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创
    链接各路人脉,“兼商”为双创科技类中小企业快速搭建营销渠道 来源:猎云网「微信号:ilieyun」(文/尹子璇)   对于初创企业来说,争取投资是一大难题,如何卖出自己的产品养活自己更是事关企业存亡的问题。提高产品的销售额是各类企业的刚需,而此次介绍的兼商则主要为科技和服务类产品提供销售途径,目前主要帮助销售医疗设备、环保设备等大型产品。   兼商创始人丁泉钧曾担任过工业类企业、商业企业及科技企业的职业总裁,他告诉记者,虽说企业寻求融资已经十分普遍,但是很多企业的发展受到限制更多的是因为他们没有做出好的销售成绩。对于销售额动辄数百数千万的医疗、环保设备生产企业来说更是如此。而中国是一个人情社会,如何能够让自己的产品快速地销售出去?丁泉钧找到了答案——熟人效应。 普通销售员工无法进入一个大型企业进行产品推荐,即使进入了也无法找到精准的销售对象;而即使找到了销售对象,也难以获得在决策者面前充分展示的机会。   那么如果将人脉拥有者及产品拥有者对接起来呢?假设是向自己的朋友推荐产品,想必会更容易一些。兼商便想要从此切入,打造一个资源对接平台。一方面,为资源拥有者提供额外的收入,另一方面则是能为产品拥有者获得用户。   对于产品拥有者来说,只需要向兼商平台寻求合作,兼商对其产品进行考核,合格后进行资源的精准匹配,再帮助其完成销售。除了能够帮助其更快地对接上精准用户,还能帮助初创企业小成本地完成全国的销售覆盖。 而兼商将专业的业务员、自己身边有人脉的普通职员以及中小企业主等作为渠道合伙人吸纳进来,打造自己的销售体系。一名专业的业务员,假设他面向电厂从事着销售工作,那么他便能在销售自己的产品时顺便提及兼商上的产品;对于一位有人脉的普通职员来说,他可以将兼商上的产品引荐给自己的朋友;而对于中小企业主来说,他们拥有更多的商业资源。   所有通过渠道合伙人完成的交易,该渠道合伙人都能获得一笔分成。   兼商于2015年11月开始试运行,12月正式上线。丁泉钧告诉记者,“短短两个月内,兼商已与近百家企业签订委托销售协议,已拥有近3万渠道合伙人,跟进中业务意向242个,已促成销售合同5项。”   丁泉钧总结道:“我们通过分享人脉,突破科技类企业销售障碍,解决其生存和发展的问题。”   据了解,兼商正在寻求天使轮融资。
    新创
    2016年02月05日
  • 新创
    校园职业社交 Handshake 获 1005 万美金 A 轮融资,想让小白们更清楚自己该入哪行 大学生职场社交软件Handshake在今日宣布已获得 1005 美金的 A 轮融资,本轮融资的领投方为 Kleiner Perkins Caufield & Byers (KPCB),跟投方为 True Ventures, Lightspeed Venture Partners 和 Lowercase,据该公司透露,由于估值还是不到 10 亿美元,暂时还不方便透露。而本次融资将主要用于扩展校园数量和产品的完善。 Handshake 创立于 2014年,在当时为寻找实习、就业机会的学生提供资源,通过建立社交网络,将全国性的资源展示出来,包括传统职业中心覆盖不到的偏远地区。 创始人 Garrett Lord 称,Handshake 跟 LinkedIn 有很本质的区别。Handshake 就是定位给大学生和初入职场的小白使用,“如果你是一个设计师,你在 LinkedIn 上会更关注其他设计师,并优化自己的选择”,但在大学环境中,用户还在被告知,该选择哪个方向,是工程师、设计师还是企业家,这些选择在 LinkedIn 上是做不了的。 Handshake 表示已经覆盖到全美 60 所学校,包括密歇根大学、约翰霍普金斯大学、普林斯顿大学和斯坦福大学,Lord 表示,很快会拓展到 80 所。目前已有超过 130 万学生档案,超过 40000 个活跃公司,这些公司占据财富 100 强的 80%。 对于招聘方而言,借助 Handshake 可以将招聘范围拓展到全国各地,并减少招聘会的数量,用于寻找更适合入门级职位的人才。Lord 称,Handshake 正在开发的工具可以让招聘方更快的找到适合的学校和学生。本次融资,除了扩大服务,新资金将用于建立 Handshake 的品牌,接下来可能会建立自己的人力资源系统等。 原创文章,作者:董雨晴 来源:36氪
    新创
    2016年02月04日
  • 新创
    从技术牛到创业狗,他不满安全行业现状,开发了一套可为企业武装到牙齿的自适应安全产品 随着云计算技术的迅猛发展,越来越多的企业选择把服务器搬到了云,而云计算必须建立在大数据基础之上,数据的价值就越来越重要。然而,事实上很多公司在数据安全方面还是很薄弱的,用行内话说,“挂个脚本就把你黑了”,就连苹果公司都免不了被黑。 “青藤主要为企业提供内部的自适应安全体系,让企业在自身内部搭建起安全管理体系,并可持续地运营,从而提高工作效率,节省成本”,青藤云创始人张福告诉创业邦。 为什么企业这么容易被黑? 既然企业安全人人都知道重要,但是为什么企业做不好呢?张福认为主要有如下4种原因: 企业安全意识较低,近年来随着安全事件的不断曝光才开始重视起来; 安全方面的人才匮乏,体制内教育跟不上市场发展速度; 安全人员缺乏有效的工具,一直处于“救火”状态,一边查问题根源,一边又有新的问题出现; 企业处于被动防守状态,只能从外部黑客攻击中寻找漏洞,设防火墙。 如今随着业务发展,内部生态复杂,对外交互越来越多,这就使得公司网站系统被攻破的通路增多了。再加上用户大数据价值的凸显,诱使外面的攻击火力不断升级。 “整个黑客的产业链要比安全产业链庞大数倍。”这是青藤云创始人张福对于中国安全行业的反讽。 让企业“武装到牙齿” 针对如上痛点,青藤云安全为企业提供从评估到监测再到防御的安全服务,主要分为如下三个方面: 第一、提供自适应安全Analysor(分析器),可理解为360病毒扫描软件。在公司系统内部部署点引擎之后,分析器会像普罗米修斯里的地形探测器一样对网站结构搜索并扫描探测隐患,给出安全分数。同时,分析器会进行持续地扫描,对网站数据进行环比、同比,和业务相同客户进行行业比较。 第二、提供自适应安全builder(产生器),帮企业补漏洞并防止再犯。公司如果设置了弱口令的漏洞可以自己修改弥补,青藤云安全则帮企业建立纠错机制,避免之前出现的问题。同时建立安全体系,缩小攻击面,控制风险。 第三,提供自适应安全monitor(检测器),紧急预警。在公司系统部署的监测点发现攻击时,立刻采取措施,系统自己解决不了的问题就会报警,请求人工解决。 这样一来,一方面为安全人员提供实践可操作的工具,提高效率,另一方面从公司内部主动建立起安全体系而不再被动防御。 青藤云安全系统工作机制 后置监测点,“引狼入室”,提高排查精准性 但是,机器的自适应是否会产生误判呢?张福告诉创业邦记者,误判的概率是存在的,但几乎接近于零。 黑客们常见的攻击方法是,为了使真正攻击不被发现先进行大规模扫描,系统便会频繁报警,安全人员找不到问题根源,在这之后黑客才开始真正开始攻击。 张福告诉创业邦记者,青藤云安全的监测点是相对后置的,黑客的大规模扫描并不会对系统产生任何影响,但当黑客真正开始深入到核心点,青藤便开始采取措施,甚至报警,减少安全人员排查的干扰,提高准确性。 此外,黑客攻击整个系统时,会先找一个外围的点,接近核心数据需要过程,在黑客深入的10秒内就能发现,并采取措施,所以不用担心后置会耽误防御时间。 自适应公司业务系统 青藤云安全的这套解决方案主要特征是自适应的技术,这种安全理念从2014年开始在美国兴起,核心是通过业务层面量身定做主动地防御系统。通俗地来说,就是为打车的滴滴、卖家电的苏宁和叫外卖的饿了么根据日常商业行为各自生成一套安全机制。张福告诉创业邦记者,这样的技术实现主要依赖于“数据分析+机器学习+人的经验”。 这样的安全机制主要有如下几个特点: 自适应基础架构,无论是公有云、私有云还是物理机,均可部署; 自适应公司业务,根据业务产生适配规则; 自适应系统变化,系统更新、搬迁后,监测自动跟进。 为企业建造安全免疫系统,而非防火墙 青藤相较于云盾、安全宝等传统防火墙的云形态产品的差异化优势主要在“青藤设计免疫系统,而不是造城墙”。 从产品形态上来看,云盾和安全宝主要是在外围造城墙进行防御。而青藤是为用户设计免疫系统,不仅防御外部攻击,而且内部发现和解决客户自身安全问题,同时能够随业务变化而变化。 青藤会根据客户公司的业务情况,自适应生成最符合客户业务的安全策略。不仅帮助客户加强网站的安全性,还可以进行完整的安全体系建设。 青藤创始人张福是国内最早一批黑客技术研究者,在安全攻防领域有超过15年的实践经验,曾先后在国内多家知名互联网企业如九城、51.com、盛大、昆仑万维担任技术和业务安全负责人,主导设计开发了九城游戏代码漏洞挖掘平台、51.com互动压力测试系统、盛大旁路式游戏反外挂系统等多款创新性产品,精通互联网业务研发和安全体系两个领域。 2015年12月,青藤云安全获得宽带资本、红点创投6000万人民币A轮融资。   来源:创业邦
    新创
    2016年02月03日
  • 新创
    轻松财税:想用标准化的流水模式变革财税行业 “标准化服务流程的制定,我们做了一年半,这期间光我们两位创始人股东就投进去了1000多万,这个阶段包括人员流动、客户流动都太大了,等于是一直在烧钱。会计服务本身就是一个偏保守的行业,所以说大家没有人愿意做这个事情,风险太大了,搞不好就死了”。   邓礼政告诉记者,今天轻松财税简单来说做的就是两件事情,第一件事情就是以最快的速度让客户看到税金是多少;第二件事情就是帮助客户选择产品降税。要完成这两件事情,核心就是“产品的标准化”与“服务的流水化”。   轻松财税项目的最初启动是在2013年,起初叫“普道财税云”,已于近期更名为“轻松财税”。2015年8月,轻松财税获得了由峰瑞资本李丰投资的1300万人民币天使轮融资,这也是轻松财税获得融资将近半年后,首次对外披露。   创始人兼CEO邓礼政,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曾任跨国律师事务所税务顾问,普华和安永税务经理;创始人兼COO黄鹤,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曾任国内领先事务所审计经理;技术总监来自中国电信;产品总监曾供职于小站教育。   目前轻松财税团队规模在150人左右,其中销售约50人,产品研发为20人,支持团队(包括人事、财务等)10人,其余70人为会计服务人员(包含10人的客服团队)。当前业务主要集中于上海及周边地区,邓礼政表示,公司计划于2016年完成北京、上海、广州、深圳四地的业务覆盖,目前已有相关责任人进驻发展。从2014年到2015年,轻松财税两年内签约了5000家企业客户,平均每月新增200家客户。   要了解轻松财税究竟做了哪些变革,就不得不先提一下传统财税行业中存在哪些亟待解决的痛点。   首先是产品的标准化,这点比较容易理解。对于B端企业客户来说,传统财税行业价格不透明,通常是服务商一口价,“说多少钱就是多少钱”,没有标准,客户不清楚定价是怎么来的,也不清楚究竟包含哪些服务。轻松财税采取的方式便是将服务定制成一个个的标准化定价产品,让企业客户实现电商化的采购。   另一方面亿欧网了解到,传统财税代理行业的会计通常是这样一种状态:从客户对接到账务处理,税务申报全流程什么都得干,从月初忙到月末,从早忙到晚,一边做东西一边又要接电话,搞不好还要挨客户骂。   “传统模式下,职能分工不明确,比如让会计去做销售,这件事本身就非常不符合常理,但绝大多数中介公司就是这么干的”。   这样做就导致了目前行业内存在的几个隐患: 1、会计行业的从业人员本身性格大多偏内向,让内向的人去做销售,业绩可想而知。 2、传统模式下,从销售到报税中间有着太多复杂而非专业的环节需要会计亲自去处理,且大多数会计与销售职能为一体,导致行业资源浪费,效率低下。 3、客户资源全都抓在会计手里,所以各中介所离职现象严重,比较常见的是一家中介公司在发展壮大的过程中不断分裂成小的中介公司,有如细胞分裂一样,大家都想出来单干,行业资源十分分散。   那么轻松财税设计的解决方案是: 1、 将传统财税服务流程做一个标准化流水线的设置,从收集整理资料到录入、出报表、装订凭证、报税等分解为十个步骤,把收集整理资料、装订凭证等专业度要求低的环节交由其他服务人员来做;   2、 把传统税务咨询服务打包为一个免费的问题库产品。问题库内搜集了绝大多数客户常见提问,因为大多数销售都是非专业出身,所以在回答用户提问时答案都来源于问题库;   3、 打造轻松财税移动端APP,对报税流程跟踪提醒,方便企业客户可随时查看、管理税务信息。邓礼政告诉亿欧网,目前产品上线不到4周,注册企业用户已超过10000家。   如今客户所有的电话都是只打到客服,平台的报税期是1-15号,所以一般到20号之后会计就没什么事了。传统模式下平均每位会计人员能服务40-50家客户,现在平台平均每人能服务150-200家客户。   关于目标定位客户与盈利模式,记者了解到,平台大部分客户其实并非是那些互联网创业公司,而是那种纯以谋生为目的的小微公司。因为互联网创业公司死的太快,而这些以谋生为目的公司平均寿命一般在3-5年,客户签约一年的服务,客单价平均约5000元。   邓礼政还告诉记者,传统财税行业销售收入近年来普遍偏低,利润仅在10%-20%,而通过标准化的流水线运营模式,轻松财税平台这边的毛利最高能达到40%,目前平台上干的好的销售一个月能赚3W+。此外,平台还将销售众包出去,以全职+兼职的模式扩张销售团队,目前已有几百人兼职销售加入,这也是轻松财税之所以能在短短两年内发展5000家客户的原因。   可预见的未来,金融?SaaS? 邓礼政认为,当平台有了足够多的用户之后,未来能切的其他服务还会有很多,比如金融,SaaS工具等。金融方面,平台可以通过收集中小企业的财务数据,为小微企业提供金融信贷服务,目前已与建设银行展开试水合作。   关于SaaS,邓礼政认为,通过财税服务去切SaaS工具,这才是正常思路,直接做财务SaaS就是伪命题。因为做工具的不是专业的,客户对你没有足够的信任,单拿工具算税金报税这种事情没人敢点。   此外邓礼政还表示,目前最容易抓中小企业客户资源的两个切口,一个是财税,另一个就是社保,财税发展期后可切入社保,反之则较为困难。   目前轻松财税的业务模式框架已经基本搭好,接下来就是一些小的优化,比如接下来会上线的SaaS管理应用等。   关于对财税行业2016年的预期,邓礼政表示,一方面在2015年,国家已经停止了在这方面的补贴,另一方面随着人力成本不断增加,16年财税行业将面临一波大的洗牌,这些传统的财税中介,要么开始抱团,要么会成立像轻松财税这样的平台来创业,一些大的财税公司可能会开始使用标准化的财务SaaS工具,比如畅捷通等。     本文作者付昊,来源:亿欧网
    新创
    2016年02月01日
  • 新创
    捷库,给 B 端提供蓝领员工的标准化培训工具 先扯点别的,捷库的办公室位于帝都二环上的 soho,初到时我惊了一下,办公室内好多外国人正在洽谈合作,从整体设施到布局,更像是一个跨国公司,与想象中的蓝领气质相差较大。创始人晁阳热爱户外运动,公司文化墙上还张贴着跟王石等众多企业家的合影,交流之中,晁阳更喜欢谈论他们的户外团队 “玄奘之路”……嗯。一家气质独特的公司。其实我认为他们做的事情也与公司文化、创始人的定位有关。   好了,言归正传,晁阳认为企业在员工培训上是有改进空间的。   首先,传统的方式是,员工通过指纹或者刷卡进入电脑培训系统进行学习,而一线员工基本都是站着干活、没有电脑,所以手机应该是最自然的工具。这也是过去基于 PC 的 e-learning 很难覆盖这些人群的原因。   其次,基本像 100 家店以上的大型连锁企业都有自己比较专业的培训内容,但他们缺乏有效的落实到每一个人的方便的工具。保证落实到每个人,了解到有没有学习、有没有考试、有没有掌握,同时还能把一线在执行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案例收集上来并且解决掉。   另外,很多企业一线员工流动率超过 100%,在职时间变短。提供兼职岗位、按小时计薪是提高用人效率的好方法也是行业趋势。而人员规模大、分布在全国各地,集中面授几乎不可能,这就逼着企业要加快培训速度和效率,降低培训成本。   所以,捷库从解决 B 端需求出发,不需要生产企业培训的内容,而是提供一款他们培训员工的移动工具。加之,捷库的核心团队,拥有丰富的连锁企业运营和渠道管理背景。产品中会帮助企业解决 “怎么样做标准化的培训,企业如何建立自己的 SOP,如何与分店沟通、如何帮助店长解决快速招聘、快速培训” 等问题。   捷库的产品形态是:SaaS+APP+ 微信内 H5/ 公众号。主要服务的企业类型——大型连锁服务业,包括餐饮连锁、生活服务、金融、科技制造等。 企业通过 SaaS 平台,自行上传培训物料;之后,店长下载 APP,APP 中有培训内容,店长还可以通过 APP 监控到员工学习是否查看学习,这样就很好的了解培训进程、便于管理;员工则可通过扫码在微信里直接查看培训材料。   值得一提的是,捷库产品的逻辑中,比较强调店长的属性。晁阳表示,一家店的员工状况,店长是最了解的,所以从店长切入,因人而异的培训比较科学合理。并且,APP 中还用了 “以考代学” 的方式,通过一些考试题的形式,让员工对自己要培训的内容加强记忆。   捷库目前和 60 家企业合作,像福奈特、联想、华为、庆丰包子、必胜客、小拇指等等。培训的需求度和工种相关,以 0 到 10 作为技能高低水平,小米修手机需要 8-10 的技能值,麦当劳做服务员是 0-2 的技能值,目前捷库的业务重点是培训 0-5 技能水平的工种。   我个人认为,像是麦当劳等一线的国际大型连锁企业,培训系统应该会选择用 Oracle 的,捷库在做的事情就是满足剩下的连锁企业。这就要说到 SaaS 行业,传统服务商都是抱大腿、给大企业做系统的,这样才能有营收,往往是 20%的大客户贡献了 80%以上的收入。相对的,大企业对专业度的诉求也很高,基本需要定制化,创业公司一般情况下也满足不了其需求。   所以,按照 SaaS 产品的逻辑,捷库定位连锁企业是没有问题的,第一,连锁企业愿意付费去让人做培训系统,这样就保证了营收,第二,他们对专业度有需求,但不会过高,也可以保证交付。据悉,捷库从 BD 客户到上线 SaaS 产品的周期平均为一个月时间。   其实,刚提到 “捷库给 0-5 技能水平的工种做培训”,这里还有块市场就是 5-10 的高端技能人才。这里涉及很多蓝领培训项目的逻辑,他们希望把服务员从端盘子培训到领班,再往上晋升;希望把普通工人培训成技术工人。   对于这个逻辑,晁阳是这样判断的:大多数蓝领对学习的渴求度不如白领,所以个人晋升不是痛点,同时,服务业的基层员工想晋升更多要看上面是否有位子空出来,实际上老板的思路是 “我开个饭馆,就是需要找基层端盘子的人”,也就是说晋升是 C 端的诉求,不是 B 端的诉求。   不过,捷库目前也有局限,由于客户多数是大型企业,他们的实际业务需求不同,培训的关注点也有所不同,在后期快速复制和规模化拓展方面需要有更好的方法。   关于延伸,之前说到企业现在有兼职化的需求,那么蓝领招聘也是一大痛点,未来捷库或配合企业推出服务业蓝领招聘业务等。   捷库天使轮为云基地投资,A 轮资方为金沙江。   来源:36氪,作者:徐宁,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36kr.com/p/5042055.html
    新创
    2016年01月29日
  • 新创
    随身差旅:从差旅市场的报销出口往上回溯,是否能逆袭工具类应用的命运 来源:猎云网   (文/Emily)   提起差旅市场的玩家除了TMC似乎想不出来特别有代表性的公司了,被互联网改造的市场依然处于非常初期的阶段。虽然差旅市场规模增速很快,但是大部分企业依然苦于差旅整个流程的操作,因为从行程预定到最后单据报销的流程依然繁琐。   此次采访的随身差旅想要打通下游的报销出口到上游的出行入口形成闭环,通过B端C端的联动解决企业差旅出行的整体问题。   随身差旅给自己的定位是针对商务人士消费管理的差旅工具,目前主要有记录和报销两大功能,分成8个小入口,订票,记录,特惠消息,出差申请,报销单,审批和报销日历等。记录包括订票,住宿,机票酒店,市内交通等一系列出差场景全覆盖,而针对企业端的对接服务包括报销单实时记录,移动端审批,以及团队出行的整体记录。同时针对花费内容进行智能化统计,使得出行消费内容更加直观。   除了C端用户,这款应用还想覆盖B端企业,想要通过PC端Saas服务软件与C端进行联动。差旅是个碎片化的使用场景,但是报销服务又是一个集中的严肃结算过程。随身差旅想做的就是将这两个场景联系起来。 主要的解决方式是将B端的Saas服务对接企业的财务系统,将C端的记录一键导入到公司的财务系统里。在App上曾经记录的日程和拍摄的单据以及商家出具的电子单据都实时上传到公司的商旅系统,方便结算。   这里还有一个问题是随身差旅的实质是一个针对差旅消费建立起来的移动差旅管理和报销系统。这样的系统介于报销体系和行程预定体系之间:既涵盖了出差之前的行程安排,又涉及到出差当中的报销执行和差后报销。将这样的闭环打通必然要涉及财务端的对接,这也是随身差旅布局B端的一个核心考量。肖宁说:这样的模式便于构建整个的消费场景,商务出行的消费核心还是立足于B端。 此外,他还表示,纯移动端的工具价值在后期一定会面临变现的困难,从前期开始就必须进行商业价值的探索和全产品线的布局。“必须在一开始就要两条腿走路。”   目前随身差旅还提供更多的增值服务并且针对特殊的商旅计划定制多消费场景的解决方案。在线下,随身差旅还拓展了咨询和企业服务,帮助企业梳理差旅方案,并且在行程计划和特惠的入口推荐更加优化过行程预定。   现阶段,商旅市场约占到整个旅行市场的1/3的份额,但整个的商旅市场信息化水平不到10%,从B端的软件切入提升商旅出行和企业审批的效率是最核心的问题,毕竟还是需要互联网化,才能想象下一步的商业价值。   目前B端软件服务商市场份额最大的是华为慧通商旅,觅优商旅云也已经完成A轮数千万融资,在C端的服务上,携程的商旅服务以及一些报销系统都在做这件事。所以竞争属于两头烧的状态。但随身差旅对使用场景进行归一化的处理,提升效率的核心卖点也不错。对标企业商旅计划应用 Travo获240万美元融资,随身差旅是否能在国内市场受到欢迎,还需要看他们对于B端的整合,从一开始就将场景结合比较吃亏的是铺的面有些广,怎样搞定B端是关键。   在未来,随身差旅想要拓展服务人群,做好工具的服务价值,通过延展入口下的服务场景,比如将小团体聚会的记录,外出出行记录都囊括进来。
    新创
    2016年01月29日
  • 新创
    意向匹配or技能匹配?渠道招聘or服务招聘?瞬聘网通通选择了后者 来源:猎云网 (文/小蒙)   不知道您会把“程序员”这个职业叫做什么?软件工程师?软件开发者?程序员?程序分析师?软件构架师?记者则喜欢称他们为“程序猿”,一是因为他们聪明,能编写程序开发软件;二是因为他们工作起来没日没夜,甚是辛劳。   然而,瞬聘网创始人兼CEO顾山林则喜欢称他们为软件工程师,因为他在美国有过近二十年的软件和信息系统的构架、开发和咨询经历,这个过程中他对软件工程师准备简历、面试,以及作为招聘者筛选软件工程师简历、面试都有丰富的经验。一来二去,顾山林发现:软件工程师是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数理逻辑能力强,但大部分又不善于表达。因此,传统的从简历到面试再到聘用的招聘方法对软件工程师来说不一定精准。而他又在多次与技术主管的互动中发现:其实对于软件工程师来说,他们平时积累的诚信和软件开发能力才是最关键的,而招聘过程那些他们不擅长的东西,不管对他们来说还是对聘用公司来说其实都不是很重要,反而正是这些“不重要”的步骤会筛掉不少本来可胜任工作的软件工程师。   “所以,我就创办了让软件工程师可以进行平时积累诚信和软件开发能力的平台。这样找工作时就可水到渠成。”顾山林这样解释了他创办瞬聘网的原因。   知道为什么做,接下来就是怎么做的问题了。顾山林认为其实软件工程师是一个技术类的工作,不管有多少细分方向,终究它是可以量化的。瞬聘网既然是基于软件工程师的技能和诚信的招聘平台,那么就应该从评估他们的这两项指标着手。   首先是对他们专业技能的评估,瞬聘网通过对软件工程师之前的工作技能进行评估打分,再对招聘企业的具体要求进行量化,之后双方就会通过技能进行匹配。既帮助工程师找到适合的企业,又帮助企业找到相应的工程师。   瞬聘网如何对求职者要求诚信?第一,瞬聘网要让每位准备来找工作的工程师有种理念的认同:对有能力的软件工程师来说,没有必要作假,反而作假的环境对他们不公平也不利,因为作假忽悠的环境会埋没踏实做事真正又能力的软件工程师。 第二,对于申请诚信技能评估的求职者,瞬聘网会要求其身份、学历、工作经历等必须上传相应的材料,如身份证、毕业证、学位证、离职证明或劳动合同等用来证明,证明材料一经上传,无法更改,将成为瞬聘网的永久记录。用来证明求职者编程能力的代码片段同样一经上传无法修改。瞬聘网随时对这些永久记录进行调查验证,任何作假的记录严重影响其在瞬聘网求职诚信。   对于红海般的互联网招聘,顾山林认为:做渠道的互联网招聘企业确实很多,利用大数据做招聘的也很多,但是做渠道的意味着仅提供一个平台,在这平台上求职者填写简历、搜索职位、投递简历,而招聘者则发布职位、搜索简历、联系求职者,其实走的还是传统的招聘过程。而即便是大数据应用于互联网招聘,其实也只是在做双方的单一意向匹配,对工作技能评估匹配的缺失很难实现全面精准匹配。   目前瞬聘网只专注做好软件工程师的招聘服务。顾山林透露,未来瞬聘网可能会将视线扩大到其他职业,但是也仅仅是可以量化的技术类职业。因为,招聘服务想要达到全面精准匹配,只有把最重要的职业技能实现量化,再进行匹配,最终才能实现。因此,瞬聘网也希望未来的招聘真的只是网上点一点,便可瞬间入职,这也是“瞬聘”二字的含义。   瞬聘网隶属于上海瞬聘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于2013年,目前公司13人。公司正计划下轮融资,以进行市场开拓。  
    新创
    2016年01月28日
  • 新创
    我的打工网,最大程度降低蓝领招聘的流量、转化成本 “我的打工网”,定位制造业蓝领招聘。   简单概括下行业背景,2015年 农民工人数规模接近 3 亿,是中国最大的一波求职人群。其中,从事制造业、建筑业蓝领占比超过 60%,这些蓝领工人每年更换工作频繁,1年 内至少更换一次工作的占 73%。   这些人 70%通过传统中介找工作,流程为:蓝领——中介——黄牛——劳务派遣公司——工厂。在这个过程中,不仅中介黄牛对工人和劳务派遣公司是双向收费的,而且欺诈现象滋生,即使没有替工人找到工作也不会退钱。 从 08年 至今,农民工只增加了 30%,可中介的体量增加了 10-20 倍。所以 Jason 认为这是个急剧被改造的市场,“我的打工网” 就从制造业蓝领的招聘切入。逻辑很简单,取代传统中介和黄牛,通过线上招聘+线下服务的形式。   线上平台的招聘信息对接企业,线下开直营服务中心,负责集合工人,然后再经过培训,专车送到企业进行面试。“我的打工网” 对 B 端企业收费,对 C 端蓝领工人大部分免费,对即将进入优质企业的工人会收取一定费用。   这里,Jason 强调 “我的打工网” 降低的三个成本——流量成本、转化成本及服务成本。先分享一个现象,在昆山的城北、城南中华园、陆家等这样的制造业聚集地,每个区域都聚集了超过 30-60 万不等的工厂蓝领,每天上下班时,几分钟内同一地点会聚集数万人。也就是说,目前制造业蓝领的集中度足够高,因此 “我的打工网” 推广方式是基于 LBS 定位的线上线下推广组合。   在获取流量之后,会面临转化的问题,Jason 在苏州的《聚蓝海 赢未来》研讨会就算过一笔帐: “如果要留出一个经纪人,需要给他 5000 到 10000 的薪水。若一个经纪人每月可转化成 20 个工人,那么一个入职人员的转化成本在 300 以上;如果每月转化成 100 人,那么入职的成本是 70 块钱左右。假设同样要完成 1 万单的成交量,前者需要 500 个人才能达标,而后者只需要 100 个经纪人。”   Jason 透露,“我的打工网” 的经纪人转化人数从 2015年3月 份开始基本维持在 100 以上,是行业标准的 10 倍,并且他认为,依旧有 40%的上浮空间。假设传统中介模式的成本在 500 块/人左右,通过提高经纪人的转化效率,打工网的成本会降到 200 块以下,甚至在 130 块以下。   不光如此,据 Jason 告知,“我的打工网” 上的用户复购率还很高,老用户再次找工作时还会回到这个平台上,并且会口碑传播很多新用户。   我们都知道制造业整体不景气,大厂招人急剧下降,厂方开出的入职价格就会相对降低,当低过中介的招聘成本时,很多中介就会撑不下去。按照 Jason 的逻辑,最大程度的降低成本可以最大限度的提高产品存活率,届时可以开出市场上最低的价格来抢 B 端和 C 端的用户。   就按上述的情况,“我的打工网” 最关键的点就在于经纪人。   那么经纪人是怎样做到行业标准 10 倍的转化率呢?   Jason 给到我一个比较难以置信的解释——因为公司架构很扁平。他列举了一些工作场景,例如,高层主管都是通过票选选出来的,但前提是该员工必须自己去主动应选。再例如,公司任何一个经纪人都可以召集公司成员开会,包括 CEO 在内,只需要告知时间,不需要征求上层意见……   那么我的理解就是,公司文化最大的发挥了每个经纪人的主观能动性。   这里,扯点题外话,我从投资人口中得知,Jason 原来有四个线下实体店,在做 “我的打工网” 时,竟全部砍掉。因为新的平台一定会跟原有的旧模式产生冲突,Jason 此举有 “破釜沉舟” 之意,这也是投资人比较看好 Jason 的一点。   “我的打工网” 自 2013年9月 上线以来,已积累 60 万用户,已延伸到快递等服务业蓝领的招聘。自营线下店有 9 个,集中在昆山,下一步会扩张到苏州、长三角等地。但 Jason 强调,线下店不会超过 40 个,因为做太多,模式就会太重。   另,“我的打工网” 于 2014年8月 获得创新工场 500 万元天使轮融资,2015年8月 完成 A 轮融资,由富达(现在更名为道斯资本)领投,诺基亚跟投。   来源:36氪 ,作者:徐宁,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36kr.com/p/5041952.html
    新创
    2016年01月27日
  • 新创
    大嘴巴,定位蓝领工厂的 BBS 今天介绍一个做蓝领社区的 “大嘴巴”。公司 2015年2月 份成立于深圳,产品 5月 份上线第一个版本。   团队做 “大嘴巴” 的初衷,首先考虑到蓝领人群比较多,这个市场有足够的想象空间;其次,白领有 QQ、微信等社交工具,而蓝领缺乏专属的社区;最后一点,团队主创成员出身腾讯,对社交产品的理解相对深刻。   有一个现象,企业通知白领信息时会用 Email,而蓝领用户没有企业邮箱,平时只能靠工厂张贴的告示来获取信息。“大嘴巴” CEO 林晓鹏认为,这就是一个很好的切入点,他们可以把线下的公告栏搬到线上。逻辑是这样,往往学生作为一个群体会需要 “人人网” 这种社交工具,白领基于公司会衍生 “无秘”,而蓝领工人作为一类人群也需要类似工厂 BBS 的特殊社交产品。   所以,按照林晓鹏的思路,“大嘴巴” 上的信息侧重两大类,第一是工厂通告停水、停电等生活信息,第二是有关社团、像爬山等线下活动的娱乐信息。林晓鹏还告知,因为工厂下方的告示,让人没有传播的欲望,相对而言八卦等娱乐信息更容易被分享。关于产品的设计,下层则是靠实名制社区来承载的,以 feed 流的形式展现。   当询问为什么侧重社区而不是社交时,林晓鹏解释到,一款社交产品的成长主要靠女性用户拉动。而蓝领用户由于经历、思维的不同,导致沟通方式不同,交友水平相对较低。这里林晓鹏列举了一个很形象的例子,给一个白领男用户 100 分的精力,他更多的是点对点的深入跟一个异性沟通,而蓝领男用户更多是会拆成 100 份,分别对 100 个女生直接粗暴的问 “约吗”。可所有女性都渴望高质量的对话,所以,做蓝领社交容易吓跑女性,不利于产品发展。其次,任何一款社交产品都面临着一个最大的问题,用户会导流微信、QQ 上。   在运营层面,“大嘴巴” 社区采取实名制,用户看到的内容会基于 LBS 推荐,要么跟蓝领有关系,要么本地化。“大嘴巴” 一开始也尝试像 “无秘” 那样匿名运营,但蓝领用户并没有想象中那么注重隐私,他们甚至会公开晒工资单。   “大嘴巴” 现阶段主要侧重在迭代产品,线上推广靠精准投放,线下靠和工厂合作,种子用户为富士康员工。目前在深圳已累积了 10 万多用户,日活在 10%左右。   至于盈利模式,公告栏是主打的点,可以引入附近的商家信息。据悉,“大嘴巴” 天使轮资方为平安创投,现已启动 Pre-A 轮融资。   思考: 在于业内人士交流后,有以下两点思考。 1.群发短信可否解决通知蓝领工人的痛点,“线上公告栏” 是否是伪需求? 2.蓝领工人入厂几天内就会形成固定交际圈,有无必要做平台发布娱乐信息?   来源:36氪,作者:徐宁,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36kr.com/p/5042336.html
    新创
    2016年01月25日
  • 新创
    朋友速聘:一个朋友推荐朋友的人才招聘交易平台 来源:猎云网  (微信:ilieyun)文/葛煜   在招聘方面,唐斌发现,比起在网上登出招聘信息,朋友之间通过推荐的方式招人似乎更有效果。招聘具有既低频又要求高效的特点,虽然近来依托于互联网在不断改善,但无效信息的泛滥依然解决不了“招人难,找工作难”的问题。于是,他产生了一个想法,何不进行共享经济、众包模式的人才淘宝呢?   唐斌告诉记者朋友速聘目前处于测试期,预计8月正式上线。企业在朋友速聘上发布悬赏招聘并注明推荐费,这些信息会由系统推送给用户,用户再根据自己的需求决定是自己去应聘还是转发给朋友。当推荐成功后,用户即可得到相应的推荐费。   在这个试图调动人力资源的平台上,平台的用户性质分为企业用户、猎聘顾问和人才用户三种。企业用户可直接发布招聘信息并免费查看简历,若招聘无结果,招聘信息附上的悬赏金可被企业用户提现。人人都可以成为猎聘顾问,猎聘顾问将招聘信息推送到朋友,并可直接为企业推荐合适的朋友,并且有免费和付费两种,区别在于付费的用户所获取的悬赏金比免费用户更高。而对于人才,正常流程的上传简历和面试即可。   每个用户都有自己的朋友圈,比起海量的信息,唐斌认为这样的推荐方式更能让企业快速的找到人才。例如企业想招一位IT人士,让IT届的朋友来帮忙推荐,显然更靠谱。同时,这种众包模式的招聘,让人人都可参与其过程,这样可以调动闲散资源,实现共享经济,也就是双方在招聘完成后均可以不同方式,或为HR,或为推荐人和面试者获益。唐斌强调,类似于现在的京东,自建物流既能降低成本还能提高效率,这正是一个值得思考的方向。 这是唐斌的第四次创业,前三次涉猎房地产、社群项目和医疗健康。团队现今40人,核心成员中,肖志刚担任董事长兼创始人,是湖南省人资委执行会长,是原大汉集团副总裁;唐斌担任联合创始人,是原中国微信大咖俱乐部总裁;刘圣勇担任产品经理,是原上市公司天舟文化人力资源总监;宋泽担任技术总监,是原支付宝项目经理。   关于竞品,相比于垂直领域的猎聘、拉勾网均为单项发布信息,朋友速聘则是通过众包、分享来进行人才招聘。唐斌认为人才招聘行业有着刚需痛点,传统模式有无效信息泛滥的缺点,而市场上并没有成熟的新兴的人才招聘模式,这个市场需要去培养。朋友速聘通过悬赏机制和前面提到的分享经济、众包模式这三种形态,试图提供效率降低成本。   对于团队下一步的规划,唐斌向猎云网透露,一是打磨产品,让用户得到精准信息;二是在今年进行全国推广;三是获取两轮融资。目前,朋友速聘有1000-2000万人民币的Pre-A轮融资需求。   ,招聘是服务属性很强的领域,信息的不对称和不透明造成岗位多却招不到人的现象时有发生。相比较而言,智联、前程无忧在信息透明、丰富方面做得很不错。职场社交、垂直招聘都将是未来的风口。有数据表明,在关于用户对于互联网招聘的调研中显示,对网络招聘持满意和非常满意态度的用户仅占32.2%和9.1%,45.6%的用户表示对网络招聘的服务持一般态度,13.1%的用户对网络招聘存在不满。显然,不断的升级和服务的满意度决定一个平台的存亡。  
    新创
    2016年01月22日