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战略
    从战术到战略:推动业务价值的人力资源解决方案 通过释放高价值工作、解决技能差距和提供互联体验,让工作更智能,而不是更辛苦。 过去几年,各行各业的组织都面临着新的挑战:全球大流行病、远程和混合工作的普及、大辞职和悄悄辞职。现在,宏观经济的不利因素正迫使企业在招聘方面踩刹车,或者做出裁员的艰难决定。 但也有一线希望。 过去几年发生的巨大变化为企业带来了新的机遇,使企业能够更加灵活,采用新的工作方式,技术的蓬勃发展也让每个人都能更好地工作。 人力资源不再被视为管理费用,而是企业的战略杠杆。事实上,每天与我交谈的许多人力资源领导者都会提前两步思考问题。他们会问,在推动业务价值的同时,是否还能创造良好的员工体验。他们正在寻找释放员工时间的方法,以专注于高价值、有影响力的工作。他们还在学习如何通过优化解决方案、资源和人员,做到事半功倍。 这种变革性的工作方法对每个组织来说都触手可及。虽然可能需要在技术和流程实施方面进行一些初始投资,但长期收益大于成本。 自动化减轻了琐碎工作 兼顾人手不足的团队和不断增加的工作量并非易事。员工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忙碌,但他们仍然需要帮助企业发展。不幸的是,像提交服务台票据这样的日常琐事需要花费不必要的时间。更不要忘了辛勤工作的人力资源团队,他们发现自己被事务性请求所困扰,而聊天机器人或其他自助服务工具可以轻松处理这些请求。 如果公司能将员工从琐碎的事务中解放出来,对生产力的影响将是惊人的。 包括生成式人工智能在内的技术可以提供帮助。 自动化可以转移人力资源团队日常收到的许多事务性请求,这样团队就可以专注于高价值的工作,比如改进培训计划和员工参与战略。这不仅有利于员工体验,还能为公司节省数千小时和数百万美元。 别听我瞎说。一家银行通过转移事务性人力资源请求,每年节省了 3000 万美元,而美国一家物流公司则通过自动化提高了 80% 的代理生产力。自动化的影响与行业无关。根据我们最近使用 Forrester Consulting TEI 委托研究的数据进行的分析,降低人力资源的 "服务成本 "功能为受访客户的综合公司每 1000 名员工节省了 15 万美元。 自动化还能改善管理者的体验,为管理者主动联系员工提供建议措施。这有助于让经理们对定期与员工进行检查负责,而当他们面对自己的竞争项目和截止日期时,很容易疏忽这一点。它还能确保团队拥有实现个人和公司目标所需的资源。 生成式人工智能的采用正在加速自动化,推动生产力达到新的水平。 当然,团队需要负责任地使用生成式人工智能,但如果使用得当,它可以为企业带来竞争优势。例如,生成式人工智能嵌入聊天机器人后,可以提供更直接、更相关、更会话的回复。生成式人工智能还能帮助人力资源团队提高工作效率,总结案例,让座席人员快速获得所需的关键信息,从而节省宝贵的时间,加快解决问题的速度。 当我考虑自动化将如何影响工作时,我不会认为它将取代人类。我认为它是一个助手,能将琐碎的工作减到最少,让员工、经理和人力资源团队都能专注于最重要的工作。 人工智能协助劳动力管理、成长和发展 根据 SHRM 的数据,76% 的员工表示他们更愿意留在一家提供持续学习和发展的公司。与此同时,领导者也知道他们需要了解员工所掌握的技能,以及他们在当前和未来取得成功所需要的技能。了解技能供应链有助于企业更明智地选择招聘对象和方式,并帮助企业进行技能提升和再培训,从而为企业的长期成功奠定基础。 人工智能正在从根本上改变许多组织在招聘和培养人才方面的思维方式,并将重点放在技能上。 包括生成式人工智能在内的人工智能可以帮助企业找到拥有适合某个项目或角色的技能的员工,从而可以适当地重新部署人才。它还能为个人找到提升技能和再学习的机会。 人工智能驱动的技能智能系统可以通过职业规划、发展目标和学习资源,为员工和管理人员提供战略性指导。它还能根据员工当前的技能、他们希望掌握的技能以及公司需要的技能,预测并定制学习与发展课程和活动。 平台连接整个员工体验 随着公司向混合工作方式转变,他们开始接受现代企业内部网的理念--一个连接、个性化和智能化的员工门户,用于查找信息、公司资源和交流,以及获得帮助。 这与过去各自为政、互不关联的门户网站和内联网大相径庭,因为过去的门户网站和内联网限制了员工查找和接收信息的速度,也限制了公司对门户网站的有效性或改进领域的深入了解。 集中式智能员工体验平台的引入帮助企业提高了参与度和生产率。现在,员工可以到一个地方寻求帮助(无论是 IT 请求、人力资源请求、工作场所请求,还是法律请求),他们可以自助快速解决问题,还可以轻松查找公司假期、培训和其他资源等信息。 虽然过去几年迫使公司重新思考工作的意义,但必要是发明之母。公司正在重新构想工作,以及为工作提供动力的技术,这让他们受益匪浅。 这就是为什么当人力资源领导问我,他们应该优先考虑省钱还是改善员工体验时,我会说 "为什么要选择呢?只要有合适的人员、流程和技术,两者都可以做到。
    战略
    2023年10月30日
  • 战略
    平安智慧人事:支持战略,赋能经营 2020年即将落幕。回顾这一年,新冠疫情的突发造成了全球范围内广泛而深刻的影响,国际形势波谲云诡,全球经济陷入动荡,这只突如其来的黑天鹅也再次引爆社会各界对“数字化转型”的大讨论。12月19日,由中国人民大学劳动人事学院、北京市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主办的第十七届中国人力资源管理新年报告会在北京举行,以“后疫情时代的组织和人”为主题,汇聚学界精英、商界领袖共同梳理管理前沿动态,探讨后疫情时代组织与人的新变化。 “人力资源数字化转型是以管理为根本,以技术为驱动的。平安的智慧人事实践以科技赋能主管为全新定位,是管理模式的改变和创新。”平安智慧人事王金德在第十七届中国人力资源管理新年报告会的演讲中表示。 平安为什么要做人力资源数字化转型?这是平安智慧人事首要思考的问题。   队伍复杂,体量大、层级多、分布广、更迭快;业务多元,横跨金融、科技、医疗、房产、汽车等领域;科技创新引发商业模式蝶变;国际形势、新冠疫情等因素带来不确定性。随着外部环境快速变化和组织转型升级,人力资源如何跟上业务发展的节奏,是平安人力资源管理面临的新挑战。   “目前很多企业已经开始抛开部门概念,以项目的管理为核心建设团队,现在要探索的不是集团军的战斗力,而是单兵作战和小团队敏捷作战的实战能力”,王金德指出,进入数字技术引领的工业4.0时代,传统的相对静态的管理模式已经无法适应高度动态变化的组织,人力资源想要成为企业的战略性合作伙伴、真正支持企业经营,必须要转变思路。 怎么变?平安提出了人力资源工作的“三大转变”。   服务对象,从“赋能HR”向“赋能各层级组织的管理者”转变。   核心目标,从“HR日常管理”向“助力管理者带队打仗”转变。   平台支持,从“HR操作线上化”向“管理场景端到端打通”转变。   平安认识到团队管理的主人公是各级主管而非HR,人力资源的核心工作应该是为各级主管搭建团队管理的平台,辅助管理者智慧决策。“三大转变”直接带来了平安智慧人事转型的全新定位——科技赋能主管。平安认为,未来人力资源管理是否能真正发挥价值,关键在于能否帮助各级管理者提升团队战斗力、执行力。 在全新定位的引领下,平安提出了智慧人事管理的“三维心法”——运营提速、执行提效、创新提质,并依托大数据、人工智能、云等新技术自主研发了平安智慧人事一体化平台HRX,将心法落到实处,助力企业打造高效执行的创新型组织。 “今年春节后到3月底疫情期间,平安的人才招聘没有受到影响,总计进行了超过10万次面试,有1.8万人入职。怎么实现的?从发布招聘需求、简历筛选、视频面试、在线测评到合同签署等环节,部门主管通过一部手机就可以解决,平安实现了全线上智能化招聘。”王金德以疫情期间的人才招聘为例,向与会嘉宾展示了“运营提速”的成果。   目前平安已通过智能“空中服务”实现了人力资源管理全场景去手工化,极大提升运营效率。在人事服务上赋能员工,证明办理、考勤请假等事务一键线上自助办理,打破时空局限,释放员工精力;在人才选聘上赋能主管,全流程线上化管理、多渠道对接人才、智能解析工具筛选,帮助主管自助实现又快又准的人才招聘;在人才培养上赋能业务,体系化课程贯穿员工全职涯,线上学练结合,满足多元业务需求。   有了“运营提速”的基础,组织才有能力讨论“执行提效”,人力资源在这个阶段要为各级管理者提供抓绩效、管团队的模式、方法和工具。 平安“执行提效”的关键就在于通过绩效管理、队伍管理和薪酬激励的工具智能化,帮助管理者以绩效为核心,打通目标、组织和人员,将战略目标“横到边”横贯30余家子公司和4000多家分支机构实现全国一盘棋,“纵到底”纵贯各级、层层穿透至组织末梢,同时利用人岗画像匹配知事识人,薪酬激励挂钩绩效精准兑责,最终实现人业一体、上下一致、执行到位、赋能经营。   而“创新提质”则是更为高阶的智慧人事管理目标,要从机制上创新人才引进,驱动全员学习,贯彻增量考核、结果导向的文化来激发组织可持续发展的创新能力。   从管理理念创新到智慧人事系统研发,为什么平安能高效实现数字技术和人力资源管理的融合,获得智慧人事的成功实践?王金德分享了平安的“四个建在”方法论,“管理建在制度上,制度建在流程上,流程建在系统上,系统建在数据上”,他指出,HRX绝非人力资源单点功能的整合,而是一套依托平安30余年成功管理经验,贯穿理念、制度、流程和数据的一体化系统,这也是平安确保智慧人事转型取得实效的根本原因。   目前平安已向多家政府机构、大型国央企、民企、外企等不同类型的组织输出管理经验和智慧人事系统。最近,王金德还作为国资委干教中心第一批“对标世界一流”讲师参与到国企对标世界一流专项提升行动的工作当中,分享平安对标一流的实践经验及对数字化转型的前沿思考。王金德认为平安智慧人事的“三维心法”从管理角度看,与现今国企对标一流和三项制度改革中人力资源转型的思路是相通的,人力资源要优化服务、提升效率,激发活力、支持战略。
    战略
    2020年12月21日
  • 战略
    阿里公布“云钉一体”战略,钉钉升级为事业部并与阿里云全面融合 蓝鲸TMT频道9月28日讯,日前,阿里公布新一轮战略部署,将钉钉升级为大钉钉事业部,与阿里云全面融合,并整合集团所有相关力量,确保“云钉一体”战略全面落地。 据阿里方面介绍,“云钉一体”和“云端一体”是阿里巴巴经济体重要的战略和布局,旨在通过一个更完整的数字经济基础设施,为客户和社会创造价值。 据悉,9月27日起,原钉钉事业部、阿里云视频云团队、阿里云Teambition团队、企业智能事业部宜搭团队、政企云事业部、数字政务中台事业部、乌鸫科技部分团队,加入新的大钉钉事业部,全面融入阿里云智能。 同时,在大钉钉事业部内,新成立“智能协同与视频云事业部“,专注于企业智能协同场景的产品研发,打造极致产品体验。新成立“行业钉事业部“与“政务中台事业部“,聚焦于行业解决方案及生态开放能力打造,为客户提供专属化的服务。
    战略
    2020年09月28日
  • 战略
    中小型企业利用HCM系统推动增长的6种方式 文/ Chiradeep BasuMallick 小型企业在确保成本预期和时间表得到满足的同时,也希望平衡增长和扩张,员工薪资集成的端到端平台可以证明真正的差异化因素。HCM(Human Capital Management 人力资本管理)解决方案将提供改进流程的工具,同时减少系统中的错误。以下是中小型企业利用HCM系统推动增长的6种方式: 简化和加速招聘 随着员工薪资等日常人力资源需求的全面自动化,团队现在可以专注于战略计划。在招聘方面,端到端HCM解决方案可以帮助整合和简化整个招聘周期——创建岗位,监控和跟踪应用程序,管理面试时间表,以及将新员工直接转入员工工资单,福利和薪酬蓝图。 解决员工增长轨迹 对于大多数中小型企业而言,准确评估员工的绩效至关重要。必须始终如一地衡量生产力,并开展培训。小型企业软件可以帮助人力资源专业人员(或负责这些职责的人员)映射个人和集体绩效,找出差距,相应调整员工工资单,并创建透明的总体视图,了解哪些有效,哪些无效。 SMB福利提供商Zenefits最近的一份报告强调了低效薪酬讨论的影响。93%的雇主表示,他们的员工对薪酬方面的沟通感到满意,但只有50%的员工满意。 “专为中小企业打造的现代人力资源工具可以帮助小企业领导者查明内部薪酬差异,并将其与行业基准进行比较 - 这是确保薪酬公平过程中至关重要的第一步。此外,技术可以促进员工的意识和影响,“ Zenefit首席人事官Beth Steinberg 说。员工可以使用Zenefits在线直接访问他们的工资单,并通过移动设备更改税费,健康和通勤储蓄账户的工资扣除。 使KPI与战略业务目标保持一致 通常,绩效管理和企业目标往往会逐渐偏离彼此,从而导致员工工资和生产力的不和谐,以及最终的盈利能力下降。中小型企业需要深入了解细节:查看核心数据,运行图表和图表,处理重要数据以建立实际的地面性能估计,再次是长期路线图。HCM的小型企业软件提供工具包和仪表板,可以生成所有多样化和零碎的数据,集成并准备好进行分析。 员工自我意识和自力更生能力 人力资源主管在办公室里闲逛,签署和填写表格,分发员工工资收据以及分发假期清单的日子已经一去不复返了。如今,HCM解决方案可让员工提供他们的数据,访问工资单,补偿变更信息,累积或支出,以及其他日常工作场所必需品。此外,无论人力资源专业人员的可用性如何,这些数据都可以跨地点和设备全天候提供(由于无处不在的小型企业软件)。 易于集成和适应性强 有效的HCM解决方案将与所有其他小型商业软件解决方案完美契合,并允许SMB逐步扩展,管理员工生命周期的每个部分。重要的是,HCM提供商将提供出色的售后服务,了解公司的具体需求,并建立长期合作伙伴关系。 PrimePay就是这样一个工具,它将ATS,入职和员工工资单汇集在一起​​。顺便提一下,这些往往是中小企业在最初几年面临的主要难点。“我们了解到,我们的许多客户及其员工担任多份职能,我们很高兴能够提供解决方案。PrimePay的目标始终是让他们的商业生活更轻松,这是我们帮助实现这一目标的方式之一。” 校准泛组织的日常工作流程 HCM解决方案将有助于将各个部门及其所有日常任务和任务汇集到一个独立的空间中。中小企业可以解决在客户工作上花费的时间,审查每日绩效,访问员工工资记录,以及相应地重新确认或修改KPI。这将创建一条将领导力与员工联系起来的无缝管道,以及对整体情况的简单分配。 看看加拿大的中小型企业HCM提供商ADP Canada。中小型企业是该国不断增长的力量,约占所有公司的97%。他们的人力资源助理是一站式资源库,涵盖了招聘手册,本地化员工管理指南和人力资源服务台等所有必需品。 最后 从广义上讲,这些是HCM解决方案在企业和行业中如此受欢迎的一些最常见原因。进行研究,找到适合您公司需求的东西,并投资于工作未来。   以上为AI翻译,观点仅供参考。 原文链接: 6 Ways SMBs Can Leverage HCM Systems to Drive Growth
    战略
    2018年09月27日
  • 战略
    柳传志:企业多大才有必要定战略? 企业规模再小都应该定战略 编者按: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君联资本CEOClub”。 各家企业都在思考新一年的发展问题,那么企业究竟多大开始定战略合适?战略路线是怎么回事?让我们一起听听在2005年君联资本CEO CLUB第五届年会上,柳传志怎么说。 企业多大才有必要定战略?答案很简单,企业规模再小都应该定战略。我们最早不懂得什么叫战略,八十年代末,我在公司内部讲话提到,到底“想着打”还是“懵着打”?其实,“想着打”就是定战略。 定战略最基本的是什么呢?定三件事: 第一,要有目标。我认为,没有目标的“战略”,不能叫战略,要明确一个方向,确定一个目标,清晰公司要去的地方。如果是中长期的目标,就可以说是愿景。 第二,要有通往这个目标或者愿景的路线。做什么,不做什么,朝哪个方向去,不是说去的路线越多越好,肯定是有的事情要做,有的事情不能做,这个要想清楚。也许有的企业说,现在很小,遇到什么做什么,这也是一种路线。不能今天遇到这个做了一半以后,第二个题目来了就换了,“狗熊掰棒子”肯定不行。 第三,实现这个路线的具体步骤。 如果企业过小,灵活性太大,第三条马虎马虎也可以。第二条总的路线应该要清楚,就是做什么,不做什么,不然的话企业会扎到具体环节里面,处于一个非常稀里糊涂的状况。一个企业如果大一点,像现在的联想(2005年),把战略分成两层:一层属于中长期,定一个愿景,然后定实现这个愿景的路线;一层是结合中长期定一个当年的目标,或者短期的目标,以及在这个期限内要做的具体事情。 今天着重讲一下中长期的问题。想和不想,还是看对稍微远一点的事情有没有想清楚,这很重要。 刚办联想不久,也就是1987年-1988年,联想的愿景是一心想开发一个自己品牌的计算机。即便当时做汉卡,做代理,但是心里想的就是要做一个我们自己研发的电脑。这个思路正确不正确不好说, 原因是跟出身有关系,我们这帮人都是中科院计算所出身,把能做出自己研发的电脑看成是一件最了不起的事情,所以一直奔着这件事情去做。当时实现这个愿景以为要很长时间,没想到1990年我们就做到了,也就花了三年左右的时间。 当时,我们并没有意识到什么是路线,可是做了路线的选择,1987年到 1990年,为了实现这个目标,我们做了哪些事呢? 第一,我们代理 AST 的机器,这是比较重要的事情。做了代理怎么样呢?代理使我们了解了 PC的客户到底是谁?了解了客户单位分成(在当时个人买电脑的不多)哪几种,大单位小单位怎么分的,哪些单位有钱、哪些单位没钱等等;了解了针对不同的单位,机器应该有什么性能、如何组装、如何销售、如何服务等等。 第二,我们在香港建立了自己的主机板生产厂。有了这个生产厂以后, 我们在海外销售了自己的板卡,国内电子部的负责人还有计委的一些同志到香港去,到我们那儿参观,了解到这种状况,就在 1990 年的时候,给了我们计算机的生产许可证。 第三,在北京东北旺扩大了生产基地。1990年生产批文一到我们就马上做自己的机器了。 其实就做了这么三件事。当时真正准备做联想品牌机器的时候,考虑到最大的风险就是跟 AST 的关系。如果我们自己的品牌没有做起来,AST 发现我们有这样的意图,不让我们代理了,那就是鸡飞蛋打,哪头都没捞到,这是最坏的情况;第二种就是中等,比如说机器虽然没做起来,AST 的代理还有,饭碗就没丢;第三种就是最好,AST 机器的代理依然拿着,照样赚着钱,同时有了自己的品牌。最后我们达到了最好的结果。 最好的结果是怎么做成的呢?我们做了两件事情: 第一件事情,在我们准备推出自己品牌机器的时候,尽最大的努力去卖AST的机器,与AST的关系搞得特别好。我们工作特别努力,AST在中国之所以成为最大的 PC公司,确实跟联想是分不开的,大家知道,像康柏或者IBM公司,在中国有很多的代理,而这些代理在当时互相竞争,比价格、进水货,那个时候还有进口问题、人民币兑换的问题,闹得一塌糊涂。由于联想这个大的代理,可以控制这些小代理,形成比较统一核心的价格,来跟康柏竞争,做得比较顺,所以AST 后来知道我们要做自己机器的时候,因为感情上特别好,也不会跟我们发生大的矛盾,撕破脸。 第二件事情,就是我们跟 AST 三个创始人关系的处理也非常好。AST 这个名字是三个人的名字合成的,一个是 Albert Wang,一个是 S,一个是T,两个中国香港人,一个巴基斯坦人。Albert Wang访问中国的时候,我们跟他热情地提出,是不是联想跟AST 可以做一个联合品牌?遭到婉言拒绝,但是拒绝完了以后我们自己再做自己牌子机器的时候,他就不会特别反感,这样的话就顺利达到了最好的效果。 现在看来,刚才说的几件事虽然是粗线条,真的做了这几件事情以后,才实现了联想开始在中国有自己品牌的机器。因此我们回过头来再复盘,虽然当时没有想到叫“路线”,但是知道要做自己的品牌,必须要做好这几件事情,这就是战略路线。 拿这个例子来讲,制定路线的时候有三点值得注意: 第一点,就是制定路线的时候,不能一时冲动,要有相当长的时间把“嘴皮磨热”。 所谓“嘴皮磨热”,不仅是叫听的人逐渐能够理解接受;而且是对说的人,刚一开始可能是大胆的设想,可能很多人不同意,但要说服别人。如果最后说服不了别人,而是被别人说服了,这件事情就不要做,实际上就是一个反复考虑的过程,一定不能一时冲动。比如说像联想做自己品牌的这个事情,真的跟AST 闹翻了的话,做不起来,对我们就是一个饭碗受到严重冲击的事情,所以内部要反复的研究。怎么跟AST 搞好关系,这都是在把嘴皮磨热的过程之中,大家考虑出来应该怎么去做的。 第二点,定的时候尽量考虑成熟,做的时候就要坚定。 由于有了第一条,所以做的时候要坚定,不能做到一半、遇到一些困难就往回退,要把研究的步骤尽量考虑周到。联想还有这么一句话,叫“拨电话号码”,这也是个比喻。在以前的时候,你给火车站打电话问哪个列车到没到,电话通常一直占线,很难打。唯一打通的方法,就是不停的拨,可能拨一个多钟头终于拨通了,这说明做事情要坚定,才能做成。但是什么时候拨不通呢,就是电话号码弄错了,老拨就是不通,所以一开始必需把电话号码反复审对。对了以后,那你就坚定地往下拨,实在拨不通,那时候再进行调整,所以不能随便乱动。这就是说,有的企业有这样的毛病,做这件事的时候,做到一半的时候,遇到困难,听人家说又有别的业务,于是做别的业务,做到差不多一半,又去做别的。有很多多元化的公司,是说叫做“东方不亮西方亮”,做了很多小业务,这个说法我是不太同意的。张瑞敏有个说法,叫“东方亮了再亮西方”,我非常同意。做多元化不能是为了“如果这件事做不好我在那边再去做”,这个想法本身可能是有问题的。 第三点,定路线就是把紧急的事情变得不紧急,提前拐大弯考虑问题。 比如,预先我们没有跟 AST搞好关系,做好工作,突然间拿到了国内生产许可证,立刻宣布要做自己的品牌,AST 就真有可能翻脸。所以有些事情需要拐大弯,急不得,恼不得,必须慢慢的一步一步做。到今天联想能做成,都是拐大弯的结果。 总之,企业在定战略的时候要先设定目标,还要有路线,这个路线要反复审定,定下以后,不要轻易变动,根据这个路线,把一些难做的事情先提前想好,然后,就坚定去做! 本文版权归“君联资本CEOClub”所有,若要转载,请联系原出处获取授权。 关于君联资本CEO Club: 2001年创建伊始,“积极主动的增值服务”即是君联资本的重要业务策略,每年举办的CEO CLUB活动是增值服务的重要形式之一,是CEO们交流、分享与合作的平台,这里已是成长期企业的智慧宝库。君联资本CEO Club微信号是CEO CLUB的线上平台。
    战略
    2017年01月05日
  • 战略
    没学好生物课 企业才死的快 今天,企业消失的速度超过了以往任何时候。 未来5年,将有三分之一的上市公司由于倒闭、清算和并购等原因退市。而这一概率,是40年前的6倍。 而企业之所以如此短命,都是因为无法适应周边环境与日俱增的复杂性。 殊不知,生物圈儿和企业圈儿,是一样一样的——它们都是复杂自适应系统(Complex Adaptive Systems),都有着明显的“互动-自发变化-反馈”模式。 唯有领悟了生物圈儿的智慧,你的企业才能活下来,甚至活得好,活得久。 生物的整个种群是一个复杂自适应系统,这个系统嵌入一个更广阔的生态系统中,而生态系统又嵌入更广阔的生物环境中。 一家公司是一个复杂自适应系统,它又嵌入更广阔的商业生态系统中,该系统又嵌入更广阔的社会环境中。 对于公司领导者,这些发现意味着什么? 首先,他们需要更务实地面对他们能进行预测和控制的范围:他们能通过协作影响哪些事务,而哪些事务不在控制范围内。尤其是他们要做好准备:那些不可预料,甚至极端性的自发事件有可能通过组织底端的行为产生连锁反应。2007年-2008年的金融危机是一个典型的例子,美国房地产市场次贷借款产生的风险演变为一场金融灾难,席卷了全球金融市场。 第二,他们要超越所在公司包含和控制的范围,监控并应对外部的复杂性。企业CEO必须保证,公司在从系统中获取足够的利益同时,对整个系统作出正向贡献。那些无法为外部系统中利益相关方创造价值的公司,将会被边缘化。同样,如果一个商业生态系统无法为内部成员提供利益,那么它最终会遭到背叛。 第三,领导者必须直面一个无奈的现实:试图直接控制系统底部的参与者往往会在系统上层产生适得其反的后果,例如战略受阻,甚至是生态系统的崩溃。他们必须放弃简单的因果逻辑模型,不要再妄图对个体参与者进行直接控制,而应该去塑造参与者的周边环境,从而影响其行为。例如在塑造集体行为中,通过提问和简单的规则来促进协作,扩大权限,调动员工的积极性比从上至下的控制更为有效。 1 保持异质性 复杂自适应系统内部参与者的多样性,可以让系统适应不断变化的环境。从更广泛的角度讲,多样化是适应性进化的前提。 在商业环境中,领导者必须保证公司在3个层面上保持足够的多样性:人才、创新和活动。培植多样性可能会导致短期效率的降低,但它对系统的强健必不可少。要促进多样性,一个比较简便的方法是雇用不同个性、教育水平、背景和工作风格的员工。然而即便企业的员工多样性很高,员工有时也不愿去挑战现有的主流商业逻辑,尤其在那些成功的企业中。明确的文化转型和主动的管理层支持,甚至鼓励他们犯错,可以帮助员工进行创新。 实际上,没有错误意味着企业失去了很多机遇,最终导致企业的脆弱性提高。很多硅谷的企业都欢迎有意义的、“学习性”的失败,它们认为成功离不开这些失败的贡献。 富士胶片展示了如何通过战略性地保持异质性让公司变得更强健。 20世纪90年代末,数字成像技术进入消费市场,并迅速吞噬成像胶片的市场需求,整个胶片行业也随之陷入危机。与胶片业另一位巨人柯达的做法不同,富士不仅探索了密切相关行业的新业务,也进入了全新的业务领域,例如制药和化妆品。 这些探索并非浅尝辄止,而是达到了足够深度。公司的多样化探索收到了回报:2000年胶片市场达到顶峰,在之后的10年,其规模缩水了90%。然而在此期间,富士的业绩不降反升。反观老对手柯达则在2012年宣布破产。 2 保持模块化 模块化复杂的自适应系统的各组成部分是松散连接的。高模块化的系统可以防止风险在各个组成部分间传播,使整个系统更加强健。 在商业环境中,模块化也需要取舍。完全隔绝外界风险,意味着放弃高度联通带来的益处。在一家公司中,不同业务或区域之间的紧密联接可促进信息流动、创新和企业灵活性;但它也会让公司在面对严重风险时更脆弱。在更广阔的生态系统中,与其他利益相关方紧密联接也会带来类似的效率提升,当然相互依存也会产生风险。由于风险的降低微妙且不易见,而效率的提升则立竿见影,因此管理者常常过于强调后者的益处。 抛开这些取舍,模块化仍对系统的鲁棒性(Robustness,是指控制系统在一定的参数摄动下,维持其它某些性能的特性——编者注非常重要)。如果公司为了短期利益而对其忽视,那么长期风险可能随之而来。 3 保留冗余 在冗余的系统中,多个部分扮演同样的角色。当其中一个失效时,其他部分可以完成同样的功能。在快速变化的环境中,风险事件发生的频率更高,冗余就变得尤为重要。 想象一下人类的免疫系统如何利用冗余来对抗疾病。人体有多条防线来阻挡病原体,其中包括物理屏障(皮肤和粘膜)、内部免疫系统(白血球)以及适应性免疫系统(抗体)。每一条防线又具有多个细胞和分子防御机制。在健康的人体中,这些冗余机制相互配合,当其中一条防线失效时,其他机制会阻挡病原体的感染。 然而企业往往对冗余避之不及,它们将其视为精益和效率的大敌。这导致了一些灾难性的后果。20世纪90年代,爱立信是全球领先的手机制造商之一。它采用单一货源的策略采购手机的关键部件。2000年,一场大火让飞利浦的微型芯片制造厂陷入瘫痪。爱立信无法短时间内找到可以替代的供应商,不得不停产长达数月,当年手机部门就宣告亏损高达17亿美元,最终导致该部门被索尼收购。 企业如何兼得低成本高效率与冗余呢?首先,管理者要辨认企业最依赖的利益相关方,它们有可能是供应商,也有可能是新的创新合作伙伴。对于爱立信,这个利益相关方就是飞利浦。管理者要计算建立冗余,减少风险的可行性。通常企业需要开发新的合作伙伴,并仔细权衡其中的利弊。 4 降低不确定性 复杂自适应系统的一个关键特征是我们无法准确预测其未来状态。但是,我们能收集信号,判断变化的模式并设想出合理的结果。这样我们就能根据预测采取行动,将负面结果的可能性降到最低。 在商业环境中,没有什么能比新技术的发展和影响更难预测。但企业可以对竞争对手进行监测,并随之采取行动,避免被不起眼的竞争对手打个措手不及。我们提供几个最佳实践可供借鉴。 第一,如果公司是在位企业,首先要承认现实:它们的商业模式总有一天会被取代。因此它们需要思考,商业模式如何被取代以及应对措施。 其次,它们明白,变革往往来自行业的边缘,来自那些别无选择,必须颠覆在位企业商业模式的初创企业和挑战者。 第三,它们会收集一些微弱的信号,例如投资的流向以及针对目前商业模式的初期创业活动。 第四,它们会采取应急思维。与其费尽心思预测新技术和公司能否成功,它们需要思考:如果创新技术获得成功,它会对我们带来什么样的影响。 最后,它们会先下手为强,复制创新、收购初创企业或建立防御体制。 5 建立反馈机制 系统的异质性提供了多样化选择,而反馈循环则保证这些选择能改善系统的健康程度。反馈,是指系统察觉环境变化,并通过这些变化获得理想特性的机制(或通过创新提升企业的鲁棒性)。系统必须破坏低级别参与者之间的平衡,才能保证整个系统的健康。 在自然界中,突变和自然选择——多样化、选择和基因传承这一过程导致的生殖成功——是一个自发的迭代过程。 然而在商业环境中,这一过程往往是人为管理的。多样化、选择和创新的传承只有在有利的环境下才能发生。换言之,企业的领导者必须建立起能鼓励这一创新迭代过程的机制和环境。 那么公司应如何实施创新迭代的流程? 首先,公司必须在组织上下找到正确的信号,这点举足轻重。一线员工往往拥有非常有价值的信息,它们往往得不到传播和重视。企业领导者需要接触这些员工,才能发现那些提升企业鲁棒性的创新举措。 其次,组织必须将这些信号转化为行动。尽管这一步看上去不言自明,但很多企业无法将知识转化为行动,因为这需要企业从王牌产品或商业模式中抽出资源,或者让本就表现不佳的产品、业务和员工更快出局。 值得注意的是,反馈越强并不意味着结果越好。如果反馈循环过短,或对变化的反应过激,系统可能会用力过猛,反而削弱其稳定性。 6 建立互惠信任 所谓的集体行为悖论,是个体缺乏动力做出有利于整体的行为,除非这些行为能立即为个体带来益处。因此,组织只有建立起信任和互惠的机制才能克服这种悖论。 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埃莉诺·奥斯特罗姆(Elinor Ostrom)曾对公共资源的使用进行研究。她观察到,渔业生态系统可以避免“公地悲剧”现象——公共资源被过度利用,导致所有个体最终受到损失。她发现,个体可以形成自组织来提升公地的可持续性。自组织允许参与者建立互惠的规则和协议。 要发挥信任的力量,企业领导者应思考,他们的企业如何为生态系统中的其他利益相关方做出贡献。即便在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时,他们也必须保证为整个系统提供价值。 诺和诺德进入中国市场的策略,提供了一个绝佳的案例。诺和诺德通过在中国建立生产基地和研发中心,来表明对当地医疗事业的支持。这些举动不仅帮助公司打开了市场,更建立了与其他利益相关方之间的信任。公司的努力获得了回报,目前诺和诺德占据了中国庞大胰岛素市场的60%左右。对其他利益相关方和社会福祉做出清晰的承诺让公司提升了自身的鲁棒性,并让其所在的整个社会变得更加强健。 企业死亡率不断上升为所有公司带来威胁,其背后的主因是商业环境变得越来越复杂,这一状况在可预见的未来不会发生变化。 因此,我们需要彻底转变管理思维。过去,企业领导者会问:”我们如何在竞争中胜出?”如今他们必须回答的问题是:“我们如何活得更久?”   马丁·里维斯(Martin Reeves)西蒙·莱文(Simon Levin)上田大地( Daichi Ueda)| 文 马丁·里维斯是波士顿咨询公司高级合伙人; 西蒙·莱文是普林斯顿大学生物学George M. Moffett教席教授; 上田大地是波士顿咨询公司助理咨询顾问。 安健 | 译 刘筱薇| 校   钮键军 | 编辑 来源:哈佛商业评论
    战略
    2016年02月17日
  • 战略
    微软公布云战略未来规划 [摘要]在财富500强企业中,已经有80%在使用微软的云服务。 在提出“移动为先、云为先”战略之后,微软CEO萨提亚·纳德拉在今天举行的云战略说明会上,首次完整展示了微软对于云计算未来的规划。     具体来说,以Microsoft Azure公有云、Office 365和Microsoft Dynamics为基础,微软将面向全球各个区域、众多行业、不同业务领域的客户,提供完整的云计算解决方案。与其他平台不同的是,微软的云计算平台将具备超大规模、企业级品质、混合云方案三个特点。     为了实现此完整规划,微软公布了一系列云服务的创新举措及进展,包括Azure新增G系列虚拟机和高级存储、微软与戴尔合作推出全新的云平台系统,正式发布全新的Azure Marketplace并有宣布企业分析和数据管理企业Cloudera及基于container的Linux操作系统CoreOS两个新合作伙伴加入微软云生态系统。     纳德拉表示,企业需要的是一个运行可靠,可以随时扩容,并且灵活易用的云平台。目前,在财富500强企业中,已经有80%在使用微软的云服务。     会上,微软公布了Azure公有云下周起将在澳大利亚正式商用。到2014年底,其将在全球19个区域运营。   来源:腾讯科技
    战略
    2014年10月2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