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智能技术
    41位HR高管批露心声,员工是否真的抵触智能技术?下载报告一览无遗! (点击下载报告) 智能技术应用,让HR发挥更大价值 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等智能技术正在深刻影响和改变人力资源管理领域。SAP SuccessFactors 近期发布了一份题为“采用智能HR技术,赋能员工和企业”的调研报告,报告全面剖析了智能技术对企业和员工的影响,提出了许多宝贵的见解和建议。作为HR从业者,如果您也想进一步了解智能技术对HR领域的影响,可以点击此处下载该报告。 智能技术应用现状 报告显示,企业在HR智能技术应用上的成熟度存在差异,可分为“主动采用”、“被动采用”和“未主动采用”三类。主动采用的企业通常较早采纳新技术。目前,智能技术在招聘和学习领域的应用最为普遍。不过未来,支持员工互动和内部人才流动的用途可能成为新优先重点。 员工态度较为积极 调查发现,与媒体上常见的负面报道不同,员工对工作中采用智能技术整体持积极开放态度。75%的员工相信企业会负责任地使用智能技术。他们最支持能提升工作效率和灵活性的AI应用,但也担心评估类智能技术的不公平、不透明和隐私风险。 确保决策公平公正 数据隐私和决策公平是员工最关注的问题。要提高员工的接受度,企业需要透明地解释智能技术的工作原理和数据使用方式。并须对算法模型进行充分测试,确保其公正性。建立问责机制也很关键。此外,让员工对自己的数据拥有控制权也能提升信任感。   从多方面提升接受度 除增加透明度和公平性外,企业还可以全面提升员工对智能技术的接受度:营造创新文化,提供学习资源,优化提示通知,并动员领导者推动AI应用。认真聆听员工并把反馈纳入考量也非常关键。 HR的建议 从被高度接受的行政助手和培训推荐等应用入手,逐步建立员工信任 对数据使用和系统工作原理具极高的透明度 严格测试算法模型,确保决策无偏见 让员工控制自己数据和选择退出系统的权力 优先选择辅助而非替代员工的技术 打造学习、创新和员工发言的文化氛围 密切关注员工情绪,及时调整策略 制定符合业务目标和HR优先事项的AI战略 综上所述,智能技术为HR带来新的可能,但也面临一定挑战。企业需积极应对员工的隐私和公平方面的担忧,与员工保持良好沟通,并采取全面的措施提升他们的信任度与接受度。只有这样,HR部门才能在智能技术的基础上,发挥更大的价值,真正实现员工与企业的共赢。 下载报告:https://www.hrtechchina.com/Survey/16C3F8D0-8817-8F9A-EECA-EFF331A15CCE
    智能技术
    2023年09月12日
  • 智能技术
    全球趋势:数字化转型在加速 随着世界自疫情以来逐渐恢复活力,高管们已经开始思考如何保护他们的公司免受未来危机的影响。对许多人来说,加速数字化增长是提高组织应变能力的首要变革。 于业界看来,反应快和反应慢的人之间的区别可能很微妙。比如,在灵活应对百年一遇的全球卫生危机时,人们在行为上的微小差异在旁人看来确实天差地别。我们在上一篇博文“组织敏捷性:数字化加速路线图”报告中强调了这一发现。 经过进一步的分析,以及与我们的客户和企业界、学术界的领导者的对话,有一点是非常明确的:数字化转型已经成为数字化加速。或者,正如我们的首席技术官Jim Stratton最近写道:"回顾2020年,我们将其视为数字化转型达到逃逸速度的一年......。以前需要数月或数年才能完成的技术评估和实施,在很多情况下被压缩到了数周,甚至数天。" 由于数字化加速是当务之急,我们将在下面分享我们基于1024名受访者(C-suite及其直接报告)的全球研究和报告的关键部分,以及15个定性访谈。 数字化加速势在必行 现在毫无疑问:数字化转型对企业存亡至关重要。在2020年经济、地缘政治和社会不确定性的背景下,有36%的企业预计三年内四分之三或更多的收入将来自于数字化,预期在2019年6月至2020年7月期间增加两倍。 虽然复苏的道路将是漫长的,调查中的高管们已经在反思如何保护他们的公司免受未来危机的影响。三分之一(32%)表示,加快数字化增长--无论是通过增加数字收入流还是推进数字化转型--是提高其组织在未来危机中的应变能力的首要变革。紧随其后的是增加技术投资以增强员工队伍(30%)和投资云技术(27%)。 我们的研究还指出,人工智能(AI)、机器学习(ML)和机器人流程自动化(RPA)等智能技术的使用与数字收入流的增长之间存在联系。在报告部署智能技术取得一定进展的企业中,64%的企业从数字化中获得50%或更多收入的可能性是尚未开始部署的企业的两倍。 但是,正如我们研究中定性部分的一位专家所警告的那样,技术并不总是能够解决潜在的问题。"机器人流程自动化变得流行。对我来说,这是相当可怕的,因为它将把旧的传统平台串联起来,使组织认为他们已经加速了,"敏捷专家、业务教练和作者Fin Goulding说,"他们只是把数字化转型往下推了几年。这可能很危险。核心平台--而不是速度—才是真正需要解决的问题。" COVID-19巩固了数字化加速。 随着企业在COVID-19期间及以后的时间里灵活应对,以保证其收入流、运营和人员的未来发展,我们的研究说明了加速数字化转型的重要性。 我们询问企业是否具备以速度和规模应对COVID-19的能力。需要乃发明之母,绝大多数(73%)表示,当疫情来袭时,他们已经做好了快速应对的准备。在本报告中,我们称这些企业为 "快速反应者"。我们把其余对疫情的反应速度和规模都很慢的企业称为 "反应慢的企业"。这份报告显示,这些快速反应者在我们2020年研究报告所涵盖的所有敏捷领域都显示出更高的进展水平,以及更高的数字收入增长。 这些应对疫情的措施在实践中意味着什么?对一些人来说,这证明了他们变得更加敏捷。"我们的组织已经已经做好了万全准备,这就是在这个时间点上敏捷的第一大好处:在家办工也能全速运转,"全球专业服务公司怡安的首席开发官Michele Ungaro称道。 对于其他公司来说,这场疫情更强化了他们比预期更快地执行数字化转型计划的必要性,这与围绕数字化加速的调查结果相呼应。"我们已经在进行完全数字化的工作,但我们不得不转变,并根据COVID向前发展的情况做出不同的决定,"一家跨国酒店集团的区域运营副总裁说。"我们的速度更快,这也是我们努力的重点--让我们整个酒店的数字化实践早日成为现实。" 我们的研究表明,这家酒店集团的例子并不是唯一。在2020年,企业需要以速度发展。超过四分之三的受访者(77%:高于2019年的70%)表示,当技术投资未能达到预期时,他们的公司会迅速采取行动。而60%(高于2019年的53%)的受访者表示,他们的组织已经消除了拖慢决策的官僚流程。 而对于其他人来说,没有什么比共同的逆境更能加强沟通了。Accuride公司的首席信息官Paul Wright说:"如果我们能与客户保持更好的联系,如果我们能更好地回应他们的需求,如果我们能与供应商保持联系,并在真正的困难时期保持与他们的关系,那么这应该会给我们带来未来的竞争优势。" 来自:workday
    智能技术
    2021年04月15日
  • 智能技术
    哪个民用领域机器人最易普及?小i机器人的答案是智能客服 近两年人工智能技术的进步,让我们见到了各式新机器人,如Pepper,Jibo,Buddy,还有小度机器人等,虽然拥有卖萌的外观和各式家庭娱乐功能,他们离真正普及似乎还有点距离。真正最容易普及的民用领域是什么呢?小 i 机器人的答案是智能客服。   为什么是客服 “国外的一篇报告中,提出了 VCA(虚拟客户助理,即智能客服)和 VPA(虚拟私人助理)两类智能语音服务形式,VCA 已经过了对技术预期的最高点,向产业前期发展;VPA,如 Siri,只是个雏形,技术层面才刚刚开始,远达不到人们的预期,还不能产业化。小 i 也曾探索过 VPA,不能很好商业化,所以目前还是以 VCA 为主。” 小 i 机器人总裁兼 CTO 朱频频表示。   更具体点说,AI 足够智能前,机器人的主要作用之一就是代替人进行重复劳动,这刚好是对人需求密集的客服业所需要的。以银行为例,“小招” 是招商银行的微信线上机器人,它可以 24 小时不间断为招行用户提供咨询,业务办理服务。“目前这个公众号用户超 2000 万,每天交互量近 200 万,如果要人工客服的话,需要 3000 多人,而目前后端公众号维护人员只有十来人。”   智能客服方案 网页在线客服,信用卡中心客服 QQ,银行微信公众号,语音助手,这些都是小 i 机器人为电信运营商,银行等企业客户提供的解决方案产品。据朱频频介绍,小 i09年 开始探索虚拟在线客服,11年 开始推广行业智能客服解决方案,目前业务已经覆盖了通信,金融,电子政务等多个行业,为超过 1000 家大中企业提供服务,典型客户有招商银行,建设银行,广东移动等。   最近类人形实体机器人火热,小 i 也积极把类人型实体机器人引入银行等行业。   小 i 从韩国引入了实体智能机器人 Ina,并移植小 i 的智能交互功能,和交通银行合作,把 Ina 应用在银行大厅,解答观众有关银行业务的疑问。 小 i 还从法国引进了个头小,灵巧的机器人 Nao,移植了小 i 的交互功能。据称浦发银行计划把它用作接待机器人。 更进一步,开放平台 在将产品整个成 iBot Enterprise,iBot Standard,iBot Cloud 平台的基础上,小 i 也在今年的工博会发布了 iBot OS 智能机器人云操作系统。iBot OS 没有集成硬件驱动,主要提供 “云 + 端” 的语音识别,智能聊天,人脸识别追踪,体感交互等智能交互功能,兼容各式操作系统和硬件平台,“语义引擎,人脸追踪等由小 i 自主研发,语言模型训练和自学习训练也由小 i 自主完成。”   关于开放操作系统的初衷,朱频频表示,小 i 以前为大量大客户服务,本身就有一个通用产品平台,可以按客户需求进行定制开发,iBot OS 只是把这种能力向硬件方面进行了延伸。iBot OS 把小 i 多年积累的行业经验开放出来,让行业用户和开发者共同参与开发行业内容,合作伙伴可以在后台添加自己想要的知识库,开发自己想要的应用,大家共同推动产业的发展。 基于 iBot OS 开发行业客服应用是一种主要应用形式,但也不是全部,朱频频表示,营销销售,交互类应用都可以基于 iBot OS 进行开发,股票,天气之类的通用应用也可以基于 iBot OS 进行开发,iBot OS 在通用知识领域并不比百度,Google 差。然而很多硬件还是要结合行业进行应用,iBot OS 的后台可以让垂直领域的合作伙伴自己去做这样的事情。   “随着 Google,微软等大公司人工智能引擎的开源,算法越来越不是瓶颈,很多公司不再需要花大量精力研究底层和算法,这时真实的产业数据变得越来越重要。这方面,小 i 机器人多年行业客服所积累的垂直领域知识库和语义库优势更加明显。数据和产业化如何形成正向的商业循环,这是最为重要的。”   小 i 机器人将于最近挂牌新三板,目前公司在国内共有 300 人左右,主要在上海。   来源:36氪 ,作者:Yuri, 出处:http://36kr.com/p/5040070.html
    智能技术
    2015年11月2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