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线教育
    尚德创始人欧蓬认为,一切刚开始没有收入的在线教育将终生难有收入。你认为对? 注:本文是尚德机构创始人欧蓬在昨天(4月9日)发布会上的发言节选,虎嗅有删编。里面谈到他对在线教育要不要有收入的基本看法,也谈到传统企业在做互联网转型时容易有的左倾与右倾思想,或许对你有启发。尚德在这场发布会上披露:2015年3月份,尚德机构主站及相关业务贡献了6400万收入,下属品牌“嗨学网”、“对啊网”分别营收1240万、200万元。它自称“这是全中国最大的在线教育机构“。   欧蓬:今天我跟大家分享一下我的观点,我的观点是:一切刚开始没有收入的在线教育将终生难有收入。   大家会觉得特别的奇怪,如果我是卖手机的,如果我的观点是说一切刚开始不卖钱的手机将终生难卖钱,大家会很意外,为什么在线教育有这样的争论?在线教育其实是处理信息,处理信息有一个特点,边际成本很低,就造成了一件事情,就是说我可能会提供一个免费的服务。但是请注意一件事情,“我能”和“我应该”是两个概念。我能,比如我能通过抢劫挣钱,和我应该通过抢劫挣钱是两个概念,因为抢劫可能是一个错误的模式。在今天在线教育领域里面,很多媒体朋友也在问一件事情,说我们是不是有泡沫、是不是有问题,我们应该免费还是应该收费,到底是怎么样子的。   互联网这个词很热,但是没有多少人真正认真的去思考一下,什么是互联网思维,互联网思维适应一个什么样的场景,应用到我们的行业是什么?   一个互联网产品,它可能是360的安全卫士可能是腾讯可能是百度的搜索引擎,一般而言这个应用产生了两个东西才有价值:海量的用户和高度活跃,这个时候此应用才开始有变现价值,用互联网的话说是羊毛出在猪身上,我不跟我的直接用户收钱,想办法变现。   一般的变现有三种,媒体变现,比如说新浪的品牌广告,比如说百度的点击广告这些都是属于媒体变现。第二个,游戏变现,也是一个特别容易成功的变现,就是把流量卖给游戏,导入游戏。第三个交易变现,比如说在淘宝是交易变现,最近我们发现有人成功的走通了另一种变现,就是衍生品的变现。美图秀秀在去年的时候推出一款美颜相机,大约在一年的时间很低调很低调的卖到300万,然后美图秀秀的日活大概是几千万,然后这个就是一个典型的衍生品变现。   但是一个应用如果不能产生海量的用户,如果不能有高度的日活,它是没有用其他的方式变现的可能的,那我们就需要思考一个问题,教育能不能产生海量用户,第二个教育能不能有高度日活?   今天大家都会觉得教育是一个很大的市场,但是所有懂教育的人都知道,每一个细分市场都很不一样,教育的K12、教育的英语、教育的成人互相之间很难进入,每个细分都不一样。第二个问题也是这件事情最重要的致命伤,就是教育的日活怎么样?今天我们先碰到所有的教育的互联网应用,最高的日活是刷屏的应用,5%到8%,对不起,衰竭很快,它有可能会变成一件事情——就是今天不变现未来也终生不能变现。   互联网思维这个东西怎么来的?其实互联网思维这件事情是通过腾讯百度这些第一代互联网公司崛起的时候产生的,我们简单理解它就是羊毛出在猪身上,如果把这个应用全部用在所有行业所有产业上,在我看来是一种左倾主义。当然另外一件事情是一个严重的右倾,传统的老板会说一种论调:互联网只是一种工具。   真正的问题是,对于一个传统行业,如果我们准备互联网化,真正的问题应该怎么做?如果我们要执行一个互联网+的战略,我们应该重视一些什么?   我们在分析一件事情的时候,经常会有迷惑,只缘身在此山中。今天中国传统企业面临很多的困境,很多的问题,在150年前,我们先人都面临过。在150年前的时候,其实中国和日本都遇到了来自于欧洲的冲击,这是两种不同的文明,中国和日本采取了两种不同的道路,一种是中国的洋务运动,另外一种道路是日本的明治维新,洋务运动总结起来就是8个字,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明治维新总结起来就是四个字,脱亚入欧。简单解释下就是,面对一族文明变革时,中国会说我们的价值观不变,而日本明治派出一个几百人的代表团,在欧洲呆了三年多,回来之后从头到尾的根本改变。同样的事情在俄国发生过,其实俄国之前是一个极其极其落后的国家,彼得大帝跑到欧洲呆了几年的时间,回到俄国的时候开始推动彼得改革,变成了真正的资产阶级文明,加入了欧洲俱乐部,成为了列强之一。这里面有一个小细节,特别小的细节,是彼得和日本人——俄国人和日本人在这种变革的时候,都做了一个变化,他们都脱掉了过去的民族服装,换了新的服装,为什么我要强调这个小细节,因为风格是价值观的外延,你经常看见一件事情,比如说苏宁一直还穿西服去做互联网,这个风格是有问题的,所以说对任何一个传统企业的老板来说,他最大的问题是老板自己到底有没有变化?   尚德机构转型了这么多年,过去大家都会以为是我们临时起义,其实我把尚德机构整个的转型变成了两个准备。   208年到2010年是我的理论建设期,2011年到2014年是试错期。2008年的时候我开始去见和互联网有关的人,那个时间点就是特别特别像当年的日本人,和互联网人聊天他谈的一些事情我完全不懂,我尝试努力的懂得他们的思维方式,懂得他们的逻辑,然后懂得他们的玩法战术战略,2011年开始我们做出了我们第一代的产品,嗨学网,这是第一代的试错产品,2013年的时候,我们做出了第二代产品,对啊网,我们获得了很好的发展,然后2014年的6月6号尚德机构整个的转型。   其实价值观的变化是所有传统企业老板转型最不容易的东西,这件事情解决了剩下的问题就好很多,我们的战略互联网化,我们的商业模式互联网化,我们的IT系统,我们的对外系统,我们的组织我们的团队,我们的风格……一系列因价值观而发生。   最后给大家分享一下,在2014年的5月底,我自己一个人跑到了一个纹身店,然后把这段话烙在我身上,这个话是一句拉丁文:“这件事情势不可当,必须完成。”恺撒他是罗马的一个名帅,之后他控制了整个地中海地区,这一切都是刚刚开始。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HRTechChina立场 扫一扫,关注“HRTechChina",聆听人力资源科技的声音!
    在线教育
    2015年04月13日
  • 在线教育
    Coursera牵手新东方,向翻墙看课的时代说再见 4月8日,Coursera 宣布将与新东方展开战略合作,Coursera 将为新东方提供来自世界各地117所大学25个学科领域的全部课程共计989门,这些课程将会放到新东方的高校MOOC平台中。   新东方自2007年,就开始在高校推广多媒体学习库的概念,为高校学生提供新东方的课程,包括微学课堂平台,四六级机考平台等等。旗下的高校MOOC平台推出于2014年,是一套完整的MOOC解决方案,除了学校可以上传自己制作的MOOC课程之外,还可以调阅新东方所提供的MOOC学习材料。目前全国有超过50家高校使用新东方的MOOC平台。   在这次合作,双方都谈到了希望在中国推广MOOC的学习方式。新东方在线高校业务部总监刘俊岭谈到,“虽然Coursera大名鼎鼎,我相信对于很多中国学生来说,在新东方的MOOC平台上将是第一次真正接触Coursera的课程。”而在同一日在果壳与Coursera合作的发布会上,Coursera 的CEO Rick Levin 也谈到MOOC的学习尚未普及,他们不仅希望将全球的课程带入中国,也希望将中国课程带入全球。   扫一扫,关注“HRTechChina",聆听人力资源科技的声音!
    在线教育
    2015年04月10日
  • 在线教育
    急需回归教育本质!在线教育别再“打酱油”和“秀模式”了 在线教育O2O、B2C、C2C、题库、答疑、小班授课……名词和概念让人眼花缭乱。现在看到的恰恰是这些“花拳绣腿”,大多数在线教育公司都忘记了“互联网只是工具”这句名言,反而认为互联网是万能的,可以替代任何行业。 所谓的在线教育第一股全通教育上市仅14个月时间,就在3月24日涨停收于320.65元,而如今已经跌到了237元,就是这个股价还扛着514倍的市盈率。一家老型SP服务公司披上“在线教育”的外衣就可以成为A股的“飞猪”,这一方面体现出“在线教育”概念的火爆,同样体现出中国股民的无知。   当前在线教育已经成为中国投资界的宠儿,一起作业网、猿题库等多家在线教育公司纷纷集中公布融资利好。在线教育O2O、B2C、C2C、题库、答疑、小班授课……名词和概念让人眼花缭乱。可惜在线教育的泡沫已经到了濒临破灭的边缘,因为太多的外行人士以淘金和骗融资的思维进入这一行业,根本不懂教育的本质,失败是必然的。   在线教育平台多为“打酱油” 无论是何种教育模式,本质都离不开“教育”二字。三字经就讲:教不严,师之惰。老师是教育效果的根本,而互联网只是工具和手段。正如金融在线培训公司上海益学堂创始人刘荣桃所言:“我的父母都是大学老师,我从小就耳濡目染老师的本分应是什么。对一个曾亏到想跳楼的人,当然知道投资者应需要的证券培训是什么。我是真心想帮到股民,希望他们不要犯我当年的错误。”而当前在线教育的主要问题在于,很少有公司去关注老师的水平,反而多为打造一个连接老师与学生的平台。   无论是现在火爆的100教育网,还是百度、阿里、腾讯纷纷打造的在线教育平台,都是在搭建一个平台。通过资本、品牌和营销优势,这些平台容易获得老师和学生关注,因此用户注册数可以快速增长。   但是学生能否真正的在这些平台上获得自己想要的教育?显然,做平台者仍然无法深入到教学的本质上,搭建平台是最为简单,也是他们最擅长的工作,而发展优势教师资源,则属于线下工作,这一点对于很多互联网公司来说都是难事,他们都在“打酱油”。   也有很多人在谈,将线下授课模式搬到线上并不可取,没有创新性。我认为不能为了创新而创新,创新的目的如果只是“花拳绣腿”,给投资人看,这并不可取。从线下搬到线上的在线教育反而容易盈利,比如新东方至少仍然是盈利的,第二季度净营收净营收为2.362亿美元,而做金融在线培训的“益学堂”更是将线下的股票培训课搬到线上,第一年就盈收1.1亿元。   现在看到的恰恰是这些“花拳绣腿”,大多数在线教育公司都忘记了“互联网只是工具”这句名言,反而认为互联网是万能的,可以替代任何行业。   “秀模式”多为忽悠投资人的伎俩 对于在线教育的模式,我想很少有人能搞得清楚,比如,在线教育O2O、B2C、C2C……对于这些名词我真的是疯掉了。同时,也十分佩服这些创业者,他们总能想到将自己所做的事情与热门的互联网名词挂钩,从而博得投资人的青睐。   卖盒饭的会称自己是餐饮O2O、上门洗衣服的会成为洗衣O2O,总之一切都要与O2O挂钩。中国一些创业者造名词的功夫,确实要比创业能力强很多。   而有数据显示,2014年中国互联网教育市场规模达到1334亿元,预计到2017年时市场规模将达到2864亿元,平均复合增长率27.7%。从数据上看在线教育市场非常大,因此也吸引了大量投资人、创业者。   但是至今为止还没听说过有哪家在线教育公司获得盈利,即使是非常知名的某作业网,号称1000万用户,仍然表示没有考虑盈利模式。这种号称没有盈利模式的创业者,都是在学O2O那套,也在学小米雷军:“先有用户,再搞盈利模式”,甚至还梦想着所谓的“大数据”赚钱。   而在我看来,这种所谓不考虑盈利模式,疯狂烧投资人钱的创业者都具有一定的惰性,因为他们很多都在掩盖自己无法找到盈利模式的事实。   K12教育投资已泡沫化,垂直在线教育值得学习 目前,更多的在线教育创业瞄准K12(从幼儿园到12年级),市场可谓是千军万马。市场竞争处于同质化,没有自己的核心竞争力,最终自然是具备师资力量、资本力量和推广能力的企业获胜,而其他公司都会成为“炮灰”。   据腾讯课堂发布的《2014年K12教育市场分析报告》,2014年初至11月,在线教育领域投融资金额超过44亿元,其中外语类独占20亿元,K12教育以4.69亿元排在第二位。进入2015年以来,K12在线教育领域的融资明显热了不少。答疑题库阿凡题、易题库先后获得了1800万美元和数千万元的A轮融资。3月底,K12在线教育更是呈现出高额融资集中爆发的局面。   显然,资本市场更看好外语这种垂直在线教育,比如,新东方、100教育等,而这也是此前线下教育培训市场的主力,因为这些垂直在线教育市场的拥有自己的核心竞争力:教师资源,以及成熟的收费授课盈利模式和用户习惯。而K12教育市场虽然庞大,但是用户成熟度不高,竞争同质化,服务无法标准化。   垂直领域在线教育市场除了英语外,金融在线培训市场也有着不错的前景,特别是A股进入牛市之后。   (本文系作者@磐石之心,来源:钛媒体  链接: http://www.tmtpost.com/222765.html)
    在线教育
    2015年04月09日
  • 在线教育
    模式之争:拉勾凭什么PK智联招聘们? 每个人,都在为衣食住行打拼,而打拼的基础,就是需要一份好的工作,中国十三亿人口,除去儿童和老年人,15岁以上的潜在的工作人群,约有10亿,平均中国3000多县市而言,每个地区均需要数十万的工作机会,而中国的网民基数则早已超过5.9亿,中国约有44%的人在使用互联网,通过互联网寻找一份工作机会,不管是对于坐在写字楼的白领,还是在工厂手拿套筒扳手守着台架的蓝领,都成为一件非常简单的事情,这也给中国孕育了一个巨大的互联网在线招聘行业市场。   根据艾瑞咨询预估,2014年在线招聘市场整体营收将为39.2亿元。在这片市场里面,呈现四股力量:以前程无忧(51job)、智联招聘为代表的偏传统模式的招聘网站,以58同城、赶集网为代表的信息结合者,以猎聘网、拉勾网为代表的垂直网站,第四股力量则来自于各个区域类的地方型招聘网站。   风起:新模式迅速崛起 老模式命运多舛 过去,前程无忧、智联招聘和中华英才网不断上演“三国演义”,目前这些老前辈的日子过得还不错,前程无忧自2004年上市起,一直保持盈利;智联招聘经过垂死挣扎,终于在2011年实现盈利,中华英才网命运较坎坷。   上市曾经是众多国内互联网公司的最终目标,中国第一家上市互联网企业中华网却在去年已经被卖掉,取名中华英才网的招聘网站经营多年后,正在做最后的资本搏斗:去年下半年获得2.5亿人民币的注资,作为老牌竞争对手的智联招聘,则是进行了17年的长跑之后,在2014年上市,这也距离他扭亏为盈的三年之后。   时间,是互联网公司试错的最大障碍,在尚未得到喘息之际,以创业主题咖啡馆闻名的3Wcoffee,也推出了自己的招聘垂直平台:拉勾网,旨在建立互联网企业与人才之间更加便捷的通路,并且迅速拿到启明创投领投,贝塔斯曼和华兴资本跟投的2500万美金融资,整体估值超过1亿美金,让业内惊诧,短短几个月极速的发展变化,让拉勾网成为在线招聘市场新贵。   至此,以智联招聘为代表的传统招聘网站面对新一轮的互联网风口之际,与新垂直模式的拉勾网形成明显沟壑,这种现象其实也是必然。   趋势:大而全与小而美 在美国,传统招聘网站Monster正在面临新模式Dice的挑战,Dice是一家垂直于IT行业的招聘网站,这正与目前拉勾网的模式接近。Dice上市后,流量是Monster流量的二三十分之一,收入做到了Monster的四分之一,净利润和Monster一样多。Monster的利润率只有5%;而Dice利润率有20%。   简历库是在线招聘网站的最大核心,求职者与招聘单位沟通的最直接通路,曾几何时,传统在线招聘网站提供的建立模板可以直接生成,招聘单位可以通过搜索、标签选择等方式迅速找到目标的简历,进行人才的面试通知。   但问题也随之产生,假简历、跨行业重复投递等现象形成了庞大的数据库,但这个数据库的精准度和筛选规则依旧陈旧,在运营初级阶段,用人单位可以迅速找到匹配的简历进行招聘流程,实际上现在来看,这也成为负担,庞大的数据仅仅是看上去很美的臃肿外衣,招聘者与求职者的体验会受到影响,招聘效率大为降低。   从Dice和Monster的收入差距来看,大而全的模式,利用蚂蚁雄兵的方式,以接近中国互联网最早期的分类信息服务手法提供的服务,已经不能满足当下招聘者与求职者的需求,大量的虚假信息存在于B端与C端,双方的权益无法得到保证。而当下招聘者更愿意直接为效果付费,小而美的拉勾网模式在信息透明度以及针对C端的服务显著提高了招聘者与求职者之间的沟通成本,服务价值更高。   服务:差异化与深度 传统模式的危机 从智联招聘14年财报分析,Q1总营收为2.557亿元,同比增长17%;其中网络招聘营收为2.036亿元,同比增长13%,占总营收的80%。而4198万元的净利润,相比去年同期增长了83%。智联招聘不仅对企业收费,对求职者也收费。一方面,求职者付费的比率越来越低,另一方面,即使他们付费,也未必能得到称心如意的结果。   一方面,B端用户付费希望获得更加精准的效果,而C端用户希望得到更好的服务,实际上,这种服务本来应该是平台提供的正常结果,但现实来看,简单的简历投递与审阅,极大的考验着一个最不可控的因素:人治。   对于人力资源部门而言,需要有极其专业的招聘经验,并且具备自身行业的专业知识,能从万千简历库中找到自己想要的人才,但万一人力资源部门招聘者的专业度不够,很有可能就找不到精准目标人才,并且转化效率一直成为传统招聘方式的诟病。大流量的转化,无法进行数据的筛选、利用和拓展利用,流量的批发方式造成浪费。   智联招聘对于高端用户的做法是开通了卓聘,但中间加了猎头的环节,加大了求职者与用人单位的负担,简单粗暴的盈利模式并不符合互联网思维带来的便捷以及成本的奖励。付费方式不一定代表精准,只不过将原本本该免费的午餐加价又卖了一遍,产品本身的价值并未提升,仅是一种新的盈利方式。   与之相比,拉勾网则通过信息匹配度给C端用户和B端用户匹配相应单位和简历推荐,因为只精细化于互联网行业,平台首先本身的互联网专业度决定了简历的精准度和推荐单位建议的权威性,所以双方的体验和用户转化效率与传统在线招聘要高,对于招聘人员的专业度要求相应降低,仅仅通过工具软件和平台对简历的自动筛选分析,精准匹配招聘人才,且按照结果付费的方式与猎头公司相近,也容易被单位认可,与传统在线招聘方式的笼统收费比较,更加透明公开,而对于求职者免费的方式也是符合互联网思维,相应降低了求职者负担。这样的方式,也完成了另外一种类似O2O的方式,属于创新。   用户的体验不佳造成了互联网行业招聘者更加青睐拉勾网,因为信息精准,简历价值高,用户习惯的改变给传统在线招聘网站的衰败埋下了伏笔。   长尾效应难敌行业趋势 传统招聘行业被围剿 这两年一直火热的词汇,叫做互联网思维,旨在针对那些急需变革的传统行业从业人士对于互联网的应用,实际上,即使是面对运营多年的网站而言,也面临着各种变革的危机,实际上也是互联网思维的碰撞,在变与不变之间,已经不是一堵墙,而是生与死的距离,而新手法和旧手法形成了两条截然不同的运营思路。智联招聘更加长尾效应,而拉勾网则侧重扁平化的精细化运营,重视求职者和用人单位的体验。   最近拉勾网和智联招聘进行了广告大战,地铁有大量拉勾网广告出街,而智联招聘则在主要城市投放了媒体楼宇框架广告等硬广,拉勾网主打的跳槽节,而智联招聘则用传统广告手法,人物照加宣传语的方式。   从马德龙、许单单等人玩转3W咖啡可以看出,他们对如何积聚粉丝的互联网玩法非常在行,所以不管是互联网职场O2O项目“拉勾夜宴”,用轻松的“饭局”取代刻板的面试,还是通过公众号获取流量,这群年轻人对互联网有着非常深刻的认识,拉勾网自然深植了互联网基因。这一点可以从页面偏绿色的设置看出来。智联招聘:相比拉勾网的轻松活泼,智联招聘显得老气横秋。   拉勾网正在用社交化的方式,快速的形成以互联网科技行业为核心的社群结构,在这个社群里面,找工作变成了一种快乐的交流方式和人脉拓展方式,各种新鲜的互联网语言和活动体现更容易被大家接受,试想你是愿意严肃的盯着电脑屏幕忐忑的投放简历,还是愿意快乐的和朋友玩耍过程中,就把招聘和求职的事儿都办了,还能找到行业内一群志同道合的朋友?   传统互联网网站的运营模式被僵化,由于智联招聘涉及的行业较多,很难进行整体的社交化转型,过度严肃的交互方式和模式的老化,也是拦路虎,但船大难掉头。   美国Monster不断被Dice挤压,也同样是因为招聘者与求职者的需求转变,长尾效应的优势在于积聚的市场会很大,但是很难对于求职者的高薪需求,模糊化的服务方式与精细化的推荐方式对比,服务落伍,口碑下降必然给网站发展带来隐患,何况智联招聘面临的对手不仅仅有拉勾网,还有同类的其他网站以及类似58同城、赶集网的后起之秀,差异化不够明显,如果没有更多的改变,市场的占有率会更加受到影响,直到完全被新产品以及新模式所替代,这是互联网发展的趋势,不变革的结果难以预料!   智联招聘的更多隐忧在于市场下沉深度 智联招聘发布的《2015春节白领跳槽调研》报告中显示,在12228份调查问卷中,47.8%的白领已经在春节前后更新了简历在找工作中,而有13.7%的白领已经办理了离职或新工作的入职手续。从城市白领跳槽目的地情况来看,跳槽到一线城市的白领比去年同期减少了10%,新一线城市及二三线城市分别上涨10%和13%。白领逃离一线城市,投入新一线及二三线城市怀抱的形势进一步显现,这也就意味着在线招聘市场正在急剧下沉。   已经在全国众多城市构建了分类信息壁垒的58同城的触角不断延伸,面对传统招聘方式,他们做了不断的改良,加大了对用人单位的服务,比如一对一客服,提供数据分析以及简历推荐等等,对于传统单位招聘而言,同时招聘的将会是很多岗位,加上58同城不同品类行业影响力发挥的协同优势,将综合招聘尽量做的个性化,并且坚决只做线上,建立自身的“护城河”的数据壁垒。   从政府角度,尤其是地方政府,高度重视本地的就业率问题,也给创业者和求职者提供了很大的便利,尤其体现在三四线城市,这些城市并不是智联招聘的优势区域,从这一点来看,传统在线招聘方式并没有完全复制成功,三四线城市的在线招聘市场依旧存在且市场庞大,主要被区域互联网企业和政府所控制。   在数年前,对于人力资源招聘的限制还比较多,但近年来,各地的人才市场与互联网招聘方式的结合威力显现,比如江苏盐城,当地知名网站“鹤鸣亭”网的O2O招聘方式,年收入过千万,线下招聘交流活动因为过度火爆不得不进行交通管制,另外一家隶属广东省佛山市辖的区级社区网站高明论坛,仅仅招聘行业的收入高达数百万,安徽东部的滁州本地网站“E滁州”人才收入也数百万级别。中国除去一二线城市,类似这样的地方,全国尚有三千多,尤其是工业商业较发达区域,这类互联网招聘市场容量,几乎都是千万级的,综合来看,在线招聘市场巨大,但也凸显了本地属性和行业属性,加上近年来众多城市的用工荒屡见不鲜,即使不被区域互联网招聘方式取代,而类似58和赶集的分类信息方式造成的蚕食对于类似智联招聘的传统招聘模式的冲击也不容小窥。   这也就意味着,在一二线城市,智联招聘的份额被拉勾网、58同城等同业竞争对手侵袭,在三四线城市又无法与一些地头蛇抗衡,市场体量变大,但由于原有运营方式很难触及未来区域,市场份额未来可能会进一步缩减。   拉勾网带给传统在线招聘的启示 按照拉勾网的商业规划,目前拉勾网只会专注于互联网行业的在线招聘业务,对于模式的拓展,也仅仅会放置于互联网发展比较迅速的一线城市或者其他优质二线城市,从行业覆盖上会少于传统招聘网站。   当下的传统在线招聘还在维持按照投递简历和查看简历数量的方式收取招聘者的费用,而拉勾网选择的是按照效果,即入职为标志来收费,且收费标准仅有传统猎头公司的10%,大大降低了用人单位的成本。对于求职的体验则是限制用户投递简历的次数,不会出现海量投放不够精准的结果,所以转化率以及效率得到极大提升。   在移动端,拉勾网考虑当下用户投递简历的方式还是多以PC端为主,但移动端可能采取封装APP的方式存在,移动端现在以微信端为辅,当下不能简单的割裂为PC和移动化,而是应该基于用户如何产生好的体验去不断迭代自身产品。   整体来看,拉勾网模式是基于一个行业的深度挖掘,符合当下互联网对于精细化深度运营的要求,变革了行业的收费模式,由于比较重视自身效果,所以提供招聘者与求职者更加个性化的专业服务,在当下具有互联网优势的城市极具优势,在未来看用人单位对于互联网人才的需求也会不断加大,互联网对于每个行业都有人才需求,所以这个细分行业的选择又能辐射其他行业,为更大发展埋下伏笔。   拉勾网不鼓励麻木的跳槽,更加建议求职者去一些具有成长性的企业,将人才的价值真正发挥到位,用招聘服务去拉升行业的水准,拉勾网成立的初衷是因为求职者在求职过程中盲目投递,由于创始人草根的生活经历,在大城市立足,更希望能在人生选择节点上,用互联网的方式给予合理的建议,这样的价值观与传统在线招聘行业靠信息收费的立意完全不同。   在当下,在线招聘不仅仅是简单的简历库的流转结果,而是面临着点对点的精细化、个性化服务,优质的服务体验,仅靠产品并不能解决,高度垂直的运营细节又自然给传统在线招聘网站建立了难以逾越的壁垒。   如果智联招聘等传统在线网站依旧选择当下的方式去进行运营,无法进行更加精细化和个性化的招聘以及求职者的配套服务,引以为傲的庞大数据库将会成为一个沉重的负担,在未来,对于传统招聘网站,有机会的应该是自身基于庞大数据库的数据搜集、筛选、分类、延伸应用的大数据方式,除了自身招聘行业之外,还会有其他行业的竞争机会,坚持和盲从可能仅仅是一线之遥,更加开放的心态和快速的转型提升会是传统在线招聘网站的最大挑战。   (作者微信公众号:netmedia)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HRTechChina立场 本文由 王新宇V 授权 ,来源:虎嗅网       原文链接http://www.huxiu.com/article/112266/1.html
    在线教育
    2015年04月09日
  • 在线教育
    10年后,MOOC能为我们呈现一个怎样的教育未来? 本文来自Coursera工程师董飞,有兴趣的话可以关注他的知乎专栏,关注创业、在线教育等话题。   2005年,我在南开大学读大三,那时新老图书馆的书很多,但知识都属于过去,网络世界风云变化,任何图书馆都无法赶上其变化。   10年后,我从天津到北京,从南开到DUKE,从北卡到硅谷,从LinkedIn到Coursera。我看到了PC互联网的发展,也追随了互联网的潮流,进入一个个爆炸增长的领域,从搜索,到互联网广告,从社交到云计算,从大数据到MOOC。   大家越来越感受到科技带来的便捷,在线购物,在线视频,在线娱乐已经深入人心,人工智能的短短几年的发展迅速我,语音识别,机器视觉,自动定位,3D, IoT, WIFI, Bluetooth, iBeacon各种新型技术符号在涌现。每个行业都在被互联网的浪潮重新洗牌,那么教育行业呢?   教育,同样也承担着改革,改善和改变的压力。   教育的步伐可能有些缓慢。我们的祖先在2000年前也是围绕着大讲堂聆听孔子或者苏格拉底;而现在的大学课堂还是基本如此,多个话筒和PPT的演示。在信息不断爆炸的现在,学习者和老师的需求并没有得到满足。2012年作为MOOC的元年,人们开始讨论在线教育,3年过去了,大家还是没看到任何一个大学因为MOOC存在而倒塌,又开始怀疑和否定,这让我联想到Bill Gates说过的话,人们往往高估了未来2年而低估了10年内的变化。 其实我们真正观察身边,就发现教育已经发生了变化:翻转课堂,将主动权交给学生;手机拍照答疑,机器开始渗透到对话中;为线下机构做好服务帮助线上线下结合O2O;教育培训使用硬件,通过机器人编程理解物理世界;游学项目结合旅游市场;互动化提高学生学习效率等等。   站在过去和未来的交叉点,我认为MOOC可能是变革高等教育的支点,因为它将极大的释放教学生产力。那么,围绕着MOOC在未来5到10年,教育革命还可能发生在哪些场景?   #1 十年后,MOOC证书跟大学文凭一样重要。人们将不再局限四年本科所学,而是按需学习。教育的内容是开放的,而不是被人为的严格挑选,美学,艺术,科技,个性化教案可以载入。   #2 十年后,MOOC将被绝大多数大学使用,并直接学分换算。学生前两年在线上学习课程,之后去特定专业的大学面对面上课,并与同伴学习。这既降低成本,提高灵活性,又让大学可以专注于自己的优势。   #3 十年后,MOOC不仅仅带来的不仅仅是数据科学和计算机科学,同时会更多的稀奇古怪的课程:如何骑自行车,如何烹饪制作高汤。   #4 十年后,MOOC将成为主要方式帮助高校招收新生,离线和在线各占大学收入的50%。两者的集成非常紧密,MOOC作为基础和铺垫准备,为大学后续计划做延伸和加强。   #5 十年后,对于学霸也可以提供高品质的补充课程内容。把学习课程和工作体验无缝结合。如果工作中遇到新的不解,里面可以调用适当课程补充所需。   #6 十年后,人们的学习速度提高两倍以上。在同等教学质量情况下,采用网上课程,会更快地学完4年大学。有些微课程,学习者甚至在一周内而不是四个月完上完。   #7 十年后,只有一半的内容会让全日制大学教师授课。那些最好的老师也许是来自民间,优秀的老师越来越熟练线上进行教学,他们可以拿到丰厚的物质回报,也感受到快乐和育人的成就感。   #8 十年后,我们不用在购买昂贵的纸板教科书,它将会被MOOC的电子教材淘汰和更换掉。   #9 十年后,<50%的学习内容由视频来展现。而大量其他的途径,如浏览器中之间编写代码,案例研究,项目运作,身临其境的互动体验所取代。虚拟现实被广泛应用到各种教学场景。   #10 在十年后,最高端技术岗位会要求员工在MOOC平台继续深造学习,学习成绩和成果直接关系到绩效考核。   ##########   事实上,这并不是天马行空的想象,这已经是可以预示到的几大趋势,以下针对具体的几个场景聊聊。   大学的未来 技术是无法消除大学的,因为大学是诞生必不可少的新知识、新教学法的地方。到2025年,可以肯定的是大讲堂的教学方式是行不通的。大部分的内容和基本技能的实践将通过MOOC,同时其内容质量将远胜于以往的课堂教学。   课堂线下经验也为MOOC提高附加价值,可以将重点放在团队讨论,实验,和应用性科学。大学投入更多的努力放在课堂以外的活动,也许是做研究,由教师或高年级学生组成的辅导,团队活动,志愿服务,实习,出国留学等。大学的意义不在于知识内容传授,而是支持和加强这些核心学习行为。可以想象的是,人们可以多次回到学校或者在线课堂,去选择更多的机会跟顶尖大师学习。   基于大数据的学习新模式 要变革教育首先要变革评估方式,变革评估方式就是要变革评估数据基础;人在未来学习的行为被记录成大数据,这个大数据就是评估的基础。   2015年,很多人无法人无法完成课程,学习路径也不完善。而到了2025年,可以结合大量的试验和平台积累的学习大数据,创建一个新范式。它可以来激励学生完成课程并领导未来的成功:保证巩固学习成果,超越死记硬背,建立起内容知识,核心认知和社会技能,如自我控制,合作,表现,分析等。新模式的激励机制建立在行为经济学和心理学之上;学习作为一个社会行为让学习者积极合作,互相帮助,解决问题,提供个性化的学习经验,最后实现学习者自身利益和目标。   同时,数据科学的研究可以应用到更多MOOC上。之前很多实验学科,如天文学(哈勃望远镜引入),生物学(DNA测序),医药(电子健康记录),伴随实验和海量数据定量观测,开辟了人类学习的新的大门,成为知识传授的有力帮手。   虚拟现实 2015年教学场景非常简单,仅仅通过图像、视频等多媒体的方式来表现教学知识点。2025年可以通过机器人等工具让人们脱离传统学习方式去学习,通过听觉,视觉,触觉,感觉及思维方式来最大化学习效果。   虚拟现实展现立体型的综合教学模式不只是与老师交互,同时也可以与知识交互,每一个知识点都可以立体展现,让学生对知识点有身临其境的感觉。比如学天文物理,它的最佳场景是置身宇宙中,学政治,最好是你模拟当个总统来分析国际形势。学法律,你就是法官在复杂的情况下作出最公正判断。并且电脑知道你学习的进程和特点,通过一些刺激和激励,更聪明地提示你,这样既开发了你的大脑,知识也按需所得。超能陆战队中的学习场景可以也不是幻想。 人工智能和启发性搜索 人工智能正往着实现人与物体,人与服务,人与知识之间的紧密关联的前景,实现“思考即学习”的可能。但无论人工智能发展到什么阶段,搜索是最起码的需求。搜索方式会脱离文字框,目前语音搜索与OCR识别,图像识别技术正在迅速提升准确度,2015年我只需要说一句话或者给个提示就可以展现出全息影像。这意味着将来的学习中只要有一个机器语音引擎,更智能的搜索基于意识搜索,大脑只要一想到什么就通过传感器传输到云端在返回给适当终端,或者如阿凡达中把人的意识跟生物对接,直接获得超能力。这是当前机器学习(Deep Learning)与可穿戴设备领域都在探索的方向。百度2015年愚人节推出的神灯搜索对下一代信息整合和学习方式有启发意义。   学习社区 2025年,每一个学习者已经在网上有公众账号,里面记录他们的证书,上过所有的项目名称,所有提交的作业,他们的课程和社区参与的徽章,目前活跃在哪些课程等。他们可以选择公开的列表,像LinkedIn列出你之前做过什么,MOOC平台可以列出你未来能做什么,大学,课程,专业,和教授都有涉及。   这种呈现形式可以是直观的(我之前上过的课程和经历)也可以是隐含的(通过机器挖掘,推断出我可能胜任的工作)。每个人可以创建学习简历,分享他们的学习兴趣和成就。他们可以跟课程感兴趣的其他用户连接,也可以互相推荐课程。可以分享内容(如个性化学习路径)和生活性内容(照片,视频,博客)。   2025年学习中心将遍布世界各地,作为同伴和社区的延伸,让学习者无障碍去访问其他学习者。可以想象伴随着学习者的成长,他们的圈子从小学,中学到大学,在不断演变。大多交流可以在网上进行,也可以定期参加小型组织的线下聚会,而小型组织又可以变成大型社区,让大家有归属感。 可以说,未来MOOC学习会更加多元化,而且世界上会有更多的接口,知识将无障碍入口,而现在证书价值会越发重要,是一个数据的积累,学习者就可以按需所学,MOOC根据个性特点动态调整教程,最后颁发有价值的证书,让未来的雇主认可。
    在线教育
    2015年04月09日
  • 在线教育
    潘欣谈:在线教育的三个阶段 本文来自潘欣,新东方在线副总裁。 如果说2013年开始资本越来越多的进入在线教育领域算是资本推动的第一阶段的话,那么近期的跟谁学5000万、猿题库6000万和一起作业1亿美元的三笔大额融资可以说在线教育领域的资本推动进入了第二阶段。 第一阶段资本是撒胡椒面式的,广撒网,下小注;   第二阶段资本则开始锁定“准寡头”,下重注了。   当然,目前还只是准寡头,拿到了巨额投资不等于就一定能成为最终的胜者。相信,今年还会继续有拿到大钱的在线教育企业。 教育培训行业其实一直是一个高度分散的市场,互联网或许给了教育培训行业一个培育寡头的的可能性,但目前也还没有一个确定性的答案。如果拿了大钱的这些公司最终还是只做成了一个线上的新东方或学而思的话,其实真就失去了互联网赋予教育的想象力。这些巨额的投资或许不会亏本,但也没什么太大的升值空间了。所以,这些巨额资本赌的一定是在线教育的“垄断”,哪怕是在每一个细分领域的垄断,比如市场无比巨大的K12。 其实,在线教育和资本的关系同电商、团购、社交之类的和资本的关系并无二致。这不是教育培训行业的特点所决定的,而是资本的特质所决定的。有些差别的其实倒是教育的被资本催熟的速度没其他行业那么快罢了。 估计再有1、2年的时间,等在线教育各种免费、各种补贴都把用户攒得差不多的时候,等在线教育该烧的各种钱烧的差不多的时候,等各种模式都相对清晰的时候,就将资本推动的第三阶段了。 哦,对不起,你肯定想错了,我说的第三阶段不是IPO,而是进入BAT战略资本的收割阶段。现在BAT虽然也都在布局在线教育,不过还都处在试探和摸索的阶段,还没有真正的开始出重拳。看看现在BAT对其他行业的资本投入,那应该就是在线教育的明天了……  
    在线教育
    2015年03月31日
  • 在线教育
    达内上线技术学习平台TMOOC.CN,由线下反攻线上,O2O是在线教育的出路? 3 月 17 日,达内宣布上线达内精品在线平台—— TMOOC.CN,将原有线下的老师、教学和课程资源搬到线上,围绕着 IT 教育打造一个 O2O 的技术学习平台。   为什么是一个 O2O 的技术学习平台? TMOOC.CN 上共有 4 种不同类型的课程,分别是技术课程、职业课程和就业课程。目前除了技术课程是以在线录播课程和答疑方式之外,其余都借助了达内原先在线下积累的教育资源。职业课程提供了线下串讲功能,在线下培训中心举办专家面对面交流活动,而就业课程则更重线下,教学场景仍然在线下,将作业和答疑放在线上。   当然,达内的 O2O 模式还有一个重要的点是,如果一个学生在线上不能完全学会的技术点,那么他们可以通过达内原有的线下培训中心进行现场指导和答疑。而这对于大多数在线的 IT 教育平台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达内成立于 2002 年,拥有有 13 年职业教育培训经验,在全国 37 个主要城市建立 118 家中心,而这让他们可以迅速地建立完整的 O2O 链条。   纯在线的 MOOC 模式都容易遇到学生完成率不高的问题,视频录播形式对于 IT 教育还存在实际操作问题。这方面,极客标签、实验楼是从线上进行突破,达内的 O2O 模式可以说是另外一条更“重”的路子。   除了O2O模式,达内的在线教育平台还有哪些意思? 除了课程之外,TMOOC.CN 上还上线了“达内认证”的功能。目前国内多家 MOOC 平台都在推“证书”功能,除了提高课程完成率之外,证书更深远的意义在于成为继续深造和进入职场的凭证。不过,这个工作还在缓慢推进中,任重道远。   反过来,看达内。达内本身就专注于职场的 IT 教育,13 年的职业教育与全国 5 万家企业建立了人才合作与输送渠道,并帮助了 20 万大学生成功就职国内外知名企业。可以说,达内的证书已经在行业内得到了了认可。目前,达内认证主要是以考试的形式出现,无论是否在线上学习,都可以参加考试,获得证书。   目前,TMOOC.CN 上课程已涵盖 JAVA、iOS、Android、Linux、智能硬件、网络营销等课程, 职业技能技术课程分为免费和收费课程两种,但线上课程是线上的六折。达内科技成立于 2002 年,2014 年 4 月 3 日,成功在美国纳斯达克上市,是中国第一家在美国上市的职业教育集团。   来源:36氪  作者:荔闽   扫一扫,关注“HRTechChina",聆听人力资源科技的声音!
    在线教育
    2015年03月18日
  • 在线教育
    在线教育O2O成巨头新宠,欲做大却很难 本文首发搜狐IT。作者毛启盈,微信公众号:maoqiying2008;作者搜狐新闻客户端自媒体:通信生活报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HRTechChina立场 原文链接http://www.huxiu.com/article/110481/1.html 近日,俞敏洪谈教育改革时表示,未来在线模式应该是走向O2O模式和单纯的线上模式。太奇教育CEO冉东甚至认为,在线教育“必须与传统培训结合,O2O一定是在线教育的唯一解决方案。”   过去一段时间,互联网O2O一词被电商企业一再提及,O2O在教育领域,实质上是将“摸不着看不到的教学场景,转化成为现实中的真人见面”。目前,百度、阿里巴巴、腾讯、YY、奇虎360等互联网公司纷纷通过资本运作试水在线教育O2O。   类似电商的O2O模式在线教育领域能玩转吗?《通信生活报》与在线教育企业负责人进行交流后,初步得出一个结论,当下在线教育O2O模式很丰满,但现实却很骨感,成败不好预测,但过程一定非常艰难。   主流机构这样玩在线教育O2O 在线教育O2O说到底就是将互联网教学与传统的教学结合,主流教学机构O2O可以划分为几个类型:   1、 BAT互联网巨头通过资本运作,弥补在线教育线下“短板”   近日,俞敏洪接受媒体采访时透露,继“优答”之后,新东方在线和腾讯更深入的合作正在进行,并且即将公布。据内部人士透露,其中,“更深入的合作”指是腾讯战略投资新东方在线,弥补双方的O2O短板问题。 2014年12月,欢聚时代旗下100教育(简称“YY 100教育”)宣布,以1.2亿元全资收购环球网校旗下包括北京环球兴学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和北京环球创志软件有限公司,发展在线职业培训。一位在线教育产业链大佬对笔者表示,YY 100教育原本是在线教育的电商“淘宝”,收购了环球资源网校之后,就等于有了线下落脚点。 无独有偶,在线教育领域迟来一步的奇虎360与学大教育成了在线教育公司阳光兔科技有限公司,专注在线教育K12领域的拓展。学大教育CEO金鑫透露,通过奇虎360的技术、流量等,共同开发移动互联网产品。 2、 传统教育机构转型互联网,跟上互联网时代的潮流   好未来有关关人士对笔透露,2014年,好未来创始人兼CEO张邦鑫号召“好未来的每个部门,每个业务,都要迎接移动互联网重塑”。教育行业正迎来前所未有变革,O2O成为最被看好发展模式。O2O模式核心是以学习者为中心,加强科技和互联网与教育的结合,这是好未来探索的方向。 根据相关渠道统计,目前中国共有11家本土教育培训机构在海外上市,全部采用020运营模式,绝大多数传统培训机构向在线教育转型,有的甚至激进地采用了全网线上教学模式。 3、将互联网模式和传统教育平台“打通” 365好老师线上主要通过网站、微信服务号推广,APP在上线后,拥有自己的线上渠道,线下采用与教师9:1的分成模式(教师9份,平台抽取1份)。 “BAT虽然进入在线教育,由于不太看重O2O模式,这对于中小在线教育平台是一个机会。”365好老师王伟宁在接受通信生活报采访时表示,在线教育O2O两端都要关注,家长用户的路径是选择老师(根据孩子年级学科上课区域其他家长评价等),试听,买课,上课,课程管理,评价老师(给新用户参考),形成用户的服务闭环。 好未来目前正在将旗下摩比思维馆、学而思网校、学而思培优、乐加乐英语、东学堂语文、智康一对一、家长帮七个子品牌整合PC端与移动端的多维特性,打通从线下课堂,到线上PC、PAD、PHONE等一体式教育体系通道。 在线教育O2O不是随便“玩”的 张邦鑫表示:“范围经济”决定了在线教育领域出不了淘宝、京东,实现全人类覆盖。 1、诸多在线教育K12还没有进入O2O模式   王伟宁表示,在线教育O2O被业界普遍看好,几乎没有门槛。家长在线上找到老师,线下教学,通过透明化的平台,打破了传统培训结构里老师、家长之间的壁垒,提高了学习效率;O2O环闭平台,家长和学生均可以使用,改变了以往K12在线完成率低、付费率低的问题。 但是,通信生活报在采访中发现,诸多在线教育企业,尤其是重心在K12市场的并没有采用O2O模式。其中,猿题库、学科网相关负责人明确表示,暂时没有采用 O2O模式。 “线下教学仍然是K12领域保证教学效果的唯一方式。”王伟宁在接受通信生活采访时表示,目前在线教育最佳的方式是在线选择老师、管理课程,尤其是资金支付的线上托管给了家长更多的保障。“多年的在线授课证明,在K12领域这种路是行不通的,未成年人对于学习的主动性和线上教学效果无法保证。   2、在线教育O2O不是谁想玩就能玩转   刘通博在接受《通信生活报》采访时表示,“并非所有教育科目和类别都能采用020模式”。主要归结为以下几点: 第一,在线教育O2O模式受限于科目的市场规模及总量。互联网教育在前期发展阶段是需要大几千万甚至几亿元的固定、持续性投入的。这个固定投入对一些市场规模较小、受众较少的科目来讲,是无法承担的。而当互联网前期投入达到一定规模、完成了一定的基础性建设以后,企业收入会实现线性增长、利润则是指数型成长,这需要硬性投入和时间。 第二,从用户选择角度看,能够解决用户痛点的O2O模式才有存活的可能。为什么成人市场对在线教育几乎无障碍接受?原因是在线教育O2O模式解决了用户的痛点问题,例如,解决了学生学习的时间、空间问题等。当O2O着眼于解决用户痛点时,O2O才算存活下来。一个成熟的O2O模式,一定是一个用户、消费者有更多选择权的模式。正如自由经济的核心要义,就是将选择权完整的交还给用户(消费者),让他们多做选择题,解决他们的痛点。 第三、只有推广渠道、用户群全部在互联网上的才适用于O2O模式。有些O2O问题只有在线上才能完美解决,O2O的核心就是减少流通成本,增加效率。例如在大学课堂、依托于书店等渠道招生的研究生培训,又如中小学校园中、依托于教师渠道推广的APP等产品。 目前,在线教育遇到最大难题是如何与传统教育结合,如应试、就业等。实现线上与线下结合,要解决视频、交互等流畅问题,如何实现兴趣化的教学等。刘通博认为,对于还没有“转型成功”的在线教育机构来讲应该从科目选择、市场规模、用户习惯、推广渠道、管理模式等的角度摸索出自己的行业模式。     扫一扫,关注“HRTechChina",聆听人力资源科技的声音!
    在线教育
    2015年03月18日
  • 在线教育
    全通教育坐上A股第一高价股宝座,成A股新股王 [摘要]全通教育上市一年有余,股价上涨351%,已超贵州茅台成为沪深两市第一高价股。 A股“股王”的宝座再度易主。昨天下午1点08分,具有在线教育题材的全通教育(300359)强势涨停,股价达到199.90元,超越贵州茅台(600519)成为沪深两市第一高价股。   一年多涨了351.14% 自2014年1月20日创业板挂牌至今,全通教育上市仅一年有余。如果你从一上市便买入了这只股票,如今一定会笑得合不上嘴。公开信息显示,全通教育上市首日收于44.31元,第二天的最高价为48.74元,最低价40.99元。   在接下来的一年多时间里,其股价如坐上火箭般疯狂上涨。截至昨天收盘,全通教育的股价较上市首日收盘上涨了351.14%。对于股价波动异常现象,全通教育称“因筹划重大事项”,不存在应披露而未披露的重大事项。同时其表示,发行股票及支付现金购买资产并募集配套资金预案事项,存在能够通过股东大会和证监会审核的不确定性。   都要拜“在线教育”所赐 透过公司简介,我们便不难发现市场所以为之疯狂的来由。公司是“从事家校互动信息服务的专业运营机构,从属于家庭教育信息服务领域。主营业务是综合利用移动通信和互联网技术手段,采用与基础运营商合作发展的模式,为中小学校(幼儿园)及学生家长提供即时、便捷、高效的沟通互动服务。公司已与5个省级基础运营商、28个地市级基础运营商建立了密切持续的合作关系。”换言之,全通教育是A股市场十分难得的“在线教育”概念股,其主营业务貌似聚焦于此,比方直科技、科大讯飞、新南洋等只是“涉猎”在线教育的个股更“纯正”。   果然那么“纯正”么? 其实也不是。从公司当年的招股说明看来,全通教育挣钱的法门还在于“校讯通”的服务,在上市之初,它压根儿就算不上教育培训类的企业。但2014年确实又是在线教育的风口之年,随着BAT和雷军系在这一领域内翻云覆雨的资本大战,一大波创业型企业瞬间鸟枪换炮。A股市场自然不甘寂寞,据万得数据统计,其A股在线教育指数已从去年1月初的1777点猛蹿至今日的4567点,涨幅远超同期大盘。   与此同时,全通教育似乎也深谙市场心理。去年9月底,公司宣布重大资产重组并停牌长达4个月。在其公布收购继教网、西安习悦网并复牌后,股价走上狂飙之路,从90元以下一口气涨到了200元附近。由此可见A股市场对于在线教育这一概念有多么饥渴!   你当然可以说全通教育是支流通盘不过3673万的小盘股,几个像样一点的大户联手都能搅出点动静来,可人比人真是要气死人的。2006年9月便登陆美股的新东方算是极其成功的教育类公司了吧,论品牌要胜过全通教育N倍,说营收那更是不在一个当量级。新东方年报显示其2014财年营收为11.39亿美元,利润为2.16亿美元;而全通教育去年利润算来只有5248.8万元人民币。但是结果呢?新东方上市8年抗战过后市盈率不过15.49,不知道俞敏洪会不会动退市回归A股的念头。   只是,这样真的好么? 单就全通教育而言,我并不怀疑其全面转型、做真正在线教育领头羊公司的策划。有公开报道引述公司负责人的话说:教育互联网生态圈必须来源于真实的社交关系,也就是O2O,通过“服务+免费”模式带给用户更多的价值体现,通过服务来获取更多的入口。   也确有有资料显示,全通教育拥有500多名到校服务团队,进驻51个地级市开展到校服务。可公司自身所搭建的在线教育平台毕竟才刚刚起步,并购重组亦在进行之中、仍存在诸多不确定性。“校讯通”这种以“密切家校联系”为主的产品虽然可以为公司导入大量的用户资源,可这种原本带有公益性的服务所导入的流量能否顺利的转化为在线教育培训业务的盈利还很难说,赋予其400多倍的市盈率,真的有些强人所难了。   另就在线教育市场整体说来,眼下还真不是盲目乐观的时候。诸位一定听说过龚海燕的故事,这位前世纪佳缘CEO两度创业两度失败,梯子网、91外教都成了行业反例。在线教育尚处市场早期阶段,盈利模式不清晰、市场格局不明朗。究竟是把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搬到线上来,还是利用线上优势做好传统课堂教学的补充?大家都在摸着石头过河。况且,中国的教育体制改革仍在逐步深化之中,谁也不希望在线教育演变成题海战术的帮凶,变成新一代青少年的噩梦。   所以,一只以“教育”为名的个股出现在股价榜榜首是叫人欢喜叫人忧的。喜的自然是它让人多少看到了一点儿知识的力量,提醒我们吃喝之后莫忘教育。忧的却是它火箭般上蹿的速度,若这只是一场资本的捧杀,或许在它坠落以后,我们要在同样的榜单上再见“教育”二字时,不晓得还得等上多久。   “前股王”们多“坑爹” 不过,有市场人士表示,全通教育在“第一高价股”的宝座上可能也坐不了多久。仅去年,就有至少3只互联网概念股几度超越贵州茅台,成为“股王”。但概念炒作以及高波动性,最终均令“股王”易主。   而回顾A股20余年的历史,“第一高价股”的桂冠也是轮番更迭。除了贵州茅台相对稳定外,其他个股在登顶A股“第一高价股”后,表现多数都很“坑爹”。最典型的是海普瑞(002399)和中国船舶(600150),目前的股价均为最高价的两折左右。   来源参考:北京晨报首席记者 王洁;煲汤味浓  微信公众号: mr3diary    
    在线教育
    2015年03月04日
  • 在线教育
    在线教育平台未老先衰 免费烧钱之路还能走多远? 2015年,无疑是教育的变革年。日前,广东省政府发布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拟严格实行就近入学,严禁小升初考试,探索高考不分文理,外语一年多考,传统的教育模式正遭遇变革。而在新兴的互联网平台,教育方式的变革更是先行一步。   回顾2014年的在线教育行业,前有 互联网巨头BAT(百度、阿里巴巴、腾讯)跑马圈地,后有传统教育巨头忙于转型,其间不少互联网公司纷纷加码,预计2015年在线教育市场规模将超过1200亿人民币,成为名副其实的香饽饽。   然而,最近一份广为流传的《2014在线教育公司死亡地图》让狂热的在线教育平台捏了一把冷汗。数据显示,近600家记录在案的在线教育公司中,就有近60家已从在线教育版图中消失。在火爆的在线教育市场背后,是源源不断的资金投入和模糊不清的盈利模式。从业者们不禁要问,在线教育未来在何方?内容免费之路能否一直走下去?   在线教育行业热钱涌动 2013年以来,在线教育异军突起,成为了互联网新的热门投资项目之一。根据《2014搜狐教育行业白皮书》显示,2014年投融资主要涉及了外语教育、K12教育(基础教育的统称)、早期教育、IT教育、出国留学、职业教育、平台类等七类,合计投融资金额超过44亿元。从教育投融资案例上看,外语教育最受宠,投融资总额超过20.48亿元;职业教育逐渐取代K12教育,投融资总额超过9.26亿元。K12教育受捧的热潮已经褪去,吸金能力正在下降。   打开在线教育的版图,BAT、新东方、学而思、学大教育已经开始开疆辟土,在各种细分领域各自耕耘。百度的在线教育版图扩张最广,相继大手笔投资主打考研的万学教育、外语学习门户沪江网、主打出国留学的智课网和教育分享平台传课网。而阿里巴巴也紧随其后,推出主打视频教育的"淘宝同学"。而2014年,腾讯也低调上线了腾讯课堂、腾讯精品课等平台正面对垒。   就在互联网企业竞相圈地之际,传统教育机构也凭借自身优势开始转战互联网平台。新东方与腾讯合资设立在线教育公司,学而思推出"好未来"系在线教育产品,学大教育则发布了"e学大"学习平台。   分析在线教育的"钱"景,不难明白为何资本频频青睐。据此前艾瑞咨询数据显示,在线教育的市场规模保持快速增长,预计2017年能达到1733.9亿元。与此同时,用户规模保持15%以上的速度增长,预计2017年将达到1.2亿人。而近两年,国家政策鼓励文化创意产业和在线教育的发展,促进信息消费,都为在线教育的发展推波助澜。   免费内容成斯摩达克斯之剑 资本大量介入在线教育,是看中了行业巨大的需求前景,并期望在未来能爆发出盈利点。但目前大部分的在线教育平台仍处于用免费内容抢占市场、争夺用户、大量"烧"钱的情况,稳定的用户资源和可持续的盈利模式仍是在线教育企业的痛点。   在教育领域,刚需用户规模往往决定着企业的发展空间。目前为了满足用户的一切学习需求,尽可能扩大用户规模,大部分在线教育项目都在搭建大而全的平台,比如淘宝同学、腾讯课堂、网易云课堂等,但系统化、专业化的精品课程较少。由于课程体系不完善、知识碎片化,在线教育更多成为学生、白领是工作学习之余的消遣,沦为传统教育模式的补充,无法真正满足用户的刚性需求。   内容规模扩大容易,然而聚集足够精品资源却不容易。一个在教育机构工作多年的老师告诉记者,即使是以学校的名义在互联网上发布内容,学生和家长对内容质量的信心也会大打折扣。"目前中国的教育制度仍然以应试为主导,家长不太可能放心把孩子丢在电脑前自行学习。而且在线教育存在不少局限性,学生无法及时和老师互动,无法把疑问及时反馈给老师,学习的过程和效果很难监控。目前来看,K12教育虽然是最庞大的教育市场,但能分给在线教育蛋糕并不大。"   事实上,内容和渠道的矛盾给在线教育设了一个难题。由于平台目前的盈利点主要在分成和广告费用上,用户规模对平台的收入至关重要。而在线教育同质化竞争严重,平台获取用户的成本也越来越高。尽管在线教育企业获得不少融资,但大部分的资金都投入到推广和获取用户身上,对精品内容的资金支持不足。   新东方集团董事长俞敏洪曾表示,线上教育有各种模式,其特征之一就是大部分免费,但是免费对企业的持续发展没有意义。免费内容虽然吸引了一部分不愿意付费的用户,但是增加了平台优化内容的压力,成为悬在头上的斯摩达克斯之剑。当用户的内容体验变差,随时都有可能离开。在内容不佳和竞争激烈的情况下,平台维护用户的成本只会不断升高,极有可能在不断"烧"钱的推广中拖垮自己。虽然目前可持续的盈利模式还在探索中,但未来或许可以通过为家长、学生提供真正个性化的服务和不可替代的知识,让内容具有付费价值成为盈利点,形成精品内容和优质用户的良性互动。   国外案例 多元化收费模式比免费更吸引用户 2010年开始,互联网挺进教育行业,在线教育呈现井喷式发展。同质化竞争严重,盈利模式不清晰,在线教育行业还未蓬勃发展就遭遇洗牌期。在各大企业争相突围之际,国外在线教育平台的先行者或许能给我们一些启示。   Coursera是美国一个针对高等教育的在线教育平台,在创立之初就被评为"全美最佳创业公司"。Coursera旨在为全球学生提供免费的名校公开课视频,打开它的官方网站,你可以看到长长的合作院校名单,这里面包括了耶鲁大学、布朗大学、哥伦比亚大学、普林斯顿大学等赫赫有名的常青藤院校,而国内的北京大学、复旦大学、西安交通大学等也赫然在列。   在Coursera平台上,大部分名校公开课程都是免费的,课程内容都来自各院校的优势专业和顶级专家。据了解,每门名校开放课的制作费高达数万美元。尽管制作费用高昂,但Coursesa不通过内容直接盈利,而是通过与内容相关的增值服务盈利。   Coursera为用户提供的Signature Track服务包含了一系列专项课程,学生支付一定费用,完成了专项课程后,可获得由开课学校、教授或Coursesa官方承认的认证电子证书,证书可提供给学生或者企业雇主作为参考。   此外,Coursesa还为高校学生提供就业服务,根据学生的兴趣、技能和知识的匹配公司。Coursera的就业服务对学生来说是免费的,但是企业需要为应聘者的信息支付费用。   与提供免费服务的竞争对手相比,在线教育视频网站Lynda则坚持了它的内容付费策略。   Lynda网站上提供了上千种教育视频,主要包括科技、创意、商业领域的教学视频。这些教学视频内容无所不包,包括如何设计网页、使用excel、制作三维动画等。内容时常从3分钟到几十分钟不等。Lynda对内容收取订阅费,观看视频的用户每月收费起价为25美元,若要下载收藏,则需要支付37.5美元的订阅费。   为什么Lynda能在竞争激烈的视频教育网站依靠付费内容脱颖而出?因为Lynda不仅是一个简单的发布平台,更是一个内容供应商。据了解,网站上大部分的视频内容都是Lynda工作室自己制作出来的,而且视频内容实用、可操作性强,用户对内容具有刚性需求。内容生产给Lynda带来巨大优势,其教育视频的价值因此变得不可替代。免费教育无法永远成为在线教育的杀手锏,而优质内容才有可能最终留住用户。   来源:羊城晚报 转载自:金羊网
    在线教育
    2015年03月0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