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社交产品
    G Suite中的Google+可获得内容标记,自定义流和更多参与度指标 文/PAUL SAWERS 本周消息称谷歌社交产品Google+被发现了一个重大的安全漏洞,谷歌最终关闭了该产品的消费者版本。 未来三天,谷歌有更多的Google+新闻要分享,但这次是个好消息。这家互联网巨头已经披露了一系列新功能,这些新功能将在企业内部为G Suite用户引入Google+。 共享标签 首先,Google+用户很快就可以使用标签来帮助其他员工在整个组织内共享内容时遵循特定主题。例如,如果您正在分享一份有关客户需求的研究报告,Google+会在您分享之前建议在帖子中加入标签。这意味着同事更有可能通过关注特定标签来查找他们感兴趣的帖子。 谷歌产品经理David Conway在一篇博客文章中表示:“我们希望让所有员工更轻松地参与到整个组织的对话中,那些想在电子邮件或聊天线程之外保持专注的无办公桌员工。” “即使您不了解整个组织的所有员工,标签也可以更轻松地将内容传递到合适的人员。”   定制 在其它地方,谷歌还宣布它将很快激活一个名为“自定义流”(custom streams)的新功能,管理员可以创建一个定制的内容流,允许员工关注和参与特定人员或特定主题的帖子。例如,自定义流可能包括来自高级管理人员的所有帖子,允许普通员工就关键问题进行讨论。或者,自定义流可以基于特定的主题制定特定标签。 数据和指标是G Suite的主要卖点——上个月,Google 推出了一个新的Work Insights工具,揭示了公司内部的G Suite采用率和协作率。与此类似,Google + 已经提供了用户参与指标, 例如围绕Google+社区的用户活动数据。很快,谷歌将提供后期分析,以便人们可以看到他们的内容是如何在整个组织中收到的—— 例如,如果更多人在销售中比在营销中阅读帖子的话。 虽然本公告的发布时间可能是(也可能不是)巧合。本周初的Google+安全问题为谷歌充当了一个及时的提醒,即使有消费者版本的Google+被抛弃了,但它在企业中仍然非常活跃。   以上为AI翻译,内容仅供参考。 原文链接:Google+ in G Suite gets content tagging, custom streams, and more engagement metrics 相关阅读: 谷歌G Suite发布新工具Work Insights,旨在帮助企业更好地了解其工作方式 Google选择eQuest为应聘者追踪系统G-Suite提供职位发布 Google宣布推出G Suite一个集成的招聘应用程序
    社交产品
    2018年10月12日
  • 社交产品
    给员工人脉资源估值 社交产品将重新定义个体价值 当Boardex开始为商界精英间的相互关系建立图谱时,这家总部驻伦敦的企业把目标客户群瞄准了企业治理监管机构。     该公司首席执行官詹姆斯•戴利(James Daly)认为,该公司的数据库可以用来跟踪高管和董事会成员间的人际关系,旨在防止在2001年安然破产后公司治理中的任人唯亲现象。     最终,该产品向市场推出了,不过其反响却出乎Bordex意料。公司治理监管机构对这种产品挺感兴趣,“不过他们没有用于该产品的预算”。     相反,使用该数据库的是些银行家和律师,他们用这个数据库来发掘那些最能拉来新业务的员工。     戴利表示,客户如今每年使用这些数据的费用高达1百万美元。“两年前,这么做开始成为一种潮流。企业开始审视员工拥有的关系网,并把这视为一种资本。”     “重要的不在于你知道什么,而在于你认识谁。”Boardex等公司的技术确实令这句谚语的价值体现得更加淋漓尽致——对高层员工和一般员工来说这句话都同样成立。     比如,最近几年Klout、Kred和PeerIndex这类公司应运而生,它们承诺能量化评价个人在网上的影响力水平。     某人在Twitter上拥有多少粉丝,粉丝的影响力如何,这些因素都可以被Klout浓缩为一个数字。在美国,对这一数字的考察被咨询公司埃森哲(Accenture)等公司纳入了其招聘流程。     领英(LinkedIn)网络服务中提供的背景资料则是另一个关于个人人脉关系的指南,因为其中公开列出了用户本人的联络人数目(尽管这一数字到了500之后就不再增加)。     不过,雇主在雇佣、提升和管理员工时,到底应该在多大程度上参考这类指标呢?     群邑集团(Group M)是一家广告公司,该公司亚太区人才招聘主管迈克尔•赖特(Michael Wright)表示,尽管他不会把Klout分数或领英的背景资料当做聘用某人的唯一标准,不过这些材料可以用来过滤部分候选人。     他说:“如果某个人在领英上只有四个朋友,他甚至懒得上传一张照片,这是一个值得警惕的信号。这样的人会从我们的初步候选人名单上剔除。”     他补充说:“如果某人打算从欧洲搬到亚洲,快速浏览一下他的联络人信息,发现他在亚洲没有认识的人,那将对他很不利,因为我们做的是基于人脉关系的业务。”     Arma Partners管理合伙人保罗•盖利(Paul Guely)表示,技术工具在整个招聘过程中可能只占一小部分。Arma Partners是一家企业融资顾问公司。     他说:“我是几个社交网络的会员,从了解谁认识谁这方面来说,我确实从这些社交网络获得了有价值的信息。不过,如果我想弄清楚‘认识’到底是什么意思——比如说某人是否信任这个人,他们实际上会合作开展的业务有多少——我发现什么也不如私下给认识他的人打电话更管用。”     罗盛咨询(Russell Reynolds)是一家高管猎头公司,该公司是使用Boardex软件的250多家公司之一。蒂姆•库克(Tim Cook)是该公司信息官员部门的联合主管,他认为该软件对于审查求职者的就业史很有用,不过他还表示,该软件永远不能完全代替招聘者自身对市场的洞察力。     他说:“了解谁认识谁很有趣,不过了解谁在自己的岗位上表现出色以及他是如何办到的,才是我们想要的参考依据。”     Boardex的数据库记载了逾60万名商界人士间的相互关系。如果一家银行因工作关系有求于一家企业——比如说英特尔(Intel)——该软件能显示出哪位员工最接近英特尔资深管理层。     戴利表示,所有关系都根据关系的强弱进行了排名,“这样,那种曾在鸡尾酒会上见过某人的‘关系’,与同某人在一个董事会共事10年的‘关系’会得到不同的评价”。     最有价值的信息并不总是那种直接往来——通过其他手段也能了解到直接往来方面的信息,而是间接往来。相比之下,这种间接往来更难发现。     该系统还能显示出一家企业在哪个领域中缺乏人脉关系,以及某位特定员工离职可能造成的影响。     到目前为止,戴利始终声称该系统的算法能对公司拥有的人脉关系进行总体财务估值,这一估值或许可以和其他无形资产一同列入公司的资产负债表中。他相信这种估值至少和那种对商誉的估值一样有效——商誉是在并购交易中创造的、众所周知不太可靠的一种资产。     不过,在企业获得了评价员工人际关系新途径的同时,有时候人们会担心这类人脉关系的归属权问题。简单说:你的商业联络人归私人所有还是归企业所有?     在这个问题上,戴利提到个人和雇主间存在的一种“健康的张力”。这种说法绝不是戴利的发明创造。对于任何基于人际关系的业务(比如投资银行业务)来说,有价值人脉关系的流失一直是一大威胁。     不过,这种张力也逐渐渗透到了社交媒体中。到目前为止,对于员工离职时网上人脉关系的归属权,法院还无法得出明确结论。     《如何维权而不失业》(Stand Up For Yourself Without Getting Fired)一书的作者、就业律师唐娜•鲍尔曼(Donna Ballman)表示,随着“关系资本”变得越来越重要,劳动合同中需要开始加入更多关于在线人脉网络归属权的条款。     她表示:“这个问题仍旧是劳动法的热门话题。法院往往会留心双方在合同中达成的条款。我曾在劳动合同、保密协议、知识产权协议和竞业禁止协议中见到过与社交媒体有关的条款。”     即便如此,目前仍不清楚这种与社交媒体有关的合同能否得到执行。比如,任何被视为属于公共领域的联络人,均不适用有关归属权的条款。     那么,如果你的Klout得分不够高,你的联络人里也没人认识拉里•埃里森(Larry Ellison),于是你无法从Boardex数据库中脱颖而出,你该不该为此担忧呢?     群邑集团的赖特表示:“这只是超多评估工具中的一个而已。是否聘用投资者的最终决定需要经过人力评估。不过这套工具的使用频率会越来越高。我有位朋友曾说,看一个人跟哪些人来往,就知道他是什么样的人。我认为这话有些道理。”     摘自: FT中文  作者:迈亚  
    社交产品
    2014年07月10日
  • 社交产品
    社交媒体的未来是移动部落 腾讯科技 乐学 4月22日报道 从传统上来说,我们的社交媒体体验与台式电脑和新闻动态信息密不可分。每天,我们的亲朋好友、我们“赞”的页面、我们关注的账户、我们联系的同事以及我们想不起在哪里认识的熟人,他们的更新和通知信息就像潮水般向我们涌来,让我们应接不暇。我们很想整理一下我们的社交房子,让动态信息少一些凌乱,多一些规范。   但是,随着我们的上网习惯逐渐从台式电脑(以及笔记本电脑)转向移动设备,社交媒体平台出现了大不相同的风景线。智能手机硬件已变得非常成熟,无线数据网络已获得了长足发展,移动优先的设计已成为了主流。但是,过于饱和的内容和急剧恶化的互动仍然是一个主要的问题。这些问题最终孕育了一种新的时代精神:移动部落。   我们渴望与别人联系和交流,这是人类最基本的需求。社交媒体的基础没有变,但是它的主要特征是用不同群体、活动、文化和思想来分类其用户——也就是说具有相同兴趣、品味、人口特征和地理位置的用户会聚集到一起,形成自己的小部落。在部落内,我们可以自由选择与谁联系和交流。这就是移动社交媒体的形态。   超大平台时代结束 在后PC电脑时代,我们会越来越依赖于手机来查看内容和与人联系。   第一代社交媒体兜售的是“网络”的概念,下一代社交媒体成长于永远连接的网络环境之下,因此它追求的是信息“阅后即焚”和数字部落文化。这些用户将会放弃主流的社交网络,迁移到生态系统更简单的移动部落之中。他们会在Instagram上关注小圈子里的好友,在Pinterest上与少数粉丝互动,在WhatsApp或Snapchat上与女友或同学相互传递信息,或在Foursquare上查看同事的签到信息。或者,他们将会打造现在尚不存在的新的平台。   所有平台将会社交化,但是它们的用户基础不是通过数字,而是通过生活质量来衡量的。大数据的重要性将比不上小圈子里的关系。媒体及其内容将会减少碎片化和中心化,增加本地化和品牌化,以适应它们所存在的小众应用程序以及所吸引的移动部落。   就连社交网络巨头Facebook也意识到了内容过于饱和的问题以及社交媒体部落化的趋势。该公司已开始加倍努力开发其移动版Facebook以及“分解Facebook应用功能”。   该公司CEO马克-扎克伯格(Mark Zuckerberg)说:“在移动上,人们的需求有所不同。简单易用是一个重要的原则。此外,用户必须能够控制自己获得哪些信息。移动端的空间很小,我们必须着力于打造功能单一的、一流的体验。”   品牌商、企业和创业公司打造的社交产品、服务和设备必须适应未来的移动部落。他们必须像终端用户那样思考问题;一部智能手机和几款最喜爱的应用程序,这就是终端用户的成长环境。这些新的平台需要精心设计,精致管理,以适应用户的需求。它还必须有利于提高用户的办事效率和反应速度。他们必须了解和尊重用户及其移动部落。   因为在互联网上,用户有太多东西要看,有太多人要交流,太多食物照片需要欣赏,但是他们却没有足够的时间来做这一切。   [责任编辑:jimmonzang]
    社交产品
    2014年04月2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