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资讯
    2014年第3季度中国互联网招聘市场规模达8.9亿,在线招聘网站业务重心调整 《中国互联网招聘市场季度监测报告2014年第3季度》数据显示,2014年第3季度中国互联网招聘市场规模达8.9亿元人民币,环比增长7.3%,同比增长22.3%。     2014年第3季度,在线招聘市场收入格局仍然以传统在线招聘网站前程无忧、智联招聘为主。其中前程无忧收入占比36.7%,智联招聘收入占比27.7%,其他招聘网站收入占比35.6%。     分析认为,2014年中国互联网招聘市场备受资本市场追捧,在线招聘市场竞争格局形成以奠基者传统在线招聘网站的迷茫坚守,创新者垂直类招聘网站的服务模式创新,跨领域者分类信息网站的强势猛攻为主的竞争局面。     (1)传统在线招聘网站仍然以前程无忧、智联招聘为主,以规模效应坚守本业,面对挑战者的竞争压力,刚上市的智联招聘正在从传统在线招聘网站向职业发展平台转型,在发展面对职场新人的校园招聘及企业初级人才的求职招聘的同时,推出面对企业高端人才求职招聘的新服务“智联卓聘”,力求满足不同层级用户的需求,前程无忧仍然维持现状发展。       (2)创新类型的招聘网站,如拉勾网、猎聘网、社交招聘网站等,为招聘市场注入新鲜血液,以提升用户体验为重心,运用互联网思维创新在线招聘模式,以切实解决企业招聘效率及用户求职效率低等问题为主要服务宗旨,因此受到资本市场的追捧。但是其商业模式较不成熟,市场体量相对较小,处于金字塔的顶部,其对传统在线招聘网站的威胁还未达到一定程度。       (3)分类信息网站赶集网,已经将业务重心转移到蓝领招聘上,中国的蓝领阶层体量庞大,随着移动智能终端的普及,使蓝领阶层触网更加简单,对于在生活服务领域有着相当良好基础的分类信息网站,蓝领招聘与其有着天然的契合度。移动互联网使基层劳动者的求职行为和小型企业及商户的招聘行为发生改变,市场前景相当广阔。   来源:易观智库
    资讯
    2014年12月05日
  • 资讯
    在线教育大并购即将发生!传YY拟收购学大教育 [摘要]在在线教育的冲击下,今年学大教育的业绩持续下滑,净利润由正转负。 近一年来, 学大的股价也一路下探   今天,有消息称YY正在与多家知名机构和团队接触商谈进行一笔大收购,其中潜在收购对象包含国内K12培训机构的“领头羊”学大教育。至于具体收购的股份和具体的金额,目前暂未得知。     “YY收购在线教育项目已经敲定,具体并购将很快公布。”有知情人士这样对腾讯科技表示。     对此,致电YY和学大教育,YY表示不予置评,而学大教育则暂未回应。     现实中,YY今年推出100教育以英语培训切入在线教育,主要是以托福、雅思、英语四六级进行单点突破,今年8月份正在发力K12。但K12比较难啃,通过入股学大或许成为一条新的路径。     而在在线教育的冲击下,今年学大教育的业绩持续下滑,净利润由正转负。目前学大的市值只有是1.54亿美金。     据学大教育近日发布的截至9月30日的2014财年三季度财报显示,第三季,学大教育总净营收为7260万美元,比去年同期的7940万美元下滑8.6%;净亏损为970万美元,而去年同期的净利润为120万美元。     而在今年第二季度,学大教育第二季度总净营收为1.208亿美元,比去年同期的1.146亿美元增长5.4%;净利润为1530万美元,比去年同期的1720万美元下滑11%。     而在近一年来, 学大的股价也一路下探,截至昨日跌至历史低点2.36美元,其市值缩水68%。 这些因素也让双方的并购成为可能。   腾讯科技 月古 12月5日报道
    资讯
    2014年12月05日
  • 资讯
    从#上微博找工作#看求职三大拍案惊奇 据微招聘方面透露,由微招聘运营的#上微博找工作#(http://zhaopin.weibo.com/2014jobs?src=news)从11月24日在微博全站推广至今,已经有超过8亿人次阅读,参加活动人数超过100万,4万多条参与活动转发微博或留言。编辑君分析这大量的数据,可以分析出职场求职三大颠覆传统认知的特点。     拍案惊奇一:北上广并不受欢迎 在所有在活动中表达了工作意向的网友中,八成以上选择了离自己学校或者籍贯近的区域,甚至有网友明确到了某个市的某个区。而我们普遍认为择业集中地的北上广,却鲜有人提及。     比如有网友在微博中表示,“我想要一份成都或重庆的工作”,“期望能有份芜湖的房建类的相关工作,本人女生,一直期望芜湖的一个角落容自己。。。”,也有网友留言很有意思,“以徐州为圆心,向南画半圆,半径为五百公里,在这区域内找工作”。一位网友的求职区域意向写的非常与时俱进:“城市规划专业,向往参与设计行业。工作地点:没有雾霾就成!”被微招聘认为是要求最高的地域限制了。     而希望工作地点在北上广的网友几乎仅以十位计数。这与我们传统印象中北上广的扎堆现象大相径庭。     微招聘对工作地域选择的网友进行了分析。一是求职者大都喜欢在熟悉的地方工作,不愿意更换城市。从网友发微博所在的区域可以看到,大部分求职者的求职地集中在自己目前所在城市附近,放弃自己熟悉的城市,盲目选择奔北上广而来的较少。二是北上广环境越来越恶劣,让求职者望而却步。日益膨胀的城市,拥堵的交通,高昂的生活成本和房价,以及挥之不去的雾霾,都让北上广不再成为大家理想中的工作地点。       一个微博网友的留言这样具有代表性:我想先还是找个稳定工作,不要离家太远,周末可以陪家人去周边转转,可以陪朋友喝个茶,一起回忆一下从前,不需要去到一线城市,最好慢点再慢点,偶尔还可以出去旅游,放松一下心情。”     拍案惊奇二:小而美公司热过大企业   微招聘在这次的#上微博找工作#活动中,允许微博网友对十万家企业进行评价,且表达想去工作的意向。让微招聘意外的是,众多网友对传统大企业并不感冒,反倒是对一些初创型、小而美的企业更有兴趣。     有网友这样@*华文化说,“虽然专业不对口,但是我是爱话剧的!”,也有网友对“最世*化”说,“只是梦想的一部分,但始终是梦想”,还有人@了一个工作室,“超喜欢动漫,也是忠实粉丝⊙▽⊙求回答工作室还缺人吗?我先提前排队,到时候提前考虑可以么⊙▽⊙,早上好”。     而我们传统认为的大企业,比如航空公司、银行、大型国企等这样的企业,反倒是不那么被网友热衷。在发表了希望入职企业的微博网友中,选择进入大企业的不到三成。     通过仔细分析,产生这一现象有两大原因。一是目前是个性化的年代。很多求职者不再被传统的大企业、体面工作等表面功夫束缚,也不会被所学的专业等羁绊,更喜欢追寻自己的心从事自己喜欢的职业。很多小而美的企业,成为了他们的首选。甚至从零开始创业,也成为不少人的决定,某网友就这样说,“最想去的公司,是自己期待中想成立的公司。”“我的梦想是有一家可以全球旅行的面包店~一边走一边烹饪,看起来很像神经病,却是我的理想。”二是传统大企业的无形门槛太高,并不是简单的名校毕业、工作几年、多少工作经验就可以凭实力进入的。有一个网友的@**航空时有这样的留言,“我想去的公司。。。没个十几万。。没个认识人。。。根本进不去。。。我就不为难小编了。”大家对传统大企业的认知可见一斑。     拍案惊奇三:梦想比工资更重要   在以前的认知中,薪资待遇一般都是求职者最看重的。在#上微博找工作#中,也确实有不少网友提出了对薪资的基本需求。但是更主流的声音是,希望找到一个能够实现梦想的工作。     诚然,梦想与现实的差距对很多人来说都是很难逾越的鸿沟。但是,有网友这样留言,“能把自己的喜好变成工作是何其之幸运,大多数人只能为了生存去做与梦想无关的事,然后浑浑噩噩的过完这一生。”在80后已经成为职场主力,90后渐渐步入职场的今天,大家更愿意追逐梦想,而不是被一时的工资待遇束缚手脚。     看看几位参与活动的网友的微博,某网友说,“一直有的记者梦,我还在执着追求着,没有放弃,趁着年轻,还有梦想,让自己全心拼一把。”另一位网友这样说,“云南昆明,想求一份能养活自己和梦想的平面设计工作,我们眼里的世界是震撼的,设计在路上!”。     无论是创业,还是选择一份与自己所学专业并不搭界的岗位,亦或是从事一个亲朋好友都不看好的工作,职场人士都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发出“梦想”的声音。对于现在的求职者来说,付出一定的代价,去追逐梦想,心情更愉悦,生活幸福高也会更高。     借用网友的留言来鼓励梦想,“有梦想就有未来,青春就要放肆,这是你的平台,尽情挥霍吧!”     作为活动的组织方,微招聘CEO曾祎安也引用了一位微博网友的话总结了众多网民求职心态的变化,“找工作和找男朋友是一样一样的,不从众,不盲目,不凑合,也许沿途也会有风景,但一定得慎重需不需要去花时间欣赏,找到最合适的,才是最重要的。”     记者在#上微博找工作#活动页面的留言中看到,大家各抒己见,分享关于求职、工作、公司选择、梦想的看法和希望,微招聘CEO曾祎安这样总结中国职场的变化,“从别人眼中的风光,到自己认为的合适,这是职场人士的蜕变,更是一种升华。是整个中国职场趋于理性、趋于合理的重要体现。”    
    资讯
    2014年12月05日
  • 资讯
    2015年全球科技10大预测 今天IDC发布了2015年10大预测,在网络直播(和同时发布的报告)中,该机构分析师弗兰克·金斯(Frank Gens)建议,所有行业的公司都应做亚马逊式的创新,这意味着追求规模、高速和低价。同时中国将利用这种创新与亚马逊一起统治世界科技。     以下是经过本文作者编辑后的IDC 2015年预测:     1、亚洲会成为移动领域的领先者 今年11月初,谷歌董事长艾瑞克施密特在“Google APAC”大会上的远程致辞中表达了他对亚洲移动市场的看好。他认为在某种程度上,亚洲发明了移动互联网,而基于亚洲网络基础建设良好以及极速扩大的市场规模,使得亚洲将成为移动领域的领先者。亚洲的确有这样的资本,且不说亚洲超过世界一半的人口规模,亚洲总体创新能力与水平的提升也使得亚洲的移动互联网产品与理念得到了世界的认可,像韩国的kakao,中国的支付宝和微信等等,都证明亚洲有了和先进国家比拼的能力。     而这其中中国的作用也越发凸显,基于庞大的用户群,中国诞生了众多超级APP,这种发展速度让世界为之震撼,同时中国也在逐渐摆脱“山寨”的帽子,而成为被山寨的目标。所以说亚洲定会成为移动领域的领先者,同时中国作为后起之秀,将在很大程度上代表着亚洲移动互联领域的发展方向。       2、市场规模及用户体量继续高增长 互联网女皇Mary meeker在年中的Code大会上发布了互联网趋势报告,报告很明显地侧重于移动互联网的发展态势的分析。其中几个数字非常值得关注,全球52亿移动用户中目前仅有30%的智能手机使用率,剩余70%的广阔市场待挖掘;中国移动互联网用户数目前已达到了中国互联网用户数的80%,中国无疑将主导移动商务的革命。工信部公布的相关数据也证明了这一点,截至今年7月,中国的移动互联网用户数已经达到8.72亿,这一数字远超于之前预测的7.1亿,而这一数字中手机网民贡献了5.27亿。这也说明了为什么人人都盯上了智能手机这块蛋糕。     而这种强劲的发展态势2015年将继续延续。2014年第一季度的移动互联网市场规模达到330.7亿元,二季度444.9亿元,三季度515.6亿元,根据目前得到的这些数据,2014年中国移动市场规模将可接近1900亿元。之前曾有预测,2015年中国的移动互联网市场规模将会达到4296亿元,当时看这个数字认为估计得有些乐观,如今看来这个目标的实现基本上不会有太大的压力了。预计到2017年,强劲的增长态势将继续保持,移动互联网市场规模有望扩大至6000亿元。       3、移动互联网技术:开源与多样化 技术是支撑移动互联网持续发展的根基。同时移动互联网的迅猛发展也推进其中所涉及到网络接入、应用开发、操作系统等等方面做出相应的改进与更新。在使用移动互联网时,大多数用户都更青睐通过Wi-Fi来接入网络,所以新的Wi-Fi标准,以及更多的基础设施的需求将持续增长。在操作系统方面,安卓的成功意味着开源这种方式的成功,并且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移动互联网的技术多样化,以及适应各种需求的健康生态模式的建立。在应用的开发上面,适用于多平台多架构以及有很好的稳定性以及生产效率高的开发工具将成为主流。除此之外,由于目前可预期到的可穿戴设备的大热,智能终端将变成个人局域网来收集及统计数据,这也将催生出更多的新兴技术及服务。      4、移动搜索市场稳步增长,格局稳定但竞争激烈 2014年搜索功能的APP并未能撼动浏览器搜索的地位,通过浏览器进行搜索的占比为92.4%,拥有绝对优势,其中UC、360、QQ等几款主流浏览器分食移动搜索市场。搜索APP中百度仍然保持着领先地位,但是一批实力强劲的搜索APP的涌现,也让这一领域的竞争更为激烈。     预计未来三年,中国移动搜索用户规模将保持120%左右的增长态势,到2015年,中国移动搜索用户规模将达到5.4亿,2016年这一数字将进一步扩大至6.5亿。市场规模上的增长态势同样喜人,预计到2015年,移动搜索的市场规模将达到161.5亿元。     在良好的市场发展格局下,目前巨头诸如百度以及出手比较早的UC都形成了一定的用户黏性,如果想要站在行业制高点,后来者则必须以奇胜了。在2015年,语音搜索、图片搜索等新的搜索方式以及LBS相关功能将成为竞争点。       5、移动互联网带来在线教育行业爆点 如今,几乎每个人的智能手机里都会装上那么一两个学习型的APP,无论是背单词的还是学习专业知识的。通过移动设备下载课程来进行学习的人也是越来越多,在线教育的平台类型也在逐渐丰富。根据沪江网提供的数据,我们可以看到移动互联网将在线教育行业发展带入到高速时期,沪江网web端用户积累从0到1000万用了10年时间,而在移动端实现这个数字仅用了1年时间。移动互联网的发展给“教育”这一古老并且决定未来的领域提供了新的发展契机。     10月,英语流利说获得纪源资本的数百万美元投资,“看电影,学英语”也在10月底获得了800万美元的天使轮融资;像365好老师、新东方副总裁陈向东离职创办的跟谁学这样的连接教师与学生的互动预约平台等等也正试图改变教育市场的发展格局,丰富学生获取知识的途径。由此我们看出,移动互联网的高速发展让在线教育迎来了行业发展的爆点。但是目前出现的无论是应用也好,网站也罢,在产品服务以及商业模式的建立上都还有很大的上升空间。比如在课程趣味性的增强、课程编排更加合理、提升学生学习的专注度等等方面是在线教育行业需要深耕的几个领域。而关于商业模式的建立,在2015年仍将会处于摸索阶段。       6、社交进入视频时代 Facebook、Twitter等在2013年就推出了视频分享功能,微信在9月底推出了包含小视频分享功能的新版本,从分享文字、图片再到文件、视频、声音,通过移动互联网可以让你的朋友、家人更直观地了解到你身边所发生的一切,正是因为移动互联网的存在,社交在某种程度上越来越真实化了。     根据KPCB发布的互联网趋势报告显示,移动互联网用户在移动设备上分享视频的次数、观看的时间都在呈直线增长态势,我们将进入微视频时代。各大视频平台的竞争中,社交元素的引入也将成为主流趋势之一。       7、移动电子商务,随时随地,不只是购“物” 说到电子商务就必须提到双十一,天猫双十一的交易总额达到571亿元,超过200个国家参与了此次购物节,其中移动端的交易额为243亿元,占总体交易额的42.6%,是去年的4.5倍。到2015年,中国移动电商市场规模将破千亿。     除了零售电商,互联网金融作为电子商务的其中一个重要领域,2014年也是发展迅猛,如支付宝、微信支付等第三方支付平台成为大众主流的支付转账平台,全民更是以前所未有的激情投入到互联网理财中。易观发布的支付市场的相关报告中预测,中国2015年的移动支付市场规模将达到7123亿元。这些都有赖于用户碎片化购物模式的建立,而这正是依托于移动互联网而存在的。       8、移动游戏市场产业链优化,用户更舍得花钱 可以肯定的是,在未来两年内移动游戏市场仍将保持爆发式的增长态势,预计2015年中国移动游戏市场规模将有望达到400-500亿。根据业内人士分析,2015年将出现日流水交易过亿,月流水过两亿的产品也将很快出现。用户方面,在今年上半年,愿意付费的手游用户成倍增长。据统计,移动游戏市场持续增长,,2014年移动游戏市场规模达到76.53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长近90%,逐渐逼近客户端游戏市场地位。按照这种发展态势,2014年全年移动游戏市场规模将有望超过200亿元。     随着移动游戏市场产业链各环节建设越来越成熟,移动游戏的开发与运营都将从粗放式转为精细化的方式。越来越多的精品游戏将会出现。而成熟的运营方式也使得移动游戏市场在二三线城市的市场拓展更易铺开。       9、移动设备新兴产品层出不穷,同质化问题待解决 作为移动互联网的重要载体,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移动设备销量猛增,根据市场研究机构IDC发布的报告显示,全球Q3智能手机的出货量同比增长25.2%,达到3.276亿部。虽然有人预测智能手机的市场增长将有所放缓,但是庞大的待开发的用户群体将是市场规模持续增长的有力支撑。平板电脑方面也依然保持着增长的态势,2014年第三季度全球平板电脑出货量同比增长11.5%,达到5380万台。平板电脑的增长放缓很大一方面原因在于智能手机的大屏化趋势。平板电脑的定位亟待理清。     除了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今年各种各样的智能设备则让消费者们应接不暇。科技巨头们争相在智能眼镜、手表、手环、项链、滑板以及一些环境监测设备、医疗设备等等领域出手。目前市场上的智能设备中,外观时尚是大多数智能可穿戴设备的卖点,但是实际上,功能方面并没有太实际的创新,基本上是智能手机的衍生品,功能上着重于消息提醒、健康追踪和生活习惯的养成等方面。外观时尚的价格不亲民,亲民价格的外观相比传统手表总是差了那么点意思。所以这些新兴产品在今后一年的市场考验中应该不会交出太亮眼的成绩单,主要还是在产品定位以及商业化模式的摸索中前进。     未来一年智能手机以及平板电脑的市场格局基本已经确定,发展走入稳定上升期。而诸如可穿戴设备等新兴产品则需要尽快找好产品定位,为在智能手机、平板等设备走入瓶颈期时,取代这些产品的地位做准备,实现市场的更新换代。       10、移动广告:原生、跨屏、LBS 根据Forrester的预测,截止2020年,将会有20%的销售来自于可穿戴设备收集的数据。营销永远都是要做全渠道准备,但面对用户的消费行为逐渐往移动互联网迁徙,所以战略的转变与制定则迫在眉睫。     在移动互联网时代,用户的需求更加个性化,选择也更多。大数据无疑可以通过对这些需求数据的分析来帮助营销更为精准。而在与用户互动中达到传递信息的目的,无疑是最被用户接受的方式。所以在移动互联时代,原生广告将成为移动广告中的主力。移动原生广告无论是在外观、形式还是内容上都可与APP形成较为自然的融合,同时原生广告更积极的表达自己就是广告,点击观看的选择权在用户手中,这也在某种程度上加速了目标用户的筛选过程。     用户获取信息的渠道从电视、电脑再到各种各样的移动设备,人们的日常行为被逐渐碎片化,而为了适应这种碎片化的消费行为,广告也进入了多屏时代。今年谷歌联合了全球最大的市场调查公司Ipsos和Sterling Brands针对美国民众在媒体消费上所花费的时间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美国民众花费在媒体消费上的时间平均为每天4.4小时,而其中90%来自于跨屏消费。如何实现跨屏的无缝连接将是移动广告未来需要努力的方向。     LBS,这种基本本地的服务模式所产生的广告效果是未进行位置定向的广告的2倍以上。所以LBS将是推动移动广告走向更为精准,更易落地的重要一步。       11、网络安全伴随发展始终 今年詹尼佛劳伦斯等众多好莱坞女星私密照片被泄露,Snapchat 13G的用户照片被公开,由沃尔玛等零售巨头联合开发的支付工具Current C在试用阶段就出现了用户邮箱被泄露的事件。网络安全问题被推上风口浪尖。     在移动互联网的高速发展下,移动互联网用户数猛增,移动设备存储了大量的数据,安全隐患逐渐暴露出来。移动互联网的确实实在在地便利着我们的生活,但频发的安全事故造成的负面影响还是巨大的,这使得乐意尝鲜的用户望而却步,令信赖产品的老用户寒心,所以不管是未来一年或者未来5年甚至更久,网络安全的保障都将会与互联网的发展如影随形。     除了以上这些领域外,移动互联网正在逐渐渗透至各行各业,像医疗、餐饮、美妆、法律咨询等等,只有你想不到没有移动互联网承载不了的。移动互联网下细分的各类市场的发展趋势,我们在上文进行了分析总结。可以预见的是,在未来几年,O2O都是移动互联网的主流发展方向。     来源:互联网周刊  作者:孟芳
    资讯
    2014年12月04日
  • 资讯
    不要温和地走进那个良夜:2014在线教育死亡纪念碑 在线教育于2013年集中爆发。据统计,自2013年年初以来,平均每天有2.6家在线教育公司诞生。除了百度、腾讯、网易等巨头奋力布局之外,淘宝、小米、金山也纷纷杀入在线教育领域,为本就炙手可热的在线教育又添了一把火。截至2014年9月,获得投资的在线教育企业已经达到60家以上,其中超过15家是2014年刚上线的项目,有的刚上线1-2个月就获得了投资,更甚者项目还没上线就拿到了投资。     资本的快速涌入,让在线教育项目如井喷般涌现,一方面投资机构急于抢占项目,另一方面创业者看到拿钱快的机会,纷纷突进这个领域。事实上,在线教育虽然有足够大的市场,但要做一个教育平台不是两三天就能做成的。而拿到钱的项目在激烈的竞争下也会疯狂烧钱去做营销,最后钱光人走。     市场极度膨胀后总伴随着泡沫破裂,其中以梯子网及那好网的关闭为代表,后面更有粉笔网弃卒保车,当然这其中还有面对BAT等巨头的压力而卖身求全的。无论是被注资还是卖身,都是当前的在线教育项目的一个活法。它们都是幸运的,剩下的那些不幸者只能在这场泡沫中关门大吉。     伟哥盘点了110多个曾有一定知名度的在线教育项目中,已经死掉的25个项目,同时列出了一些项目的死亡原因。其实,在线教育一直是创业的高危领域,2012年项目的死亡率已经达到8.6%,当年倒掉的就有巨象网、技能都市、乐学习、吖吖网、畅享驿站、91师徒网及聚享学等项目。     盘点这些死掉的在线教育项目,主要是为了促使大家反思:你是不是对自己的项目有足够深的认识?你是否做好了应对激烈竞争的准备?你是否找到了项目的未来之路?能考虑好这几点,相信你在接下来的在线教育混战中就能够立于不败之地。如同当年的“千团大战”一样,最后剩下来的都是王者。     NO.1:那好网 生存周期:2个月 项目现状:已经停止运营 项目简介:那好网于2014年6月上线,是龚海燕继创建梯子网后创办的在线教育项目,以直播、互动为主打形式,跟梯子网一样涵盖K12在线教育领域的学业课程与素质教育课程,算是梯子网的一个延伸项目。9月15日,那好网首页公开提示“因公司战略调整,那好网关闭,对于已经付费购买了课程但是还未上完的用户,我们将酌情退费。”上线3个多月的那好网就此宣告倒闭。 死亡原因:K12教育激烈竞争,如今已经出现泡沫。另外,在线教育是个烧钱的领域,大家都在寻找好的商业模式,一旦风投不继续投钱,项目会很快死掉。     NO.2:博+教育(名堂网络) 生存周期:7个月 项目现状:已经停止运营 项目简介:博+教育是上海名堂网络科技有限公司旗下产品,创建于2014年4月27日,是面向中小学、教学培训等机构的应用类互联网产品,通过网页模拟出一个桌面操作系统,可以在智能设备上完成在学校需要做的互动。     NO.3:勤学客 生存周期:14个月 项目现状:已经停止运营 项目简介:勤学客创建于2013年8月30日,致力于为中小学生及家长提供一站式的课外辅导课程搜索服务。     NO.4:热线英语 生存周期:18个月 项目现状:网站失效,阵亡 项目简介:热线英语创建于2013年4月28日,是一个为英语教师和同学提供在线互动的网络课堂,主打在线一对一口语课堂,也是上海万王网络科技有限公司旗下的项目。     NO.5:LinuxCast 生存周期:21个月 项目现状:该站已于5月24日正式关闭,付费用户也已经全额退费,目前唯一的合作方是百度文库与网易 项目简介:LinuxCast成立于2012年10月,后来更名为IterCast,定位于全方位的Linux学习与交流网站,包括学习视频、课程、问答等。     NO.6:优教成长 生存周期:22个月 项目现状:网站已经无法打开 项目简介:优教成长成立于2013年1月,是一个面向儿童的教育O2O平台,提供语言培训、兴趣培训、课外活动等服务,也是成都飞熊庄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旗下的项目。     NO.7:悠课网 生存周期:24个月 项目现状:网站目前是关闭状态 项目简介:悠课网成立于2012年11月,致力打造成教育界的淘宝,是一个关于课程的交易网站。     NO.8:云腾教育商店 生存周期:25个月 项目现状:该网站目前已不存在,链接跳转至源码网站狗扑网,其APP于360手机助手的下载量小于2000 项目简介:云腾教育商店成立于2012年10月,是北京元泰世纪科技有限公司旗下项目,定位是一个提供端到端的学习产品的应用商店。     NO.9:贴身家教/114答疑网 生存周期:26个月 项目现状:WEB版网站已经打不开 项目简介:贴身家教,又名114答疑网,创建于2012年9月,是安博教育集团与博乐网共同出资打造的一款针对中小学生的在线答疑系统,版本有Web版、iOS版和Android版。其安卓版在360手机助手的下载量为1000次+,但用户反应无法注册。     NO.10:学都网 生存周期:27个月 项目现状:目前域名指向一个与其业务毫不相干的网站,已经倒掉 项目简介:学都网成立于2012年8月,是上海惠然网络科技有限公司的旗下网站,定位于一个在线教育分享平台,提供各类网络教育咨询分享、付费交易服务等。     NO.11:师徒网 生存周期:27个月 项目现状:网站域名到期,网站已经打不开 项目简介:师徒网成立于2012年8月,是北京云创天下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旗下网站,定位开放式互联网学院,用户自己决定想学什么、哪个老师来教。据称,其一度聚集了很多互联网专家学者开设网络课程,是一个开放式的互联网在线教育平台。     NO.12:第一云网 生存周期:30个月 项目现状:目前网站已经关闭 项目简介:第一云网创建于2011年,是一个基于移动互联网的云学习平台。创始人汪继磊博客的最新动向是于2014年11月14日发表的《谁说动物不能联网?》。云服务是大数据及物联网的根本,其以后可能会转型为在物联网领域创业。     NO.13:360择校网 生存周期:33个月 项目现状:目前网站已经关闭 项目简介:360择校网于2012年2月上线,是广东多元教育开发有限公司旗下网站,提供本地教育培训服务和教育点评信息。     NO.14:传课网 生存周期:35个月 项目现状:被百度收购合并 项目简介:传课网成立于2011年10月1日,主要业务是为用户提供全套在线教育解决方案,包括C2C课程发布和交易、支付服务、在线互动教室和IM服务。早期曾获得刘韧和阿米巴资本投资,2012年7月又获得贝塔斯曼的A轮投资,同年12月,百度还以数百万美元入股传课网。 死亡原因:百度收购了传课网后,于今年8月将其与百度度学堂正式合并,并启用全新品牌“百度传课”。传课网这个独立品牌从此不复存在。     NO.15:学习虫 生存周期:36个月 项目现状:域名目前转向其他网站,已经停止运营 项目简介:学习虫创建于2011年11月,定位成一个可以向任何人学习任何知识的平台。     NO.16:博乐网 生存周期:37个月 项目现状:已经停止运营 项目简介:博乐网创建于2011年10月,是一个面向学习者、教育者、教育内容提供者的教育云服务平台,由安博教育和思科共同投资组建,创始人兼CEO为笪金凤。     NO.17:满分100 生存周期:39个月 项目现状:已经停止运营 项目简介:满分100成立于2011年8月,是北京学乐满分网络技术有限责任公司旗下网站,是一个面向小学生的在线趣味课件习题以及师生互动平台,可以为学生提供学前班至小学六年级全科目、全大纲的习题和轻游戏服务。     NO.18:乐而思 生存周期:39个月 项目现状:已经停止运营 项目简介:乐而思网创建于2011年8月,是陕西乐而思网络科技有限公司旗下网站,是一个在线视频授课、直播互动教室、社交网络、论坛和在线答疑等平台。     NO.19:学技能网 生存周期:39个月 项目现状:已经停止运营 项目简介:学技能网创建于2011年8月,是一个关于技能学习的服务平台。     NO.20:云教育网 生存周期:47个月 项目现状:已经停止运营 项目简介:云教育网于2010年12月上线,是一个教育社交网站,旗下有“叆”教育轻博客社区,此前主打教育信息化及教育云计算服务平台。2011年1月,网易科技曾采访云教育网,称其形态是未来的教育平台。     NO.21:MEET美式教育 生存周期:50个月 项目现状:网站已经打不开 项目简介:MEET成立于2010年9月,为上海金钟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旗下项目,创始人为王琦。MEET定位于提供美国大/中/小学各科教学信息的平台,曾宣称涵盖1000门课程、超过25000个视频,涉及各个学科及专业。     NO.22:波普城大学网 生存周期:59个月 项目现状:网站已经打不开 项目简介:波普城大学网创建于2009年12月,隶属于北京普童园教育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是一个名校网络公开课信息平台,目前域名已转向其他网站。     NO.23:酷伴网 生存周期:67个月 项目现状:已经停止运营,官方微博自2012.10.11之后再无更新 项目简介:酷伴网成立于2009年4月,是一个英语口语学习平台,将线上SNS社区与线下小组结合,提供更有效的英语学习方案。酷伴网是上海酷伴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旗下的项目,创始人及CEO为周志刚,曾获得天使投资人徐小平投资。     NO.24:72人拜师网 生存周期:83个月 项目现状:已经停止运营,链接跳转向其他网站 项目简介:72人拜师网创建于2007年12月,隶属于上海大巷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是一个在线拜师学习网站,致力于树立个人的互联网形象,分享专业知识和才艺,以此营造出一个独特的东方式人际关系圈。tech2ipo于2011年报道过这个网站,称其让SNS发挥了新的作用。     NO.25:枇杷树 生存周期:107个月 项目现状:已经停止运营,域名转向其他网站 项目简介:枇杷树创建于2005年12月,隶属于北京三言高科技术有限公司,是一个基于“在线报名,线下交流”的个人技能付费分享交易平台,可以为培训机构提供社会化口碑传播解决方案。     文/王吉伟 微信号 mcjave
    资讯
    2014年12月04日
  • 资讯
    互联网时代组织管理中的“去他X的” 1997年以前,是韦尔奇的天下,他崇尚“末位淘汰制”或者说是“360度评估”:把团队内人员按20%、70%、10%的比例分为最优、中等和最差三个层次。最优的20%人士得到晋升和提薪,70%的人给予培训,激励让他们上升至最优秀20%的人当中,最差的10%员工必须走人,切不能把过多的时间和精力耗在这10%的人身上,这3个层次始终都是保持动态,随时更换人员。   这是1997年以前,在那之后乔布斯回归苹果,至今想来,他在那一年说的两句话和做的一件事,推动了这个星球进入移动互联网时代,及影响了后来的各种思维,思潮和管理方法,包括今日的人力资源管理趋势。他的两句话是“think different(不同凡想)”与“要么杰作、要么狗屎”,他做的那件事:将Mac变成了半透明状,今天我们讲各种互联网思维,用think different来诠释,概莫能外;今天我们猜想人类的思维正在透明化,引子不过那个半透明的Mac;今天引流潮流的企业如facebook,小米等在选才、用人的标准和方法上极速趋向二维化:要么杰作,要么狗屎,不杰出必须走人。     连互联网钉子户公司netflix也只讲:我们只和“成年人”一起做事。至于雷军,那更是在习大大面前坦诚:自己成功最重要的是靠人。移动互联网时代核评估体系已经滞后了吗?将要失效了吗?我们需要什么新的方法?为什么扎克伯格说:一名优秀的工程师能够抵得上100个普通工程师?怎么找到那名优秀的工程师?怎么用好他?     据说雷军又给光景不好的凡客开了药方:去管理层,陈年也不叫总裁了,就叫创始人,公司内部以后也不安排什么副总、助理总裁了;去KPI(关键绩效指标),让各事业部专心做好产品;去贪婪,产品没必要做多。三个“去他X的”中,居然两条和人力资源管理有牵扯。药方有用吗?看了五年没能看明白,雷就一针见血一药回春吗?现在还不得而知。但小米模式已然是确确凿凿,立在那了,背后的逻辑大家都懂:时代的商业环境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盯住典型用户的核心需求,死磕,实现良好用户体验,然后借由互联网的传播,那些剩下的、所谓非典型用户也竟然迅速的被影响为典型用户,其过程宛如病毒传播,最后取得的成绩,令人炫目。而这一切发生,主要“靠人”。     近日,麦当劳宣布其首席营运官(COO)Tim Fenton将在今年10月份退休,而接下来一个略显意外的消息是麦当劳宣布不会再任命新的COO,彻底取消了这个职位。在现代企业中,COO曾经是个很关键的职位,但从数据上看,现在这个职位已经不再重要了。     不仅是麦当劳,《商业周刊》的报道称,2012年只有38%的财富500强公司设有COO位置,而2000年这个比例是48%。去COO, 去管理层,追求扁平化…无独有偶,海尔张瑞敏也屡屡提出“管理无边界,企业无领导”,虽然他貌似并不是那个倡导“无边界组织”的最合适人选。在《消失的组织架构—超级节点化》一文中提及,以流程为导向的工作团队的建立,即以发起流程的“节点”来驱动业务的进程,即人人都是核心,人人都不是核心,完全根据企业的需要可以随环境的变化而变化。企业部门间和组织内部的界限日益趋于模糊,大多数工作将通过“虚拟团队”来完成。网络经济下的企业组织将越来越多地在企业内部和外部使用跨职能的任务团队,人们必须学会(显然现在绝大多数还没学会)在没有固定职务、没有命令权威、既不是被控制也不是控制他人的情况下去进行管理,去完成任务,去实现目标。     移动互联网时代的人力资源管理何去何从?   几个观察如下: 1、我们知道,传统企业的组织架构中,中层的作用主要是上传下达:即向下级传达上级的指令并监督执行,同时向上级反馈来自下一级的信息,其次才是人才培养和企业文化传递。但这部分工作将伴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管理工具的广泛运用而逐渐被取代(现代管理学之父德鲁克早在20世纪90年代就有此预言)。     2、传统企业组织架构象朝鲜人民军,兵种清晰,层级分明,基础作战单元以旅/团为主;而创新公司组织架构象美军,由于信息技术发达,基础作战单元超级扁平化,以特种部队(介于排和连的编制)为主,纵观美军最近几年的行动,无论是抓萨达姆,还是刺杀本拉登,都是由五角大楼直接指挥特种部队完成的。     3、也就是说,基于互联网的创新公司老板本人必须要充当“五角大楼”的角色,而中层应该从一个纯管理者变成特种部队的队长。传统商业模式由于足够成熟,老板一个月真正重大决策不会超过三次,但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公司,由于变化快,现场管理和临机决断的事宜太多,所以必须缩短决策半径,必须扁平化。     小米副总裁王川有句诛心的话:当年我们误入歧途,都抓管理去了。2011年的冬天,索尼迎来了更惨痛的噩耗—年度亏损63亿美金,为什么会这样?天外伺郎(索尼常务副总)说:绩效主义毁了索尼!因实行绩效主义,职工逐渐失去工作热情。在这种情况下是无法产生“激情集团”的……公司为统计业绩,花费了大量的精力和时间,而在真正的工作上却敷衍了事,出现了本末倒置的倾向。如果你还死心不改,可以回想下诺基亚被收购的惨剧。     至于小米“毁三观”的管理文化更是把“去管理化”做到了极致:没有KPI;没有管理层,超级扁平化;第三,没有组织架构,不开会。没有绩效管理,没有级别体系,没有“员工活动”,没有“内部沟通”,没有“内部培训”,没有“企业文化”。     如果你说这尚是个例,那么在北京东南方向千里之外位于有韩国硅谷之称的城南市Techno Valley H-square 6层的Kakao Talk办公区中,同样的组织变革在进行,在Kakao这个拥有500多名员工的公司中,自上而下只有CEO、部长(职能部门负责人或项目组组长)、组员三个级别。     在传统的韩国公司中如果一名工作多年的员工在晋升部长后重新被降职为主任,通常是一种变相开除的行为,此外新员工在短时间内升职也是不被允许的,而在Kakao这个公司中,员工们已经习惯了这种职能变换,特别是技术和产品部门,甚至没有固定的组织架构,通常一个新的项目组成立时,过往的组长可能会因为一些技术特点而重新充当组员的角色,而那个提出新产品理念的人则会被任命为组长,没人会对此有所芥蒂。为了让员工们感到更加平等,在Kakao公司内,所有的员工都用英文名字互相称呼,譬如大家都直接称呼创始人金范秀叫做 Brian,此外即便是新员工,如果有好的建议和意见都可以直接向社长或是CEO表达,而在传统的韩国企业中这必须经过层层汇报才可以实现,跨级汇报甚至会被视为企业的一条红线。     沿着这条不归路推演下去,商业组织既然有可能三层化,那么也就有可能两层化,如果两层化,那么管理者必然被leader(领导者,是指居于某一领导职位拥有一定领导职权承担一定领导责任实施一定领导职能的…)取代,如果管理者被取代,那么新生的领导者必须同时具备管理和执行的能力,我们可以称之为“移动互联网时代的leader波粒二象性”,就像量子物理学中描述的光的特性,同时具有管理的波特性,和执行的粒子特性。再大胆想象,在新的管理变革中,更多的“去他X的”将如雨后春笋:从去管理层、去组织架构、去绩效评估开始,到去销售佣金、去开会、去副总裁、去人事部、去财务部、去运营部、去总裁办…     而创业家,创新者需要做的仅仅是:让业务管理来驱动员工管理;管理外部化“透明化”(让用户广泛参与 );游戏化管理(人人都是游戏的一分子 )。     好吧,这个时代你拥有了更大的能量和权力,你知道,打造一个伟大的公司的,你只需要55个人就够了(WhatsApp的55人团队创造市值190亿美金的价值)。最后再免费送你一句话:“营销很重要,商业模式比营销重要,产品比商业模式更重要,但牛B的顶尖人物才是最重要的!”     本文作者:李善友,王雨豪
    资讯
    2014年12月03日
  • 资讯
    企业版Dropbox将推API,携手第三方企业工具对抗Box Dropbox 的消费者品牌形象以及缺乏过硬企业安全功能一直以来都阻碍其“企业版”产品获得更多企业客户。但 TechCrunch 获得的一份 Dropbox 内部发布计划书显示,Dropbox 即将发布的企业版 Dropbox API 或将改变这一切。     企业版 Dropbox API 原计划于美国时间周三发布(不过此次泄露可能会改变原计划),可以让企业客户将现有的第三方安全和合规工具与自己的云存储相连,或者搭建自己的企业版 Dropbox(DfB,下同)应用。Dropbox 已经与包括微软、戴尔和 IBM 在内的十几个企业工具开发商进行合作,这些公司的产品将在 DfB API 推出时提供支持。Dropbox 还未就此事发表评论。   Dropbox 似乎已经意识到,要打造出吸引企业客户的所有必需功能耗时太久,而且其中许多功能已经有开发商提供。因此,为了赶上 BOX及其经营多年的企业应用平台,Dropbox 面向其企业版Dropbox 客户推出了 DfB API。这套 API 可以让企业客户填补企业版 Dropbox 中的空缺功能,而不是转而使用功能完整的企业云存储服务。这一举动很明智,既体现了 Dropbox 为大客户着想,也大幅提高了 Dropbox 作为严肃企业云存储服务提供商的形象。     为什么企业版 Dropbox 需要一套 API? 个人版 Dropbox 已经培育了一个连接 10 万应用的平台。这些应用提供从照片同步到高级文件搜索的所有功能。对于 3 亿 Dropbox 用户来说,这些应用的作用很大。     但企业的需求与普通消费者截然不同。这也是 Dropbox 在4月单独推出企业版Dropbox 的原因。企业版 Dropbox 提供分享审计日志功能,可以检查谁看了什么文件;还可以让 IT 部门将文件限制在工作电脑上或让特定团队查看;还提供远程擦除功能,在员工离职或电脑被盗时抹除企业版 Dropbox 的文件。     企业版 Dropbox 与一些成熟的企业软件产品如 Salesforce、 Slack、 Asana、 Trello、雅虎达成了合作,最近又与微软OFFICE部门达成合作,可以让用户在这些服务内轻松保存或获取自己的 Dropbox 文件。   不过,这仍然是隔靴挠痒,因为没有方法可以接入后端企业工具。     此次泄露的内部发布计划书详细描述了 Dropbox 对此的应对措施,并对与这套 API 有关的诸多问题进行了解答。计划书中还显示 Dropbox 最近签下了凯悦集团、Heart Corporation 和新闻集团。为了获得更多与敏感信息打交道的大公司客户,Dropbox 需要围绕机密数据、认证、员工活动日志、加密和大文件转移增加额外保障。     要打造所有这些安全功能耗时太久,Dropbox 没有这么时间来投入,于是很快推出了 API 让合作伙伴加入,帮忙推进这一过程。     DfB API 的功能? 企业版Dropbox  API 可以将诸多第三方企业工具与企业版 Dropbox 连接在一起: 防止数据丢失:防止个人身份信息或支付卡信息泄露 数据迁移:协助大规模数据转移或就地备份 数字权限管理:为严格监管行业企业的数据提供加密和解密服务 身份管理:提供身份认证和一次性登录,从而让员工在访问企业版 Dropbox 时保持认证状态 依法保存和 eDiscovery 电子检索:安全地保留可能稍后需要在法庭上提供的文件 安全信息和活动管理(SIEM):审计员工活动日志,检查员工访问的文件。   如果企业版 Dropbox 客户的工作流程未被第三方工具覆盖,它们还可以基于这套 API 自行搭建应用。Dropbox 提供了丰富文档来满足这一需求。   企业版 Dropbox API 的发布计划书显示,发布当天支持该 API 的合作伙伴可能包括微软 Azure AD、戴尔数据保护、 IBM WebSphere Cast Iron、 Okta、 Domo、 Splunk、 Meldium、 nCrypted Cloud、 Mover.io、 SkySync、 Ping Identity、 CloudLock、 Centrify、 Sookasa 和 CirroSecure。未来 Dropbox 将推出更多 API 功能,并增加合作伙伴的数量。     目前企业版 Dropbox 15 美元/月的收费不会变动。这和企业版 Box 的收费一样,不过 Box 会为大企业订单提供额外优惠。     软件即服务不是孤岛 这套 API 将让 Dropbox 进一步与 Box在企业云存储领域展开竞争,但 Box 首席执行官艾伦•列维(Aaron Levie)表示,功能齐全不仅仅是指安全。“说到‘平台’这个词时,我们认为平台要相当成熟”,列维说道。他还表示与企业工作流程和业务流程整合也必不可少。Dropbox 也需要考虑这些方面。     列维表示道:“我们很早就意识到,要完全保护企业内的终端用户和关键内容,我们就必须与整个生态系统合作。”他还提到,Box早在2011年就与开发者们一道从事这一方面的工作了。   但企业平台的游戏才刚刚开始。IT 部门的消费者化,自带设备上班以及自底及上的分发模式对完成工作的方式产生了重大影响。列维表示,这超过了“在办公室四堵墙之间保证安全”的范畴。没有人能从头打造这一切。企业必须依赖其他人打造的工具才能发展壮大。     这一开放模式意味着越来越多的工具会冒出来,而企业需要管理其在所有合作伙伴中数据的中心化方式。列维称,“预计整个生态系统会在两年后发生剧变。这是一场思维方式的变革,也是技术变革,企业和开发商都需要适应。”     难怪Dropbox去年一直在努力壮大并推出了企业版服务。企业模式的变革会带来滚滚财源,而这正是 Dropbox 和 Box 在追逐的东西。     翻译:1thinc0  来源: TechCrunch
    资讯
    2014年12月03日
  • 资讯
    智联招聘86万简历泄露,到底谁脱了谁的“裤”? 今天上午,国内漏洞应急平台乌云公开了一个导致智联招聘86万用户简历信息泄露的漏洞。     该漏洞由乌云用户“天地不仁 以万物为刍狗”在昨晚9点左右提交,据其表述可导致智联招聘的用户简历数据库泄露,其中包括用户的姓名、地址、身份证、户口等信息。     漏洞提交后,智联招聘今天早上主动“忽略”并公开了该漏洞(忽略为乌云的一种状态,表示否认、不相关的意思),其官方在乌云回应称,漏洞披露的网站IP并非智联招聘所有,图中的用户信息还待核实。   “感谢对智联招聘的关注,经核实,漏洞详情中披露的IP地址,非智联招聘的。图片中的标有‘智联招聘’的信息待核实。建设总比破坏有意义,这个事情同时也给我们敲响了安全的警钟。”     尽管智联招聘官方还未确认被曝光的用户信息是否为其所有,但据接近此事的白帽子透露,这次被泄露的信息是在另外一家招聘网站上,并确认为智联招聘所有。     对方解释称,这件事情看起来古怪,但有其可能性。很可能是智联招聘曾经遭遇脱库,这批信息被转手到本次事件中的招聘网站,然后因为漏洞又被发现。这些事情在地下黑产中并不少见。     当前国内招聘网站中,老牌的有中华英才、前程无忧,新兴的有58同城招聘、大街网、拉勾网、猎聘网等,还不清楚这次信息泄露主角会是哪一家?     在漏洞公开大概一小时后,智联招聘向新浪科技回应称称,正在确认该漏洞并进行修复,目前尚未有更新回应。我们将持续跟踪此事。     乌云平台上信息泄露的细节图片: 乌云曝智联招聘86万用户简历信息泄露漏洞(敏感信息已打马赛克) 乌云曝智联招聘86万用户简历信息泄露漏洞(漏洞证明) 来源:雷锋网
    资讯
    2014年12月03日
  • 资讯
    移动招聘的改进之道 尽管随着精简很多程序的技术的改进,包括招聘在内的HR专业人士从中获益良多,但是面对的挑战依然不小。在Glassdoor最近的一项调查中发现,虽然每10个受访求职者中就有9个说自己用移动设备找工作,可同时,又有49%的求职者认为用移动设备申请工作非常麻烦。     其实只要想想我们自己正在使用的移动设备,对这种反应就很容易理解了。恐怕每个人通过移动设备发送邮件或者短信时都遇到过意外出错的的时候,事实上,我常常能在邮件里看到 “手机发送,如有错误敬请谅解” 这样的附加说明。     这样的解释在日常交际时可能有用,但求职者找工作时可就不太愿意面对失误的风险。对于积极寻找最新、最好的方式来接近和吸引求职者的HR专业人士来说,这无疑是个值得迎接的挑战。     “人们正在更多的领域中用移动设备替代台式电脑,不仅仅是求职。” Ryan Aylward,Glassdoor的首席技术官说,“他们使用手机办理银行业务、发邮件、甚至线上约会——所以越来越多的人用移动设备找工作也并不稀奇。”     不断改善并使得潜在人才用移动设备申请工作更容易的雇主将赢得人才争夺战中取得明显优势。从事国际咨询Crispin认为,移动应用在招聘领域的应用是“当前热论的核心话题”。他说,这个话题聚焦的并不是如何让求职者能把从搜索和找到可申请的岗位、甚至在网上进行点评以确认得到工作的可能性,现在大家关注的是如何让求职者在使用移动设备求职过程中减少挫折感和困难。对求职者来说,在“用移动设备找到工作和用同一个设备实际申请到这些工作之间”的鸿沟很难跨越。     Manpower的北美RPO副总裁和业务总监Jim McCoy认为,也不一定只是招聘软件本身的问题,求职者使用的移动设备也是麻烦的源泉。 “随着这些设备使用起来越来越简单,将有更多的人愿意在移动设备上一次性成求职申请,或者在一台设备上开始求职、在另一台设备上完成申请”。     尽管如此,雇主仍需要采取措施提供一个能“积极反馈的”在线平台,它应该能跨平台提供相似的用户体验。重要的是,Crispin又说,被移动设备影响的不只是求职者,它们也影响着招聘人员和HR专业人士。比如,无论是招聘专员还是招聘经理,他们需要随时随地使用移动设备访问所招聘的职位数据。现在的现实是,招聘人员和HR专业人士的工作超越了传统办公室和朝九晚五的限制。 “移动设备的应用几乎意味着你不必在办公室工作”,他说。     那这些对于HR意味着什么?据Crispin所说,意味着再也回不到用老方法招聘的时候了。问题不是是否要接受移动招聘,而是如何自己接受的同时并为应聘者减少麻烦。     和各种形式的在线或移动应用一样,移动招聘的易用性很关键。现在的用户越发没有耐心,期待快速的在线或移动交流,反之,他们就会放弃。Aylward提到,要记住的两个关键属性是简便、高效的求职体验和引人入胜的内容。     身为RPO解决方案架构师的Jay Floersch认为,求职者想在发现喜欢的工作时立即采取行动。如果他们使用手机访问应用程序,他们本来相信能很快在线申请成功,遇到障碍、延误和挫折后,他们很可能干脆放弃。     HR要考虑的一个重要问题是哪些信息是必不可少的。例如,“对于一些按小时计算的职位,可能就不需要简历,只需一些工作经历和证明人就可以了”,这样就会简化招聘流程。和其他的社交形式一样,这里没有万能的解决方案,移动求职完全代替传统的求职方式是不可能的。     McCoy认为很重要的一点是:移动求职不是求职过程的一站式商店。但是通过梳理这个过程中的各个部分,着眼于求职者的需求和生活方式,就能提升这种体验。     “采用社交媒体作为填充信息的方式开始申请流程,而不用传统的申请形式”,求职者广泛使用LinkedIn进行搜索,他们的个人资料信息大体上显示了传统申请表的内容。“我认为这是HR精简招聘流程能做的最简单的事情之一。”     探讨在移动设备和笔记本电脑或台式电脑等环境中进行无缝导航的方式,也可以缓解一些申请人可能有的焦虑。“我们已经看到在世界各地的新兴市场,求职者将使用移动设备和‘app’,如WhatsApp,查找工作信息,但然后我们却发现,即使他们家里没有PC机,也会去网吧递交申请。”     对HR来说,关键是要提出让求职者参与并能与之互动的新的、不同的方式。对于某些类型的工作,Crispin建议,可以通过问答或复选框选项形式给求职者提供其资历适合某个职位的一些早期迹象。经过一个自动化处理过程,系统会给那些满足最低要求的求职者发送一条消息,邀请他们提交一份更正式的申请。不同类型的评价也是应用的一部分,它们能为招聘组织和求职者提供有价值的信息。     Floersch认为求职者社区是HR从业者另一个最佳实践。它和亚马逊等电商网站一样,可以根据过去参与过的社区活动,给他们传递新职位或其他信息。     “给求职者提供选择,他们就能选择最适合他们情况的选项,” Crispin说,“提供多种选择和更快申请流程的企业发现用移动设备搜索和申请工作的人数显著提高。”     不同的工作种类或职位类型将有不同的需求,Crispin说,这意味着HR,还有招聘人员和招聘经理,需要研究这些不同的工作种类并确定移动求职的需求和申请者的喜好。企业在采用创新的招聘策略方面进行得非常缓慢。但这是趋势,不会消失。“我们只能期待移动设备更多样化,有更多做各种不同事情的功能——无论我们在哪里,互联网都将和我们同在,这是不会改变的。”     McCoy强调,HR专业人士无需从头设计系统,他们不仅可以依靠其他同行的经验,还可以借鉴其他人的经验——这些人可能就在他们自己公司内部。     “大多数企业都会在某些方面实行移动招聘策略,”他说,“看看企业其他部门是如何利用新技术的,利用他们的经验来改进你的策略和对移动招聘的思考。”     Lin Grensing-Pophal/文    老金/译   转自微信号“i51huan”
    资讯
    2014年12月03日
  • 资讯
    如何使企业移动化风险转化为机遇 当下,企业日渐意识到制定移动化战略的重要性,但仍对完全移动化管理抱有疑虑。不过,挑战永远伴随着机遇,拥有适当的战略,平台以及合作伙伴是关键。最重要的是,企业在进行移动化改革中要“以人为本”而非“设备为重”。即是说,要能让企业员工随时随地安全、放心得处理工作任务。以下是企业移动化改革进程中最可能遇到的五大风险,当然,机遇也随之并存:   1. 培养高效员工 消费化和BYOD等新趋势的兴起模糊了工作和生活的界线,人们希望能随时随地开展工作,以便在各种设备上实现工作和生活的无缝对接。如果企业无法提供设备,员工们可能会使用一些免费app来处理工作,这被称为“影子IT”。 由于无法掌控员工的应用使用情况,企业可能面临数据泄露的风险。尽管如此,多台设备的移动化办公趋势将使得工作形式更加灵活和方便。   2. 集中管理和简化数据访问流程 如今,传统的固定地点办公模式受到挑战,新兴的移动化和云看似很复杂,但其实不然。企业移动化平台可助企业集中管理用户,例如可随时查看用户位置和设备使用情况。这就免去了在多台设备上进行跨平台或系统操作的麻烦。     3. 使用一个登陆ID管理所有信息 实际生活中,登陆名和密码太多是件让人头疼的事情,因此,身份认证管理成为了企业移动化的一个关键。允许用户以同一身份、密码登陆内部系统和访问云,且能将该用户使用记录同步至所有平台,这样,公司信息将更加安全、连贯,且能无缝对接。   4. 保障数据安全 要同时满足用户需求又能保护公司数据, 在使用微软工具时,需要保证在信息、对象和设备选择上不出差错。在非云的平台上,需要同时监控多处用户登陆权限及其使用工具。这样能够方便用户灵活自由得使用设备访问数据,并提高管理效率,有效降低风险,保护公司数据。   5. 紧随时代发展 在技术领域,变化才是唯一的生存之道,制定企业移动数据和采用新技术都要评估清楚其后续发展可能性,否则就需要长期持续投入大量资源,甚至重建系统等。采用适合的平台,并投资多种企业移动化工具,也许能够保证企业移动化战略能够长期有效发展。 成功的企业移动化战略都是能够化繁为简且能适用于市面上各种主要设备的。其核心思想都是给予用户充分的自由来选择设备,既实现单一用户、多设备、连贯性体验,又能保障企业自身数据安全。   来源:人称T客
    资讯
    2014年12月0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