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小企业
    钉钉、企业微信的阴影下,中小SaaS玩家们的未来在哪儿 文∣二楞 螃蟹 编辑∣强强 来源:虎嗅网 11月19日,阿里巴巴钉钉在深圳召开了战略发布会,CEO无招介绍了新推出的多款智能硬件产品。 关于定价,无招说了句“保持初心”。无论软件硬件,统统免费。 2014年2月,美国企业级沟通工具Slack横空出世,当天就有8000多家公司抢着注册。在媒体的疯狂报道下,引发了国内SaaS企业竞相开发通讯模块的热潮。 同年12月,钉钉也发布了它的第一个测试版本。 “钉钉出来后我们就发现,以后Teambition要解释最多的问题,就是我们和钉钉到底区别是什么。”Teambition CEO齐俊元告诉锌财经潘越飞。 为了应对巨头带来了威胁,比钉钉早整整一年半上线的Teambition选择了断臂求生。而免费巨头的存在,也成了大部分OA和IM企业、乃至SaaS行业的共同心病。 “除了少数垂直行业的SaaS以外,通用领域已经一片肃杀。即便是CRM、HR、ERP等分支,也难以避免和免费产品的竞争。”明道CEO任向晖表示。 面对巨头的挤压和别无选择的用户,中小SaaS玩家们必须要走出一条新的路径。 01. 被免费惯坏的市场 Slack大火、钉钉入局,众多竞品跟风增加聊天模块,而齐俊元却选择将发展势头正好的团队协作即时通讯工具“简聊”直接开源,放弃在企业即时通讯领域已经取得的优势,就打团队协作牌。 “其实当时我们内部也有不同的观点,但是经过讨论后我们判断,IM加上OA可能会是大部分企业标配的一个东西,而这个东西不会有任何商业化的机会。”齐俊元解释,因此“专注协作”就成为了 Teambition最核心的战略。 “Teambition是关于事的,你在Teambition跟进工作事务,而不是找到某个同事。这就是协作工具和沟通工具的区别。而事实上,Slack上集成度最高、用户使用最多的工具正是类似Teambition的 Asana、Jira、Trello这样的协作工具”。 Teambition在企业微信、钉钉大火的2017年获得了比往年更高的增长速度,或许正是这一战略的成果。 以此来看,在免费的巨头面前,差异化或许是最保险的路线。 一位和钉钉狭路相逢的资深从业者欲哭无泪,他说:“我们的确比他们做的要细、要好,但是你拼不过人家不要钱呀。” 相较付费市场,免费策略似乎更像是一种逃避。“通过免费,可以规避一些难以承担的责任和风险,比如通话质量、接通率等等。我都是免费的,你还要求什么?”一位业内人士表示。 虽然大家都是摸着石头过河,但对于钉钉、企业微信这样的人民币玩家来说,砸钱铺路,短时间的输赢无所谓。而这对于中小公司,显然不是个好消息。 一位业内人士透露,目前国内大量SaaS公司都处在活得不那么滋润,但也死不了的状态。当免费成为市场主流,SaaS似乎变成了一门“熬死对手”的苦逼生意。 那些已经进入付费市场的SaaS企业,又活得怎么样呢? 企企通CEO徐辉告诉锌财经潘越飞:“你看国内新三板上市公司的财报就会发现,大部分公司的年费客户平均客单价就几千块钱。而欧美成熟的SaaS企业,客单价几十万、几百万美金的比比皆是。” 大量低成本替代方案的存在,进一步拉高了企业的付费门槛,SaaS公司的日子确实不如前几年那么好过。 “有免费的谁用收费的,老板又不管员工用得爽不爽。”一位项目经理直言。 一名投资人补充,国内SaaS市场不愿付钱的小企业太多,门槛高的大企业也不少,中间有需求、能付费、门槛一般的中型企业太少。而要拿下这块市场,SaaS公司必须拿出足够有说服力的产品。 02. 最终比拼的还是产品和服务 “因为涉及14家线上店铺,运营、设计、客服等多个环节,我们的第一个双十一过得非常混乱。”依视路电商部门的Todd表示。 作为眼视光行业的老牌外企,依视路在中国的电商部门用谷歌等工具并不能完全适应公司业务。双十一的混乱过后,依视路开始尝试使用协作类SaaS产品Teambition来对工作进行管理。“Teambition让大家的工作更清晰有条理,在双十一这样的大挑战面前,我们也能有更多精力做得更好。”相关负责人说。 尽管SaaS被普遍认为是比软件更理想的企业工具,但在美国的头部SaaS企业年收入都以数十亿美金计,市值已经飙到数百亿美金的同时,反观国内,“吃不饱饿不死”是大多数企业的真实写照。 明道CEO任向晖告诉锌财经潘越飞,SaaS公司卖的东西不贵,但是给客户创造的价值呢,他觉得也不明显。最典型的一种反馈是,企业做项目任务管理,工具可以帮助提高执行力,这是一个很笼统的话,客户也明白,也不反对,但是客户依然不知道接下来该怎么做。 齐俊元也认同,产品本身的问题是现阶段行业的主要问题。他说:“很多SaaS公司做的东西很薄,并不能真的解决问题。他说在解决一个问题,更多的时候只是在命题和方向上匹配了,产品实力也好,服务实力也好,都还没做到。” 从卖软件到卖服务,SaaS产品能不能代替软件更好地满足企业需求,能不能为客户创造看得见的效益,是说服企业掏钱买单的终极指标。 很多人困惑的是,这么多的资金和人才流入,SaaS行业为什么还没出现像2C市场那样迅速崛起的明星企业?或是说,这个行业的发展速度似乎比预期的要慢很多呢? 齐俊元解释说:“SaaS不像消费品市场,你只要找到一个刚需,人人都是你的消费者。企业是你找到一个刚需,但并不是每个企业都是这个刚需,它是非常精细的工作。这就是为什么我们这件事情迭代是最多的,因为这件事情是最难的。” SaaS企业做一代产品的周期是2年~3年,不仅要满足新增用户的需求,还要兼顾老用户的使用习惯,对产品逻辑和设计的要求非常高,需要持续的打磨迭代。 在Teambition近200人的团队中,销售有50余人,而研发团队有近100人,几乎占总人数的一半。“美国的SaaS公司做到IPO,或者在行业上立足,可能要15年左右的时间。在国内即便能加速,8年、10年也还是需要的。”齐俊元显然已经做好打持久战的准备。 正视了这一点,任向晖显得格外从容,他说:“SaaS这么新生的行业,5年~6年的时间大家在探索,(目前的进展)我觉得很正常,没什么不正常。” 光砸钱砸不出好产品,SaaS有它自己的发展规律。而产品和服务,则是付费SaaS玩家留在牌桌的必备筹码。 03. 挖深护城河,然后等风来 随着SaaS行业的不断发展,赛道也越来越细分,但可挖掘的市场空间依然很大。 专注团队协作的Teambition正在产品和服务的纵深上持续发力,齐俊元透露说:“除了大家能想到的产品发展策略,我们已经开始做的事情是,利用前沿研究去看数据、员工行为和管理者行为之间的互动关系,看能不能抽象为对企业本身管理的一个洞察,然后给管理者赋能。” 最近一个有趣的发现是,任务逾期率和员工绩效不一定是负相关的。逾期完成任务越多的人,反而绩效越高。 Teambition以项目为核心的产品逻辑 “这家公司的问题在于能干的人有限,所有人都找这些能干的人,所以他们任务逾期率高。”齐俊元说。管理赋能就可以通过给这些人增加助手、调整他们和其它部门的合作机制等方式来提高公司的运行效率。 “我认为3年~5年之后,管理赋能这件事将本质地决定了大家评价企业软件的标准。仅仅跟我谈效率提升、仅仅跟我谈管理效率,这样的软件就不再有价值了。”齐俊元的语气非常肯定。 SaaS软件的另一种可能,可以参考专注于供应商管理的软件企企通。企企通从供应商管理切入市场,从大企业用户着手,利用核心大企业的关系网把上下游的供应商拉到平台上,形成网络效应,为平台获取大量流量。 企企通CEO徐辉告诉锌财经潘越飞,对于走平台路线的企企通而言,SaaS只是入场券,后面一系列的增值服务才是重头戏。 “在中国这样的环境下,出一个Salesforce这样的公司概率大吗?”徐辉爽朗一笑,“我可以这么说,中国一定会有Salesforce,但中国的Salesforce和美国的Salesforce一定不一样。” 浏览企企通的相关新闻可以发现,今年以来,企企通与高信隆、中子星、京东金融、民生银行、平安银行等机构达成了合作,通过为平台用户提供金融服务的方式收取增值服务费。平台的收费显然是远超SaaS产品本身的,而供应链金融仅仅是企企通的一小步尝试。 锌财经观察到,供应链金融已经成为很多SaaS产品的逃生之路。“不少公司卖不动产品了,就开始吹嘘自己要做供应链金融,找下一轮融资。”有资深人士分析称。 “这个观点不一定对,你看Salesforce或者Slack都没有做供应链金融,依然是持续增长的美股上市公司。”齐俊元认为,提高效率才是现阶段的关键。至于供应链金融,就国内的SaaS公司而言,还言之尚早。 想靠一款SaaS产品改造供应链,甚至改变整个行业,目前确实难以让人信服。 那么如何才能在这场巨头挤压的混战中活下来呢? “场景和产品,做好护城河,自然能够很好地增长。”齐俊元说。
    中小企业
    2017年12月05日
  • 中小企业
    AI只是巨头的“玩具”?中小企业主应用AI可以在5个方面受益 人工智能(AI:Artificial Intelligence)和机器学习(ML:Machine Learning)常常与谷歌和亚马逊等技术巨人联系在一起,因为这些大公司创造了最流行的机器学习平台。由于高效的人工智能/ 机器学习解决方案需要大量数据来训练,小公司因为这些昂贵的成本,往往不愿意将人工智能融入他们的业务流程中。我认为这些担忧被夸大了,现在把你的小公司变成一个全面的数据驱动公司,可能比你想象的更容易。为了证明这一点,这里有中小公司如何启动AI的五个简单技巧。 智能的CRM CRM系统旨在通过不同渠道(例如电子邮件、电话、社交媒体)收集有关消费者的信息,为销售人员提供一个集成的环境,以便管理与当前和潜在的消费者互动情况,并自动营销和指导行动。 如今小企业可以受益于Salesforce平台提供的智能功能。2016年,Salesforce推出Einstein AI平台,它允许开发者将AI功能整合到Salesforce的CRM应用上。Einstein AI可以帮助中小企业记录电话交谈、电子邮件、社交媒体帖子和客户评论内容,进而分析消费者情绪,评估客户反馈,并据此调整营销和组织活动。利用这些平台,小企业的销售人员可以更好地了解客户意图,查询自动获取的销售线索,最终达成个性化营销。借助人工智能CRM,小企业可以从客户数据中自动获取更多的信息,使他们的营销和销售团队更高效,消费者更满意。 目前国内市场中,CRM服务商销售易和百会CRM(Zoho中国)都提出了智能CRM概念,但是其智能能力多集中在相似客户推荐和优化重复性工流程等方面,对客户动态理解等方面还存在能力缺失。Salesforce推出的Einstein AI平台,在管理和分析客户内容方面,更类似国内一些营销云的功能,对inbound(域内流量)和outbound(域外流量)进行分析。 智能客服解决方案 如何高效的提供客户服务是保持客户满意的关键组成部分。然而,客户服务质量可能随着枯燥和重复性的工作而恶化,客服人员希望专注于提供独特的支持消费体验。 为了使客户服务更高效,小企业可以将AI能力集成到内部客户服务系统中。例如,像DigitalGenius(结合人工和智能的客服,2016年获得410万美元融资)这样的企业,可以帮助客户通过邮件、社交网络、短信、聊天界面管理客服咨询。以人工智能的方式自动回答问题,或者快速将回答建议分配到人工团队,由人工修改后回答客户问题。通过在客户服务中使用人工智能,小型企业可以从根本上减少重复问题和平均处理时间,从而达到提高员工和客户满意度的最终目标。 DigitalGenius定位服务于SMB,支持接入Salesforce、Zendesk、Oracle等主流客服平台,国内缺乏类似模式的智能客服企业。不过智能客服在国内是相对成熟的领域,企业有几十家可以选择,比如Udesk今年11月份推出了智能客服大数据平台Udesk Insight;阿里网易七鱼的“一触即达”功能,可以让智能客服机器人具有上下文理解、多轮会话能力,在智能能力表现上都可圈可点。 智慧营销 有效地管理营销预算往往需要深厚的专业知识,这就给小企业带来了额外的人力成本。幸运的是,现在的小企业可以通过人工智能解决方案来有效地使用预算。小企业可以委托Acquisio(以机器学习技术管理中小企业的广告)管理营销活动和营销业务,Acquisio通过多种渠道(如广告、脸谱网、Bing),分析广告表现并做出合理的建议,最终在PPC(按点击付费)效益最好的渠道分配预算。 利用多重算法分析客户与市场竞争对手之间的关系,这样的人工智能营销解决方案可以让小公司找到最好的营销策略,并大大减少CPC(投放的广告被点击,需要支付一定费用)要付出的高昂成本。智能商业工具和预算支出的合理管控意味着节约了额外的市场营销人员成本。 国外数字营销领先国内很多,比如Adobe、Hubspot等企业体量多在数十亿美元。国内数字营销的领先者是BAT等企业,比如阿里妈妈智能营销引擎——OCP“X”(包含OCPC、OCPM),以超大规模机器学习,智能计算每一个PV的流量价值,从而合理出价。 智能的竞争情报供给 当友商产生或者更新的内容达到每一天几百字节,便可能很难追踪他们的策略。但了解竞争对手和市场趋势,对于保持竞争力至关重要。 幸运的是,像Crayon这样的人工智能竞争分析工具可以帮助你解决这一难题。Crayon可以在不同的渠道(网站,社交媒体,网络应用)跟踪你的竞争对手,与强大的自然语言处理和商业指标相结合,分析其价格变化、微妙的信息修改和公关活动,这种功能可以让小企业更好地了解竞争对手的战略变化。此外,AI使竞争情报包括强大的分析功能,可以即时识别竞争对手产品的缺口,弱点和长处,及时反馈来调整自己的经营策略,防止被竞争对手超越。 据了解销售易近期发布智能CRM产品,可以智能整理企业客户的雷达图,包括企业体量、业务方面多维度信息聚合体现。另外会提供客户业务和人员变动信息,提醒商务人员适时关注这家企业。但与Crayon Data能分析竞争对手的优劣点及战略调整,还是本质不同,遗憾的是在国内并没有发现能提供类似功能的公司。(Crayon Data类似一些舆情大数据公司,但国内舆情公司多应用在政务领域) 成熟的智慧商业解决方案 如今,小型企业可以将AI工具嵌入到涉及数据的业务流程中。利用最先进的倾向性分析、分类和预测算法,小企业可以立即从他们的任何数据中提取有用的商业见解。 例如,像Monkey Learn(文本机器学习服务商)这样的人工智能工具,小公司可以在谷歌表格、CSV和Excel数据中使用倾向性分析和实体提取等方法,而无需任何编码。它易于集成,而且该平台还支持自动分类、标记和处理票据,以及对入站电子邮件和其他通信信息进行分类。该系统还可以用来分析产品的评论,分析其中实用的商业见解并将其提炼成有用的报告。所有这些特性,将节省小企业审查其相关数据所需的成本和时间。 将企业内部数据处理自动化,是当前的大数据领域比较火的一个领域。在文本数据挖掘方面,相关的案例有达观数据帮助大型企业自动化整理内部的文档资料,将合同文件结构化。如Monkey Learn对企业多种资料和外来信息进行分析理解。目前国内类似的服务商很稀缺,因为提供这种服务的技术门槛高,部署过程复杂。 当前AI /ML市场蓬勃发展,中小企业有更多的选项来启动他们的AI策略。小型公司可以使用便捷的接口和高效的机器学习功能,将他们的数据和工作流程接入到智能平台,而不是雇用科学家和营销专家做额外的工作。与商业智能相结合的工作流自动化将节省小企业的时间和成本,同时使他们在新兴的数据驱动经济中保持竞争力。 本文翻译自:https://www.entrepreneur.com/article/302655
    中小企业
    2017年11月29日
  • 中小企业
    不仅要为中小企业记账,“管+”还希望其贷款不再难 近日,对其旗下中小企业记账工具“管+”进行了全新改版,新版本对外帐管理功能进行修改,并在账目的记录程序上进行了简化。   此前,企业在用“管+”进行账务记录时,系统会自动生成内帐和外帐,内帐用于企业内部审视经营状况,外帐则可用户报税。但有序科技CEO金慧介绍,在此前的产品推广过程中,发现企业还是对内帐和外帐同步这一功能有顾虑,造成产品推广不顺的局面。对此,有序科技将内帐和外帐的联系进行了淡化,系统不再像旧版本一样将每次记录的内帐实时同步到外帐之中,而是一个月同步一次。   一般的记账流程是了解每个商业名目的收支明细,会计人员再根据专业知识或经验来判断该笔支出或收入应记录在哪一会计科目下,生成财务凭证,之后再来调整余额表、编制收纳报表和税务报。在记账这个问题上,中小企业一般有两种选择:雇佣一个专业会计人员,或者将账务交给代账公司来处理。但这两种方式都存在一定的弊端:雇佣一个专业人员费用太高,对于中小企业而言是有可能是一种负担;代账公司一般只会处理这些账务,并不会根据账务信息来给企业提出发展经营意见。 而在新版“管+”中,企业不需要雇佣专业的会计人员,出纳或行政人员只需输入每笔商业支出或收入的明细,系统便会自动完成后续的工作,为企业编制一本相对规范的企业内帐。同时,“管+”也会将专业的财务数据用通俗图表来呈现,为企业管理者制定公司未来发展策略提供判断依据。目前国内类似的创业公司还有慧算账、云帐房、账王、账益达、易代帐、大账房。   金慧介绍,这项工作的关键点在于,将各种商业支出明细与会计科目明细完全匹配,并通过准确的逻辑进行串联。例如,公司在采购商品时支付了1000元运费,那这笔费用需列支于“营业费用”科目中的二级科目即运输费中核算,表现为:“借:营业费用-运输费930;借: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70 ”。有序科技联合了一些会计师编制了一份科目准则,并每两年更新一次,以解决商业支出明细与会计科目的匹配问题。除了记账,“管+”8月底还会推出银行对账功能,将现有记录与银行流水进行匹配,防止企业的帐务出现遗漏或重复的问题。   在金慧看来,推出了美国中小企业财务工具QuickBooks的Intuit集团市值已达258亿美元,美国只有500万家中小企业,而中国需要报税的中小企业已达到2000万家,此外还有超过5000万家个体户,中国中小企业市场足够大。所以“管+”将其目标用户定位于中小企业。   此外,中小企业普遍存在贷款难的情况,而在银行方面对此的态度却是有些矛盾的,明明有着贷款指标压力,却因为无法得知中小企业真实、准确的财务数据而不敢进行放贷。有序科技的目标是,先帮助和鼓励中小企业生成真实、完备的账目,此后再取得企业授信,利用这些真实的财务数据连接企业和银行,帮助企业解决贷款难的问题。   商业模式上,“管+”目前的收费标准是25元/月/企业,已有1000多企业在使用产品。   未来,“管+”还将支持设置预算,根据实时的账目一定数额时,系统便会进行预警,提示企业管理人员进行开支的控制工作。在金慧的设想中,“管+”今后的使用者将不再局限与行政和出纳人员,通过接入各种软件的API,企业的全部员工在工作中都能使用到“管+”。例如当员工在进销存ERP记录一件商品的售卖情况时,数据便会自动同步到管+中进行财务上的登记;企业员工出差前在携程等软件购买机票时,通过传输电子发票等信息便可实现实时报销。   有序科技目前团队为30人左右,技术人员超过一半,金慧曾担任Intuit亚太区技术部门总管。2016年2月宣布获得2000万元Pre-A轮融资,预计春节后将启动下一轮融资。   来源:36氪,作者:土,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36kr.com/p/5051338.html
    中小企业
    2016年08月19日
  • 中小企业
    大数据安全公司瀚思HanSight完成A轮3000万元融资 瀚思(HanSight)日前宣布获得了由恒宝股份领投、南京高科、赛伯乐跟投的 A 轮投资,金额为 3000 万元。不久前 36 氪曾报道过瀚思,在此基础上又推出了用户行为分析系统(HanSight UBA)、瀚思安全威胁情报(HanSight TI)、安全易三款新产品。 有机构指出,近年来机构单位对用户行为分析功能的需求上涨了近十倍,2017年UEBA 市场营收将达到 2 亿美元,全球范围内的全资收购案例数量也开始大幅增加。这包括:商业智能软件提供商 Splunk 宣布已经以 1.9 亿美元的价格收购安全初创企业 Caspida,微软则为收购 Adallom 支付了 3.2 亿美元等。 而 HanSight UBA 提供了基于实际安全场景的多维度异常检测功能,通过 “仪表盘” 功能将机器学习和算法产生的各种数值结果翻译成用户能够理解的安全场景。据瀚思方面告知,在普通的服务器上,HanSight UBA 利用 GPU 优化的算法,一分钟内就能完成大部分企业业务场景下的行为数据分析。 再说瀚思安全威胁情报(HanSight TI),它有别于传统的安全分析系统,是通过从网络数据、主机数据,登录认证数据和威胁情报数据中形成联动分析,将这些用户环境中的所有行为足迹统一进行处理,最终把威胁情报和解决办法交付给最终用户。此外,瀚思的威胁情报使用了自然语言处理技术(NLP),从各种完全非结构化信息(例如 “黑客 QQ 讨论群”)抽取安全事件汇总成为威胁情报,直接原生集成到瀚思产品线(HanSight UBA 等)内。 瀚思联合创始人董昕强调,HanSight UBA 和 HanSight TI 将与瀚思大数据安全分析平台(HanSight Enterprise)高度集成,最终为客户打造一套解决海量安全数据分析难题的系统解决方案。 最后是基于云端的大数据安全分析平台 “安全易”,它可以帮助中小型企业从海量日志和安全事件中迅速发现威胁,可以实现在安全事件发生后告警,通过可视化发掘数据背后的价值。用户只需将数据源(日志/流量/设备数据)接入,便可发现内部发生的安全事件、安全隐患,获得解决建议和处理办法。   原创文章,作者:徐宁,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36kr.com/p/5047968.html
    中小企业
    2016年06月12日
  • 中小企业
    招聘大师:想做所有中小企业的人力资源部 近三年,创业大潮袭来,中小互联网公司如雨后春笋。互联网人才供需失衡,企业面临的招聘问题就更严重了。目前招聘行业依然有许多痛点,“中小企业雇佣一个能独立工作的招聘经理,每年支出10~15万元。猎头每招一个人,最低4~5万元费用。在高流动性的互联网领域,企业花几十万猎来的人才,可能刚过试用期就走了。”说到中小企业的高昂招聘成本,深耕互联网招聘领域十多年的Kelvin相当熟稔。 2014年7月,Kelvin创立了招聘大师,他想做所有中小企业的人力资源部,了解企业需求,有效推荐人才。   招聘大师最新版本已于一周前上线,其招聘流程如下: 企业填写招聘需求,一键呼叫顾问——顾问与其电话沟通,明确需求,提供建议——24小时内为其匹配人才——如企业认可,顾问为双方安排面试——若人才通过面试,顾问协助企业与应聘者沟通、谈薪资等。 “大公司通常配备三五十人的招聘团队。但中小公司没钱做这件事情,他们大部分的方式是在招聘网站发需求,等待简历。而且招聘网站80%的简历流向大公司,小公司甚至只能捡剩。” 从简历中淘人才,Kelvin不看好这种低效方式。“招聘一定不是纯信息的玩法。前程无忧是中国最大的简历库,却仍然无法解决招聘方的需求。” 他总结了企业人资部门的招聘工作:解读用人部门的招聘需求——找到合适人才、预约面试——如人才通过面试,说服人才留下。“所以简历和信息只占三分之一的工作,其他环节更耗费时间。”Kelvin想成为所有中小型互联网公司的人力资源部门,做一个云的招聘服务。 收费方面,招聘业务类似猎头服务,但不同于猎头高达20%的服务费,招聘大师仅收5%。 经过一年半的尝试与积累,今年年初,招聘大师回归收费、一对一服务。Kelvin将其称为“一键呼叫招聘服务”。同样是线下业务先行。招聘大师派出顾问与企业对接,企业提供招聘基本需求:人才种类、级别,工资,人数,面试地点等。“就像企业的HR服务一样”:顾问与企业电话沟通,了解企业业务,为其推荐人才;如企业看中,顾问为其安排面试;通过面试后,说服人才入职。 名副其实,工作人员会在这个过程发挥顾问的作用。“不少客户是从传统企业转型互联网,他们并不知道应该招聘什么样的人才。我们的顾问就会帮助分析企业现有的问题,需要哪种人才来解决。”当企业放面试者鸽子时,顾问也会敲响警钟。“招聘这个动作,也是企业品牌的附属口碑。有的企业因为已经招到人了,单方面取消后续面试者的资格;更有甚者,已经确定要人了,结果出尔反尔。” 在Kelvin看来,对于小企业而言,可能缺乏招聘信用的意识。“但这是大家都听得懂的问题,企业若想长期发展,不要在这些细节中坏了口碑。”一键呼叫服务按次收费,启动之后,招聘大师已与UC、蓝月亮等两三百家企业签约合作。“ 上周末,招聘大师2.0版本上线,招聘方直接在App内填写需求,预付费后,一键呼叫顾问服务。通常,招聘大师会在3小时内确认企业需求,顾问与其电话沟通;24小时内完成简历推荐;48小时安排面试。现处于推广体验期,招聘大师开放了约30个岗位,“基本覆盖互联网领域八成岗位”,包括Java、iOS前端、UI、运营等,年薪25万以下。 据Kelvin介绍,类似服务的行业底价为1500元左右,现招聘大师的体验价为60元,未来标准定价为500元左右。 上线三四天后,约有100位新用户(招聘方)使用了招聘大师。而两年淬炼,现团队已有百名,按每人每天接触40位面试者计算,一天即可接触至少4000应聘人选。Kelvin说他希望把招聘做成“电商式:“我们提供人才,企业随时呼叫下单,只需等待人才的24小时‘宅急送’。”   融资方面,2014年7月,“招聘大师”获得了150万美元天使轮资金。经过一年探索,去年7月,再次获得550万美元A轮融资。   原文来源:铅笔道《融资550万美元 企业一键呼叫 他送人才上门 服务1万企业 7成人才获Offer》
    中小企业
    2016年05月16日
  • 中小企业
    中小企业怎么活下去? 主持人:IDG 资本副总裁张海涛,嘉宾:Talking Data CEO 崔晓波、Teambition CEO 齐俊元、51 社保CEO余清泉、会小二 CEO 杨亮。   作为中小企业怎么样平衡效率和生存的问题? 崔晓波:我刚刚创业的时候,跟我以前的 boss 有一个对话,我问我在做公司过程中,规模和管理的方法的对应关系是什么?当时他跟我说,他很认真的想了一下,告诉我第一个坎儿在 100 人的时候,一百个人之前是更多是面对面的沟通,一百人之后的话一定会有流程,会有其他的东西上来。第二个坎儿是在 300 人左右,那时意味着你存在着异地办公甚至是跨时区办公的情况,所以这对很多人的管理能力有要求。人再多,情况就一样了。我们都是 70 后的,但是绝大部分的员工是 80 和 90 后的,如何用创新的管理方式去让公司运营得更好,这我们花了很多的功夫了。我觉得很多公司规模起不来,或者是说规模起来以后很容易垮掉的原因是因为管理的经验包括从业的经历没有处理好。   齐俊元:我觉得首先问这个问题的人应该是没有创业过,原因是对于任何创业公司来说效率其实就是生存。我总结下来效果最好的是在这个公司里边尽可能的透明。我把我管人的逻辑,把我做决定的逻辑告诉员工,把我公司的薪酬尽可能的标准化的体系告诉员工,因为薪酬导致的员工之间的猜测,上下级之间的猜测很容易就减少了。所以你尽可能的把这个团队变得透明,绝对非常重要。   余清泉:首先我非常同意刚才说的,对创业公司来讲,生存和效率之间是有部分划等号的。我觉得创业早期专注非常重要,关注点在哪里决定你能不能快速的跑起来,再就是借助工具,把事情简单化,同时把数据呈现出来,能够有利于更好的往前走。   杨亮:我主动把这个问题延展一下,其实我理解效率由创业团队内部的效率问题,也有创业团队为他的客户,用户解决的效率问题,我觉得这个对于创业团队内部的效率问题的话,解决方法有很多,用各种各样的工具,像钉钉等产品来加强相同。我觉得可能对于创始人来讲,核心问题是找到对的人,他的习惯其实往往决定了他个人的效率。早期的团队,知道每个人知道该该干什么,是解决团队效率问题的最大的关键。   当巨头进入了你的行业,和你竞争的时候,应该怎么办? 崔晓波:我们定位和其他的几个不一样,我们是第三方数据公司,中立就是我们的壁垒,我们跟个领域的企业有合作,跟 BAT 关系也很好。因为在数据领域,BAT 实际上本身都不太客观,他们会经常出一些数据产品,包括一些报告。但是坦率的说,在我们的客户里面,包括其他的类型客户里面,他们不敢去用他们的数据,因为他们是直接利益相关者。为了保持中立,我们所有的报告是免费的,从来不和别人合作,你如果做数据本身不能靠,就这种数据报告去赚钱,这样的话就中立性很受打击。   齐俊元:企业级客户绝对不会因为你给这个公司贴钱,他就用这个产品,所以企业市场很难指望你通过洒很多的广告一下子铺开市场。企业市场说话的是自己的产品好坏。假设大厂进入,我们要看自己有什么优势,是不是比他们更好的产品经理,是不是有更好的销售,如果是的话,基本上大厂对你没有什么特别大的影响。另外一点很重要是找切入点,大厂出来的产品经理绝对是老板思维,站在老板角度做出来的,而我们是从员工角度开发的,这个方面大家的切入点不一样。后期产品能不能有人用,对产品能不能获得商业模式、站住脚,我觉得看这个切入点。   余清泉:我们在用互联网改变传统服务,传统服务已经有巨头了,有的已经做得非常大。因为社保这件事非常复杂,之前有过 10年 和社保有关的行业积累,所以我们在自己的领域里还是很自信的。之后做服务的时候,一定要想明白为什么传统巨头做不了中小企业,企业里面是 HR 在做,企业外是外包给别人做,这个里面非常重要的是如何去提升效率。to B 服务只有对这个行业理解的非常细,才知道症结点在哪里,才能真正提高效率。其实 to B 的服务,要想做大而全根本不现实,很多大的最后也是生态的概念。只要把你的核心做好,再往上可以很开放,然后这个生态也是小,最后纳入这个生态就可以了,我觉得要是想做互联网就要把这个东西想明白了。   杨亮:这个话题我既同意齐俊元也同意余清泉的观点。首先齐俊元说得很对,企业服务领域中,巨头的补贴可能能产生一定的效果,但是产生的作用的效果不是特别大,比如说我们行业中有大量的高频的采购会议的这个公司,动辄一年的会议上亿,有的企业一年的会议预算八亿。这是每一个巨头能补得起的吗?   刚才余清泉提到了认知自己很重要,我觉得也是如此的。比如说我把自己定义为一个中跑选手,而不是一个短跑选手,作为一个短跑选手来说,一上来模式特别清晰,产品也非常易于理解,巨头发现市场很好一上来就是一个冲刺,他们冲刺,你也冲刺,我想你跑不过巨头。而作为一个中跑选手来说如何在该积聚力量的时候积聚力量,该发力的时候发力很重要。我们做中长跑就是给了你一点时间去积累,去提高护城河。   拿我们自己举例,从前天开始已经正式的停止了所有付费的对外推广。因为我们整个模式比去年的效率提升了 15 倍,营业额也提升了 15 倍,大量涌入的客户已经超过了整个系统本身的能力,所以我们停下来去积累品牌,在有可能遭遇剧透阻击的时候可以有自己的护城河。   张海涛:我也有点感受,我们投的非常多的项目,我们看到绝大部分的项目上是不怕大企业、巨头的,因为他虽然厉害,但是在细分领域,大象游泳不见得像游得过小鱼。另外一句没有关系的话,大家做这个企业服务或者是 to B 的项目,给自己的要求是第一年至少要涨十倍,这个十倍是我看到的一定要达到的线,听起来要求很高,但如果你没有达到,竞争者达到了,你就落下了。   怎么样提升企业的续约力? 杨亮:续约力的问题是所有的企业都要先回答的,关键核心还是要看一个产品给用户提供了什么样的价值,核心点在哪。举例来讲我们是一个基于 SaaS 模式的服务,但是我们是按照 B2B 电商平台的服务模式来收费的,而不是交易收费的,因此的话这个过程中关键点是在于我们如何给两端客户提供足够的便利。   我们一开始的时候做了一个交易撮合的工具,用户端提需求,酒店端来响应,通过我们的工具给客户出方案,包括提供报价,包括这个过程中我们帮助甲方的客户提供一站式的会议解决方案,帮助客户快速的找到资源。在这个过程中,痛点非常多,他有一个你解决这个痛点的次序的问题,有一个你先解决哪一端用户的问题。   最初的时候,我们并没有像同行一样主动做大量的供端,而且先做了一个改变用户者习惯的工作,我们给用户端的用户免费提供会议和服务的解决方案,并且给他一个溢价。在改变用户端的习惯之后我们供应端的企业,就是说包括大量的酒店会上来,这个时候有一系列的痛点,他要掌握数据,他要掌握竞争对手的情况,他要解决他用标的效率问题和响应的问题等等。这些痛点本身可能你要做一系列的改进和迭代,才能够解决这些用户的问题。然后我们有一个产品,就是帮助酒店给客户端应标的一个工具,这个工具从今年六月一号上线,到今年的 3.1 版本,一次次迭代让用户养成了习惯。我认为这是解决用户续约一个最根本的体现。   余清泉:续约力在 to B 里面经常讲到,但是 51 社保有一个不一样的观点,这个可能跟我自己的方式有关。大部分的 SaaS 是工具类的,就是辅助这个企业去做事情的。但我们恰恰是从服务类的切入的,因为服务类的续约力非常高。我觉得很多做 SaaS 的一定要想清楚,我会认为决定续约力的第一的恰恰是内容和习惯。如果你没有把他这个管理习惯培养起来的话,很有可能不是因为你的产品不好,而是说做了很长时间了根本没有人用过,这个最典型的像我们有一款医疗产品,最喜欢员工报销,如果一个企业做了一年一例没有报销过,那就是他们根本没有这个使用习惯,就不用谈后续了。   其次是产品和服务,这个和模式有一定的关系的。因为我这种社保类的、服务类的产品,续约率至少是 90%以上,这个很有意思,我们要不断的增加他的服务,让他能用,他用了之后未来可能会好一些,但是如果说完全觉得没有用,或者是一年到头没有用过这个服务的话,这个就很麻烦了。所以这是可能服务类和工具类稍微有一点的差别。   齐俊元:我们擅长给员工做他们爱用的东西,但员工不是个爱付钱的人,我们需要让他们的头付钱。所以我们功课主要是做在产品上,用产品来做工作,我们想到的点子是怎么样让用户在这里有更多的数据以及员工产生的内容,这些数据可以帮助管理团队,让管理者产生一种强烈参与的感然后去付费。   C 端的产品,我做一个好东西免费给你的圈子用,企业服务一定不能是这样,因为这样的产品,没有一个长期的生命力。你若不收费,用户对你的信任是要溃败的,因为他不知道你这个东西要拿他企业的数据干什么样的事情。所以企业服务一定是靠一个不是互联网化的羊毛出在狗身上,非常简单,创造价值,用户买单,形成一个简单可靠的商业模式,最后跑得很好。   来源:36氪 ,作者:徐宁,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36kr.com/p/5040881.html
    中小企业
    2015年12月10日
  • 中小企业
    易后台,将会计师服务下沉到中小企业 在跟易后台创始人姚宁聊之前,我一度认为易后台就是类用友、金蝶的财税服务平台。了解之后才发现,易后台其实是第三方会计师服务提供商,对标的国外企业有美国 intuit、wave,日本 Freee。姚宁认为中国传统财务软件市场由两家巨头用友、金蝶瓜分,且两家公司均布局 SaaS 财务软件,中小 SaaS 财务软件的出路相对不是很广。所以在中国,中小企业会计服务一定要走线上软件与线下服务相结合的套路。 会计服务市场整体比较乱,小到记账公司大到事务所,从业机构参差不齐缺乏整合,没有全国性的平台提供标准化的、全国协同的服务。并且,现在的企业都在考虑上市、新三板等资本化运作,所以滋生了以财税合规为诉求的创业服务机会。再就是中小微企业会计数据的价值没有被发现,此前小微金融服务存在信用风险不可控、相对服务成本高的难点,而通过互联网化的平台可以将企业的会计数据与金融机构的系统衔接,优化投后、贷后管理的效率,从而帮助小微企业获得金融支持。 相较传统,易后台最大的两个特点,第一就是易后台从基础服务延伸到更多的增值服务,第二就是易后台做的事情是合规的。 易后台的逻辑就是把传统事务所里面的非鉴定业务(不做审计鉴证)拿出来标准化。 首先,易后台设定了一个前端经理的角色,了解业务,消化风险。通过与各类众创空间、中小型第三方会计服务机构合作,让前端经理与中小企业对接,在企业财务数据运营之前实现前端经理与企业的双向交流。 接着,外包记账业务分成两块,一个是标准化的,一个是非标准化的。通过在天津设立共享中心,将分解出来的标准化工作集中处理,在保证服务品质前提下降低服务成本。 之后,这些财务数据进入了易后台小微 F10 平台,平台将数据给报告使用者、投资机构等等。这个步骤也就是披露。通过比肩上市公司标准的中小企业信息披露平台,实现财务报告一键直达投资机构、签约金融机构等报告使用者,并支持社交网络发布,弥补中小企业融资的财务数据信用鸿沟。 此外,姚宁强调这三部分业务只做渠道,不做产品,更多的是站在财务总监的角度给企业做理财规划。还提供四大后续服务,例如第一个是给创投机构做投后服务,第二个是给知名孵化器的企业做外包,第三个是面向股权众筹平台的股权众,筹投后管理财税外包解决方案,第四个是面向众包平台的专业型个人服务企业化财税管理。 据姚宁透露,易后台团队脱身于瑞华会计师事务所,上线 10 个月以来,已在北京、天津、上海、深圳、成都、南京、广州、杭州 8 个城市设立了分支机构,共服务了 600 左右家企业,年底预计会增加到上千家企业。   来源:36氪 作者:徐宁 出处:http://36kr.com/p/5040340.html
    中小企业
    2015年12月01日
  • 中小企业
    薪人薪事:想要做中小企业的薪酬专员 此文为HRTechChina编辑部原创, 欢迎个人转发分享。公众号,单位如需转载,请备注作者以及出处。如对HRTech方面有自己的见解、作品以及资讯,也欢迎大家投稿至tougao@hrtechchina.com   互联网+的本质就是要用互联网的创新成果提高整个经济社会的运行效率,而小微企业是经济社会最重要的生产和创新来源之一。在这个大众创业的时代,薪人薪事希望通过完整和前沿的技术理念,成为小微企业的效率工具,成为行业发展的分析师,成为改变世界的洪流中坚实的一股力量!   薪人薪事(www.xinrenxinshi.com)是一个薪酬管理SaaS平台,专注于为创业公司和中小企业提供服务,目前支持在线上进行员工信息管理、薪酬自动计算和发放、社保和公积金对接、人力成本分析等功能,其专为创业公司和中小企业设计。     薪人薪事主推四大特色功能: 轻便灵活的人力资源系统:无需安装实施,线上随时随地管理员工; 全自动化的工资计算工具:告别繁琐的EXCEL,每月自动计算工资; 丰富格式的各类相关报表:一键生成表格,自动对接银行等业务系统; 灵活权威的薪酬数据分析:让人力成本成为糊涂账,真正提升薪酬效能。   据薪人薪事透露,其2015年7月份产品,目前可以支持全国31个省市的企业薪酬计算,有超过300家中小企业用户在我们的平台上计薪发薪。薪人薪事还是招商银行北京分行的战略合作伙伴,正在与招行系统进行对接。     薪人薪事的联合创始人及CEO常兴龙曾任『百度』移动互联网事业部商务搜索团队创始人及总负责人,团队设计的商业产品综合为百度带来超过4亿的年收入。其他联合创始人楚亚虹、刘彤、吕恒也同样有着丰富的高层管理经验。   谈到创业时为何决定以薪酬为切入点,创始人常兴龙说: 薪酬是刚需,不管是传统企业还是新兴企业,不管在哪里,不管人多人少,每个企业每个月都要发薪,都要帮员工上税交社保。在企业服务领域里,这已经算是个高频行为了。 薪酬是痛点,中小企业几乎全部都是用excel来管理薪资的,繁琐复杂、耗时长、容易出错,这部分的效率是非常值得改善的,但现在的人力软件不适用于中小企业。 云端平台是解决薪酬问题的好方案,我们也是坚持从技术入手,把计算、统计、通知这种本来就是机器工具做更好更快的事情让技术去做。这样我们的产品也可以做到轻而美,能够获得较快的发展速度。   在优势方面,常兴龙告诉HRTech记者以下三点: 小微企业效率工具:目前市场上所提供的人力管理系统,价格昂贵,安装部署过程繁琐,灵活性差,缺少适用于中小企业的人力效率工具。薪人薪事,专为300人以下中小企业设计,通过轻便、灵活的云端解决方案,帮助企业和HR提高人力资源管理效率。   大数据重塑行业:薪酬是企业和社会最重要的人才信息,薪人薪事未来将将以数据驱动运营,从基础工具,切入到企业征信、人事咨询 、分析报告等市场,使得薪酬数据在全行业真正流动和使用起来。   技术进步改变世界:薪人薪事秉承积极实用的技术观,我们不仅仅要将HR从低效的人力工作中解放出来,更要用前沿和完善的技术方案重塑人力资源管理和相关的社会流程,通过自动化处理、系统化对接、云端多地多时操作、大数据等技术,将本来私人化的管理经验转化成为标准化的技术方案,真正提高全社会的人才管理效率。   据悉,薪人薪事5月成立即获数百万天使投资,投资人包括zenpayroll的天使投资人,目前在接洽A轮。   另外,据HRTechChina记者了解,薪人薪事最近在做一个『陪创业者过寒冬』的活动,凡是在其网站上注册成为企业用户的,他们都会赠送一个千元活动礼包。   HRTechChina编辑部 10月16日报道 如果你或你的朋友的项目希望被 HRTechChina报道,请点击http://www.hrtechchina.com/needreport可进行寻求报道。
    中小企业
    2015年10月20日
  • 中小企业
    社保代理19元!仁云以免费HR系统为切入,打造中小企业HR共享服务平台 在国家鼓励“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员工社会保障意识不断加强的背景下,社保公积金代缴、薪资外包等人事服务,成为中小企业尤其是初创企业的刚需;管控用工风险,优化人力成本,提升员工福利成为每个企业的必须;而传统的人事代理服务却存在着效率低下、服务费高、操作不透明等诸多弊端。 仁云公司(www.HROCloud.com)顺应互联网+的发展趋势,挖掘用户痛点,颠覆传统,以免费HR云系统为切入,使中小企业零成本使用HR云端系统,提高人事管理水平;建立全国共享交付中心(SDC),以共享服务方式向中小企业及其员工提供社保公积金代缴、薪资外包等一站式人力资源服务,将服务专业化、标准化、透明化,并保持高性价比优势。 据仁云公司CEO张向党先生介绍,仁云自2013年成立以来,一直奉行“关注需求,专注服务”的精神,努力为用户提供更好的一站式人力资源服务。在过去几年里,仁云专注于完成了四件事:   第一件事,组建了一支能打硬仗、技能互补的狼性团队。 仁云联合创始人张向党先生有十多年行业创业经验,多次成功创业。仁云核心团队来自用友、腾讯、CDP和外服等公司,从产品的设计、开发、用户体验、销售,到运营和服务均由合伙人负责。   大家合作共事多年,形成了相互协作、默契配合,为做成一件伟大的事情而拼搏的凝聚力。仁云也在不断的扩充团队,向市场发力,需要更多拥有梦想的大牛来加入团队。 第二件事,开发了一套人力资源云服务平台。 仁云人力资源云平台分为前台和后台两个部分。前台系统更像企业内部的HR系统,向企业HR和员工提供员工管理、考勤休假、工资计算、社保服务、APP移动应用等功能,方便处理HR日常事务;后台系统根据中小型企业用户服务请求,线上线下处理并反馈结果服务,实现人力资源O2O服务集中处理,共享交付。   该平台已在数千家企业、几十家HR外包公司和西门子中国共享服务中心获得良好的使用反馈,累计服务三十多万员工。 第三件事,制定了一套标准服务流程和管控制度。 不管是HR线上服务还是线下服务,因为存在企业需求差异和人事政策地域差异,为了保持服务的稳定和服务水平的一致,我们研究大量客户需求,分析各地政策差异,制定了一套标准的服务流程(SOP),并根据实际的业务处理,建立完善的服务管控方法制度(SLA),这是企业服务最重要的保障。   第四件事,初步完成重点城市布局和服务提供。 通过三年多的努力,仁云初步完成沿海和沿江的重点城市“弓形”布局,向北京、上海、广州、深圳、南京、武汉、成都等城市用户提供直营式服务,并以相同的服务标准和质量管控,通过落地伙伴实现全国200多个城市的服务。   随着以上四件事情的完成,仁云已夯实服务基础,优化服务流程,利用信息化工具,提升服务效率,逐步构建商业壁垒。现在,仁云以社保公积金代缴19元/月、薪资外包9元/月的全国统一服务“冰点价”冲向市场,不断扩大战果,快速向全国推进。 目前和仁云类似的有金柚网、51社保等公司,但张向党先生认为,首先市场成熟且规模巨大,应以服务创新和互联网工具,颠覆传统,为企业用户创造更大价值;其次,作为企业服务,更重要的是考验服务商的反应速度、执行力和服务质量,就像长跑一样,拼的是毅力和耐力;最后,人力资源服务天生具有金融属性,仁云未来也会接入个人理财和个人信贷等服务。   人力资源服务是企业刚需,希望这个市场在大家的努力下越来越好,使企业用户和员工更大限度的受益。      
    中小企业
    2015年08月05日
  • 中小企业
    中小企业缘何成为SaaS服务商的最佳出路? 摘要: 比起满页绚烂,有些人更钟意一张白纸。新生代SaaS服务厂商看好中小企业目标群体某种程度上与之类似。不过绝不止这么简单! 国内说起SaaS,自然而然会联想起它的三大关键词:云端部署、租赁收费、中小企业用户。云端办公和较低资费是SaaS的两大优势,中小企业的目标客户定位又属于哪门哪派的讲究?需求更迫切?很抱歉,很多小微企业还津津乐道于“一张Excel打天下”;人多势众市场大?国内中小企业确实占比90%以上,可惜即使是刚需,成本预算也不多;某专栏作家吐槽:SaaS厂商喜欢中小企业客户,是因为他们要求不高,不像大企业那般“挑食”,通用版开发难度也低,船小好调头。事实果真如此?   SaaS新生代看上中小企业是图其“没背景”? 比起满页绚烂,有些人更钟意一张白纸。新生代SaaS服务厂商看好中小企业目标群体某种程度上与之类似。众所周知,在SaaS兴起前,企业级应用领域已历经两次重大变革。从单机到基于CS两层架构的局域网,再到BS多层架构互联网,先入为主者不在少数,国外如甲骨文公司、SAP公司凭此声名鹊起,国内如用友、金蝶、鹏为等亦因此发家。因为起步早,广积粮,国内外很多大型企业成为其早期用户,长期的信息积累成了企业财富,也为其形成“信息包袱”埋下了伏笔。   等到10年后SaaS兴起,虽然很多企业看好其低成本、自动升级、无需维护、云端部署的优点纷纷抛出橄榄枝,很多早期热衷于信息化管理的大型企业却很难被打动。原因是基于licence或本地部署的企业应用积累的用户好感度很高?安全系数更有保障吗?那可未必,不是他们不心动,而是“信息包袱”太重,前期存储的大量数据信息和既成模块难以摈弃,这让很多大型企业“投鼠忌器”。   此外,早期管理系统的采购多是高层决断,改弦易张难免有颠覆“权威”之嫌。加上眼下在SaaS领域展开全面布局的屈指可数,除了并购转型的“老玩家”甲骨文、SAP,Salesforce、Workday、Sugar、NetSuite、微软、纷享销客等皆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不过对于财务、供应链、协同、HR、ERP等多方面涉及的大型企业尤其是制造业,显然多少有点“力不从心”。   相比之下,毫无背景或信息积累不多的中小微企业“资质”好很多,对于新事物接受快,决策快,SaaS服务的低成本也恰好好处。基于这层关系,SaaS将中小企业作为首选客户群,并将长期以来奉行的销售圭臬“从上而下决策使用”推翻,开始了“自下而上引导使用”的积极尝试。目前国内几大新兴的SaaS服务厂商如理才网、销售易、今目标等便就采用这一模式。大型传统企业应用软件开发商如用友、金蝶也先后推出了针对中小企业用户群体的畅捷通、友商网。从新秀到大佬的哄抢战役,中小企业实现了“爆冷门”到“香饽饽”的华丽逆袭。   SaaS新生代看上中小企业想凭“游击战”突围? 从上个世纪90年代开始,传统ERP开发商就打响了“持久战”。从大而全的产品线部署,从国内到国际市场的通关,后起之秀们虽然可以玩云计算新概念、打价格战,甚至从生僻领域或新热点切入,如抢滩客服的Zendesk、Freshdesk;靠企业保险起家的创业公司Zenefits、主打云存储的Box,旨在帮助中小企业揽下个税、社保公积金等琐事的Zenpayroll,变革碎片化企业社交的Slack等。这些基于SaaS服务的新生代企业得以快速上位,很大程度上拼的就是开发周期短,快速凭借市场需求和自身优势上位。它们是游离于主流企业应用之外的散兵游勇,也是凭单点战术实现突围的先锋。基于这层关系,其客户目标直接锁定在中小企业。   虽然立足点五花八门,我们不难发现:很多采用了“游击战术”。比如估值已达45亿美元的Zenefits,当资历不及ORACLE、SAP,人力资源应用低资费Workday已经玩透,接下来这张牌怎么出?Zenefits想到了很多中小企业的痛点。比如单独购买保险很繁琐,便直接和保险公司合作,利用免费HR云平台做起了“卖保险”的生意。国内如金柚网、51社保理的是同一个思路,不过换了个领域。另外还有一套思路相当热门,那就是以理才网dayHR为代表的突围法:缩短开发周期实行单点突破+立足行业解决方案实现纵向开掘。   虽说SaaS开发商集中精力在单个模块上,OA、CRM、HCM、HRM等各自为阵,难以满足客户诉求供需点。事实上前辈们全面长跑,日子也不好过。忌惮于被新秀赶超,很多开始了无休止的收购火并之路。甲骨文重金收购仁科、Eloqua、TOA,SuccessFactors、Ariba等成为sap云端转型的“基石”绝不是个例。   中小企业比大企业更挑  SaaS模式投其所好? 对于中小企业,大众怎么看?怎么看都觉得规模小、预算少、加上市场风雨飘摇,有需求,GDP贡献度估计也高不到哪儿去。人民大学风投研究中心主任刘曼红看来并非如此,在其著作《中国天使投资:理论、方法与实践》中她表示:   “一个国家真正的国际竞争力不仅在于具有实力强大的大型企业,更重要的是具有大批具有发展潜力的创业企业。它们是大企业的预备军,是国家的未来。”   如果简单从企业规模、人数来判断需求,显然有失公允。以国内为例,中小企业规模是不大,可它在全国企业数量中占比超90%,解决了大多数人的就业问题;“麻雀虽小,五脏俱全”,这意味着简单拿通用版打发人,显然低估了其实力。确切地说,中小企业对信息化管理应用需求并非简单化,而是相对集中化。   因为行业属性复杂,很多还属“新新人类”的思维产物,对于个性定制服务的需求其实比大型企业更加强烈。而以往的企业级应用都是长期参考样板、调研来的,研发推广花去几年,升级再频繁难免也难以完全随时代大潮而动。这时候还讲降低资费或完全免费,不啻于天方夜谭,而这正给了新生代SaaS企业以崛起的机会。   SaaS本身就支持在线自动升级,单点突破与深度挖掘垂直化解决方式相结合,反而很好地满足了中下企业的挑剔口味。加上有互联网营销思路的推波助澜,在中小企业市场发展快速也在情理之中。   都说国内SaaS服务市场呈现“野蛮生长”,对比国外,显然还只能望其项背,首先在发展时长、融资幅度、并购范围、商业模式、时长规模上,短时间内赶超恐难实现。据Gartner调研数据统计,2013年-2015年间,美国企业的SaaS软件预算或增加78%。对于Salesforce、Workday、Slack等成功经验,国内借鉴者多,想要复制其商业神话的也不在少数。中小企业的目标客户的定位成了某种沿袭,也是双方基于市场行情做出的默契决定。   本文系作者 V观世界 ,来源:钛媒体 出处:http://www.tmtpost.com/1340064.html
    中小企业
    2015年07月1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