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物
    专访Dropbox创始人Drew Houston:工程师出身14岁兼职写代码 Drew Houston 在 2007 年创办了 Dropbox,一款帮助用户在各个平台之间无缝同步文档的工具,当时云概念方兴未艾,虽然云端存储服务很多,但主打多平台同步功能的产品还属空白市场,Drew Houston 的 Dropbox 推向市场后迅速走红,beta 版就有 7 万多用户,截止 2016 年 3 月,用户数已突破 5 亿人。 上周 Dropbox 创始人接受了《纽约时报》记者 Adam Bryant 的专访,娓娓道来自己的创业经历。 Houston 在刚记事起家里就有一台儿童电脑,父亲是自己的编程启蒙老师,教自己如何用 Basic 写代码,自那以后,就开始编程的奇妙旅程。 和众多小朋友一样,Houston 小时候也喜欢玩游戏,在他 11 岁的时候就决心把游戏开发当做自己的毕生事业了。那时 Houston 的乐趣就是探究这些游戏的原理,看看游戏都是怎么运行的,也会想办法找到游戏的源码,弄懂之后按照自己想的玩法修改源码重新编译。 Houston 出身于工程师家庭。父亲是电脑工程师,母亲是自己中学的图书馆管理员,每次考试,母亲提前半小时就能知道自己所有科目的分数,以至于中学时候的 Houston 经常在考试之后逛图书馆,只要看看母亲的脸色,就知道自己啥成绩,也就能预计放学回家后将会是啥心情。 在 14 岁的时候,Houston 是一款游戏的内测用户,这款游戏开发进度奇慢无比,Houston 终于等不耐烦了,他就在家用各种方法研究这款游戏,把挖到的各种 bug 收集起来,并提出修补的方法,之后便用邮件反馈给开发团队。没多久游戏开发团队就被惊讶到了,邀请 Houston 远程和他们一起工作,「太棒了!你希望和我们一起工作吗?」,Houston 马上回复说,「能不能让我爸代我填工作文件,毕竟我才 14 岁」,游戏开发团队惊呆了,回复「我们不在乎。」之后,14 岁的 Houston 就成了游戏开发团队的一员。 高中毕业后,Houston 选择了著名工科学府麻省理工,作为 14 岁就开始为公司写代码的程序员,Houston 一来到大学,创业念头便开始萌芽。大学期间的 Houston 着重培养自己的管理能力,他是学校的社团会长,从中学到了相当多的领导力经验,比如只有 12000 美元预算的情况下,怎么激励 35 名志愿者把活动组织起来。期间所要考虑的问题非常宽泛。比如到底要成为怎样的团体,需要那些人,比如需要形成怎样的团队文化,需要找吸纳怎样的团队成员,这些问题也是开公司时候所要考虑的。 对于自己的领导风格,Houston 表示自己性格受到了父母双方的影响。母亲更有创业精神,而父亲这边则全是工程师。Houston 表示父亲是个很温和的人,所以自己性格中也带有某种程度上的平和与随性,Houston 认为这对自己帮助很大,创业是个疯狂的过程,无时无刻都要保持理性,这都需要强大的心理适应能力,当然有优势就有劣势,自己从来都不是慷慨激昂的那种领导风格。 在团队文化的构建上,Houston 认为,公司文化在一开始是创始人性格的平均,很难人为改变,但是后来 Houston 决心打造公司独特的团队文化。 公司文化的核心就是让团队在很长时间内都能自我新陈代谢,追求卓越,而不要像有些公司那样,当公司规模不断扩张,管理失衡,开始走下坡路。 Houston 表示自己运用的是工程师思路来处理此问题,「对于不希望发生的结果,其反面是什么?我们想到了五种,信任的力量,打磨细节,志存高远,『我们』而非『我』。」 在招聘上,Houston 依然体现出自己的工程师特质,Houston 欣赏那些对技术专注而沉迷的人,他们不断设法把事情做到更好,明白「伟大」和「将就」的差异在哪里。 「我在面试的时候会问他们,你过去一年学到了什么,如果你有机会和 10 年前的自己面对面谈谈,你会谈些什么,你最大的收获是什么?」 Houston 在 2013 年曾经在 MIT 给毕业生做过演讲,正如他在演讲中提到的,他对于大学新人有三点建议,一个是找到属于自己的网球,找到合适的圈子,记住 30000 这个数字。 找到自己的网球,指的是寻找自己的热情所在,就像家里喜欢网球的小狗,总也玩不厌,完全沉醉其中,无论你把网球扔多远,狗狗都能把它找回来。 其次是圈子,所谓你的能力就是你最亲密 5 个朋友的能力平均,所以要解结交有实力的人,然自己处于能发挥自己最大潜力的环境氛围中。最后是 30000,Houston 在 10 年前也就是 24 岁时读到的这个数字,绝大多数人的一生只有 30000 个小时,所以要珍惜时间,每天都是生命的三万分之一。   来源:创见 作者:IMYG 链接:http://tech2ipo.com/10030453
    人物
    2016年06月07日
  • 人物
    LinkedIn 股价暴跌 48%之后,CEO Jeff Weiner 对员工说了什么? 上周 LinkedIn 的股价暴跌,甚至连其 CFO 都承认对这种下滑的趋势 “相当吃惊”。 这家针对专业人员的社交网络一天之内市值暴跌 48%,市场价值缩水 100 亿美元。 在上周的全员大会上,LinkedIn 的 CEO Jeff Weiner 安慰员工,并提醒他们当前的任务是如何渡过难关,并制定了全新的计划。 Weiner 说: “我们的公司依旧是之前的公司,我依旧是之前的那个 CEO,你们依旧是之前的同一个团队。最重要的是,我们有相同的使命、愿景和尽我们所能创造经济机会的目标。所有的一切都不曾改变,丝毫没有改变。” 但是,让 Weiner 激动的是,世界经济论坛报告显示到 2020年 新兴技术将替代 500 万份工作。报告指出,创新脚步还在不断地加快,远远超过未来培养人才的步伐。 Weiner 笑着说:“这是不是听起来很熟悉?我们应该对此很熟悉,因为这是我们多年来的共识。” Weiner 相信 LinkedIn 将会以帮助人们跟紧创新的步伐为己任,并暗示了公司的一个新的全面计划。LinkedIn 放出了会议视频,但是将新计划之后的内容剪掉了,Weiner 说如果公司执行这个计划,“我们就不用为市值担心了。” LinkedIn 对该计划如此保密,那我们只能拭目以待了。 本文编译自:businessinsider.com,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36kr.com/p/5043236.html
    人物
    2016年02月14日
  • 人物
    领英中国版发布:工作重于个人,关系重于聊天——这就是领英中国版和国际版的区别 开篇先说明这个不是赤兔~是领英中国版本,linkedin 总部开发的 以下内容为转载Pingwest 哥们的文章: 今天打开 iOS App Store,发现首页照例又换了新一波推荐应用。 一个如扎眼般醒目的 Logo 吸引了我。这不是领英(LinkedIn)么,可是怎么打上了一条绿色的“New”标签? 况且我系统语言用的是英文按理来说只要应用有英文名,都应该显示英文的。 点进去一看,发现原来这就是传说中的 iOS 领英中国版。 当然,应用的用户数据和全球版并不是割裂的,用户依然可以在领英中国版里和自己过去在 LinkedIn 上的社交关系进行互动。根据该应用的介绍,领英 LinkedIn 现在在全球共有超过 4 亿用户。 应用版本显示为 1.0,发布日期是两天前的 12 月 2 日,可能因为没有上首页推荐,我到今天才发现这款新的软件。 这款领英中国版的开发者(应用发布账号)是“LinkedIn Corporation”,包括 LinkedIn、Pulse、SlideShare 等 LinkedIn 旗下应用都是这个开发者发布的;而领英中国自己开发的职场社交产品“赤兔”的发布者则是“北京领英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那么最重要的问题是:领英中国版的 iOS App 跟 LinkedIn 全球版 iOS App 之间有区别吗?因为如果没有的话,为什么要单独推出一个应用呢? 区别就在底部工具栏这里: 总的来说,工作比个人重要,关系网比聊天重要;搜索嘛,不是很重要。   只是开个玩笑。不过既然是功能相同的应用,在底部工具栏进行这种比较重要的调整,相信在领英团队看来是有其考虑的。 领英中国方面发言人对PingWest品玩透露,将在随后几天集中对中国版,以及它和全球版之间的差别进行解读。我们将在获得回复后更新更多资料。   原文地址:http://www.pingwest.com/linkedin-chinese-ios/  作者: 光谱    
    人物
    2015年12月05日
  • 人物
    Townsquared融资530万美金,垂直领域的Nextdoor,专注于小企业邻里 专注于中小企业的社区社交软件 Townsquared 融资 530 万美金,投资方为 Floodgate 和 August Capital,昨天 IOS 版本正式上线。   Townsquared 想要做垂直领域的 Nextdoor,帮助社区周边的小企业,实现资源共享,尤其是实时的安全警报,与 Nextdoor 一样,Townsquared 需要验证用户的住址和商铺信息,以保证社区的安全。   这样即便不在一条街上的商铺老板们也可以互相结识,交换意见,与分享建议,邻里之间互相帮助,以减少犯罪偷盗事情的发生;在资源共享板块,人们还可以寻求许可授权,或者是寻找贷款和资金。   在国外邻里之间的互动是非常多的,物业经常会组织一些线下的活动,帮助邻里之间增进感情,所以在这样的背景下,做一个邻里社交软件,是很容易在线上获取用户的。   不过 Townsquared 想从 B 端用户入手,创始人Rohit Prakash认为,企业和普通居民的关注点是完全不同的,企业更关注自己的领域,以及同领域的人有没有更好的经验分享。这种做法其实会优化两点效率:一是上游供应链,二是供应链金融;再者,商户越多的获取居民购买信息,就越能提高销售效率。   Floodgate 之所以选择投 Townsquared,是因为投资人认为小企业不仅能够影响社区的生活,同时也能影响到 GDP。   来源:36氪,作者:董雨晴 出处:http://36kr.com/p/5039864.html
    人物
    2015年11月20日
  • 人物
    特邀专栏:张溪梦谈数据分析如何破解SaaS企业客户留存难题? 每个人都感受到了今年是中国企业级服务SaaS元年。无论是融资额、用户增长、销售市场,SaaS服务从来没有象今天一样火热。 但是众多SaaS服务厂商都在面临同一道难题,如何保持客户终身价值与客户获取成本的最佳平衡。 2015年11月2日,易观智库发布的《中国企业级SaaS市场年度综合报告2015》中,亦表示这是企业级SaaS市场发展有三大难点之一。 怎么破解? 在SaaS企业客户中,客户留存度几乎成为每个SaaS公司的核心分析指标。 许多的企业服务公司都在快速地引入和扩展自己的客户成功、延展销售团队或者客户关系管理团队,积极服务于现有的企业级客户,从而减低客户流失率,增加客户黏度。 一、衡量客户成功的核心目标是客户留存度 客户成功经理以及客服人员最主要的任务之一,就是用数据分析,追踪客户是如何使用产品,从而提高客户留存率。 世界上知名的SaaS企业,比如Salesforce, LinkedIn, Box以及Workday等都紧密地追踪新开账户、以及持续衡量现有客户对产品的使用。 这种近乎痴迷地、持续追踪用户各种使用行为、监测对现有及各种新产品功能的使用频率和各种模块细节使用情况,核心目的主要有三个: 1. 衡量客户忠诚度,减低潜在流失率。 2. 预测客户复购率、增加潜在增购可能性。 3. 增强产品设计体验和使用流畅度,提高客户体验,减低产品摩擦。 注意是减低潜在流失率、潜增加在增购可能性,而不是流失率、增购可能性,为什么要强调潜在? 因为有数据分析。数据分析可以使得客户成功经理或销售经理,在客户流失苗头出现之前,就能及时采取行动,阻止客户流失,把潜在的可能性消灭在摇篮里。 为什么数据分析能做到? 因为数据分析能够提供给所有的客户成功经理或销售经理非常详尽的客户分析记录,以详细理解客户的使用行为,从而预测并降低客户流失的风险。 如,当一个客户对新产品功能使用率非常低,客户成功经理、销售经理需要迅速地联系客户,了解用户为什么很少使用或者停止使用。 如果分析结果显示,客户已经停止使用产品的核心功能,这种数据分析结果往往是客户无法从产品中直接获得价值,长远讲,客户会停止使用这个产品,最终造成了营收减低。 二、SaaS客户成功分析的核心指标 客户健康度:根据每一个客户的使用情况给出预警 什么是客户健康度? 可以理解为用户使用SaaS软件各种产品特性的行为数据的一种集合,这个指标涉及到客户使用产品频次、广度和深度,是客户是否会留存的核心指针。 即客户是否会留存就看客户健康度高不高。 在销售的时候就应该考虑到续约问题。 前瞻性的续约需要在续约谈判前获得客户使用数据和健康状况的报告。 当客户还在使用周期内,就应该分析其使用状况及流失风险,从而可以在早期就能发现风险,并采取行动挽留他们。 但现在很多SaaS企业的客户关系管理指标,还很原始粗暴,仍按下一次用户续费日期-----合同到期日期进行。 也就是当距离客户续约之前的若干周/若干月,客户成功经理、销售经理等才会去联系客户询问和接洽续约。 这种做法在SaaS领域越来越遭到摒弃。 因为这种“交易”型客户关系管理,已经越来越不适应当代客户关系管理系统。在续约之前才发现客户已经很少或不使用产品,他们续约可能性基本已经减低为零。 所以越快发现客户存在风险,你就越很快做出反应,来提升客户健康状况。 数据分析可以提供这种结果, 哪些客户存在流失风险,以及哪些客户有拓展机会。 精确评分系统的核心是以用户的行为和使用数据展开,进而结合商业直觉对用户的潜在续约率进行判断。 如何使用健康度这个指标? 1. 积极应对高危账户 好的客户关系管理要利用数据分析,找到用户使用中问题的根源,优化问题解决方案。 有效的客户成功分析系统能够让你把资源分配到最需要的地方,提供及时的服务,发现服务模式和趋势。 有效的商业服务不是去扮演救火员,而是提供有战略意义的反馈。 这里核心的衡量标准就是要紧密追踪客户对产品各种功能的使用度,从而了解客户的痛点和使用特点,有针对性的制定培训和客户关怀策略。 2. 持续指导每个用户,并且进行培训: 入门培训并不是一个一次性的项目,而是长期持续的过程。 有效的培训需要一个系统性的方法,在产品使用周期内,持续指导关键客户。 培训时需要考虑到不同技能等级客户,最佳策略是,在培训过程中,找到并消除不同客户间的差距,最终提高所有客户的能力。 然而并不是所有的客户都需要培训,企业需要用数据分析的手段来了解每一个客户的使用情况,从而判断哪个客户需要培训,哪个客户不需要培训。这样才能最优化的调整客户指导的策略,有效的利用内部销售和客户成功各部门的时间和资源。 但是通常,每个销售经理和客户成功经理手中通常掌握了几百、甚至几千名客户,怎么可能了解每个客户使用情况。 最近国内兴起了一种从硅谷传过来的,针对客户成功的精益化运营分析工具,如GrowingIO等,可以提供接近事实追踪网站或APP内的产品使用行为,从而直接预测每个客户健康度,以监控潜在流失可能性。 客户温度:衡量客户的使用温度,扩大收入 什么是“客户温度”? 可以理解为用户使用SaaS产品各种产品特性的行为数据,那些能够预测其进行复购,增购、或者追加销售的指针。 这个指标涉及到客户使用产品中货币化组件的可能性。也就是Monetization(货币化),是客户是否会增加购买的核心指针。 找到扩大收入机会的核心是:在不增加客户获取成本的情况下如何增加营业额 要想使得占领——扩张策略生效,需要有一个有预测力前瞻性的方法从当前用户基础上扩大收入。 投资回报率数据可以作为扩大服务范围的基础。但要想持续得找到收入增长的机遇同时满足客户需求,大规模重复的人力工作貌似是必不可少的。 比如说给每一个客户打电话询问他们是否需要新的产品和增值服务。 但是这种地推和穷举的方法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和时间去管理,这是一个成本很高,转化率很低的方式。最终导致的是获取和维护客户关系的成本大大提高,但是销售额却没有太多的提振。 而且现实是,销售人员和客户成功经理们都直接管理几十个甚至几百个客户,没有人能够在同一时间之内关注如此多的用户。 这就要求我们能够随时随刻地判断每一个现有客户的增购,和重复购买的可能性。最简单的方法就是利用所有用户的使用行为,找到当天,当周,当月优先级最高的客户予以关注。 上文提到的新一代数据分析工具,就可以通过对用户在SaaS云服务网页或者App端各种产品细节的使用和互动,特别是针对客户消耗和付费功能等的各种使用信号的分析,来对所有使用中的客户进行排序和调优。找到超级活跃客户,也就是“高温度”客户。从而为客户成功经理以及销售人员提供最新的客户动态,让企业内的客户支持部门,有针对性地对活跃度和重复购买率高的用户及时跟进。 发现和发展值得信任的推广大使 满意的客户常常会变成热情的产品推广者。他们的使用经历、成功故事和推荐非常有说服力和吸引力。 因此为了增加他们的人数和有效得利用他们的声音,需要发展一套方法来识别、发展和管理这些客户或者推广大使。 因此客户成功的数据化管理就越发的重要,通过通过客户成功分析及时找到这些忠实的粉丝,就等于找到下一次营销的机会。       关于GrowingIO GrowingIO致力于卓越易用的数据分析工具,如果你是以下三种人,请立即关注我们,申请试用: 一、你是数据工程师,却在“不务正业”地搭建BI、配置GA代码。→点击阅读原文申请试用,立刻减少无效加班; 二、你是产品经理,却不知道如何分解KPI。→点击阅读原文申请试用,三步就能洞悉留存曲线、精确识别用户行为; 三、你是业务负责人,苦于收入增长乏力。→点击阅读原文申请试用,让我们告诉你怎样就能让客户高效下单; 加入GrowingIO我们相信有才能的人是一切的根本,我们对人才极度渴望,我们欢迎前端开发工程师、后端开发工程师、大数据工程师、机器学习工程师、数据分析师等各类有才华的人员加入我们。 请登录   https://growingio.com/joinus 或发送简历至  talent@growingio.com。 本文系GrowingIO  张溪梦  原创,转载请注明来自微信号GrowingIO. 张溪梦曾经一手创办了Linkedin 的数据分析部门,相当牛!
    人物
    2015年11月08日
  • 人物
    背景审查公司Checkr B轮融资3000万美元,由Y Combinator领投 去年十月时曾报道,Checkr 获得 900 万美元的 A 轮融资。最近,有消息称,Checkr 获得 B 轮融资 3000 万美元,由 Y Combinator 领投,估值 2.5 亿美元。   Checkr 是一家提供背景审查服务公司。传统的背景审查包括社会安全码、信用记录、政治背景、犯罪记录等,Checkr 同样使用和审查这些数据,但操作更加简单,只需输入姓名即可审查其背景。同时提供 API 链接到企业内部,简化入职流程中的审查环节,而像 Workable 和 Zenefits 等 HR 管理工具也能通过 API 接入 Checkr。   和 Uber、Instacart 以及 Handy 相同,Checkr 也是按需经济发展的产物。企业员工入职审查是一个刚需,Checkr 能简化招聘流程、提高审查效率,帮助企业节省在审查环节花费的金钱和时间。   Checkr 的服务按人头收费,根据不同的层级,每次审查服务费为 25 到 35 美元,如果客户有定制化需求或要求更深入的审查,例如摩托车行驶、国际搜索记录以及药品检测等,Checkr 会额外收费。   有媒体表示: 背景审查市场不会消失,而是会持续很长时间,Checkr 把背景审查做得更简单、更低价。 但背景审查市场并非由 Checkr 一家独大,美国的 Goodhire 和 伦敦的 Onfido也提供了类似的功能。Checkr 本次融资将用于业务拓展和雇佣新员工。   在中国用互联网的方式搞背景审查?那可能除了公安机关,没几个人能搞到这些背景数据了。   来源:36氪 ,作者:Boyux
    人物
    2015年10月14日
  • 人物
    招聘网站 Hired 有了新掌门 Hired 管理层近期做了一些调整:公司总裁梅胡尔·帕特尔(Mehul Patel)已被晋升为首席执行官,而前任首席执行官、创始人马特·米基维兹(Matt Mickiewicz)则出任首席产品官。   帕特尔曾供职于 Lyft、甲骨文、CNET 和 Kaggle 等公司,两年前加盟 Hired。帕特尔告诉我,这其实并不是像一些人所认为的那种大规模调整。实际上,他透露管理层更迭计划已酝酿了很久,甚至在正式宣布之前,他本人就已承担了越来越多的管理责任。   帕特尔说:“这并不是一次重大调整。”那为什么要选在此时做出这种调整呢?他补充说,“种种迹象表明,这种模式是成功的,我们开发出了适销对路的产品。我们的业务增长正在提速,所以更换首席执行官似乎也是一个不错的时机。”   帕特尔其实在今年 7 月份便已成为 Hired 的首席执行官,只不过他对自己的晋升相对低调(我认为,对于任何一个之前看到过他 LinkedIn 主页 的人来说,他们其实已经知道帕特尔获得晋升。)   Hired 最近还任命了该公司历史上首位首席营销官——朱尼·哈姆(Juney Ham),此人是投资顾问创业公司 Upside 的联合创始人。   在业务增长方面,帕特尔表示 Hired 自 2012 年创建以来,年营收始终以两倍的同比速度增长,预计明年的营收将达到 1 亿美元。Hired 已经在 9 座城市投入全面运营,还在另外 4 座城市进行试运营。Hired 刚刚签了一份租赁合同,在旧金山的 Mid-Market 区租用了 2.5 万平方英尺的办公地。 Hired 的客户包括 Facebook、Twitch 和 Uber 等公司。此外,据帕特尔估计,Hired 工程团队 95%的人员都是由该公司自己招来的,作为一家以人才招聘为主的创业公司,这也是自然而然的事情。   Hired 表示,它会结合计算机算法和人为因素,以严格的程序对求职者进行筛选,所以雇主根本不必一份份地仔细查看厚厚几摞简历。接着,招聘企业会给求职者发来一封信,里面对他们将要获得的待遇做出细致描述,如果他们最终接受了这份工作,还将从 Hired 获得 2000 美元的奖励。   也许最为重要的是,求职者不用与试图填补某项岗位空白的招聘企业直接打交道,而是要与 Hired 人才顾问合作,他们会基于求职者的具体要求做出职业推荐。   Hired 最初专注于技术岗位,后来将业务范围扩大到销售领域。帕特尔表示,最终 Hired 可以被用于“营销人员、人力资源师、会计以及建筑师等——所有知识型员工应该都可以通过这种方式找到工作。”   Recruiting Startup Hired Has A New CEO There’s been a bit of a leadership shuffle at Hired: President Mehul Patel has been promoted to CEO, while the previous CEO, founder Matt Mickiewicz, has become chief product officer. Patel (who has also worked at Lyft, Oracle, CNET and Kaggle, and who joined Hired two years ago), told me this isn’t as big a deal as you might think. In fact, he said there was a longtime transition plan in place, and even before the official switch, he’d been taking on more and more business responsibilities. “It’s not a dramatic change,” he said. So why make the change now? “All the signs were this model is working and we have product market fit. The growth rate of the business is increasing, so it seemed like a good time to have the CEO transition.” Patel actually became CEO back in July, but the company has been relatively quiet about it (though I guess the promotion was apparent to anyone who looked at his LinkedIn page). The company recently hired its first CMO, too — Juney Ham, co-founder and investment advisor of startup Upside. On the growth front, Patel said Hired’s revenue has been tripling year-over-year since it was founded in 2012 and is projected to reach a $100 million annualized run rate next year. The service is fully launched in nine cities and in beta testing in another four. And the company it just signed a lease on a 25,000 square foot office in San Francisco’s Mid-Market neighborhood. Companies that have used Hired include Facebook, Twitch and Uber. Plus, naturally, Hired itself — Patel estimated that about 95 percent of the engineering team came in through the Hired service. Hired says it screens job candidates through a rigorous process combining algorithms and human curation, so employers don’t need to sift through a giant pile of résumés. Candidates are then wooed by the companies with “reverse cover letters,” they get transparency into compensation and they receive a $2,000 bonus from Hired if they accept a job. The service was initially focused on tech roles, but it has since expanded to sales jobs. Ultimately, Patel said Hired could be used “for marketers, for human resources, for accounts for architects — all knowledge workers should be able to find a job this way.”   来源:techcrunch  
    人物
    2015年09月20日
  • 人物
    印象笔记中国区总经理谷懿离职 [摘要]谷懿未透露离职去向,她称印象笔记中国注册用户已达到1500万。 印象笔记(Evernote)中国区总经理谷懿今日发微博称,将辞去印象笔记中国区总经理的职务,但她未透露去向。   谷懿在长微博中称,印象笔记中国注册用户已达到1500万,在中国的发展改变了硅谷对美国科技公司在中国只有失败教训的认知。   谷懿指出,印象笔记发展的四年里,中国创业公司从以前的抄袭美国,转变到现在每天都会有层出不穷的原创想法,对硅谷新一代创业公司提出了挑战。   今年7月,印象笔记创始人菲尔·利宾(Phil Libin)宣布辞去CEO职务,但将继续担任董事长,接替者为谷歌前高管克里斯·奥尼尔(Chris O'Neill)。   截至目前,印象笔记已经从风险投资人和私募股权投资人募集了2.9亿美元,据称其估值已经超过了10亿美元。为适应上市后的运营,该公司近期已经开始举行针对投资者的季度财报会议。   至于何时上市,利宾仍然是老一套说辞。利宾至少从2012年年中时就开始说,“可能在两年以后。”在利宾眼中,奥尼尔更适合带领公司上市。   据悉,印象笔记在全球193个国家拥有1.5亿独立用户,较六个月前的1亿用户有大幅增长。   以下为谷懿的长微博:   Move On   傍晚十点,看完微博上的几十封私信,回答完知乎上被问的几十条问题,转发给同事需要跟进的事项,突然想到,这是我最后有机会去作为印象笔记中国区总经理做这些事情。以后可能就只是保留狂热粉丝的身份了。过去的四年里,每天深夜刷微博刷印象笔记关键字的习惯,一下子真的不好改,人类不喜欢改变的本性在一件热爱的事情里尤其坚韧,但是,是时候,说再见,move on了。   想想从四年前的一穷二白,饭桌上提起印象笔记满桌子人的一无所知,到今天走到哪里,都有人说自己是大象的忠实粉丝。Evernote全球第二大市场,一千五百万注册用户(非安装量),每月节节上升的会员收入,这些在所有应用的通货膨胀数字里并不算大,但对于一个硅谷公司在中国的成绩来言,已属凤毛麟角的佼佼者。四年前,很多硅谷的同仁对于中国脑海里只有失败的经验教训,到今天,他们都因为Evernote重新认识,考虑,和执行中国的战略。   四年里,国内市场发生了巨大变化,从以前的把美国的模式抄到中国,到现在的每天层出不穷的原创想法。对于一家硅谷的公司,四年前,探讨的更多是哪些公司为什么退出;四年后,探讨的是该如何踏实地安营扎寨。面临的挑战,以前是质疑中国能否赚钱和法制的不健全,现在是担忧是否能够捋袖子和本土的创业公司一起拼速度。整个市场里,资本青睐的再也不是会讲洋文的洋和尚,用户讲究的是自己的需求有没有被更快满足,人才也更多地向能实现自己的价值的方向流动。这在战略规划、组织架构、执行速度和激励机制上都对硅谷新一代创业公司提出了挑战。四年前不易,四年后愈难。(腾讯科技整理)   很庆幸,自己作为早期的开拓者,为这些开了个好头,让国外的产品在中国喜闻乐见,让用户有了更多的选择。本地化不再意味着是把产品做得更好看,而意味着是更加简单易用的功能,更加广泛接入的合作,更多层出不穷的创意,更快的用户服务响应速度。从2012年5月10日宣布道现在的这一路,我和我的同事们把印象笔记当成了自家的创业公司,全心全意扑到如何打造让用户满意的服务,从产品功能到在线支持,从社交媒体到线下活动,一个只有三十个人的小团队发挥出了三百人的力量。还记得大家深更半夜写来的感谢,微博微信上的欢声笑语,线下志愿者们的无偿帮助,北京马拉松一个个开心的笑脸,广州塔上一家老小捧场的热闹。一个只是用来记笔记的小应用,本应默默无闻地存在于手机上,却被所有使用它的人给予了太多的热情,太多的希望,太多的信任。   生活总要继续,这四年像是四十年,每每看到之前的照片,总觉得已有一世之长,因为过得太努力。还记得做过性格测验,自己是个十二分的开拓者,对于开拓者来说,成就感来自于对于未知的探索,一件新的事情,一片新的土地,一座新的山峰,甚至一个新的星球。离开,满是遗憾,却欣喜地期待,无知的未来。  
    人物
    2015年09月02日
  • 人物
    硅谷,这就是你需要的女老板名单 导语:The Boardlist旨在为CEO们提供更简便的系统,以寻找匹配他们需求的有资质的女性董事候选人。 本周,供职于硅谷多年的Sukhinder Singh Cassidy发布了一个新的数据库:The Boardlist,帮助那些初创企业的CEO们寻找有资质的女性,进入他们的私人董事会。这份名单由旧金山湾区的50多位知名科技产业业内人士和风险投资人共同提名,囊括了600多名女性领导人。   编纂这样一份名单的初衷,是希望它能够为一些渴望在创业初期为董事会引入多样性的公司提供有效资源。Cassidy说:“企业家们经常把所有经历都投入在商业运营之中,却没有获得顶尖人才的简便通道。”每当他们为填补职位空缺而征询意见时,却总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精力。The Boardlist旨在为CEO们提供更简便的系统,以寻找匹配他们需求的有资质的女性董事候选人。该数据库目前还在测试阶段,用户可以在不同的分类中寻找相关人才——比如专业领域的、产业方面的、公司经营与董事会事务等等。   Cassidy告诉WIRED:“在公司的早期发展中,寻找多样化的董事会成员,对于促进多样化的企业思维有巨大帮助。” 重大损失 到目前为止,科技领域中的女性角色仍然是稀缺的。大约一年以前,从Google开始,各大公司开始公布其员工的性别与种族构成数据。其后,Facebook、Pinterest、Twitter、Amazon和越来越多的知名企业也相继效仿。公布数据颇为“惨不忍睹”,而一年之后的今天,情况仍然没有太大的改善——特别是在管理层水平上。   对于初创企业也一样:作为视频购物网站JOYUS的现任CEO,Cassidy得出的数据则是,只有约1/4到1/3的私人科技公司拥有女性董事会成员。   许多人抱怨所谓的“渠道问题”,并表示雇佣有资质的不同种族、性别的员工之所以困难,主要是因为这些人太难找了。可是,如果没能把多样化放在首位,对企业来说是个重大的损失。一份来源于麦肯锡的可靠研究报告表明,拥有更多不同性别员工的企业更具有竞争力,那些盘踞在拥有性别多样化员工构架前1/4的企业总能获得比国民产业数据的平均值高约15%的金融回报。而这样的分析结果证明了Cassidy所说的,The Boardlist的确是一个相当有用的工具,尤其对那些渴望提高竞争力的企业来说。   公开信 两个月前,当Cassidy和其他59名女性共同发表一封公开信,意在批评新闻报道当中对科技女性所持的广泛的“负面印象”时,The Boardlist开始初步成型。   在信中,Cassidy写道:“这篇报道明确表示,硅谷的许多事例都可以证明女性完全没有贡献出其全部能量。但通篇都没有提到女性企业家们自身的经历。看过这样的报道后,人们可能会认为,女性员工不仅很难被发掘,她们本身就难以获得成功。”Cassidy称,如果更多女性领导人希望在这个行业中获得更大的成就,那么这篇报道就得被好好拿出来讨论一下了。   Cassidy表示,这封公开信获得了巨大的正面响应,而人们渴望突出科技领域拥有卓越成就的女性成员的想法,促使了Boardlist的诞生。Cassidy最初的工作,就是和一些CEO以及企业家们沟通,请他们推荐10到30名能够被列入自己名单的女性领导人。这些被提问到的推荐者们,还要提供一些相关细节,比如某一名女性领导人能为一个企业生命周期的哪一段作出最大贡献(早期、中期、晚期等等)并且需要描述其人最擅长的方面。 网络效应 目前,只有被邀请人才能使用The Boardlist,Cassidy表示,还有工作没完善。在今年年底,她希望数据库中能够收录至少2000名候选人。   她同样承认,到目前为止,这个工具还不包括种族多样化的拓展功能。她表示,数据库还没有针对民族分类进行进一步的分析。“但如果一定要给出一个假设,在女性创始人中,民族多样化是很小的。”她说道,“几乎全是白人和亚洲人,而我也不知道这样的比例是否会得到改变。”   如果说科技企业开始面临性别多样化挑战,那么种族多样化就早已经是一个更严重的问题。去年,USA Today的一份报告表明,顶尖大学中计算机科学与计算机工程的黑人与西班牙裔毕业生的比例,是最终获得科技企业录用人数的两倍。本月,Mother Jones计算表明,Facebook、Google和Twitter全部黑人员工的人数加起来也不过只能装满一架喷气式飞机。   另一个棘手问题则是网络效应。由于The Boardlist最初始于一个核心人群,继而向外发展,那些没有在最初进入到名单里的候选人们可能会经历一个艰难的阶段。Cassidy说道:“在这种情况下的一个挑战,就是人们可能只会去找第一个他们认识的人。但我想,这个工具的一个作用,就是使人们能够更多元化地认识不同的候选人们。”   尽管它可能还不完善,Cassidy首要目的就是使它成为第一——一个史无前例的产品。她说道:“今天,我首先要解决的就是,每个搜索结果页面都能显示出10名候选人。”     Silicon Valley, Here’s That List of Boss Ladies You Needed SILICON VALLEY IS under intense pressure to increase diversity. And what better time for companies to address the issue than at the beginning?   This week Silicon Valley veteran Sukhinder Singh Cassidy unveiled The Boardlist, a database to help startup CEOs find qualified women to appoint to their private boards. The list includes more than 600 female leaders compiled by more than 50 high-profile tech industry insiders and venture capitalists (both men and women) in the San Francisco Bay Area1.   The thinking is that the list could act as a resource for companies who are looking to bring diversity into their boardrooms at earlier stages in their development. Entrepreneurs who are focused on growing the company are often too busy with business operations and don’t have easy access to acquiring great talent, Cassidy says. Soliciting references to fill those spots are often ad hoc and time-consuming efforts. The Boardlist aims to provide an easier system for the discovery and matching of CEOs and pre-vetted female board candidates, letting users of the database (which is in beta for now), dig into categories like functional expertise, industry, company stage, and board experience.   “There’s a big opportunity early in a company’s life cycle to get diverse candidates in the board room and promote diversity of thought,” Cassidy tells WIRED.   Losing Out The story of the paucity of women in technology is familiar by now. About a year ago, beginning with Google, companies started to release data on the gender and racial makeup of their workforces. Facebook, Pinterest, Twitter, Amazon and other big-name companies followed suit. The results were dismal, and a year later, the needle still hasn’t moved by much—especially at the management level.   And the same holds for startups: Cassidy, currently CEO of video shopping site JOYUS, estimates that between only about a quarter to one-third of private tech companies have a woman on the board. Many blame the so-called pipeline, saying it’s difficult to hire diverse candidates because qualified candidates are hard to find. But in failing to make diversity a priority, organizations are losing out. Considerable research has shown that companies with more gender diversity outperform their competition—according to McKinsey, companies in the top quarter for gender diversity are 15 percent more likely to have financial returns above their national industry medians. That makes the Boardlist a real tool, as Cassidy says, for businesses aiming to improve performance.   The Letter The Boardlist started coming together around two months ago when Cassidy and 59 other women published an open letter that, among other things, criticized what Cassidy called the domination of “negative signals” in press coverage about women in tech.   “The narrative rightly identifies that many of the issues in the Valley that demonstrate women are not yet contributing at their fullest potential here,” Cassidy wrote. “But absent almost entirely in this coverage is the experience of women entrepreneurs themselves. Looking at the press, one might think women are not only hard to find, but struggling to succeed.” If more women leaders hoped to progress in the industry, Cassidy argued, that piece of the story needed to be a big part of the conversation.   The response to the open letter was overwhelmingly positive, Cassidy says, and the idea of highlighting the accomplishments of such highly credible women in tech set the stage for Boardlist. Starting with her initial network, Cassidy reached out to CEOs and entrepreneurs and asked them to nominate 10 to 30 female leaders to start the list off. Those who nominated candidates were also asked to provide details about what stage in a company’s life a candidate might be most suited for (early, mid, late, public) and a description of where they excel.   Network Effects At the moment, access to The Boardlist is still invite-only, and Cassidy says there’s work to be done yet. By the end of the year, she hopes to include more than 2,000 candidates in the database.   She also acknowledges that the tool’s utility so far doesn’t extend to racial diversity. She says the list hasn’t been analyzed yet to determine the ethnic breakdown of its candidates. “But if I had to give you a hypothesis … ethnic diversity is very low among female founders,” she says. “It was predominantly white and Asian, and I don’t know that I would expect that ratio to change.”   If the tech industry has struggled with gender diversity, racial diversity has been an even more serious problem. Last year, a report from USA Today found that top universities turn out black and Hispanic computer science and computer engineering graduates at twice the rate leading technology companies hire them. This month, Mother Jones calculated that all the black employees from Facebook, Google, and Twitter could fit onto a single jumbo jet.   Which points to the other knotty problem of the network effect. Because The Boardlist started off from an initial core network and grew outward, candidates who weren’t plugged in from the start could have a harder time making the list. “One of the challenges in this environment is that people go to the first person they know,” Cassidy says. “But I think the way this tool fits in is it gets you beyond that one-degree of separation for candidates.”   Though it may not be perfect, Cassidy says the top priority now is putting the product out there in the first place—a product that hasn’t existed before. She says, “Today, my first order of business is that I want there to be ten candidate results on every page.”   1CORRECTION 3:00 PM ET 07/16/15: Due to an editing error, this article incorrectly stated that The Boardlist included more than 600 female leaders, endorsed by 800 of their peers. It has been corrected to show that there were over 50 people who contributed to the database. (There were 800 endorsements in all, because some female leaders were endorsed more than once.)   来源:wired
    人物
    2015年07月20日
  • 人物
    京东高级副总裁张晨成金蝶软件非执行董事 [摘要]张晨拥有近二十年软件行业研发和管理经验,此次进入金蝶董事会担任非执行董事,必然肩负有深化京东与金蝶合作的意义。 金蝶软件今日宣布,委任京东高级副总裁张晨为金蝶软件非执行董事。这也是京东出资13亿港币现金(约1.71亿美元)认购金蝶约10%股份的后续动作。   资料显示,张晨拥有近二十年软件行业研发和管理经验,在雅虎公司任职长达18年,由其主导开发的雅虎通(Yahoo Messenger)产品曾成美国排名第一的即时通讯工具。   之前,张晨亲手建立雅虎北京全球研发中心并担任总裁,负责科学驱动的广告与个性化产品、移动平台及应用开发以及云计算等核心研发工作。   雅虎北京研发中心于3月18日宣布正式关闭,最终张晨选择加入京东,其核心团队成员也陆续加入京东。张晨则担任京东集团高级副总裁,负责京东商城技术研发体系工作。   根据此前达成的协议,双方将共同为中小企业提供基于云服务的ERP整合解决方案。金蝶CEO徐少春曾表示,将整合双方企业客户和用户资源,发展金蝶与京东电子商务及仓储物流解决方案,加速推进金蝶云服务业务。   京东集团CEO刘强东表示,希望探索将京东电子商务和物流IT方案与金蝶ERP解决方案相集成,将整合方案迁移到企业云平台,以更好满足中国市场日益增长的企业级解决方案需求。   分析人士认为,张晨进入金蝶董事会担任非执行董事,必然肩负有深化京东与金蝶合作的意义。另据了解,金蝶软件另一非执行董事为格力电器董事长董明珠。   来源:腾讯科技
    人物
    2015年05月2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