招聘中的关键。盖上“算法”的面纱,那些成见反而更加若隐若现。 3.逃不过的数据难关 数据一直是AI的大难题。但在面对AI招聘时,数据的模型化显得十分困难,即使打造出模型,普适性也难以预见。 目前的AI匹配技术仅仅能在少数一些职位上达成足够高的可用性,比如说卡车司机,因为卡车司机在美国是一个庞大群体,且其能力和要求较容易被模型化。 当一家公司运用这个系统来面试求职者时,无限的机器学习过程或许可以筛选出一个优秀的销售人才,但这种筛选算法也无法在不经过新的训练过程的情况下,简单地推广到其他职位,比如人力,市场等岗位。而这仅仅是一家公司里存在不同岗位所要面对的问题。 如果不同的公司来使用这套系统,AI的数据需要更加垂直化。但问题是,某个领域的某家公司真的有这么多的人才数据可以提供给机器来学习吗? AI+确实能成为一个工种的助力,但并不能解决一切问题。各家企业应该明白,围绕人才招聘,企业想要得到真正的人才,绝不能仅仅依靠人工智能这一技术领域的创新。真正的突破点在于,企业将自身建设的越强,对优质人才的吸引力才会越强。 【完】 智能相对论(微信id:aixdlun):深挖人工智能这口井,评出咸淡,讲出黑白,道出vb深浅。重点关注领域:AI+医疗、机器人、智能驾驶、AI+硬件、物联网、AI+金融、AI+安全、AR/VR、开发者以及背后的芯片、算法、人机交互等。
    资讯
    2018年04月25日
  • 资讯
    网龙推出全球首款AI助教 将服务2亿+用户 被人工智能武装的教室会是什么样?4月23日,在首届数字中国建设论坛数字海丝AI教育成果发布会上,网龙推出的全球首款AI助教,为我们描绘了智能教室“一师千助教”的完美图景。 老师通过智能语音就能操控整个课堂,学生通过人脸识别就能线上签到,作业通过101教育PPT—AI助教就能实现个性化定制和线上批改……网龙的语音检测、虚拟人物智能问答等黑科技,让围观者对智能教育充满无限期待。 AI化身助教 智能教室实现语音控制 “注意,陈老师还有三秒到达现场,大家请安静,准备上课啦!”上课铃声响起,教室的白板上旋即出现101教育PPT—AI助教“奇奇”的身影,随后,老师步入课堂。 “报告陈老师,经过现场人脸比对,今日全员到位,无人缺席。”“奇奇”语音未落,白板上就展示了学生的出勤信息。这节课,陈老师将在“奇奇”的辅助下,为一群二年级的孩子们上一堂诗歌赏读课。 “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学习《静夜思》。”语音输入后,白板立刻转换为《静夜思》的虚拟场景。 “大家想不想见一见‘诗仙’李白?”在一阵欢呼声中,陈老师把李白请到了现场。只见“奇奇”摇身一变,白板上出现了李白的虚拟形象,缓缓向同学们走来。李白不仅能开口说话,跟师生互动,还能为现场学生的表现进行评分。 为了进一步检测学生们的掌握情况,陈老师布置了习题,学生们打开平板现场作答。通过实时数据抓取,屏幕上随即出现了同学们的答题情况分析。 “古诗中的情境与孩子们的生活经验有一定距离,101教育PPT—AI助教营造了课堂的体验氛围,让孩子们能更好地走近李白,相信对他们的拓展性学习很有帮助。”陈老师说,她相信未来教室在AI等智能手段的辅助下,会给教育带来有益的变革。 据网龙开发总监方振华介绍,101教育PPT—AI助教不仅实现了课堂数据的实时反馈,还能及时追踪课后数据,将根据学生们在课堂上的数据反馈,有针对性地布置适合他们个人水平的习题,并进行线上批改,帮助学生做课后的提高。 给每个AI一个身体让一师千助教走向现实 网龙推出的全球首款AI助教,其丰富的功能让在场者见证了智能教育的无限可能。 人脸识别、语音评测……这些看似复杂的黑科技,其操作方式却并不复杂。101教育PPT是AI助教的核心载体,它是一款专业服务教师的备授课软件。 “AI可以全方位地辅助、配合老师,打造与众不同的双师课堂,由于AI形象千变万化,让‘一师千助手’成为了现实。”方振华说,AI的加入,让101教育PPT实现了智能个性化备课、个性化教学、个性化作业、自动批改、语音评测、教学建议等功能。 101教育PPT在不改变老师授课习惯的前提下,依托学前、K12、中高职等多个教学阶段的海量教学资源,通过与牛津大学出版社、培生教育、东京书籍、迪士尼等优秀内容生产商的合作,打造全球顶级的教育资源平台。目前该平台的资源总量近5万个,每月还以上千个的数量高速增长。 凭借丰富的素材库和强大的人模库,101教育PPT帮助老师快速搭建高质量课件,实现轻松备课、高效授课,智能化地满足老师课前、课中、课后的教学需求。 101教育PPT在AI技术的加持下,通过对李白、韩梅梅等IP形象的具象化,赋予每个AI一个身体,老师们在不同的课堂和气氛环境下,都可以任意请出想要的AI助教,使教学充满无限可能。 人工智能的应用,使AI教室充分满足了个性化的需求。通过大数据的收集,能更直观、更具针对性地为老师提供反馈和建议,帮助教师开展个性化教学。 网龙CEO熊立表示,本次网龙重磅推出101教育PPT—AI助教,是网龙“AI 教育”产品的又一力作,目前仍在不断研发和更新换代阶段,将于今年6月投入使用,率先覆盖全国的101教育PPT现有用户。预计到今年年底,将服务全国超过500万用户,今后将覆盖全球至少2亿用户。
    资讯
    2018年04月24日
  • 资讯
    简寻获数千万元A 轮融资,以工程思维切入“AI+招聘”赛道 简寻宣布完成数千万元人民币A 轮融资,由远望资本领投,下面是其投资人的描述为什么投资简寻。   大家好!我是迅雷创始人程浩,现在成立远望资本,聚焦人工智能领域投资。我们基金刚刚投资了「简寻」,「简寻」是一家聚焦在AI招聘和猎头服务的公司。在这里和大家分享一下我对这个领域的投资逻辑: 猎头是个非常大的行业,每年的市场规模超过1000亿,但同时又是个一个极度分散的行业,最大的几家的年销售额也就是10亿上下,不足整个市场的1%。核心原因就是这个行业的标准化程度太低,过于依赖于猎头顾问。 这带来两个问题,一是低毛利:为了留住猎头,猎头公司不得不提供很高的销售激励。二是没法规模化:优秀的猎头顾问一旦掌握了客户和人才资源,就会自立门户,导致这个行业出现了很多小作坊。 「简寻」通过技术手段把这个流程标准化,降低对人的依赖,只有这样才能规模化,业务才有高毛利。当然事情听起来并不复杂,但实际上技术实现非常复杂。这涉及到自然语言处理(NLP)、知识图谱(KG),未来可能还有语音识别相关(ASR),这些都是不小的挑战。简寻过去两年在这块确实做了不错的积累,目前已经和阿里、搜狐等KA客户达成了合作,并实现了盈利。 「简寻」团队和大部分做招聘业务的同行不同的地方在于他们是技术驱动,何斌大学期间曾参加国际大学生超级计算机大赛获得HPL冠军并打破该比赛世界纪录,同时还是连续创业者,有非常好的商业sense,而且领导力很强。联合创始人屈澄有多年的招聘和猎头行业经验。 最后,行业内如果有朋友有招聘需求,欢迎来骚扰!最好是B轮以后的公司,哈哈! 亿欧记者宋少卿   2018 年4 月23 日,智能招聘方案提供商简寻宣布完成数千万元人民币A 轮融资,由远望资本领投。据创始人何斌透露,目前公司已实现盈利。 简寻核心业务是人工智能(AI)+招聘,基于自然语言处理、知识图谱等技术,为企业提供智能的招聘解决方案,包括人才寻访服务和人才大数据服务。创始人何斌毕业于华中科技大学,曾参加国际大学生超级计算机大赛获得HPL 冠军并打破该比赛世界纪录,也曾参与极验验证的早期创建,是典型的技术极客。在创始人背景的影响下,简寻选择了一条颇具工程师思维的赛道:用技术手段解决招聘中的效率问题。 那么,招聘中哪些环节是可以作为一项工程问题去解决呢? 第一、盘活企业内部数据 对于中后期的公司来说,简历库是一个价值没有被完全挖掘的金矿。例如搜狐、阿里巴巴这类职场人士趋之若鹜的中后期互联网公司,每年都能受到大量简历,所积累的历史简历数量少则几万,多则几十万上百万。而且,其中很大一部分是未被录用的应聘者,这些应聘者中有一部分人在其他互联网公司成长为中流砥柱,并可能出现跳槽需求。企业倘若利用好这些历史简历,可以为自身带来优秀的人才。但是,其中的问题是如何对简历信息进行更新。 简寻有数这款产品,便是帮助企业把积累的历史简历数据进行智能更新,简寻技术人员一方面利用企业内部数据,一方面通过全网开放数据或者跟猎头公司合作获取数据,经过算法完成资料匹配后,便可进行后续的人才激活。此外,简寻有数还提供员工留存、大数据人才地图等智能招聘产品,帮企业内部HR 更好地降低离职率、更有效地利用内部数据、更有的放矢地出击,降低20-30%的招聘成本。 第二、建立被动人才数据库 简寻有数是把AI 的能力赋能给企业HR,而简寻优猎则可以理解为简寻自营的一套猎头服务体系。当企业无法依靠内部招聘力量、自有人才数据和招聘工具完成招聘需求时,简寻可提供这种“猎头+技术”的方式弥补纯工具的不足,形成服务的闭环。 何斌表示,在传统的招聘市场,最优质的人才很少主动更新简历,并且国内也没有一个类似LinkedIn 的覆盖率很高的职业社交网站。因此,简寻构建了一个巨大的被动人才数据仓库,以AI 相关技术提高猎头寻访效率。 以程序员招聘为例,简寻通过收集和抓取Github、论文、博客等近20 个开放数据源,经过数据清洗、数据整合、数据分析最终构建被动求职者人才职业数据仓库,列出该人才在各平台的贡献,以此作为能力评估的参考。   第三、建立标准化寻访流程 对于猎头来说,通过AI 的标准化和流程化,接触候选人变得更精准,更高效,在3 天内即可完成第一次推荐,大部分职位的关闭时间缩短30%以上。如果从收入结果来看,技术赋能让猎头的人均单产相之前提升了2-3 倍。 除了程序员,简寻目前也开始做其他职业的多维度评估,更多的是侧重技能型职位。“如果从编程语言、工作岗位区分,程序员可以细分为几十个种类。事实上,各个职业都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标准化,比如产品经理可以偏用户交互、也可以偏功能层面,当把职位做非常详细的拆分、把企业对候选人的要求做更多维度的拆分,大部分职位都是可以在一定程度标准化”。 何斌介绍,目前简寻在一些职位上已经达到初级Recruiter 的筛选效果。为辅助算法层面快速落地,简寻构建了高性能分布式爬虫系统、非标准化数据解析系统以及大数据分析系统等基础设施。经过深入的市场对接和技术积累,简寻目前在人才数据处理和人岗匹配算法等层面建立了深厚的壁垒。   远望资本创始合伙人程浩,在谈及投资逻辑时表示:“猎头是一个传统且比较低效的行业,简寻通过人工智能和大数据将这一流程标准化,从而大幅提高招聘效率,自身也做到规模化发展。这是一个典型的“行业+AI”的落地场景。简寻和其他提供招聘服务的同行最大的区别就是他们非常技术驱动,同时也有很好的行业背景。CEO 何斌作为技术创业者,有很强的商业sense 和领导力”。   简寻目前服务了包括搜狐、阿里巴巴、掌阅、猎豹、智融集团等近百家中后期互联网公司。团队目前近50 人。本轮融资完成后,公司会加大对研发的投入,同时提高对客户的交付能力,为企业提供更优质的智能招聘解决方案。
    资讯
    2018年04月24日
  • 资讯
    2018年度中国人力资源科技论坛成功举办 超过1400位HR同仁共襄盛会!(多图) 2018年4月20日,中国人力资源科技论坛在上海四季酒店隆重举办。本次论坛是由HRTech China主办,SAP SuccessFactors作为战略合作伙伴。 作为比肩全球三大人力资源科技论坛, 论坛超过1400位来自全国各地的HR科技同仁参与,同时还有二十多家行业知名的人力资源科技服务商与机构的大力支持,它们分别是:SAP SuccessFactors、京东企业购、金蝶国际、FESCO、平安集团、e签宝、ZESTLearning专伟、易路软件、法大大、外服信、FLY HOVER飞翮信息技术、仁云HRSSC、拍立享、良工馆、KNX肯耐珂萨、境腾科技、盖雅工场、优面宝等。   在本次人力资源科技论坛上,数字中国联合会主席、中泽嘉盟投资基金董事长吴鹰及领英美国总部的数据分析高级总监CHI YI KUAN两位特邀嘉宾为大家带来开幕的视频致辞。吴鹰先生高屋建瓴地谈到:“HRTech与习主席提出的发展、人才、创新这三点密切相关,HRTech在未来的发展充满机会,这次大会举办得恰逢其时,具有里程碑的意义!” 随后来自领英美国总部的CHI YI KUAN先生则谈到了人工智能,大数据,区块链对HR行业发展的重要性以及全球人才策略的问题。 开场的分享嘉宾来自埃森哲大中华区通信、媒体与高科技事业部管理咨询总监Tracy Wang女士。Tracy主要分享了埃森哲公司发布的最新的名为“人工智能重塑未来劳动力”的调查报告。报告里提到了今年一月份在瑞士达沃斯世界论坛上发布的最新的调查研究,涉及到了一些经济学的模型,预测了AI对于未来企业带来的一些经济效益,并且强调了AI是如何重塑未来劳动力的。 接下来的重量级嘉宾是SAP大中华区HR方案首席专家孟盛先生。他提出了新的DHR(Digital HR)概念。DHR这个概念要区别于以往所有的品牌所有的技术,是一个完整的画像,但是这个画像一题多面,从HR未来的组织面貌,从业人员的能力属性,到HR应在这个时间点向企业和企业主提供的服务。 紧随其后分享的是来自金蝶国际软件的陈雪峰先生。他根据自身的经历,分享了金蝶公司在近二十年来在互联网、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变革,同时加大在HR科技领域的研究和投入,将HR系统独立成单独产品线S-HR,同时他对未来人力资源科技的发展持续的看好。 在三位嘉宾精彩的主题演讲之后,主办方特别邀请了来自京东集团的罗晓华总经理和FESCO北京外企科技的方正副总经理,他们为大家带来了6分钟的精彩绝伦的人力资源科技Pitch环节。 紧接着便是HRTech Geek 大奖的评选,本次评选收到79份申请,其中来自招聘类的达到25份,大部分招聘类内容都与人工智能相关,为更好更公正地评选出在招聘领域的极客大奖,组委会决定单独组织招聘极客大赛。对于其他领域的极客大奖也在本次活动现场进行了揭晓。HRTech Geek 评选是对于在HRTech 领域敢于尝试,极具创新和冒险精神,把科技积极应用到人力资源管理中的企业与机构,今天我们要通过HRTECH GEEK来宣扬这种精神,通过这次评选传播和表彰他们的探索、创新! 本次获奖的机构是SAP SuccessFactors、金蝶国际、FESCO、平安集团、外服信、FLY HOVER飞翮信息技术、仁云HRO,以表彰他们在人力资源科技领域在技术,体验,客户,组织等方面的极致追求和无限探索! 在随后的炉边对谈环节,来自阿特斯阳光电力集团的人力资源高级总监李佑颐先生分享了从80年代、90年代、00年代、10年代四个不同阶段的HR信息化到科技的变化,生动的诠释了科技如何赋能人力资源工作者!来自平安集团智能HR实验室的李想先生更是谈到了平安集团如何支持100多万的员工,为企业的快速发展保驾护航。SAP的孟盛先生谈到SuccessFactors在中国的这些年的发展和变化,期间也陪伴和帮助无数中国企业快速进入新的HRTech时代,帮助中国企业更快更好地实现国际化。金蝶国际的陈雪峰先生也谈到了金蝶内部从砸掉电脑、办公桌、ERP等代表性的行为,展示了其果断转型,拥抱科技的决心和果敢的行动力。 今天的大会中涌现出非常多的精彩观点和行业事件! 平安集团智能HR实验室决定将其内部的HR-X系统对外提供服务,这是一件足以影响行业的大事件,我们也将持续关注。 来自飞翮信息技术的智享工作云平台宣布获得翊翎资本A轮融资,实现产业与技术融合,构建企业外包服务的生态圈。 SAP SuccessFactors 在大会中提出DIGITAL HR,即数字化人力资源管理的新概念。 区块链与人力资源的结合,前沿话题也收到观众广泛的关注。 专伟发布BetterOKR技术平台产品,通过咨询和服务加上科技工具,更深入地为企业提供服务。 埃森哲在会上发布了在达沃斯经济论坛中的研究《Reworking the Revolution》中文版,重点谈到人工智能重塑未来劳动力。 京东正式发布了针对企业的福利解决方案-京喜,获得现场观众的热切关注和无数掌声。 下午的分会场精彩内容分享: A厅的主题是DIGITAL HR 第一位演讲嘉宾是SAP大中华区人力资源解决方案的资深专家乔雨澄女士。她给大家带来的主题是科技赋能人力资源转型。乔女士以丰富的案例向大家展现了在科技的渗透之下,HR服务可以进行什么样的变革,可以有什么样焕然一新的面貌呈现给企业内部。 第二位演讲嘉宾是中国人力资源沙龙创始人王文斌先生。他的演讲主题是从0到1开始,启动HR的数据化,具体谈到了HR的数据化如何悄然发生,哪些改变以及企业HR部门如何有步骤的展开数据化的工作,风趣幽默的演讲赢得阵阵掌声。 第三位演讲嘉宾是SAP全球副总裁HR全球化服务及研究负责人蔡彦斌先生。蔡先生的演讲主题是从EHR到DHR,SAP Successfactors的应用之道。他向大家介绍了SAP从EHR到DHR的转型过程,现场观众均表示受益匪浅。 三位嘉宾精彩的演讲之后,A厅进入了下一个环节:巅峰对话。此环节共有三位嘉宾参与,他们分别是陆家嘴信托人力资源总监张一明先生、亚士创能科技副总裁刘江女士以及SAP大中华区HR方案首席专家孟盛先生。三位HR高管就HR助力推进数字转型的话题,进行了深刻地探讨,也让观众了解到数字转型中HR和员工的体验以及数字转型的具体做法。 接着SAP中国研究院人力资源总监董晓红女士分享了SAP的HR数字转型的做法和得出的思考,以及如何从业务流程文化建设以及技术平台上做搭建; IBM全球企业咨询服务、企业应用部Successfactors解决方案负责人张军先生则从实施的角度,转型落地时的思考和创新为整个主题进行了最后的补充与完善。   B厅的主题是FUTUR OF HR 第一位演讲嘉宾是Linkedin中国销售总监Daisy Yu女士。她的演讲主题是基于数据和洞察打造智慧型人才策略。Daisy女士谈到了Linkedin如何用大数据打造智慧型人才策略,指导人才决策。 第二位演讲嘉宾是Zest Learning专伟首席顾问Michael Chen先生。他为大家介绍了OKR—变革创新与指数级增长的落地工具,并在最后的圆桌论坛上进行了更多的补充内容。 第三位演讲嘉宾是飞翮信息技术CEO王立刚先生。他分享了关于连接、洞察和赋能——人力资源和业务外包的话题演讲。王先生以具体的数据向大家展现了外包在人力资源行业的重要性和影响。 最后一位演讲嘉宾是仁云科技CEO张向党先生。他分享了关于科技创新、人力资源共享服务中心的一些想法,科技创新如何赋能人力资源共享服务中心。 紧接着以上四位演讲嘉宾组成了圆桌论坛,回答了现场观众的一些问题,比如如何构建业务系统和平台、区块链对人力资源的影响等问题。 C厅的主题是HRTech。 第一位演讲嘉宾是盖雅学院的资深专家邱伸,他的演讲话题主要是谈到新时代的劳动力的变化,紧接着介绍了盖雅学院推出的智能算法云,并回答了现场观众的问题。 第二位演讲嘉宾是京东集团大客户部场景营销部总经理罗晓华。他的演讲主题是京东数字化员工福利分享。具体涉及到了员工福利的管理方式,未来管理趋势,包括京东给大家提供的工具、平台、服务的理念与方式。 第三位演讲嘉宾是e签宝联合创始人兼南大区总经理张晋先生。他的演讲主题是电子签名助力人力资源行业数字化转型升级。 第四位演讲嘉宾是平安集团智能HR实验室高级总监李想。他主要介绍的是平安集团的HR-X项目。通过这个项目,每个员工都能看到自己的姓名、工号、部门,包括归属自己的活动,包括未来做的大数据画像全部都通过HR-X形成。 最后一位演讲嘉宾是Ascension Network联合发起人吴海宁先生。他的演讲主题是区块链时代的HR新思考。吴先生从一个做HR人的角度跟大家分享了他自己对区块链的理解以及区块链对人力资源工作的改变和影响。 以上是三个厅的全部演讲内容简介。本次论坛的所有演讲嘉宾均是中国人力资源科技行业的领军人物,这个群体也是推进中国乃至世界人力资源科技发展和变革的重要力量。 演讲结束后,各HR科技从业者在四季酒店进行了深度地沟通交流,其余获奖嘉宾及机构也分别进行了专题照片的拍摄。 此次论坛摄影图片均已上传到云端,您可点击此处链接尽情浏览,我们也将提供高清原图下载,欢迎查看! 中国人力资源科技经过最近几年的发展,已经进入飞速发展阶段,如何更好地创新与发展是人力资源科技面临的最大问题。席卷更多的企业和资本加入到人力资源科技领域是未来不可避免的趋势。中国人力资源科技服务平台将始终保持人为本(People First)的不变初心,持续不断地传播科技如何更好的赋能企业与个人,发挥全部潜能。  我们也将定期举办中国人力资源科技论坛,为中国人力资源同仁和企业管理者们搭建一个现场沟通、学习、分享、互动的平台。截至目前,由HRTechChina主办的中国人力资源论坛已成为中国人力资源行业最重要的活动之一。 最后感谢我们每一位参会人员,始终保持着对科技和未来的好奇心;感谢每一位分享嘉宾,无私地分享在人力资源科技领域的观点和探索;感谢每一位合作伙伴,对中国人力资源科技服务平台的信任和协助;感谢每一位志愿者朋友,热情积极地投身论坛的工作环节。中国人力资源科技论坛的成功离不开每一位伙伴,也真诚地期待在下一次论坛中与各位再次相聚!
    资讯
    2018年04月21日
  • 资讯
    腾讯昨天宣布进入在线协同文档办公领域,马化腾夸其团队想不到 4月18日,腾讯推出了专注多人协作的在线文档产品——腾讯文档。支持随时随地创建、编辑的多人协作式在线文档工具,拥有一键翻译、实时股票函数和浏览权限安全可控等智能化操作,以及打通QQ,微信等多个平台编辑和分享的能力。 腾讯公司副总裁殷宇表示,“在线文档的核心是多端在线协同,协同的本质即社交,而社交恰恰是腾讯一直在做的和最擅长的事情。腾讯文档打通QQ、微信,为国内四亿办公群体提供高效办公体验。” 马化腾谈到这是一个意外的惊喜! 在线文档领域有很多玩家,比较好的有石墨文档、一起写、WPS等。 相对来讲GOOGLE前两年将在原有的企业办公应用(Google Apps for Work)的基础之上,组建一个全新的企业办公服务,并命名为   腾讯推在线文档 构筑办公智能化前景 当前,文档办公产品已经渗透到大多数人的工作和生活中,作为腾讯公司针对办公场景推出的战略产品,腾讯文档拥有强大的跨平台协作能力。用户可在微信通过官方小程序查阅和编辑在线文档,腾讯文档的入口还包括QQ、TIM、Web官网、腾讯文档APP等。在上述平台,用户可以便捷地将文档同步分享给微信或QQ好友,并授权对方共同编辑,修改动作将实时同步到全部平台。 同时,腾讯文档的使用不受设备限制,用户可以在PC、Mac、iOS、Android、iPad等设备终端使用该产品,让团队办公突破空间限制,在线协同体验更加流畅。在支持多人同时查看和编辑同时,腾讯文档可查看历史修订记录。目前腾讯文档支持Word、Excel格式,未来将加入包括PPT在内的更多文件格式。腾讯文档目前还支持微软Word、Excel本地文档向在线文档的转换。 基于互联网,在线文档被赋予更多智能化的能力。腾讯文档中就接入了一键翻译和实时股票函数等实用的功能。腾讯文档可以自动识别文档中的语言,并且快速实现全文翻译,被翻译的内容也能够一键生成文档,方便用户留存并查看;用户可以在腾讯文档中设置STOCK函数,实时查看股票信息。 此外,腾讯文档还将进一步延展智能化,比如把翻译能力从目前的中英翻译延展到更多语种;通过扫描进行不同文档格式之间的互相转化,并通过AI能力提升转化率;同时,腾讯文档将持续增加智能化函数工具,使文档基于互联网导入天气、日期等动态信息;此外,腾讯文档还将新增动态模板、模板的智能化推荐。 打通QQ、微信双平台 高效办公协作兼顾安全 《报告》显示,七成白领遇到过文件安全问题,对此腾讯文档设有多重智能保护机制。腾讯文档发力高效同时兼顾安全,例如腾讯文档能够实时同步存档,在离线环境下依然可以进行编辑,避免软件崩溃等原因导致的文件丢失。针对涉及机密、个人隐私等文档,用户可以通过腾讯文档设置编辑和阅读权限,避免被恶意篡改,保证文档在可控范围内传递。用户还可以对自己的文档加盖水印,以保护个人文档的版权,防止被他人盗用,让办公的过程更加安心。 依托QQ、微信两大社交平台,腾讯文档也可以将编辑好的文档一键分享给QQ、微信好友,跨平台分享的能力也为腾讯文档的场景补足社交环节,形成完整的办公生态。 事实上,腾讯已经在提升办公效率层面进行了多年探索,例如QQ的在线传输功能,每天数亿份文件在QQ上传输。据了解,未来腾讯还将在办公产品领域进行进一步打通,包括邮箱、TIM、QQ、会议在内的多种腾讯旗下办公相关产品,提升社会整体办公效率。    
    资讯
    2018年04月19日
  • 资讯
    HR必须知道:第一部大数据时代保护个人信息的隐私法案出现,它让腾讯和 Facebook 都紧张起来 欧盟的 GDPR 具体管了什么? 又有公司说人造谣了。 4 月 12 日,有截图显示: QQ 国际版要在欧洲停止运作。截图中的官方链接也说明因为“运营需要,QQ 将从 5 月 20 日开始停止运营”。一般认为这是为了避开欧盟即将执行的《通用数据保护法案》(GDPR)。 一天之后,腾讯在微博上发声明称,自己公司早先发布的公告其实是谣言,让用户不要听信。现在打开公告链接,文字被改成了目前版本在 5 月 20 日停止运营,但升级到下一个大版本之后就能恢复使用。至于什么时候发布更新,公告并无说明。 具体怎么回事还不明确,但反正腾讯此次前后矛盾的公告让欧盟的 GDPR 法案在中国被关注。5 月 25 日,《通用数据保护法案》(以下简称 GDPR )将正式开始实施,这部法规由欧盟委员会制定,长达 260 页。 担心 GDPR 的不只是中国公司。就在 QQ 国际版要在欧洲停止运作的消息开始传播时,扎克伯格正在华盛顿面对国会第二场 5 小时的质询,他面前的本子上清楚写着一条加粗的顾问建议,“不要说我们已经完成了 GDPR 的要求。” 确实得担心。《连线》杂志称 GDPR 这部法律为未来 10 年的全球数据保护定下了基础,它几乎对科技公司用个人数据来赚钱的所有环节进行了规定和限制。 对于互联网巨头来说,几亿人口的欧洲市场显然不能放弃。但如果不遵守 GDPR ,代价最高会是公司年营收 4% 的罚金。以腾讯为例,去年腾讯整年营收 363.87 亿美元,如果 QQ 国际版违反了 GDPR ,罚金将高达 14.6 亿美元。而如果是一家利润少的小公司违法,欧盟也做好了准备——GDPR 的罚金是从 2000 万欧元起算的。 Facebook 数据泄密的丑闻发酵后,美国国会也开始讨论数据保护立法可能。而他们也已经在关注先行的欧洲。 在 Facebook 的听证会上,国会议员们也反复提及 GDPR。扎克伯格用了很长的回答来强调称:Facebook 肯定会在全球范围内推出和欧盟 GDPR 法规程度相同的数据保护规定。 可以想象被欧盟新法案启发的立法机构不会只有美国一个国家。 在此之前,互联网公司虽然也受法律管辖,但在搜集、使用用户数据方面,互联网公司基本还是按照自己的规则行事——现在我们都知道,那基本就是怎么赚钱怎么来。 GDPR 有可能改变现状,而它的影响不会停在欧洲。 第一部大数据时代保护个人信息的隐私法案,有 6 个大变化 2012 年 1 月 25 日,以 Google,Amazon 和 Facebook 为主的美国互联网巨头们组成了庞大的游说团,在布鲁塞尔欧洲议会总部所在地展开了旷日持久的院外游说活动。 就在这里,欧洲议会第一次公布了《通用数据保护法案》草案,这个草案的内容预示着个人数据保护管理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一部欧洲议会制定的法案为何让身处美国的科技公司如此紧张? 我们摘出了其中对用户影响最大的 6 条法规,你可以了解到 GDPR 到底改变了什么。 1. GDPR 扩大了用户数据的保护范围 在 GDPR 出现之前,无论是欧盟还是美国的法律,对于用户数据的定义都很模糊。在欧盟最早的《数据保护指令》中对于用户数据的定义仅包含了登陆名、密码和购物记录等内容。 GDPR 在条例的最开始就描述了哪些类型的隐私数据将受到保护,其中包括: 基本的身份信息,如姓名、地址和身份证号码等; 网络数据,如位置、IP 地址、Cookie 数据和 RFID 标签等; 医疗保健和遗传数据; 生物识别数据,如指纹、虹膜等; 种族或民族数据; 政治观点; 性取向。 对于这些数据的保护,GDPR 中明确规定,服务提供商不可以在未经用户同意的情况下处理这些数据。也就是说,不能未经允许就用这些数据来卖广告。 这基本上包含了大部分可用于直接或间接识别用户的数字信息。它完全从用户的角度来考虑个人数据需要保护的边界。 2. 不管公司总部在哪里,只要向欧盟地区提供服务都会被管 GDPR 较大的不同还在于规定了法规管辖范围不是严格按照国家划分,而是按照数据的分布来认定。 这打破了科技公司只需要遵守所在国法律的传统做法,而从用户的角度出发考虑法规的执行。 GDPR 规定向欧盟居民提供产品或者服务,甚至只是收集或监控相关数据的非欧盟企业和组织都必须遵守 GDPR,而与这些企业和组织所在位置无关。 传统意义上,执法的管辖权通常是按照国家或者地域进行划分的。硅谷公司遵守的是美国法律,但互联网不受地域限制的特点,可以让他们将服务推向全球。 GDPR 的法规显然更贴近互联网这个虚拟世界的特点,所以,虽然是欧盟的数据保护条例,却能应用到全球任何为欧盟居民提供服务的企业身上。 这也就是硅谷科技公司,甚至是中国互联网公司开始重点关注这份法规的原因所在。 实际上,根据服务地区监管目前已经被多个国家提出,其中就包括中国的《网络安全法》。 3. 罚金数额巨大,大公司可能付出数十亿美元 “按最低 2000 万欧元或公司年营收的 4% 进行处罚,其中金额较高的数字被认定为罚金。” 这是欧盟对违反 GDPR 的公司开出的罚单,要对这个数字有些具体认识的话,苹果公司是个不错的例子。 苹果公司最近两年的年收入都超过了 2000 亿美元,所以假如苹果公司违反了 GDPR 的规定,那么罚金就有可能高达 80 亿美元。没有多少公司愿意承担如此高额的罚金。 与之相对的,如果苹果公司在美国触犯了相同等级的隐私保护条例,那通常情况下,罚金大概只有几十万到几百万美金。 欧盟此前就已经对科技公司开出过巨额罚单,2017 年 6 月 27 日,欧盟委员会宣布Google 违反规定,开出了 27 亿美元的罚单。 欧盟委员会主席巴罗佐此前就表示,罚金的意义是让科技公司意识到侵犯隐私的严重性,最终可以在公司的流程上进行改进,从而对欧盟居民的信息进行保护。 4. 科技公司不能把数据使用说明藏在辞海一样厚的用户协议里 巴罗佐所提到第一个较大的改变,是互联网公司必须获得用户明确同意才可以使用数据。 听上去这和现在的情况没有什么区别,我们在注册时也必须点击同意用户协议才能免费使用服务。虽然绝大部分人都不会认真看复杂的用户协议。 GDPR 则要求公司在收集和使用个人数据前必须向用户明确告知数据的收集和使用方法,并且需要在获得用户明确同意后才可以进行。 这里的明确同意指的就是不可以和用户协议捆绑,必须要在网站或应用内专门说明,并获取用户同意,同时可以随时便捷地取消和管理。 就在半个月前,Facebook 更新了该平台的隐私工具。让用户可以查看或删除 Facebook 所持有的用户个人信息、删除搜索历史、设置广告偏好、设置帖子可见性范围等。 与上述更新同步推出的还有一种名为“Access Your Information”(获取你的信息)的工具,这种工具允许用户查看自己分享过的评论或帖子,并且可以选择删除。 Facebook 表示,这些工具原计划在 5 月发布,就是想要遵守 GDPR 的要求,但因为剑桥事件而不得不提前发布。 苹果也在同一时间发布声明,表示将在未来几个月内更新 Apple ID 的功能,让用户可以下载存储其中的所有数据副本,同时暂时停用其帐户并将账户内容彻底删除。 5. 用户可以要求将所有的个人数据删除 Facebook 和苹果公司都在强调可以彻底删除储存的用户数据,是源自一个在欧盟讨论很久的权利——彻底遗忘权(right to be forgotten)。 这个概念从 2006 年就在欧盟内部提出,当用户向公司或组织撤回自己同意的个人数据使用权后,相关的企业和组织必须要立刻无条件地删除所有的个人数据。 在 GDPR 中,遗忘权被当作成用户的基本人权。条例要求科技公司必须能够在系统中无条件地快速删除用户的数据。这也能保护用户不会因为遗留的个人数据,遭受未知的影响。 换句话说,当一个欧盟居民要求删除自己的新浪微博账号和相关内容时,新浪微博必须无条件删除微博账号内的所有信息并不得保留其它备份,同时所有相关的分析或广告公司也必须删除保存的信息。 这个概念最初引发了很大的争议,美国和欧盟的分歧很大。直到 2014 年,西班牙公民冈萨雷斯向 Google 西班牙公司提起诉讼,要求删去 Google 搜索结果中关于自己欠钱的 2 篇新闻报道,理由是自己已经还清了欠款。 经过多方上诉和多轮讨论后,欧盟法院最终裁决称,被遗忘权是人权的一部分,要求 Google 删除冈萨雷斯的新闻。从此确立了被遗忘权的重要性。截至 2014 年 5 月,Google 已经删除了 13.9 万个网址。其中有 95% 的申请来自于普通用户。 但删除数据并不是像电脑上按一下删除按键那么简单。 整个过程并不那样清晰且易于执行。尤其是对于一个大型公司来说,用户信息往往分布在营销、销售、客服乃至财务和供应链等多个系统中,甚至还会存在于一些本地文件中。 一旦需要把某个用户的数据完全删除,就必须要依靠一套数据同步机制确保删除没有遗漏,目前来看,这是非常困难且成本高昂的操作。 这也是科技巨头们非常抗拒 GDPR 的原因之一。 6. 提供少分享信息的选项还不够,它得是默认选项 不止是事后删除,GDPR 之所以被称为规范了未来 10 年用户数据使用方式的法规,在于它强制要求企业在业务设计初期就要考虑对于个人隐私数据的处理。 这包含了两方面的要求。首先,科技公司今后在设计新的业务系统、业务流程和服务时,处理个人数据的环节必须按照 GDPR 要求的方式进行设计。企业还必须提供相关信息证明自己满足了上述要求。 无论是产品经理还是策划,都必须掌握 GDPR 中详细的要求。从而让保护用户数据的概念和产品需求同时被考虑。 同时,很多时候互联网公司都会表示允许用户如何如何。但它们很清楚的是大多数人不会调整默认的选项。 所以 GDPR 另一个原则是,当个人数据在系统、流程和服务中可能被多个不同级别的需求调用的话,默认的选项必须是共享内容最小的选项——不共享任何内容。 简单地说,微博关联的淘宝想要获取你的点赞记录来推荐商品,默认的情况下微博将不可以直接共享任何内容。只能进一步请求,提高需求级别才能获取信息,这通常需要用户的同意。 GDPR 的这个条例也产生了一个新的职业——数据保护官(Data Protection Officer,DPO)。 根据 GDPR 中的要求,公司必须任命数据保护专员来实施 GDPR 计划并监测完成的情况。职责还要求 DPO 直接向公司领导层报告,负责推出各项措施来确保不会违反 GDPR。 除了这些针对公司流程的硬性规定,GDPR 内还对此前模糊的隐私保护界限进行了明确。 其中儿童也拥有数据保护权,GDPR 要求公司必须获得家长同意,才能处理 16 岁以下儿童在线服务的个人数据。成员国可以就较低的同意年龄立法,但不能低于 13 岁。 而对于黑客攻击这类可能导致数据泄密的事件也进行了规定。 要求公司一旦发现数据泄漏,必须在 72 小时内向数据保护机构 DPA 报告可能对个人构成风险的数据泄露事件,并不可以无故拖延地向受影响个人通知。 在扎克伯格回应剑桥分析事件的时候,他就声称 Facebook 在三年前就已经从卫报记者那里了解到剑桥分析违反规获取 Facebook 的用户数据,但 Facebook 并没有及时对这个事情进行处理。 不止是 Facebook,例如打车应用 Uber、美国信用服务公司 Equifax 都曾爆出客户数据遭到窃取的事件,但它们都没有及时曝光,甚至 Uber 当时的管理层还选择私下给黑客钱来解决。 GDPR 是欧盟 20 多年数据保护立法的延续 所以 GDPR 的严苛条款并不是凭空被想出来的,而是从过去二十年里众多数据泄密事件的错误中吸取的。 欧盟的数据保护历史可以追溯到上世纪九十年代。1995 年,欧盟通过了《数据保护指令》,它也被称为 “95指令”。第一次为欧盟成员国立法保护个人数据设立了明确标准。 在 1995 年,个人数据的概念仅仅限定在用户名、家庭地址及邮编号码这样相对简单的信息。95 指令规定的内容也只是让用户拥有访问权,用户有权访问他们的信息并修改其中错误的地方,确保信息正确。 但互联网的发展,尤其是移动互联网在过去 20 年里的快速发展,让当时制定的法律无法覆盖层出不穷的新变化和漏洞。 2002 年,欧盟第一次决定修正 95 指令。在当年 7 月 12 日,新的的《隐私与电子通讯指令》发布。 其中详细规定了科技公司禁止在未征得用户同意的情况下存储和使用用户的数据,服务提供商应该保障用户的知情权,如告知用户所收集的数据及进一步处理此类数据的意图和用户有权不同意等。 这基本构建了现在隐私条款的基础,但《隐私与电子通讯指令》在具体操作层面还较为粗略,也缺乏明确的违规惩罚措施,并没有让科技公司重视起来。 Cookie 是互联网常用的用户跟踪和识别技术。2000 年之后,eBay 这类的电子商务网站在全球流行,用户在使用浏览器进行网站内容浏览时,网站可以在用户电脑本地存放 Cookie 以识别和记录用户的登陆、浏览和购买信息。 尽管 Cookie 可以被用户手工操作关闭,但对于绝大多数的用户来说,如果网站在未明确提示下使用 Cookie 记录相关信息,用户是很难知道已经被记录的。 在当时,记录用户登陆密码,购买等信息是一种在用户协议里默认同意的做法。网站将这些信息进行分类来向用户推荐商品。但这也留下了黑客破解等安全问题。 2009 年 11 月 25 日,欧盟对个人数据保护措施又进行了一次重要修正,通过了《欧洲Cookie指令》,并确定 2011 年 5 月 25 日在欧盟正式启用。 《欧洲Cookie指令》要求网站在用户初始使用时网站必须关闭 Cookie 的使用,直到用户明确同意启用时才能开启此功能。这进一步具体规范了用户的知情权。 隐私调查机构 TRUSTe 在 2012 年 10 月的统计报告里称,《欧洲Cookie指令》推出之前,英国排名前 50 的网站只有 12% 遵照关于 Cookie 设置的要求,在网站上弹出窗口或在指定的页眉页脚提供 Cookie 信息确认提示或信息说明。而法国和德国的前 50 大网站则全部不合规。 现在打开英国最大的生活服务网站 GumTree 服务平台,你可以在最顶上很明显地看到关于 Cookie 的使用提示,这个提示很难被忽略。 尽管欧盟不断通过了不同的数据保护修正指令来完善用户数据的保护,但是这些修正内容还是架构在 1995 年颁布的《数据保护指令》基本框架之上。 2008 年 10 月,Facebook 宣布在爱尔兰的都柏林设立国际总部,开始在欧洲推广社交网络。互联网调研机构 comScore 的数据显示,一年后,四分之三的欧洲网民都成为了社交网站 Facebook 的用户。在 Facebook 之后,推特也进入了欧洲。 用户的个人隐私信息从基本的登陆密码,购物记录逐渐变成了每天的转发、照片、点赞和浏览记录等一系列信息。但当时,所有关于用户隐私数据的法令都没有明确地适应这个变化。 欧盟希望能够有一个全新的完整框架用来代替二十年前构建的、已经不能适应移动互联网时代需求的陈旧框架。 2012 年 1 月 25 日,GDPR 的草稿第一次放在了欧盟委员会的桌子上。 缺少大互联网公司让欧洲比较容易推进立法,但其它地区现在也开始关注这个问题 在国会上主持对扎克伯格质询的参议员 Bill Nelson 在听证会的开场时说:“如果 Facebook 以及其他社交媒体公司不按规则来,那我们任何一个人的隐私都将不存。” 但实际上,美国对于社交媒体的监管法规和审查力度和欧洲相比始终没有那么严格。 受到硅谷科技公司全球化的影响,欧盟国家内的科技服务基本被美国科技公司垄断,无论是社交媒体 Facebook 、Instagram 还是打车应用 Uber 等,这些才是欧盟居民常用的服务。 目前,欧洲并没有大型的互联网公司,这样让保护数据隐私的法规可以比较容易推进和立法。同时由于自身法律体系的完善和注重人权等特点,欧盟一直在维护用户权利上做的更早,更有标杆性。 严苛的 GDPR 草案在 2012 年公布后收到超过 4400 份修正意见,数量之多为欧盟立法修正案中所罕见,而其中大部分修正意见来自于美国互联网企业。光是讨论这些修正意见就花费了 4 年的时间,但最终 GDPR 还是以 640 多票同意,10 票反对获得了通过。 而在美国,硅谷的科技公司每年在国会中花费大量的游说资金来确保不会受到严苛的监管。 2015 年美国媒体统计,美国科技企业每年在游说上的支出高达 26 亿美元,甚至超过了美国国会每年的预算(众议院 12 亿美元、参议院 8.6 亿美元)。而大企业进行游说的支出回报比甚至高达 220 倍。 其中,亚马逊和 Google 的支出最多。尤其是在特朗普上台之后,科技公司为了拉近和白宫在政策上的分歧,游说花费每年都会突破新高。 投行美银美林的报告显示:在美国,科技股是目前受监管最轻的一个行业板块,仅面临着 2.7 万条监管条例,而相比之下制造业的监管条例有 21.5 万条,金融行业也有 12.8 万条。 但现在,这个情况开始发生变化。 GDPR 完全从用户的角度发出制定的内容获得了美国民权组织的广泛好评。越来越多的美国媒体开始讨论 GDPR 这类严格的条例是否应该引入美国。 非盈利组织民主与技术中心的杰夫切斯特接受采访的时候表示,“倒计时正在开始,我们将看到国会因为压力而最终采取行动“,他认为扎克伯格的听证会是帮助公众来理解用户隐私问题的重要门口。大众的愤怒正在积累,现在正是美国互联网隐私战争的开始,而不是结束。 而硅谷风投公司 True Ventures 的合伙人奥姆马利克则表示,他非常肯定硅谷将遭到监管的冲击。“甚至这一切将由亚马逊、Google 和 Facebook 来推动,这并不令人意外,立法将可以防止规模较小的竞争对手收集数据,来获得商业上的优势。” 但华盛顿消费者权益保护组织 Public Knowledge 的总裁 Gene Kimmelman 则提出反对意见,他认为即使有强烈的两党共识,但立法行动是一个大问题,在这种环境下立法将非常困难。他预测可能需要几年时间美国才能推出和 GDPR 一样严苛的立法。 与此同时,多个其它国家也开始立法限制数据流出国境,中国和俄罗斯都是先行者,但侧重点和 GDPR 差别比较大。在中国,苹果公司被要求将 iCloud 用户数据留在中国,以便于国营公司去管理这些数据。 俄罗斯则在 2014 年推出了网络信息管理的法律修正案。修正案规定,外国通讯服务、搜索引擎和社交网站必须将俄罗斯用户的个人数据存储在俄罗斯境内,互联网服务供应商也必须在政府进行登记。 去年 4 月初,聊天通信软件 Zello 就因为缺乏登记资料被封锁了。此后,Line、黑莓 BlackBerry Messenger 以及聊天软件 vChat 也相继被封。 严格保护数据可以保护用户,但它也很可能助长垄断 从互联网诞生之后很长一段时间,互联网的数据监管其实主要靠科技公司自己。 当时,立法仅仅提供了一个模糊的保护用户数据的概念,但没有清晰的具体要求。互联网公司们一步一步来修订这《用户协议》,尝试从用户信息中挖掘出商机,同时尽可能地避免法律责任。 通过《用户协议》, 互联网公司一步一步让用户允许公开自己更多的数据,从而分析用户的喜好,利用算法在信息流中针对性的推荐用户喜欢的内容。 在这个过程中,先行者 Facebook 一次次道歉,一次次被原谅,而全球的互联网公司都效仿着它的做法。这个具体的过程,《好奇心日报》在上周的报道中有详细回顾。 现在问题终于爆发了,而互联网巨头们的财务数据将会受到影响。 “烟草行业(1992年)、金融行业(2010年)和生物技术行业(2015年)都已经证明,监管浪潮会带来投资低下的结果。”美银美林的首席投资策略师迈克尔·哈特奈特(Michael Hartnett)发布的一份研究报告中写道。他在报告中列出了一系列理由,说明他为何认为应在今年减持科技股,而预计将有的监管压力加大是其中第十条,也是最后一条。 报告指出,美国和欧盟各国即将实施的监管措施,比如说提高在线销售税等手段,可能会导致科技公司遭受大约 4% 的营收损失。 严格的个人数据保护所带来的高额成本,复杂的数据使用授权(尤其是跨企业数据共享)和政府过度监管的风险,会让企业的信息资产管理的运营成本显著增加。 同时欧盟、中国、俄罗斯等地的数据法案都根据用户所在地区管辖数据,也会进一步改变互联网公司全球化的生意。 根据 Ovum 公司提供的调查报告显示,52% 的科技公司管理者预计他们会因为违规行为而面临罚款。而管理咨询公司奥利弗·怀曼(Oliver Wyman)报告称,欧盟在第一年可能会收到高达 60 亿美元的罚款金额。 巨头们会付出代价,但它们的地位反倒可能更稳固了。 今天所有主要互联网服务的快速扩张基本都可以追溯到收集更多信息、打破隐私边界的行为上,例如扫描通讯录、拿聊天记录和邮箱的信息打广告、和其它公司交换用户数据、利用用户协议让用户“自愿”交出越来越多的数据。 当这些行为陆续被监管起来之后,用户的数据是会更安全,但这也意味着新公司越来越难拿到数据。与此同时,今天的巨头们已经拿到的数据、建立起来的对我们每个人的分析都还在。同时它们也有更多利润在应对数据监管所增加的成本。 这些大公司的收益会受到影响,但它们目前已经非常垄断的地位也将变得更加难以挑战了。 同样的事情,在银行、保险、能源、汽车等行业都已经发生过。 数据隐私被保护起来,但数据使用的其它负面影响并没有被 GDPR 所解决 时政媒体 Vox 称,GDPR 更深层次的意义是,这个法案将广泛地解决全球各个行业必须面对的用户数据问题,还包括依靠数据来增强控制的政府和政治机构。 在互联网出现之前,政府监管能够做到的事情是极其有限的,政府很难做到大规模地掌握公民的个人数据,有的只是姓名、住址这类必须登记的简单信息。 而现在,随着人们的生活、信息都出现在互联网上,监管的范围也一步步扩展了。 在印度总理纳兰德拉莫迪的领导下,印度正在从公民那里收集大量敏感数据,包括使用生物识别设备追踪公共部门员工的工作表现。而中国也在正在积累大量有关其公民的数据,包括面部数据,公共场合的行动录像等等信息,最终依靠这些数据建立“ 社会信用 ” 排名。 而美国的棱镜事件也让公民意识到政府正在通过科技公司侵犯个人数据隐私,EFF 等民权机构不断呼吁为隐私信息进行立法保护。 立法会越来越多,但对政府权力的限制,你不能太指望。 与此同时,还有技术对人行为的影响。 计算机科学家亚隆·兰尼尔(Jaron Lanier)在这个月进行的 TED 大会上总结了目前社交网络对于整个社会的问题。 兰尼尔引述 1950 年代计算机科学家 Norbert Wiener 探讨了一种可能:一个全球的计算机系统,人们每天随身带着设备,设备根据人们的行为给予反馈,这样整个人类的行为都会被系统改造。这样的社会实在太疯狂了,没法生存下去。 兰尼尔说 Wiener 当时不太担心这个问题,因为他觉得技术上难以实现,只能是一个思想实验。现场一片笑声,如今这样的设备人人都有。 是的,移动互联网的便捷让人们将太多的生活,想法和信息都放在了网络上了。互联网公司通过算法分析数据来让你花更多的时间在平台上,这样才会看更多广告。 当计算机变得越加聪明、算法更加精准,所有的设计、所有的内容,就为了让你在小屏幕上多留一分钟而存在。这些刺激很有效。就像心理学上经典的巴普洛夫案例,如果每次在给狗送食物前摇铃铛,久而久之,一摇铃铛,狗就会开始分泌唾液,铃铛成了条件“刺激”。社交媒体在某种程度上也成了人类的某种“象征性刺激。” 技术不但让每个人花更多时间在网上,还鼓励每个人发布可以帮助消耗更多时间的内容,为平台带来更多广告收入。与此同时,并不是我们的一切行为都可以被数据量化。但在精准广告驱动的互联网产品里,不能数据化的信息就不存在。 在这样的机制下,获得更多传播的信息总是那些可以为平台带来收入的或者掌权者想要传递的信息,而不一定是对受众有帮助的。 保护数据很重要,GDPR 有望限制大公司对数据的滥用。但数据带来的问题还没有结束。 题图来源:sabemos.es
    资讯
    2018年04月18日
  • 资讯
    会展服务公司Freeman 战略并购Info Salons,全球业务版图再扩张 北京4月18日讯 今天(美国当地时间4月17日)Freeman正式宣布全资并购会展科技服务商Info Salons。Info Salons是业内领先的会展数据库管理和观众登记服务商。此次并购,得以将Info Salons久负盛名的科技服务能力整合到其全面的会展服务解决方案中去,进一步扩张其全球业务版图。 Freeman首席数字官Richard Maranville先生说:“我们一直试图简化活动和展会的策划流程,同时持续投资数字化科技。我们一系列的努力是为了帮助活动主办方们提升他们的核心竞争力,使他们能够紧跟行业趋势和日星月异的客户需求。这与我们之前整合并发布的‘Blueprint’场馆平面图管理解决方案的目的是一致的,也是我们收购Info Salons背后主要的推动因素。”他认为:“通过Info Salons核心能力与Freeman现有的会展服务方案的整合,我们将更有能力帮助我们的客户从数据中获得更多的信息和更充分的理解。 这次Freeman与Info Salons整合后的会展管理整体解决方案,将直戳现有会展策划流程中的痛点。 Info Salons在行业中近30年在线及现场登记注册、观众数据库管理和销售线索跟踪的成功经验正好填补了Freeman在相应活动流程中的空白。接下来,结合Info Salons现有产品的相应开发和应用的一整套移动和数字化解决方案将非常令人期待。 Info Salons集团首席执行官Jo-Anne Kelleway女士表示:“在Info Salons,我们一直以我们的客户为核心,为主办方、展商和观众提供最前沿、最个性化的服务而感到自豪。在加入Freeman这个大家庭后,我们希望将产品全面融入Freeman的数字化解决方案中,以此能够更好地服务我们的客户。客户和员工优先的核心价值和Freeman的价值观不谋而合,相信这次的并购一定会圆满成功。” 现在Info Salons已经成为Freeman的重要组成部分,全球所有的客户都有机会运用Freeman全方位的数字化解决方案。尤其是原先Info Salons在亚太区和中东地区的合作伙伴,现在也可以了解和接触到更多Freeman的资源以及数字化活动解决方案。他们还可以借助Freeman 90年来在活动和品牌方面的成功经验,更好地提升参展商和观众之间的互动及整体活动体验。 “当提到创造无与伦比的品牌体验时,我们讨论得不光是参展商和观众,更是展会主办方和会议策划者。主办方对物流考虑得少一些,他们就有更多的精力专注到为观众创造更多的互动和精彩活动体验。”Freeman的首席执行官Bob Priest-Heck说道。 关于Freeman: Freeman是世界先进的品牌体验公司,旨在帮助客户设计、策划,并为其最重要的服务人群提供沉浸式的体验。 Freeman通过包含策划、创意、物流、数字化产品和会展现场科技应用等综合解决方案,来提升会展活动中的互动体验和业务方面的增长。Freeman历经90年持续保持行业优质服务商称号的重要原因,在于其独到的合作文化、专业知识、全球视角和具有个性化的解决方案。Freeman是一家家族企业,在全球拥有90个地区设有办公室,7000多名员工,其中2000名员工在美国以外的国家和地区就职。(袁梓)
    资讯
    2018年04月18日
  • 资讯
    首发:Adecco集团今天宣布了收购GENERAL ASSEMBLY(职业教育与技能培训),价格为3.35亿欧元 关于本次收购:GENERAL ASSEMBLY :是一家职业教育与数字技能培训平台。https://generalassemb.ly/ 专家评论: · 帮助组织利用学习和学习技术来提高绩效。 这确实是一个非常有趣的举动 · 进一步证明雇主和员工服务机构如何看待人才和技能发展的演变。   世界领先的人力资源解决方案合作伙伴Adecco集团今天宣布了收购GENERAL ASSEMBLY的最终协议,该GENERAL ASSEMBLY是教育和职业转型的先驱,提供21世纪高要求的数字技能加速学习课程。此次收购将使Adecco集团成为快速成长的上/重新技术领域的领导者,补充现有解决方案,并在人才发展和职业转型以及专业人员配置和解决方案方面形成重要的协同效应。企业总价值为4.125亿美元(3.35亿欧元),该交易预计在第三个全年拥有EVA。 Adecco集团首席执行官Alain Dehaze评论道:“我们的客户正在寻找合作伙伴,以改善21世纪稀缺技能的使用,并帮助推动劳动力转型。对数字技能的需求不断增长,但供应仍然受到限制。这对于重新培养技能型员工至关重要,全球有多达3.75亿名员工需要在2030年之前转型为新职位[1]。通过在集团现有人才发展,职业转型和专业人员配置解决方案的同时提供GENERAL ASSEMBLY服务,我们将能够更好地满足这些客户的需求,加强对最需要技能的获取和提供,我们期待与GENERAL ASSEMBLY团队合作,共同构建一个充满活力和独特的业务。“ GENERAL ASSEMBLY是为个人和企业提供动态数字技能培训的全球领先企业。 该公司成立于2011年,在编码,数据科学,用户体验设计和数字营销等业务关键领域提供以雇主为重点,从业人员授课的技术技能培训和开发。其全职沉浸式和兼职课程由专业教师通过20个校区的国际网络,在企业客户站点,在线或通过混合模式提供。其屡获殊荣的课程证明在提供特定技能和加强职业道路方面非常有效,与在线培训相比,实现了更高的参与率和完成率。 GENERAL ASSEMBLY有机收入增长的记录良好,三年复合增长率达到30%。2017年的收入约为1亿美元,公司2018年的订单积压严重。GENERAL ASSEMBLY的业务模式具有高度的可扩展性,通过全渠道方式(课堂,在线和混合)提供节目内容。进入Adecco集团的10多万个企业客户,全球基础设施,数据和全面的劳动力市场知识将进一步增强GENERAL ASSEMBLY强大的独立增长潜力,并且已经确定了具体的机会。   Adecco集团目前的解决方案组合具有显着的协同效应。特别是,利用GENERAL ASSEMBLY的补充培训服务来提升Lee Hecht Harrison领先的职业转型和人才开发解决方案的价值主张,将进一步拓宽集团的员工转型能力。通过帮助企业提升现有人才,并将他们转化为新技术支持的角色,客户可以降低因技术快速变化而造成员工队伍中断的财务和个人成本。在专业人员配置和解决方案中,GENERAL ASSEMBLY的“人才管道即服务”(TPaaS)模型具有更大的潜力。TPaaS来源,培训,并为企业提供技术工人,使雇主能够弥合合格人才的巨大而且经常存在的差距。作为Adecco集团提供的广泛的培训和人力资源解决方案的一部分,TPaaS可以为全球客户创造高技能人才库。 收购GENERAL ASSEMBLY强化了Adecco集团战略议程的转型和创新支柱(详见2017年年报),并符合本集团进军高增长,高利润率相邻市场的战略。随着本集团转型其核心业务并拓宽其解决方案组合,这将加速其结构性收入增长并提高利润率,同时继续提供强劲的现金流,这都支持其实现领先的股东回报率的承诺。 GENERAL ASSEMBLY将继续在Adecco集团内由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Jake Schwartz及其团队领导下作为一个独立部门运作,向Adecco集团执行委员会成员Sergio Picarelli汇报。 “GENERAL ASSEMBLY始终致力于在教育与就业之间架起桥梁 - 这使得我们可以扩展到20个校区,50,000名校友和300多名财富500强客户。随着我们与雇主的合作不断增加,我们也需要连接是人力资本世界的更深层次的方式,这就是为什么我们对这种伙伴关系带来的转型机会感到如此激动,“GENERAL ASSEMBLY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杰克施瓦茨说。“我们选择了Adecco集团,因为它为企业客户提供了众多的战略机遇,解决了普遍存在的数字技能差距,并将我们的产品与构成Adecco集团网络的世界级品牌相匹配。” 交易的细节 根据该协议的条款,GENERAL ASSEMBLY的企业价值达4.125亿美元(3.35亿欧元)。2018年,GENERAL ASSEMBLY有望实现强劲的两位数有机收入增长。GENERAL ASSEMBLY目前处于高增长投资阶段,因此预计将适度摊薄至2018年集团盈利,其影响已纳入本集团当前有关计划战略投资的指导意见之内。从2019年起,GENERAL ASSEMBLY预计将微薄地增加收入。中期GENERAL ASSEMBLY的EBITA利润率预计将远高于集团的平均水平。此次收购预计在三年内实现EVA积极性,符合集团的并购标准,并将为股东创造长期价值。 该交易将由本集团现有融资资源提供资金,并受限于惯例成交条件,包括若干监管批准。预计将在2018年第二季度结束。 并购和资产负债表更新 2018年初GENERAL ASSEMBLY和Vettery的收购继续了Adecco集团的战略发展,符合2017年9月资本市场日所确定的优先事项。结合Adia和YOSS的有机发展,2017年,Adecco集团的解决方案组合已扩展到包括在线人员配置,自由职业者,数字永久招聘和上/重新技能的领先平台。现在的焦点将集中在这些收购和投资的成功整合和加速上,因此本集团预计2018年期间不会进一步实现重大并购。 本集团资产负债表依然强劲。除去2017年底的一次性净债务/ EBITDA为0.8倍或大约1.1倍,包括收购GENERAL ASSEMBLY和GENERAL ASSEMBLY。集团宣布以2017年第四季度和2017财年业绩回购1.5亿欧元股票。由于集团自由现金流的季节性(通常在二季度较为强劲)以及与2018年上半年股息和并购相关的资金流出,预计2018年第四季度和2019年初将回购股份。  
    资讯
    2018年04月1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