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黎阳
    蚂蚁HR完成千万级A轮融资,推出“万能工资条”切入中型企业市场 今日,来源36氪此前报道过的蚂蚁HR正式宣布,完成了千万元级的A轮融资,领投方为启赋资本,春晓资本跟投。据蚂蚁HR CEO黎阳介绍,此轮融资所筹得的资金,将主要用于扩张公司网点,以及研发相应产品以切入30人至300人的中型企业市场。此前,蚂蚁HR的定位是中小企业的云端人力资源部,能够提供薪资计算、发放,代缴社保、公积金等服务,公司的目标企业也主要为10人左右的创业公司。但黎阳告诉36氪,公司现在还会开拓员工数在30人至300人间的中型企业市场,“当公司原有客户’长大’之后,公司不能丢弃他们,要承接住他们的需求。对于中型企业市场,我们不能就这么放弃。” 但显然,蚂蚁HR的目的不仅仅是承接原有客户企业需求。近日,蚂蚁HR推出了新的产品“万能工资条”,借助于这款免费产品,蚂蚁HR还是想获得更多的中型企业客户。“现在大型企业都有HR系统,小公司人数太少,制作和发放工资条都不是问题。但对于中型企业的HR来说,公司既没有一套完整的HR系统,人数又达到了一定的规模,那么手工制作工资条便是一件极其麻烦的事情。”黎阳说到。 传统工资条制作,HR在用Excel整理好工资数据后,还需要经历七八步操作,才能在Excel得到最终的工资条效果。随后,HR要需要一条一条粘贴至邮件,再发送至同事。黎阳向36氪表示:“这些方法都很傻,同时HR还保证不能出错,不能给你发的是别人的工资条。” 而蚂蚁HR推出的万能工资条,则能自动完成工资条的制作、发放工作。HR只需要将自己制作的工资Excel表格上传至平台,平台则会自动识别表头和数据,再自动生成工资条。在产品推出之前,蚂蚁HR解析了1000多份不同格式的工资表,这也是万能工资条能自动识别表头和数据的原因。 在制作完工资条后,蚂蚁HR会自动发送至公司员工,员工可通过邮件、微信、短信等多种方式查看自己的工资条。在避免工资条发错的问题上,蚂蚁HR的解决办法是,所有人在点击链接后,都需要输入自己的名字来验证信息是否与工资条相符。当输入的姓名和工资条上不符是,平台便会向HR报错。HR便可以撤回该工资条。 “对我们来说,中型企业是一个存量市场,要切入其中是很难的。我们必须要找到一个足够痛的点,用足够锐的产品来打开市场。”黎阳表示,“我们不可能通过这一款产品就彻底赢得企业的信任,但只要我们和他们取得联系,在今后的合作中慢慢取得这些中型企业市场。”目前万能工资条正处于免费试用的状态。 蚂蚁HR现在团队规模为100人左右,除却在北京、上海、深圳、杭州设有团队外,公司还在武汉建立了客服中心。此轮融资过后,公司也会在更多城市建立团队。蚂蚁HR此前分别在2014年和2015年9月完成了天使轮、Pre-A轮融资。 原创文章,作者:土,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36kr.com/p/5055256.html
    黎阳
    2016年10月27日
  • 黎阳
    “蚂蚁招聘”团队推薪酬SaaS服务“蚂蚁HR”,要做企业的云端人力资源部   美国Zenefits和Zenpayroll可以很好的合作,但是我觉得中国可能需要做一个Zenefits和Zenpayroll的合体。   薪酬服务SaaS软件“蚂蚁HR”的CEO黎阳相信,以后中国HR的几乎所有日常工作都会在同一款SaaS软件中完成。在变身这款软件之前,目前的“蚂蚁HR”更像是一家中国版的Zenpayroll,他们的SaaS能够帮助中小企业完成工资计算发放、个税、社保公积金缴纳等工作。   “蚂蚁HR”后台系统与社保中心数据打通,HR可以随时提交需求。如果HR有需要,还能使用黎阳他们之前做的聚合招聘服务“蚂蚁招聘”,职位提交一次即可发布到各大招聘平台上。“蚂蚁招聘”在企业用户上已经有近8000家的积累。   黎阳告诉记者,小企业没有资金、资源来实施大公司拥有的专业HR IT系统,很多初创企业也没有专业的HR支持。“蚂蚁HR”后续会继续加上绩效、培训、员工关系等HR模块的东西,让小公司拥有一个“云端人力资源部”。 “云端人力资源部”的想法来源于“蚂蚁HR”的COO姚兰,姚兰在阿里、百盛等公司做了10多年的信息架构,最近一个项目就是在百盛总部建立一个50人的共享服务中心,支持全国的KFC门店员工的薪酬、社保计算。黎阳相信这个办法同样适用于“蚂蚁HR”的客户,目前他们已经在筹备建呼叫中心。   目前和“蚂蚁HR”在一个赛道上的还有“金柚网”、“51社保”等。目前金柚已经完成A轮7000万人民币的融资,更新到2.2版本,具有在线社保、人事管理和福利商城三大功能,已经有300人的地面销售团队。51社保在今年3月完成A轮400万美元融资,从为中小企业提供工商注册这环就开始切入,同样具有用工、社保、薪酬福利等一站式服务。 “蚂蚁HR”的收费标准是代缴社保公积金20元/月,代缴社保公积金+代发工资30元/月。黎阳告诉记者,目前“蚂蚁HR”已经在组建销售团队,计划在明年7月前获取2万家企业客户,未来会跟孵化器、众创空间、企业注册公司等机构进行合作。   创始团队中,黎阳是连续创业者,职展讯通信、后创立猎头公司、大学生兼职招聘网站;CTO 金正一曾在欧姆龙工作,在Daum任技术总监。   36氪原创文章,作者:饭遥
    黎阳
    2015年07月01日
  • 黎阳
    蚂蚁招聘:要解决1000万小微企业的招聘问题 截至2013年底,全国共有小微企业1000多万户(国家工商总局《全国小微企业发展报告》数据),平均人员不超过10人,百度“小微企业+招聘”,你会发现这些小微企业一直面临着招人难的问题。 目前有一家自己都还是小微企业——蚂蚁招聘,上海的创业公司,今年2月刚上线却有此雄心想来解决小微企业一直以来的这个问题,他们是怎么做的? 服务10人以内的小微企业 问及这个话题,蚂蚁招聘的CEO黎阳先介绍了大型招聘网站的现状,他以51job、智联招聘为例,二者市场定位是服务大中型企业,产品打包定价都是适合大企业的,一般都是推荐套餐,比如年套餐3000元可以发布100个职位,58同城和赶集网等也存在相似的问题。而100个职位,对小微企业来说,完全不需要。 黎阳称,51job、智联招聘并不是说不想为小微企业服务;以智联为例,早在5年前就推出99元一个职位的做法,但这个项目在企业内部一直没有争取不到资源,因为如果这个产品卖得多,会严重影响他们主打套餐的销量,所以一直存在却没有做起来。 正是由于大型招聘网站没有做好小微企业的服务,黎阳介绍了蚂蚁招聘的做法:先与各大招聘网站,如51job、智联、58同城、赶集网、大街网、中国人才热线合作,批量购买其发布权,将小微企业的职位需求信息发布到相应的合适的网站,然后把不同网站上的求职者信息收集并反馈给企业。虽然表面上是批发转零售的形式,还是要通过传统招聘网站, 但黎阳认为蚂蚁招聘至少已经具备如下优势。 效果好。蚂蚁招聘向用户保证三个月内为企业提供150份的简历,让企业得到足够的选择机会。(像智联招聘也有99元一个职位的业务,但不保证简历数) 费用低。蚂蚁招聘以职位数量计算,每个职位299元,一般小微企业只有一两个职位的需求,费用也就几百。 方便。小微企业有时候会在多个网站发布招聘信息,注册、签合同、发职位、每天刷新,而通过蚂蚁招聘一次注册即可。 在满足小微企业招聘的基本需求之后,蚂蚁招聘还为小微企业做了招聘的工具,这些工具常见于许多大企业辅助HR管理招聘,如ATS(Applicant Tracking System:求职者跟踪系统),黎阳介绍小微企业的招聘过程很随意,信息分散、流程不固定、候选人的互动不规范。蚂蚁招聘帮助小企业规范招聘过程,将过程分成五个步骤:待筛简历、初筛合格、面试安排、录用员工、成功入职。(虎嗅注:后台试用过一次,每个步骤的操作简单,招聘事宜可通过平台一站式解决) 在谈到蚂蚁招聘能够为小微企业提供大企业HR所使用的工具时,黎阳特意介绍了团队的COO,曾任职于IBM、阿里,一直从事大型人力资源软件的咨询和实施,为数十家大型民企外企提供招聘管理系统资讯、实施服务。蚂蚁招聘的核心框架是由COO搭建的。 这家今年2月才上线的小微企业,目前只有5人,注册企业用户400多家,有180家企业在上面发布了招聘信息,近20%的重复率,目前发布了210多个职位,由于上线时间不长,5月底,营业收入近2万元,但相对3月的8000元,增长了2.5倍。 小微企业只用299元,一个职位就能收到200份的简历,蚂蚁招聘看似解决了数量问题,那质量怎么保证? 猎头工作提升质量 黎阳有超过10年招聘经验、3年猎头公司管理经验,服务过的客户包括Qualcomm、Marvell、GREE、展讯、EA等客户。他说为什么猎头能为企业找来合适的人选,其中猎头对简历的筛选起了很大的作用。可筛选就意味着有标准,所以算法一定程度上可完成猎头的简历筛选工作,从而提高简历的质量,蚂蚁招聘将从意向度和匹配度两个维度来入手。 意向度:黎阳说蚂蚁招聘会在招聘中,增加一两个环节,如关注公众号、上传视频等,他说这一点对于小微企业来说实际上很重要,如果应聘者意向度很高,入职后也会比较稳定。 匹配度:这主要是关键字的搜索,黎阳举例说明,通过对海量简历的分析,如果出现较多A单位到B单位的情况,那么,B单位招人时,有A单位工作经验的人就成为首选。这种简历搜索的难度,黎阳介绍是纯搜索难度的1%,但是由于是对历史的分析,所以样本数要比较大,至少是百万级。一旦解决匹配度问题,用人单位看到的简历会附有蚂蚁招聘的推荐级,可减少小微企业招聘方面的工作量。 蚂蚁招聘整个团队有一定的互补性,CEO有招聘和猎头的经验,CTO曾是韩国最大互联网公司Daum的技术总监,COO熟悉HR招聘软件,整体来说可以做到黎阳所说的“通过互联网帮人们找到合适的人”,正因如此,他透露之前阿里B2B业务的诚信通想购买蚂蚁招聘的核心代码。目前蚂蚁招聘还没有完成融资事项,黎阳介绍应该会在三个月内有融资方面的结果。 挑战:还是小微企业那点事 在采访中,虎嗅问到黎阳最大的挑战,他脱口而出的是企业的认知度。黎阳说,蚂蚁招聘目前是通过一些口碑效应,朋友介绍,来开拓业务的,对于立志于做小微企业的招聘平台,这种的认知度和只有400的注册用户还是远远不够的,不过这同时也是中国1000多万的小微企业所面临的共通问题。 蚂蚁招聘目前还是要通过51job、智联来完成自己的业务,对大型招聘网站的依赖度比较高,当虎嗅将这个问题抛给黎阳,他承认这一点。不过他认为蚂蚁招聘目前与大型招聘网站的定位完全不同,蚂蚁招聘做是大型招聘网站没有或者不可能服务好的小微企业,所以竞争现在还没有到来。 在谈及竞争,他说与蚂蚁招聘同样定位小微企业的招聘网站,目前基本没有,模式相同的也只是大易和北森,但二者只服务中大型的企业,他认为服务小微企业与中大型企业性质 完全不同,利润比例也不同,就算二者要进入小微企业领域,也要面临“由奢入简”的适应问题。 由于认知度不高以及未来大型招聘网站参与竞争的风险,黎阳表示,蚂蚁招聘会尽快拓展更多合作网站,他说全国有几千家招聘网站,大概50-60家效果比较好,如果将来合作面扩展到50家左右,那么风险会小很多。同时蚂蚁招聘的合作伙伴今后可能会是地域性的门户网站、论坛、社区之类,黎阳介绍这与小微企业招聘范围比较小的特点也是比较符合,选择地域性的合作伙伴更容易帮小微企业找到更为合适的员工。 采访将要结束的时候,谈到与Linkedin之类的社交招聘网站,黎阳说出自己的看法,他认为Linkedin是一种“闷骚型”的招聘网站,用户都是工作很多年,找工作基本上不愿意再上51job、智联上投简历,但这部分人的跳槽需求也是必然存在的,所以Linkedin出现了,用户只需求将从业经历放到网上,这也是为什么Linkedin网站上付费用户大部分都是猎头的原因。他认为这类人与蚂蚁招聘所定位的服务对象完全不同,基本上也产生不了任何竞争。 【文章来源:虎嗅网】
    黎阳
    2014年06月18日
  • 黎阳
    “蚂蚁招聘”给小微企业带来福音,招聘广告由批发变零售 编者按:一体化人才管理模式能为企业管理员工带来很多便捷,它在一些发达国家也已形成相对成熟的市场。这的确是创业趋势。招聘从线下逐渐聚集到线上,蚂蚁招聘为小微企业带来招聘成本的降低。但就其是否只止步于综合类招聘,决定未来其发展的潜力。 对于企业HR来说,每天面对从招聘网站投递来的海量简历,心中只有一个字——烦!而对于很多连专门HR都没有的小微企业来说,每天能有几百封简历供其挑选其实已经是一件非常幸运的事了! 随便翻了翻58同城关于北京地区销售人员的招聘职位列表,从第1页到第80页,每条职位信息旁全都充满了“精”、“验”这样的字眼。这些字眼的背后全都是招聘企业白花花的广告费。而随着“套餐”机制的盛行,各大综合类招聘网站的广告门槛基本都已提到3000元以上。对于企业人数在15人左右,每年招聘1~2个职位的小微企业来说,假设它只选择Top3的招聘网站投递广告,那么它每个职位的招聘成本也都是4000元以上。这种“批发式”的招聘广告对小微企业完全不合适。 有多年猎头经验的黎阳在今年上线了一站式职位发布平台“蚂蚁招聘”。它背后的思路就是为小微企业将招聘网站的广告位由“批发”变“零售”。简单来说就是,蚂蚁招聘作为招聘方首先在各大网站购买含有多个广告位的招聘广告套餐,之后再将这些职位打散分发给它的小微企业用户。这样对于小微企业来说,它一个职位的广告成本可以降到299元,同时该职位信息几乎能在Top10的招聘网站可见。 除了节省广告成本,蚂蚁招聘为小微企业提供的招聘后台还包含简历管理、查询等功能。在同一个后台,看来自多个招聘网站的数据。而到后期蚂蚁招聘还打算为小微企业提供人工筛选简历、协助预约面试、电话面试候选人等后续增值服务。 黎阳在向我介绍蚂蚁招聘的时候,一直拿美国的Taleo举例。后者在两年前被甲骨文以19亿美元的价格收购。但事实上,说Taleo是蚂蚁招聘的样板其实有些牵强,Taleo除了做招聘,还面向不同规模的企业做企业员工的聘用、管理、奖惩、人才职业规划等多方位服务。而国内更像Taleo的初创公司应该是“和斗”。它为企业提供的人才管理解决方案也是从员工的招聘管到离职。 但单就蚂蚁招聘的模式来说,它做的仅仅是为小微企业在各类综合类招聘平台上提供更高效的招聘服务。我承认该模式有其创新的一面。但不能否认的是,放眼整个招聘服务市场,综合类招聘模式已是上一个时代的事。在中国发展的这几年,这种模式虽然通过将线下招聘市场聚集到线上,貌似为招聘者和求职者提供了更加直接的对接通道。但企业HR每天接收几百封的冷冰冰的求职简历;求职者可以任意“一键海投”,却无法通过招聘网站上简单的几条信息去做一个明确的筛选。无形中这种模式反而增加了双方的对接成本。 在我看来,未来招聘的趋势应该是市场逐渐催生出的一些垂直类招聘服务。它们本身在既定领域就积累了大量的人才信息和企业资源,可以通过数据挖掘为企业和求职者做更有针对性的对接。同时,企业创始人、员工、文化等完整信息的呈现,求职者在网络上的活动轨迹等辅助信息能让彼此更了解对方。 但恰巧,蚂蚁招聘和各类综合类招聘网站有着唇亡齿寒的关系。所以我担心,蚂蚁招聘作为2014年的初创项目是否有些逆潮流而行? [36氪原创文章,作者: 丁伟峰]  
    黎阳
    2014年03月0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