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微招聘
    中国招聘行业八大失败产品! 人才招聘是企业普遍性的痛点。   互联网过去的二十年,经历了门户信息时代、搜索、电商、社交网络、移动互联网以及分享经济等风口,但是这一波波的技术浪潮并没有惠及/推动招聘行业的创新。 这些年里,出现过很多昙花一现的创新产品,可惜他们都失败,这些失败深层原因是什么? 但是这个行业也没有因为很多失败而停止创新探索。让我们一起来回顾一下中国招聘行业的那些“俱往矣”的招聘创新产品吧! 第一大失败产品:百伯人才  出品人:李彦宏,百度下属公司 百伯人才是基于百度巨大流量入口以及李彦宏钦点的产品,当年从智联招聘挖了上百号人马,轰轰烈烈打造出了“百度人才” (后来改名百伯人才)。第一任CEO来自智联华东总经理李珍文,该产品大约在2010年推出,换了2任CEO,但是在2014年左右还是关闭了。   失败原因:认为巨大的搜索流量可以通过招聘变现(模仿美国indeed职位聚合网站)。 第二大失败产品:微招聘 出品人:曾祎安,曹国伟投资 微招聘也是口含金钥匙出生的互联网招聘产品,在2013年微博鼎盛时代诞生。该产品由新浪CEO曹国伟曹会计(CFO出生的CEO,江湖戏称曹会计)以及新浪微博高层的基金投资,由曾祎安(前猫扑COO)先生担纲运营管理。   该产品诞生在社交网络时代,当时美国的Facebook, Twitter等社交产品中的Feed流出现很多第三方的招聘应用,类似Znya游戏诞生在Facebook开放平台上一样,这期间在社交平台上冒出了很多招聘应用,例如美国的Jobvite等。国内在新浪微博上诞生了“微招聘”。   这款产品似乎还在不温不火地运营着。   失败原因:错位地认为Feed流广告可以有效地通过招聘变现。 第三大失败产品:人人猎头 出品人:王宇豪,KPCB投资 人人猎头在2013-2014年可谓是“耳目一新”的移动互联网在招聘行业的创新产品,连SOLOMO概念的缔造者KPCB都在Pre-A阶段砸了几百万美金进去。基于企业发布职位并悬赏推荐奖金的招聘模式。 这款产品错误地认为,有了手机,用户很容易查看雇主企业的职位,并冲着奖金而乐意为这些公司推荐人(社会化推荐,悬赏招聘)。   失败原因:创业者不专注,错误地认为网民可以被赏金搞定,忽略了招聘是一个漫长的撮合过程,发生推荐行为的用户无比的低频。 第四大失败产品:内推网 出品人:李程,创新工场投资 内推网是一款求职者服务产品,创业者认为通过社交关系链可以提高求职者的成功率,让求职者通过社交关系,通过在职雇员以“内部推荐”的名义举荐,从而帮助求职者获得Offer。 创业者本身没有招聘领域经验,从盛大网络出来创业。 这款产品也是诞生于微博鼎盛,社交网络盛行时期,目前还在不温不火地运营。   可能失败原因:过高地估计了在职雇员对公司的爱,过低地估计“内推奖金”是一笔很容易赚到的钱。忽略了特定用户群体的规模量。 第五大失败产品:竞鹿(JobDeer) 出品人:陈理捷,创新工场投资 竞鹿也是一款求职者服务产品,在一个平台上公示候选人资料,让雇主企业来“拍买”。这款产品由新浪架构师陈理捷出来打造。 竞拍产品在美国有hird.com,在中国还有100Offer等产品。   竞鹿在2014年推出,获得创新工场的早期投资,创新工场的投资家们认为,市场需要有“以求职者为尊”来服务C端,而不是B端的产品。因此他们投资了“内推网”,投资了“竞鹿”。 事实上这两款产品都不太成功。导致他们在人才招聘互联网领域不再投资,因此也错失了在A轮投资拉勾。   该产品在2015年底宣布关闭。   失败原因:高估了主动求卖的用户数量,低估了“求职者”获取效率以及成本,忽略了企业B端的获取效率与成本。由于被拍卖的“标的”不够,雇主企业端的体验、效果差强人意。 第六大失败产品:周伯通社区招聘 出品人:冯涛,网易资本投资 周伯通招聘最早源于豆瓣社区,因此这款产品带有社区基因。定位为社区、垂直行业的招聘。 在2014年获得网易资本的A轮投资,在2015年年底B轮投资融资失败,被爆“吃散伙饭”。   话说网易为什么会投资招聘? 这与丁磊的人才招聘情结有关系,早在2004-2005年,丁磊在网易门户时代就重金杀入进人才招聘领域,并在上海推出1010Job报纸周刊。   失败原因:社区招聘是将简单的招聘过程复杂化,另外社区是“小而美”的并不合适Volume-Driven的匹配撮合(Matchmarket)生意,没有用户量就别谈撮合,社区恰恰是小众、阻碍用户规模的产品形态。 第七大失败产品:猎公社 出品人:许懿琦,胡海泉风投 刚刚成立不足一年的公司,宣布重组。美女创始人CEO许懿琦也被离职,公司还被爆欠猎头款。“猎公社”是一款建立在想象力空中楼阁上的产品,各种联合、联盟都不怎么着边际。试图做企业与猎头服务撮合平台,有计划做猎头与猎头联盟平台,最终又想将“找人”中心化。   想象力丰富,很难落地的一个产品构想。   失败原因:创始团队对“招聘”的核心逻辑吃得不够透彻,完败给同类型的“猎必得”、“猎上”等产品。 第八大失败产品:找工雷达 出品人:赵冬,腾讯系创业 在2014年有三、四波腾讯系创业者进入人才招聘领域,包括“找工雷达”、“招聘大师”、“小美求职”等。这波创业都是基于SOLOMO,基于地理位置,移动APP的招聘产品。   找工雷达在2015年年底关闭了,这款产品尝试了基于地理位置信息展示,用户社交等,最终没有验证成功。用户量,撮合效率都不高。   失败原因:高估了移动APP对求职过程带来的影响,忽略了用户连接、企业开发的成本,以及求职聘用的匹配效率。 作者寄语 失败并不可怕,作为招聘行业的创业老兵,我们要“赞”以上创新探索。   招聘是一个典型的Match-Market (匹配市场),它不像实物商品市场那么简单,匹配效率取决于双方用户规模、匹配规则、甄选/评估算法(很难机器计算)、交易条款多样性等等。 事实上,这波信息技术仍在深层地推动招聘创新,深度连接是解决并提高招聘效率的唯一路径。 什么是“深度连接”?包括企业SaaS招聘应用,企业猎头撮合服务平台(互联网+),针对个人、小微组织的资源共享应用等产品矩阵,构成平台级的深度连接。   而这也正是目前八爪网络在做的事。 我们已经拥有平台级的产品与应用,并且发展比较稳健、迅速。 雇得易——企业招聘SaaS应用; 猎必得——企业与猎头服务撮合平台; 云猎软件——个人,小微组织的资源共享应用。
    微招聘
    2016年06月18日
  • 微招聘
    人力资源管理在移动互联时代如何蜕变? // // 移动互联的本质 我的感觉是,现在很多人在做互联网的事情,但是不一定都理解互联网的本质。 人的生意是从大利益逐步到小利益的发展过程。过去我们关注大利益,用50块钱是难以去理财的。而现在的趋势是往“小”的方向走。1个人的50块钱不算什么,但是1亿人的50块钱就是大价值。 从科斯的交易成本理论来讲,移动互联的本质是让小利益的交易成本为零,零成本地将小利益汇聚成大价值。 海量信息的量变可以引起质变。百度文库就是互联网思维,把微不足道的人调动起来,上传微不足道的东西,形成了大价值。一个人的信息可能不重要,但是有13亿人的信息时就很重要了。每个人的一句话是不重要的,但是如果13亿人都有一句话,就重要了。 时代的发展必然会让我们关注小利益,以前这些小利益难以被解决,但是移动互联的出现让我们拥有了解决小利益的技术和平台。抓住“微”就抓住了移动互联的本质。 移动互联与人力资源管理的关系 移动互联让我们做成了以前想做但是做不了的事情。 1、战略:关注未解决的小利益 过去做生意,总是从大处着眼,而现在都会关注人的小利益。战略不一定要“大”。做100个人每人100万的生意不叫移动互联的思维,做1亿人每人1块钱的生意叫移动互联思维。在战略上,要琢磨清楚还有什么小利益没有被解决。 2、工作分析:分解、碎片化、IT化 工作分析离不开分解。泰勒科学管理原理的核心就是分解,这是要把非常复杂的事进行管理的重要步骤。对于企业来讲,有专业化的横向分解和层级化的纵向分解。通过横向纵向的分解形成一个结构,每一个岗位都会在一个具体的位置上。 在科学地设置岗位的前提下,要让每个岗位、每个人发挥作用。人力资源管理的效率可能来自碎片化的管理。碎片化管理就是让每一个岗位每一个细胞都很活跃。什么东西会导致碎片化的效率最高?自我管理,员工参与。如何让员工参与并自我管理?通过IT系统,IT是保证碎片化的效率的手段。 分解导致细化的效率,细化导致碎片化,移动互联技术将此固化。 3、招聘:大数据与微招聘 微信招聘、云招聘对于我们来讲,已经不是新鲜词汇。在移动互联时代,招聘不再是按部就班、进展缓慢的过程。我们可以在手机上进行投递简历,查看应聘进程等操作。 移动互联和传统互联最大的区别就是交互,把很多中间环节都去掉了。移动互联发达之后,其实中介机构的力量会减小。这也是值得关注的趋势。招聘是社交化的,基于移动互联的社交圈可以成为招聘的优质渠道。通过社交网络,实现求职关系的碎片化,创造更多的匹配机会。 基于云的系统也可以记录和获取各种数据,招聘过程和人员管理的数字化能有效的匹配人选。使用高科技,使用数据来让招聘变得更加精准有效,成本低廉,速度更快。大数据一定是招聘的未来。 4、培训:大数据、微培训、为培训提供激励 用大数据来做培训规划。超市要以绩效差距来做员工的而培训规划,会碰到很多挑战。主管要找每个人谈差距,这是很费时的。但是用一个技术手段就能解决这个问题。比如大数据,一个顾客进来你说了多少话,你给顾客介绍商品的次序,这些都可以用数据记录下来。用数据记录每个员工和每个顾客的行为,并进行分析。用大数据来确认员工的能力差别,从而进行培训规划。 用微培训建立移动的行动学习课堂,实现碎片化学习。饭店新员工很多,主管要告诉他们怎么端盘子,怎么收银等等。原来的培训方法是师傅带徒弟的,如果在主管服务的时候,有员工把这个过程拍下来,上传到网上,大家不仅可以随时随地观看,并且还能进行分享、回复。通过微课程上传和微课程查看的方式,增加互动,节省时间。 为员工提供培训激励。比如用社交媒体的手段提升学习的兴趣,大家可以互相交流培训感想,分享好的培训课程等等。也可以采用积分制,每学完之后得到一些培训学分,用学分兑换积分,获得小奖励。 5、绩效:绩效云系统 绩效管理很重要的是要有数据依据。通过人力资源计量明晰绩效考核的依据,了解员工的绩效差距,计算绩效管理的投资回报率。同时,移动互联技术可以实现绩效的实时跟踪,从而进行及时的绩效辅导、沟通和提升。在IT系统中,每个员工都可以参与进来,实现人力资源管理的即时性和交互性。比如说,员工有个自己的账户,将信息即时输入系统后,主管审核。既让员工有承诺,也要直线经理参与进来。通过绩效云系统,将僵化的绩效管理变成动态的、互动的、数字化的,这是绩效管理的一大趋势。 6、薪酬:即时认可与工作-生活平衡 当今时代,移动互联技术的发展为认可激励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小利益的汇集可以创造大价值,而互联网的本质就是零成本地将小利益汇聚在一起,形成大价值。员工表现好,就可以利用移动互联对其表扬,让大家点“赞”,这是员工行为中的小利益。要对大量员工进行即时认可是很困难的,但是利用技术手段,可以轻松实现所有人的认可激励。当所有员工都实现了即时认可,实际上创造了大价值,实现动态激励。 人力资源管理的两个趋势,去人化趋势和人性化趋势。去人化指的是绩效尽可能不依赖人,人性化指的是很顺着人的性子,绩效还很高。工作-生活平衡就是解决这个问题,让大家变得很舒服,让绩效变得很高。工作-生活平衡的本质,在极大化地尊重人性的前提下,找到不断提高绩效的方法。很多公司有弹性工作制,员工可以在家里工作。这是因为移动互联技术创造条件,打破了工作的时间和地域限制,交流间接化,工作时间弹性化,工作地点弹性化,从而使管理更顺应人性。聪明工作胜过辛苦工作,聪明工作带来工作与生活的平衡。 不少人说,人力资源管理正在被移动互联颠覆。与其说是颠覆,不如说人力资源管理在移动互联时代蜕变。移动互联只是一种工具,利用这一工具,人力资源管理能够实现对小利益的关注,将无数小利益零成本地汇聚成大价值。 移动互联再往前走,一定可以再分解。具体分解到什么状态我们不知道。在设备方面,带通讯功能的可穿戴的移动设备,这可能是下一个趋势。 这不仅是人力资源管理的变革,而是整个时代的变革。在变革风潮中,人力资源管理正在蜕变,我们每个人的小利益被关注,也应不断地关注他人的、社会中未被解决的小利益。
    微招聘
    2015年01月19日
  • 微招聘
    从#上微博找工作#看求职三大拍案惊奇 据微招聘方面透露,由微招聘运营的#上微博找工作#(http://zhaopin.weibo.com/2014jobs?src=news)从11月24日在微博全站推广至今,已经有超过8亿人次阅读,参加活动人数超过100万,4万多条参与活动转发微博或留言。编辑君分析这大量的数据,可以分析出职场求职三大颠覆传统认知的特点。     拍案惊奇一:北上广并不受欢迎 在所有在活动中表达了工作意向的网友中,八成以上选择了离自己学校或者籍贯近的区域,甚至有网友明确到了某个市的某个区。而我们普遍认为择业集中地的北上广,却鲜有人提及。     比如有网友在微博中表示,“我想要一份成都或重庆的工作”,“期望能有份芜湖的房建类的相关工作,本人女生,一直期望芜湖的一个角落容自己。。。”,也有网友留言很有意思,“以徐州为圆心,向南画半圆,半径为五百公里,在这区域内找工作”。一位网友的求职区域意向写的非常与时俱进:“城市规划专业,向往参与设计行业。工作地点:没有雾霾就成!”被微招聘认为是要求最高的地域限制了。     而希望工作地点在北上广的网友几乎仅以十位计数。这与我们传统印象中北上广的扎堆现象大相径庭。     微招聘对工作地域选择的网友进行了分析。一是求职者大都喜欢在熟悉的地方工作,不愿意更换城市。从网友发微博所在的区域可以看到,大部分求职者的求职地集中在自己目前所在城市附近,放弃自己熟悉的城市,盲目选择奔北上广而来的较少。二是北上广环境越来越恶劣,让求职者望而却步。日益膨胀的城市,拥堵的交通,高昂的生活成本和房价,以及挥之不去的雾霾,都让北上广不再成为大家理想中的工作地点。       一个微博网友的留言这样具有代表性:我想先还是找个稳定工作,不要离家太远,周末可以陪家人去周边转转,可以陪朋友喝个茶,一起回忆一下从前,不需要去到一线城市,最好慢点再慢点,偶尔还可以出去旅游,放松一下心情。”     拍案惊奇二:小而美公司热过大企业   微招聘在这次的#上微博找工作#活动中,允许微博网友对十万家企业进行评价,且表达想去工作的意向。让微招聘意外的是,众多网友对传统大企业并不感冒,反倒是对一些初创型、小而美的企业更有兴趣。     有网友这样@*华文化说,“虽然专业不对口,但是我是爱话剧的!”,也有网友对“最世*化”说,“只是梦想的一部分,但始终是梦想”,还有人@了一个工作室,“超喜欢动漫,也是忠实粉丝⊙▽⊙求回答工作室还缺人吗?我先提前排队,到时候提前考虑可以么⊙▽⊙,早上好”。     而我们传统认为的大企业,比如航空公司、银行、大型国企等这样的企业,反倒是不那么被网友热衷。在发表了希望入职企业的微博网友中,选择进入大企业的不到三成。     通过仔细分析,产生这一现象有两大原因。一是目前是个性化的年代。很多求职者不再被传统的大企业、体面工作等表面功夫束缚,也不会被所学的专业等羁绊,更喜欢追寻自己的心从事自己喜欢的职业。很多小而美的企业,成为了他们的首选。甚至从零开始创业,也成为不少人的决定,某网友就这样说,“最想去的公司,是自己期待中想成立的公司。”“我的梦想是有一家可以全球旅行的面包店~一边走一边烹饪,看起来很像神经病,却是我的理想。”二是传统大企业的无形门槛太高,并不是简单的名校毕业、工作几年、多少工作经验就可以凭实力进入的。有一个网友的@**航空时有这样的留言,“我想去的公司。。。没个十几万。。没个认识人。。。根本进不去。。。我就不为难小编了。”大家对传统大企业的认知可见一斑。     拍案惊奇三:梦想比工资更重要   在以前的认知中,薪资待遇一般都是求职者最看重的。在#上微博找工作#中,也确实有不少网友提出了对薪资的基本需求。但是更主流的声音是,希望找到一个能够实现梦想的工作。     诚然,梦想与现实的差距对很多人来说都是很难逾越的鸿沟。但是,有网友这样留言,“能把自己的喜好变成工作是何其之幸运,大多数人只能为了生存去做与梦想无关的事,然后浑浑噩噩的过完这一生。”在80后已经成为职场主力,90后渐渐步入职场的今天,大家更愿意追逐梦想,而不是被一时的工资待遇束缚手脚。     看看几位参与活动的网友的微博,某网友说,“一直有的记者梦,我还在执着追求着,没有放弃,趁着年轻,还有梦想,让自己全心拼一把。”另一位网友这样说,“云南昆明,想求一份能养活自己和梦想的平面设计工作,我们眼里的世界是震撼的,设计在路上!”。     无论是创业,还是选择一份与自己所学专业并不搭界的岗位,亦或是从事一个亲朋好友都不看好的工作,职场人士都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发出“梦想”的声音。对于现在的求职者来说,付出一定的代价,去追逐梦想,心情更愉悦,生活幸福高也会更高。     借用网友的留言来鼓励梦想,“有梦想就有未来,青春就要放肆,这是你的平台,尽情挥霍吧!”     作为活动的组织方,微招聘CEO曾祎安也引用了一位微博网友的话总结了众多网民求职心态的变化,“找工作和找男朋友是一样一样的,不从众,不盲目,不凑合,也许沿途也会有风景,但一定得慎重需不需要去花时间欣赏,找到最合适的,才是最重要的。”     记者在#上微博找工作#活动页面的留言中看到,大家各抒己见,分享关于求职、工作、公司选择、梦想的看法和希望,微招聘CEO曾祎安这样总结中国职场的变化,“从别人眼中的风光,到自己认为的合适,这是职场人士的蜕变,更是一种升华。是整个中国职场趋于理性、趋于合理的重要体现。”    
    微招聘
    2014年12月05日
  • 微招聘
    微博全站推广微招聘 “上微博 找工作”大热 从11月24日开始,微博将在全站推出“上微博 找工作”活动,将“微招聘”品牌传递给所有微博全站用户及广大网友。     在为期两周的全站推广中,微招聘将利用微博开机报头、下拉菜单、专题、线上活动、抽奖等多种组合形式,让微博网友积极参与到企业评选、品牌PK、深情表白等形式多样,色彩丰富的活动中,点燃微博网友的热情,激发他们的参与度,掀起微博全民参与的高潮。     给企业打标签 你就是评判者 此次两周的微博全站推广活动,微招聘计划投入超过1亿资源,以分行业、分身份地对企业评价为核心,引导微博用户积极参与。微招聘将利用数据挖掘、精准匹配的技术,分析微博用户身份,给每个用户一个个性化的登录、参与界面,请用户评价与他所在行业相关的企业,并给企业打上标签。微博用户的每次参与,都可以有得到奖品的机会。     同时,结合微招聘的优势,在两周全站推广活动中,微招聘也会推出数十个招聘专题,并邀请知名企业HR在线访谈,请微博网友吐槽企业员工福利等多种形式的线上活动,让微博用户在娱乐化参与给企业打标签的同时,也能为自己的职场生涯添砖加瓦。     在为期两周的活动中,热点话题更是天天更新,从“上微博 找工作”到“三句方言求职信”,再到针对应届毕业生的“待我毕业加入你们可好?”,微招聘试图用轻松、更广泛的话题,点燃微博网友的参与热情。     另外,针对微博中的大学生人群,这次活动将设置“最美校园”、“我最想去的大学”评选,让学生也能够以各种形式参与到活动中。       雇主传播品牌的大舞台 在所有微博用户狂欢的同时,超过两万家企业也会参与到此次活动中,利用微博和微招聘的展示平台,传播企业的品牌和美誉度,通过给微博用户的展示和引导,让微博用户对企业有了基本认知,同时通过一些热门活动、招聘专题、展示企业员工福利等,吸引人才关注自己,实现既传播品牌,又吸引人才的双重效果。     另外,针对同一领域的竞争品牌,活动设立了品牌PK擂台,各企业之间也将成对接受微博用户以及媒体的评选。用户和媒体将选择自己喜欢的品牌,给品牌留言,给品牌打标签。企业收集完整微博用户的留言并进行分析后,可以为下一步品牌的打造和产品的升级做好工作。       各媒体公信评选的荣誉殿堂 微博用户尽情参与,吐槽、表扬、批判,而企业尽情展示自己,“拉拢”微博用户。但是,真正专业、全面、冷静的思考在这里——媒体评选。媒体凭借多年的浸染,和对产业的深入了解,给企业打上评价的标签。     本次活动,将有超过100家媒体参与,这些媒体除了会持续关注此次活动,对活动进行宣传与推广外,还将参与企业评选。他们面对众多企业,将投出他们对企业多年认知的庄严一票。     同时,100家媒体作为活动的积极参与者,也将利用自身的网络、微博、微信等多种媒体渠道,持续关注活动。     此次活动也将引起微博名人、草根大号的持续关注,他们会以各种形式对活动关注、转发或评论,并结合活动发表自己的看法。     微招聘CEO曾祎安说,这次微招聘拿出上亿元资源在微博全站推广,利用“上微博 找工作”活动,一举两得,既让微博网友和企业互相认知了对方,还让微招聘这个品牌得以成倍放大。    
    微招聘
    2014年11月24日
  • 微招聘
    微招聘CEO曾祎安:背景调查成招聘重要需求   在线招聘网站微招聘CEO曾祎安日前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对重要岗位人员在入职之前进行背景调查已经成为招聘过程中的重要需求。     某知名互联网集团近一年共委托进行了1800多个背景调查,其中简历造假率高达41.7%。而出现问题的简历中,76%为工作履历造假,45%为学历造假,甚至还有0.4%的人有犯罪记录。所有问题简历中严重造假的简历比例高达74%。     触目惊心的数字,让招聘企业面临着巨大的风险。于是,对重要岗位人员在入职之前进行背景调查,成为了防范风险的最大保障。     “微招聘是业内第一家提供从招聘到背景调查一站式服务的社交招聘平台,可以帮助企业快速、准确找到人才,甄别人才。”微招聘CEO曾祎安说。     社交招聘日渐主流   人员招聘是每个企业HR工作的重中之重。尤其是一些关键岗位,员工介绍、找猎头、网上寻找,各种方法不一而足,就是为了找到适合岗位又值得信赖的人。在互联网飞速发展的今天,社交招聘成为了各个HR青睐之地。     微招聘CEO曾祎安指出,“一方面,社交网络上可以进行基于大数据的分析,让应聘者和招聘岗位进行精准匹配,大大提高了HR的劳动效率,另一方面,以微招聘为例,我们根植于微博,微博上日活跃人数高达6970万,这让企业找到被动求职者成为可能。”     Jobvite全球数据显示,Linkedin、Facebook、Twitter成为2013年全球雇主最主流的招聘渠道。94%的企业将社交网站列为招聘渠道之一,78%的企业表示通过社交网站成功招到员工。     社会化背书重要   无论从哪里找到求职者,HR都面临着求职者的诚信问题。社交平台因为有朋友圈、互相关注等各种形式,比以前传统的刊登信息的招聘网站诚信度更高。“社交网站上,可以用社会化背书的形式,利用人和人之间的纽带关系,对求职者的既往背景做一定程度的认证。”曾祎安这样说。     但是,这远远不够。以Linkedin为例,仅有20%的人简历造假,而国内传统的招聘网站上,有80%的简历涉嫌掺水。     一则,并不是所有人背书人都对应聘者这段经历有充分的了解,听着名字相同的岗位,在不同企业的职责可能千差万别,这并不是背书本身能看出来的。二则,就算是认定了此人的某份工作经历,但是如果不是和他很熟悉的同事,对于他工作中表现的业务能力、协调能力、与人相处的能力,以及性格等,都未必有很好的体会,而这些能力,恰恰招聘企业最需要了解的。     招聘的强需求   所有用人单位都有一个共识:对于关键岗位,一定要有背景调查。但是企业做背景调查经常会使得整个招聘工作战线加长,需要协调和测试的事情增多,增加了HR的工作量。     “正是看到了企业的需求,和目前我们所处的行业优势,微招聘在替企业找到合适人才的时候,也帮企业做求职者背景调查,这样,一站式解决企业招聘难题。可以说,目前我们是业内第一家提供此项服务的招聘平台。”微招聘CEO曾祎安这样表示。     目前的微招聘背景调查,帮助企业鉴别并筛选求职者,大大提高招聘效率和成功率,节省招聘成本。通过多维度细节核实,让企业充分了解候选人客观背景和真实潜质,帮助企业做出正确判断。同时,微招聘的一站式服务还能帮助企业建立公正、权威的人才筛选机制。     “基于大数据的人才搜索,岗位和求职者的精准匹配,业内第一家完善的背景调查,通过全面、立体的架构和配合,我们将招聘这个HR最头疼的问题简单化、快速化,最终让企业和求职者实现共赢。”曾祎安说.   【文章来源:新浪科技】
    微招聘
    2014年09月12日
  • 微招聘
    “微时代”的“微招聘”! 微时代”的到来,给人才招聘带来便利。现在,很多企业在招聘方面更多地会启用微招聘渠道,例如QQ群、移动终端上的微博、微信等社交平台工具进行人才的筛选。在QQ群与微信招聘方面,笔者所在的企业运用得比较多,并起到了良好的招聘效果。 QQ群招聘:从粗犷到精准化 我们公司在QQ群上的人才招聘最早于2009年开始启用。那时我们在微招聘方面没有什么经验,就是将公司的招聘需求群发在所属行业的QQ群里,或用发群邮的方式把信息传播出去。但是,在这种大众的推广过程中,我们发现效果并不是太理想。随着招聘压力越来越大,我们开始不断地调整自己的招聘思维,注重招聘需求的针对性。 为了提升招聘的效果,笔者在招聘过程中,会将公司的招聘需要进行分类并进行文字的简化与精练处理,以符合微招聘的需求与针对性。以我们行业的实际工作为例:在招聘营销经理时,我们会在服装服饰营销经理人的群里进行招聘。由于活跃在这样的专业群里面的人才,都对岗位的要求与职责比较了解,我们只需针对性的列明营销经理所负责区域、业绩要求、对应福利、人才基本要求即可。 QQ群招聘,注重的就是精准化,即不同的岗位在不同的专业群中进行针对性的投放。如果针对性做得精准,一个通用性的岗位,如人力资源、行政、营销、生产、设计等岗位,一般在信息公布的一天内就会收到数十份有效的简历;如果公司交通便利或公司在行业的口碑较好,一般几天之内就能找到符合的公司要求的人才。 微信招聘:对电商人才最有效 笔者发现,在多年的人力资源招聘工作中, QQ的招聘方式,主要对通用性的岗位有良好的效果。但对于现在新型的电商岗位,QQ群招聘效果并不是太理想,特别是对90后的人才招聘,更是弊端。 他们中的许多人都有“宅”的特点,不喜欢群聊,尤其对于陌生更抱有戒备心理。对于这群人群聊的热情并不高,且大多数有智能手机,在实践中,笔者采用微信“点对点招聘”的方式猎取人才。 除了开通公司的微信招聘帐号之后,还会启用招聘私人微信号,在人才所在的办公区域周围,由招聘专员通过“附近的人”这一功能针对性的、点对点的“引诱”人才。这样即能保证私密性,又能提高对所招聘人才的针对性。 通过微信挖人才,最主要的难点就是在空间和时间上的针对性。第一,知道了解人才集中的地点。第二,要在工作时间与他们微信沟通,下班不去打扰他们的私生活。此外,还必需了解目标人才的空闲时段,这是最难把握的一点。 笔者通过这种方式,曾经在一天之内成功挖到电商平面经理、推广经理等多位招聘难点岗位的合适候选人。 微招聘投入与要求 要做到精准化招聘,有哪些注意事项呢?会不会增加一些额外的成本呢?笔者认为,对于QQ群维护、微信定点挖人才,需要做到以下几点: 第一,要活跃。要想在群里出发一个职务需求,能快速有回馈并得到更多的回复,其专职人员必需群里的活跃度比较高。这样才会起到一呼百应的效果。 第二,要专业。在专业群里一定要比较专业,大多情况之下都能回复一些群友的提问,帮他们解决一些专业上的问题,通过专业提升影响力。 第三,要组织活动。基于以上两点的能力投资之外,最好还能定期组织一下线下活动,让只有其字未见其人的朋友们有一个面对面的交流机会。 第四,相关人员有职业感。微招聘人员个人的职业使命感及聊天技巧都非常重要,除了专业之外还要有捕捉重点信息的能力及引导对方愿与你“微互动”的能力。 至于成本方面,从笔者过往的运作来看,微招聘费用投资相对比较少,最主要的是专职微招聘人员的投入。最大的风险就是此微招聘专员的稳定性的考虑,必需对其进行较好的职业生涯规划,提供上升通道,用有吸引力的福利来留住他们。 【文章来源:招聘新视野】
    微招聘
    2014年07月24日
  • 微招聘
    微招聘今日正式上线,新浪微博进军招聘行业 新浪微博于5月23日正式推出微招聘产品,宣布微博进军招聘行业。   微招聘官方表示,他们将凭借新浪微博社会化优势,为企业提供实现高效、低成本的人才解决方案。同时也为求职者提供个性化推荐、职位订阅等功能,帮求职者找到更好的工作机会。       微招聘的正式上线,获得了许多企业的关注。       在获得广大关注的同时,有网友提出,对于目前新浪的微招聘,不要只局限于北上广之类的大城市。     也有网友提出建议,对于微招聘在公布企业的招聘信息的时候,应该先对企业考核,验证。对此,微招聘给出的回复为:目前能够通过微招聘发布招聘信息的都是企业蓝V账号发布的,而这些企业都是通过微博认证的。   微招聘网址:http://zhaopin.weibo.com/   微招聘官方微博:@微招聘 http://weibo.com/u/5107361689   HRTECHCHINA实习编辑:於丹  
    微招聘
    2014年05月23日
  • 微招聘
    社交网络时代,HR要做个微招聘高手? “100份简历里面99个用不上,应届生也投总监职位的有木有?!” “找猎头不交预付招不到人,交了预付找不到合适的人有木有!那么高的猎头费,你比贩人要价还狠啊有木有!” …… 以上这段痛苦的“咆哮”,来自于一段近期网上热传的小视频“痛苦的HR”。据说,“痛苦的HR”被点击了200多万次。 招聘永远是HR面临的难题,为了满足公司急需人才的需要,HR往往需要快速发布简历、参加招聘会,并从海量的简历中苦苦筛选,但这些简历有很多并不能反映应聘者的真实情况,更让HR哭笑不得的是,甚至会出现城建工人应聘互联网高管的现象。通过简历筛选、笔试、面试等环节,脱颖而出的应聘者在入职后很可能会在短时间内离职,以前的准备与努力全然成为徒劳。在传统招聘中的种种弊端引起了企业管理人员的思考。 招聘与被招聘简直是一对冤家,找不到工作焦虑,但招不到人的也一样焦虑。而现在应届毕业生、大龄失业青年以及自由工作者彼此较劲的战场又多了一个:微招聘。每年毕业生们整天搬着厚厚一叠包装精美的简历进出宿舍,又花钱、又费力,很多同学把求职当成跑各个招聘会撒简历,微招聘通过社交网络的方式就可以将自己推销出去,为何不一试。 微招聘可以说是一个一石二鸟的过程,其同时可以是一种营销,企业可以在社交网络上以一种有趣和可亲的姿态聚拢人气,宣传企业的文化,树立产品的品牌和企业的良好形象。 Amy需要招一位软件工程师,于是她选取了JD中的两个关键词SAP和SD模块在LinkedIn上搜索候选人,通过Profile初步选定了20位候选人后,并在加对方为联系人时即注明“我有个工作机会与你沟通”,以防被拒。最后Amy通过电话和其中一位反馈及时的候选人进行了深入沟通,并成功地将这位候选人推荐给了领导,给出了Offer。Amy介绍说:“我一直用LinkedIn,快两年了,有时加联系人后反馈较慢,不如通过简历上的公司和职位名称用Cold Call联系候选人,看看候选人是否还在简历上所写的公司工作,这样往往可以达到事半功倍。” 社交网络让企业透明起来,主动展示相关信息,与粉丝一同分享企业的观点。粉丝们对企业了解越多,越容易培养出信任感,企业的雇主品牌应运而生。可以跨越地域、时间的限制,拉近彼此的距离。看着微博上你关注的、和关注你的人每天与日俱增,不由得你不信服网络的魅力,正在呈几何倍数地放大企业的一举一动。同时也提高着你的招聘效率。 在中国市场上,社交网络正以其独特的优势,将“信任+推荐”大范围、低成本地迅速铺开。 Vivian是一家本土快消品公司的研发经理,在过去4年中,一直负责公司主要新品研发,看起来一切都驾轻就熟。但她一直渴望到全球顶级的公司中接触领先的研发平台和国际化的视野。可这种企业往往从高校直接选拔,或从同类型竞争对手中挖角。多次主动投送的简历都石沉大海。最近通过朋友介绍,Vivian加入了一个社交网络的研发类论坛,她觉得在这里与大家分享研发管理的文章及心得很有意义。而她的观点和工作经历引起同论坛的一位研发总监的注意,这位总监在全球领先的快消公司中负责研发,他的部门正准备招聘研发职位。双方经过对工作深入的沟通后,Vivian顺利的拿到了offer。 在国外,微招聘已经成为日常招聘模式。据社会化招聘网站JobVite在2012年8月的报告显示,有大约89%的美国公司都使用网络媒体进行招聘,在这些公司中,有80%的人使用Linkedin,使用Facebook和Twitter的人分别是50%和45%。 Linkedin是目前最引人注目的社会化招聘网站,它成立于2002年,是专业商务人脉社交服务平台,自2006年起成为美国主流招聘方式。Lindedin的精准匹配度很高,甚至可以将候选人“推到”符合预置标准的雇主面前。该网站创始人霍夫曼认为,“对人们来说,未来如何更加有效地利用自己的关系会越来越重要。如果一个人二三年换一次工作,就需要持续维护自己的社交网络来找到新的机会。在线交流恐怕是现在最容易维护社交网络的方式了。你不用一个个地打电话、找话题跟对方硬套近乎,更不用买了礼品厚着脸皮登门拜访,只要利用线上的共享功能,就能假装不经意地与对方搭茬儿。”在他看来,Linkedin这样的在线职业人社交网站的价值就在于“注重于少量但是高价的瞬间”。 微招聘的优势 1.招聘信息的有效传播 社交网络可以充分发挥企业、企业员工的人脉关系,招聘信息可以有效扩散,到达企业需要的人群,这种有质量的传递,效果要好于盲目扩散。尤其是大公司一般拥有众多的粉丝,因此招聘信息也必然会得到关注、转发和评论,目标受众非常准确,几乎可以说没有成本。 2.信息更真实、对称、透明 通过网络媒体推荐过来的人,企业既可以通过简历获取相关信息,也可以通过其人人网状态、博客文章、微博内容、微博关系等考察应聘者的真实情况。另外,应聘者也可以通过转发过程中对该企业的评价、与企业的互动获得较充分的信息。 在社会化网络里,一个人的博客、微博等,比简历更能真实地展现一个人。通过他博客的内容、与别人进行的互动,可以了解这个人的性格、兴趣、工作风格、行为习惯、业内口碑等,他关注什么话题,他对事物的看法,他交往什么样的朋友,一目了然。招聘者可以通过浏览其内容,辅助进行面试和录用与否的决策。 3.全员招聘成为可能 微招聘,充分发挥了社会化的有效、快速传播及辐射特性,企业的创始人、管理层、员工、关注者都可以转发、推荐,通过共同参与,使企业凝聚力增强。对于一些创业公司和缺少名气的公司来说,在招人方面相比名企缺乏天然优势,而微招聘可以带来更多机会。 对于一般职位招聘,可以采用广发招聘的方式。通过微博、微信公众号、人人网、博客、分类信息网站等,使招聘信息尽可能广泛传播。 【文章来源:招聘新视野】
    微招聘
    2014年04月1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